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化学好题精选

合集下载

《好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好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B.C.D.2.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3.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这是因为( )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B.易使酒精灯熄灭C.灯芯温度低,易使已受热后的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熔化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B.收集氧气C.往试管里放入固体粉末D.液体的量取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100mL的量筒量取9.8mL的蒸馏水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少于试管容积的1 3C.实验后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D.实验完毕后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再用灯帽盖灭6.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变质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水结冰D.海水晒盐7.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检查气密性C.称量固体D.倾倒液体8.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9.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质量不断增加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10.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9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9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B.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D.“和平号空间站”退役后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是用热传递方法改变物体内能2.春天时节,百花飘香,这是扩散现象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3.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三态的区别就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B.固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很大,分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处于平衡状态C.固体会因内部分子的运动及结构的变化变成液体D.气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A.扫地时,灰尘满屋B.煮饭时,米粒翻滚C.炒菜时,满屋飘香D.洒水时,水雾飞舞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B.扫地时灰尘飞舞是扩散现象C.固体的分子间没有空隙D.宇宙天体、分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7.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地球、太阳系的尺度是由大到小排列的B.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一杯水泼到一堆沙子上时,水迅速渗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地球绕着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在探索更小的微粒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9.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10.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空隙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D.房间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1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12.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的是()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几年后铅中有金,金中有铅B.酒香不怕巷子深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樟脑球会逐渐变小13.小红与家人周末乘汽车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路上爸爸告诉她汽车发动机是汽油机,并用水作冷却剂。

《好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练习题(含答案)(1)

《好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练习题(含答案)(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B.金刚石的硬度很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2.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白磷自燃B.铁生锈、干冰升华C.冰化成水、火药爆炸D.硫燃烧、电解水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液氮冷藏血液C.铜用作制导线D.黄金用作制首饰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试剂淌下腐蚀标签B.吸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胶头在上,是为了避免液体倒流腐蚀胶头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是为了防止管内液体喷出伤人D.将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是为了节约药品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B.收集氧气C.往试管里放入固体粉末D.液体的量取7.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量取液体体积C.称量固体药品质量D.检查装置气密性8.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凿壁偷光B.火烧赤壁C.铁杵磨成针D.司马光砸缸9.下列仪器中需经过磨砂处理的是A.量筒B.试管C.滴瓶D.烧杯10.下列做法可能导致试管炸烈的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容积的1/3;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的液体A.①③⑤B.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管使用后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用 10ml 的量筒量取 9.75ml 的水D.为了节约药品,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二、填空题12.如图所示,该液体的体积是 _____mL。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化学第三阶段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化学第三阶段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化学第三阶段测试题可能用到的物理量:c水=×103J/(kg·℃)ρ水=1×103kg/m3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60分)9.如图是研究“做功与内能改变的关系”实验,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并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塞就会跳起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做功一种方式能够改变物体内能B.向瓶内打气时瓶内空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C.瓶内装有少量水的目的是产生更多的水蒸气D.瓶塞跳起瞬间瓶内产生白雾的原因是空气液化9题图 10题图10.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拿一根有绝缘柄的金属杆把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大 B.金属杆中有持续的电流通过C.乙验电器最终带上正电 D.连接的瞬间,有电流从乙流向甲11.关于物理量与所对应的单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压(U)——伏特(V),电阻(R)——欧姆(Ω)B.电流(I)——安培(A),电功(W)——焦耳(J)C.电功(W)——焦耳(J),电能(W)——焦耳(J)D.电功率(P)——千瓦时(kW·h),时间(t)——秒(s)12.如图所示,一同学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时,把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位置接错了。

闭合开关后,电路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电流表和电压表都烧坏B.先烧坏电流表,再烧坏电压表C.电流表烧坏,电压表正常D.电压表烧坏,电流表正常13.根据欧姆定律公式R U I =,可得出IU R =,正确结论是 A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电流强度成反比C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电流成反比D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14.如图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R 1的电阻是500欧姆,R 2的电阻是300欧姆,变阻器滑片P 与伏特表一端相连,当滑动片P 由a 向b 滑动时,伏特表的读数变化范围是 A .0﹣6伏特 B .﹣6伏特 C .﹣6伏特 D .0﹣伏特14题图 15题图15.如图电阻R 1、R 2和滑动变阻器R 串联,R 1和R 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1和U 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 向右滑动过程中A .U 1变小,21U U 变小B .U 1变小,21U U 不变C .U 1不变,21U U 变小 D .U 1不变,21U U 也不变1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自动体重测试仪的原理图(弧形电阻R 2的下端黑色部分是绝缘体涂层),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重测试仪实质是一个电压表B .当体重测试台所受压力增大时,体重示数计示数减小C .体重测试仪电路由于缺少开关,始终处于通路D .电阻R 1的作用是为了保护体重示数计不被烧坏17.下图是某型号手机电池的铭牌,该手机电池的容量也可以标记为A .B .1700mAhC .6120mAhD .6290mAh1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电阻R 1和R 2之比为甲乙A.4∶1 B.5∶1 C.1∶4 D.1∶519.灯泡L上标有“6V 6W”字样,测得该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练习题)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44)1.《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

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四种美食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的是()A. B. C. D.2.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

例如,燃料(CH 4、C 2H 5OH 等)→①燃烧 燃烧产物(CO 2、H 2O 等)→②太阳能或生物能 燃料(CH 4、C 2H 5OH 等),这样既能解决能源危机,又能消除污染。

上述构想中的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A.均为物理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D.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3.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化学爆炸,蒸发B.燃烧,腐烂C.熔化,发酵D.变形,沸腾4.加热某种固体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是化学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是物理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5.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

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 B. C. D.6.“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实验的观察,填写下表。

7.人体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汗水的挥发B.蛋白质的水解C.葡萄糖的氧化D.油脂的消化吸收8.家用铜器表面常出现绿色物质,进行下列处理:①用砂纸打磨后表面出现光亮的紫红色;②浸泡在食醋中,表面也会慢慢出现紫红色;③在酒精灯上灼烧,表面变黑;④经③处理后再放在食醋中浸泡,表面又出现紫红色。

其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9.从煤油中取出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净表面的煤油后,①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切口呈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光泽迅速消失、变暗,原因是②钠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

初三物化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化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化试题及答案初三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将如何变化?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无法确定答案:B2. 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导体的电阻增大,电压不变,电流将如何变化?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答案:B3.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固C. 升华D. 凝华答案:B4.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 是否有颜色变化C. 是否有气味变化D. 是否有能量变化答案:A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无法确定答案:A6.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这一定律适用于:A. 固体B. 液体C. 气体D. 所有物质答案:C7.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A. 可以凭空产生B. 可以凭空消失C. 总量保持不变D. 总量逐渐减少答案:C8. 物质的密度是指:A.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B.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C. 单位面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D.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面积答案:A9.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A. 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B. 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C. 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D. 总量保持不变答案:A10.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将:A. 大于入射角B. 小于入射角C. 等于入射角D. 无法确定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总和。

答案:热运动动能12. 物质的三态变化中,_______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初三物理化学复习题推荐

初三物理化学复习题推荐

初三物理化学复习题推荐初三是中学阶段的关键时期,物理和化学作为基础科学,对于学生理解自然现象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物理化学知识,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复习题,覆盖了物理和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物理部分1. 力学基础:- 描述牛顿的三大定律,并给出每个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 计算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位移和速度,考虑重力加速度。

- 解释动量守恒定律,并用它来解决碰撞问题。

2. 热学:- 描述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 计算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给出温度、压力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3. 光学:- 解释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并计算折射角。

- 描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举例说明。

4. 电磁学:- 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 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5. 原子物理:- 描述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 解释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及其能量释放。

化学部分1. 化学基础:- 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和族。

- 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化学反应:- 描述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

- 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常数。

3. 化学键:- 描述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机制。

- 解释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 溶液化学:- 计算溶液的浓度,包括摩尔浓度和质量分数。

- 描述溶液的酸碱性,包括pH的计算。

5. 有机化学:- 描述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命名规则。

- 解释有机反应的机理,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

综合应用题- 描述一个实验,用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

-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变化,验证查理定律(V/T=常数)。

- 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化学反应会达到平衡状态。

复习时,学生应注重理解概念和原理,而不仅仅是记忆公式。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一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含解析)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一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木柴燃烧C.汽油挥发D.米饭变馊C解析:CA、铁钉生锈是钢铁的腐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木柴燃烧是剧烈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米饭变馊是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质量不断增加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B解析:BA、由图可知,燃烧前,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9%,故错误;B、由图可知,当氧气的浓度低于16%时,就不能正常燃烧,故正确;C、实验中要用蜡烛燃烧耗掉氧气,故氧气的质量逐渐减少,故错误;D、蜡烛熄灭后瓶内剩余的气体由二氧化碳气体、氧气等。

故错误。

故选B。

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A解析:A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讲的是水的液化和光的传播,没有新的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包含了燃烧的过程,产生了新的物质,涉及化学变化;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的枯萎产生了新的物质,涉及化学变化;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包含了燃烧的过程,产生了新的物质,涉及化学变化。

故选A。

4.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瓶中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B.实验过程中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C.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D.蜡烛熄灭原因是瓶内没有了氧气D解析:DA、瓶中氧气浓度小于16%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化学好题精选1.小江在学习浮力相关知识后,做了一个观察鸡蛋沉浮的实验。

其主要步骤如下:如图所示,先在水平面上放置一个圆筒形容器,向容器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再将一个质量为55g,体积为的鸡蛋轻轻放入水中,发现鸡蛋沉至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中加食盐并不停地搅动,发现鸡蛋慢慢上浮到悬浮状态,直至最后漂浮在液面上。

(1)计算最初鸡蛋沉在清水底部时受到的浮力。

(2)计算鸡蛋恰好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3)在这个过程中该鸡蛋受到的浮力发生怎样的变化?2.如图所示,有一个实心小球,将它直接放在水中会沉入底部。

现将小球放在一只敞口的小铁盒里,然后将小铁盒漂浮在盛水的容器中。

若将小球从盒中取出放入水中后,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将( )A.不变B.上升C.下降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小聪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想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于是他去物理实验室找来一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实心圆柱体,他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下表面逐渐浸入水中深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助他解决下面的问题(g取10N/kg):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___N;圆柱体的密度是___kg/m3;由如图乙所示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选填:“有关”或“无关”).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1.5×10−2m2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40cm,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通过一裉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4N.(g取10N/kg)求:(1)此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

(2)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和物块的质量。

(3)细线的断后,物块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5.甲、乙两物体的密度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将它们叠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与甲的上表面相平,如图所示.现将乙物体取下,当甲物体静止时,甲物体将( )A.沉在水槽的底部B.悬浮在原位置C.漂浮,水下部分高度与甲的高度之比为1:2D.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甲的体积之比为1:36.茶叶中含有茶多酚有益人体健康,茶多酚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步骤如下:营养成分表项目每100毫升脂肪0克碳水化合物0克(1)据以上信息可知: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

(2)如图为某茶饮料的标签,该饮料茶多酚的质量分数最小为多少?(3)若一瓶饮料的净含量为600毫升,请计算这瓶饮料最少含多少茶多酚?(该茶饮料的密度为)7.如图甲所示,没有水的玻璃水槽中有一边长为10cm,重为4N的正方体木块,在水槽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

现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到水面与水槽口相平。

(1)计算未注水时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在图乙的坐标中画出浮力变化大致的图像(并通过计算在纵坐标中标出重要的数据,横坐标可用字母)。

8.中国海军装备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如图),它有先进可靠的新型核反应堆,具有高航速、低噪音的性能,它作为中国海军战略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国家安全,会不定期进行战略巡航。

表格所示是核潜艇的部分性能参数(设海水与水的密度相同)。

水下排水量/吨11500水下最大航速/节36水面排水量/吨9000水下巡航速度/节20艇长/米135最大潜深/米350艇宽/米131 节≈0.5 米/秒请回答:(1)核潜艇是靠 ______ 实现上浮和下沉的;(2)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所受浮力是多少?(3)当核潜艇以表中的排水量在水面航行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9.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

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C.D.10.有一注射器容积为10毫升,0到10毫升刻度线的距离为8厘米。

小明先把活塞推到底,再把注射器出药水的小孔封住,则他匀速拉出活塞时所用的力约为( )A.1.25牛B.12.5牛C.125牛D.1250牛1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一样高,a容器内漂浮着一块冰块,b容器中悬浮着一个空心球。

(1)密度比较_____(填“”“”或“”)。

(2)两容器内所装物体的总质量比较_____(填“”“”或“”)。

(3)要使b容器中的空心球上浮,应加入_____(填“酒精”或“浓盐水”)。

12.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A,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 时,物块A有35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已知ρ水=1×103kg/m3,g取10N/kg).求:(1)物块A受到的浮力;(2)物块A的密度;(3)往容器缓慢加水,至物块A刚好浸没水中,立即停止加水,弹簧伸长了3cm,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F.13.小华利用鸡蛋研究物体的“沉与浮”。

他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如图甲所示,鸡蛋沉入水底,然后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溶解,结果发现鸡蛋慢慢也浮了起来。

如果鸡蛋的重力为G,那么在鸡蛋渐渐浮起到静止的过程中,鸡蛋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图象正确的是()14.如图所示,甲图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人水中,图乙中已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实验图象。

已知ρ=1.0×103kg/m3,g=10N/kg,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圆柱体的重力为9NB.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5NC.圆柱体的密度为1.2×103kg/m3D.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300Pa15.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示数___;(2)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秤示数___.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隧道由一节一节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空心沉管连接而成,如图所示,建造隧道时,先将沉管两端密封,如同一个巨大的长方体空心箱子,然后让其漂浮在海面上,再用船将密封沉管拖到预定海面上,向其内部灌水使之沉入海底。

设某一节密封长方形沉管的长、宽、高分别是180m,35m,10m,总质量为6×107kg(海水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求:(1)漂浮在海面上的密封沉管,在灌水前受到的浮力F浮(2)当密封沉管上表面刚好水平浸没在海水中时,注入的海水至少为多少kg?(3)当密封沉管灌水下沉到海底后,将其下半部分埋入海底的泥沙中,再将灌入其中的海水全部抽出,此时空心密封沉管不会再上浮,请用浮力的知识来解释其原因。

17.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一木块漂浮于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

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漂浮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

(1)则当时温度的变化是_____(填“升温”或“降温”)。

(2)木块在A、B时刻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请对该结论作出解释:_____。

18.某同学用圆柱形容器制作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它的底部较重,可以竖直漂浮在水面,总质量为0.21kg,底面积为3×10-3m2,不放物体时,在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标为质量的“0”刻度线,如图.请解答下列问题(g取10N/kg)(1)不放物体时.该装置所受的浮力是多大?(2)如图所示,在该装置中放入一个体积为1.5×10-5m3的物块A,它的底部在水面下的深度h=0.11m.此时,该装置受到的浮力是多大?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的刻度线应标为多少g?(3)物块A的密度是多少?分别用木头、铜、铁制成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放入水中,三个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小球一定是空心的B.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C.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D.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20.小滨同学看到鸡蛋浮在盐水上面,如图所示,于是,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A.B.C.D.1解析:(1)最初鸡蛋沉在清水底部时受到的浮力:。

(2)鸡蛋恰好悬浮时,,即:,则盐水的密度:。

(3)在这个过程中该鸡蛋受到的浮力先逐渐变大,当鸡蛋悬浮直到漂浮时,,浮力不变。

故答案为:(1);(2);(3)先逐渐变大后不变。

2解析:将小球放在一只敞口的小铁盒里,然后将小铁盒漂浮在盛水的容器中,此时小球和小铁盒整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和小铁盒的总重力;若将小球从盒中取出放入水中后,小铁盒仍然漂浮在水面,小铁盒受到的浮力等于小铁盒的重力,小球下沉,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球的重力,所以小球和小铁盒受到的总浮力小于总重力。

由于将小球从盒中取出放入水中后,整体受到的浮力变小,根据可知,整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故容器中水面高度将下降。

故选C。

3解析:(1)由图可知,当圆柱体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6N,所以,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全浸入时):F浮=G−F′=2N−1.6N=0.4N;(2)由图可知,圆柱体重G=2N,圆柱体的质量:m=Gg=210N/kg=0.2kg,根据F浮=ρ水gV排可得,圆柱体的体积:V=V排=F浮ρ水g=0.4N1×103kg/m3×10N/kg=4×10−5m3则ρ物=mV=0.2kg4×10−5m3=5×103kg/m3(3)由图知,物体完全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变,根据F浮=G−F′可知物体的重力不变,所以浮力不变,所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故答案为:0.4;5×103;无关。

4解析:(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0.4=4000Pa;根据p=FS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pS=4000Pa×1.5×10−2m2=60N;(2)木块的体积V=10cm×10cm×10cm=1.0×10−3m3,木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0×10−3m3=10N,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则物体的重力为:G=F浮−F=10N−4N=6N;物体的质量为:m=Gg=6N10N/kg=0.6kg;(3)因为木块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所以剪断细线后,木块会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漂浮,所以F 浮=G =6N ,由F 浮=ρ水gV 排得:V ′排=F ′浮ρ水g =6N 1×103kg /m 3×10N /kg =6×10−4m 3答:(1)此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为4000Pa ;压力为60N ;(2)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10N ;物块的质量为0.6kg .(3)细线的断后,物块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10−4m 3.5解析:由图可知:甲、乙处于漂浮,V 排=V 甲,则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 浮=G 甲+G 乙,即:ρ水gV 排=ρ物gV 甲+ρ物gV 乙,已知V 甲=2V 乙,所以,,解得:,则当乙物体取下,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甲物体会漂浮,故A、B 错误;甲漂浮时,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 浮甲=G 甲,即:ρ水gV 排1=ρ物gV 甲,所以,;由V=Sh 得:;故C 错误;已知V 露=V 甲-V 排1,则;故D 正确.故选D.6解析:化学7解析:8解析:(1)核潜艇是靠自身水舱的吸水和排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从而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实现上浮和下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