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实用标准

合集下载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是指大学生在体育方面所应具备的基本素
质和能力标准。

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增强
体质,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因此,制
定和遵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
关重要。

首先,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

每周进行3-
5次的体育锻炼,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保持坚持锻炼的习惯。


育锻炼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篮球、羽毛球等项目,以增强心肺功
能和肌肉力量。

其次,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体育项目技能。

无论是篮球、足球、羽毛球还是乒乓球,大学生应至少掌握一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
能够进行基本的运动和比赛。

再次,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意识。

了解体育锻
炼的好处,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和注意事项,避免运动损伤,保持
良好的体态和体质。

另外,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参加体育比赛或团队运动项目,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锻炼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体育自我管理能力。

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总之,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是一个全面的要求,不仅仅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更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大学生应该认真对待体育锻炼,努力达到体育合格标准,保持良好的体魄和精神状态,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首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包括了体能测试和体育课程学分的要求。

在体能测试方面,通常包括了1000米长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项目。

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项目,并且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算合格。

而在体育课程学分方面,大学通常规定学生需要修满一定学分的体育课程才能毕业。

其次,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也包括了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方式。

大学生每周至少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而且,锻炼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此外,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还包括了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大学生应该了解运动对身体的益处,学会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要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以保障自己在锻炼中的安全。

最后,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也要求大学生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精神。

在体育课程和体育比赛中,学生需要与同学们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同时,也要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
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总的来说,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是一个全面的要求,不仅包括了体能测试和体育课程学分的要求,也包括了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方式、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精神的培养。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重视体育锻炼,努力达到体育合格标准,以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希望每位大学生都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快乐,保持健康的体魄。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总学时:108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安排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安排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安排
介绍
大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课程。

本文档将介绍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安排。

教学内容
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应涵盖多个方面,以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学内容:
1. 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运动规则、基本动作和技巧的研究和掌握,如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

2. 身体素质训练: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耐力、力量和灵活性。

3. 团队合作与沟通:通过集体项目、团体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健康生活方式:教授学生关于健康饮食、合理锻炼和良好生
活惯的知识,以促进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安排
大学体育教学的安排应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确保学生能够充
分参与并享受体育活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学安排:
1.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置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如球类运动、水上运动、健身训练等,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 时间安排:将体育课程合理地分配到每周的课程表中,确保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并减少与其他课程的冲突。

3. 设备和场地:为体育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地,确保学生
能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并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4. 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体能测试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

结论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安排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合理安排的教学时间,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标准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标准

第一局部:普修课程考核方法:第一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A、技术局部:总分值80分1、排球:自传球、自垫球。

(1)考试方法:双手一次性自传球、自垫球,记数,共100分,各50%。

每人二次时机,取最好一次成绩〔自传球、自垫球时允许调整但不记个数,自传、自垫球高度不低于50厘米,球落地或用手接住算考试一次,每增一球加2分,减少一球减2分〕。

2、跳远(1)考试方法:学生自己丈量步点,在老师的口令下开始助跑起跳,每人3次考试时机,取最好一次成绩。

要求:严格按田径竞赛规那么执行。

评分标准对照表〔单位:米〕注:技术局部得分=〔排球的总分+跳远的总分〕÷2×80%B、学习态度:总分值20分1、课堂表现5分。

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分。

每缺勤一次扣3次,缺勤6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分。

〔三〕第二学期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A、理论局部:总分值20分,以卷面成为学生实际得分。

B、技术局部:总分值60分。

1、篮球〔全场往返运球上篮〕(1)考试方法:每人两次时机,取最高成绩;学生按学号持球于端线,在老师的口令下开始运球上篮,同时老师开表〔要求:投篮不中要补进,不能带球跑或两次运球,如出现带球跑或两次运球者扣除5分〕。

2、武术〔初级长拳〕(1)考试方法:完整演练初级长拳四段中的两段〔按抽签决定考试段数〕。

(2)评分标准:90—100分:动作标准,方法清楚,动作清楚,手眼协调配合,熟练完成套路。

80—89分:动作标准,方法清楚,劲力顺达,手眼配事,较熟练完成套路。

70—79分:动作较标准,方法比拟清楚,较熟练完成套路。

60—69分:动作无大错误,方法比拟清楚,演练时有短暂遗忘,动作不协调,能独立完成套路〔遗忘不超过两次或错误动作不能超过两次〕。

60分以下:动作不标准,方法不清楚,套路不熟练〔不能独立完成〕。

注:技术局部得分=〔篮球的总分+武术的总分〕÷2×60%C、学习态度:总分值20分1、课堂表现5分:课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大学体育《交谊舞》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三篇

大学体育《交谊舞》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三篇

大学体育《交谊舞》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三篇篇一:《交谊舞》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交谊舞起源于西方的一种舞蹈形式,又称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舞会舞(party dancing),社交舞(social dancing)。

公体课为必修课程。

交谊舞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共舞,学得开心,玩得痛快,在舞中健身、调节情绪、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二、课程目标1.知道《教学理论》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尤其是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3.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策略与技术,如目标的叙写、教案的格式、声像策略、问答技术、活动指导策略、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等。

4.养成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现象的关注兴趣,并能够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5.养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有效教学的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言论与行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理论部分(1)基本理论:大学公体课体育与健康基本理论内容(理解)(2)专项理论知识:①交谊舞的发展概况(知道);②交谊舞的基本常识(理解);③交谊舞的分类及风格特点(知道);④交谊舞的运步理论知识(掌握和学会);⑤音乐常识(掌握);⑥比赛规则与方法(知道)。

(二)实践部分1、身体素质(1)形体练习:基本姿态;形体操;韵律操;手位练习;肌肉控制(掌握)(2)一般与专项素质:柔韧,耐力,速度、力量,协调与灵敏,平衡与旋转(掌握)2、专项技术技能(1)华尔兹(慢三):基本步、“Z”字步、开式推转、并肩平步、荡步、270°转体、单转360°、纺织步、田字步、绕前转步等。

组合和套路:(掌握和学会)(2)布鲁斯:基本步:划船步、点步、探步、左,右造型、结环造型、并肩前进转步、连转360°等。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总学时:108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本科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本科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类别:公共课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徐盛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办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21000104课程类型: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总学时:108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计思路1、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体育素养和未来发展目标,并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

2、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既要充分考虑体育学科的一般任务、目标和要求,也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体育学科的特殊要求。

3、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

体育理论基本知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健美、网球。

4、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一年半(三个学期)。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6、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

(二)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1、具备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社会专业工作需要;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3、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四、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各年级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大专一年级理论部分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体育理论与方法的基本知识,明确体育教学目的、任务和体育教学基本原则,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初步掌握发展身体素质和制订锻炼计划的方法,并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培养组织体育活动能力,加强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终生体育意义,树立人生观,陶冶美的情操,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大学体育发展史与科学依据。

(2)运动人体三维科学基础。

(3)大学体育教育新理念(4)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实践部分(一)田径1、跑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各项跑的技术,增强耐力跑练习,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和熟悉跑的各项练习方法。

教学内容:(1)快速、变速跑的基本内容、各种跑的练习,如各种方法的快速跑、变速跑、短距离100米、中长距离、快速、变速跑。

(2)接力跑的基本内容的各种接棒方法练习,短距离传接棒练习:4×60米、4×100米接力。

(3)在障碍跑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种障碍跑技术水平。

考核项目: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2、跳跃教学要求:以立定跳远为主,并结合其他跳跃辅助方法,提高身体控制和集中用力能力,发展协调性和灵敏性,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精神。

教学内容:立定跳远或各种方法的自然跳练习。

考核项目:立定跳远(二)球类1、篮球(第一层次)教学要求:通过复习和学习各项基本技术和战术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各种防守能力,并通过篮球教学比赛,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技术、战术,增强攻与防意识。

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运动器官功能,增强体质。

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思想等。

教学内容:(1)提高及巩固移动、传接球、运球(急起急停)和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为基本练习的单个动作综合练习。

(2)提高断球、抢篮板球及综合练习。

(3)战术、全场紧逼练习、传切配合及其综合运用。

(4)介绍篮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

(5)教学比赛:掌握单项技术、综合性练习或对抗赛。

考核项目:全场往返运球上篮2、排球(第一层次)巩固、提高以前学过的基本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场上比赛的简单战术配合,了解排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进一步提高所学战术的能力,掌握好练习方法。

增强人体的神经、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发展爆发性的力量和速度,提高弹跳力和弹跳耐力,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思想等。

教学内容:(1)以移动(交叉步、跑步)、发球(正面上手)、传垫球(正传、背垫)、4号位扣球、2号扣球、拦网等基本练习为综合技术运用。

(2)巩固、提高攻防技术“中一二”的防守位置、单人、双人移动拦网和补位及其综合运用。

(3)排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

(4)教学比赛:结合已学过技术、战术,分组进行对抗性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长场上应变能力。

考核项目:正面上手发球、双人或对墙双手上下传球3、足球(第一层次)教学要求:巩固、提高已学过的技术、战术和不同脚法、各种传接球基本技术,采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综合运用技术、战术,增强攻、防意识,提高人的力量、速度、灵敏、弹跳、耐力等身体素质,增强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功能,培养人们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忍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以及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等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1)巩固和提高移动、脚背正面传接球、脚内侧传接球、个人快速运球射门、顶球(正额)为基本内容的单个动作和综合运用。

(2)战术练习运球过人、二过一及其运用。

(3)足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

(4)教学比赛:所学单项和综合技术与战术比赛。

(5)足球游戏:在教学内容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

考核项目:脚背正面、外侧直线或曲线运球和传球4、乒乓球(第一层次)巩固、提高已学过的基本技术,了解乒乓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

提高视觉的敏锐性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改善人的心血管、脑血管系统功能,使人的反应加快,身手敏捷,动作协调,四肢灵活、柔韧,形体健美;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培养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勇于进取和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与作风。

教学内容:(1)巩固和提高发球、推挡球、攻球、搓球、弧圈球等各种基本技术。

(2)熟悉乒乓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

(3)教学比赛:单打比赛、双打比赛5、羽毛球(第一层次)教学要求:巩固、提高已学过的基本技术,了解羽毛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提高大脑的机能,增强反应力,改善视觉对远近距离判断的能力,改善两眼眼肌的协调活动,消除眼睛的疲劳和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教学内容:(1)巩固和提高步法、发球、击球的各种基本技术。

(2)熟悉羽毛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3)教学比赛:单打比赛、双打比赛大专二年级一、理论部分教学要求:通过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要求学生要初步掌握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全面明确日常生活方式和健康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卫生(2)体育医务监督(3)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二、实践部分1、篮球(第二层次)教学要求:在巩固与提高篮球各项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培养学生比赛中应变能力及个人意识,掌握好篮球规则。

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运动器官功能,增强体质。

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思想等。

教学内容:(1)移动防守各种基本步法。

(2)提高断球、抢篮板、快速反击综合练习。

(3)教学比赛各项技术综合运用。

(4)规则:篮球规则及裁判法。

考核项目:一分钟跳投2、排球(第二层次)教学要求:巩固、提高以前学过的基本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场上比赛的简单战术配合,了解排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进一步提高所学战术的能力,掌握好练习方法。

增强人体的神经、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发展爆发性的力量和速度,提高弹跳力和弹跳耐力,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思想等。

教学内容:(1)同大专一年级已学过教学内容,掌握好各种练习方法。

(2)排球基本规则及裁判法。

(3)以游戏方式巩固上手、下手传垫球技术。

考核项目:传、垫、扣球3、足球(第二层次)教学要求:以足球各项基本内容为单位综合性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弹跳、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忍不拔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以及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热爱集体等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1)同大专一年级已学过教学内容。

(2)足球规则及裁判法。

考核项目:(1)垫球和运球绕杆射门(2)足球裁判法4、乒乓球(第二层次)教学要求:巩固、提高已学过的基本技术,了解乒乓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提高视觉的敏锐性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改善人的心血管、脑血管系统功能,使人的反应加快,身手敏捷,动作协调,四肢灵活、柔韧,形体健美;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培养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勇于进取和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与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