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战国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书”:、、、。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⑵如使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⑺蹴.尔而与之。

⑻万钟.于我何加焉!⑼故不为苟得..也⑽是亦不可以已.乎⑾乞人不屑..也⑿万钟于我何加.焉⒀妻妾之奉.5、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二、理解课文,填空或回答问题:1、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

部编版202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20分,)1.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之________呼尔而与⋅(2)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我何加焉________万钟于⋅兼________(3)二者不可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4)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4. 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该加点词的成语。

(1)乞人不屑也________⋅之________(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而有不为也________(3)则可以辟患⋅(4)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50分,)6.(13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睽车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睽车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睽车志》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7-10题。

(16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

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①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

环百里人皆熟识之。

县市一富人,尝遗一衲袍,刘欣谢而去。

越数日见之,则故褐②如初。

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

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闭。

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

因市一锁,出则锁之。

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

数日营营③,不能自决。

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④如此,是大可笑。

适⑤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

嘻,吾几为子所累矣!'(节选自宋·郭彖《睽车志》,有改动)【注】①丐:乞讨。

②褐:粗布衣服。

③营营:内心不安。

④方寸:内心。

⑤适:恰巧。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蹴尔而与之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尽则更出④因市一锁(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弗得则死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B.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C.或衣以出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D.忽自悟以一袍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10、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4分)(1)朗读下面句子时,加点词该用什么语气?(2分)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嘻,吾几为子所累矣!(2)对于他人的给予,【甲】【乙】两文中的“乞人”最终都选择了拒绝,这样的选择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答案:7、⑴①踩踏②同“德”,感恩、感激③用完,用尽④买⑵ D8、自得袍之后 / 不衣而出 /则心系念(2分)9、(1)(富人)过了几天见到他,他却像以前一样穿着旧粗布衣服。

鱼我所欲也中考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练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为帮助同学们更全面复习文言文《鱼我所欲也》,为大家聚集《鱼我所欲也》历年中考试题及答案如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C.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13.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详细指(用原文的话答复)(1分)14.第②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比“”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2分)【参考答案】11.D(评分:2分)12.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承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谢自己却承受了。

(评分:2分)1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愿有甚于死者(评分:1分)14.义生万钟那么辨礼义而受之(评分:2分,前两个空1分,错1 处那么不得分,最后一空1分)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答复9-11题。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及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及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9 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辟:同“避”。

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这里指代办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

是,这。

丧:丧失(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鱼我所欲也》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翻译练习题及答案一、常识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本文选《》,该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

二、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 )勿丧( )( )苟得( )所恶( )不屑( )不为苟得( )为宫室之美( )三、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通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通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通四、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得二者不可得兼( ) 则弗得则死 ( )得之则生 ( ) 则凡可以得生者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万钟则不辩礼义 ( )而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于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为宫室之美为之( ) 呼尔而与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 )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何不为也( )五、解释句中加点的(1)二者不可得兼(2)故不为苟得也(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4)贤者能勿丧耳(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6)此之谓失其本心六、译(1)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所欲熊掌,亦我所欲(比喻论证)(论点)生、义不可兼1、正面阐述人们能够“舍生取义”的道理得,舍生取义2、反面指出不贪生、不避死之心,人皆有之3、举例说明不舍礼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4、不辩礼义而受万钟,谓之失其本心运用对比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文段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崇文一模(鱼我所欲也)

崇文一模(鱼我所欲也)

崇文区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一)语 文 试 卷 2007.5第Ⅰ卷 积累·运用 (共24分)..符合题意。

请在下面表格内(共10分。

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 .剔.除(t ì) 自诩.(x ǔ) 称.心如意(ch èn )B .倔.强(ju é) 脊.梁(j ǐ) 爱憎.分明(z èn ɡ)C .魁梧.(w ú) 祈.祷(q í) 刚正不阿.(ā)D .怪癖.(p ǐ) 炫.耀(xu àn ) 忍俊不禁.(j īn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 .正是因为我的成绩名列前矛,我才被分到了年级的“尖子班”。

B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非常丰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手屈一指了。

C .从中国奥运健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沉稳刚健、敢打敢拼的精神风貌。

D .一旦变换莫测的自然景物和雄奇壮观的人文古迹走进大师们的审美视野,就会凸现强烈的个性色彩。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A .温.情 温.故知新B .清闲. 闲.情逸致C .柔和. 随声附和.D .胜.景 美不胜.收 4.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A .抓紧推行和构建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修改:将“推行”与“构建”两个词互换位置。

B .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使山地旅游资源较好地保持了原始自然风貌。

修改:将“受到”删去。

C .睡前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修改:将三个“不可”删掉。

D .青少年只要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生活才会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修改:将“只要”改为“只有”。

5.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①范仲淹②宋濂③苏轼④马致远⑤《醉翁亭记》⑥《过零丁洋》⑦《望岳》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A.①③⑤⑧B.②④⑥⑦C.③⑤⑦⑧D.①②④⑥(本题包括第6—10题,共14分)6.默写。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与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与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9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XX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X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辟:同“避〞。

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方法。

“者〞这里指代方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方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

是,这。

丧:丧失〔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基础知识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思想家、教育家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所恶(wù)一箪食(dān)一豆羹(gēng)
蹴(cù)苟得(gǒu)不屑(xiè)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⑴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占有
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使,假如
⑶此之谓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
⑷贤者能勿丧耳
贤遗失、丢掉
⑸故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突难
⑹呼尔而与之
助词
⑺蹴尔而与之。

用脚践踏
⑻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代的一种量器
⑼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偷生
⑽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⑾乞人不屑也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⑿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⒀妻妾之奉
侍奉
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种于我何加焉介词,表示比较。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批示代词,这个,这样。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⑷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C)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B)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B)和(C)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B)
A、故不为苟得也
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二、理解课文
1、填空: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⑴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⑵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⑶“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7、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9、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
10、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1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
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13、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
14、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三、拓展应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

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