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及答案和历年中考.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及答案和历年中考.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3辟:同“避”。

(4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这里指代办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

是,这。

(9丧:丧失(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11蹴(尔而与之:蹴,践踏。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
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 的句子
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 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 解? 答: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 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 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 10、《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为宫室之美而 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 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4、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 1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 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6、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 失道义。 17、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一、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甚于死者”就是不正义的事业不义。

二、选段中说“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还说过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能很好地论证“贤者”不失其“本心”。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之内归纳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4、本文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大义”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五、“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先启后过渡的作用。

在本段中孟子以饮食作比并假定了取得饮食可保生命与取得饮食将失去人格尊严。

两种不可调和的情况。

六、《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咱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八、“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二、理解性默写一、能够归纳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二、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够表明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六、文中能归纳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表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八、孟子以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九、孟子以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便碰到祸害也会自告奋勇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发表时间:2010-1-15 14:33:52《鱼我所欲也》习题集(后面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1-4题。

(1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

下同)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4.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

(5分)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5-8题。

(10分)(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鱼我所欲也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重点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字,是时期邹国人,是思想家、教化家,《》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书下注释】苟得:如使:丧:豆:呼:蹴:万钟:何加:已:【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三、重点问题1.第一段第一层:写法(好处、作用)(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2.第一段其次层: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什么结论?目的是什么?3.其次、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目的是什么?4.第三段:孟子擅长辩论,他的语言富于文采和气概。

本文就采纳大量的排偶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尤其是选段的结尾用“乡为……今为”构成排比句式,请分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拓展题1.“杀身成仁”的现实意义(生命是珍贵的,你怎么看待孟子“杀身成仁”的观点?)2.本文主要阐述了“杀身成仁”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3.孟子的“杀身成仁”和“酷爱生命”冲突吗?五、写法题(肯定留意结合原文必须要写原文)1. 孟子喜爱运用比方,把道理说得深化浅出、生动好玩。

结合原文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3. 喜爱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结合第三段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答案三、1.比方论证,类比推理。

以生活常理为喻,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以鱼和熊掌的取舍类比生和义的取舍,自然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使道理生动形象,深化浅出,由此及彼,自然明晓。

2. 正反对比论证,说明有比生更重要的“义”,有比死更让人厌恶的“不义”。

得出结论人人都有杀身成仁之心,只不过贤者能不为利诱,不为势屈,无论什么状况下都能保持杀身成仁之心。

目的是激励人们保持杀身成仁之心。

3.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以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论证;以“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论证,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本心”的丢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而论证了“杀身成仁”这一中心论点。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甲】【乙】两文均出自《》一书。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①生死攸关生②不能自已已③延年益寿益④是可忍,孰不可忍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4.概括【甲】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答:5.【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请你以选文为例加以具体赏析。

答:参考答案:1.孟子2.①生存②停止,放弃③增加,增长④这个、这样、这种3.①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鱼我所欲也》 练习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 练习题(含答案)

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乡为身死而不受2.一词多义生.,亦我所欲也(1)生得之则生.绝多生.怪柏二者不可得.兼(2)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万钟与我何加.焉(3)加而山不加.增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穷复前行,欲穷.其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奉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是亦不可以已.乎(5)已待君久不至,已.去3.异字同义(1)是亦不可以已.乎/哀转入绝./不舍.昼夜(2)乡.为身死而不受/见往.事耳4.重点实词(1)鱼,我所欲.也欲(2)故.不为苟得..也故苟得(3)死亦我所恶.恶(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6)非独..也非独是心..贤者有是心(7)贤者能勿丧.耳丧(8)呼尔..而与之呼尔(9)蹴.尔而与之蹴(10)乞人不屑..也不屑(11)万钟..焉万钟何加..于我何加(1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5.文言虚词舍鱼而.取熊掌者也(1)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蹴尔而.与之所欲有甚于.生者(2)于万钟于.我何加焉(3)呼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4)之为宫室之.美此之.谓失其本心(5)是亦不可以已乎.6.断句(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7.句子翻译(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理解(1)“本心”和“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2)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的观点,并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3)文中第二段先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文中句子)然后又指出什么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4)孟子通过哪三个取舍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5)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历史上的舍生取义的人物,简述其事迹。

鱼我所欲也试题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试题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三.简答题1.《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2.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本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________________ 。

2、给加粗的字注(1 )死亦我所恶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 ___________(3)蹴尔而与之 ________ (4)乞人不屑()也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4、翻译下列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尔而与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 )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词多义。

为(1)今为()(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乡为()身死而不受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苟得()②恶()③由是()④独()⑤蹴()⑥本心()⑦得()⑧已()⑨丧()⑩向()2、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 依据呼尔而与之”寅变而成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

4、 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下联: ,此 是 乎?5、 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 台子上》。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 《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 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 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室之美,妻 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7、 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 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 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9、 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10、 既然有比生更可宝贵的,比死更可厌恶的,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做?11、 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A 、 本文以 鱼”比喻为正义,以 熊掌”比喻为生命;B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 是心”是指 这种本性”即 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 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C 、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 此”是指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的直接原因是 生亦我所欲”、死 亦我所恶”。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 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 、 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 、 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 、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 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 翻译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 与 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 请”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置酒请之B.战则请从C.臣是以无请也3、 孟子 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4、 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 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月攘一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攘②是③请损之2、选出与 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 斯速已矣B. 惧其不已C.可以已大风 D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3、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来年然后已。

” 是非君子之道。

”曰:天损之,月攘一鸡,以待4、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5、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吗?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 1) w u (2) d a n g e n (3) c u (4) xi e3、①乡”通向”;从前。

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

③辩”通辨”;辨别。

④ 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从前(为了“礼义”) ,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

( 4 )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

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6、(1)为了( 2)做( 3)做、采用( 4)肯、情愿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

(一)1、①苟且取得②厌恶③通过某种办法④仅仅⑤践踏⑥本来的思想,即义”⑦ 同德”感激⑧停止⑨丧失⑩原先、从前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嗟来之食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5、C6、C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舍生取义10、不为苟得也患有所不辟也11、A 12、D(二)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2、B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

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

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

(三)(三)1、①偷②这①减少2、D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义。

斯速已矣,何待来年?5、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