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I(2)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全)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第⼀章對外漢語教學學科論第⼀節對外漢語教學の性質和特點⼀、學科の名稱⼀個學科の名稱應該是該學科の內容和學科本質特點の反映。
⽬前在國內,教授外國⼈學漢語の學科⼀般稱為“對外漢語教學”,但也有⼀些不同の名稱和看法。
1、對外漢語教學2、漢語教學3、漢語作為第⼆語⾔教學4、對外漢語教育(學)5、對外漢語⼆、學科の性質對外漢語教學是由“對外”、“漢語”、“教學”三個關鍵詞組成の。
⾸先,對外漢語教學是語⾔教學。
其次,對外漢語教學是⼀種第⼆語⾔の教學再次,對外漢語教學是漢語作為第⼆語⾔の教學最後,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外國⼈の第⼆語⾔教學總之,對外漢語教學是語⾔教學の⼀種,是針對外國⼈把漢語作為第⼆語⾔の教學。
這就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の本質屬性,也充分說明了對外漢語教學從學科隸屬上應該屬於應⽤語⾔學。
三、學科の特點(⼀)對外漢語教學是⼀⾨獨⽴の學科1、具有明確の研究⽬標和研究對象。
研究如何針對外國⼈把漢語作為第⼆語⾔進⾏教學の規律、原則、⽅法,包括研究“教什麼”、“怎樣教”、“⽤什麼技術⼿段教”、“如何學”等內容,如“作為第⼆語⾔或外語の漢語研究”、“漢語習得與認知研究”、“現代技術⼿段在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中之應⽤研究”等都是對外漢語教學研究の主要課題。
2、具有完備の學科理論體系基礎理論:語⾔理論、語⾔學習理論、⽂化理論、教育理論等;教學理論:對外漢語教學の性質和特點,教學結構及其各構件之間の相互關系,教學類型和課程設計,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測試等各教學環節の理論,有關課程の特點和規律,不同語⾔要素教學の特點和規律,⾔語技能和⾔語交際技能訓練の特點和規律等。
3、具有准確の學科定位:對外漢語教學是語⾔教學の⼀種,是應⽤語⾔學の⼀個分⽀學科,這已成為對外漢語學界⼤多數⼈の共識。
(趙⾦銘,2001)4、具有成熟の研究隊伍和豐碩の研究成果(⼆)對外漢語教學是⼀⾨綜合性、邊緣性學科趙⾦銘認為:“對外漢語教學,經過幾⼗年の發展,現在在業內基本形成共識:作為⼀⾨學科,對外漢語教學の理論基礎是語⾔學(包括⼼理語⾔學、社會語⾔學、⼈類語⾔學)理論、⼼理學理論、教育學理論,從根本上說,他是⼀⾨新興の邊緣交叉學科”。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案(讲授课)

一、教案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案(第一讲)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1.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1.1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1.2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2.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2.1 初创时期(1949-1978年)2.2 发展时期(1978-1990年)2.3 成熟时期(1990年至今)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和意义。
3. 案例分析法:分享成功的对外汉语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
3. 讨论:分组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分享个人观点。
4. 案例分析:分享成功的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5. 总结:回顾本讲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环节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对外汉语教学概论》2. 课件:讲解PPT3. 案例资料:成功的外汉语教学案例九、教学时间:90分钟十、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二、教案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案(第二讲)三、教学内容:1.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原则和方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分享成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讲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本讲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一、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语言获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2、母语和外语母语是从亲属关系的角度命名的,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
外语是从国别的角度命名的,是指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
母语和外语不是一分为二的两个概念,如对少数民族而言,汉语既不是母语也不是外语,称为非本族语。
按有无语言环境来划分外语和第二语言。
西方有一种观点:以语言学习环境为标准来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凡是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一般称为第二语言,不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叫外语,这种观点强调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第二语言代替外语的说法。
3、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被教授的语言二、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教学内容是汉语,教学对象是外国人。
?对我国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对国外华裔进行的汉语教学学科名称名称1——对外汉语教学–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从中国国内的视角,不能涵盖国外–未能准确反映学科性质名称2——汉语教学–国外汉语教学被称作“华语(文)教学”、“中文教学”、“中国语教学”–在国际场合使用较多,为各国学者和教师所接受。
名称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CSL)–能涵盖第一语言以外的所有汉语教学–能体现处于上位整体学科的关系–能反映本学科的基本性质–名称太长、不上口名称4——对外汉语教育学–把教学上升到教育的高度来研究,正确体现教学和教育的关系–能更清晰的体现本学科的性质和学科定位三、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与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的其他语言的教学属于同一性质。
是一门专门的、应用的、综合的学科。
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双语教学第一、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pdf【3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pdf【精选3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pdf【精选3篇】一a.一开头就留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教学区分开来,探究其次语言教学路子。
b.在重视把握词汇语法等语言学问的同时,强调四项训练,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
B.60’s初—“文革”之前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阅历。
1964年,钟著《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79年发表)。
特点:提出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a.“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
b.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
c.教学内容与同学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
d.“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
……C.70’s特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详细问题。
a.在论述详细教学问题时,较多受到听说法、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b.把实践性原则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材编写中进行句型教学试验。
c.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听说和读写作为两类课进行了分开教学。
D.80’s开头,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理论讨论。
a.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讨论。
b.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绽开了全面的讨论。
c.对教学法原则的讨论进一步深化。
d.提出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E.90’s以来,理论讨论深化。
渐渐引进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邻学科的理论成果。
几个概念的区分1.“其次语言”和“外语”的区分其次语言(03年解释术语)其次语言教学包括(00年术语解释):①中国人学外语;3②少数民族学汉语;(01年选择)③少数民族学外语;④外国人学中文(即对外汉语教学)……2.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其次语言教学;外国华侨的汉语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
由于少数民族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中华文化。
外国华侨在国外诞生、成长,受外国文化影响,同中华文化有巨大差异,会造成汉语学习、运用的障碍。
3.“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分①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育同学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学问,所以应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培育交际力量,而不是大量讲理论。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目录初印说明 (1)《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编者按 (2)绪论 (3)第一章语言 (7)第—节什么是语言 (7)第二节语言与文化 (17)第二章语言学习 (27)第一节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 (27)第二节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形成过程 (35)第三节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 (39)第四节中介语和汉语中介语研究 (49)第三章语言教学 (53)第—节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53)第二节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 (59)第三节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 (66)第四节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 (72)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83)第一节总体设计 (83)第二节教材编写 (94)第三节课堂教学 (105)第四节语言测试 (115)第五章语言要素教学 (130)第一节语音和语音教学 (130)第二节词汇和词汇教学 (143)第三节语法和语法教学 (156)第四节汉字和汉字教学 (182)第六章言语技能训练 (193)第一节听力训练 (194)第二节口头表达训练 (201)第三节阅读训练 (210)第四节笔头表达训练 (218)初印说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是作者1991年在北京语言学院讲课的讲稿,曾以打印稿发给学生作为教材。
打印稿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匆匆草就的,文字粗糙,结构不够严密,内容详略不均,观点和表述也有前后不尽一致的情况,后来打算修改成书,并获批准列入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科研规划项目,书名定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在修改的过程中,《汉语学习》杂志刘明章主编表示愿先在该杂志连载,《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编辑部得知后,建议不要舍近求远,便决定从1992年第2期开始仍以“讲义”的形式在《世界汉语教学》上连续发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读者广泛征求意见,以便在正式出版前再作一次系统修改。
到1996年第2期为止已发完前六章。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最近要求把在杂志上发表过的章节汇集成册,先在内部印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读参考书之一,因为时间紧迫,只能把原稿粗略地通读一遍,对文字上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稍作加工,结构和内容未作任何变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一、学科的名称一个学科的名称应该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
目前在国内,教授外国人学汉语的学科一般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名称和看法。
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对外汉语教育(学)5、对外汉语二、学科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由“对外”、“汉语”、“教学”三个关键词组成的。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再次,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最后,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也充分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应该属于应用语言学。
三、学科的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
研究如何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包括研究“教什么”、“怎样教”、“用什么技术手段教”、“如何学”等内容,如“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研究”、“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现代技术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之应用研究”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2、具有完备的学科理论体系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文化理论、教育理论等;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结构及其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类型和课程设计,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教学环节的理论,有关课程的特点和规律,不同语言要素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特点和规律等。
3、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已成为对外汉语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
(赵金铭,2001)4、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赵金铭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在业内基本形成共识: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I(2)

1958年,在历年油印铅印教材 的基础上,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 国语文专修班教师邓懿等编写的 《汉语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 汉语教材,它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 教学在初创阶段的教学理论和教学 方法。该教材以语法为纲,吸收了 当时汉语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 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注意到了语言 交际中表达意念的各种方式,在语 法点的确定、切分和编排上体现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它 所创立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成 为了此后几十年编写基础汉语教材 的语法蓝本。
教学机构及其他教学形式的恢复:
70年代初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国恢复我合法席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 签署了《上海联合公报》; 同年9月,中日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实现 邦交正常化。 1973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 致通过将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五种工作 语言之一。
可见,这十多年间,新中国从事对外汉 语教学的专门机构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并初 步组成了一支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对外 汉语教学初创时期的特点是教学规模小、师 资队伍精,教与学之间供需平衡。这种特点 使得学界很难特别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 发展与建设。
巩固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20 世纪60年代中期)
教学理论研究:
70年代的教学理论研究较以往有所增加,据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 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统计,仅《语言教学与研究》 上发表的1974-1979年间的论文就有24篇。 尽管这一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一定的局限, 但某些方面的研究仍有深化,如吕必松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实践性 原则》,对以往提出的实践性原则进行了新的解释。 他指出“实践性原则不但包括课堂教学的方法,而且包括教学内容 和教学组织形式;不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体现在教材中。也就是 说,它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该文是作者1974年对来访的美国语言学家作的学术报告,后修改收入 其《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 该文深化了对实践性的认识,并拓宽了实践性原则的应用范围。这 一时期的研究还涉及到对教学中的一些相对关系的探讨,如理论与实践、 听说与读写、单项训练与多项训练、模仿与活用等。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静业学习网
4.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亍教学不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
计算语言学呾现代教育技术。
5.四者乊间的关系
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
语言学
本体论:汉语本体研究 教什么
心理学
认识论:汉语习得不认知 如何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究
教育学
方法论:教学理论不方法 怎样教
研究
计算语言学呾 现代教育技术
来源:静业学习网
(二)发展 1.1994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 (1)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在理论呾实践上存在的分歧,关系到其学科地位呾研究对象, 也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与业建设、课程建设呾教师队伍建设,对课埻教学也有影响。 (2)在学术方向上达成共识,明确了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了“对外 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惟一性、稳定性呾严肃性。 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呾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有望在新世纨成为 世界第二大传媒语言。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1997 年末,在广西南宁召开了“语言教育问题 座谈会”。人们习惯称呼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学科, 其核心部分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戒对外汉语教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呾学科属性 (一)衡量一门学科是否具有独立资格的标准 1.有无独特的研究对象; 2.有无独特的研究方法; 3.有无独特的科学体系。 (二)学科范畴 1.对外汉语教学属亍应用语言学范畴。 2.按照 1993 年 7 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与业目录 呾与业简介》的学科门类划分标准,对外汉语教学属亍同汉语言幵列的、二级类中国语 言文学类乊下的独立与业。 3.后来经调整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下属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一时期,函授、刊授等教学形式也被开发出 来了。1955年,《中国建设》杂志开设了中文 月课刊授栏目;1956年,厦门大学创办了华侨 函授部。
教师队伍:
1952年起,中国开 始向东欧和越南等社 会主义国家派遣汉语 教师。著名语言学家 朱德熙先生为当时首 赴保加利亚任教的对 外汉语教师,邢公畹、 郭预衡、童庆炳等人 那时也在公派教师之 列。
1953年,应越南政府要求,中国政府在广西桂 林开办了专门培养越南留学生的中国语文专修学校, 该校也接受朝鲜学生;
1960年中国政府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设立了非洲 留学生办公室,接收获得民族独立的非洲国家留学 生;
1961年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与 北京外国语学院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成立“北京 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
的语法蓝本。
教学理论研究:
最早的教学理论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语文》1953年 第7期,是周祖谟的《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 题》。该文明确了对外国或外族人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对我 国汉族学生的语文教学,提出要针对非汉族成年人学习汉 语的特点进行教学,培养他们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该文 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独特性,但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门 新的学科。
教学机构的发展、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及其他教学 形式的巩固:
60年代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的形成期,国外汉语学 习的需求有所扩大,我国派出汉语教师人数和来华留学生 人数都大量增加。
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来华留学生规模,经高教部(即今 天的教育部)批准,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留学生办公室 跟出国留学生部合并独立建校,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 预备学校”。
❖ 从1961年起,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培养对外汉 语教师力量,从一些高校中文专业中选拔毕 业生到外语院校培训,作为出国储备教师 (如原国家汉办负责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 的程棠老师就是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 北京外语学院学习法语的)。
教材编写:
50年代东欧学生来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也 随之开始。
最初是为了满足教学急需而编写的散篇教材, 以对话体课文为主,并对一些语法现象用英、俄语 做了注释。1954年,以语法体系为纲做了修订,以 《语法教材》为名铅印使用,这是第一部铅印对外 汉语教材。(参见赵贤洲、李卫民《对外汉语教材 教法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了“学中国话”和“汉 语讲座”节目;
1956年建立的厦门大学华侨函授部于1962年扩建为“海 外函授部”。
《中国建设》上的“中文月课”刊授栏目依然在进行, 这个栏目甚至在文革爆发以后还得以幸存了下来。
教师队伍建设:
60年代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的人数和对象国均有所增加,包括非洲的埃及、 马里、刚果,亚洲的柬埔寨、也门以及欧洲的法国等。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 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 学的机构。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京大学,更名为 “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
❖对外汉语教学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初创阶段(20世 纪50年代初期— —20世纪60年代 初期)
教学机构建设、留学 生规模与其他教学形式:
1950年清华大学最先开设 “东欧班”,后来调整为“北 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 修班”
从1961年起,高教部决定从一部分重点大学的中文系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作 为储备出国汉语师资,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或北京大学进修三年外语,至文革前 该项目共培养了四批156人,他们后来成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坚骨干力量。
此外,1964年5月,北京语言学院设立了“出国汉语师资系”,开始招收本科 生,独立培养专门的对外汉语师资。基于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业务条件 是既懂中文又懂外语的认识,所以教学内容为部分中文专业课程与部分外语专 业课程的结合。可惜该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尚未毕业,就因文革爆发而停办了。
❖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0年,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分别向中国提出交换留学生的 要求。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我国决定同这两个国家各交换5名留学 生,另外又主动同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各交换了5 名留学生。
7月,在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共 接受来自东欧国家的留学生33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出任该班班主任, 曾在美国、英国教过汉语的邓懿、王还等6人成为该班任课教师,这可 以看作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始。
可见,这十多年间,新中国从事对外汉 语教学的专门机构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并初 步组成了一支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对外 汉语教学初创时期的特点是教学规模小、师 资队伍精,教与学之间供需平衡。这种特点 使得学界很难特别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 发展与建设。
❖ 巩固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20 世纪60年代中期)
该校的成立使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有了一个独立的教 学机构和稳定的基地。该校除了对外国留学生进行 汉语预备教育外,还试办了汉语翻译专业,1964年 起,培养出国储备汉语教师的任务也转入该校。 1965年,该校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即是今天北京 语言大学的前身。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所以对 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
1965年夏天,两千多名越南留学生来华,由北京语言学 院牵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二十三所著名高校承 担了这批留学生的汉语预备教学任务。
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北京语言学院为中心,全国几十所高 校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体系。
这些机构仅1965年接受留学生的总数已达到了3312人, 超过了过去11年的总和。
1958年,在历年油印铅印教材 的基础上,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 国语文专修班教师邓懿等编写的 《汉语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 汉语教材,它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 教学在初创阶段的教学理论和教学 方法。该教材以语法为纲,吸收了 当时汉语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 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注意到了语言 交际中表达意念的各种方式,在语 法点的确定、切分和编排上体现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它 所创立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成 为了此后几十年编写基础汉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