2016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

合集下载

五年历史真题:世界古代史 [2016-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详解](山西)(解析版)

五年历史真题:世界古代史 [2016-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详解](山西)(解析版)

『五年中考·一年模拟』『2016-2020·真题详解』专题04 世界古代史考点一古代亚非文明P01考点二古代欧洲文明P01考点三封建时代的欧洲P01考点四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P01考点一古代亚非文明【近5年未考查】考点二古代欧洲文明1.(2018年山西)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答案】D【解析】题干“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未涉及帝国起源问题,故A不是从读书笔记中得出的结论,不符合题意;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与读书笔记的“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不符。

故B不符合题意;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在题干“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和“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都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17年山西)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

2016年山西省中考适应性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6年山西省中考适应性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6年山西省中考适应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革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下列由于运用了先进技术而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的是()A.耒耜B.牛耕C.曲辕犁D.筒车2.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下列对其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②都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③官员都由君主直接任免,不得世袭④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小报。

下列能入选的一组是()A.都江堰、祖冲之、毕升、《天工开物》B.大运河、《红楼梦》、华佗、郑成功C.《伤寒杂病论》、指南针、张骞、郑和D.《清明上河图》、火药、司马光、戚继光4.“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

这说明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A.晋商思想守旧,不愿远离故土B.晋商农本观念,阻碍资本积累C.晋商攀比虚荣,回乡盖房炫富D.晋商不思进取,乐于享受生活5.下列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中,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政府需同英国商定②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辟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③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④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A.①③②④B.③②④①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6.观察如图《百团大战形势图》,从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B.战役的特点是交通破袭战C.山西是这场战役的主要战场D.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7.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召开遵义会议 D.参加重庆谈判8.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工具,能及时报道国内外的重大历史事件。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九年级素质检测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九年级素质检测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九年级素质检测历史试题(75分)Ⅰ(客观卷)3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下列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破坏和灾难B、将希腊文化传到东方C、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2.下列历史人物真正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是()①克伦威尔②拿破仑③阿基米德④查理一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A、托尔斯泰B、莎士比亚C、伏尔泰D、卢梭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这三部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文献,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B、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C、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D、都是在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颁布的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的理解是()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C、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D、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6.历史事件并非是孤立发展的,下列配对中前者对后者没有直接影响的是()A、《国际歌》的创作——五月流血周B、美国独立战争——拉美民族解放运动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D、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7.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这段话体现的主要治国思想是()A、政治平等B、文明开化C、学习西方D、工业立国8.右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A、俄国农奴制废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C、新经济政策实施D、斯大林模式推动9.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是()A、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B、东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D、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的结果10.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的事件是1990年()A、埃及的独立B、阿尔及利亚的独立C、纳米比亚的独立D、南非的独立11.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8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为2.3%,而在1950~1970年的20年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3%。

山西2016中考试题历史卷(解析版)

山西2016中考试题历史卷(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2. 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白居易)D.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是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

可以排除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白居易);D.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因为他们都不是经济方面的。

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3.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型可以排除法来做,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这个是不正确的,隋朝不是少数民族的政权。

2016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6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

历史试卷 第1页(共24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山西省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 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2.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白居易)D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3.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4.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20世纪50年代,在山西发现了种类繁多、古朴精美的宋、辽、金戏曲文物,有戏台遗迹、戏剧壁画、出土珍品等。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成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即北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剧。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A .丰富的戏曲文物,说明了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B .元杂剧作为元曲的组成部分,发源并成熟于山西C .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形成于明清时期D .山西“四大梆子戏”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5.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中考历史知识点练习04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

中考历史知识点练习04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

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1.经济方面:(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①时间:1958年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2)“左”倾错误泛滥①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②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③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政治方面:“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1)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2)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林彪反革命的政变。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九一三事件)(3)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4)“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迫害致死。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取得的成就1.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2.新型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3.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普通一兵”雷锋。

【知识拓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图解】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率领工人打出第一口油井(大庆油田),被誉为油田铁人。

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世界文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A2.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往频繁,其中被称为“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其起点是:A. 长安B. 洛阳C. 北京D. 南京答案:A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指的是:A. 唐太宗时期B. 唐高宗时期C. 唐玄宗时期D. 唐中宗时期答案:A5. 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对外交流的成就?A. 郑和下西洋B. 马可波罗来华C. 利玛窦传教D. 张骞出使西域答案:D6. 清朝康熙年间,为了加强边疆管理,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修筑长城B. 建立驻藏大臣C. 设置伊犁将军D. 以上都是答案:D7.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答案:D9.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新罗等国家的文化交流中,以下哪一项是日本学习中国的?A. 汉字B. 佛教C. 茶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清朝乾隆年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A. 广州B. 上海C. 天津D. 福州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_______。

答案:秦朝2.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往中,被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_______。

答案:唐太宗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_______制度。

答案:郡县制4. “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采取了_______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轻徭薄赋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_。

中考历史模拟——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中考历史模拟试试题一(含答案)汇总

中考历史模拟——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中考历史模拟试试题一(含答案)汇总

中考历史模拟山西省太原市2016 届中考历史模拟试一试题一(考试时间:下午3: 00-5 : 30)第 I 卷(选择题,共3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切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大将该项涂黑)1.山西是华夏文明发源的中心地区之一,连绵了5000 年的华夏文明,在山西留下53875 处不可以移动文物。

以下建筑能反应古代山西文明成就的是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2.“它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月最久,独一存留,以无坝引水为特点的弘大水利工程,并由此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这个“弘大的水利工程”是指A.灵渠B. 大运河C. 都江堰D. 赵州桥3.北魏太武帝讨灭北凉后,将北凉的 3 万户佛教信徒迁移到平城。

因为鲜卑人在中原成立政权后亟需抚慰汉人,因此拥有麻木作用的佛教在北魏境内兴隆起来。

唐代时,山西佛教进入极盛期间,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山西佛教社会地位也愈来愈高。

以下表述不可以从资猜中提取到的是A.佛教在北魏期间传入中国B. 对统治者来说佛教能缓解社会矛盾C.北魏政权是鲜卑族人成立D. 山西佛教在唐代时发展到极盛期间4.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对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一定尊敬历史史实。

以下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芈月传》中秦代的莒姬用纸给芈月写信B.《贞观长歌》中李世民在太原起兵C.《成吉思汗》中铁木真阅读活字印刷的书本D. 《郑和下西洋》中船上装有指南针5.学习明清历史后,某同学对这一历史期间的阶段特点进行总结。

你以为表述最正确的是A.分裂走向一致B. 民族交融交往C. 繁华开放并存D. 茂盛危机前夕6.史学家陈旭麓以为“民族的反省,是在遭受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省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亊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省何以学了西方仍旧失败。

” 此中“第二次反省”开始于A.经济技术B. 政治制度C. 思想文化D. 军亊强国7.依据以下信息推测,荣誉军人王强伤于A.辛亥革命期间B.公民革命期间C. 抗日战争期间D. 解放战争期间8.某校举办“新中国发展成就展”,拟分“初步创业”、“困难研究”、“改革开放”、“世纪新篇”四个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 部分6A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2.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3.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 .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20世纪50年代,在山西发现了种类繁多、古朴精美的宋、辽、金戏曲文物,有戏台遗迹、戏剧壁画、出土珍品等。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成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即北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剧。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A.丰富的戏曲文物,说明了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B.元杂剧作为元曲的组成部分,发源并成熟于山西C.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形成于明清时期D.山西“四大梆子戏”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5.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6.下表所列为中国历史上有关学校教育的一些史实,其中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结论府的局面育的推广和发展早创办的西式学堂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7.历史地图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观察下面两幅战役地图,从中能提取到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①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②都是彭德怀指挥领导的③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④山西都是主要战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

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A.发生背景B.发展历程C.胜利原因D.历史意义9.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

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料。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10.周恩来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

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这里“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的原因有()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中苏两国关系的破裂③中美两国共同的需求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12.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话题进行讨论。

下面是四位同学准备的发言卡片,你认为具有说服力的有()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丁D.乙和丁6B13.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B.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C.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都创办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近代工矿企业14.下面一组图片呈现的是德国小伙儿威廉的生活片断。

为他的快乐生活提供了如此便利的直接原因是()A.联合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欧洲联盟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C.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区域化合作D.世贸组织有利于成员贸易自由化15.“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B.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C.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D.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6题4分,第17题6分,共10分)16.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走近下列历史人物,回答相关问题。

(4分)(1)分别列举图一和图二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的贡献。

(2分)(2)图三人物的贡献对图四人物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17.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是人类文明交往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观察下列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6分)图一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二新航路的开辟(1)图一到图二的世界贸易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简述图二、图三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

(2分)(3)从图一到图四,反映出世界贸易怎样的发展特点?(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8.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6C材料二16—18世纪中西方科技成就简表欧洲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牛顿力学理论体系形成瓦特完成蒸汽机的改进材料三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还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互联网+工业制造、互联网+商业……(1)根据材料一,指出四大发明中的任意一项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

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对比16—18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成就的不同特点。

(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欧洲“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3分)(4)请结合你的生活,提出一个“互联网+?”的创意,并说明理由。

(2分)19.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在《独立宣言》的指引下,大陆军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了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美利坚合众国的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成为帝国的一座丰碑。

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前,我国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美国《独立宣言》的理念和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并简述拿破仑的历史贡献。

(4分)(2)根据材料二,简述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6D(4)“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谈谈你的看法。

(2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20.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张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3分)(1)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

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

(只填序号)①金字塔②张学良回忆录音③司母戊鼎④《史记》⑤《中国共产党党史》实物史料:(1分)文献史料:(1分)口述史料:(1分)任务二【运用表格——归纳历史影响】(4分)(2)完成下表中①②处内容的填写。

并归纳两个条约的共同影响。

共同影响(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任务三【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4分)(3)解读下列数据,运用相关史实,简述“沙俄苏俄苏联”的经济发展历程。

任务四【构建联系——阐述历史过程】(4分)(4)请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一组,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山西省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Ⅰ卷一、选择题1.D根据邮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还学会了制作舟船,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而②中的青铜器是在商周时期才出现的。

所以正确答案为D。

2.A题干要求选出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诗句,四个选项都是唐诗中的名句,但B项反映的是科举及第后的得意,C项反映的是唐代宫女的装束,D项是对国家兴亡规律的总结,只有A 项反映的是唐开元年间的繁荣富庶。

3.B隋朝和元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王朝隋朝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元朝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隋朝创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元朝创行省制。

所以①③④正确。

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不是少数民族,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所以②错误,正确答案为B。

评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但由于是四选三,相对降低了难度,也就是说只要排除其中一个即可。

如果基础知识扎实一眼即可排除②,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以隋朝和元朝的比较归纳为切入点命题,为学生以后的复习提供了比较好的借鉴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