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护理

合集下载

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各有各的招

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各有各的招
改治疗方案或停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如软饭、面条、蔬菜、水果等 ,避免油腻、辛辣、坚硬等不
易消化的食物。
规律饮食
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
适量饮水
保持适当的饮水量,有助于消 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 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
症状。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放松心情
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 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听 音乐、做瑜伽等方式放
松心情。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胃 部环境,缓解消化不良
症状。
02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 法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具有健 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 功效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中成药
选用具有相同功效的中成药,如 香砂六君子丸、健脾丸等,方便 患者服用。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 目的。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 内关等。
多样化食物
摄入多种食物,保证营养 均衡,避免单一食物摄入 过多,影响消化功能。
避免刺激性食物
减少辛辣、油腻、生冷等 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 刺激肠胃,引发不适。
适当的运动锻炼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改 善消化功能,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状。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坚持锻炼
保持长期、规律的锻炼习惯,有助于 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功能性消化不 良。
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异常症 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情绪变化,保持良好的心 态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遵循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完好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或反复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如上腹胀闷、腹痛、恶心、呕吐、饱胀等,并伴有消化功能异常。

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通过辨别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和调理方法。

一、中医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型:主要特点是脾胃气虚,消化功能减弱。

患者多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舌淡苔白等。

治疗时应益气健脾、健胃消食,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等温补药物。

2.气滞型:主要特点是气机不畅,消化功能受阻。

患者多表现为腹胀闷、烧心、口苦、口干等。

治疗时应理气行滞,可选用枳壳、香附、陈皮等理气药物。

3.肝胆郁结型:主要特点是肝气郁结,症状多见于精神抑郁、烦躁易怒等。

患者多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嗳气等。

治疗时应疏肝行气、和胃消食,可选用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药物。

4.阳虚型:主要特点是阳气不足,消化功能减弱。

患者多表现为肢冷、畏寒、腹痛等。

治疗时应温阳健脾、健胃消食,可选用附子、肉桂、干姜等温阳药物。

5.阴虚型:主要特点是阴液亏虚,消化功能减退。

患者多表现为口干口渴、消瘦、盗汗等。

治疗时应滋阴养胃、健脾消食,可选用熟地、枸杞子、麦冬等滋阴药物。

6.胃湿型:主要特点是湿气郁滞,消化功能减弱。

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不振、口黏腻、恶心呕吐等。

治疗时应健脾健胃、祛湿消食,可选用茯苓、半夏、草果等祛湿药物。

二、常用中药治疗:1.半夏泻心汤:适用于脾胃气虚、食滞胸口闷滞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半夏、黄连、干姜等。

2.保和丸:适用于气滞胃脘痞闷、饮食停滞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枳壳、乌梅、牡蛎等。

3.柴胡疏肝汤:适用于肝胆郁结、胃气不舒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柴胡、黄芩、干姜等。

4.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虚久泻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等。

5.六君子汤:适用于脾胃气虚、气虚久泻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党参、白术、陈皮等。

中医药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情选用。
常用中成药
如保和丸、六味安消胶囊、健胃消 食片等,可改善食积、脘腹胀满等 症状。
使用方法
遵医嘱,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 合适的药物,一般中成药为口服, 可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进行使用。
中药针灸
针灸作用
针灸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穴位
如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可改善胃肠功能紊乱、脘腹胀满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强 调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根据 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 ,采用不同的方药和治疗方 法。同时,医生需要密切关 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强 调合理用药,尽量使用天然 、安全、有效的中药,避免 使用副作用较大的西药。医 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 质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种 类、剂量和给药途径。
中药汤剂
汤剂作用
中药汤剂可根据患者病情 进行个体化辨证施治,组 方灵活,起效快,作用强 。
常用汤剂
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 汤、健脾丸等,可改善脾 胃虚弱、脘腹胀满等症状 。
使用方法
遵医嘱,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进行煎服或温服。
中成药
作用及优点
中成药具有使用方便、携带方便 、易储存等优点,可随时根据病
总结词
中药汤剂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具有个体化的特点,能够根据患者的 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 方案。
VS
详细描述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中药汤剂能 够通过调理脾胃功能、疏肝理气、祛湿化 痰等多种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症状。例如, 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医生会开具益气健 脾的汤剂,如四君子汤等;对于肝气郁结 的患者,医生会开具疏肝解郁的汤剂,如 柴胡疏肝散等。
诊断与治疗现状

中医护理如何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中医护理如何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中医护理如何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中医护理这玩意儿,在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方面,那可真是有一手!咱先来说说这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是咋回事儿。

就比如说,您有时候是不是会感觉肚子胀胀的,没胃口吃东西,或者吃了东西不消化,老是打嗝、反酸,甚至还会肚子疼、拉肚子?这都可能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

我就碰到过这么一件事儿。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他那小侄子才上小学,正愁眉苦脸地趴在桌子上。

一问才知道,这孩子最近老是不想吃饭,还总说肚子不舒服。

朋友带孩子去看了医生,说是消化系统功能有点紊乱。

这可把一家人给急坏了,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饭哪行啊!这时候,我就跟他们说,可以试试中医护理的办法。

咱先从饮食调理开始,多给孩子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像小米粥、山药泥啥的。

然后呢,每天给孩子揉揉肚子,顺时针揉,就跟揉面似的,别太用力,轻轻的,每次揉个十几分钟。

这叫腹部按摩,能促进肠胃蠕动。

还有啊,中医的艾灸也不错。

找对穴位,像中脘穴、足三里穴,用艾灸条熏一熏,暖暖的,能让气血通畅,改善消化功能。

我朋友他们就照着做了,刚开始孩子还有点不乐意,觉得麻烦。

但坚持了几天之后,效果就出来了。

孩子的胃口慢慢变好了,肚子也不那么难受了,又开始活蹦乱跳的。

其实啊,中医护理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方法还有很多。

比如说,中药调理。

但这得找专业的中医大夫开方子,可不能自己乱吃药。

还有穴位贴敷,把一些中药贴在穴位上,也能起作用。

再比如说,情志护理也很重要。

您可别小看心情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要是您整天压力大、心情不好,那肠胃也跟着“闹脾气”。

所以啊,要保持心情舒畅,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中医护理讲究的是整体调理,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

就像照顾一个小花园,得浇水、施肥、除虫,样样都做好了,花儿才能开得鲜艳。

消化系统也是一样,饮食、按摩、艾灸、心情,都照顾到了,它才能正常运转,让您吃得香、消化好,身体倍儿棒!总之呢,中医护理在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方面,真的是有很多实用又有效的办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护理体会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护理体会
实 用中医药杂志 2 1 0 1年 9月 第 2 7卷 9期 ( 总第 24期 ) 2
0URNAL OF P RACTI CAL TRADI ONAL CI I TI - NES M E CI I E DI NE

21 01


Z ! 里
止 痛 , 效果 满意 。 故
2 肩周 炎
欲不 振 、 心 、 吐等 , 中 医“ 恶 呕 属 痞满 ” “胃痛 ” “ 、 、 郁证 ” 范 等
畴, 病位在 胃而涉及脾 。 我们运用 中医护理 功 能 性消 化不 良患者 效 果 满 意 , 介 绍如 下。
1 一 般 护 理
调理 胃肠功 能。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患 者应 少 食 多餐 , 避 免暴饮暴 食 , 禁食 油 腻及 刺 激性 食 物 , 食生 冷 食物 , 少 以及 咖啡 、 巧克力 、 土豆 、 红薯 、 酸性食 物 和产 生气 体 的食 品 ( 如
杨某 , ,5岁 ,00年 6月 5日初诊 。左 上肢 疼 痛 1 女 5 21 周余 , 型偏 胖 , 体 易出汗 , 左上肢怕 冷 明 , 晚上 需放 温水 袋 保暖 , 肩关节 周围持 续 酸痛 , 举 臂 或 旋 转上 臂 时 , 出 抬 可 现针刺样 剧痛 , 间尤甚 , 夜 穿衣 梳 头 易感 困难 , 质 暗淡 苔 舌 薄 白, 脉沉 。检查 左侧斜方肌 痉挛 , 关节 外展 、 旋 、 肩 外 后伸
( 央 偏 左 ) 初 步 诊 断 为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 用 黄 芪 桂 枝 五 中 。
( 安徽 省 毫州市 华佗 中 医院推 拿科 , 安徽 毫州 2 6 0 ) 380
物 汤加 减 。药 用 生 黄 芪 3 g 桂 枝 1g 白 芍 2 g 炙 甘 草 0, 5, 0,

消化不良中医护理方案

消化不良中医护理方案

消化不良中医护理方案
介绍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胃痛、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帮助缓解这些症状,改善消化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方案
以下是一些中医护理方案,供参考:
饮食调理
- *消食养胃粥*:将糯米、山药、莲子、鸽肉等食材一起煮成粥,有助于消化,补养胃气。

- *避免寒凉食物*:如生冷食物、冰镇饮料等,这些食物容易
刺激胃肠道。

- *适量进食*:保持适量的进食量,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中药调理
- *健脾和胃方剂*:如六君子丸、理中丸等,可以提升胃肠道
功能,增加消化吸收能力。

- *舒肝和胃方剂*:如柴胡疏肝散、调胃承气汤等,有助于缓
解胃痛、腹胀等症状。

调整生活方式
- *合理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
运作。

- *适量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消化,提高胃肠蠕动。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 中医护理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最好在中医医生
的指导下使用。

-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咨询医生后再使用中医护
理方案。

结论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可以作为
辅助治疗的选择。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中药调理和调整生活方式,
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消化功能。

然而,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指导下使用的必要性。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中医药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传输、排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始终以整体观念为基础,通过辨证施治准确抓住病机,以调整气血、脏腑的功能平衡为目标,从而实现疾病的根治。

下面是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几种常用方法。

1.食疗法:食疗是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方面。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选择恰当的食物进行调理。

比如,对于寒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选择温热性食物,如姜茶、红糖水等来缓解症状。

对于胃寒型的患者,可以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温热水果等。

另外,还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过量摄入刺激性食物等。

2.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炙甘草、陈皮、生姜、枳壳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和脾胃、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吸收等方式,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具体用药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3.针灸治疗:针灸疗法通过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整体的气血循环和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中脘、足三里、关元等。

对于厌食、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选择食欲增加的穴位进行刺激。

4.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腹部肌肉的松弛,改善肠胃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从而改善消化功能。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有揉腹、粉腹、顺时针轻揉腹部等。

5.心理调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理治疗在中医药治疗中也很重要。

对于焦虑、紧张、情绪波动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心理疏导、放松训练、行为疗法等方法,通过改变心理状态,缓解病情。

总之,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调整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食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疗法和心理调整也都是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方法,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结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调护.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调护.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调护.发布时间:2021-07-07T16:11:17.9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月2期作者:余刘科[导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多发疾病,又被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

余刘科(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峨眉山620010)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多发疾病,又被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

目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对于其明确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部分学者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除了动力障碍之外,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自身的精神因素等存在一定的联系。

患者多表现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肠道症状。

患此病的患者与患消化道黏膜组织病的患者不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只是不出现胃肠道黏膜以及组织病变的情况下才出现上诉症状,而且患者的病情多受到其不良情绪因素的影响。

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慢性、复发性和难缓解性等特点,因此治疗该疾病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该病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

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于“胃脘痛” “痞满”等范畴。

脾胃同处于中焦,脾主升,胃主降,胃降则健,胃滞则病。

肝气犯胃,气机升降失常为基本病机,因此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和胃为大法。

胃苏颗粒是由:陈皮、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等药物组成,具有理气健脾、行气和胃、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等效果。

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浓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增强胃肠蠕动和收缩,还能改善患者情绪不稳、易焦虑等特性。

1、中医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经方是历代医家临床治疗经验的总结,经历了数千年的临床治疗检验,其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低。

现代医家将古代经方现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窦伟利将116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四逆散加味(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6g)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是常见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50%,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西医治疗疗效不甚满意,更多的学者把目光投注到中医中药。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胃脘痛”及“胃痞”等范畴,认为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以脾虚为基本病机。

合理的饮食宣教、适宜的精神调护等中医施护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饮食宣教
饮食与FD 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胃电检查,腔内
测压、核素扫描等运动功能检查,50%以上患者胃内活动异常,胃窦低张,胃排空延缓,致胃肠排空延迟,尤以固体食物为然。

近1/2患者诉说消化不良在进食时症状加重。

《内经》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水谷须经胃的腐熟,脾的运化才能转化为能被人体所利用的精微物质。

脾主升清,胃主受纳,如脾胃升清失常,则表现为饱、厌食、嗳气等症状。

故通过调摄饮食,以益胃健脾,使脾胃功能正常,是治疗FD 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日常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注重向患者宣传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为宜,从而改善由于胃动力不足,排空迟缓所造成的饱胀、胃痛等症状。

要求患者进食软食、易消化食品,忌食肥甘厚味脂肪餐和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品,避免胃酸过度分泌,从而引起返酸、烧心等症状。

还可以根据FD 患者的体质制定适宜的食谱,如炖猪肚,补脾和中,适于脾虚食欲不振的患者经常食用;姜橘土豆汁,健脾理气,温中止呕,适于因胃寒而胃痛、呕吐、恶心的患者;佛手柑粥,清香开胃,理气止痛,适于老年胃弱,胃痛、嗳气频频的患者。

通过食疗调理脾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精神调护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精神心理因素在FD 患者表现出更
多精神上的痛苦。

FD 患者较器质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再现出更多精神上的痛苦,对自身健康的负性评价也是本病的一个特征。

FD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重,生活质量越差。

实验证明:情绪激动时,胃黏膜苍白,紧张时,胃分泌下降,与中医理论“思伤脾”“脾不运化”不谋而合。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对脾胃升降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护理
张小会,张文铠
(鞍山市中医院,辽宁鞍山114004)
文章编号:1009-5519(2011)10-1582-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
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第27卷第10期
面部烧伤多为突发事件,加之面部又是身体的特殊部位,瞬间意外即改变了患者日常生活形态,面部烧伤患者经常会出现颈项部和胸部直接粘连的情况,除严重妨碍颈部活动外,继续发展还会出现小口畸形,下唇外翻、口角歪斜和下睑外翻等畸形,其治疗周期长,往往需要多次手术整形修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5岁。

于1995年12月因癫痫发作将面部扑入热汤
锅中而致面部Ⅲ度烫伤。

2治疗方法
入院后予气管切开,面部暴露疗法,于1996年1月13日行面
颈部肉芽创面清创植整张中厚皮、双大腿取皮术,术后余面颊、下颌约1%创面及下颌局部骨暴露未愈。

于1月26日手术植皮修复未愈创面,下颌露骨以骨钻钻孔促肉芽生长封闭暴露骨面,植皮成活,于1月31日出院。

于1997年因双眼下睑外翻、小口畸形再次在我院行双下睑瘢痕松解植皮、小口开大术、左上臂取皮术,愈合好。

于2005年因双眼睑瘢痕外翻、颈部瘢痕挛缩入院行左眼睑、颈部瘢痕松解植皮术、腹部取皮术,治愈出院。

3护理
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高热、呕吐、脑水肿、急性胃扩张
等并发症的观察,伤后48h 内禁食。

早期暴露疗法,颈部予以过伸位,充分暴露颈部创面。

保持面部创面清洁干燥,可用消毒棉签或纱布轻轻吸干渗出物。

烧伤部位波及头发或接近发际者,头发应剃净。

3.2
眼部护理:用抗生素眼膏或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保护外
翻的眼睑,经常清除眼周围创面的渗出物及眼分泌物,按医嘱正确使用各种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防止感染。

3.3保持鼻腔清洁:去除鼻腔尘埃及痂皮,有分泌液流出时,应及时用棉签吸干,过多时可用吸引器轻轻吸出。

3.4
保持唇周局部创面干燥及口唇湿润:用冷开水棉球湿润,
进餐宜用小汤匙防止损伤唇周创面及食物残渣污染创面。

每次进食后需行口腔护理。

经常观察口腔黏膜的情况,有溃疡、真菌生长时可局部涂药或作口腔喷雾。

3.5饮食以软食为主,面部植皮早期的患者应给予鼻饲流质。

4讨论
4.1
各种原因造成的面部Ⅲ度烧伤,如果在伤后3~5d 行早期
切痂手术,出血多,不易止血。

皮下脂肪层较薄且肌肉层紧密相连,焦痂切除操作时层次不易掌握,难免移漏坏死组织或者切除过深而造成皮片坏死或者畸形愈合而影响外观。

故早期切痂植皮手术是不可取的。

4.2面部创面较深,组织缺损较多,骨质外露的创面。

可采用
吻合血管游离皮瓣进行修复,由于愈后皮瓣比较臃肿,往往需要二期去脂手术,同时手术费时复杂,难度较大,而且又给患者带来新的创伤,多数患者难以接受。

我们认为对于创面较深,组织缺损较多创面,待肉芽充填后,行游离植皮手术效果较佳。

4.3采用整张自体0.6mm 中厚皮片移植,手术方便,成功率高,
取皮区隐蔽,对维持面形,促进功能恢复,缩短病程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愈后瘢痕轻,面部平整,色泽和谐,质地相称,形象自然。

4.4面部创面处理时,局部加压制动是否妥善是分区植皮或
面部Ⅲ度烧伤1例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

锟,罗银燕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广东湛江524002)
文章编号:1009-5519(2011)10-1583-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失司,则患者出现焦虑、食欲不振、嗳腐吞酸等FD 症状。

因此,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治疗和护理,可明显提高疗效。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可信赖形象,在各种日常护理和治疗中表现出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博得患者的信任。

主动热情,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地倾听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感受,通过亲切的笑容,温柔的语调,使患者产生一种亲切感,引导患者讲心理话,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不轻易打断患者的谈话,以满足患者被重视、被关心的心理需求。

其次,给予适当的心理调节。

FD 患者主观感觉异常敏锐,多具有疑病素质,长期过于担心自已身体健康状态。

中医认为“思伤脾”,“怒伤肝”,肝脾损伤则导致气机逆乱,所谓“思则气结,怒则气逆”,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FD 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讲疾病的诊治、预后,以达到对疾病看法的共识,并给予相应的安慰、支持和疏导。

同时,引导患者阅读娱乐方面的杂志,听优美、欢畅的乐曲,调动积极情绪,使患者心情愉悦,气机调畅,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解除心理负担,以利于康复。

3讨论
FD 归属于中医脾胃病中的“胃脘痛”及“胃痞”等范畴,归
纳其病因病机有肝气犯胃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气滞血瘀型,寒热错杂型,饮食伤胃型,脾胃湿热型,肝胃郁热型,痰浊中阻型,肝脾不和型,寒邪客胃型等。

临床上依据不同证型在上述“饮食宣教”及“精神调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中医辨证施护。

如肝气犯胃型要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急躁愤怒;脾胃虚寒型要避寒保暖,忌生冷硬食;胃阴不足型不能生气上火,要避免辛辣甜腻之品;气滞血瘀型要保持心情愉快,忌肥甘厚腻之品;寒热错杂型要忌腥辣及生冷硬之品;饮食伤胃型要避免暴饮暴食;脾胃湿热型要避免辛辣肥甘厚腻之品;肝胃郁热型要调情志,忌辛辣油腻之品;痰浊中阻型宜清淡饮食,忌甜腻及生冷硬食;肝脾不和型宜心情舒畅,忌生冷硬之品;寒邪客胃型则避免凉饮冷食,北方冬季外出戴好口罩避免寒风从口鼻而入。

另外,护理人员还应遵从医嘱,督促患者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气功导引等治疗优势,调理气机,必要时需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配合,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收稿日期:2011-02-18
15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