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课文原文以及练习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文原文以及练习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文原文以及练习答案《鱼我所欲也》课文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答案一、背诵全文。

关于*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

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

(此题意在让学生注意*的结构与思路,从而大致理解*主旨。

)参见“课文研讨”中之“问题研究”。

不过若有的学生坚持认为是“舍生而取义”,并能说出一定的理由,也没必要坚持让他放弃自己的意见。

二、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题意在让学生积累常用实词、虚词。

)1、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与,给。

2、而,连词。

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而,连词。

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3、于,介词。

表示比较。

于,介词。

引出动作的对象。

4、是,指示代词。

这个,这样。

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积累: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四书”指:《》《》《》《》。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呼尔而与之与:万钟于我何加焉加: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请用“/”为下列各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是亦不可以已乎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二、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甚于死者”就是不正义的事业不义。

2、选段中说“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还说过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能很好地论证“贤者”不失其“本心”。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以内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4、本文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大义”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在本段中孟子以饮食作比并假定了得到饮食可保生命与得到饮食将失去人格尊严。

两种不可调和的情况。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二、理解性默写1、能够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够表明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1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词多义。

为(1)今为(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4)乡为( )身死而不受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与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与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9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XX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X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辟:同“避〞。

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方法。

“者〞这里指代方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方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

是,这。

丧:丧失〔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第9课《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踩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证正题做好了铺垫。

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一箪食(dān)乞人不屑也(xuè)B. 蹴尔而与之(jiù)二者不可得兼(jiān)C. 贤者能勿丧耳(sāng)故不为苟得也(gǒu)D. 行道之人弗受(fú)所恶有甚于死者(wù)2.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一箪食,一豆羹B.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C.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D.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呼尔而与之B.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 行道之人弗受D.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蹴尔而与之(一起)B.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C.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D.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5.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B.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 文中的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6.用课文《鱼我所欲也》的原句填空。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

7.《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舍生而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恶莫甚于死者→何不为→有不为乡为身死而不受……得我而为之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参考答案:本文两段文字的结尾,都以归纳总结的方式说到“本心”:第1段称“是心”,第2段称“本心”。

“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

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参考答案:1.虚词,比;虚词,对。

2.实词,做;虚词,为了。

3.实词,给;虚词,表示推测语气。

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参考答案:【示例一】文天祥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逼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示例二】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泰然赴死,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示例三】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舍生取义的壮歌。

【示例】我认为应该分情况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生和义,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

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是在一种不可规避的两难情境中做出的选择,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其次,“义”是需要去分辨的。

有“甚于生”的“义”,如国家大义,就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无数医护工作者、解放军战士、志愿者不顾自身安危,奔赴疫区,战斗在抗疫第一线,这便是“舍生取义”的当代表率;除此之外,还有“莫甚于生”的“义”,比如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没有能力解决的危机时,“舍生取义”并不可取,这时候更倡导见义智为,见义巧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练习与答案
一、基础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
..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贤者能勿丧.耳()(4)蹴.尔而与之()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万钟于我何加.焉?()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乡.为身死而不受()
(9)是亦不可以已.乎()(10)此之谓失其本心
..()
2、重点句子翻译: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课时达标
3、理解性默写:
①表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②体现孟子“性本善”思想的句子:
③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④文
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⑤《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
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4、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
.....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5、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6、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
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
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三、能力提升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9、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辍耕之垄上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1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12、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的那句话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答案
一、基础训练
1、(1)苟且偷生(2)祸患,灾难;通“避”,躲避(3)丢掉(4)用脚踢(5)通“辨”,辨别(6)益处(7)通“德”,感激(8)通“向”,从前(9)停止(10)天性,天良
2、(1)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具备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对于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高官厚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4)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二、课时达标
3、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⑤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C
5、B
6、C
7、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三、能力提升
8、B
9、D
10、(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2)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11、万事莫贵于义;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
12、“万事莫贵于义”;
两文中的“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义”包含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而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