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十中学大事记

合集下载

中国·苏州第十中学

中国·苏州第十中学

中国·苏州第十中学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前身为名震东南大地的“振华女中”,由王谢长达女士创办于1906年。

校园为清代织造署旧址,景色秀丽,古迹众多。

西花园为皇帝行宫后花园,康熙六次下江南均驻跸于此,乾隆六次南巡五次驻跸于此。

耸立于假山池塘中的瑞云峰为北宋花石岗遗物,号称江南园林山石之冠。

瑞云峰和织造署旧址均为省市重点保护文物。

办学百年来,学校承名人名园名校传统,办质朴大气精品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评价振华女中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

学校现有师生员工近1700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德艺双馨、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学校始终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在“本真、唯美、超然”的“诗性教育”思想的引领下,站在新的起点上,每一个十中人都谨怀感恩之心,以“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坚持传统,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努力使教育在苏州十中的校园里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一九六零年3月、5月,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省、市委文教书记会议。

会议提出教学改革方针、原则和文教部门大办生产企业、学术批判、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等问题的具体政策。

3月8日,北京电视大学开学。

这是我国的第一所电视学校。

4月9日,陆定一在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教学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应“适应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

此后,全国各地开始较大规模的学制改革试验。

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提倡群众办学、集体办学,在十二年内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6月1日-11日,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中,教育工作者占65.4%。

11月24日-12月12日,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全国文教工作会议。

会后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196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教育工作安排的报告》。

次年2月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批示提出,当前文教工作必须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由此,教育系统开始进行教育事业和教育政策的调整、整顿。

一九六一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材问题。

决定由中宣部、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医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教材编写工作。

7月、12月,教育部两次召开全国高、中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高、中等学校要缩短战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通过调整工作集中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并讨论调整教育事业的具体计划。

7月30日,毛泽东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写信,赞成和支持该校实行半工半读和勤工俭学,希望各省也应该有这样的学校。

从此,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成为全国探索半工半读办学道路的样板之一。

9月15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196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全是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吴侬软语叫人醉

吴侬软语叫人醉

吴侬软语叫人醉——浅谈吴方言和中学语文教学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朱敏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吴方言对中学语文教学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作用。

作为文化的载体,吴方言需要我们的发扬保护,普通话和吴方言可以齐头并进。

关键词:吴方言语文教学语文素养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人的家园。

”语言是文化的心脏,它根植于一个民族的灵魂中。

我们的普通话是全民族的共同语言,语文教学以普通话为教学语言,这是毋庸质疑的。

而吴方言是我们苏州人的生活语言,是我们最早接触和学习掌握的语言。

普通话和方言没有高下之分,对于促进词汇的丰富和自然表达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教育不应当无视方言的存在。

甚至,还应该适当利用。

如果能在教学中正确利用方言的资源,能够促进我们的教学。

一、吴方言促进语文教学《旧约·创世纪》里有这样的传说:古代天下人都说一种语言,人们在迁移的过程中计划建一座叫“巴别塔”的高塔,而这事惊动了耶和华,他打乱了人们的口音,让人们不能自如沟通。

一方面,说明语言的不同阻碍了不同地域人们的交流。

但是另一方面,方言的存在也是有其自身的价值的。

就拿吴方言来说,它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

吴方言基本保留古汉语的声调体系。

吴方言有北方话没有的入声。

还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现象,成了古汉语的活化石。

在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利用苏州地区学生会说吴方言的优势,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1)吴方言有助于掌握音韵规律比如音韵方面,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种到八种声调(上海最少,合并为5个,吴江最多,共有11个),保留了北方方言区所没有的入声。

我们可以通过吴方言的经验,体会古代的“平上去入”的四声。

吴方言区区分尖音和团音,比如“眼睛”的“睛”(tsin),“前面”的“前”(zie),“新鲜”的“鲜”(sie),都是用舌尖吐字的尖音。

这也是古代文字特有的音韵学常识。

参照吴方言的语音元素,可以找到古代汉语的踪迹。

另外,像“古无轻唇音”(中古的非系是从上古的帮系分化而来的。

1911-1928民国大事记

1911-1928民国大事记

23月6日,参议院允袁在北京就职。

3月3日中国同盟会在南京召开本部全体大会。

宣布其宗旨为“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并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黎元洪为协理。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3日,任唐绍仪为国务总理;15日,张广建奉袁世凯令改称山东都督,前朝文武各官照旧供职。

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月15日袁世凯令各省督抚改称都督。

3月18日夏继泉、潘复等人在济南富贵园开会,宣布建立中国统一党山东支部,夏继泉任正部长,潘复、庄陔兰任副部长。

因该党党员多是各级在职官僚,被世人称之为“官僚党”。

4月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临时大总统职。

4月2日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至北京;4日,又议决该院迁至北京。

4月8日袁世凯任命范源濂为教育次长(总长仍为蔡元培)。

女子参政同盟会在南京成立,该会以争取女子国民参政权为宗旨。

4月25日同盟会本部迁往北京。

5月5月1日因辛亥革命而停顿的清华学堂,本日重新开学,学生返校者360人。

10月,改称清华学校,监督改称校长,由唐国安任校长,周诒春为副校长。

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任校长。

全校分文、法、商、农、工等科,学生增至818人。

1913年秋又增设预科。

5月7日临时参议院议决,国会采取两院制,定名为参议院和众议院。

5月15日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更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由陈宝泉任校长。

5月24日袁世凯通令禁售排满及诋毁前清各项书籍。

5月30日《民立报》刊登《留法俭学会缘起及会约》。

不久,在北京、四川等地均有预备学校的设立。

该月刘师复在广州发起组织晦鸣学舍。

6月6月29日袁世凯任陆征祥为国务总理。

7月7月8日日、俄订立第三次密约,再次划分两国在内蒙势力范围。

10月19日日军在山东平度县出示“斩律5条”,规定“如该村有1人妨碍日军行动者,将全村人民尽处斩刑。

”是月上海招商局、太古、怡和3轮船公司中国海员举行总同盟罢工。

是月浙江东阳县人民起事,焚县署。

苏州市第十中学大事记

苏州市第十中学大事记

苏州市第十中学大事记(2003年)1月9日,柳袁照校长的论文被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为2002年度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

2月15日--22日,我校柳袁照校长在省会南京出席“江苏省第九届人民政协代表大会”。

26日,市教育局“优秀教育工作者谈城市精神”会议在我校召开,谢延新副校长出席会议并发言。

3月1日下午,在1号楼多媒体教室举行2003年高考研讨会。

市教育局副局长顾月华、局基础教育处处长陶旭东、市招生办主任段建伟、局教研室副主任芮滋等应邀参加会议,我校全体高三教师、高中部高考科目部分督导及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出席了会议。

芮滋副主任、我校考试研究中心主任沈郁菁、数学教研组副组长吴锷、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阙红芳、副校长袁国雄等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会后,顾月华副局长又请一些老师进行座谈,她对此次研讨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4日,市教育局“德育工作总结交流会”(完中组)在我校召开,浦荣生副校长、政教处陈平、李丹副主任出席会议,陈主任介绍我校德育工作的经验。

■喜报:我校青年教师学习小组荣获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共青团苏州市委2002年度苏州市“青年学习先锋”荣誉称号。

■接苏档(2002)136号文件通知,经市验收小组验收、省考评小组认定,我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全达省级标准。

12日下午,工会组织女教职工代表30人,到市培智学校慰问智障学生。

17日,加拿大皮尔逊学院校长Stuart Walker(斯图尔特·沃克)先生来我校访问并落实今年招生事宜,他向我校通报了在皮尔逊学院学习的原我校学生陈未未的情况,对陈未未的在加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另外他还介绍了其他几位已毕业的十中校友的近.况。

18日,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贝克先生会同加拿大皮尔逊学院校长斯图尔特·沃克先生一起考察“中加合作枫华高级中学”。

19日接苏州市体育局“苏体竞(2003)9号”文件通知,我校荣获苏州市2002年市级体育竞赛优秀组织奖。

盘点2013年教育大事记

盘点2013年教育大事记

盘点2013年教育大事记1 首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开考2013年3月28日,首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开考,7.1万名考生率先应考首科文凭考试科目中国语文。

2013年是香港学制变化巨大的一年,高中从2年增至3年,大学从3年变为4年。

3月28日参加第一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是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于2009年9月由中学四年级开始推行新学制后首批完成三年新高中课程的学生。

通过考试者将开始4年制大学学习。

2 应届生就业倾向小微企业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部署精神、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

2013年全国各省市陆续出台相关就业政策,鼓励应届毕业生就业选择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2013年5月苏州出台相关新政,对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2013年6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有新的补贴政策,中小微企业当年每新招用一名应届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其中,属于小微型企业的还给予1年期限的社保补贴。

2013年8月29日,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中小微企业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在全国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部署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工作。

《暂行办法》印发后,各地陆续拉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序幕。

2013年5月17日—18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督导评估工作的开展,让义务教育均衡有尺可量。

1990年大事记

1990年大事记

3月20日,市教委按照学校类别进行合理分配电教仪器,给我校配置电教仪器共28类,193件。

4月16日,市、区教委领导孙兰同志一行4人到我校考察李崇翔、徐兴荣二位民转公教师的教学情况。

8月28日,市教委李长举等4名同志到学校检查开学情况。

、8月29日,区教委秦涛等领导同志到学校检查开学情况。

7月-8月份,学校增添小院墙和内校门。

3月28日至4月4日,方滩乡教委主任杨正军带领学校11名教师和20名中高年级学生参加了张湾区教育委员会举办的第四届教职工运动会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5月7日,学校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参加了由市公安局在方滩乡人民政府门前召开的犯人公判大会,使学生受到了法制教育。

9月3日,市五堰小学郝主任亲自送他校杨华、万丽娟二位教师到我校制支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9月28日,方滩乡人民政府卢明文部长,乡教委曹善军主任二位领导到学校观看了庆六一联欢文艺汇演,并作了讲话。

本次共演出45个节目。

11月25日,张湾区教委领导到学校视导检查,走进课堂听课,并与教师座谈,集中评议了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12月11日,张湾区教委领导到学校考核乡教委副主任和中小学校长。

12月20日,全乡教职工代表大会在中心小学召开。

区教委、区教育工会谢家清主任一行四人参加会议,并赠送了茶杯、茶盘、水瓶等物品,方滩乡人民政府刘传高乡长等3人一同参加了本次职工大会。

2月份,学校修建了标准化的旗台和旗杆。

3月7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和中高年级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师生到学校河对面山坡进行植树,人均植树50棵,一共植树6000余棵,超额完成1000棵的植树任务。

3月10日,区教委领导李自文等同志到学校检查工作。

通过听、查等形式,了解学校的教研、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4月3日,张湾区实验小学部分师生到学校开展慰问演出活动。

5月6日,区教委领导到学校督导检查学校全面工作开展情况。

9月13日支边教师到我校任教。

10月,日方滩乡各校教师到市五堰小学参加市教委组织的教师普通话等级合格考试。

2001年学校大事记

2001年学校大事记

2001年学校大事记一月1月1日,学校决定将产业处捷利机电厂(实习工厂)划归机械工程学院管理。

1月3日,徐尤南副教授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月3日,学校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党委书记、校长张安哥主持召开会议。

会上,张校长就《中国高等教育德育大纲》中德育的定义、内涵、目标、途径、原则、考评、组织实施等进行了介绍,要求尽快起草我校德育工作大纲和实施细则。

1月8日—4月8日,副校长雷晓燕教授应友好学校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邀请,赴日从事为期三个月的合作科研工作。

1月8日,学校成立招生就业办公室,主要承担学校招生计划的拟定、招生录取,毕业生就业指导、推荐和派遣工作。

1月8日,学校决定,学工处(部)与校团委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员),承担原学工处(部)学生管理、学生思想教育以及原团委所承担的工作职责。

1月11日,学校撤销总务处,同时成立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集团。

1月11日,校党委通过后勤改革实施方案,正式成立“华东交大后勤服务集团”,改制后的后勤服务集团,实行总经理责任制,其相对独立,具有二级法人性质,按照市场运行规律,模拟企业化管理,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1月24日,省人民政府下达赣府厅字[2001]13号文,将省煤炭技工学校并入华东交通大学,同时撤销省煤炭技工学校建制。

1月,我校大学生代表队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络大赛“江印集团杯”江西赛区选拔赛优秀代表队称号。

二月2月2—16日,湖北、河南、江苏、浙江四省相继成立华东交大校友联谊会。

2月18—5月20日,受江西省委委派,以学校党委副书记徐朝亮为组长,吉安市副市长贺宗鑫为副组长,吴昌连、周金鑫、俞晓兵及吉安市卫生局副局长左和祥同志为组员,组成省委派驻安福县“三个代表”教育督查组,对该县的“三个代表”教育进行督查。

督查期间,全体同志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精心指导,受到当地组织和群众的好评,在全省召开的农村“三个代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徐朝亮副书记作为督查代表作指定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第十中学大事记
(2001年)
1月
■我校被省教育厅评为首批“江苏省一级图书馆”;被市体委、市教委评为2000
年苏州市体教结合先进集体;周志刚老师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3月
3月2日加拿大皮尔逊学院董事长Mr.Tim Coutts及院长Mr.Stuart Walker 来我校视察,对前几年选入他们学院的李顺来、钱怡、黄华、桑小红4位同学加以赞赏。

3月7日我校徐思源老师被市妇联、人事局评为首届苏州市“十大杰出女性”,《苏州日报》刊登了徐老师的照片。

3月13日我校第二批义务无偿献血者共37人,超额完成了学校献血计划。

4月
■经支部大会通过,校党总支批复,贾云舟、金磊、陈蕾三人由中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另有陈瑶、周晓燕、黄睿、朱小燕、徐寅倩、吴文娟、周滢、姚春琛(学生)、梁亮(学生),被接受为中共预备党员。

4月2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佘振苏博士回母校讲学。

他同时还是北大力学与工程科学与周培源讲座教授;北大湍流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大信息与工程学部副主任;美国加州洛杉矶分校数学系教授。

应师生的要求,他书写了“祖国恩重,母校情长”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词句。

4月4日苏州民营企业创捷公司总裁沈晓春来校为高一学生作题为“知识与素质”的报告。

4月12日著名社会学家、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炳斯先生和市教委副主任高国华陪同下,来到母校访问,在瑞云峰
前即兴提笔,留下了“瑞云生色,人才辈出”的题词。

4月13日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现国家教育部督学柳斌,在市教委副主任谷公胜的陪同下,携夫人刘缙(53届校友)视察了我校。

4月25、26日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组来我校进行验收评估。

两天中,专家们观看了升旗仪式、广播操;听校长汇报、看录像片及资料、参观校容校貌;召开师生座谈会;观看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展示会,听课、观看高二、高三年级班会课……最后专家们观看了一台文艺汇报演出。

验收组对我校取得的办学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5月
5月23日下午十中民盟支部举行了三年一次的换届改选,一致推选出新的支委,主委:周萍,委员:陈丽霞、沈自亮。

5月26日学校自行组团的十三位师生第二次赴美国Jackson中学访问,共14天,其中教师黄兴敖、蒋芩,学生11人,他们野餐联欢、交流、做游戏,参观波特兰市著名风景,参观科学博物馆、看立体电影、看演出并互赠了礼品。

还飞抵洛杉矶市学习、游览迪斯尼乐园,访问东洛杉矶学院和游览好莱坞影视城。

5月28、29日新加坡圣伯特理中学学生游学团来我校访问并学习,与初二(1)班同学在闻韶楼联欢。

6月
6月30日党总支在苏大附一院四楼会场隆重举行“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会上金小伟书记祝词,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谯德邻书记宣布2001年优秀党员沈中、周颖、陶惠英及教育能手许国庆。

退休老师杨卫中献上一幅题为《牡丹》的国画,各支部都表演了精彩节目。

7月
7月11日我校开办了暑期夏令营——中华营,由8位美国在校大学生和高一、高二98名学生组成,分7个班级,进行了为期四周的活动。

夏令营活动计划周密,各方面设施先进,安全保卫工作高效,有力地保障了夏令营开展各种活动。

短短三十天时间,两国营员增强了友谊,营员们不仅提高了外语水平,还培养了自
我管理的能力,“中华营”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8月
■受国家教育部委派,教导处主任胡明老师,赴美夏威夷进行文化交流,一年下来各方面进展顺利;英语组李苏莲、杨德胜老师圆满结束在美国任教一年的任务,于学期初回校任教。

冯志云老师又于8月赴美任教,一年后回校。

8月24日经党总支和校行政研究,决定任命以下中层干部:办公室主任吴明霞;副主任:佘国荣、董一枫、沈中、冯洁;教务处主任胡明;副主任:颜永华、沈郁菁、张晓红、徐菊芳、陈丽霞、周颖;政教处主任徐玉卿;副主任:陈平、沈涛、李丹;教科室主任严隽仪;副主任李颖;总务处主任钱锡兴;副主任:蒋大中、彭振宝、陈梁良;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罗露;体卫艺教处副主任杜勇;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刘俊红。

9月
■王皪老师被教育局表彰为师德先进个人;徐思源老师被命名为苏州市名教师;罗强、刘俊红、陈丽霞分别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数学、英语、历史学科的带头人。

■今年我校高考再传捷报:总体成绩继续名列苏州大市前茅。

今年我校实际参考人数为387人,本二统招达线361人,上线率为92.8%,其中本一达线289人,上线率为80%。

理工类在640分以上的有64人,外语文史类在600分以上的有5人。

■第二位外教Kevin Crotchett携夫人、孩子来校,他是受ACLS中美教师交流项目委派来我校担任为期一年的教学工作。

10月
10月8日校庆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下午2:30大礼堂隆重举行了校庆活动开幕式暨文艺演出。

10月11日教育局各处室领导、我校共建单位领导及兄弟学校领导、老师
参加我校校庆活动。

10月12日著名作家徐城北先生的新著《迟桂花开——献给母亲的母校》首发仪式在我校举行。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缪学为、市文联副主席吕锦华、省作协副
主席范小青到场祝贺。

10月13日我校热烈而隆重地举行了95周年校庆典礼。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石四箴,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金国祥,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向群,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市人大副主席陈炳斯,市政协副主席周大炎,市教育局局长王少东莅会祝贺。

10月20日我校高中组田径队在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蝉联重点中学组冠军。

21日,初中组获亚军。

10月25日美国国际经济交流协会美国事务主任玛丽·斯瓦特(Ms.Mary Stewart)女士、交流协会董事会成员Mr.James Hazelton先生等一行五人,参观访问了我校,并对我校拟赴美留学深造的四名同学进行了面试。

11月
■根据苏教人[2001]39号文:陈文联、周颖、钱庆、董一枫、郭玉宏、刘凌昊、蒋玉红、李苏枫八位老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根据苏教[2001]40号文:董继文、周滢、金涛、苏广秀、戴健、徐寅倩、孙彬彬、潘钰八位老师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职务。

■我校获江苏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比赛“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1月2日-3日学校隆重而热烈地举行第四十届运动会。

11月8日我校语文特级教师徐思源赴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届代表大会。

11月13 日美国人文协会官员兰德曼女士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沈雪松女士来我校调研美籍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情况。

11月19日我校被授予第二批“省绿色学校”称号。

11月22日与我校一直进行校际友好交流的新加坡立化中学校长谭德明先
生回访我校,通报我校9月初选送新方学习的原高一(15)班学生王虓的情况,并充分肯定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2月
■学校在苏州市中小学文艺调演评比中夺得一等奖。

■于红老师荣获“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郭翠兰、曹永明二位老师日前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荣获江苏省高中地理学科评比一等奖;吴法华副校长在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期间(1996-2000年度)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

■高二(9)班过天虹同学发明的“智能表演船模”项目(辅导老师周国卫)经层层选拔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明天小小科学家”比赛。

获提名奖,并获周凯旋基金会基金奖。

这项比赛苏州大市仅我校获奖。

12月3日首届红钻石奖颁奖仪式在二号楼多媒体教室举行。

南北校区共有30位田径、球类运动员分别获“苗子奖”、“高水平奖”和“全面奖”。

金校长、吴副校长和红钻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邵荣林等参加仪式并为获奖运动员颁奖。

12月6—8日南校区“省示范初中”验收。

12月31日,我校举行万米长跑迎新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