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总有机碳分析器确认方案

合集下载

总有机碳分析仪TOC使用方法

总有机碳分析仪TOC使用方法

校准
根据仪器说明书进行校准,确保仪器 测量准确。
测试样品
使用标准样品或已知浓度的样品进行 测试,以验证仪器性能。
日常维护与校准
定期进行仪器维护和校准,以确保仪 器性能稳定。
03
TOC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开机与关机
开机
打开仪器电源,等待仪器自检完毕, 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关机
完成测量后,关闭仪器电源,断开电 源插座。
TOC分析仪的用途
01
02
03
监测水质
TOC分析仪可以用于监测 各种水质,包括饮用水、 工业废水、地表水等。
评估污染程度
通过测量水样中的TOC含 量,可以评估水质的污染 程度,为环境管理和治理 提供依据。
科学研究
TOC分析仪在环境科学、 水文学、地球科学等领域 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科学 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总有机碳分析仪TOC 使用方法
目录
• TOC分析仪简介 • TOC分析仪的安装与调试 • TOC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 TOC分析仪的维护与保养 • TOC分析仪的应用案例
01
TOC分析仪简介
TOC分析仪的定义
01
TOC分析仪即总有机碳分析仪, 是一种用于测量水样中总有机碳 的仪器。
02
污 染程度。
日常维护
清洁仪器表面
使用干燥的软布轻轻擦拭仪器表面,保持清洁。
检查仪器电缆
确保仪器电缆连接良好,无破损或松动。
保持仪器干燥
避免仪器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以免影响仪器 性能。
常见故障排除
显示屏无显示
仪器启动异常
检查仪器电源是否正常,电缆是否连 接良好。
检查仪器电源和电缆,确保正常后再 重新启动仪器。

TOC检定要求

TOC检定要求

MV_RR_CNG_0200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方法1. 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说明编号 JJG821—1993名称(中文)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英文)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zer归口单位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起草单位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主要起草人曹文棋(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批准日期 1993年6月4日实施日期 1993年10月1日替代规程号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总有机碳分析仪的检定。

主要技术要求1.外观与初步检查2.零点示值的重复性3.总有机碳检测率4.无机碳检测率5总有机碳检测重复性6.总有机碳的线性误差7.总有机碳检测响应时间8.对电压变化的稳定性9.绝缘电阻是否分级 否检定周期(年) 2附录数目 4出版单位中国计量出版社检定用标准物质相关技术文件备注注:需要查阅全文,请与出版发行单位联系。

2.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摘要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总有机碳分析仪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1 外观与初步检查1.1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时间和仪器编号,危险部件(高温、强光等)应有明显标志,外观不应有妨碍仪器正常工作的机械损伤。

1.2 仪器的各紧固件和电缆插接件均应紧固、插接良好,各调节旋钮、按键和开关均能正常工作。

1.3 气体管路应使用不锈钢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各接头要紧密牢固,在使用压力下不泄漏。

1.4 仪器的指示表盘刻线及字体要清晰,数字显示不应断线、缺字。

1.5 带记录仪的仪器,其记录仪的性能要符合出厂要求,绘图画线要清晰。

2 零点示值的重复性仪器零点示值的重复性应不大于5.0%。

3 总有机碳检测率当总有机碳进样量为0.5μg时,检测率≥95%。

4 无机碳检测率当无机碳进样量为0.5μg时,检测率≥95%。

5 总有机碳检测重复性总有机碳检测重复性应优于3.0%。

TOC测定原理方法

TOC测定原理方法

下面针对TOC仪器的测定原理、TOC分析方法及分析的步骤进行介绍。

一、TOC仪器的测定原理总有机碳(TOC),由专门的仪器一一总有机碳分析仪(以下简称TOC 分析仪)来测定。

TOC分析仪,是将水溶液中的总有机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并且测定其含量。

利用二氧化碳与总有机碳之间碳含量的对应关系,从而对水溶液中总有机碳进行定量测定。

仪器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燃烧氧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电导法、气相色谱法等。

其中燃烧氧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只需一次性转化,流程简单、重现性好、灵敬度高,因此这种TOC分析仪广为国内外所釆用。

TOC分析仪主要由以下儿个部分构成:进样口、无机碳反应器、有机碳氧化反应(或是总碳氧化反应器)、气液分离器、非分光红外C02分析器、数据处理部分。

二、燃烧氧化一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燃烧氧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按测定TOC值的不同原理乂可分为差减法和直接法两种。

1. 差减法测定TOC值的方法原理水样分别被注入高温燃烧管(900°C )和低温反应管(150°C)中。

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化,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二氧化碳。

经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为二氧化碳, 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导入非分散红外检测器,从而分别测得水中的总碳(TC)和无机碳(IC)。

总碳与无机碳之差值,即为总有机碳(TOC) o2. 直接法测定TOC值的方法原理将水样酸化后曝气,使各种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驱除后,再注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

但由于在曝气过程中会造成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损失而产生测定误差,因此其测定结果只是不可吹出的有机碳值。

三、水样中TOC的分析步骤1•试剂准备(1)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基准试剂(2)无水碳酸钠:基准试剂(3)碳酸氢钠:基准试剂(4)无二氧化碳蒸憾水2. 标准贮备液的制备(1)有机碳标准贮备液:称取干燥后的适量KHC8H4O4,用水稀释,一般贮备液的浓度为4OOmg/L碳。

toc测定方法

toc测定方法

TOC测定方法简介TOC(Total Organic Carbon)是指水中的总有机碳含量。

测定水中的TOC含量对于环境保护、水质监测和饮用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TOC测定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和实验步骤。

原理TOC测定方法基于有机物在氧化剂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一般来说,TOC分析仪会将样品中的有机物通过加热或紫外光照射等方式转化为CO2,然后利用传感器或检测器测量产生的CO2含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的TOC含量。

仪器设备常用的TOC分析仪器包括:1.水样预处理设备:包括过滤器、蒸馏装置等,用于去除杂质和提取溶解性有机物。

2.TOC分析仪:主要由加热系统、气体流动系统、CO2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与处理首先需要采集待测试样品,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常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过滤、蒸馏和酸化等。

过滤可以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蒸馏可以去除溶解性无机碳,酸化可以将样品中的无机碳转化为CO2。

2. 标准曲线制备为了准确测定样品中的TOC含量,需要先制备一条标准曲线。

选取不同浓度的有机物标准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纯水中,然后进行相同的预处理步骤。

3. 样品测定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注入TOC分析仪器中,并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通常包括设置分析参数、加热或照射样品、收集产生的CO2等步骤。

4. 数据处理与分析仪器会自动记录产生的CO2含量,并计算出样品中的TOC含量。

根据标准曲线可以将测得的数据转换为有机物浓度。

注意事项1.样品采集应避免污染和氧化。

2.预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机物污染。

3.操作仪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避免误差产生。

4.标准曲线的制备应覆盖待测样品的浓度范围,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应用领域TOC测定方法在以下领域有广泛应用:1.环境保护:用于监测水体、土壤和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

2.水质监测:用于饮用水、工业废水和地下水等水源的质量监控。

toc仪器测总有机碳的注意事项

toc仪器测总有机碳的注意事项

toc仪器测总有机碳的注意事项一、引言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是描述水体、土壤、沉积物等中有机物总含量的参数。

TOC分析是环境科学、生态学等领域中常用的手段,通过测量样品中的TOC含量,可以评估其有机污染程度、营养盐状况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而toc仪器则是用于测定样品中TOC含量的专用仪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toc仪器测总有机碳的注意事项,包括样品采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旨在为TOC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二、样品采集注意事项1. 采集容器选择TOC分析要求采用耐酸、耐碱、无机物污染的容器,建议选择使用玻璃瓶或特制的塑料瓶。

在采集前,应用酸洗涤容器,以避免残留有机碳的干扰。

2. 采集点与时间选择采样点应选择代表性的样品,并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采集时间。

对于动态变化的水体,需注意连续采集多个时间点的样品,以获得更准确的总有机碳含量。

3. 采样技术操作在采集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水体或土壤样品,可采用专用工具进行采集。

确保采样过程中无外来物质的污染,避免影响后续的toc仪器测定。

三、toc仪器操作注意事项1. 仪器准备在使用toc仪器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仪器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耗材是否充足。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气体,并确保气路畅通。

2.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固体颗粒等干扰物质。

样品处理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进行选择,常见的方法包括过滤、去除颗粒物、盐酸处理等。

3. 仪器操作步骤toc仪器具体操作步骤会因仪器型号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包括样品进样、溶解、燃烧和检测等过程。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样品的二次污染。

4. 仪器检测参数设置在进行toc分析之前,需要根据样品特性以及实验要求,合理设置仪器的检测参数。

包括燃烧温度、进样量、流量等参数的选择,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校正和修正toc仪器测定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水样中的溶解氧、溶解无机碳等因素的干扰。

TOC测定原理方法

TOC测定原理方法

下面针对TOC仪器的测定原理、TOC分析方法及分析的步骤进行介绍。

一、TOC仪器的测定原理总有机碳(TOC),由专门的仪器一一总有机碳分析仪(以下简称TOC 分析仪)来测定。

TOC分析仪,是将水溶液中的总有机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并且测定其含量。

利用二氧化碳与总有机碳之间碳含量的对应关系,从而对水溶液中总有机碳进行定量测定。

仪器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燃烧氧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电导法、气相色谱法等。

其中燃烧氧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只需一次性转化,流程简单、重现性好、灵敬度高,因此这种TOC分析仪广为国内外所釆用。

TOC分析仪主要由以下儿个部分构成:进样口、无机碳反应器、有机碳氧化反应(或是总碳氧化反应器)、气液分离器、非分光红外C02分析器、数据处理部分。

二、燃烧氧化一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燃烧氧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按测定TOC值的不同原理乂可分为差减法和直接法两种。

1. 差减法测定TOC值的方法原理水样分别被注入高温燃烧管(900°C )和低温反应管(150°C)中。

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化,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二氧化碳。

经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为二氧化碳, 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导入非分散红外检测器,从而分别测得水中的总碳(TC)和无机碳(IC)。

总碳与无机碳之差值,即为总有机碳(TOC) o2. 直接法测定TOC值的方法原理将水样酸化后曝气,使各种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驱除后,再注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

但由于在曝气过程中会造成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损失而产生测定误差,因此其测定结果只是不可吹出的有机碳值。

三、水样中TOC的分析步骤1•试剂准备(1)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基准试剂(2)无水碳酸钠:基准试剂(3)碳酸氢钠:基准试剂(4)无二氧化碳蒸憾水2. 标准贮备液的制备(1)有机碳标准贮备液:称取干燥后的适量KHC8H4O4,用水稀释,一般贮备液的浓度为4OOmg/L碳。

TOC检定要求

TOC检定要求

MV_RR_CNG_0200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方法1. 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说明编号 JJG821—1993名称(中文)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英文)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zer归口单位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起草单位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主要起草人曹文棋(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批准日期 1993年6月4日实施日期 1993年10月1日替代规程号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总有机碳分析仪的检定。

主要技术要求1.外观与初步检查2.零点示值的重复性3.总有机碳检测率4.无机碳检测率5总有机碳检测重复性6.总有机碳的线性误差7.总有机碳检测响应时间8.对电压变化的稳定性9.绝缘电阻是否分级 否检定周期(年) 2附录数目 4出版单位中国计量出版社检定用标准物质相关技术文件备注注:需要查阅全文,请与出版发行单位联系。

2.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摘要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总有机碳分析仪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1 外观与初步检查1.1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时间和仪器编号,危险部件(高温、强光等)应有明显标志,外观不应有妨碍仪器正常工作的机械损伤。

1.2 仪器的各紧固件和电缆插接件均应紧固、插接良好,各调节旋钮、按键和开关均能正常工作。

1.3 气体管路应使用不锈钢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各接头要紧密牢固,在使用压力下不泄漏。

1.4 仪器的指示表盘刻线及字体要清晰,数字显示不应断线、缺字。

1.5 带记录仪的仪器,其记录仪的性能要符合出厂要求,绘图画线要清晰。

2 零点示值的重复性仪器零点示值的重复性应不大于5.0%。

3 总有机碳检测率当总有机碳进样量为0.5μg时,检测率≥95%。

4 无机碳检测率当无机碳进样量为0.5μg时,检测率≥95%。

5 总有机碳检测重复性总有机碳检测重复性应优于3.0%。

某公司总有机碳分析仪TOC使用方法

某公司总有机碳分析仪TOC使用方法

某公司总有机碳分析仪TOC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将TOC仪器接通电源并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仪器的各项参数是否正常,确认仪器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2. 校准仪器:使用标准水样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TOC仪器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校准过程需要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确保每个校准步骤都得到正确的执行。

3. 取样准备:将待测水样采集到干净的容器中,并根据实验要求适当稀释。

4. 样品处理:将水样加入到TOC仪器的样品池中,按照仪器的操作要求进行样品处理。

通常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样品中存在的颗粒物或气泡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5. 启动测试: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步骤,启动TOC仪器进行测试。

等待仪器完成测试过程并打印出测试结果。

6. 结果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同时,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

7. 仪器维护:测试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和维护TOC仪器,以确保下次使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有机碳分析仪TOC的使用方法需要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操作步骤。

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确保TOC仪器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实验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监测水中总有机碳含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总有机碳(TOC)是指水中所有的有机碳物质的总和,其主要来源包括有机废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和雨水。

对水中TOC的监测不仅能够评估水体的污染情况,还可以为环保、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总有机碳分析仪TOC的使用方法对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总有机碳分析仪TOC通常采用光催化氧化、化学氧化和高温燃烧三种方式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然后将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测定所需的信号。

在使用TOC分析仪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在实验室环境中要确保电源和稳压电源能够满足全部设备的电需求。

其次,进行校准,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设备被正确校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有机碳分析器确认方案
文件编号:
目录
1.确认目的 (1)
2.确认范围 (1)
3.确认工作小组及职责 (1)
4.仪器描述 (2)
5.确认前准备 (2)
6.确认内容 (3)
7.确认过程中的偏差处理 (6)
8.再确认周期 (6)
9.确认结果评定与结论 (7)
1.确认目的:
按照GMP的要求,对该仪器进行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以确定目前的实验室环境能否满足该仪器的正常操作和使用,仪器是否有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能否满足可接受标准和日常分析测试工作的需要。

2.确认范围:
本确认方案适用于对总有机碳分析器TOC230的确认。

3.确认小组及职责
4.仪器描述
总有机碳分析仪(以下简称TOC 仪),在测量溶液或固体状态样品中的含碳量时,是将样品中的碳元素氧化为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与碳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样品中碳元素的含量。

TOC230总有机碳分析仪是根据质量控制的目的和要求,在调研的基础上,公司于年月日购置的精密仪器,其生产厂为,主要用于。

该仪器由组成。

应用软件为。

5.确认前准备
文件资料的确认
下列文件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GMP要求
关键性仪表及消耗性备品备件:见附件
6.确认内容
安装确认
安装确认所需文件及资料
安装场地
计算机的安装确认情况:
安装确认结论:
检测人:日期:年月日
复核人:日期:年月日
运行确认:
测试项目和认可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821-2005 《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确定。

如无相关标准,参考仪器说明书确定。

验证所需要的的标准物质及仪器
所需要的的标准物质
a)碳酸钠纯度标准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纯度值不确定度:%,k=2。

b)邻苯二甲酸氢钾纯度标准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纯度值不确定度:%,k=2。

所需要的仪器
a)分析天平:最小分度值;
b)玻璃量器:A 级;
c)检定仪器标准所用的空白水;
d)绝缘电阻表:500V,10 级;
e)其他仪器和设备。

软件系统安全性确认
打开计算机开关,待屏幕运行Windows xp 操作系统以后,由可以授权操作该仪器的检验员设定登陆用户名、密码,重新启动系统。

再让其他不知被授权人员登陆,尝试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尝试能否进入计算机系统,连续尝试 5 次。

不知用户名和密码的操作人,应无法登陆计算机系统。

运行确认实施
绝缘电阻
仪器不连接供电电源,接通其电源开关。

将绝缘电阻表的一个接线端子接到电源插头的相线(或零线)上,另一接线端子接到仪器的接地端上,用绝缘电阻
表测量仪器的绝缘电阻。

绝缘强度
仪器不连接供电电源,接通其电源开关,把绝缘强度测试仪的两根接线分别接在仪器电源插头的相线(或零线)及接地端(或机壳)上。

试验时电压应平稳上升到规定值1500V ,电流为5mA ,保持1min ,然后将电压平稳地降到0V 。

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击穿和飞弧现象。

无机碳检测示值误差
按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预热。

参照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用空白水和适宜浓度的标准溶液仪器的零点和满量程。

在仪器已校正过的量程内,选取3个浓度的溶液:满量程的20%,50%,80%浓度的无机碳标准溶液,每个浓度的溶液重复3次进样并记录仪器的数值,计算3次测量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用平均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作为示值误差。

计算公式如下:
111100%1c c s
d c s
-=
⨯ (1) 式中:d1 ——无机碳检测的示值误差;
c1 ——仪器3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mg/L ; c1s ——无机碳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值,mg/L 。

取绝对值最大的d 1 作为仪器的无机碳检测示值误差。

有机碳检测示值误差
按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预热。

参照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用空白水和适宜浓度的标准溶液校正仪器的零点和满量程。

在仪器已经校正过的量程范围内,选取3个浓度的溶液:满量程的20%,50%,80%浓度的有机碳标准溶液,每个浓度的溶液重复3次进样,并记录仪器的示值,计算3次测量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用平均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作为示值误差。

计算公式如下:
0000c c s
d c s
-=
(2) 式中: d0 ——总有机碳分析仪有机碳检测的示值误差;
c0 ——仪器3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mg/L ; c0s ——有机碳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值,mg/L 。

取绝对值最大的d 0 作为仪器的无机碳检测示值误差。

无机碳检测重复性
在仪器已经校正过的量程范围内,用无机碳标准溶液(其浓度为满量程的50%)为样品,重复进样6次,记录仪器的测量示值。

按下式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并以其作为仪器的无机碳检测重复性。

1
100%1
s RSD X =
⨯ (3) 式中:
1s =
X1i —— 仪器的无机碳测量示值;
1X ——仪器的有机碳测量示值的平均值;
n ——测量次数。

有机碳检测重复性
在仪器已经校正过的量程范围内,用有机碳标准溶液(其浓度为满量程的50%)为样品,重复进样6次,记录仪器的测量示值。

按下式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并以其作为仪器的有机碳检测重复性。

100%0
s RSD X =
⨯ (4) 式中:
0s =

X0i ——仪器有机碳测量示值; X0 ——仪器有机碳测量示值平均值; n ——测量次数。

运行确认结论:
检测人: 日期: 年 月 日 复核人: 日期: 年 月 日
性能确认
检查项目: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检查的目的和标准:检查仪器在测试供试品的过程中,含量测定的相对偏差。

检查依据为《中国药典》2010 年版二部(附录P67)和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确认所需要的试剂和溶液
总有机碳检查用水:应采用每升含有总有机碳低于,电导率低于μS/cm(25℃)的高纯水。

所用有机碳检查用水与制备对照品溶液及系统适用性预实验溶液用水
应是同一容器所盛之水。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蔗糖对照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定经105℃干燥至恒重的蔗糖对照品,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作为储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1ml 储备液,加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作为蔗糖对照品溶液。

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定1,4-对苯醌对照品,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作为储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1ml 储备液,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并稀释至1000ml ,作为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

过硫酸钠溶液:称取过硫酸钠60g 至500ml 量瓶中,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加85%磷酸15ml ,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稀释定容。

在阴凉处放置24 小时后使用。

磷酸溶液:取85%磷酸100ml ,总有机碳检查用水稀释至定容至500ml 量瓶中。

系统适用性试验
取总有机碳检查用水、蔗糖对照品和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依次记录总有机碳响应值。

按下式计算,以百分数表示响应效率为85%-115%。

100
rss rw
rs rw -⨯- 式中:rw ——总有机碳检查用水的空白响应值;
rs ——蔗糖对照品溶液的响应值;
rss ——为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的响应值。

测定法(离线测定)
取供试制药水适量,按仪器规定方法测定。

记录仪器的响应值ru ,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制药用水的响 应值不大于rs − rw (L )。

性能确认结论:
检测人: 日期: 年 月 日 复核人: 日期: 年 月 日
7. 确认过程中的偏差处理:
确认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本确认方案执行,出现个别确认项目不符合标准结果时,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处理:
重新确认不合格项目或全部项目,分析不合格原因,所有异常情况及处理过程均应记录备案。

8.再确认周期:
资料确认:检查有关资料完整性。

进行运行和性能确认等项目。

正常情况下每年做一次确认。

9.确认结果评定与结论:
确认小组根据确认情况对确认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确认结论,有验证委员会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及负责发放证书。

对确认结果评审包括:确认试验项目是否有遗漏;
确认实施构成中对确认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
确认记录是否完整;
确认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对否合理,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