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修订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修订一、课程性质与定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它是一门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受益。
3. 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 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和终身锻炼意识。
三、课程目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提高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2. 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 培养体育精神,提高体育道德水平,发扬体育精神。
5. 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了解体育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包括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育锻炼实践三个部分。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1. 体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该了解这些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为后续的体育锻炼和实践打下基础。
2. 运动技能学习:主要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和练习方法。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指在高中阶段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规范。
体育与健康是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首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规则。
学生需要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和规则,包括但不限于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比赛,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其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学生需要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再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生需要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养成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真正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最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自我保护和急救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了解自我保护和急救知识,掌握常见的自救和互救技能,提高自我保护和急救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知识和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应对突发情况,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全面的,既包括了体育技能的培养,也包括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和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服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路径,使得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
这项标准适用于1—6年级的体育与健康,7—12年级的体育课程。
1-6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围绕基本功能训练展开,重点讲解健康锻炼实践及应用,同时也会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和识别体育项目的特点、训练的基本要求,以及参与运动、游泳、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的技巧。
7-12年级体育课程内容拓宽学生体育素养,传授体能训
练方法,由练而讲,提高学生体能和锻炼意识,锻炼实践及领域多元化体育项目,并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现项目的个性化发展。
在接受此标准的同时,我们要坚持以正确的观念、正确
的示范,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体育体魄,不仅要全面而准确的考核学生的体质素质潜力,还要注重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培养,积极推行无忧无虑的体育课。
总之,《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将助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学生提供踏实可靠的体育素质提升。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

课 程 性 质
( )课 程性 质 一 体 育 与健 康 课程 是 一 门 以身 体练 习为主 要 手段 、 以增 进 中 小学 生健 康 为主 要 目的必 修 课 程 ,是 学 校课 程体 系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是实施 素质 教 育和 培养 德 智体 美 全 面发 展人 才 不可缺 少 的 重要 途 径 。它 是对 原 有 的体 育课 程进 行深化 改革 ,突 出健康 目标 的一 门课 程 。 ( )课程 价值 二 体育 与健 康课 程对 于提 高学 生 的体质和 健康 水 平 ,促进 学 生全 面和 谐 发 展 ,培 养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 建 设需要 的 高素质 劳动 者 ,具有极 为重要 的 作 用 。 1 增进身 体健 康 . 通过本课程 的学 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 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 方法,提 高 自我保障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 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 2 .提 高心 理健 康水 平 通 过 本课程 的学 习 ,学 生将 在和谐 、平 等 、友 爱 的运动 环境 中感 受 到集 体的温 暖 和情 感 的 愉 悦 ;在 经历 挫折 和 克服 困难 的过程 中 ,提 高抗挫 折 能 力和情 绪 调节 能力 ,培养 坚强 的意 志 品 质 ;在 不 断体 验进 步 或成 功的 过程 中,增 强 自尊心 和 自信心 ,培养 创 新精 神 和创 新 能力 ,形成 积 极 向上 、乐观 开 朗的生活 态度 。 3 .增 强社会 适应 能 力 通过 本 课程 的学 习,学生 将 理解个人 健康 与群 体 健康 的 密切 关 系 ,建立 起对 自我 、群 体和 社 会 的 责任 感 ;形 成现 代社会 所 必需 的合作 与竞 争 意识 ,学会 尊重 和 关 心他 人 ,培 养 良好 的体 育道 德和 集 体主 义 、社会 主义 、 爱国主义 精神 :学 会 获取 现代 社 会 中体 育 与健康 知 识的 方制义务教育普通高 级中学体 育 ( ”《 卜6年级 )体 育与健康 ( - 2年级 ) 71 课 程 标准 ( 实验稿 ) 以下简称 《 》( 标准 》 )正是在这一思想 的指导下 制订 的。《 标准 》突出强调要尊 重 教师和学 生对教学 内容 的选 择性 , 注重 教学评价 的多样性 ,使课程有 利于激 发学生 的运动 兴趣 ,养 成坚持 体育锻炼 的习惯 , 形成 勇敢顽强和坚韧 不拔的意 志品质 ,促进学 生在身体 、心理和社 会适应 能力等方面健康 、和谐地 发展 ,从而 为提高国 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发挥重 要作用 。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它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
本课程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
本课程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它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在关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高中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规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要求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体育锻炼、体育理论知识、健康教育等内容。
体育锻炼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如田径、篮球、足球、游泳等;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运动的规则、技术、战术等知识;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饮食健康、安全健康等内容。
再次,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程要求主要包括学生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提高自身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学生要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了解体育运动的规则和技术要领;学生要注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学生要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最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定期考核和综合评价。
定期考核主要是对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如体育项目的成绩考核和理论知识的笔试考核;综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状况的评价,如体质测评和健康问卷调查等。
总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规定,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素质。
学校和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教育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教育部随着体育运动的兴起,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这一点也反映在了当今的高等教育体系中。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发展,教育部在2022年发布了新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22教育部课程标准”)。
根据2022教育部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学生每周需要上3节课(2节体育课,1节健康课),每节课45分钟。
每节课可以采取多种体育和健康形式,包括体操、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传统体育项目,以及瑜伽、舞蹈、运动安全等新兴健身项目。
体育课和健康课不仅要求学生参加有氧运动,而且还要求学生学习营养学、心理学、运动规则等课程,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实现健康教育。
此外,2022教育部课程标准还明确了普通高中学生参与运动活动的要求,它包括在校园内和校外进行的体育活动。
要求学生参加运动队或运动俱乐部活动、参与运动大赛,以及参加三大文体项目跳远、剪纸、绳索绕绳。
在校园以外的活动包括野外探险、登山、游泳、骑行等,以及参加校外运动活动。
2022教育部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为普通高中的学生们提供多样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它将有效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增强身体抗逆能力,激发学生对运动和健康的兴趣,使他们在体育与健康方面有所收获。
鉴于2022教育部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要想落实好这项标准,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纪律管理制度,规范运动活动的培训和管理,严格执行体育课和健康课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学习安全。
此外,要积极推动学校体育运动改革,开发更多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拓宽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
通过以上改革,实施2022年教育部课程标准,可以促进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学生的身体抗逆能力,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
实施2022教育部课程标准,必将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进步,使普通高中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幸福感。
2024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年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 课程性质: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 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并分学段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4. 课程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5. 课程实施: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三个方面,提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6. 课程评价: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原则和实施要求。
7. 课程管理:从地方管理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管理要求。
8.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强调体育与健康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教师培训和自主专业发展途径,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总之,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 行为
体育 品德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 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 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 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 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 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 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 和疾病,运动疲劳消除,保持 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 境的能力等。高中学生健康行 为养成的重点是锻炼习惯、情 绪调控和适应能力。
基于上述设计思路,形成整个课程内容
体能模块
健康教 育模块
运动技能 系列模块
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人
意志顽强 积极进取 自尊自信 乐观开朗
遵守规则 诚信自律 责任担当 善于合作
体重适宜 体态优美 体格强健 体力充沛
设计了新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的变化
内容设计理念:
保证基础——促进学生体能、运动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技能与方法的
学习和提高,为终身体育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度。
课程标准(2017年版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 主动地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和锻炼,增强创新精神和体育实践能力; 树立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遵守体育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 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运动 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学科 核心素养协调和全面发展,培养作为公 民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的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形成 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 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 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 风尚具有积极作用。体育品德包括体 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 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意志顽 强、超越自我、勇于进取;体育道德 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 ;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 、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 。高 中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点是勇于进取 、遵守规则、社会责任感。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英国)培根
语文使人渊博 音乐使人活泼 美术使人高深 体育使人健壮
仅仅是“健壮”吗?
参与运动的益处
A
发展体能
B
提高运 动技能
C
培养健 全人格
参与运动的益处
A
B
C
D
E
身体发展 心理发展 社会发展 智力发展 道德发展
•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 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 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强调选择——重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项目进行学习,深
刻体验运动中的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获得个性发展;
关注融合——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体能与技能,学习与锻炼、比
赛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重在运用——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体育学习、体育锻
炼、运动竞赛和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 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名称、内涵与表现形式
运动 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 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 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 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从 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 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 动所需要的能力。高中生运动能 力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 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
《课程标准(2017年版)》继承和强化了 《课程标准(2003年版)》主要思想和方法
指导思想
培养运动爱好
学生中心理念
继承
评价体系课程目标源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变课程标准(2003年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课程标准(2017年版)
健康第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精神实质
课程标准(2003年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 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 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 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 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 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 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 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 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 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
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发展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没变
课程标准(2003年版)
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采用评价内容多元、 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2017年版)
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 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精神实质两者相似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做了哪些修订
季浏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 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
继承 强化 调整 完善
《课程标准(2017年版)》 继承和强化了
《课程标准(2003年版)》 主要思想和方法
VS
2017版
2003版
《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对 《课程标准(2003年版)》 的调整和完善
课程标准(2003年版) “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改课程内容 和教学方式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 良品格”
培养高中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没变
课程标准(2003年版)
课程标准(2017年版)
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培养运动爱好
态度。
《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对 《课程标准(2003年版)》调整和完善
■ 学科核心素养 ●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
康行为、体育品德; ●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学习评价; ●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
读史使人明智
A 读诗使人灵秀
B
数学使人周密
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没变
课程标准(2003年版)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课程标准(2017年版)
学生中心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课程 设计到课程实施充分尊重学生 学习兴趣与需求,培养学生对 运动的喜爱,遵循高中学生身 心发展规律
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理念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