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电影鉴赏

合集下载

歌剧魅影电影观看心得

歌剧魅影电影观看心得

歌剧魅影电影观看心得
《歌剧魅影》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作品,它首先给我的印象深刻的就是精彩绝伦的音乐。

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激情和动感,配合着精心设计的舞台和灯光效果,营造出了
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特别是主题曲《魅影的歌声》,它令人陶醉,旋律优美动人,令人难以忘怀。

除了音乐,电影中的表演和剧情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要角色的演技精湛,尤
其是魅影一角的演员,他不仅用他独特的嗓音演绎出了魅影的神秘与悲伤,同时通过
他的表演也将魅影这个角色的复杂心理完美地展现出来。

剧情上,故事讲述了一个关
于爱、嫉妒和复仇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屏息以待。

此外,电影中的舞美设计也非常精致,场景的搭建和布置都非常考究,充分展现了歌
剧院的奢华和神秘感。

特别是那座底下的地道和魅影的秘密工作室,它们的设计和构
思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总的来说,《歌剧魅影》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一部音乐剧的
改编,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艺术性的作品。

无论是音乐、表演还是舞美设计,都让人
沉醉其中。

它向观众传递了爱与死的主题,让人深思和触动。

这部电影一定是音乐剧
爱好者们不能错过的经典之作。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洛依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它以法国巴黎歌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

这部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丰富多彩,体现在舞台设计、音乐、剧情和角色等方面。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去详细分析《歌剧魅影》的艺术表现特征。

首先要提及的是舞台设计。

《歌剧魅影》的舞台设计非常精致和华丽,通过精心的布景、灯光和特效来营造出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

整个剧场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19世纪巴黎歌剧院,金碧辉煌的装饰,精美的布景和华丽的服装,都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舞台画面。

《歌剧魅影》还采用了大量的动态舞台布景和特技效果,比如将角色带入幻影的地下水道,又如在主角克里斯汀歌唱时的幻影崩塌画面等,这些都为整个音乐剧增添了许多视觉上的冲击力。

其次是音乐。

《歌剧魅影》的音乐无疑是整部音乐剧的灵魂所在,充满了浪漫、悲伤和神秘的调性。

音乐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歌剧魅影》的音乐在整个音乐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能够烘托氛围,又能够诉说故事。

音乐中的旋律婉转动听,时而柔美动人,时而激昂激情,时而阴鸷神秘,将观众的情感带入到故事中。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中著名的主题曲《魅影的歌》,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使得观众们记忆犹新,它也成为了代表《歌剧魅影》的标志性音乐之一。

再者是剧情。

《歌剧魅影》的剧情具有悲情色彩,充满了浪漫与悲剧。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丝丝入扣,将观众牢牢地吸引住。

故事讲述了年轻的女孩克里斯汀在巴黎歌剧院成为一名女高音,她的音乐才华受到了主演歌剧的青年男高音劳尔的赞赏,两人陷入了爱河。

此时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魅影,他对克里斯汀倾注了全部的痴情,于是产生了角逐与争斗。

故事中的角色性格鲜明,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感情网络。

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人物之间充满了无法调和的矛盾,这种冲突和张力成为了音乐剧的一大亮点。

最后是角色表演。

《歌剧魅影》赏析

《歌剧魅影》赏析

歌剧魅影赏析音乐剧《歌剧魅影》是根据法国作家盖斯顿勒鲁的通俗小说《歌剧院的幽灵》改编而成。

这部小说在当时并不出类拔萃,但在二十世纪20年代却成为无声电影和早期恐怖电影的宠儿,被多次改变成电影。

无论世界如何变迁,爱情都是永恒的主题。

在戏剧上,音乐剧《歌剧魅影》拥有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剧中主要的三个人之间所形成的“三角恋”为作者制造戏剧冲突提供了现成而绝佳的材料。

在西方文学中,美女与野兽的搭配屡试不爽,《美女与野兽》,《巴黎圣母院》,《弗兰肯斯坦》,甚至《暮光之城》也脱胎于这种架构.我不知道是为什么,这种恐怖男爱上美丽善良姑娘的故事,总是散发着人类原始的某种欲望。

从本质上说,最早的艺术,将男性动物化,然后取悦于仙女,乃是人类远古文明艺术的常态,从这种艺术创作中,男性创造者通过和动物嫁接,获得了某种超强的性能力,这也是古代性文化的一种基本心态。

不过到了中世纪,这种野性性文化,逐渐“哥特化”了,男性用恐怖的外表来传达另外一种性能力。

无独有偶,《歌剧院魅影》本来就是一部很哥特化的小说,而前述的这种美女与野兽的架构,有很强的戏剧效果.ﻫ反过来看另外一个经典《悲惨世界》,其宏大的气势和法国共和党人起义的历史背景与《歌剧院魅影》这种一个灰姑娘爱上屌丝和高帅富的小格局故事要牛逼许多,但是你还不得不承认,《歌剧院魅影》的故事,更加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甚至说它有更强的可移植性,更复合隐秘的观众心理。

很多时候,观众需要一些底层欲望的东西。

早期电影里的幽灵,都是在黑暗中的吸血鬼和怪物.韦伯将其设定为一位有知识,有灵魂的建筑师、作曲家,他的悲剧在于爱上了美丽的克莉丝汀,与怪物相比,韦伯更愿意写一个值得同情的、仅仅是生活在不同于常人世界的灵魂。

幽灵形象的人格性是全剧关注的对象,他那带有恐怖色彩、渴望着爱与被爱的心情,与他那性格中的狂放、狭隘以及所显示出的冷酷的手段令人颤栗。

同时,他的不幸遭遇和孤独而脆弱的心灵又唤起人们强烈的同情。

歌剧魅影影评

歌剧魅影影评

歌剧魅影影评Phantom Christine一、情节:平静的悲剧《歌剧魅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881年的巴黎的故事。

艾里克由于面相奇丑而躲藏在歌剧院神秘的地下室,但他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天才,在长期孤独的生活中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位集音乐家、建筑师和魔术师于一身的“大师”。

艾里克暗中教女主角克里斯蒂演唱歌剧。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直默默无闻的舞蹈演员克里斯蒂顶替剧团首席女高音演唱而大获成功。

克里斯蒂天使般的歌唱引起了她小时候的玩伴拉乌尔的关注,并唤起了他们那段青梅竹马式的恋情。

但艾里克也爱上了克里斯蒂。

由此展开戏剧冲突。

从悲剧冲突来看,《歌剧魅影》并不那么强烈和典型,从而给人一种“平静的悲剧”的感觉。

但《歌剧魅影》的悲剧性一点都没有因为剧情的简单而逊色,相反由于人物性格的非典型性而导致的复杂性,由于复杂的人物关系造成的悲剧性,影片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虽然不那么刺激,却让人沉醉不已,回味无穷。

比起那种由英雄人物的牺牲或受难而激发观众怜悯和恐惧情感的程式化的悲剧,《歌剧魅影》的悲剧性显得更加醇厚而绵长。

影片可以明显区分为两个的层次或两条线索,它们之间体现了一系列的对立,如地上与地下的对立、美与丑的对立、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图像与音乐的对立、彩色与黑白的对立、生与死的对立等等,这一系列对立才是影片的悲剧冲突的真正根源。

表面上看来,拉乌尔与艾里克代表了冲突的两极,克里斯蒂是这场冲突的焦点或战场,但事实上他们三个人的性格中都隐含着这种冲突,因此悲剧人物不仅是克里斯蒂,而是他们三个人。

影片的另一条线索也暗示,也许拉乌尔划着小船将克里斯蒂带出艾里克的地下迷宫才是悲剧的开始,这场悲剧直到克里斯蒂的死亡才结束。

也许真正的悲剧人物并不是艾里克,而是拉乌尔,是克里斯蒂,是我们所有的有情人。

二、让人心痛的角色“魅影魅影是一个集音乐、建筑、魔术等才艺于一身的天才,却无奈天生有一张丑陋的让人惊恐的面容,只有一个人藏身于剧院下那深深地地宫,他把它建造的富丽堂皇,神秘绮丽,以掩盖那内心的卑怯与孤独,这里成了他一个人的皇宫,一个人的游乐场,他是这里的主宰,似乎有点可笑的是,他却并不能真的主宰自己的命运,他戴着面具,他都无法面对自我又如何强求别人面对,他唯有逃避外面的世界,逃避自己的内心似乎才能找到自我。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歌剧魅影》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影评《歌剧魅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881年的巴黎的故事。

一个卡西莫多似的苦命人游荡在巴黎歌剧院迷宫般的地下室中。

年少的不幸让人们同情他的身世,但丑陋的面容更使人们对他恐惧与排斥,不知道他来了歌剧院多少年,但他安于成为人们心中的魔鬼,成为歌剧院的幽灵。

这幕歌剧,便是讲述这个歌剧魅影的传奇故事。

1.一出悲喜剧在这场歌剧中,有人只出现短短的一瞬,便消逝了。

有的人却经历物是人非的变迁,依然健在。

有的人咆哮命运的不公、向社会报复,有的人享受贵族的荣耀与幸福,安享生活。

沉陷于爱情的泥沼,或者为爱疯狂。

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剧场内。

这是一幕爱恨交织的悲喜剧。

结局出人意料,却也是皆大欢喜。

2.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什么是爱?谁能说得清道得白呢?两情相悦的幸福,背后总有自我牺牲的悲壮。

包容是爱,宠溺是爱,暗恋是爱、依恋是爱、虐恋也是爱……我们每个人都深深的陷入爱的漩涡。

期待着、享受着、回味着、追忆着爱。

剧院魅影,一个出生于贵族家庭的“象人”,面具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穿的第一件衣裳。

仅仅是因为他的容貌。

他被光鲜的世界排斥了,没有尊宠、没有关爱。

漂泊四方,在任何地方都成为别人猎奇的目标,甚至成为马戏团铁笼中的小丑。

喜爱“魅影”这个角色,因为他虽然容貌丑陋,但这掩盖不住他那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遮蔽不了他出众的才华,也无法抑止他对爱的追求。

他爱克里斯汀,一个巴黎歌剧院里看上去默默无闻的舞者。

“魅影”为她创作优美的音乐、华丽的歌剧、教导她歌唱、训练她的舞姿。

帮助她成为一个令整个巴黎倾倒的女神。

“魅影”以为克里斯汀就是他的,或者说是因为他向她倾注了所有的热情。

她代表了他所有的理性(对音乐的热爱)与非理性(对爱的痴狂)的追求。

当克里斯汀与拉乌尔在巴黎歌剧院的楼顶海誓山盟的时候,魅影的心碎了。

再次感到无依无靠、被抛弃。

凄厉的呼喊响彻巴黎的夜空,却仍然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

3.一种令人心醉的美丽华丽的服饰、精致的布景、变幻莫测的舞台,再加上专业的演员。

歌剧《魅影》赏析影评

歌剧《魅影》赏析影评

歌剧《魅影》赏析影评第一次接触《歌剧魅影》这个故事,是在初中小城图书馆的“外国文学”书架上,那个年代的书都用牛皮纸包住书皮,封面上只有用钢笔手写的书名和作者名,让人很容易错过一本好书。

在那个读书不求甚解的年纪,歌剧魅影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惊险故事而已,甚至作者的名字我都已经记不得了,尚能记得的只有故事里奇幻的镜之屋而已。

后来才知道,《歌劇魅影》是一本由法國作家卡斯頓·勒胡所撰著的愛情驚悚小說,法文版原著在1910年時出版,1911年時首度被翻譯成英文版。

故事中以19世紀時法國巴黎的加尼葉歌劇院(Opera Garnier)作為舞台,描述一個年輕的女歌劇演員、一個年輕貴族與一個躲藏在歌劇院地底的怪人(魅影)之間的愛恨情仇。

第二次听说《歌剧魅影》是在十多年以后。

那时刚刚感受完韦博音乐剧《猫》的震撼,捎带也只离破碎地听了几段音乐剧版《歌剧魅影》的唱段,至今仍记得莎拉·布莱曼《歌剧魅影》那着了魔般的眼神,也还记得安东尼奥·班得拉斯饰演的那帅得男女通杀的魅影,但《歌剧魅影》的完整故事我仍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第三次感受《歌剧魅影》是美国导演乔尔·舒马赫执导的电影版。

改编音乐剧,特别是改编百老汇演了十几年的经典剧目,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音乐剧那种演员在舞台上的爆发力,舞美高度聚焦的表现力和演员表演的连贯性和看电影完全不同。

看过戏剧的朋友都知道,在戏里,我们很容易被念白感动,而在电影里,往往是一个人或物的特写,或是一个长镜头,会让我们泪流满面。

就像歌剧魅影片尾那朵伴着戒指的红玫瑰一样。

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力和表现方式也各有不同,电影版《歌剧魅影》无疑很好地用好了电影特有的表现方式,让电影既严格地尊重了原作,又具有了自己独有的表现力,这也是导演舒马赫聪明和高明的地方。

一位中央美院的朋友曾经说过,设计师不是艺术家,艺术带有情绪,而且越强烈越好,往往越是和生活决绝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往往越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

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赏析其实,在没看过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听说过这部电影的名字,但是对于它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它的名字和名气上。

看完电影后,我才算是开始真真正正地去感受这部经典大片。

此时此刻,我也完全可以理解为何《歌剧魅影》在经过如此长久的历史后,仍然能够拥有着如此高的人气和知名度,恒久不衰而成为经典。

在我看来,这部2004年的《歌剧魅影》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电影。

它是电影和音乐剧互相融合的结晶,两者的结合创造了一个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奇迹,构成了这部绚丽的作品。

电影技术的应用将一些因为场地和技术限制而在舞台剧上无法完全表现的壮观和华丽的场面的问题完美地解决了,打造出豪华宏大的场景和特效,使得全片以一个既保持经典又焕然一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满足人们视觉上的享受。

而简单的故事,不简单的音乐与场景,让人享受了一场淋漓尽致的音乐盛宴。

这些都是音乐剧中惯用的元素。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一个相貌恐怖的音乐天才魅影爱上了剧院合唱团中美丽的少女克里斯汀,并帮助她一步步地成为剧院的当家花旦,然而这个魅影钟爱的克里斯汀最后却喜欢上了英俊、潇洒的拉乌尔子爵,最终魅影只好悲伤地离去。

剧中有三个主轴人物:男配角拉乌尔子爵,女主角克里斯汀,男主角魅影。

先说子爵拉乌尔,他无疑是男人中的精品,年轻、英俊、富有、有社会地位、有情趣、慷慨、勇敢、善良、会照顾人、懂艺术……放在任何一个女人身上,都很难不被拉乌尔打动。

所以几乎全剧院的女人都被他深深地迷恋着,最重要的是,他成功地虏获了克里斯汀的芳心。

的确,这个人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就像戏里面表现的一样,是一个很温柔,很绅士的人。

但是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个角色,甚至还有点讨厌这个角色。

因为他的出现阻碍了魅影获得克里斯汀,也阻碍了魅影的艺术追求。

另外,也是他最先提出将计就计的来设下圈套,以此抓住魅影,这多多少少显示了拉乌尔的狡猾用心。

在拉乌尔眼里,魅影是完完全全的反面角色,他自始至终没有给予魅影一点理解和同情,至于魅影的艺术才华,他更是一无所知。

音乐剧歌剧魅影赏析

音乐剧歌剧魅影赏析

音乐剧歌剧魅影赏析《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剧院魅影/歌剧魅影/歌剧院幽灵)是由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乐、浪漫的剧情、完美的舞蹈,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

它改编自法国作家勒鲁的同名歌德式爱情小说。

今天店铺为您介绍一下《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全剧歌曲1.Overture(前奏曲)- 乐器2.Think of me(想想我)- 卡尔洛塔、克里斯提娜、拉乌尔3.Angel of music(音乐天使)- 梅格、克里斯提娜4.Little Lotte/The Mirror(小洛蒂/镜子)- 克里斯提娜、魅影、拉乌尔5.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剧院魅影)- 克里斯提娜、魅影6.The music of the Night(夜的音乐)- 魅影7.I Remember/Stranger Than You Dreamt It(我记得/梦中的陌生人)- 克里斯提娜、魅影8.Magical Lasso(魔法套锁)- 布盖、吉莉夫人、梅格9.Notes/Prima Donna(信件/首席女高音) - 吉莉夫人、费尔明、安德烈、拉乌尔、卡尔洛塔、梅格、魅影10.Poor Fool, He Makes Me Laugh(可怜的傻瓜/他真搞笑) - 卡尔洛塔、皮尔吉11.Why Have You Brought Me Here?/I've Been There(为何带我到此?/我曾去过)- 拉乌尔、克里斯提娜12.All I Ask of You(别无所求)- 拉乌尔、克里斯提娜13.All I Ask of You Reprise (别无所求-回响) - 魅影14.Masquerade(假面舞会)- 吉莉夫人、费尔明、安德烈、克里斯提娜、拉乌尔、梅格、卡尔洛塔、皮尔吉、雷耶尔15.Notes/Twisted Every Way(信件/诸事不顺)- 安德烈、费尔明、吉莉夫人、魅影、克里斯提娜、拉乌尔、梅格、卡尔洛塔、皮尔吉16.Rehearsal (彩排)- 卡尔洛塔、皮尔吉、雷耶尔、吉莉夫人、克里斯提娜17.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真希望你还在这里)- 克里斯提娜18.Wandering Child/Bravo, Bravo(迷惘的孩子/万岁,万岁)- 克里斯提娜、拉乌尔、魅影19.Don Juan Triumphant (凯旋的唐璜)- 卡尔洛塔、皮尔吉、帕萨里诺20.The point of no return(覆水难收)- 克里斯提娜、魅影21.Down Once More/Track Down This Murderer(再探地穴/找到凶手)- 费尔明、安德烈、帕萨里诺、梅格、雷耶尔、吉莉夫人22.The point of no return reprise / All I Ask of You Reprise(覆水难收-回响/别无所求-回响)- 克里斯提娜、魅影、拉乌尔《歌剧魅影》创作背景据说,当年韦伯向制作人麦金托什提出要将勒鲁原著的《歌剧院的幽灵》改编成音乐剧时,麦金托什正在自家的浴盆中洗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魅影》影评
自从上次选修课老师给我们看了《歌剧魅影》后,我一直心心念念着这部音乐剧。

因为这个版本的《歌剧魅影》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瞥到过几个片段,是我对歌剧最早的印象。

那时应该是04年05年,我在我的小姨家的电视上看过一会儿,可能是刚上映不久时一些节目的推送。

尤其对其中那个男人(魅影)的四分之一金属面具印象深刻。

然后在克里斯汀被带到魅影的地下宫殿时响起的主题曲响起时,仿佛打开了记忆的大门。

特别要说的是,原来我的歌单里就有一首《50 ways to say good bye》的部分曲调就是改编自这首主题曲《the phantom of opera》,也很好听。

回去后我查了一下,《歌剧魅影》是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改编了法国作家勒鲁的小说而成,据说还是韦伯送给当时自己的未婚妻莎拉布莱曼的爱情宣言,就是那个和刘欢唱《you and me》的莎拉布莱曼,这让我感觉很穿越。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面容丑陋的戴面具的男屌丝,人称魅影;他常年躲藏在巴黎歌剧院的地下空间;他很喜欢一个叫克里斯汀的妹子,教她唱歌还帮她排戏,不过最后被青梅竹马的高富帅拉乌尔子爵横刀夺爱,然后强行给自己加了一出出追逐打斗的戏码,最后无奈放手。

对男主魅影和女主克里斯汀,最直接的联想是《巴黎圣母院》和《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monster这样有着悠久传统的组合。

不过和这些老套剧情不一样的是,魅影充满了神秘。

正是这种神秘给人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

为什么吊灯突然砸下来了,为什么场工突然吊死了等等。

加之宏伟的布景,贴近当时普法战争年代的风格,有着非常浓重的仪式感的表演。

原著就是这样一部带着侦探色彩的爱情故事。

魅影和克里斯汀的关系很奇怪,两人有着很多共同点。

除了共同对音乐的喜爱,还一样是孤儿,有着不太幸福的经历。

魅影对克里斯汀的追求,和他对音乐的热爱,有密切而略微怪异的联系——他已然是把对音乐的喜欢和对克里斯汀的喜欢,混合到一起了。

因此在故事
中,他把克里斯汀美妙的声音当成克里斯汀的灵魂,甚至对克里斯汀逼迫有加,反复地摆弄,欲望很强而不那么尊重对方。

他神经质地在追求音乐:把音乐当成他自己。

他追求克里斯汀,说的却是“让音乐环绕你,抚慰你”。

所以注定他们两人不会在一起。

几个高潮唱段中魅影行动疯狂而又无助,近于失控,本来是很古怪的,观众却有击中内心的感觉。

因为魅影的定位不是鬼怪,只是一个可怜的,内心扭曲的,可是又及其单纯的怪人而已。

作者对于各位名舞女歌姬的浓墨重彩远超过各位贵族男性。

而且Christine所谓最后的抉择【Final Lair】,真的是所谓的深明大义,而不是为了不得罪两位男子的白莲花行为。

驱使这种抉择的性格在这样一个背景中是很难形成的,尤其是当时的男权当道的普法战争时期。

当初在吉原盛行的时代中,其中女性都凭自己之力创造自己应有的价值,于是她们都被赋予了应有的权利。

所以,几乎所有工作的女子都有挑选自己顾客的权利,其中如果不满意/自己今天心情不好完全可以拒绝见面。

这是在世界上的青楼例子中少有的,更不用说在男权主义社会中独树一帜的平权派世界。

这个例子和歌剧院顶层部分有点雷同,当初头牌歌姬西班牙的卡洛塔也因身体不适,身体不好也随意请假;菲利普和索爱丽的约会也得看索爱丽大姐的心情。

而其对于拉乌尔子爵的意义是,这个男子能够拼尽一生,跨越所谓男女和阶级地位的不平等,保护自己守护了一生的女子。

不管怎样,我们容易喜欢这样的角色,因为我们总也是想要寻找归宿感而不得,想犯“中二病”而没有地方去。

正因为我们有这些诉求,所以魅影的追求美好,他悲伤的哀嚎,最终,都会历历在目。

这些是特别的体验,能让我们认识自己的情感,并且觉得它很重要。

想要和他一样有那些心和热情。

想要对美好有一些直观的印象。

还有想要一些心甘情愿的内心深处
隐隐约约的疼痛感。

这就是共鸣。

He had a heart that could have held the empire of the world; and, in the end, he had to content himself with a cellar.
这是原作者流下的一段话,他曾拥有包容世界的帝王之心,在死亡之际,在地底深处赤身西去。

《歌剧魅影》真的是一部制作成功、表达到位、视角独特的爱情题材音乐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