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

合集下载

国审小麦新品种——郯麦98

国审小麦新品种——郯麦98
( 北 熊 飞 ) 湖
电话 :7 1 6 7 2 6f 传 真 ) 1 8 O 5 7 5 / i 0 9 ~8 4 2 1 兼 3 79 82 1-  ̄q -
o l 1
国审小麦新品种
“ 麦 9 ”0 0 郯 8 2 1 年 通 过 了 国家 品 种 审定 。
豳窟 ⑨ ②
上冲 . 秆粗 壮 、 茎 弹
性 好 .抗 倒 伏 能 力 强 .有 轻 微 生 理 性 该 品 种 半 冬 干 叶 尖 中 抗 条 锈 性 , 寒 性 好 苗 期 抗 病 、赤 霉 病 和 纹 枯 稳 健 .返 青 后 拔 节 病 . 中感 叶 锈 病 和 白粉 病 籽 粒 粗 蛋 生长快 . 蘖 力强 . 分 成穗 率 巾等 .全 生 白质 含量 f 基 1 干 育 期 2 6天 .熟 相 3 1. 、 湿 面 筋 5% 5 好 株 高 8 米 左 0厘 3. 、 降值 3_ 55 沉 % 3 4 右 。穗 长 方 形 , 芒 , 壳 、 长 白 白粒 , 毫 升 , 面 粉 适 宜 做 馒 头 和 面 条 。 其 籽 粒 饱 满 度 较 好 , 硬 质 。穗 粒 数 ( 图参 见 8 半 彩 1页 图 8 ) 4 5粒 以 上 ,干 粒 重 4 7克 左 右 容 ( 东 省 郯 城 县 种 子 公 司 山 重 8 2克/ 1 升左 右 。 型 紧 凑 , 株 叶片 壬成 超 邮 编 : 7 1 0 260 )
碳 酸 氢 铵 2 ~ 0公 斤 . 料 冬 施 春 合 追 施 腊 肥 进 行 第 二 次 中 耕 . 03 肥 这
用 , 进 油 菜 早 发 稳 长 , 止 因养 促 防 分供 应 不足 而 出现 早 衰 减 产 : 四是 在 油菜 初花 期 结合 喷施 硼 肥 . 喷 施尿 素 、 酸 二氢钾 等叶 面肥料 . 磷 以满 足 油菜 高产 对 养 分 的 需 求 5 中耕 除 草 。 . 防止 倒 伏 。 油 菜 免 耕 移 栽 , 田 未 经 翻 耕 . 土 板 稻 表

介绍几个优质小麦新品种

介绍几个优质小麦新品种

半 冬 性 , 高8 厘 米 , 长1 厘 麦 新 品 种 。 病 、 倒 , 含 人 体 必 株 0 穗 8 抗 抗 富 米 .主 穗 长达 2 厘 米 .穗 粒 数 1 0 需 的 多种 微 量 元 素 , 0 2~ 一般 6 7 方 米 : 6平 10 , 4 粒 千粒 重5 ~ 5 , 于强 筋优 产 量 5 0 7 0 斤 。每 6 7 方米 用 05克 属 0~ 0 公 6平
’方便 面、 点 等食 品 的 好 原料 。 深 钾 肥 . 糕 根 能使 籽 粒 增 黑 而饱 满 。 67 每 6 = = 茂, _叶 长相 清 秀 , 大 、 棱 形 , 病 平 方 米 用 种 1 ̄ 4 斤 ,0 上 旬~ 穗 四 抗 2 1公 1月
: : 能力强。每6 7 6 平方米 (亩 )产量 1 月下 旬均可播种 ,种植方法和病 = 1 1 = :
6 0 7 0 斤 。 6 7 方 米 用种 1 ~ 虫 害防 治与 当地 小麦 品 种 相 同 ( 0~ 0 公 每 6平 2 彩
1 公 斤 .0 1 4 1 月 5日~ 1 5日播 种 。 图参见7 页 图6 。 1 月2 7 ) 该 品 种 适播 期 长 ,适 应 范 围 广 , 抗 四 、 大粒 绿 小 麦 特 倒 、 旱 、 干 热 风 。 植 方 法 和 病 抗 抗 种 半 冬性 , 高7 厘 米 , 长 1 ~ 株 5 穗 0
》 长1 ~ 2 米 ,穗粒 数 8  ̄ 2 粒 . 人 体 必 需 的 十 多种 微 量 元 素 。一 般 t 0 1厘 010 千 粒 重4 克 , O 角质 , 白粒 , 白壳 , 芒 ,6 7 方米 产 量5 0 7 0 斤 ,增 产 笺 长 6平 0 ̄0公
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 是做饼干 、潜力大 , 抗性强 , 长相清秀 多施磷、^

国审小麦新品种三款

国审小麦新品种三款

农资广角·市场国审小麦新品种三款小新种款一、中麦578“中麦578”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作,历时20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1.特征特性。

半冬性、全生育期226.2天,比对照周麦18早熟2.3天。

幼苗半直立,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

株高80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

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好。

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每667平方米(1亩)穗数42.1万穗,穗粒数28.6粒,千粒重50.1克。

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

品质检测结果:两年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2克/升、805克/升,蛋白质含量15.1%、14.8%,湿面筋含量31.8%、32.5%,稳定时间11.3分钟、22.7分钟,吸水率60%、61%,最大拉伸阻力471Rm.E.U.、588Rm.E.U.,拉伸面积121平方厘米、125平方厘米。

2017—2019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品质指标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

2.产量表现。

2017—201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485.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59%;2018—2019年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82.9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3.45%;2018—201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90.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27%。

3.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667平方米用基本苗18万左右,晚播应适当加大播量。

种子包衣和返青至拔节初期药剂喷施重点防治纹枯病和茎基腐病。

追肥宜在拔节中后期基部节间定长时进行。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4.建议种植区域。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小麦新品种平麦998小麦新品种,平麦998,生育期,半冬性中熟品种,种植,增加播量

小麦新品种平麦998小麦新品种,平麦998,生育期,半冬性中熟品种,种植,增加播量

小麦新品种平麦998小麦新品种,平麦998,生育期,半冬性中熟品种,种植,增加播量
平麦998是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以陕优225为母本、豫麦21(周麦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9次后代分离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广适、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28天左右;幼苗半匍匐,长势强,分蘖力强;株高适中(76厘米左右),抗倒伏,株型半松散,叶片上冲,茎秆有蜡质,穗下节间短;穗纺锤形,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长芒,子粒角质,较饱满,黑胚率低;平均亩穗数41.1万穗,穗粒数35.3粒,千粒重43.3克。

中抗叶枯病。

产量表现 2006~XX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Ⅱ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1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3.93%。

2007~XX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Ⅱ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9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6.1%。

栽培要点适宜在我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适播期10月5~15日。

高肥力地亩播量6~9公斤,中低肥力地可适当增加播量。

第1页共1页。

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小麦新品种

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小麦新品种

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小麦新品种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审定通过了197个小麦新品种,又推出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专用特用小麦新品种,为全国小麦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更好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此次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除高产稳产品种106个外,还包括优质强筋弱筋、绿色抗逆、耐盐碱品种共计91个,同比增长7.1%。

在优质专用品种方面,适宜制作面包、糕点等的加工型优质强筋、弱筋品种有52个,占比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其中新麦58、洛麦47、龙麦86等12个品种达到强筋标准,宁麦39、瑞华麦519、周麦42号等37个品种达到中强筋标准,川麦1694、蜀麦114、蜀麦1671等3个品种达到弱筋标准。

在绿色抗逆品种方面,抗赤霉病、条锈病和抗寒品种37个。

其中,皖宿1232、徐麦DH9、兆丰36等3个品种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水平,内麦416、绵麦907、安农188等10个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特别是内麦416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邯麦20、济麦27、衡麦33等24个品种抗寒性达到最高的1级标准,这些品种推广应用将有效应对病害发生和冻害天气。

在耐盐碱品种方面,京麦17、京麦211等2个耐盐碱小麦通过审定,且耐盐性均达到最高的1级标准。

截至目前,国家共审定6个耐盐碱小麦品种,耐盐性均达到1级。

去年首次审定的小偃60等4个耐盐碱品种在盐碱地区推广面积达到28万亩。

另据了解,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在研究修订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完善试验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对照品种,严格品种审定管理,针对今年部分地区穗发芽问题将开展小麦抗穗发芽指标鉴定,更好发挥审定对育种创新的“指挥棒”作用,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

介绍三个彩色小麦新品种

介绍三个彩色小麦新品种

农资广角·市场绍三个彩色小麦新品种一、运黑142071.特征特性。

冬性,全生育期245天,与对照运黑28熟期相当。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

平均株高82.5厘米。

后期茎叶无蜡质,旗叶窄长,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

穗纺锤形、白壳、短芒、籽粒深蓝色、角质。

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穗数34万穗,穗粒数40粒,千粒重42克。

2016~2017年度、2017~2018年度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中感白粉病、中感叶锈病、中感条锈病。

2017、201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哈尔滨)检测,平均籽粒容重714克/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5.84%,湿面筋含量(以14%水分计)33.6%,沉淀值38.3毫升,吸水量59.1毫升/100克,稳定时间5.2分钟,硬度58.5,硒含量1.69毫克/千克,锌含量30.5毫克/千克。

2.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冬麦区水地组彩色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380.9千克,比对照运黑28增产8.6%;2017~2018年度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330.5千克,比运黑28增产5.3%。

两年平均每667平方米产355.7千克,比运黑28增产7%。

二、运黑1611.特征特性。

冬性,全生育期243天,与对照运黑28熟期相当。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

平均株高85厘米。

后期茎叶无蜡质,旗叶窄长,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

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籽粒紫黑色、角质。

平均每667平方米穗数35万穗,穗粒数37.7粒,千粒重42.7克。

2016~2017年度、2017~2018年度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中感白粉病、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

2017、201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哈尔滨)检测,平均籽粒容重786克/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6.59%,湿面筋含量(以14%水分计)35%,沉淀值60.5毫升,吸水量63.3毫升/100克,稳定时间6分钟,最大拉伸阻力497E.U,延伸性160毫米,能量102平方厘米,硬度65.3,硒含量0.11毫克/千克,锌含量39.6毫克/千克。

中国十大小麦新品种

中国十大小麦新品种

中国十大小麦新品种
一、西农511
它具有半冬性的特性,整个生育期有233天。

株型相对来说会松散一些,不过他的抗倒性是很不错的。

二、酒春7号
这个品种的小麦生育期会短一些,只有107天,株型也相对紧凑。

它很容易被白粉病、叶锈病感染,抗倒性也属于一般。

三、邯麦19
适合在山东、沧州以南地区种植,生长出来的时小麦十分紧凑,抗倒性也是很好的。

四、克春14号
它的抗倒性是很好的,也不容易感染病害,适合在东北和内蒙古的一些地区种植,并且生育期也很短。

五、山农27号
这个品种的茎秆弹性很一般,也很容易出现病害,经试验每亩地产量是627.9kg。

六、中麦875
它算是早熟的一个品种,具有很好的抗寒能力,并且也十分的抗倒,每年的产量也要比一些普通的品种高。

七、豫麦58号
它是河南选育出来的新品种,比较适宜在黄淮的地区种植。

具有半冬性多穗型的特性,属于中熟品种。

八、京冬8号
冬性,属于中早熟品种,穗呈纺锤形,抗条病,越冬能力是可以的,能达到93.3%,很适合在河北的中北部、天津以及北京种植。

九、淮麦16
在江苏、河南中部等地种植最佳,它是早熟品种,有着很不错的
抗寒性,也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十、中麦9号
它是很耐寒的,在北京的冬季也能顺利的越冬,并且幼苗时生长也十分健壮。

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

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

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彩色小麦有黑红绿蓝紫等各不相同的颜色,产量和价格也都高于普通小麦。

全国的小麦单产平均为480公斤/亩,这里的新品种已突破900公斤/亩。

彩色小麦因富含碘、硒、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成熟后在种皮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营养价值也比普通品种丰富。

我国对黑粒小麦,系对籽粒为蓝、紫、紫黑、黑等颜色小麦的统称。

目前,国家选育并通过审定、推广的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以下:1、秦黑1号是1993年在陕西秦巴山区发现的野生紫粒小麦种子资源,经商州黑小麦课题组定向、系统培育而成特异质小麦新品种,属半冬性,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13~16厘米,麦粒为紫黑色,硬质,亩产300公斤左右。

据测定,该品种18种氨基酸总和高于普通优质小麦35.1%,谷氨酸含量高于普通优质小麦8倍。

2、漯珍一号是漯河农科所多年定向选育出的性状稳定的珍稀黑粒小麦新品种,1997年10月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

该品种弱春性,株高75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分蘖力强,多花多实,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籽粒黑色,千粒重38颗左右,产量400--500kg/667m2,高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经农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郑州)测试: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17.1%,。

氨基酸15.2%,比普通小麦高51.3%,常微量元素中钙、铁、锌、硒、碘等含量丰富,其中钙、铁、磷的含量分别比普通小麦高132.3%,81.03%,33.6%特别是含有0.55ppm的碘元素是其他白粒小麦所不及。

栽培要点:按照基本苗13-15万,重施磷钾肥,黄淮地区宜10月中,下旬播种,后期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和叶面喷施活性液体肥料1-2遍,提高籽粒的商品性。

3、绿优1号(绿粒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空间作物研究室采用远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保健型小麦新品种,2006年引入景泰县试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郯麦9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7号
育种者:山东省郯城县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

济宁13为母本,942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

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对照品种济麦19晚熟1天;株高82.0厘米,叶色深绿,叶耳紫红色,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86.8万,有效穗32.9万,分蘖成穗率37.8%;穗型长方,穗粒数41.8粒,千粒重44.4克,容重779.7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中等,硬质。

2009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

2008~2009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5%、湿面筋36.8%、沉淀值33.5毫升、吸水率65.2毫升/100克、稳定时间2.5min,面粉白度73.4。

产量表现:在2006~200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29.06公斤,比济麦19增产5.06%;2008~2009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37公斤,比济麦19增产7.4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每亩基本苗15~20万。

注意防治病虫害。

缺点: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
优点:产量高、优质等
山农16
山农16(原代号旱丰3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7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安市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济南13号为母本,旱635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

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与鲁麦21号相当;株高72.4厘米,株型较紧凑,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108.6万,亩有效穗39.3万,分蘖成穗率36.2%;穗粒数35.2粒,千粒重38.7克,容重767.9克/升;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

抗旱性较好。

2007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抗秆锈和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2006-2007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2.2%、湿面筋29.1%、沉淀值22.7ml、吸水率60.5ml/100g、稳定时间3.4min、面粉白度75.4。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48.31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2.96%。

2006-2007年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9.49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7.3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旬,适宜基本苗每亩15万。

审定意见:在全省旱肥地块种植利用。

优点:株型较紧凑,较抗倒伏,熟相好,抗旱性较好,高抗秆锈和纹枯病,产量高。

缺点: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等。

豫麦70-36
五月的中原大地,春风和煦,田野碧绿。

5月6日,在太康县张集乡,望着自家长势喜人的小麦,程楼村村民程祥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俺连续几年种的都是豫麦70-36,这个品种比俺以前种过的品种都要好,不怕冻,也没有病虫害,每年亩产都在600公斤以上。

俺村现在种这个品种的很多,大家都说,种了豫麦70-36,不愁小麦不丰收。

”与程祥云一样喜悦的还有我省种植豫麦70-36的40多万农户,因为今年他们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

豫麦70-36是我省培育的小麦新品种。

自2004年审定以来,豫麦70-36在我省大面积推广已4个年头。

在这几年当中,我省均遭遇了灾害天气的侵袭,许多小麦大面积发生冻害、病虫害等,给生产造成了损失,但豫麦70-36却一枝独秀,表现出了非凡的抗逆能力,很少发生倒伏、冻害、病虫害等现象,亩产保持在较高水平,一般亩产600公斤,最高亩产突破750公斤。

去冬今春,我省遭遇暖冬天气,小麦普遍长势较旺,入春后病虫害大流行,再加上3月初我省突遇倒春寒天气,许多小麦分蘖和幼穗被冻死,减产严重,而豫麦70-36却再一次经受住了天灾的考验,全省没有一块麦田发生冻害和病虫害,普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豫麦70-36是在号称小麦“病窝子”、“风带子”的南阳盆地培育出来的优质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

从品种特性上说,豫麦70-36属半冬偏春性中早熟小麦,既有半冬性小麦的抗寒性,又具有弱春性小麦耐晚播的特点,冬季不怕严寒,春季不怕倒春寒,在我省从10月1日到11月30日都有人播种,均没有发生过冻害。

从品质上说,豫麦70-36子粒全角质,大小均匀,饱满度好,黑胚率很低,品质达国家优质强筋一级麦标准。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郭天财教授对此评价说,作为一个少见的优质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70-36推广前景广阔。

豫麦70-36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成熟落黄好,根系活力强,茎秆粗壮,高抗病虫害,丰产稳产性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安徽、湖北、江苏等省纷纷引种,今年仅我省的种植面积就达400万亩。

研究了多年小麦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袁剑平对豫麦70-36格外看好,称它是高产与优质的完美结合,其推广应用必将促进我省小麦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穗多穗大子粒饱,高产优质熟相好,多抗广适秆子硬,谁种谁发效益高。

”袁剑平教授对豫麦70-36的表现给予了全面、客观的评价,他建议各地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受益,推动河南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编后:灾害性天气是农作物品种的试金石,多年的增产难抵一场灾害的影响。

近年来,我省频遭灾害性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规避天灾不仅仅需要改善农业设施,还要提高品种的科技含量,利用品种自身的抗逆能力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

我们期待农业科技工作者加快创新步伐,为农民培育出更多的像豫麦70-36一样的好品种,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科技发展的成果。

优点:达国家优质强筋一级麦标准,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成熟落黄好,根系活力强,茎秆粗壮,高抗病虫害,
丰产稳产性好,既有半冬性小麦的抗寒性,又具有弱春性小麦耐晚播的特点,冬季不怕严寒,
春季不怕倒春寒等
中麦41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培育的高产、抗倒伏小麦新品种“中麦415”,于近日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了品种保护。

“中麦415”具有抗寒性好,矮秆(70厘米)抗倒伏,穗数和粒数多,中抗白粉病,落黄好,高产、稳产等优点。

该品种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

“中麦415”在连续5年的产量评比中,都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京411显著增产。

2006年作科所产量试验,亩产558.0公斤,比对照京411增产15%,位居第一;2007-08年作科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北部冬麦区联合品比试验,平均亩产571.2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6.4%,增产显著,居第三位。

2008-2009年度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9.5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7.0%,极显著,增产点率83.3%,居第二位;2009-2010年度平均亩产449.2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0.9%,极显著,增产点率100%;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2.1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7.7%,增产点率83.3%。

优点:“中麦415”具有抗寒性好,矮秆(70厘米)抗倒伏,穗数和粒数多,中抗白粉病,落黄好,高产、稳产
缺点:对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等抗性不好,不耐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