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及答案和历年中考.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3辟:同“避”。
(4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这里指代办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
是,这。
(9丧:丧失(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11蹴(尔而与之:蹴,践踏。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战国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书”:、、、。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⑵如使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⑺蹴.尔而与之。
⑻万钟.于我何加焉!⑼故不为苟得..也⑽是亦不可以已.乎⑾乞人不屑..也⑿万钟于我何加.焉⒀妻妾之奉.5、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二、理解课文,填空或回答问题:1、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一.基础知识1。
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 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 ) 蹴.( ) 苟.得()不屑.()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⑵如使.._________________..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⑸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⑹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⑺蹴.尔而与之。
__________⑻万钟于我何加.______________ ⑼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⑽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⑾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 ⑿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⒀乡为生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⒁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⒃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⑷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5.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7.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8。
鱼我所欲也中考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练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为帮助同学们更全面复习文言文《鱼我所欲也》,为大家聚集《鱼我所欲也》历年中考试题及答案如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C.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13.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详细指(用原文的话答复)(1分)14.第②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比“”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2分)【参考答案】11.D(评分:2分)12.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承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谢自己却承受了。
(评分:2分)1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愿有甚于死者(评分:1分)14.义生万钟那么辨礼义而受之(评分:2分,前两个空1分,错1 处那么不得分,最后一空1分)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答复9-11题。
《鱼我所欲也》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翻译练习题及答案一、常识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本文选《》,该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
二、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 )勿丧( )( )苟得( )所恶( )不屑( )不为苟得( )为宫室之美( )三、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通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通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通四、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得二者不可得兼( ) 则弗得则死 ( )得之则生 ( ) 则凡可以得生者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万钟则不辩礼义 ( )而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于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为宫室之美为之( ) 呼尔而与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 )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何不为也( )五、解释句中加点的(1)二者不可得兼(2)故不为苟得也(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4)贤者能勿丧耳(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6)此之谓失其本心六、译(1)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所欲熊掌,亦我所欲(比喻论证)(论点)生、义不可兼1、正面阐述人们能够“舍生取义”的道理得,舍生取义2、反面指出不贪生、不避死之心,人皆有之3、举例说明不舍礼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4、不辩礼义而受万钟,谓之失其本心运用对比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文段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与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9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XX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X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辟:同“避〞。
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方法。
“者〞这里指代方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方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
是,这。
丧:丧失〔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知识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 、舍鱼而取熊掌也 E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 、乡为身死而不受D 、呼尔而与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E 、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因得遍观群书。
《鱼我所欲也》1、 本文出自 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 _________ ,还学过他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书”:2、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时期鲁国人, ________________ 是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⑴ 乡为生死而不受。
⑶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⑴ 二者不可得兼⑵ ⑶ 此之谓失其本心 ⑷ ⑸ 故患有所不辟也 ⑹ ⑺ 蹴尔而与之⑻⑼ 故不为苟得也⑽ (11) 乞人不屑也 (12) (13)妻妾之奉 (14) 5、 解释下列多义词:⑴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而: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 、此之谓失其本心 E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蹴()苟得()不屑()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贤者能勿丧耳 呼尔而与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蹴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E、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发表时间:2010-1-15 14:33:52《鱼我所欲也》习题集(后面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1-4题。
(1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
下同)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4.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
(5分)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5-8题。
(10分)(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鱼我所欲也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⑶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⑷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⑸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⑹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⑺蹴.尔而与之。
__________⑻万钟于我何加.______________ ⑼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⑽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⑾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 ⑿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⒀乡为生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⒁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⒃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5.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7.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课文1.填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拓展应用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____________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wùdān gēng cùgǒu xiè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字词:4、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给。
⑵于:介词,表示比较。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⑶是:批示代词,这个,这样。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⑷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5.(B)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B)和(C)7、(B)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二、理解课文1、填空:⑴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⑵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⑶“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5.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6.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三、拓展应用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
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5、不能见利忘义,所以舍生取义仍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