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十杰候选人人物名单及简介

合集下载

第六届长沙十大杰出青年名单公示栏

第六届长沙十大杰出青年名单公示栏

第六届长沙十大杰出青年名单公示栏【原创实用版】目录1.介绍长沙十大杰出青年名单公示栏2.展示第六届长沙十大杰出青年名单3.分析这些杰出青年的背景和成就4.总结长沙十大杰出青年名单公示栏的意义正文近日,长沙市发布了第六届长沙十大杰出青年名单公示栏,旨在表彰和激励那些在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青年人才。

本文将对这一名单进行简要分析,以展示这些杰出青年的背景和成就,以及长沙十大杰出青年名单公示栏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第六届长沙十大杰出青年名单。

这十位杰出青年分别是: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孙七、周八、吴九、郑十、陈十一、林十二。

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领域,涵盖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个方面。

这些杰出青年都是长沙市的骄傲,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这些杰出青年的背景和成就。

例如,张三,他是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在纳米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四,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致力于农村教育事业,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实现人生价值。

王五,他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丰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

这些杰出青年的事迹充分展示了青年一代的风采和力量,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长沙十大杰出青年名单公示栏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激励着广大青年人以这些杰出青年为榜样,积极投身社会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它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彰显了时代精神,有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公示栏还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和重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总之,长沙十大杰出青年名单公示栏展示了这些杰出青年的背景和成就,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对广大青年人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精神品格

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精神品格

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精神品格
湖湘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一枝独秀,领导潮流,叱咤风云,那是在近代的事了。

两次湖南人才在中国政坛的集体亮相,日破云涛,月临星汉,让湖湘文化大放异彩。

第一次是晚清时期,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势利在中国军政舞台上崛起,“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湖南人才半国中”,“无湘不成军”,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挽救了儒教,延缓了清朝的寿命。

第二次是在民国时期,为代表的湖南将帅在新中国军政舞台上的崛起,文官武将人才泉涌,外平美帝,内平蒋家,史册写满湘人,挽救了中华民族,建立了新中国。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湖湘文化在国难之时,民族危亡之际,有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厚积突发,顺势崛起,呈现了超强的爆发力。

曾左胡而湘军起,黄蔡宋而民国张,厚泽方,巨手挽颓势,普润芝露,弱国放强光,有文有化,风云卷湖湘。

纵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黄兴、蔡锷、这些湖湘文化的代表,我们发现了这些领头都是清一色的书生,奋斗都是从社会最底层开始,以德才兼备的天纵之姿,胸怀日月,眼纳乾坤,气压风云,对抗流俗和浮誉,反抗腐朽和堕落,道德文章,嘉言懿行,艰苦卓绝,勇猛精进,乃至最后能做大事,做大官,成大业,享大名,真正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生前死后两荣光的辉煌人生。

君子德风,风行草偃,无疑,他们也成为了湖湘文化的象征、名片,也成为了三湘儿女的楷模和榜样,激励着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前进。

湖南的古代文化名人岳飞杨花杜甫与湖南文学传统

湖南的古代文化名人岳飞杨花杜甫与湖南文学传统

湖南的古代文化名人岳飞杨花杜甫与湖南文学传统湖南的古代文化名人与湖南文学传统湖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

其中,岳飞、杨花和杜甫是湖南最著名的古代文化名人之一,他们的存在不仅为湖南增添了光彩,也对湖南的文学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岳飞、杨花和杜甫在湖南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和贡献。

一、岳飞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湖南衡州人,是北宋时期著名将领。

岳飞从小勇敢有为,机智过人。

他深受民间英雄文化的熏陶,在其战争生涯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和坚持原则的精神使他成为历史上备受尊崇的人物。

岳飞对湖南文学传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词和散文作品中。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对民族精神和自由意识的追求可以从中看出。

岳飞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他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不满与抗议。

他的作品鼓舞了无数后来的文人士子,对湖南文学传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杨花杨花(1854年-1923年),原名杨炳南,字宗汉,湖南长沙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美术家和教育家。

杨花以其独特的艺术天赋和创新思维,为湖南的美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杨花对湖南文学传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对美术教育的推动和发展上。

他倡导将绘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他还在美术教育中强调了对个体艺术才华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和创造力。

通过他的努力,湖南的美术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湖南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湖南湘阴(今岳阳)人,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扎实的写作技巧而闻名于世,他对湖南文学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在他的诗歌中描绘了湘水、湘山等湖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他用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以及对时局的关切。

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怀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

陈天华简介

陈天华简介

陈天华简介篇一:湖湘文化十杰候选人人物名单及简介湖湘文化十杰候选人人物名单及简介屈原1、屈原(前352—[改为—]前281),战国楚国人,诗人、思想家,代表作《离骚》、《九章》。

端午节是为纪念其而来,“楚辞”类诗作开创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先河。

心系天下、忧国爱民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贾谊2、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鵩鸟赋》。

提出“阳儒阴法”及农本主义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统治策略,积极开展政治实践和社会变革,开湖湘经世致用先河。

蔡伦3、蔡伦(63—121),东汉桂阳郡(今湖南耒阳)人,政治家、发明家。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代表人物之一,主要功绩是改进造纸术,为中华文化传承提供重要载体,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张仲景4、张仲景(63—121),东汉南阳郡(今河南邓县)人,医学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誉为“医圣”。

曾任长沙太守,又称“张长沙”。

两汉中医医经、经方二派的集大成者,重视养生保健,是中医思想界的灵魂人物。

欧阳询5、欧阳询(557—641),隋代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擅长楷书,世称“欧体”。

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为书法理论的里程碑。

怀素6、怀素(725—785),唐代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和尚,书法家,代表作《自叙帖》,擅长草书,称“狂草”。

与唐代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7、柳宗元(773—819),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推动文学运动向前发展。

沩山灵祐8、沩山灵祐(771—?),唐代长溪(今福建宁德)人,佛学家,禅宗派别沩仰宗创始人、百丈怀海高徒,和弟子慧寂在潭州沩山和袁州仰山自创一派,主张万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

湖南10大湘菜大师

湖南10大湘菜大师

湖南10大湘菜大师湖南10大湘菜大师放眼当今中国的餐饮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湘菜可谓是一枝独秀风靡全国。

究其根本乃是湘菜大师们不拘一格既继承湘菜传统又吸取其它菜系精华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推出新湘菜样式从而造就了湘菜餐饮蓬勃发展在遍地开花的局面。

他们就像国画之于齐白石、京剧之于梅兰芳、文学之于鲁迅一样是中国湘菜界的一面旗帜是中国湘菜界的标杆。

他们取得的成就可圈可点他们的梦想在实践中生产价值他们在湘菜界的洪涛中中流击水石荫祥、聂厚忠、许菊云、谭添三、王墨泉、曹秋泉、张力行、张志君、黄惠明这10位优秀的湘菜大师就是10个光辉的篇章。

当然湖南优秀的湘菜厨师绝不仅仅只有以上10位而且随着湖湘餐饮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湘菜厨师精英正以强者的姿态以宏伟的气魄造就和影响着中国湘菜业的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不凡的人物领衔湘菜才使得中国湘菜走得更远、走得更具竞争力和生存力、走得更为稳健。

NO.1湘菜教父-石荫祥1931年长沙的曲园酒家来了一个15岁小学徒但谁也可能没有想到这个小学徒后来成了中国湘菜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他就是首个被授予湘菜大师被业界尊为湘菜泰斗的石荫祥。

从业76年石荫祥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不断进取敢于创新。

凭着对湘菜的热爱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并将湘菜的技艺发扬到了极致。

在烹调风格上他注重原汁原味、口味适中浓淡相宜。

在菜品创新上他推陈出新开发出了一系列深得人们喜爱的菜式。

在菜品造型上他更是把色、香、味、形、器、养做到了精妙的和谐统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他湘菜技艺水平的高超从1959年-1975年毛主席每次回湖南皆由他掌勺。

在湘菜界取得无可匹敌的地位之后他又著书立说扮演起中国湘菜界教父的角色。

他认为湘菜要更好地发展就要立足本省普及全国走向世界。

目前经他编撰的《湘菜集锦》已经问世这本以湘菜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书不仅打破了湘菜界没有菜谱的历史更开创了中国由厨师亲自写书的先河。

在此之后他又陆续出版了《湘菜集锦续集》和《湘菜集锦续续集》。

“文化布道者”王鲁湘

“文化布道者”王鲁湘

“文化布道者”王鲁湘作者:刘念国来源:《华声》2015年第11期王鲁湘,1956年生于湖南,1978年考入湘潭大学中文系,1984年进北京大学研修中国美术史,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博导,2001年任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

历任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世纪大讲堂》主持人、《文化大观园》总策划、主持人。

5月28日下午,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在(长沙)岳麓书院举行的“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上,以《风雨赋潇湘》为题,设席岳麓书院讲坛,从文学、美学的视角,高度诠释了湖湘文化与湖湘士子的生命情怀。

王鲁湘以褚遂良的名句“烂漫桐花二月天”和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开题,从湖南的风俗名物谈到湖南人的性格,演绎湖湘士人的情调体验,他认为湖南的秋天有一种烈酒的性格,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衍生出湖南的“江湖文化与江湖世界”:湖南处江湖之远,孕育出湖湘名士独有的性灵与神韵。

在王鲁湘看来,湖南士人群体有一种“苍茫独立、无限孤独”的生命情调,他们总爱把自己预置于宏大的宇宙情境之中,渺小的个人空无依傍,遂生出巨大的孤独感,然后浩然正气沛然而出,充塞天地之间,舍我取谁的豪情顿时化作担当牺牲的勇气。

湖南士人无论是立志、励志还是酬志,都会习惯性地先把自己放在同家国世界的中心有一定距离的江湖世界里,苍茫独立,寻找终极意义,在巨大的孤独感中养吾浩然之气,然后以比任何人都敢于担当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走向他与家国世界的斗争。

王鲁湘强调,湖南士人的生命情调中有一种“死亡情节”,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湖南人的身影,他幽默地说,“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为什么敢作主?就因为他是湖南人。

”“以我在湖南生活的经历,我深知那样的山水,那样的江湖,那样的气候,那样的传说,那样的民风,是必然要激荡出那样的清怨之气、孤愤之气、风骚之气、南楚霸气和天地正气的——湖南士人活的就是这口气!”王鲁湘的精彩演讲上传到网络之后,除了好评如潮,点赞如雨,也有细心的粉丝,“抠”出了一点小小“乌龙”——他在演讲开篇问候贵宾时,貌似疏忽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湖湘文化的开创人----胡安国

湖湘文化的开创人----胡安国

湖湘文化的开创人----胡安国胡安国(文定公)(1074~1138)南宋理学家。

字康侯,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人。

幼聪敏,七岁能诗。

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常州府判、荆南教授、湖南学宫提举、提举江西东路学事、尚书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兼侍读(专讲《春秋》),终官中书舍人兼侍读。

在仁途中,因与朱胜非、黄潜善等权党不睦,屡遭贬谪。

曾一度退隐于湖南衡山,专门从事《春秋传》著作,被称为湖湘学派的先驱者。

元符年间,迁隐于武夷山,撰写《春秋传》。

他从治《春秋》到著《春秋传》,经历了30多个年头,在武夷山隐居达八年之久,晚年自号为"武夷翁",人称为"武夷先生",清康熙皇帝颁赐其祠匾额称"霜松雪柏"。

胡安国游宦在外,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毕其一生,虽在官四十年,而实历职不及六载,很长时间都在家乡武夷山留连栖息。

其父去世后,他辞归武夷,“遂称疾不仕,筑室墓旁,种稼自给,聊以此终身”(《宋史》本传)。

后来虽然重新起用,但他仍系心于武夷山。

清《武夷山志》说他在晚年时因“廷臣诋毁,除永州,予祠加宝文阁直学士,退居武夷,自号武夷翁,年六十五岁,卒谥文定,(明)正统时,从祀孔庙,成化三年,追封建宁柏。

”胡安国毕生致力于研究理学,他是洛学大师程颐的再传弟子,他的师父谢良佐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颢、颐)门四大弟子。

《春秋传》是他研究理学的结晶。

大家知道《春秋》是儒学经典之一,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胡安国独钟《春秋》中的“匡世”、“济世”思想,因此他殚精竭虑地阐释《春秋》,撰写《春秋传》。

他从治《春秋》到著《春秋传》,历时凡三十载,足见他治学之勤奋和态度之严谨。

寒暑三十载写就的《春秋传》曾被宋高宗列为经筵读本。

元皇庆二年(1313年),朝廷下诏行科举制,更以《春秋传》定为经文,与“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榖梁传》的合称)并行。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附湖南近现代名人分布图)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附湖南近现代名人分布图)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附湖南近现代名人分布图)湖南长沙岳麓山下有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大门前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惟楚有才”,下联是“于斯为盛”,联语的口气颇为自负。

湖南人杨度甚至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口气之大,也找不出第二人。

不过,近代湖南三湘大地的确是人才辈出,对于中国的革命和中华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从率先喊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到以操练湘军起家的曾国藩;从维新主将谭嗣同,到革命志士黄兴。

晚清以来的军国大事,几乎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湖南人的身影。

近代以降,湖南人在政坛上的地位日益显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中,湖南人占到19%以上。

1955年授予元帅、将军衔,也以湖南人居多。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湖湘文化已卓然独立于世。

近现代湖南著名人物分布地图追溯湖湘文化的源头,也许我们会把目光投向那遥远的年代。

2 000多年前,当忧国忧民的诗人屈原,吟哦徘徊在三湘大地,最后自沉于汨罗江时,是否已为2 000多年后湖湘文化的复兴埋下希望的种子?近代湖南人血液中的反抗精神,湖南人善开风气之先的勇气和毅力,是否和楚人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这一切都是那样遥远,“悠哉渺矣,不可得而详”了。

……湖南人在全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始于“洪杨之难”,其标志就是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的崛起,这是不错的。

但在思想文化领域,启迪、孕育湖湘文化的,却不能不归功于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

岳麓书院早在晚清之时,湖南人就开始走出湖南,面向世界。

魏源是第一个发出向西方学习呐喊的人。

嗣后,郭嵩焘出使英法,曾纪泽出使英俄。

维新运动失败后,湖南人纷纷出国留学,1904年中国留日学生2 395人,其中湖南籍373人。

“五四”前后,湖南人走出湘省更加频繁,在第三次留学高潮中,先后就有300多名湘籍人士赴法勤工俭学。

在那里,他们接触了共产主义学说。

与此同时,毛泽东等人先后数次奔赴北京、上海等地,热烈地搜寻一切能够找到的中文的共产主义文献,从而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湘文化十杰候选人人物名单及简介屈原1、屈原(前352—[改为—]前281),战国楚国人,诗人、思想家,代表作《离骚》、《九章》。

端午节是为纪念其而来,“楚辞”类诗作开创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先河。

心系天下、忧国爱民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贾谊2、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鵩鸟赋》。

提出“阳儒阴法”及农本主义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统治策略,积极开展政治实践和社会变革,开湖湘经世致用先河。

蔡伦3、蔡伦(63—121),东汉桂阳郡(今湖南耒阳)人,政治家、发明家。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代表人物之一,主要功绩是改进造纸术,为中华文化传承提供重要载体,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张仲景4、张仲景(63—121),东汉南阳郡(今河南邓县)人,医学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誉为“医圣”。

曾任长沙太守,又称“张长沙”。

两汉中医医经、经方二派的集大成者,重视养生保健,是中医思想界的灵魂人物。

欧阳询5、欧阳询(557—641),隋代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擅长楷书,世称“欧体”。

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为书法理论的里程碑。

怀素6、怀素(725—785),唐代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和尚,书法家,代表作《自叙帖》,擅长草书,称“狂草”。

与唐代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7、柳宗元(773—819),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推动文学运动向前发展。

沩山灵祐8、沩山灵祐(771—?),唐代长溪(今福建宁德)人,佛学家,禅宗派别沩仰宗创始人、百丈怀海高徒,和弟子慧寂在潭州沩山和袁州仰山自创一派,主张万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

为禅宗发展注入活力,湖南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周敦颐9、周敦颐(1017—1073),北宋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哲学家,代表作《太极图说》、《通书》,儒家理学派开山鼻祖。

继承孔孟学说,引领儒家经传之学向性理之学转变,影响程朱理学的形成,其思想是湖湘文化的思想基础和湖湘学派的理论来源。

胡安国10、胡安国(1074—1138),北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哲学家,代表作《春秋传》,与次子胡宏创立“湖湘学派”。

《春秋传》成为元明两朝科举取士的经义定本,其尊奉二程理学,注重经世致用及兼容并蓄理念,成为湖南精神的理论来源。

胡宏11、胡宏(1105—1161),南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哲学家,代表作《知言》,与其父胡安国创立“湖湘学派”。

提出以“性”为宇宙本体,打破程朱学派重“理”、陆王学派重“心”的学术格局。

致力办学,培养一批传播湖湘文化的人才群体,开创湖湘学统。

张栻12、张栻(1133—1180),南宋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作《论语解》、《孟子说》,“湖湘学派”宗师。

与朱熹和吕祖谦齐名,世称“东南三贤”。

先后主讲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培养一大批湖湘人才,使湖湘学派达到极盛。

欧阳玄13、欧阳玄(1283—1357),元代浏阳(今湖南浏阳)人,史学家,编有《辽史》、《金史》、《宋史》三史。

史学巨匠,诗文闻名天下,因其学识渊博,文绩卓著,人称“一代宗师”。

撰写《至正河防记》,对治理黄河、安定民生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李东阳14、李东阳(1447—1516),明代茶陵(今湖南茶陵)人,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代表作《怀麓堂集》,主编《大明会典》。

明中期文坛领导者,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以乐府体诗作史论成一家之言,开创形式上拟古诗创作先河。

王夫之15、王夫之(1619-1692),明代衡州府(今湖南衡阳)人,明末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世称船山先生。

清军入主中原,王夫之投身抗清,以失败告终,于是隐居终身,以著述为业。

其著作生前不显,至19世纪中叶经邓显鹤整理后大行于世,近代学人大多深受其影响。

章太炎称其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罗典16、罗典(1719—1808),清代湘潭(今湖南湘潭)人,教育家。

主掌岳麓书院27年,提出“坚定德性,明习时务”的育才思想,培养大批湖湘才俊,使岳麓书院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欧阳厚均17、欧阳厚均(1766—1846),清代郴州(今湖南郴州)人,教育家。

执掌岳麓书院27年,以“忠孝廉洁,敦品励行”立教,以“经世致用,明习时务”课书,培养近三千湖湘子弟,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曾国荃等晚清重要历史人物皆出于其门下。

邓显鹤18、邓显鹤(1777-1851),清代新化(今湖南新化)人。

嘉庆九年(公元一八0四年)举人,以纂著为事,系楚南文献者三十年,学者称之曰“湘皋先生”。

因将王夫之的大量作品进行点校刊刻,而使船山之学得以显扬于世。

湖南后学尊他为“楚南文献第一人”,而梁启超则称他为“湘学复兴之导师”。

陶澍19、陶澍(1779—1839),清代安化(今湖南安化)人,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代表作《印心石屋诗抄》、《靖节先生集》。

注重经世致用,晚清最杰出改革家,清代经世派领袖、洋务派先声,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崛起的先导人物。

贺长龄20、贺长龄(1785—1848),清代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政治家、教育家,代表作《耐庵诗文集》。

主修《遵义府志》被梁启超推为“天下府志第一”。

为官四十年,以清廉、勤勉著称;教学重视经世教育,倡导培养德才兼备的经世人才。

魏源21、魏源(1794—1857),清代金潭(今湖南邵阳)人,思想家,代表作《海国图志》。

倡导新思想,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晚清洋务派崛起奠定思想基础。

曾国藩22、曾国藩(1811—1872),清代湘乡(今湖南双峰)人,军事家、思想家,湘军主要代表人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程朱理学学术大师,是立德、立功、立言“三立完人”;文学成就突出,创立晚清古文“湘乡派”;军功显赫,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左宗棠23、左宗棠(1812—1885),清代湘阴(今湖南湘阴)人,军事家、思想家,湘军主要代表人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为民族存亡和中国的近代化作出巨大贡献。

胡林翼24、胡林翼(1812—1861),清代益阳(今湖南益阳)人,军事家、思想家,湘军主要代表人物,晚清中兴名臣之一。

精通兵法谋略,为湘军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能文善武,懂经济、擅理政,是位全能型人才。

郭嵩焘25、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今湖南湘阴)人。

晚清政治家,进士出身,湘军创建者之一。

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曾任驻英国、法国公使。

他早年强调湘学传统,使西后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发展中国的工商业,首开近代湖湘西学之风气,其后湖南倡时务学堂,向日本等国派遣留学生,都受到郭嵩焘影响。

王闿运26、王闿运(1833—1916),清代湘潭(今湖南湘潭)人,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尊奉“春秋学”与“帝王学”,在经学、史学、诗文学方面建树颇丰。

撰写《湘军志》,誉为“良史第一”;一代诗文大家,称为“光宣诗坛之首”。

王先谦27、王先谦(1842—1917),清代长沙(今湖南长沙)人,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代表作《汉书补注》和《后汉书集解》,代表注释《汉书》和《后汉书》最高成就。

治学重考据,将考据学传统注入湖湘文化,是著名湘绅领袖、学界泰斗。

岳麓书院山长和时务学堂的倡建者。

谭嗣同28、谭嗣同(1865—1898),清代浏阳(今湖南浏阳)人,革命家、思想家,代表作《仁说》,“湖湘三公子”之一。

清末戊戌百日维新运动著名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主张变法维新,为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鼓舞一代代湖湘学子投身于救国救民运动。

杨昌济29、杨昌济(1871—1920),长沙人,教育家、思想家、伦理学家。

主张为学做人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精神,湖湘学子称为“达化斋法门”而竞相仿效;教育主张“知行合一”、反对全盘西化,培养出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大批近代才俊。

黄兴30、黄兴(1874—1916),长沙人,革命家、政治活动家。

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与孙中山齐名,并称“孙黄”。

领导并参加近代一系列中国重要革命活动,卓越的军事指挥家,为争取近代中国民主自由而奋斗终身。

熊希龄31、熊希龄(1870—1937),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曾实业救国创烧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

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

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

熊希龄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

杨度32、杨度(1875—1931),湘潭人,政治活动家、思想家,代表作《君宪救国论》、《湖南少年歌》。

近代中国风云人物,一生思想多变,不变的是救国救民理念以及敢为人先的湖南人精神风貌。

陈天华33、陈天华(1875—1895),新化人,革命家,代表作《警世钟》、《猛回头》。

创立华兴会[并不是他一个人创立的。

],策划武装起义,宣传革命思想,以自杀的方式试图唤醒国人团结一致,共同革命,是位富有牺牲精神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蔡锷34、蔡锷(1882—1916),邵阳人,军事家、革命家。

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响应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领导二次革命、护国战争,被称为“护国大将军”,有“再造共和第一人”之美誉。

宋教仁35、宋教仁(1882—1913),桃源人,革命家。

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倡导并践行责任内阁制,组建国民党,因刺身亡,被孙中山誉为“为中国宪法而牺牲之第一人”。

蔡和森36、蔡和森(1895—1931),双峰人,革命家、思想家。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之一,他首旗帜鲜明地称“中国共产党”,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理论、方针及组织原则,为党的创建和早期党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