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细菌(P30)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二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1、微生物:(P1)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呗,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微生物学:(P2)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他们的一门科学3、医学微生物学:(P3)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4、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5、细胞壁: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6、肽聚糖或粘肽: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7、脂多糖:(P13)LPS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毒素。

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个部分组成8、质粒:(P15)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双链闭合环状DNA结构,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可使细菌或的某些特定形状,如耐药、毒力等9、荚膜:(P16)某些细菌能分泌粘液状物质包围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

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

其主要功能是抗吞噬,并有抗原性10、鞭毛:(P16)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11、菌毛:(P17)是存在于细菌表面,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那个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12、芽孢:(P18)那个环境条件下,某些革兰阳性菌能在菌体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题,成为生孢子,简称芽孢13、细菌L型:(P14)即细菌缺陷型。

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14、磷壁酸:(P12)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植物乳杆菌ZJ316对猪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植物乳杆菌ZJ316对猪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是一种与植物相关的细菌,但也可在人、小鼠和猪的胃肠道中发现。

这种细菌可以发酵广谱的植物碳水化合物,耐胆盐和降低pH 值,并有拮抗肠道病原菌的潜力。

但是,用植物乳杆菌作为益生菌的试验报告不多。

在本试验中,研究了植物乳杆菌ZJ316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随机抽取150头新断奶的仔猪并分成5组。

1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痢菌净的日粮;2、3和4组饲喂添加植物乳杆菌和无抗生素的日粮;5组饲喂乙酰甲喹和植物乳杆菌混合物的日粮。

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ZJ316对猪的生长有益生菌的影响,这些影响呈剂量依赖性。

剂量为1×109CFU/天的影响比剂量为5×109CFU/天或1×1010CFU/天更显著。

在2组(1×109CFU/天),腹泻(P=0.000)和死亡率(P=0.448)均低于抗生素处理组(1组),猪的日增重(P=0.001)和饲料转化率(P=0.005)更好。

提高猪肉品质与植物乳杆菌处理相关。

植物乳杆菌处理猪的pH (P=0.020)、硬度(P=0.000)、粘性(P=0.044)、咀嚼性(P=0.000)、胶粘性(P=0.000)和恢复力(P=0.004)均显著提高(2组)。

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ZJ316具有益生菌作用,可以提高猪的生长和猪肉品质。

这种益生菌作用的机理可能不涉及植物乳杆菌定植和改变肠道菌群,可能与抑制机会病原菌生长和促进绒毛高度增加有关。

(李凯年摘编自:The Pig 333网站2013-1-22)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水中添加碘对仔猪生长、腹泻发生率和发生有害口腔疾病的影响。

研究人员假设,接受卫生处理比没有接受卫生处理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降低腹泻的发病率,并有更好的口腔状况。

将208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作两种处理,对照或处理(在饮水中添加1ppm 碘,随意饮用)。

在断奶24小时内、断奶后3周和6周给仔猪称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1-1 教材基础实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1-1 教材基础实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十一实验与探究明考点·析考情·谈趋势考点1.能独立完成“课程标准”中所列的生物学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考情1.考查题型:基础实验部分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实验技能方面常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

2.命题趋势:基础实验部分常考查实验中的实验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实验技能方面常结合一些核心考点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包括实验设计、评价与分析。

1.(必修1 P5科学方法)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归纳法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________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过,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

2.(必修1 P50探究·实践)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________的运动作为标志。

3.(必修1 P51科学方法)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____________法。

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______________同位素,如15N、18O等。

4.(必修1 P91探究·实践)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____再变____。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5.(必修1 P92科学方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________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________实验。

真细菌的形态与类群

真细菌的形态与类群

晚霉素 庆大霉素(艮他霉素) 利福霉素

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如下:
工业微生物中的重要细菌 (91种)
属名
种名 铜绿假单孢菌 短小假单孢菌
假单孢菌属 黄原孢菌属
萤光假单孢菌
甲烷假单孢菌 麦氏假单孢菌 卵假单孢菌 臭味假单孢菌 甘蓝黑腐病黄单孢菌 大豆斑疹病黄单孢菌
用途 谷氨酸、水杨酸、丙酮酸、蛋白酶 赖氨酸 天冬氨酸、葡糖酸、2-酮基葡糖酸、 β-酮基己二酸、酮戊二酸、 正石蜡→DNA 甲烷、丙烷→粘性糖类 2-酮古洛糖酸 葡糖酸、天冬氨酸 瓜氨酸 胞外异多糖X-23
费氏丙酸杆菌 丙酸杆菌属
谢氏丙酸杆菌
节杆菌属
烷节杆菌 氧化节杆菌
醋酸→谷氨酸
亮氨酸、鸟氨酸、缬氨酸、脯氨酸、 正石腊(原料)→脯氨酸 正石蜡(原料)→谷氨酸 异亮氨酸 谷氨酸 谷氨酸
不同变株为10多种氨基酸的产生菌, 并分解煤油而生成谷氨酸、肌苷酸
正石蜡为原料生产肌氨酸、谷氨酸、 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鸟氨酸 谷氨酸、缬氨酸 正石腊→谷氨酸 维生素B12、丙酸 维生素B12、单细胞蛋白、乳制品 赖氨酸、精氨酸 石油气→乳酸、丙二醇
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其中90%由链霉菌产生) 有的放线菌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制;此外,在甾体转化、 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人、动物(如皮肤、脑、肺和脚部感染)、 植物(如马铃薯和甜菜的疮痂病)的疾病。
(放线菌的主要类型请参见P372)
工业微生物中的重要放线菌 (68种)
mm = 10-3 meter
μm = 10-6 meter
nm = 10-9 meter
• (三)重要的工业微生物
• 工业微生物是指应用于发酵工业的微生物。发酵是指 没有外源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模式。生化的发酵定义 是: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 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 类低效产能反应,能量的产生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进行。

寄生虫题库

寄生虫题库

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

3. 终宿主 (Definitive host)寄生虫的成虫和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R,P61%,R0.55) 4. 中间宿主 (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的幼虫和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R,P58%,R0.66) 5. 保虫宿主 (reservoir host)(R,P61%,R0.33) 6. 转续宿主 (transport host) (p63%.r0.67)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其幼虫停止发育,当有机会再进入正常宿主,其幼虫可继续发育为成虫。

此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R,P56%,R0.49) 7. 带虫者 (parasite carrier)感染寄生虫后,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有寄生虫排出,可通过病原学诊断方法查到离体阶段的人称为带虫者。

8. 自身体内感染 (auto-infection)9. 逆行感染 (inverse infection)(R,P59%,R0.37) 10. 伴随免疫 (concomitant immunity)(1)获得的非消除型免疫 1'(2)对初次感染的成虫无作用 1'(3)对再感染的童虫有部分抵抗力 1'(4)虫体消失免疫力逐渐消失 1'11. 感染阶段 (infectious stage)(R,P78%,R0.54) 12. 带虫免疫 (premunition)(1)获得的非消除型免疫 1'(2)可杀灭体内大部分原虫,使虫数维持在抵水平 1'(3)对再感染的童虫有部分抵抗力 1'(4)虫体消失免疫力逐渐消失 1'13. 抗原伪装 (antigentic disguise)14. 医学原虫 (medical protozoa)(R,P30%,R0.44) 15. 医学蠕虫 (medical helminths)(R,P60%,R0.55) 16. 医学昆虫 (medical insect)17. 传染源 (sources of infection)18. 传播途径 (route of infection)19. 易感者 (susceptible population)20.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R,P63%,R0.67) 21. 疟疾再燃 (recrudescence of malaria)疟疾发作停止后,由于残存的红内期原虫经过一个较短的时间再次大量繁殖所致的临床发作称再燃。

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


炭疽芽胞杆菌引起食草动物炭疽病,
人类可经多种途径感染该菌。
19:46
致病性
人类炭疽病有3种临床类型: ① 皮肤炭疽:由直接接触患病动物或受染毛皮所致, 最多见, 占95%。
伤口感染 小疖 水泡、脓包 坏死溃疡 中央黑色焦痂
① 肺炭疽:由吸入芽胞所致。占 5% 。多见于皮革工 业的工人。
② 肠炭疽:由食入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奶或被芽胞 污染的食物所致。少见

免疫荧光法检测荚膜抗体,ELISA检查炭疽毒素, PCR技术检测核酸。
19:46
(四)防治原则

病畜应严格隔离,死畜焚毁或深埋,严禁现 场解剖、剥皮和食用;易感家畜接种疫苗; 患者严密隔离至痊愈。
易感人群皮上划痕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疫苗。

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G,青霉素过敏者可采 用环丙沙星及红霉素等。
19:46
第一节

布鲁菌属Brucella
布鲁斯菌属共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鲁菌病,其次为牛 布鲁菌病。
19:46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G-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培养特性 需氧菌,营养要求较高 抵抗力 较强:在土壤、毛皮、病 畜的脏器和分泌物、肉和乳制 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19:46
4.免疫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 有菌免疫 无菌免疫 Ⅳ型超敏反应(免疫保护及病理损害)
19:46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血液、骨髓、尿、乳汁及关节渗出液等
分离培养与鉴定:
双相肝浸液培养基

血清学检测:
玻片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布鲁斯菌素皮肤试验用来诊断慢性布鲁斯菌

农业生态学骆世明第三版名词解释(附页码)

农业生态学骆世明第三版名词解释(附页码)

绝对责任(absolute liability):不仅不必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甚至不必考虑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合法,只要行为人从事了造成损害的行为,就应承担赔偿责任。

P188酸沉降(acid deposition):包括酸性物质的湿沉降(例如酸雨、酸雪、酸雾、酸霰、酸雹)和酸性物质的干沉降[例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 x)、氯化合物等气体酸性物]。

P130酸雨(acid rain, acid precipitation):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

P130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P1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农药、除草剂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及农田渗漏,造成水体环境污染的现象。

P277农业资源(agricultural resources):是一种特定的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有形投入和无形投入。

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P139农业效益(agriculture effect):指农业为人类提供各种利益所达到的实际效果,是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实际表现。

农业效益可以分为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P5农业生物多样性(agrobiodiversity):是以自然多样性为基础,以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为目的,以生产生活为动力而形成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生物多样性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分为狭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广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

P54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特别地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动物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生病或死亡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动物病原微生物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类别。

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厚,可在染色时染成紫色。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白喉杆菌:引起家禽和野禽的白喉病。

•炭疽杆菌:引起炭疽病。

•布氏杆菌:引起布病。

•链球菌:引起各种疾病,如猪链球菌引起的猪链球菌病。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薄,不容易被染色。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沙门氏菌:引起人和动物的肠道感染。

•大肠杆菌:引起多种动物的疾病,如禽肠道病毒E. coli引起的禽肠炎。

•螺旋菌:引起动物的泄泻、发热等症状。

病毒病毒是一种很小的微生物,它不能自行进行代谢活动,必需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常见的动物病毒有:•禽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流行性感冒。

•口蹄疫病毒:引起牛、猪、羊、山羊等动物的口蹄疫病。

•狂犬病病毒:引起狗、猫等动物的狂犬病。

真菌真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寄生在动物体表(皮肤、羽毛、毛发等)上的表皮真菌,如:•白癣菌:引起动物的白癣病。

•马拉色菌:引起动物的马拉色菌病。

另一类是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内菌,如:•念珠菌:引起动物的念珠菌病。

•曲霉菌:引起动物的曲霉病。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外侧的生物。

常见的寄生虫有:•线虫:引起动物的弓形体病、散发性弯曲体病等。

•原虫:引起动物的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疟原虫病等。

•跳蚤:是吸取动物血液的昆虫,在一些动物疾病中充当着传播者的角色。

以上是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了解动物病原微生物很重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5
抵抗力
• 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 器和分泌物、肉和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 至数月。
6
致病物质
• 内毒素 • 荚膜 • 侵袭酶
透明质酸酶 过氧化氢酶 侵袭力强,胞内寄生菌
7
感染途径
• 皮肤 • 眼结膜 • 消化道 • 呼吸道
8
波浪热
• 1~6周的潜伏期 • 反复形成菌血症 • 发热呈波浪型
24
炭疽芽胞杆菌
侵入门户: 多
消化道 呼吸道 皮肤
肠炭疽 肺炭疽 皮肤炭疽
败血症
炭疽性脑膜炎
25
炭疽芽胞杆菌
• 感染炭疽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 特异性预防用炭疽减毒活疫苗,皮上划
痕接种,免疫力可持续1年。接种对象是 疫区皮革、毛纺工人、牧民、屠宰牲畜 人员、兽医 • 治疗以青霉素为主
26
蜡样芽胞杆菌
• 致病性 人类感染多为胃肠炎,肠系 膜淋巴结肉芽肿,回肠末端炎等, 后者的症状与阑尾炎相似,多发生 于5~15岁的学龄儿童,并易发展为 败血症。少数表现为高热、紫癜, 并伴有肝、脾肿大,类似肠伤寒的 症状。并有呈结节性红斑等自身免 疫病症的。
19
芽胞杆菌属 (Bacillus)
炭疽芽胞杆菌(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nthracis) 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
牛布鲁菌 (B.abortus) 羊布鲁杆菌(B.melitensis)
猪布鲁杆菌(B.suis) 犬布鲁杆菌(B.canis
4
形态与培养
• 革兰阴性小球杆菌或短 杆菌。大小为0.4~0.8m ×0.5~1.5m。无芽胞, 无鞭毛,光滑型菌有微 荚膜
• 需氧菌,牛布鲁菌在初 分离时需5%~10%CO2。 营养要求较高
20
炭疽芽胞杆菌
• 炭疽芽胞杆菌 (B.anthracis)是动物和 人类炭疽病的病原菌,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 的病原菌,俗称炭疽杆菌
21
炭疽芽胞杆菌
• 形态:炭疽芽胞杆菌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 兰阳性粗大杆菌 ,两端平切、排列呈竹节 状、有荚膜,芽胞在有氧条件下形成, 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
27
其他需氧芽胞杆菌
• 枯草芽胞杆菌:实验室常见的
污染菌
• 多粘芽胞杆菌:多粘菌素
polymyxin
•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国际通
用的热力灭菌效果的质控指示菌 株
28
弗朗西丝菌
Francisella
29
弗朗西丝菌
• 接触\昆虫\食物 • 皮肤和粘膜 • 溃疡腺型\胃肠型\肺型\伤寒型 • 细胞免疫
通过: 鼠蚤叮咬 或 呼吸道途径
引起: 腺鼠疫
肺鼠疫 败血症型鼠疫
15
免疫性
• 鼠疫感染后能获得牢固免疫力,再次感 染罕见。主要产生针对F1抗原、V-W抗 原的抗体等,具有调理促吞噬、凝集细 菌及杀菌等作用
16
预防
• 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环节,消 灭鼠疫源的根本措施。
• 我国目前应用EV无毒株生产活菌疫 苗,多用皮下、皮内接种或皮上划 痕,免疫力可维持8~10个月
动物源性细菌
1
动物源性细菌
• 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 菌,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引起动 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称为人畜 (兽)共患病,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动物 作为传染源的称为动物源性疾病 (zoonosis)
2
动物源性细菌
• 布鲁菌 • 鼠疫耶氏菌 • 炭疽芽胞杆菌 • 弗朗西丝菌
3
布鲁菌属 (Brucella)
• 病畜表现为睾丸炎、子宫 炎。
9
免疫性
• 有菌免疫 • 细胞免疫为主 • Ⅳ型超敏反应
10

• 分离培养与鉴定 • 血清学试验
• 皮肤试验

• 减毒活疫苗

• 抗生素(四环素与链
霉素合用)
11
耶尔森菌属
(Yersinia)
12
鼠疫耶氏菌
(Y. pestis)
• 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发生过 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17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Y. enterocolitica)
• 致病物质:耐热肠毒素 • 小肠结肠炎分为四型:①胃肠炎
(或小肠结肠炎)型;②回肠末端 炎、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型; ③结节性红斑与关节炎型(自身免 疫病);④败血症型。
18
假结核耶氏菌
(Y. pseudotuberculosis)
• 引起食物中毒(含菌量达106/g以上)。 • ①呕吐型:由耐热的肠毒素引起,于进餐1~6h
发病,主要是恶心、呕吐,仅有少数有腹泻。类 似于葡萄球菌的食物中毒,病程平均不超过 10h。 • ②腹泻型:由不耐热肠毒素引起,进食后发生 胃肠炎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 偶有呕吐和发热。 • 全眼球炎。心内膜炎、菌血症和脑膜炎等。
• 人类鼠疫是被疫鼠的鼠蚤叮咬 而受染,1989~1998年世界各 地报告鼠疫病例共5440余例, 死亡681人
13
生物学特性
• 形态 :短杆菌、两端浓染、有荚膜、革 兰阴性、可呈多形性、菌膜呈“钟乳石” 状下沉
• 变异: 生化特性 毒力 耐药性 抗原构造
14
所致疾病
在人群发病前,先有鼠类的发病和流行
22
炭疽芽胞杆菌
• 培养: 30~35℃,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 成灰白色粗糙型菌落,边缘不整齐,在 低倍镜下观察边缘呈卷发状
• 抵抗力
23
炭疽芽胞杆菌
• 致病物质:荚膜和炭疽毒素 (直接损伤微 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形成 水肿 )
• 临床类型: 人因接触患病动物或受染毛皮而引起皮
肤炭疽,食入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奶或 被污染食物引起肠炭疽,或吸入含有大 量病菌芽胞的尘埃可发生肺炭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