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

学什么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注重培养和造就能从事生物资源利用、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与设计、应用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概论食品分析现代食品装备与自动化食品工厂设计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食品工艺概论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原版外文教材课程:食品工艺概论研究型课程:食品新产品开发自学型课程:食品感官评定

就业前景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规模在世界各国均占各工业门类的前1-2位。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从1995年以来一直处于各工业门类的首位,目前年产值已超过3万亿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和高速发展时期。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食品加工制造工艺产生巨大的变革,使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大幅提高,现代高新工程技

术如膜分离、分子蒸馏、超临界萃取、超高压、高压脉冲电场、冷冻升华等在食品工业中开始规模应用,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品质产生了跨越式的变革,不仅大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力推进了新资源的开发。通过对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功能性成分的获取,不仅有效延长产业链,更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推进着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

食品的营养与安全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是改善国民素质的关键领域,其发展十分迅速。食品营养素和天然功能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各种疾病危害因子的影响,是人类健康的核心命题。特别是近年来,通过饮食干扰试验对各种疾病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阐明了很多饮食对疾病影响的发病机理,从根本上革新了防治疾病的手段,预期对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生产量快速增长,粮食、肉类、水果蔬菜年产量居世界之首。但这些农产品的加工贮运保鲜体系仍然十分落后。如粮食的产后损失高达7~9%,新鲜果蔬的产后损失高达20~30%,总价值高达1700亿元。因此,通过改进加工技术、产后处理和贮运保鲜技术,将可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善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学科,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健康福祉等方面具有永恒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3.11万家,中小企业17万家,从业人员高达1035万人,还有内外贸企业数十万家,同时建立了相应规模的行业监管、卫生、质量、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检疫等专业机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巨大。

据有关专家估计,仅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缺口就达到80万人,因此食品行业存在着极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二级类生物科学类 专业代码071001 英文名称Biological Science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能力,能够在各类中等学校从事生物教学,同时能从事生物资源利用、生物科研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相关的数学、化学的学科基础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3)熟悉生物学及其发展规划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4)了解国内外的生物学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对生物科学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2、能力结构 (1)常见生物资源鉴别和标本制作的能力。包括生物绘图、显微观察、显微装片制作、生物特征描述、检索表的使用及常见动物、植物的识别、标本制作等能力。 (2)实验设计能力、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和生物资源初步开发与利用能力。 (3)常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常见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和综合运用生物实验技术的基本能力。 (4)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具备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语言、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5)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借助相应工具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及检索科技文献的能力。 (7)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有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办公的能力。 (8)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9)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初步具备独立开展生物科学教育教学和专业相关研究的工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强烈的公德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甘于吃苦、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等道德素质。 (2)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科学文化、职业文化、技术文化等文化素质。 (3)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与技巧,合理的信念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评价自己和客观评价他人,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等身心素质。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 信息学) 1.生物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掌握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生态建设及植物资源利用和中药资源产业化提供能从事教学、技术研究、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1.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3.

4. 5.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主干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中药材加工学、生物制药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药用植物和植物生态与资源利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2.生物技术 本专业是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应用于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为特色的理科类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等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酶工程原理及技术、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等。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2007-2010) 为彻底落实国家教育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学院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突出专业对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才配套,推进农业产业化,服务社会发展,形成了以专业必须对接产业为指导思想,把师资力量强、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就业好的专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的新思路。 一、专业对接产业,重点专业带动相关专业 1、综述 学院四年期间,按照对接湖南农业产业链,服务社会发展的专业设置、调整基本原则,调整专业布局,形成与农业产业链对接的“种、养、加、机、贸”五大专业群。 确定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水产养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方向)、畜牧兽医(健康养殖方向)、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农业机械方向)6个教学条件好,与农业行业与湖南农业产业化紧密对接,学生就业形势好、就业率高的专业,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建设,分别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装备业专业群共同发展。 同时确定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现代农业服务与贸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农业信息的领头专业加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服务、农产品物流与贸易、农业信息产业发展。(重点专业群结构见表) 健全专业设置管理制度,按照“调研、论证、评审、实施、评估”的程序进行设置、调整、改造专业,建立专业设置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按照稳定规模、适度发展的原则,动态设置与调整专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与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专业布局紧贴农业现代化的人才需要,拟将森林生态旅游并入旅游管理,停办文秘、金融保险、物业管理专业,使学院专业稳定在36个左右。

樗蚕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5378662.html, 樗蚕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防治措施 作者:万前进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1期 摘要介绍了樗蚕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樗蚕;形态特性;生活习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1-0206-02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属鳞翅目大蚕蛾科,主要寄主有核桃(Juglans regia)、石榴(Punica gran-atum)、柑桔(Citrus reticulata)、蓖麻(Ricinus communis)、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乌桕(Sapium sebiferum)、银杏(Ginkgo biloba)、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白兰花(Mich-elia alba)、槐(Sophora sp.)、柳(Salix sp.)等。近年来,樗蚕对天柱山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檫木(Sassafras tzumu)危害较为严重,幼虫食叶和嫩芽,轻者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把叶片吃光。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5~30 mm,翅展110~130 mm。体青褐色。头部四周、颈板前端、前胸后缘、 腹部背面、侧线及末端都为白色。腹部背面各节有白色斑纹6对,其中间有断续的白纵线。前翅褐色,前翅顶角后缘呈钝钩状,顶角圆而突出,粉紫色,具黑色眼状斑,斑的上边为白色弧形[1]。前后翅中央各有1个较大的新月形斑,新月形斑上缘深褐色,中间半透明,下缘土黄色;外侧具1条纵贯全翅的宽带,宽带中间粉红色、外侧白色、内侧深褐色、基角褐色,其边缘有1条白色曲纹。幼龄幼虫淡黄色,有黑色斑点。中龄后全体被白粉,青绿色。老熟幼虫体长55~75 mm。体粗大,头部、前胸、中胸对称蓝绿色棘状突起,此突起略向后倾斜。亚背线上的比其他2排更大,突起之间有黑色小点。气门筛淡黄色,围气门偏黑色。胸足黄色,腹足青绿色,端部黄色。蛹呈口袋状或橄榄形,长约50 mm,上端开口,两头小中间粗,用丝缀叶而成,土黄色或灰白色[2]。茧柄长40~130 mm,常以1张寄主的叶包着半边茧。蛹棕褐色, 长26~30 mm,宽14 mm。椭圆形,体上多横皱纹。卵灰白色或淡黄白色,有少数暗斑点,扁椭圆形,长约1.5 mm。 2生活习性 在天柱山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越冬蛹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5~10 d。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25—31日,而以10:00至次日2:00为盛。羽化凌晨时从茧柄基部孔洞中爬出停息于茧或枝条上,此时翅柔软,并排出灰褐色体液,经30~60 min,翅硬化后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1. 概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和发现内在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核心地位。生物科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高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新型的以基因、蛋白质为基础的巨大的新型知识经济产业已经形成,并将在21 世纪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生物科学研究成果使相关科技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形成各种Bio-X 交叉学科,使得生物科学不断涌现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生长点,如: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后基因组科学等。同时,由于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渐衰竭,生物物种急速消亡,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使生物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生物科学的主干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众多领域。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生物类型、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生物功能的类型以及研究的主要手段等加以划分,并体现为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学科。如依据生物类型,可分为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依据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依据生物功能的类型,可分为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依据研究的手段分为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此外,由于生物科学学科内外的交叉还产生出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肿瘤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总之,研究内容的细化以及相互交融、新老学科的更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组学”的迅速发展,在学科越分越细的进程中出现了综合和系统化的新动态,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性已经显现。 现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宽、知识更新快等特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敏锐观察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命过程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因此,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都会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找到恰当的结合点,生物科学相关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参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与生物学密切交叉,相互渗透,是当前生物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生物学飞速发展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动力。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0710 生物科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071001 生物科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的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按照上述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基本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培养方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二节 学会观察-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如图,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图一转换到图二,不需要的操作是()。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反光镜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操作显微镜。 【解答】图一中的细胞比图二小,因此,物像由图一转换到图二,应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A正确,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需要调节反光镜,B正确,最后再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D正确。粗准焦螺旋的活动范围大,换成高倍镜后,不能调整粗准焦螺旋,故C不需要操作。 2.【答题】如图是一台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该选用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答】图中的①②有螺纹,是物镜;③④是目镜。用了两个物镜,不能同时放大物像;A错误;用了两个目镜,不能同时放大物像;B错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5═5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0×10═400(倍);四位同学使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50倍,所以C(目镜5×物镜10×)位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3.【答题】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下面是使用光学显 微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小的光圈和______(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2)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倍。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则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______。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填“右上”或“左下”)方移动。 【答案】平面 100 F 右上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建设方案

生物制药技术中心实验室 建 设 方 案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水平,推进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验室工作“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要求,引入有效的竞争激

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高水平的实验技术平台,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目标 2006年12月学院为了适应21世生物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资源共享理念的需要,在学校高校中率先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详详细细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将原生物科学系中心实验室更名为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并隶属该实验实训中心管理。 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下设化学、生物化学、畜牧业生产技术应用、生物化学制药与检测技术、园艺技术应用、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生物技术应用等6大类18 个实验室,承担我院生物制药、食品营养与检测、畜牧兽医、园林和园艺5个专业、多层次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任务。并利用该中心实验室,开展了食品检验工、花卉工、园艺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验检疫员、药物分析工和药物制剂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每年接纳学生约2000人,年均总实验人时数在109500万左右。 中心实验室累计投入170万元购置了一大批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增强了实验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实验技术水平,为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建设与社会 发展需要的、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创新、实践性生物技术人才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技术平台。 中心实验室形成了独立设课与管理的运转模式。各实验室由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实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仪器设备共享,全面负责生物科学系各专业专业基础、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和各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鉴定工作。同时,不断增加从事实验教学的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调整实验内容,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技能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综合技能能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院系的共同建设和发展,先后取得了具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科技成果,即x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xxx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 和创新,获xxx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突出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了畜牧兽医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xxxx》和《xxxx》于2004年和2006年分获省级精品课程)。本中心设施齐全先进、实验教学团队优秀、管理体制规范高效、环境人文安全,实验教学成绩显著,2004年和2006年度被评为xx省优秀实验室。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生 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将向海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目标迈进。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24年华中大学生物系,1953年成立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1995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学院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型学院。目前,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1400余人,学院与美、英、法、德、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院现办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和“化学—生物学交叉人才培养班”,是国家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环境科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植物学和动物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也可招收培养农药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建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还拥有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学科、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态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生物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分子生物学(双语)”获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学生物教学设计”获得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立项,“认识生命和疾病的历史——经典事例和启示”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植物学”、“动物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教学论”5 门课程获批湖北省精品课程,“认识生命和疾病的历史”入选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分子生物学”为湖北省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生物化学”为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业教师80人,教授27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8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楚天学者、楚天学子、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桂苑名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等10 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85%,具有国(境)外学习或研究经历者达到80%以上。学院一直秉承“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始终贯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生物学师资和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开发的专业人才。 近几年来,学院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各类仪器设备总值为 6000 多万元,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毛细管电泳仪、膜片钳、近红外扫描成像系统、荧光定量PCR仪等一批先进的生物仪器设备。此外,还建有湖北省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这些优良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了重要支撑。学院还建有全国一流的生物标本馆,馆藏动植物标本20余万号;学院还是湖北省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基地,湖北省和武汉市青少年科普基地。 近5年,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获教学研究项目16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主持或参

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在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1.学历层次:四年本科,理学学士。 2.掌握的知识: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具备的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在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4.优势和特色: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生物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科学各领域的基本能力。毕业实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及就业)实行多样化培养。实行3+1培养模式,理论学习3年,最后1年为科研训练和试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开办生物科学实验班,对实验班的学生单独设定培养方案,部分专业基础及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小班授课。定期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与学生交流,全面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模式,从大一开始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提供奖学金、创造条件提供国内外研修和交流机会;营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 二、学习经历 1.主要基础课 (1)理论课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 (2)实验课

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高级生化研究技术、动物生理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2.主要专业课: (1)理论课:发酵工程原理、基因与蛋白质组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2)实验课:分子生物学大实验Ⅰ、分子生物学大实验Ⅱ、发酵工程原理实验、细胞工程实验、综合实验操作。 3.主要实践项目: 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专业及两课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论文;植物学实习;发酵工程原理实习;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教育。 三、就业情况: 近年来毕业生去向:攻读硕士研究生(约占40%);其余为考取公务员及相关生物技术企业包括葡萄酒、啤酒酿造,制药,食品加工,生物公司等行业。 就业前景:主要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或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学和人类的关系

生物学和人类的关系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既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及其本质,又研究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近30多年来,生物学的理论成就给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最大限度地造福了人类。生物技术又为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造福人类提供了实践方法。生命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为生产力,必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然而。事物的两面性又提醒我们,科学对文明的发展既有正面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引起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副作用。那么,我们只有把握生命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各方面作用,才能把人类文明推进到更高的阶段。 [关键字]生物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人类文明 1引言 20世纪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数理科学的广泛而深刻地渗入到生物科学领域以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问世,生物科学已进入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生命科学的新时代。由于应

用先进技术,生命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生命科学的理论成就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 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由于生命科学的进步向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技术科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概念和新的研究领域,生命科学已成为21世纪的主流科学之一。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食品、健康、环境、 资源等与生命科学有关的重大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实施和深入发展,将有可能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以及各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为医学提供防治策略、途径和方法。“水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 开展,对21世纪农业的发展,解决粮食问题,将产生巨大 的影响。 由此看出,当今发展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而发展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生命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为生产力,必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命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开辟了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新领域。例如,通过基因重组技术,PCR技术、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核移植技术等等,促进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染色体工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新版)冀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新版)冀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二)技能性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 (三)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重点和难点 认识实验器具;认识显微镜。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酒精灯、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等)、显微镜、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言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生物学》这门课程,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物的相关基础知识。 2、生物学是什么? 定义:生物学简称为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例:人类,也是生物的一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3、生物包括哪些类别?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试着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生物呢?(请学生举例回答) 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把这些答案来归一下类呢?(归类:动物类和植物类) 怎样来区分动植物?能不能简单的以“能不能动”来区分?举例:珊瑚。 补充分类还包括微生物。

拓展: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4、生物的基本特征 严整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适应并影响环境。 5、生物的研究方法 观察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进行生物实验,实验在哪个场所进行?(生物实验室) 熟悉本校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了解实验室规则。 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很多科学实验的方法。 俗话说:固有国法,家有家规。实验室也有其使用规则。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实验室的规则。 ①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 ②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在实验室做实验。 ③进实验室后,要保持良好的秩序,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听取教室的讲解,检查实验仪器、器材、药品等是否齐全。 ④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摸、尝、闻化学药品,因为许多药品有毒。 ⑤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和饮料。 ⑥取化学药品时,注意不能倒在外面,用过的药品不能随意倒放,应放在废物瓶中,以免污染环境。剩余的药品不要放回到原来的瓶中。 ⑦实验中,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如出现异常或者意外事故要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向教师报告。 ⑧实验完毕后,要把实验台整理干净,所有物品放回原处。值日生做值日。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案)遵守实验室规则不仅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正确操作引发的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我们怎样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 小结: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我们进行生物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仪器,注意安全。 6、认识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了解器具的用途。 ①镊子:夹取物品。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以我校建设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改革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教育,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2010年至2014年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发展规划。 一、生物工程专业及本专业现状 在广泛意义上,生物工程是由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以及生物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发展而成的新兴的工程技术学科,是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生物工程是生物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是以实验室研究通向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纽带。 国内众多高校一般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不同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根据起源的不同而带有各自的特色与专长,如:中国农业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在农产品、果蔬的加工、保鲜,食品生物技术方面具有特色;江南大学在发酵工程方面有深厚的基础,在工业发酵和工业生物催化领域占有优势;华东理工大学以我国最早的抗生素制造工学为基础,在生化工艺和生物医药工程等领域具有特色;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具有食品工程专业背景,在食品安全、商品检验方面具有特色。 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86年建立的生物化工专业,它的建立与发展依托于北京化工大学在化学、化工研究领域的优势,立足于大化工工业领域,经过20多年(尤其是近十几年和建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工业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能源方面形成特色,为国内同行所认可,并在生物炼制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这些优势与特色也贯穿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 生物工程专业属工科专业,以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求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又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能力。 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物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具备运用其基础,在国计民生的各相关领域与部门从事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衔接,强化实践教学,拓宽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专业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科技前沿,使学生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内从事工艺设计、生产技术与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1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综合测试题

生物七年级上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综合测试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60分) () 1、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一组是 A、反光镜、目镜 B、物镜、目镜 C、遮光器、镜筒 D、转换器、光圈 () 2、镜头不干净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 B、用手擦 C、用擦镜纸擦 D、用手绢擦 ()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使用的材料必须是 A、干燥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新鲜的 () 4、用显微镜观察某种植物或动物的细胞结构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发现目镜上有污点,用自带的餐巾纸擦试镜头 B、用左眼观察物象,同时闭上右眼防止干扰 C、为看清物象,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再调节粗准焦螺旋 D、观察物象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5、关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哪细胞的数量越多 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数量越多 C、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大 D、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小 () 6、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 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A.左下方变亮 B.左下方变暗 C.右上方变亮 D.右上方变暗 ()7、在使用单筒显微镜时,某同学两眼视力正常,惯用右手写字,则他使用显微镜时,应 A、闭上左眼,用右眼观察 B、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 C、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D、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8、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③的视野暗 B.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每一个结构 D.图中②的视野范围最大,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 9、对光以后,若目镜中看不到白亮的视野,采取哪项措施时无效的 A、转动遮光器 B、转动转换器 C、转动目镜 D、转动反光镜 ()10、在显微镜的部件里,能使镜筒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升降的是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镜臂 ()11、显微镜对光时,要转动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以使什么对准通光孔 A、反光镜 B、较大的光圈 C、较小的光圈 D、最小的光圈 ()12、使用显微镜时,在安放好镜身后,首先要对准通光孔的是 A、低倍物镜 B、镜筒 C、目镜 D、反光镜 ()13、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多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 概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和发现内在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核心地位。生物科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高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新型的以基因、蛋白质为基础的巨大的新型知识经济产业已经形成,并将在21世纪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生物科学研究成果使相关科技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形成各种Bio-X交叉学科,使得生物科学不断涌现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生长点,如: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后基因组科学等。同时,由于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渐衰竭,生物物种急速消亡,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使生物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生物科学的主干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众多领域。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生物类型、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生物功能的类型以及研究的主要手段等加以划分,并体现为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学科。如依据生物类型,可分为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依据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依据生物功能的类型,可分为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依据研究的手段分为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此外,由于生物科学学科内外的交叉还产生出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肿瘤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总之,研究内容的细化以及相互交融、新老学科的更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组学”的迅速发展,在学科越分越细的进程中出现了综合和系统化的新动态,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性已经显现。 现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宽、知识更新快等特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敏锐观察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命过程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因此,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都会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找到恰当的结合点,生物科学相关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参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与生物学密切交叉,相互渗透,是当前生物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生物学飞速发展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动力。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0710 生物科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071001生物科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的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论文编写指南 一、栏目设置与文体风格 本刊设置固定栏目和随机栏目。固定栏目常设研究论文(Articles)和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发表最新的原始研究成果。随机栏目根据稿源可能设研究资源(Resources)、数据分析(Analysis)、技术主题(Technology feature)和评述与展望(Reviews and Progress)等栏目,还可能设置刊登有关科学新闻、科技简讯、专利、短评和书评等方面的栏目。本刊在栏目设置和文体格式上参照国际著名周刊《自然》及《自然生物技术》的刊发形式。以下就研究论文(Articles)、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评述与展望(Reviews and Progress)和研究资源(Resources)的文体格式做出说明,其它类型的详细的文体格式及其定义请向编辑部索取或从本刊网站下载。 1研究论文(An Article) 报道相对比较完整、全面的原始研究工作,其结论代表着一个重要问题的认识上有了实质性进展,并且具有及时而深远的影响。论文篇幅要求在8个印刷页面以上,由作者自由投稿,同行评审。 2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简洁报道有重要结果的原始研究工作,其重要性意味着本研究结果使其它领域的科学家也有兴趣。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由作者自由投稿,同行评审。 3评述与展望(Review and Progress) 对某一研究领域中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权威的、公平的、学术上的回顾、鉴定和评述。论文篇幅要求在8个印刷页面以上,由作者自由投稿,同行评审。 4研究资源(A Resource) 对现有数据(如由各种阵列技术或者高通量研究平台所提供的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数据包)进行新分析,或描述由比较分析技术得出引起广大读者注意的重要新结论而获得的新数据。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由作者自由投稿,同行评审。 二、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题目与标题 论文题目要紧扣主题。务求简明、新颖,有足够的信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不用副标题,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或英文单词。中英文题目应对应一致,顶格书写。避免在题目中使用不常用的缩写词。 2作者与单位 署名应限于参加本工作并能解答论文中有关问题者,必须注明通讯作者及其电子邮箱。中国作者英文名用汉语拼音,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不用连字号隔开;外国作者按其习惯书写,名用缩写,字母间加缩略点。作者下面一行书写作者的工作单位、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工作单位的英文翻译应按照所在单位官方公布的为准。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转动转换器,污点依然没有动,由此推断,污点在() A.反光镜上B.目镜上C.物镜上D.玻片标本上 2 . 我们中学生物实验室使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以下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普通光学显微镜能用于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在显微镜下是绿色颗粒 D.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根毛细胞中的叶绿体 3 . 如果你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若在视野中能看清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你应进行下列哪项操作()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4 .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B.目镜上有杂质时,用餐巾纸擦拭 C.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目镜 D.光线偏暗时,应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5 . 一个“P”字,在显微镜下呈现的物像是 A.P B.b C.d D.9 6 . 如图是显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有放大作用的是()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7 . 下列有关实验的过程或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使用显微镜时,要使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B.加入适量水的种子萌发了,而浸在水中的同样种子没萌发,本实验的变量是空气 C.将新鲜的带叶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光照几小时,茎内被染成红色的是筛管 D.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观察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就是毛细血管 8 .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镜头脏污,可用面巾纸擦拭干净B.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微调细准焦螺旋 C.操作时先对光,再放置玻片标本D.观察完毕,应先提升镜筒,再取下玻片标本 9 . 某同学在10倍物镜下看到视野中有8个排成一排的细胞,他换成40倍的物镜时可以观察到()A.2个B.16个C.4个D.32个 10 . 当显微镜的镜头需要擦拭时,应使用 A.棉花B.餐中纸C.擦镜纸D.纱布 11 .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已选用了“40×”的物镜,再选用了“10×”的目镜,所看到的标本将被放大了 A.200×B.10×C.40×D.400× 12 . 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A.细准焦螺旋B.粗准焦螺旋C.反光镜D.遮光器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基本状况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是2004年底申报设立的,2005年初教育部批准招生。同年,学校按照生物工程大类招生,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起接受基础课教育。在基础课末期,通过自愿报名和总体调控,分成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招收了5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按照生命学院机构设置,生物技术专业归于生物科学系,目前在编教师10人,副教授4人,高工1人,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留学回国人员2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经过3年的实践,已经初步建立。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和教学经费等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生物技术专业的背景、沿革及人才需求 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两个姊妹学科。生物科学重在探索生命本质与规律,侧重基础研究;生物技术重在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和应用,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激活前者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物技术专业是生物学领域一个新兴的本科专业。在适应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形势下,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少数部属高校经过专业调整,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挂牌招生,该专业的设立旨在适应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以服务于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生物技术学科建设大多采取“以任务带学科,以科研带队伍”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侧重面向教学与科学研究,及部分生物技术企业。1998年教育部将生物技术专业正式列入专业目录,隶属理科办学专业,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虽然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的教育历史不长,但鉴于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生物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巨大潜力,因此,该专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少数的理科热门专业之一。从2000年以后生物技术专业办学和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5年全国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办学点达到248个,在校生人数达62676人,年招生16792人,平均年增长9.8%。 回顾我国生物技术教育短暂的历史,可以得到一些生物技术教育发展规律的启迪: (1)生物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与时俱进的结果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领域。适应这样的形势,一方面,对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当适度超前,以确保人才源头供给;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规模适度,切忌供过于求。 (2)充分认识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性特点生物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具有突出的 实践性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而且要受到严格的生物技术基本技能与研发能力的训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