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A与1型_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的比较_何玉玲
lada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lada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LADA型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年龄大于30岁。
LADA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通常在30岁以上,因此,对于一个疑似LADA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考虑其年龄是否符合这一标准。
2.发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LADA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半年内不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这是与1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之一。
因此,在诊断LADA型糖尿病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在发病后至少半年内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3.胰岛自身抗体(如GAD-Ab、ICA、IA-2Ab等)阳性。
胰岛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胰岛细胞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的存在是LADA型糖尿病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在诊断时,需要进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包括GAD-Ab、ICA、IA-2Ab等。
4.至少存在一个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阳性(GAD、IA2或胰岛素自身抗体)。
除了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外,还需要进行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的检测,包括GAD、IA2或胰岛素自身抗体等。
这些抗体的存在也是LADA 型糖尿病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标准,可以对LADA型糖尿病进行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断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最终的诊断结论。
糖尿病分型和LADA

药物治疗
早期可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需要胰岛 素治疗。
心理支持
糖尿病管理需要长期坚持,患 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3
LADA与糖尿病分型的关 系
LADA在糖尿病分型中的位置
01
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 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属 于糖尿病分型中的一种。
存在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如谷 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 胰岛细胞抗体(ICA)等。
无明显的急性感染、外伤、应 激等诱因导致糖尿病发生。
LADA的治疗和管理
运动锻炼
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控制血 糖,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控制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 糖尿病症状。
2型糖尿病
01
02
03
定义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 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 陷导致的高血糖状态。
症状
多数患者无症状或仅有轻 度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治疗
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 控Leabharlann 饮食、适当运动。妊娠糖尿病
定义
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 娠期间发生的糖耐量异常。
02
在糖尿病分型中,LADA通常被归 类为特殊类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 病和2型糖尿病并列。
LADA与其他类型糖尿病的异同点
相同点
LADA和其他类型糖尿病都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的情况,需要使 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
不同点
LAD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 减少,与1型糖尿病类似;但LADA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症状较轻,不易被察 觉,与2型糖尿病有明显区别。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成⼈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DA) 成⼈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
这是1型糖尿病的⼀种特殊类型,属于⾃⾝免疫性疾病,与1型糖尿病的⾃⾝免疫发病机制相同,以胰岛β细胞呈缓慢性破坏为主。
本病虽然处在1型糖尿病的范畴,但它的起病⼜具有隐匿、迟发的特点,发病初期⼝服降糖药治疗有效,在诊断后平均27(13~45)个⽉⽆需使⽤胰岛素,这点⼜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
因其临床表现介乎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称为“1.5型糖尿病”,即其临床表现不同于⼈们所熟知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看起来跟2型糖尿病⼜没有什么两样,⾮常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
⼀、概述LADA是⼀类具有遗传易感基因,胰岛⾃⾝抗体阳性,早期临床表现类似2型糖尿病(T2DM),初诊后6⽉内⽆需依赖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T1DM)。
1997年WHO 对糖尿病进⾏分型时,将LADA归属于⾃⾝免疫性缓慢进展型T1DM。
LADA患病率在类似T2DM⼈群中约占10%,两倍于经典T1DM。
⽬前认为,LADA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触发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进⾏性受损所致。
⼆、诊断思路(⼀)临床特点1.起病年龄诊断LADA的最⼩年龄界限从15岁⾄45岁不等,多数学者采⽤30岁。
年轻者LADA患病⽐例较⾼;⽽且⼉童亦可发⽣缓慢进展的⾃⾝免疫性糖尿病,被称为年轻⼈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theyoung,LADY)。
2.⾃⾝免疫标志胰岛⾃⾝抗体阳性对识别2型糖尿病中的LADA病⼈起到决定性作⽤,⾕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蛋⽩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胰岛素⾃⾝抗体(IAA)是⽬前临床上⽤于诊断⾃⾝免疫性糖尿病的最常⽤的免疫学指标,其中,GADAb具有出现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是诊断LADA最敏感的指标。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重症2型糖尿病临床对比分析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重症2型糖尿病临床对比分析目的:对比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与重症2型糖尿病(T2DM)异同,总结诊断经验,为开展预防治疗提供借鉴。
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LADA患者42例,选取同期收治重症T2DM 40例,对比基本资料、临床表现与相关指标。
结果:LADA≥50岁26.19%、病程≥10年21.43%、发病年龄≥40岁7.14%、BMI≥23 kg/m2 14.29%,低于重症T2DM者72.50%、77.50%、75.00%、67.50%,LADA中GAD-Ab阳性率50.00%、ICA阳性率30.95%、双阳性率19.05%,高于重症T2DM 0、0、0,LADA起病之初2年有继发酮症史比重21.43%、低血糖发生次数5~10次,比重23.81%,比重高于T2DM 2.50%、5.00%,合并症≥2个11.90%,低于重症T2DM 65.00%,LADA空腹C肽水平(0.51±0.34)pmol/ml低于重症T2DM组(1.08±0.37)p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AD-Ab、ICA抗体筛查仍为最直接有效鉴别重症T2DM与LADA可靠方法之一;对于拟诊为T1DM患者,若临床表现不典型,2年内易继发低血糖、酮症,病情进展迅速,应及时至高等级医院行抗体等生化指标检查,以进行鉴别诊断。
标签: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重症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是一种自生免疫性疾病,归属为1型糖尿病(T1DM)亚型[1]。
LADA早期并无典型性临床表现,病情进展相较于T1DM较缓,常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T2DM),表现为胰岛素非依赖,随着疾病的进展,才需应用胰岛素治疗,此时患者多已转入重症,其非典型临床表现不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及早拟诊调整治疗方案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糖尿病鉴别诊断

2型糖尿病需与1型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相鉴别。
一、1型糖尿病1、成人晚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一般20岁后发病,发病时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体重迅速下降,BMI≦25kg/m2;空腹血糖≧16.5mmol/L,空腹血浆C肽≦0.4nmol/L,OGTT 1h 和(或)2h C肽≦0.8nmol/L,呈低平曲线;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阳性;HLA-DQ B链57位为非天冬氨酸纯合子。
2、特发性1型糖尿病:无自身免疫参与的证据,各种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始终为阴性,其临床特点为:明显家族史,发病早,初发时可有酮症,需胰岛素治疗,但用量较小;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不一定呈进行性减退,起病数月或数年后可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二、特殊类型糖尿病1、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1)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家系中有3代或3代以上遗传史;起病年龄早,家系中至少有一位患病成员起病年龄﹤25岁;且确诊糖尿病后至少2年不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2)线粒体母系遗传糖尿病:该病呈母系遗传,家系内女性患者的子女可能患病,而男性患者的子女均不患病;起病年龄早;起病初常不需胰岛素治疗,无酮症倾向,但无肥胖或反而消瘦,胰岛β细胞功能日渐减退,多数终需胰岛素治疗;常伴不同程度听力障碍,其发病时间可能在糖尿病前或后;少数患者可能有能量需求较大器官(神经、肌肉、视网膜、造血系统等)损害的表现或血乳酸增高。
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1)A型胰岛素抵抗(卵巢性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性黑棘皮病/HAIR-AN):多见于消瘦的青少年女性,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显著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一般不重,但表现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常伴黑棘皮病及类肢端肥大症表现;女性患者有卵巢性高雄激素血症,表现有多毛、闭经、不育、多囊卵巢和不同程度的女性男性化表现等。
2)矮妖精貌综合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为:显著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达正常水平的100倍;糖耐量可正常,有时出现空腹低血糖;可有其他多种异常,如宫内发育停滞、面貌怪异(低位耳、眼球突出、鞍鼻、阔嘴、厚唇等)、脂肪营养不良和黑棘皮病等。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_2022年学习资料

LADA研究历史-▣1990年美国Baekkeskov等首次证明了IDDM胰岛64kD-抗原的本质是谷氨酸 羧酶GAD,并建立了其抗体GAD--Ab的免疫沉淀酶活性分析方法-口1993年澳大利亚Tuomis等检测了 组成年发病的-NIDDM患者的GAD-Ab,发现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并将-此类糖尿病命名为LADA
LADA-种并不少见的糖尿病-1
然主要内容-◆命名及研究历史-◆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特点-◆治疗
然主要内容-◆命名及研究历史-◆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特点-◆治疗
问题互动1-·什么是LADA?-√成人迟发自身免疫糖尿病-√缓慢起病1型糖尿病-√隐匿性1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研究历史-▣1977年英国Irvine等首先观察到部分成年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血胰岛细胞抗体 CA呈阳性,且大多数为非肥胖者,-易出现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而需改用胰岛素治疗-口鉴于其临床表现介于NIDD 与引DDM之间,80年代有学者称-其为1.5型糖尿病-米
LADA研究历史-口同期芬兰Groop等报道ICA阳性的NIDDM患者血清C肽水-平降低,HLA-DR3和 R4频率增加,随访观察其β 细胞功能-持续下降,并称之为隐匿性或迟发性1型糖尿病
命名-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Diabetes in Adults,L DA-非胰岛素依赖性自身免疫糖尿病not insulin requiring-autoimmune dia etes,NIRAD-成人自身免疫糖尿病autoimmnue diabetes of-adulthood, DA
命名-成人迟发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onset autoimmune-diabetes of adult ood-缓慢起病1型糖尿病slow onset type1 diabetes-•隐匿性l型糖尿病laten type1 diabetes-l.5型糖尿病type one and a half diabetes-缓 进展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slowly progressive-hsu-n dependent diabet s mellitus,SPIDDM
糖尿病类型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糖尿病类型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障碍有关,常见的分类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本文将对这三种糖尿病类型进行详细的分类介绍,并探讨其临床表现特点。
一、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是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所导致的胰岛素缺乏。
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突然。
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和乏力等症状。
患者血糖水平明显升高,需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生长发育。
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型糖尿病(NID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
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尤其是中老年人。
与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较为缓慢,往往伴随着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疲倦乏力等症状。
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口服药物以及必要时的胰岛素治疗等,旨在维持血糖水平的正常范围。
三、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发生的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妊娠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临床上,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以及宫内胎儿过大等症状。
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以饮食控制和运动为主,部分病例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目的是维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总结:糖尿病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发病年龄多在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则是胰岛素分泌和抵抗双重问题,多见于中老年人;妊娠糖尿病发生在妊娠期,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包括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等。
早期的糖尿病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临床分析

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4年间收治的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
其中12例为按照1997年WHO诊断标准确诊的LADA病例,另12例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取的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例。
结果:LADA患者胰岛功能呈缓慢性破坏,开始时不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也不依赖胰岛素治疗,但随着病情进展,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最终将依赖胰岛素生存,并且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危险。
C肽水平明显降低或正常低线水平,GAD_Ab阳性率高。
关键词:LADA C_P GAD_Ab原发性糖尿病主要有两大类型,即T1DM和T2DM,而临床上还有一类成人起病的糖尿病需与T2DM及经典T1DM区分,积极进行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使血糖及HbA1c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保护残存部分的胰岛B细胞功能,长期稳定病情及防止糖尿病并发症非常重要。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LADA组:12例,男5例,女7例,为按照1997年WHO诊断标准确诊的LADA患者。
发病年龄平均35.5岁,糖年尿病史半年—8年,发病时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明显,平均BMI≤25,空腹血糖12.6—18.4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17.1—28.3mmol/L,发病至发生自发性酮症5—96个月,最终均因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住院并启用胰岛素治疗,血C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空腹C肽≤0.4nmol/L,早餐后1小时和2小时C肽分别≤0.8和0,7nmol/L,12例中有8例GAD—Ab阳性,阳性率约67%,12例均未做遗传易感基因检测。
对照组:为同期间随机抽取的12例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确诊的T2DM患者,仍为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42.5岁,起病时多超重或肥胖,BMI≥26.4,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以往空腹血糖多≤10.9mmol/L,无酮症和酸中毒史,其中7例仍通过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治疗,5例为口服降糖药+基础胰岛素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1988,5(1):23-25.9Pr ince DL,Pr ince HN,T hr aenha rt O,et al.M ethodolo g-ical appr o aches to disinfect ion of human hepatit is B vir us.J Clin M o cro biol,1993,31(12):3296-3304.10T hraenhar t O,K uwer t EK,Scheiermann N,et al.Co mpariso n o f t he mo rpholog ical a lter ation and disint egr atio n test(M A DT)and the chimpanzee infect ivity test fo r deter mination o f hepat itis B v ir ucidal of chemical disinfectants activity.Zentr albl Bakter iol M ikr obio l Hy g(B),1982,176(5-6):472-484.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Jun;22(3)收稿日期:2004-08-27L ADA与1型、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的比较何玉玲 于志清 肖常青 李世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代谢研究中心 南宁 530021)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 A DA)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20例L A DA患者与25例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和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L AD A组的起病年龄、体重指数、空腹及餐后2h C肽水平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组之间;出现自发酮症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比例高于2型糖尿病组,但低于1型糖尿病组。
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比例低于2型糖尿病组,与1型糖尿病组相似;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 A DA的临床特点与急性起病1型和2型糖尿病有所不同。
关键词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587.1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 DA)关于糖尿病诊断和分类一文中指出[1],由免疫介导的1型糖尿病可分为急性起病型和缓慢起病型,其中缓慢起病型即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 immune diabet es m ellitus in adults,L A-DA)。
LA DA起病时酷似2型糖尿病[2],在临床上易被误诊。
为探讨L AD A的临床特点,本文将L A DA组与1型和2型糖尿病组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LA DA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10±9.09)岁;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28±7.48)岁;2型糖尿病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33±7.99)岁。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我科住院患者。
L A DA的诊断标准[3]:¹发病年龄大于15岁,º发病6个月内无酮症发生;»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¼排除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及青少年起病的成年性糖尿病(M O DY)。
1.2 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的评价:¹视网膜病变:由眼科医师检查眼底,有疑问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º肾脏病变:在无感染、应激等情况下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周围神经病变:根据病史和(或)肌电图检查结果;¼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诊断根据患者曾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有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诊断根据病史或本次测量收缩压≥18.6kPa和(或)舒张压≥12.0kP a;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根据病史或头颅CT结果;½高脂血症:根据病史或本次检查结果总胆固醇≥5.80mm ol/L和(或)甘油三酯≥1.71 mmo l/L。
1.3 实验方法:¹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ºC肽用放射免疫法(R IA)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微柱层析法测定;¼胰岛细胞抗体(ICA)用酶联免疫法(EL ISA)测定,药盒由美国BIO M ERICA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两样本均数间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V2检验或F isher检验。
2 结 果2.1 各组临床特点及胰岛B细胞功能比较:各组临床特点及胰岛B细胞功能比较见表1。
L A DA组患者起病年龄晚于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组,但比2型糖尿病组起病年龄早;体重指数高于1型糖尿病组,但低于2型糖尿病组;L AD A患者起病时“三多一少”症状的发生率低于1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相似;自发酮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1型糖尿病组,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需胰岛素治疗的比例低于1型糖尿病组,而高于2型糖尿病组;家族史与1型、2型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 AD A组的空腹及餐后2h C肽均高于1型糖尿病组,而低于2型糖尿病组。
2.2 各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各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见表2。
L A DA患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肾病、冠心病及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相比无差异;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发生率与1型糖尿病相比无差异,但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
・401・蓝光华,等.XY消毒液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作用表1 各组临床特点及B细胞功能比较(x-±s) 项目LA DA(n=20)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n=25)2型糖尿病(n=46)性别(男/女)10/1014/1124/22年龄(岁)52.10±9.0931.28±7.46**56.33±7.99**病程(t/年) 4.44±3.14 4.68±4.43** 3.82±2.84**起病年龄(岁)46.6±8.4826.60±6.75**52.74±7.60**体重指数(kg/m2)20.89±2.7518.09±1.77**23.07±2.60**明显“三多一少”症状(%)60.00100.00**52.20自发酮症(%)30.00100.00** 4.35**使用胰岛素(%)55.00100.00** 23.91*有家族史(%)15.008.0010.87空腹血糖(c B/mmol・L-1)10.17±2.7512.96±6.509.58±2.21餐后2h血糖(cB/mmol・L-1)19.51±3.5321.92±5.1218.27±4.010hCP(cB/nmo l・L-1)0.41±0.20 0.13±0.10** 0.61±0.30**2hCP(cB/nmo l・L-1)0.91±0.42 0.17±0.13** 1.65±0.83** HbA1C(%)10.95±2.0011.13±2.07 9.56±2.30* 注:与L AD A组比较,*P<0.05,**P<0.01表2 各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n(%)]项目L A DA(n=20)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n=25)2型糖尿病(n=46)视网膜病变 20.00 36.00 23.91周围神经病变 30.00 28.00 39.13肾病 10.00 24.00 13.04高脂血症 15.00 12.00 41.30*高血压 10.00 16.00 34.78*冠心病 0 4.00 2.17脑梗死 10.00 0 6.52 注:与L AD A组比较,*P<0.053 讨 论由于L A DA患者的胰岛功能呈渐进性破坏,起病年龄较大,酮症发生晚,早期不需胰岛素治疗,因而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L A DA患者的起病年龄晚于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但较2型糖尿病早;体重指数高于1型糖尿病,但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
起病时“三多一少”症状的发生率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无差异,自发酮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
LA DA组的空腹及餐后2h的C肽水平均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组,而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组。
结果表明L AD A的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不完全相同,胰岛功能差,易发生酮症,免疫学指标阳性,更倾向于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
在本研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肾病的发生率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与报道[4]不一致,可能与检测方法不同、观察病例数少有关。
L A DA组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比例低于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2型糖尿病相比无差异,与报道一致[4]。
L A DA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在早期呈相对稳定状态[5,6],2~5年后胰岛功能逐渐减退。
K obayashi等[7]对ICA 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发现胰岛素治疗组6~12个月时C肽反应明显改善,而使用磺脲类药物组C肽水平逐渐降低,观察30个月时发现两组的C肽反应明显不同,并发现注射胰岛素可使部分ICA阳性者转阴,但磺脲类药物组ICA持续阳性。
因此从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早期筛查L A DA并进行恰当治疗以保留残存胰岛B 细胞的功能,是长期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1T he ex pert committee on diag 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 es mellit us.Repor t o f the exper t com mittee 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 us.Diabetes Care,1997,20(7):1183-1197.2Zimmet P,T ur ner R,M cCar ty D,et al.Cr ucial points at diagnosis:type2diabetes or slo w ty pe1diabetes.Diabetes Care,1999,22(suppl2):B59-64.3周智广,伍汉文.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1):1-2.4Isomaa B,A lmg ren P,Henr icsso n M,et al.Chr onic co mplicat ions in patients w it h slo wly pro gr essing autoimmune type1diabetes(L AD A).Diabetes Car e, 1999,22(8):1347-1353.5T o rn C,L andin-Olsso n M,L ernmar k A,et a l.Pr og no stic factor s for t he course of B-cell functio n in a ut oimmune diabet es.J Clin Endocr inol M etab,2000,85(12):4619-4623.6杨 琳,周智广,黄 干,等.L AD A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4):263-266.7Ko bayashi T,N akanishi K,M ur ase T,et al.Small doses of subcut aneo us insulin as a strat egy fo r pr eventing slo wly pro gr essive B-cell failur e in islet cell antibo dy-po sitiv e pat ients w it h clinical feat ur es of N IDDM.Diabetes,1996,45(5):622-626.・402・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Jun;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