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改革理论

合集下载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制度的改革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制度的改革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制度的改革
一.现代西方国家行政制度的背景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推进,西方国家的行政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背景可以从历史、政治和经济三个方面来全面分析。

首先,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血腥灾难,给西方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负担,令行政制度受到严重挫折。

此外,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使西方国家迅速转变为新型信息时代,激发了行政制度的潮流。

其次,面对激流四溢的世界形势,西方国家纷纷投身于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和法治国家的运动中,从而推动了行政制度的必要性。

最后,近几十年来,随着西方国家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以及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变革和利益冲突日趋尖锐,要求行政制度加快,以满足社会对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现代西方国家行政制度的具体举措
西方国家行政制度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一是采用社会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强调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社会合作”;二是强化民用联动,推动政府、社会、民间和其他部门的深度合作,以推动政策的实施;三是强调职能。

试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内容。

试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内容。

试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内容。

12(试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一:答:可以从职能、组织、领导三大领域~概括出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六项措施:1、政府职能市场化。

要重新定位行政职能~变“划桨”为“掌舵”,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减少政府干预。

首先调整政企关系~推行非国有化,其次放松对企业的政府管制~认为市场和竞争是最好的管理~为企业“松绑”,第三压缩社会福利项目。

2、行政权力分散化。

主要体现在中央向地方分权和内部层级之间分权。

中央向地方分权~可以赋予地方更多的“事权”~让地方有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性~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地方实际实施管理。

内部层级分权~可以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同时使决策与执行分离。

3、公共服务社会化。

具体通过:政府业务合同出租~即政府通过招投标承包的方式~将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签合同下放给地方、社会或企业,公私合作~以私补公,授权社区~即政府将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授权—1—给社区~以社区为单位快速便捷地为公众提供社会服务。

4、政府理念企业化。

政府企业化就是遵循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讲效率、重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服务的精神~运用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革政府公共部门~重塑政府形象。

奥斯本和盖普勒,美国,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指出~政府应该是具有导航性、竞争性、任务导向、结果导向、顾客导向、市场导向的政府。

在实际执行中~一是要奉行顾客主义~注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公民参与式管理~使公共服务小规模化。

二是要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

要实行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

5、政府组织灵活化。

为政府规模“瘦身”~调整组织结构~推行机构改革,改革公务员制度~精简行政人员,改革行政程序~抛弃繁文缛节~提高行政效率。

6、政府治理电子化。

政府治理电子化的核心是电子政务。

它首先于1993年在美国政府里面发展起来。

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溯源、逻辑及启示

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溯源、逻辑及启示

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溯源、逻辑及启示作者:杨国栋来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02期摘要:西方行政改革理论源于行政的基础理论及其实践发展中所关注和探讨的一系列主题,包括组织理论、制度分析、管理主义和治理理论。

这些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三条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逻辑线索,表现为“环境-理念”的适配、“组织-制度”的协同,以及“体制-管理”的调适。

行政改革的理论逻辑能够为实践提供启示,如探索国家治理视域下优化协同的政府治理结构,构建多元协调的组织制度形式,提升互动合作的韧性治理能力等。

关键词:行政改革;组织;制度;治理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11/ki.sxsx.2021.02.006The Theoretical Source, Logic and Revelations of Western Administrative ReformYANG Guo-dong(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Humanities, Dalian 116026,China)Abstract:The administrative reform theory of Western countries originates from the basic theory of administration and a series of topics which are concerned and discus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practice, including organizational theory, institutional analysis, managerialism and governance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these theories form thre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onal logical clues,which are the adaptation of “environment-idea”, the coordination of “organizations-institutions” and the adjustment of “system-management”.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administrative reform provides enlightenment for reform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n optimized and coordinated government governance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governance, build a diversified and coordinated organizational system, and enhance the resilient governance capacity of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Key words:administration reform;organization;institution;governance行政改革是一種政府治理关系调整、边界界定,以及政策和工具选择的持续调试和动态平衡的复杂活动,它通过对行政体制、机构、运行方式和技术工具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旨在实现行政结构的更新、行政功能的调整,以此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1]。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解决政府效率问题1. 强调市场化在行政机构改革中,西方发达国家强调要加强市场化,推动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使政府在资源配置和决策中更加灵活,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益。

2. 强调创新和科技应用西方发达国家也注重在行政机构改革中引入创新和科技应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推动行政程序的简化和规范化。

二、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1. 加强行政职能转变西方发达国家在行政机构改革中加强行政职能转变,强调政府由传统的行政管理者转变为社会治理者,更加注重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引入民众参与,实现民主决策。

2. 推动政府透明化和责任化在行政机构改革中,西方发达国家还推动政府透明化和责任化,通过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等措施,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民众的信任感。

三、建立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1. 强调法治化西方发达国家在行政机构改革中强调法治化,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手段,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约束。

2. 强调人员管理与培训西方发达国家还注重在行政机构改革中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不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确保政府行政效率和执行力。

四、推进政府机构精简和优化1. 健全权责清晰的组织结构在行政机构改革中,西方发达国家健全权责清晰的组织结构,加强政府职能分工,避免行政机构交叉和重叠,提高行政效率。

2. 推动机构融合和创新西方发达国家还推动机构融合和创新,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整合行政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提高行政协同效率。

五、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1. 强调绩效管理在行政机构改革中,西方发达国家强调绩效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 注重政府创新能力培育西方发达国家还注重政府创新能力培育,鼓励政府机构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政府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1. 推动公私合作在行政机构改革中,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公私合作,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服务改善。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制度的改革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制度的改革

(3)政治(政策制定)与行政(政策执行)分开,公务员政 治中立有利于责任制旳落实;
(4)行政被看成一种特殊旳管理形式,必须有终身受雇旳职
业化旳官僚来承担。
Page 18
当代西方国家政府改革旳成效与问题
老式旳公共行政模式失效过时旳体现: (1)作为老式旳公共行政模式及时旳官僚制(科层制)被证 明是一种过时、僵化和无效率旳政府体制模式,它专注于多种 规章制度及指挥系统,它使政府机构臃肿、挥霍严重、效率低 下,它在变化迅速、信息丰富、知识密集、旳年代已不能有效 运转。
Page 5
西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三)企业型政府理论 企业型政府是指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旳公职人员构成旳 政府部门,员工们利用多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旳官僚体 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旳政府更有效旳运作。所谓企业型 政府,并不是要把政府作为企业来运作,因为两者毕竟存在 很大旳差别,而是指用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旳讲效率、重 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服务旳精神,以及企业中广泛 利用旳科学管理措施,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使政府更 有效率和活力,并成为90年代某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政 府改革旳主导理论。
在管理主义模式下,两者之间旳关系更为灵活和紧密。公务员和政府 官员共存于管理旳互动过程之中。
Page 13
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
开放式管理模式对老式人事制度旳变革主要体现在下列几种方面
Page 14
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
对于以上5点,我们能够这么详细地了解: 1、对职业常任制度旳变革。改革中面临空前旳挑战,主要体现在下列几种方 面:1)强制性旳大规模裁人。英国中央公务员1979年为 75.2万名,到 1994 年 已减到 53.3万人, 现今仅48 万名,精减率高达 35%。美国从1993 年至2023年 联邦政府裁人 27万余人。2)协议制尤其是短期协议制旳推行。英国梅杰政府于 1996 年 4 月进行大幅度改革:全部公务 员都要与政府签订目旳管理协议书。

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
内涵型行政改革是指以调整行政管理职能,调整行政权力结 构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行政管理体制变化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 革。它主要着眼于政府职能的合理配置,行政权力结构的合 理化,以及整个管理体制的优化,其目的在于行政体系结构 合理,功能齐全,运转灵活,协调高效。

(二)单一型改革与复合型改革
单一型改革指一般不与行政改革以外的事情
二、行政改革的动力及障碍
(一)行政改革的动力系统 1.外部动力 (1)政治动力 (2)经济动力 (3)意识形态动力 (4)社会动力 (5)人口动力 (6)文化动力

2.内部动力
(1)新观念和新意识的出现
(2)新技术的产生 (3)利益需求
(二)行政改革的阻力系统
第十一章 行政改革

第一节 行政改革的一般理论
一、行政改革的含义 美国学者蒙哥马利从政治与行政结合的角度,认为 行政改革是一个政治过程,是指调整行政机构与社 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或者行政机构内部的关系。 行政学家考夫曼将行政改革视为大规模的组织重组, 即“大规模地创新行政机构和重新组合旧机构”。 凯顿在《行政改革》一书中,把行政改革视为“克 服阻力,人为地诱导行政的转变”。


一、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模式 (一)市场化政府模式 市场化政府模式强调积极进取的政府行为和个人责任,促使 公共部门致力于建立层级尽可能少的网络式平板结构,保证 各公共部门的低投入高收益。在公务员管理体制和方法上, 市场化政府模式较之于传统做法具有根本性的变革,最典型 的就是吸收私营部门的管理思想,打破集体化的工资分配制 度,建立以功绩制为原则的个性化绩效工资制度,即依据公 务员在市场上可能赢得的收入来确定,成就突出的给予更高 的报酬,不管公务员的职级悬殊多大。这种制度要求主管领 导更像一名企业家,他们要对所在机构的行为负责,并且要 根据服务质量、收益大小及其它表现获得工资奖金,或者受 到相应惩罚。

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

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

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引言西方的行政制度不断改革与变革,既受到内部的影响,也受到全球的影响。

这种制度变革不仅影响到西方国家本身,也影响到了国际上的经济和政治环境。

本文将探讨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取向。

民主化西方国家普遍采取民主制度,民主制度下的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受到民意的影响。

因此,行政制度应该具有透明度、公正性、负责任和高效率等特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

如在行政管理角度,他们增加了更多的公众参与渠道,制定了更加开放透明的信息公示制度,加强了对行政机构的监督和控制,提高了行政机构的效率等。

去中心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权力被转移至地方政府,联邦政府和国际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正在逐渐实现市场化和民主化。

一些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s)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直接参与到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

在全球化的进程下,去中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各级政府整合资源,与社会机构和市场机制进行合作,这种趋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

私有化私有化是西方国家在改革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之一。

私有化是指政府将原本由政府直接进行的经济活动逐渐交给私人企业来运营。

改变了过去政府在经济领域极强的主导地位,增强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活力。

原本被国有企业主导的市场逐渐变成了以私有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对于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公共服务投资公共服务投资是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西方行政制度改革方面。

公共服务投资是指政府向社会进行的投资,旨在改善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教育等领域。

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推行一系列的公共服务投资政策,以增加市场经济对于民生的关注度。

重点投资领域包括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以及环保项目等,旨在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政府数字化政府数字化在推动行政制度变革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的推进提升了政府行政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了政府机构在处理事务上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政府机构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及启示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及启示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及启示内容提要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面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危机、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官僚制政府的体制危机,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

中国的行政改革也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拉开了帷幕。

目前,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都仍在继续,相互学习和借鉴十分必要。

关键字:行政改革西方政府职能一、西方行政改革主要内容(一)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主要做法是按照市场优先社会优先的价值取向,讲原来部分由政府承担的职能推向社会和市场,以收缩政府职能,减少财政支出。

其中分两部分:1、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放松政府规制改革重点是放松对工商业的经济性规划。

美国的放松规制改革主要集中于1975-1986年,起步于福特总统时期,在卡特和里根的任期内达到高潮。

里根时期,从航空,铁路等到能源,电信都进行了改革。

到克林顿上台后,彻底解除了电信也的管制,从而引发了美国电信业的新一轮重组和跨行业兼并的浪潮。

英,日,法等国家也学习美国,展开了类似的改革,打破了行业垄断,推动生产力发展。

国有企业民营化是西方国家压缩政府规模,优化政府职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民营化起步最早,最突出的国家。

在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把英国最大的卡车公司、50万套公有住房、化工企业、电子公司、电话系统和天然气公司交给私营公司经营,随后又讲通信公司、煤炭公司,航空公司私营化。

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私营化最多的国家。

日本私营化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三大国有企业(日本电信电话公司、日本烟草专卖和日本国有铁道公司)都交给了私营公司经营。

其中国有铁道公司在私营化后,为政府摆脱了12000亿日元的财政赤字,年度利润达到了1500-2000亿日元。

到桥本龙太郎时期,民营化已经成为了改革的重点;2、收缩政府的社会职能改革的举措有以下几点:(1),提高接受福利者的资格,包括延长退休年龄,减少接受福利人数等;(2),以工作福利取代社会福利,克服坐吃救济,不劳而获等不良行为,让自愿失业者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3),将住房、医疗和养老保障等社会福利交予私营公司经营,政府只负责制定规则和严格监督规则的执行;(4),适当增加个人负担部分份额,已减少政府财政压力;(5),在明确政府开支的条件下,将部分福利项目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将管理层次更接近收益者,并转移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当代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的三个基本 原因
1、社会的变化对公共服务产生了新的要求,公 共产品“众口难调”。 社会结构的变化 公共服务多样化
收入的增加 比较的压力
公共服务个性化 公共服务更优化
2、国家缺乏充足的财力来保证公共产品和公
共服务的提供 3、 “公共悖论”愈演愈烈导致政府信任危机扩大。
“公共悖论”意指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部门的实 践与理论和公众对其期望之间的差距。公共悖论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 其成因不能仅以公共官员的社会动机来解释,公共部门本身固有的一 些特征和内在弱点是更为主要的原因。要突破公共悖论,必须设计一 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机制
克林顿说,美国政府“不仅面临着预算赤字 和投资赤字,由于联邦政府的绩效赤字, 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信任赤字。除非我们 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他问题都无从谈起”。

新公共管理有效运行的基础在哪里 ?
探讨四个问题:
一、当代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的背景和总 体特征 二、当代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的理论来源 三、当代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的基本实践 和得失 四、当代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启示
一、当代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的 背景和总体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行政改革 之风席卷全球,开启了“行政改革的时 代”。 其中最为著名的大规模改革包括英 国的下一步行动方案(The Next Steps)、 美国的政府再造( Reinventing Government )、加拿大的公共服务两千计 划(Public Service 2000)、欧洲共同体会 员国倡导的公共服务革新( OECD, 1987)、 新西兰的财政与人事改革、澳大利亚的财 政管理改进计划等。
设立“执行局”有一系列程序 : 确认服务是否必要→谈判→签订绩效合 同
执行局局长“非终身制”。 每隔三年对执行局进行评估 ,剔除过时的 职能。
新西兰 : 改革更激进。 实行“彻底执行局化”的改革。
2、通过放松规制的办法进行政府职能改革 美国:放松规制运动 规制:规则与限制 外部管理规制: 内部管理规制: 美国政府的“规制迷宫”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 改革起步最早最突出的国家。 撒切尔政府表示“私有化无禁区” 。 航空、电信、能源、电力、供水、天然气、 邮政、铁路、运输等领域的私有化。 公共住房、部分卫生、教育领域私有化。
2、合同外包



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标准,对外招标,中标的承包商按照与政 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购买。 合同外包的发展经历了从“蓝领服务”向 “白领服务”拓展的过程。 英美两国公共服务的合同外包比较突出。
公共产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打着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招牌,为政府部门的利益而 损害社会的利益,最后提供的可能就是公共灾祸。政府行为始终无法摆脱“诺斯悖论” 的阴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转轨经济中的政府的尴尬处境。究其根源,规范政府行 为的步伐仍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是游戏 规则制定者又是利益分配参与者的现象,在中国还非常普遍;不规范的政府行为,难 免会向与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企业、事业单位倾斜,由此带来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 由于存在利益关系,政府在市场监管时难以做到三公原则。同时,利益驱动导致的政 府行为,还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三)以顾客为导向
把服务对象看作“顾客”。 打破公共服务的垄断性,给服务对象“顾 客”一样的选择权 。
“顾客导向”的具体措施:

英国:90年代初英国的“公民宪章” ( citizen charter) 运动是顾客导向的重要体 现。公民宪章,就是用宪章的形式把政府 公共部门服务的内容、标准、责任等公之 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而提高服务水 平和质量。
英国政府说,“公民宪章运动为服务对象提 供了审视公共服务的机会 ”
2、企业家政府理论:是指用企业家的精神, 以及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来改 革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 。 体现在美国学者戴维· 奥斯本和特德· 盖布勒的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公营部门》 一书中。
“企业家政府”的十项原则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有使命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拔款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 治需要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4、凭单制度


政府把某一公共项目的财政拨款,转化为 有价证券(凭单),直接交给消费者,通过消 费者在市场中的选择,引发公共服务提供 者的竞争,服务提供者再依据这些凭单到 有关部门换取收入 。 美国的教育券改革 英国的医疗券改革
5、用者付费制

把价格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对消费者 收取费用的一项改革措施。运用范围主要 包括公用事业、垃圾收集、废水和污水处 理、娱乐设施、公园、住宅服务等。

政府具有制度创新的某种优势,但也存在政策失败的潜在风险。
三、当代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基本 取向和主要实践
新公共管理改革:市场式政府改革 新公共服务改革:参与式国家改革
两股流派相互交织,前后衔接。 改革前期,主要是新公共管理改革;改革后 期,更多的是新公共服务改革。
第一种流派:新公共管理改革 (New Public Management)
(一)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理论来源: 公共选择理论、企业家政府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以布坎南为代表) “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研究政治 和行政问题 ”
公共选择理论的3个主要观点:
引入了经济学上的人性假设:理性经济人、追求
个人利益最大化 。 政府具有犯错误的天然倾向:都是经济人;利益 集团影响;选举规则问题;决策代价权衡;扩大 和延伸错误决策 政府效率低下的天然倾向 :官员追逐个人利益倾 向;缺乏竞争;缺乏激励;缺乏监督;政府不断 扩张 开出了与传统行政学不同的治疗药方 :宪政改革; 打破垄断、实行竞争;“用脚投票”;建立激励 机制;改革税制;监督政府
核心原则:掌舵而不是划桨
掌舵:制定公共政策 划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二)新公共服务改革的理论来源
1、多中心治理理论 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此外,还有公民社会理论、公民权理论等
1、多中心治理理论
多中心:多个权力中心、多种主体、多种机 制 治理:与“统治”相对应,从统治走向治理。 “是个人与机构、公共与私人共同解 决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 持续不断的过程。 ”----------全球治理委员 会
统治与治理的区别
区别项目
主体 机制和工具 权力运行方向
统治
政府
治理
政府、私人部门、 第三部门
行政、法律、经 行政、法律、经 济 济、协商、合作 自上而下、单向 多向性 性
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 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公共产品如果完全由市场提供,会产生“搭便车” 现象。 公共产品如果完全由政府提供,导致低效率和浪 费。 以埃莉诺· 奥斯特罗姆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社会自 我治理机制也是处理公共事务的有效制度安排。
因此,应当形成通过多种机制共同提供公共产品 的治理结构。
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以福克斯、米勒等人的观点为代表
3、新制度经济学





来源:科斯《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 基本思想: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产权安排不会影响资源的配置 效率,但是现实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所以正常情况下,制度是(产 权界定)很重要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订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道德规范 制度是稀缺的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 国家在界定和明晰产权、降低交易费用方面发挥重要职能。为了克服 路径依赖,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诺斯悖论”,指的是政府部门本来应该提供
1991年英国公民宪章运动



服务承诺:内容、目标、标准、程序、时 限承诺。 明确违反诺言的责任。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实践诺言的机制。
公民宪章的六个指导原则



明确的服务标准:服务效率、质量等方面的具体 要求及公务员行为准则 透明度:有关公共服务的信息必须公开、透明 顾客选择 :向公众提供选择服务机构的机会 礼貌服务:一视同仁地向公民提供服务 完善的监督机制:建立方便有效的公民投诉受理 机制 资金的价值:宪章》:“如果延误了您一个小时以上, 您每次将会得到一张乘车优惠券,其价值相当于 票价的20%或更高。” 公路管理部门服务承诺:“高速公路上每隔 1500米设立一部应急电话,每隔100米设立一个应 急电话的方向指示牌。所有应急电话每4周测试一 次,最长每8周清洁一次。电话出故障尽快处理, 最长不超过4小时。”
合同外包的优势 成功合同外包的三个重要环节 (案例分析: 新泽西州伊丽莎白市的监狱承包---------一个失败的案例\黑水公司在伊拉克的表现)
3、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以政府特许等形式吸引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 施建设或提供某种特定的服务。私营部门 有投资收益权,即通过向消费者收费来收 回企业成本,追求投资回报。 固定、非固定的公私伙伴关系 典型方式:BOT(建造Built - - --经营Operate----移交Transfer )
(一)政府职能的重新分析和定位
改革的基本思路: “市场优先,政府其次”。 目的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收缩,实现政府职能 从社会的回撤 。
改革的基本做法 :
1、把“掌舵”和“划桨”职能分开 ,设立 执行局( executive agency ) 。 英国: 1988年“改善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 计划:把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从政府各部 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半自治性的“执 行局” 承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