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广东卷)

2024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广东卷)

02 命题思路
三、优化教考衔接,引导地理教学 试题设计既注重考察学生对新课标中必备知识的掌握,考察学生迁
移和运用这些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学地理教学回归、注 重地理过程和成因机制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如第17题考察学生对于 产业转移与布局和城乡协调等内容的理解,具体涉及市域,村域等不同 时空人的关系。
02 命题思路
二、注重核心素养考察,服务人才选拔
2.体现地理学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体现学科融合
试题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特点,对标课程 标准,加强学科融合,考察学生对一日内不同时段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 化如何影响硫酸钠可逆反应的理解,体现了学科融合,表现特征的异同 性及其对其驱动机制的正确理解。如第9~10题在理解北半球,温带气候 ,峡湾和极地气候峡湾形成的气候条件基础上,通过在极地地区出现温 带气候峡湾这一反常现象,考察了学生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的理解以 及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对地理问题 认知的正确时空尺度观。
三、在试题结构上 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由16道选择题、3道综合题、
8小问(3+2+3)。选择题仍然为一带二的形式,共8个题组。仍旧是图文 材料结合的形式。
四、选择题答案分布
4A+5B+3C+4D
选项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D
B
D
B
A
C
C
选项 9 答案 B
10
11
12
13
14
15
16
A
对应“葡萄酒 生产集群规模 不断扩大且重 心向东南方向 移动” 该地区:贺兰 山东麓地区

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广东卷)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答案】1.D 2.A【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0.5小时,因此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读图可知,长江下游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离的平均跨江时间均比北岸略短。

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

由材料可知,南北岸跨江直线距离相同,南岸跨江耗时比北岸耗时短,可推知跨江耗时的影响因素为通行速度,公路网的完善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从而缩短跨江通行时间,A正确;车道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车流量越大,通行速度越慢,B错误;人口分布越稠密,通行需求越大,车流量越大,跨江通行时间应较慢,C错误;河网密集状况主要影响水路运输,不影响陆路交通,D错误。

故选A。

【点睛】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路程越长、通行速度越慢,车辆跨江耗时越长。

【高考真题】2022年新高考地理真题试卷(广东卷)

【高考真题】2022年新高考地理真题试卷(广东卷)

………○…………订…………○…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订…………○…【高考真题】2022年新高考地理真题试卷(广东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

有学者基于G 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分)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 .最大的是甲模式 B .最大的是乙模式 C .最大的是丙模式D .三种模式一样大2.(3分)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 .职能一致性B .区域均衡性C .空间封闭性D .等级差异性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 26………○…………线…………○…………○…………线…………○…※答※※题※※3.(3分)第I 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 .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 .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 .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 .滑坡、泥石流作用4.(3分)在第II 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 .淤积大于侵蚀 B .侵蚀大于淤积 C .侵蚀-淤积平衡D .持续不断侵蚀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

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3分)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 ①对流雨多发 ②谷风环流较强 ③植被蒸腾较弱 ④地面蒸发旺盛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6.(3分)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 A .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 .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 .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 .植被的覆盖度更低…………○…………线…___ 考号:___________…………○…………线…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 的中国空间站。

2022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本试卷共9页,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选择题后面有各选择的网络投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

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图1)。

据此完成1~2题。

图1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A. 最大的是甲模式B. 最大的是乙模式C. 最大的是丙模式D. 三种模式一样大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A. 职能一致性B. 区域均衡性C. 空间封闭性D. 等级差异性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图2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

据此完成3~4题。

图23.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 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 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 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 滑坡、泥石流作用4.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 淤积大于侵蚀B. 侵蚀大于淤积C. 侵蚀-淤积平衡D. 持续不断侵蚀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2025届高考地理复习:历年优质真题、模拟题专项(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地理复习:历年优质真题、模拟题专项(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地理复习:历年优质真题、模拟题专项(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练习一、选择题[2024ꞏ广东卷]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

极地气候峡湾几乎常年被海冰或冰川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

如图示意在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峡湾的甲地和发育温带气候峡湾的乙地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与甲地对比,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A.冬季白昼的时长更长B.受到了暖流增温影响C.经历了更强的构造运动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2.研究发现,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往往较温带气候峡湾低,主要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区()①植被覆盖度更低 ②入海的径流更少③海水的盐度更低 ④波浪的动力更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4ꞏ浙江台州二模]下图为黑海表层海水运动方向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黑海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A.南高北低B.北高南低C.东高西低D.西高东低4.导致黑海表层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气环流是()A.西南季风B.东北信风C.极地东风D.盛行西风[2024ꞏ江西南昌二模]下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水平分布,图中斜线为等密度线(单位:g/cm2)。

受密度影响海水发生流动,且表层、底层流动趋势相反。

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海域位于()A.北半球大陆西侧B.北半球大陆东侧C.南半球大陆西侧D.南半球大陆东侧6.图示海水性质的关联性表现为()①盐度随温度下降而下降 ②密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 ③盐度随密度上升而上升 ④密度随盐度下降而下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在海平面大气稳定状态下,甲处表层海水流动方向大致向()A.北B.南C.东D.西[2024ꞏ辽宁辽阳二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海冰大量消融,受北极海冰的影响显著,可能对海—气相互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海域越开阔,升温越明显,海面温度越高,海—气相互作用越明显。

高考真题(广东卷)文综(地理部分)答案解析(解析版)

高考真题(广东卷)文综(地理部分)答案解析(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地理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

图1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例信息可知,颜色越亮,高程越高,即可丙地海拔最高,是图示区域的最高点,在此处设立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甲乙丁三处海拔低,位于山谷或山坡处,受两侧山顶的阻挡,视野差一些。

考点:地形图。

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

故选D 。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图1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

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答案】A【解析】文献表述的是地带性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而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此规律;而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沿海到内地的地域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景观,故选A。

2023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真题解析(共36张ppt)

2023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真题解析(共36张ppt)
电商的发展对该镇制鞋业的影响更多为扩展了销 售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扩大了销售市场,使 生产要素的联系更为紧密,流动速度加快
传统农业型
作坊 时代
工厂 时代
传统工业型 (生产供应基地)
企业时代
电商 时代
工贸型 (生产及交易中心)
时间 智造型
浙江省温岭市制鞋业发达,Z镇是该市最大制鞋基地,其制鞋业始于20世纪80 年代。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发展,该镇制鞋业趋于更加灵活化。图示意Z镇制 鞋业发展历程。8.进入智造型阶段,该镇制鞋业最显著的变化是( ) A.原料汇聚及供应渠道增多 B.加工生产及供货周期变短 C.研发设计及服务水平提高 D.成品库存及集散能力增强
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 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 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 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 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 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 0.5小时 →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 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
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 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图示意这三个 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 平均时间的变化。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 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A.大幅增加 B.保持不变 C.略有增加 D.有所减少
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
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
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
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6.近10年来,该村发展

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答案解析

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答案解析

2022年广东省高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

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图1)。

据此完成1—2题。

图1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A.职能一致性B.区域均衡性C.空间封闭性D.等级差异性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图2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

据此完成3—4题。

图23.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4.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

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 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 因是 A. 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 B. 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 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5、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国家 2000- 2009年 2010年 2009年出生时
2010年 人口密 0~14岁 预期寿命(岁)
9.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 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于首 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2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 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 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01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 的自然原因。(6分)
原因: ①岛屿多,海域广阔; 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 ③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5)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措施。(8分)
措施: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 土流失; 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 式,优化种植结构; 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 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人口年 度(人/ 人口比 平均增 平方千 重(%) 长率(%) 米)
男性
女 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11.图4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A. 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其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 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 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 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40.(28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 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 -(5)题。
• A.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 高原沙漠地区
• B.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 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
• C.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 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
• D.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3.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 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 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 A.西藏 B.广东 C.内蒙古 D.甘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北京时间2012年12曰21日19:18; 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 12曰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 、0
B、 三分之一
C 、二分之一 D、三分之二
7.图3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
水站净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
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 _地__形_____ 、__河__流____等自然因素的 影响。(4分)
(3)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 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 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2分)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
10.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 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 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 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温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 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 最肥沃、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 于___南____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 __热__带__雨__林__气__候___。 (4分)
41.(28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 2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 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 题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 图(图9)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 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4分) 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013年广东省高考题---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地理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 分
二、非选择题:40.(28分)41.(28分),共56分 文科综合地理学科共100分
1、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 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D.地壳运动
• 2.开心果耐旱怕涝。在西亚伊朗,品 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 沙漠地区。这种现象表明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 100
100 100
径流量
90 80
输沙量
70 60
65 68
50
40 30
30 32
28
20 10
13
0 1950-1958
1969-1985 1986-1999
2000-2007
(年)
图3
8.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 国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 一般规律是 A.在小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 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CBD的发展 B.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 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 铁新城会迅速演变成城市CBD 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 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 __地__震____ 、__火__山__ 灾害频率最高 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 坏性极大的海啸。(4分)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 之一,其原因是什么?(6分)
原因: ①地处热带; ②周围水域广阔; ③地形复杂; ④空气对流强烈 (第④点2分;其余三点答对任两点 得4分;满分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