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
重庆长寿湖畔行行程旅游攻略

重庆长寿湖畔行行程旅游攻略重庆长寿湖作为长寿区的重要景点,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重庆长寿湖的旅游攻略,帮助您制定行程,让您的旅途更加顺利和愉快。
一、交通:如何抵达长寿湖重庆长寿湖位于长寿区,离重庆市区约40公里,交通便利。
游客可以选择以下几种交通方式到达:1. 飞机: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乘坐机场大巴或出租车前往长寿湖,大约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
2. 火车:从重庆火车北站或其他主要火车站乘坐火车到达长寿火车站,再转乘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长寿湖。
3. 自驾车:可以在重庆市区租车,根据导航前往长寿区,全程约40公里,大约需要1个小时左右。
二、住宿:选择适合的住宿条件在长寿湖附近有丰富的住宿选择,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住宿条件。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长寿湖度假村:提供舒适的客房和全套的度假设施,环境优美,可以一边欣赏湖景一边入住。
2. 民宿:在长寿湖的周边地区可以找到一些民宿,提供简洁温馨的客房,接触当地风土人情。
3. 酒店:在长寿区有一些高星级的酒店,提供各类服务,设施齐全,适合追求舒适和奢华的游客。
三、景点推荐:行程安排1. 长寿湖公园:这是长寿湖的核心景区,园内有许多美丽的湖景和花卉,可以漫步湖边、观赏景色,同时还有丰富的游乐设施供游客体验。
2. 仙女山:位于长寿湖东南岸,是一个自然风景区,山势险峻,景色壮观,可以爬山、观赏风景,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3. 荷花岛:长寿湖最大的人工岛屿,岛上有大片的荷花景观,每年夏季还会举办荷花节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4. 长寿古镇:位于长寿区城区,这里保存着传统的古建筑和民俗风情,游客可以感受古镇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
四、美食推荐:品尝当地特色美食重庆长寿湖周边地区有许多美食值得品尝,以下是一些当地的特色菜肴:1. 长寿辣子鸡:辣子鸡是重庆著名的川菜之一,长寿区的辣子鸡味道独特,辣而不燥,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美味。
长寿湖

品牌建设
2008年4月,“长湖浪屿”被列入“新巴渝十二景·自然景观”名单。 1992年,长寿湖获批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 2012年11月,长寿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2月11日,重庆长寿湖—长寿古镇被命名为首批重庆市级旅游度假区。 2019年8月7日,长寿湖获评“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气候养生类)。 2023年5月,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之一·长江安澜见证之旅。
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长寿湖景区管委会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环保治理,坚持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之路,坚持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风景区内古建筑、古园林、历史遗迹、古树名木严格保护;做好造林绿化、 护林防火和防治病虫害工作,保护好林木植被生长条件和动物生存环境;严格保护风景区的水体、山体;禁止在 长寿湖内从事污染水质的养殖业,禁止围、填、堵、拦长寿湖水体;禁止在景区内违规爆破、采石、取土、采沙 和修坟立碑;禁止其他破坏风景资源的活动。
长寿湖风光(3张)长寿湖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足,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由于由原河流型 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独特的局部气候,景区内四季温暖,少有积雪、霜冻天气,年平均无霜期 331天。常年平均气温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8月份最高,最高可达40摄氏度。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日照 1245.1小时。景区内降雨量因受长寿湖和黄草山影响,年降雨量高于长寿和垫江境内其他地区,一般为1123.8毫 米,降雨量多集中在上半年5—6月和下半年9—10月。7—8月,降雨量少而集中,多有伏旱。
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
2019年10月3日,为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长寿湖景区举办丰收节系列趣味活动。 2021年4月24日,2021重庆市长寿湖半程马拉松赛暨海峡两岸姊妹湖半程马拉松赛(长寿湖站)在长寿湖畔 鸣枪开赛。 2021年5月29日上午,2021中国休闲(筏钓)俱乐部超级联赛暨第二届中国长寿湖休闲垂钓大赛在长寿湖渔 文化村开幕。 2021年6月9日上午,重庆市第二届龙舟公开赛(长寿站)在长寿湖景区拉开序幕。
长寿区G+文化旅游项目建议书

长寿区G+文化旅游项目建议书尊敬的领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支柱,也成为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
为了满足人民对旅游的需求,长寿区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并提倡文化旅游,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事业,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项目背景长寿区位于重庆市,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这里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
但是,相较于其他著名景点,长寿区的旅游开发还有待提升。
因此,我们提出了以下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建议,以便更好的开发游客市场,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二、项目建议1. 龙门山庙会龙门山位于长寿区,是重庆市十二景之一,被誉为重庆的“香山”。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气氛热烈,龙门山庙会如火如荼地进行。
庙会以庙会游艺和龙舟比赛为主,演出和展览为辅。
其中,庙会游艺有炸糕、爬绳索、丢铜钱、打牛皮、放鱼灯等娱乐项目,表演形式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杂技、戏曲等。
龙舟比赛则是整个庙会的重头戏,到时候会有各市县区的龙舟队伍参加,高潮迭起。
2. 善鞍山庙会善鞍山是长寿区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之一,每年佛诞节时会在此举行盛大的庙会,有舞狮、舞龙、杂耍、说相声、拉二胡和刺绣、木版年画、唐卡等展示和销售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和参与。
3. 启隆古镇文化景区建设启隆古镇位于长寿区中部,距离市区仅有数十公里,是长寿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如仙女山古墓、雪山寺、永宁古镇等,这些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计划建设古镇文化景区,修整历史遗迹,建造古风建筑,布置好旅游景点,以期打造一个集文化、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游玩。
4.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长寿区应该积极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旅游接待中心建设等方面的投资。
动车高铁、快速公路等交通建设的投入,将极大地方便游客的到来。
精品(环境管理)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

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4年度实施方案(报批稿)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十一月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4年度实施方案(报批稿)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目录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 (I)第一章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形势 (1)1.1 长寿湖基本现状 (1)1.1.1 长寿湖概况 (1)1.1.2 长寿湖流域水文水系 (1)1.1.3 长寿湖生物多样性 (3)1.1.4 长寿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4)1.1.5 长寿湖流域污染物排放状况 (4)1.1.6 长寿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 (5)1.2 已有保护措施及成效 (8)1.2.1 编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 (8)1.2.2 制订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 (9)1.2.3 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 (10)1.2.4 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实施进展及成效 (13)1.3 主要环境问题 (18)1.3.1 长寿湖氮磷入湖负荷压力仍较大 (18)1.3.2 污染收集治理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19)1.3.3 长寿湖内源污染不容忽视 (19)1.3.4 长寿湖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水源涵养功能受损 (20)1.3.5 长寿湖流域管理机制与机构尚需完善 (20)1.3.6 长寿湖流域环境监管能力有待完善 (21)1.4 面临的压力和形势分析 (21)第二章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23)2.1 指导思想 (23)2.2 指导原则 (23)2.3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23)2.3.1 总体思路 (23)2.3.2 技术路线 (24)2.4 年度目标 (25)2.4.1 绩效目标 (25)2.4.2 水质目标 (25)2.4.3 生态环境目标 (26)2.4.4 水环境管理目标 (26)第三章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28)3.1 保护措施 (28)3.1.1 水污染控制 (28)3.1.2 生态系统调控 (29)3.1.3 生态安全管理 (29)3.2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9)3.2.1 污染源治理 (30)3.2.2 生态保护工程 (31)3.2.3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33)3.2.4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移民 (34)第四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36)4.1 规划项目投资估算 (36)4.2 规划项目资金来源 (36)4.3 环境效益分析 (36)第五章保障措施 (38)5.1 组织保障 (38)5.2 制度保障 (39)5.3 技术保障 (40)5.4 资金保障 (41)第六章方案实施计划 (42)附表:2014年度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项目表 (44)附图:2014年度实施项目分布示意图 (46)第一章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形势1.1 长寿湖基本现状1.1.1 长寿湖概况长寿湖(北纬29°50′~30°04′,东经107°15′~107°27′)又称狮子滩水库,兴建成于1954年,大坝位于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图1.1),主要来水为龙溪河,是龙溪河流域下游控制性水库,湖水流经长寿城区汇入长江。
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

新立城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净月区)实施方案长春市净月管委会二。
一七年七月第一章方案概述1.1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会议精神,把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作为工作重点。
以“分区、分类、分级、分期”为基本思路,以完善流域环境管理为保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湖库”。
针对新立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和生态安全保障的薄弱环节,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管理方案,持续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新立城水库自然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湖泊景观,协调和保障新立城水库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发展。
1.2实施原则一是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的原则。
对应饮用水源地一、二级及准保护区不同控制区域,根据相应的管制办法及规范分类施策。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近期以涉水污染防治措施为重点, 远期以生态保育及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为重点。
三是坚持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生态恢复为主,控源截污为辅助,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思路。
四是坚持湖泊主导功能的原则。
新立城水库主导功能是饮用水源和生态功能,确保水质安全和维护湖泊生态景观及生物多样性,其次是灌溉、防洪、渔业等次要功能。
五是坚持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的原则。
大力探索适合东北地区的湖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1.3实施范围、时限及控制单元划分1.3.1实施范规划范围为新立城水库净月高新区范围内的一级、二级及兼顾准水源保护区,涉及玉潭镇和新湖镇10个村及一个社区,流域面积136.36平方公里。
具体包括:玉潭镇内1个村:友好村。
新湖镇内9个村及一个社区:榆树村、红田村、新兴村、加官村、西湖村、长山札林家村、新农村、柳树村与滨水社区。
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

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4年度实施方案(报批稿)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十一月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4年度实施方案(报批稿)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目录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 (I)第一章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形势 (1)1.1 长寿湖基本现状 (1)1.1.1 长寿湖概况 (1)1.1.2 长寿湖流域水文水系 (1)1.1.3 长寿湖生物多样性 (3)1.1.4 长寿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4)1.1.5 长寿湖流域污染物排放状况 (4)1.1.6 长寿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 (5)1.2 已有保护措施及成效 (8)1.2.1 编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 (8)1.2.2 制订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 (9)1.2.3 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 (10)1.2.4 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实施进展及成效 (14)1.3 主要环境问题 (18)1.3.1 长寿湖氮磷入湖负荷压力仍较大 (18)1.3.2 污染收集治理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19)1.3.3 长寿湖内源污染不容忽视 (19)1.3.4 长寿湖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水源涵养功能受损 (20)1.3.5 长寿湖流域管理机制与机构尚需完善 (21)1.3.6 长寿湖流域环境监管能力有待完善 (21)1.4 面临的压力和形势分析 (21)第二章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23)2.1 指导思想 (23)2.2 指导原则 (23)2.3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23)2.3.1 总体思路 (23)2.3.2 技术路线 (24)2.4 年度目标 (25)2.4.1 绩效目标 (25)2.4.2 水质目标 (25)2.4.3 生态环境目标 (26)2.4.4 水环境管理目标 (26)第三章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28)3.1 保护措施 (28)3.1.1 水污染控制 (28)3.1.2 生态系统调控 (29)3.1.3 生态安全管理 (29)3.2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9)3.2.1 污染源治理 (30)3.2.2 生态保护工程 (31)3.2.3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33)3.2.4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移民 (34)第四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36)4.1 规划项目投资估算 (36)4.2 规划项目资金来源 (36)4.3 环境效益分析 (36)第五章保障措施 (38)5.1 组织保障 (38)5.2 制度保障 (39)5.3 技术保障 (40)5.4 资金保障 (41)第六章方案实施计划 (42)附表:2014年度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项目表 (44)附图:2014年度实施项目分布示意图 (46)第一章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形势1.1 长寿湖基本现状1.1.1 长寿湖概况长寿湖(北纬29°50′~30°04′,东经107°15′~107°27′)又称狮子滩水库,兴建成于1954年,大坝位于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图1.1),主要来水为龙溪河,是龙溪河流域下游控制性水库,湖水流经长寿城区汇入长江。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围绕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新时期发展“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和温家宝总理对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重要作用的战略定位,长寿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产业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以及促进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长寿区迎来了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对全区土地利用做出新的研究和规划势在必行。
为了贯彻落实《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下达给长寿区的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等提出的要求,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综合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长寿区的实际情况,编制《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远期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长寿区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面积共计142363.36公顷。
第一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根据长寿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长寿区辖区面积142363.36公顷(折合2135450.4亩),其土地利用结构为:(一)农用地:共116474.97公顷,占总面积的81.82%,其中耕地58125.07公顷,园地7773.21公顷,林地25690.09公顷,牧草地153.67公顷,其他农用地24732.93公顷,分别占农用地的49.90%、6.67%、22.06%、0.13%和21.24%。
(二)建设用地:共20584.77公顷,占总面积的14.46%,其中城镇工矿用地2977.70公顷(其中建制镇2499.91公顷,独立建设用地477.79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221.13 公顷,采矿用地427.4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7654.5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303.89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的14.47%、44.80%、2.08%、37.17%和1.48%。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的批复-渝府[2014]33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的批复-渝府[2014]33号](https://img.taocdn.com/s3/m/c2fac8f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9.png)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的批复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的批复(渝府〔2014〕33号)长寿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批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的请示》(长寿府文﹝2013﹞3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长寿区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化工基地,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中的新型制造业基地、都市农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区,区域性物流中心。
实施《总体规划》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要优化城镇布局,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把长寿城区作为城镇化主要载体,促进功能组团、镇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要保护好生态资源,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把长寿区建成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要按照五大功能区战略布局的要求,立足长寿区功能定位,在全域范围内合理分布产业要素和人口。
至2025年,全区常住人口98.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7.9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
全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06.3平方公里,形成长寿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和长寿经开区两部分),长寿湖、葛兰、云台、新市4个中心镇,邻封、但渡等9个一般镇的“城区/镇”的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至2025年,长寿城区城市人口54万人(其中中心城区45万人、长寿经开区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89.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39.5平方公里,长寿经开区50平方公里),形成“一心两片”的城市空间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委托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设计编号:2005G025协编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院长: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审定: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总规划师:黄光宇教授博士导师注册规划师审核:张九师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朱大庸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注册建筑师规划设计:黄勇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毕文婷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姜涛规划师建筑学硕士朱猛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戴彦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李卉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汪洋讲师地理信息博士生李俐娟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李毅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乔柳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段炼副教授注册规划师道路交通:李泽新副教授注册规划师魏来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江毅规划师道路交通硕士工程管网:叶树之工程师韦小军讲师注册规划师聂晓晴讲师注册规划师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林家鹤长寿区副区长管委会主任黄天江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胡晓东管委会副主任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黄世斌镇党委书记杨德华镇长黄广荣镇人大主席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2006年3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风景区性质与规模 (7)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8)第四章总体布局 (9)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12)第六章核心景区规划 (15)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6)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17)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18)第十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1)第十一章植被规划 (21)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23)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26)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9)第十五章分期发展规划 (29)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30)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1)第十八章防灾规划 (33)第十九章附则 (36)附表一: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游览线路组织一览表 (37)附表二: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居民点调控一览表 (39)附表三: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39)附表四: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码头规划一览表 (40)附表五:风景区用地一览表 (41)附表六风景区用地分类表 (41)附表七:现状建筑风貌控制一览表 (43)附表八: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评价及规划用地建议说明 (47)附表九: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 (4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是重庆市市级风景名胜区,长寿区旅游业发展和三峡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全面发挥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保护风景资源,加强风景区管理的科学性,统筹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0);10、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1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2、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3、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1994);1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2000);15、《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16、《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17、《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8、《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1、《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22、《长寿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3、《长寿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3-2020)》。
第三条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由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其中文本与图纸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条(强制性)法律性规定本规划适用于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
凡在本规划区内从事各项规划编制、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和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五条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严格保护原则优先保护风景区自然山水、生态和景观敏感地区及历史文化传统地区,维护和强化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以及区域原有物种多样性。
2、区域协调、科学发展原则解决风景区人与资源以及资源各要素之间配置的空间关系与时间进度。
协调各景区及村镇面临的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矛盾,促进旅游业与农业、渔业等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
形成环境互补、产业互动的共同发展格局。
3、合理利用、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城乡用地和空间布局充分挖掘和利用风景区生态景观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和土地空间资源,合理开发景区景点游览项目。
4、弹性递进、永续利用原则坚持以人和自然和谐为风景区发展主线,通过合理分期、科技和体制创新以弹性递进的方式发展经济,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第六条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控制2050年。
第二章风景区性质与规模第七条风景区性质以“湖、岛、山”山水风光为核心主体景观,融自然和人文协调统一,集游览观光、参与体验和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湖泊型市级风景名胜区。
第八条(强制性)风景区规模与范围1、风景区规划范围长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北纬107度12分12秒—107度12分3秒、东经29度52分37秒—30度3分32秒之间东部界线以长飞路(长寿-但渡-临丰-长寿湖-云集-飞龙-垫江)为界,南部自东向西分别以龙溪河-井角湾-江家桥为界,西部自南向北分别以临封镇行政边界-长寿湖镇行政边界-龙河场-金竹湾-龙溪河为界,北部自西向东分别以石包路(石堰-沙石-垫江包家)-长寿区行政边界线-石坝坡-长碾坪-回龙湾-临江寨为界。
本规划总用地为245.22平方千米,包括长寿湖水面65平方千米。
2、外围保护地带指风景区外围大、小河流域水源地、北部涪陵边界处山体分水岭地区。
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137.41平方千米。
第九条风景区环境容量风景区日环境容量为1.37万人/天,其中田园风光景区2500人/天,水上动感娱乐景区5000人/天,林地生态景区2000人/天,狮子滩人文景观区4200人/天。
风景区年环境容量为411万人/年,其中田园风光景区75万人/年,水上动感娱乐景区150万人/年,林地生态景区60万人/年,狮子滩人文景观区126万人/年。
第十条风景区游人容量风景区近期2010年游人容量为89万人次/年,远期2020年游人容量为160万人次/年。
第十一条床位与服务人员规模1、规划2005~2010年配套旅游床位数达到4667床,远期2011~2020年旅游床位数达到5958床。
2、旅游从业人员数量第十二条人口规模1、常住人口:风景区内常住人口14.31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8.3万人。
2、职工人数:风景区职工人数为1.48万人,其中直接服务人数为2979人,间接服务人数1.19万人。
3、游人人数:2020年预计游人人数为160万人次/年。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第十三条景区分级评价长寿湖风景名胜区依据《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生态敏感度分析结果以及对风景区生态环境全面保护和适度开发的要求,进行了分级保护规划,共分为三级保护,风景区分级对应保护分级,即分为一级景区(一级保护区)、二级景区(二级保护区)、三级景区(三级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地带。
第十四条景点分级评价依据长寿湖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的特点,参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的有关规定,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并作出景点等级评价。
1、一级景点(1个):长寿湖。
2、二级景点(7个):沙田柚基地、东林寺、周恩来视察长寿塑像群、湘子山、安顺岛、长寿湖大坝、六角亭。
3、三级景点(21个):高峰岛、风雨亭、万寿林地、古栈道、团三堡、西部岛群(同心岛、壶梁、瀛洲、方丈、蓬莱、心悦岛、心印岛、连理岛、天伦岛)、赵云寨、跳石瀑布、浴滨岛、沙石镇田园、恐龙化石遗址、大坪岛、人头山。
第四章总体布局第十五条总体布局采用“一心三组团”空间布局结构。
1、“一心”:长寿湖主体水域形成的水上娱乐动感景区是风景区核心,是未来发展建设重点。
可进行赛龙舟、游艇竞技、水上休闲中心、水中观山等多种水上游赏项目开发和建设。
2、“三组团”:指田园风光景区、林地生态景区和狮子滩人文景观区,根据各自景观资源特色组织开发休闲养生、野外生存、山寨篝火、岛上湖浴、森林浴、农家乐等游赏项目。
第十六条水上动感娱乐景区1、景区范围:长寿湖主体水域及沿岸、大坪岛、高峰岛、罗山半岛、大坪岛、壶梁、方丈、瀛洲、蓬莱、同心岛、心悦岛、心印岛、连理岛、天伦岛等。
景区总面积70.94平方千米(含景区范围内的湖面)。
2、功能定位:以水景为主。
水上娱乐休闲中心、度假休闲区、野外活动。
3、主要景点:长寿湖主体水面、高峰岛、古栈道、风雨亭、安顺寨、人头山、大坪岛、罗山岛、大坪岛、壶梁、方丈、瀛洲、蓬莱、同心岛、心悦岛、心印岛、连理岛、天伦岛。
4、规划总体思路:以水上游赏、体验和娱乐项目为主、沿岸景点观光为辅的核心景区;景区内25度以上的耕地退耕建设风景林,改善植被结构,营造多层次森林群落。
长寿湖水上活动区域必须在水源取水点保护区以外。
5、建设重点与控制措施(1)长寿湖主体水面:水上运动和休闲游览项目主要场所。
沿岸为生态保护地带,进行植被恢复。
维护不稳定山体和库岸,并禁止游人进入。
在长寿湖滨浴岛附近水上设置救援中心。
(2)人头山:特色山体景观。
景点主入口设在水上码头。
保留和修整沿湖绿化及山体轮廓。
设湖滨浴、飞碟打靶、野营等游赏项目。
(3)安顺寨:恢复原有寨门,整修现状民居建筑,成为体现传统民俗风情的特色景区。
寨内设民间工艺馆、茶肆、戏楼等。
规范和整治现有农家乐项目。
(4)罗山半岛“滨湖戏水”:水上动感娱乐中心。
北部港湾设置水上运动基地、游艇俱乐部,西部建设运动休闲公园。
开展水上乐园、滑水速降、碰碰船、滑翔伞、速降、水上飞机、泳吧、水中舞会等游赏项目。
补栽树木,增加植物种类,建设绿色节点。
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5)大坪岛:以田园度假休闲为主。
配置小卖部、餐饮店、文化娱乐、生态厕所,电话亭等设施,为水陆交通进行旅游线路转换的游客提供服务。
(6)心印岛、连理岛、天伦岛、心印岛:沿岸线开发阳光浴场,形成岛屿休闲圈。
保持各岛植被丰度,在满足环境容量条件下组织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