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管理JIT方式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启示
精益生产管理JIT方式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启示

精益生产管理JIT方式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启示摘要:成本管理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企业千古不变的追求。
精益生产方式赋予了成本管理全新的概念,引领丰田汽车公司屡创奇迹,成为当今世界上成本最低、品质最好、效率和效益最高的汽车制造企业。
JM客车制造公司一直将成本管理视为公司第一要务,采取多种成本控制措施,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因成本过高而产销量逐年下降,亏损连年增加。
本文旨在通过对丰田精益生产方式概念及传播应用的研究,并通过对JM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的剖析,深刻说明精益生产方式是JM公司乃至整个制造企业成本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
一、JM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JM公司是一家客车制造企业,2000年7月由三家客车生产经验均在30—50年的国营客车厂重组合并而成。
重组后减员约2000人,并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对生产线进行搬迁改造,目前生产能力达到3000辆。
就产能而言,JM公司已跨入全国中等规模客车制造厂之列。
自重组以来,JM公司一直关注成本管理工作,且在材料采购招标、要求供应商降价、工时与材料定额管理、费用预算与审批控制甚至裁员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JM公司所做的努力离市场要求还差得很远。
2005年平均单车成本比竞争对手高2万元以上,产能利用率不够30%,并出现巨额亏损。
JM公司成本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1、销售成本中材料成本约占80%,而材料成本70%左右在设计阶段已经基本确定。
产品设计中未融入系统的市场分析与成本规划,且设计与工艺、制造的结合度缺乏,开发职能过于狭隘;产品开发机制和决策机制不能适应快速应对市场的需要,导致产品开发效率低、成功率低。
这是导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生产线按大批量生产方式设计,生产计划与材料计划均按月下达,加上订单不稳定、生产不均衡,制造过程明显呈现现场管理乱、组织协调性差、生产周期长、生产线应变能力低、设备利用率低、合同按期履约率低的问题。
JIT精益生产方式

JIT精益生产方式JIT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减少库存。
传统的生产方式通常会大量储存原材料和半成品,以防止生产线停滞。
然而,JIT方式下,只在必要时才从供应商处获取所需的原材料,避免了过多的库存储备。
其次是灵活生产。
JIT方式下,生产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客户订单的变化。
最后是注重质量。
JIT方式强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验,以保证产品达到预期标准。
JIT精益生产方式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库存积压,更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JIT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供应链透明度和可靠性不足、生产线停滞风险等。
总的来说,JIT精益生产方式在提倡高效率、低浪费、高质量的同时,也需要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克服一些困难和风险。
只有在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JIT精益生产方式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JIT(Just-In-Time)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法,其核心理念在于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在必要时才生产所需的产品数量,以及及时供应原材料和零部件,以满足客户需求。
JIT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减少库存。
传统的生产方式通常会大量储存原材料和半成品,以防止生产线停滞。
然而,JIT方式下,只在必要时才从供应商处获取所需的原材料,避免了过多的库存储备。
其次是灵活生产。
JIT方式下,生产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客户订单的变化。
最后是注重质量。
JIT方式强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验,以保证产品达到预期标准。
JIT精益生产方式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库存积压,更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JIT方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供应链透明度和可靠性不足、生产线停滞风险等。
jit准时化管理思想与精益生产体系

jit准时化管理思想与精益生产体系JIT准时化管理思想与精益生产体系是两种在制造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管理方法。
它们的目标都是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来实现更高的生产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尽管它们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也有不同的特点。
JIT准时化管理思想是“Just-in-Time”的缩写,代表了一种以准时生产为核心的管理方法。
其核心理念是在生产系统中尽量减少库存量,从而降低库存成本和生产周期,实现准时交付。
JIT管理强调生产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及时性,以便根据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JIT管理还强调供应链的协调和合作,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物料的浪费。
与此相比,精益生产体系是一种更广泛的管理方法,其目标是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不断改进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精益生产体系融合了许多管理方法和工具,如价值流映射、5S、持续改进和团队合作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找到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除此之外,精益生产体系还强调员工的参与和责任感,通过培训和沟通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虽然JIT准时化管理思想和精益生产体系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它们都强调准时交付和客户满意度。
无论是通过减少库存量还是通过减少浪费,最终目标都是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它们都强调持续改进。
JIT准时化管理思想和精益生产体系都追求以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式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改进来实现这一目标。
最后,它们都需要全员参与。
无论是JIT管理还是精益生产体系,都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以便实现管理目标。
综上所述,JIT准时化管理思想和精益生产体系在制造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尽管它们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以准时交付和持续改进为核心,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减少浪费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无论是选择采用JIT管理还是精益生产体系,企业都可以从中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
何为精益生产方式JIT

何为精益生产方式JIT简介精益生产方式(Just-In-Time,简称JIT)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尽可能减少库存和生产中的浪费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
JIT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按需生产”,即在需要时、需要多少、需要多久的时候生产产品。
JIT的原理•小批量生产: JIT强调小批量生产,避免大规模生产造成的库存积压现象。
•精确计划: JIT要求制定精确的生产计划,确保在需要时能够立即生产所需产品。
•零库存: JIT追求零库存管理,以减少库存成本和降低库存风险。
•快速交付: JIT鼓励快速交付产品,以缩短交付周期,提高客户满意度。
JIT的优势1.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减少库存和浪费,JIT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提高生产效率: JIT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
3.改善产品质量: JIT可以帮助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产品质量。
4.减少库存风险:通过零库存管理,JIT可以减少库存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稳定性。
5.提高客户满意度: JIT能够快速交付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
JIT的实施步骤1.价值流分析:通过分析生产流程、价值流和浪费,找出改进点。
2.设立拉动生产模式:制定精确的生产计划,按需拉动生产。
3.建立供应链协作机制: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保证供应链畅通。
4.实施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减少浪费,实现持续改进。
JIT的适用范围JIT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 - 需求稳定: JIT适合产品需求较稳定、市场变化较小的行业。
- 生产流程简单: JIT适合生产流程较简单、生产环节较少的产品。
- 供应链稳定: JIT需要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适合供应链稳定的企业。
结语精益生产方式JIT是一种高效的生产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施JIT,企业可以实现零库存管理、快速交付产品,提高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生产与运作管理之JIT与精益生产方式

生产与运作管理之JIT与精益生产方式JIT与精益生产方式是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两种重要理念和方法。
它们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使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JIT(Just-In-Time)和精益生产方式,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JIT(Just-In-Time)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它的核心理念是“只在需要的时候、需要的数量、需要的质量”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JIT的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流动。
它倡导零库存制度,通过准确的需求预测和供应链管理,确保材料和组件在需要时准时供应,以实现生产的及时性、灵活性和高质量。
精益生产方式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引入的,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成本。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消除浪费,提高流程效率,增加价值创造。
精益生产方式强调员工参与和持续改进,通过标准化工作流程、精确的产品设计和流程改进来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简和优化。
JIT与精益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JIT更加偏重于供应链管理,着重于“及时”的原则,关注供应商的配合、准时供应和质量保障;而精益生产方式更注重于流程的精简与改进,强调团队的协作和员工的参与。
此外,JIT与精益生产方式在实施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JIT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系统,确保供应商的准时供货和质量保证;而精益生产方式则需要制定和执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高质量。
此外,JIT强调零库存管理,需要准确的需求预测和及时的供应链反应;而精益生产方式则注重于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浪费,不断改进工作流程。
虽然JIT和精益生产方式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即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它们都强调团队的协作和员工的参与,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并结合JIT和精益生产方式的优点,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和运作管理。
JIT生产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IT生产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前言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成为每家企业头疼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许多企业采取了JIT生产模式,以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选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二、JIT生产模式的概念JIT即"Just in Time",意为“准时生产、准时交货”。
JIT是一种基于顾客及市场需求的推、拉式生产模式,是一种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哲学和理念。
其核心在于避免过量生产和库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JIT生产模式的原理1.精益生产JIT对于生产过程的要求是精益生产。
这种方式标志着每个工序都显而易见,从而更好地控制整个过程的质量与产量。
同时,这种生产模式遵循的是轻载量、短周期、缩小批次,采取小批量、多变化的方式运作,减轻库存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反应能力,因而能够有效协调内部各生产环节,实现生产环节的流畅化及优化。
2.零库存JIT要求的是严格控制库存量,实现零库存的目标。
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企业会将生产进度与供应链上的过程精确地同步。
通过追求零库存的精神,可以使纵向上各生产环节之间协调配合,减少库存搬运次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这种管理方式提前向供应链上的下游效应传递信仰,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流程的精细掌控。
3.严格的质量管理JIT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要求非常严格。
JIT强调追求"零缺陷",要求一次性流程管理,并在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实现了高品质的产品。
每个环节都必须检查自己的产品,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
4.员工提升JIT将其作为员工参与管理的核心,建立了员工参与率高、员工职业故事深刻、员工品质知识丰富的管理结构。
这种模式充分依赖于员工个人素质的优化,员工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能把自己对于品质和管理的经验传递给后代,凝聚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启示解析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启示解析【摘要】精益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精益成本管理模式,然后分析了其优势和如何实施。
接着通过成功案例展示了精益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并探讨了其对企业的影响。
总结了精益成本管理模式的启示,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精益成本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并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启示、解析、优势、实施、成功案例、影响、发展方向、企业、管理、成本管理1. 引言1.1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启示解析精益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通过降低浪费、提高效率和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尽可能减少非价值增添的活动和资源的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全面成本的全面监督和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和资源分配,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控制工具,更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的启示在于,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流程,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只有不断追求更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协作,建立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机遇。
2. 正文2.1 什么是精益成本管理模式精益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通过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利用和精简冗余环节来降低成本的管理方法。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起源于日本的精益生产理念,强调通过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来实现成本降低和利润最大化。
精益生产方式jit读后感

精益生产方式jit读后感Title: Reflections on Just-in-Time Production: The Essence of Lean ManufacturingReading about Just-in-Time (JIT) production has been an eye-opening experience. This lean manufacturing philosophy emphasizes the elimination of waste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processes.阅读关于准时制(JIT)生产的文章是一次令人眼界大开的经历。
这种精益制造理念强调消除浪费,并持续改进生产过程。
The core principle of JIT is the synchronization of supply with demand, ensuring that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arrive at the production line exactly when they are needed.JIT的核心原则是供需同步,确保材料和组件在需要时准确到达生产线。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JIT is its focus on reducing inventory. By minimizing stock levels, companies can avoid the costs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overstocking, while maintaining a high level of operational efficiency.JIT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方面是其对减少库存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益生产管理JIT方式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启示摘要:成本管理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企业千古不变的追求。
精益生产方式赋予了成本管理全新的概念,引领丰田汽车公司屡创奇迹,成为当今世界上成本最低、品质最好、效率和效益最高的汽车制造企业。
JM客车制造公司一直将成本管理视为公司第一要务,采取多种成本控制措施,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因成本过高而产销量逐年下降,亏损连年增加。
本文旨在通过对丰田精益生产方式概念及传播应用的研究,并通过对JM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的剖析,深刻说明精益生产方式是JM公司乃至整个制造企业成本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
一、JM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JM公司是一家客车制造企业,2000年7月由三家客车生产经验均在30—50年的国营客车厂重组合并而成。
重组后减员约2000人,并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对生产线进行搬迁改造,目前生产能力达到3000辆。
就产能而言,JM公司已跨入全国中等规模客车制造厂之列。
自重组以来,JM公司一直关注成本管理工作,且在材料采购招标、要求供应商降价、工时与材料定额管理、费用预算与审批控制甚至裁员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JM公司所做的努力离市场要求还差得很远。
2005年平均单车成本比竞争对手高2万元以上,产能利用率不够30%,并出现巨额亏损。
JM公司成本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1、销售成本中材料成本约占80%,而材料成本70%左右在设计阶段已经基本确定。
产品设计中未融入系统的市场分析与成本规划,且设计与工艺、制造的结合度缺乏,开发职能过于狭隘;产品开发机制和决策机制不能适应快速应对市场的需要,导致产品开发效率低、成功率低。
这是导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生产线按大批量生产方式设计,生产计划与材料计划均按月下达,加上订单不稳定、生产不均衡,制造过程明显呈现现场管理乱、组织协调性差、生产周期长、生产线应变能力低、设备利用率低、合同按期履约率低的问题。
3、产品质量一直是JM公司引以自豪的,但从管理理念上,JM公司认为质量需要层层把关,质量的自检、过程检、总检、调试返修是必不可少的职能。
为此,JM公司不惜代价配置近50名专人、外加场地与设备,负责层层检验与调试返修。
但由于员工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加上生产的极不均衡,在生产批量大时还是会出现层层松检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4、材料采购上JM公司采取了许多办法力降材料成本,其中成立招标工作小组,优选供应商是主要举措。
应该说这一办法在推行之初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许多配套管理措施(如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准时供应理念、市场材料价格分析与预警等)的不到位,目前招标工作实流于形式,材料质次价高及不按时交货现象仍时有发生。
另外,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库存庞大,浪费严重:公司仓库总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平均存货约5000万元,其中在库一年以上存货近2000万元。
5、在JM公司,组织设置仍是等级森严的直线职能制(典型的国企组织形式),光公司高层领导有9人,12部6车间中各部门领导均有2-3人,下设主管若干,组长/班长若干。
组织结构臃肿、责权与一线岗位分离导致分工过细、责任不清、沟通困难、不增值的协调工作量大,进而导致生产低效率、生产系统缺乏柔性、生产周期长,缺乏快速反应能力。
因此,对于JM公司而言,材料采购成本、人工及其他成本费用高仅仅是JM公司成本高的表面层次或者说是显在的原因。
关注成本问题的表象,而没有立足于成本发生的现场,没有从企业价值分析的战略出发对企业生产系统现存的种种浪费现象加以系统分析并消除,即其对成本概念的理解片面、成本控制手段单一、管理粗放是成本高居不下的根源。
成本已经不是一个表象意义上的概念,而是贯穿产品生产周期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
管理出效益——这是成本改善的唯一途径。
二、精益生产方式概念丰田汽车公司自70年代以来屡创奇迹,丰田神话举世瞩目。
8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企业界、学术界纷纷展开对丰田经营模式的研究,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组织(IMVP)的专家经过对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或TPS)长达五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在1990年出版的论述精益生产的经典著作《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概念,指出:精益生产方式是“精益”的,因为它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一切投入都大为减少;工厂中的劳动力、生产占用的场地和工装投资都减半,用一半时间就能开发出的新产品,其所用的工程设计工时也是一半;同时,现场所需存货还可以大大少于一半,极少量的废品,且能生产出更多的并不断变型的产品。
精益生产厂家把他们的目光确定在尽善尽美上:不断地降低成本、无废品、零库存与无休止的产品变型。
①通过以上这些描述,可以看出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课题是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企业在生产方面(关于成本、质量、交货期等)如何有效地适应。
精益生产方式的目标是消除一切浪费,快速应对市场,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效益。
为了实现降低成本,必须消除生产中伴随的种种不合理的过剩现象,迅速而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样的理想要通过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 或JIT)来实现,即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品。
“看板”(kanban)是实现JIT最重要的工具,丰田通过看板将全部生产过程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且圆滑地管理各工序生产量的信息资源。
而为了将看板方式付诸实施,必须实现均衡生产,使最终装配线在每个时间域平衡地领取零部件。
为了推行这种生产均衡化,必须缩短生产过程时间。
这要通过小批量生产和“一个流”的生产和搬运来实现。
小批量生产可以通过缩短作业转换时间来实现,“一个流”生产可以通过在多工序生产线上作业的多工序作业人员来实现。
此外,通过标准作业的组合和“自动化”,保证一个单位产品的加工中所有必要的作业在循环时间内完成、保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
最后,通过改善活动,修正标准作业、适当地纠正不正常现象,并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士气。
精益生产概念体系同样体现出“拉动”思维方式,目标(需要)拉动(解决方案),将解决方案作为第二层次的目标(需要)拉动该目标的解决方案,如此层层拉动,即形成了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围绕最终目标的系统解决方案。
因此,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牢固树立和严格执行“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品”的准时生产经营理念,消灭制造的过剩;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精简整个生产系统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与岗位,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做出最迅速的响应。
综上所述,“精益生产方式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
”三、精益生产方式的传播应用及对JM公司的启示精益生产方式由丰田汽车公司创立,在丰田历经全球石油危机而一枝独秀后开始为人所瞩目。
在日本,三菱、马自达、本田等汽车公司迅速全面实施丰田精益生产方式,1980年日本以其1100万辆的产量全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第一大国。
8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车在美欧市场上的热销,从惊讶中清醒过来的美欧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在本国应用丰田生产方式,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
最典型的案例是德国保时捷汽车公司,这个在1991年夏天被观察家们断言即将消失的保时捷公司被精益生产方式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经过五年时间,保时捷把主要的生产率指标提高了一倍,同时使供应商的残次品零件数减少了90%,厂内一次作业缺陷数减少了55% 。
到1997年,仅仅经过三年的开发(以前每款新车的开发计划期一般五年,但实际上都会超过五年),保时捷即可投产两款制造性能极好的车型,并将所需的生产场地减少一半,将从原材料到成品车所需的的供货时间,从六周缩短到三天,将零件库存减少90%。
② 精益生产方式及其传播应用对JM公司成本管理的启示主要表现在:首先,精益生产方式以消除一切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基本目标,是制造企业解决成本问题、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一套系统解决方案,其理念和方法在全球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且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实施精益生产方式不需要在硬件上做大的投入,即可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效益。
JM公司与丰田、保时捷同属汽车制造企业,其所属行业性质、加工制造过程、质量观念、组织结构、生产过程、供货情况、各种浪费的严重程度和每况愈下的经营状况等与JM公司基本类似,这两家汽车公司都在经营陷入困境的状况下通过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而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JM公司完全可以借鉴引进精益生产方式,从系统观念出发解决目前剪不断、理还乱的成本问题。
其次,作为海外企业的JM公司引进精益生产方式,必须首先解决全体员工的观念问题,明确精益生产方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企业及全体员工中树立系统化成本概念,采用这种目标导向(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标)、市场导向(市场决定产品的价值、市场决定企业的价值链上每一项作业的价值)的成本观念,即将成本领先作为一种市场竞争的总体策略,将眼光面向整个价值流,从顾客的角度确定价值,从产品研发、采购、生产、分销、组织机构与基础管理等环节运用精益生产方式,以“消除浪费、追求卓越”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重塑企业价值链,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增值的作业或资源占用。
保时捷不惜花巨资,聘请日本能人现场指挥精益生产转型及组织各层级管理、技术、生产及工会人员五次远赴日本洗脑,就是深谙观念或思维转换之重要。
此外,在引进程序上既要讲究系统性,又要注意根据企业实际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在具体方法的引进上,必须关注JM公司与丰田、保时捷公司在内外经营环境上的差异性,结合企业实际加以引进。
JM公司引进精益生产方式要把握以下关键点:(1)精益生产是生产管理上的一次革命,必须有来自公司高层的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2)在公司统一的部署下组成项目队伍推进变革是公司引进精益生产方式的组织保障;(3)引进精益生产方式必须循序渐进,即首先必须寻找切入点,进行试验性的项目。
切入点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三个原则:选择管理上最重要但又最薄弱的环节(如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在这里矛盾最集中,问题最容易暴露,改革的阻力最小,团队意识最强,改革的效果也会最明显;选择最基础、最容易见效的环节(如现场5S管理),逐步树立和培养员工的精益思维方式;制造过程按照准时化生产由后向前“拉动式”顺序,选择最终工序(总装生产线)作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