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政治思想史
中西政治思想史

“共同善”
在融合康德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格林把 人视为道德的存在物,把人类活动的最终目标定位 在实现最高的道德的善。格林指出,至善不是某个 人独享的,它是人们共同享有的善,道德的善在本 质上都是共同的善。
含义:共同的善是人类心灵能力的 充分实现。人类品质的完善。人类 精神的实现等 实现:共同的善靠独立的个人是 不能实现的,国家、法律和各种 制度也就成为实现“共同善”的 最好形式。
首先,真正的自由涉及做某事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免除限制
积极自由
其次,自由包含道德的因素,我们所做的事情必须是值得做的
再次,自由包含社会的因素,即自由必须“与他人共同”享有,一个人不能 以对他人强加限制为代价享有自由,他应当对他人的福利作出某些积极的贡 献。
格林的“共同善”概念和“积极自由”概念是为了给国家干预提供理论 说明
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英国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现代自由主义的先驱 主要著作:《伦理学绪论》、《政治 义务原理讲座》
密尔的政治思想
1
生平与著作
2
对传统功利主义的改造
3பைடு நூலகம்
思想言论自由与个性自由
4
代议制政府
生平
自幼接受其父詹姆斯· 密尔的严格教育,受业于功利主义宗师边沁和奥斯汀门下。也受到 孔 德、圣西门等人的影响。 三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八岁学习拉丁文,并广泛阅读希腊、罗马的文学、历史及哲学著作。 1830年,密尔的感情生活出现重大转折。他结识了哈莉特· 泰勒夫人并开始了不寻常而浪漫的 爱情。 1843年出版的《逻辑学体系》被当时公认为逻辑学发展史上的巨著,该书在19世纪后半期一 直是大学的标准教科书 1849年约翰泰勒去世,1851年密尔和哈莉特结婚。婚后最重要的著作是《论自由》 1868年,密尔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获得巨大成功 1873年5月7日,密尔在法国的阿维农去世,死后与妻子安葬在一起。
中外政治思想史

题目1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城邦一般小国寡民,但是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它们之间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为主要特征的。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清中期,汉学家戴震在考据的基础上,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全面批判。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布丹提出了国家主权的学说。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面对宋朝严峻的形式,改革思想的重点是岁币改革。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洛克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权、财产权。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西方政治思想始终重视如何为政、从政。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9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把政治理解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选择一项:a. 古中国b. 古罗马c. 古希腊d. 古埃及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古中国题目10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智者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1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启蒙运动步入文艺复兴运动的后尘,成为了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2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突出的关注。
中外政治思想史教学辅导1

教学辅导1——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2、理解中西两种政治思想体系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脉络3、掌握西方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政治思想史的方法一、中外政治思想史的概念:政治思想:适应一定时代的需要,反映一定的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
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划策。
特征:A、阶级性与社会性B、时代性与继承性C、民族性与交汇性二、中西政治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为维护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政治统治服务的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不同点:(1)两种思想体系的思维形式不同。
A、中国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务实性,强调知行合一。
B、西方文化则表现出唯理性强调逻辑思辩。
(2)两种政治思想全系的侧重点不同。
A、传统政治思想的侧重点在于解决君主的最高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
因此在国家问题上表现出以管理国家到认识国家、组织国家。
B、西方政治思想的侧重点在于,他们在探讨政治问题时,普遍关心和要求解决的是人为什么要过政治生活,为什么要建立国家的问题。
即从认识国家的本质入手,其次便是对政体问题的关注。
由此西方政治思想在国家问题上呈现出从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到管理国家这样一种顺序。
(3)两种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不同。
A、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说是一贯型的,几千年“一以贯之”。
主流:君主集权主义,不变中也有变,好呈现出主流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法家、阴阳家、佛学思想结合的趋势。
B、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演变型的,从横向上看,西方政治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虽然也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但在纵向上,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则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即自然政治观、神系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
但从其继承性上看,西方政治思想发展是“变中有不变”,其中某些要素,始终没有中断。
它们构成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这些要素包括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这样一些价值观念及其制度建构,而这些观念恰正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内涵。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考任务

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观。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3
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国家权力问题。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4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家始终将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治国原则的研究上,关注人行为的道德标准和为证、从政的方法。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5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是一贯性的,主线就是自由主义。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3
卢梭使用社会契约论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4
启蒙运动步入文艺复兴运动的后尘,成为了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5
希腊城邦中自由人和自由公民都可以在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8
霍布斯解释国家权力产生的出发点是自然状态。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7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为主要特征的。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8
正
希腊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了公民的广泛参与。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9
所谓唯理性就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正确答案是:本质和规律
题目50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本质决定了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6
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突出的关注。正确答案是:认识国家、组织国家
题目8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没有差别的完全的等同。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0
杰斐逊是美国总统,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1
理学内部流派众多,但他们在政治取向上高度一致,都以富国强兵为归宿。正确的答案是“错”。
中外政治思想史判断题

中外政治思想史判断题中外政治思想史判断题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思想。
正确答案:A中外政治思想史是研究政治思想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正确答案:B政治思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正确答案:A7、判断题:一个社会有一种政治理想。
正确答案:B8、判断题:一个阶级有一种政治理想。
正确答案:A9、判断题:西方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务实性,强调知行合一。
正确答案:B13、判断题:美国的政治思想来源于欧洲大陆。
正确答案:A14、判断题:中西两种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相同。
正确答案:B15、判断题: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管理国家。
正确答案:B16、判断题: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主要是解决如何认识国8、判断题: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如何组织和如何管理国家的问题。
正确答案:B19、判断题: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是“一贯型”的,几千年君主集权主义的主流不变。
正确答案:B20、判断题: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的演变。
正确答案:B 21、判断题:自由主义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
正确答案:A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研究、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正确答案:B1、判断题: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氏族组织。
正确答案:B3、判断题:古希腊有100多个城邦。
正确答案:A4、判断题:希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
正确答案:B6、判断题:奴隶和自由人没有公民权。
正确答案:A7、判断题:外邦人可以有公民身份。
正确答案:B8、判断题:城邦中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可以有公民身份。
正确答案:B9、判断题: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希腊自由人的男子才能获得10、判断题:在希腊,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正确答案:A11、判断题: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中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周公吐哺: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三纲八目: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双城论: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因犯罪而被贬人间之后,现实世界就被划分为两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
” 前者是“尘世之城”,它是撒旦的领域,是肉体淫乱的渊薮,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的生活态度。
后者是“上帝之城”,它是上帝的“选民”即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座永恒之城,在现世中代表着它的就是教会;。
孟子四心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柏拉图理想国的观点:1.理念论:理念是事务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务的基础和原则,洞穴之喻。
2.哲学王: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绝对的权利3.国家观:柏拉图强调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铸造出一个幸福国家的模型来,但不是支离破碎地铸造一个为了少数人幸福的国家,而是铸造一个整体幸福的国家。
4.教育观:他要求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文艺教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地点:最早源于意大利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教会势力的衰落,社会等级次序的改变,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意义:为近代文化撒下可贵种子莫尔的乌托邦:政治制度:1.财产共有2.民主选举3.没有监狱没有警察。
社会制度:1.乌托邦岛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2.家族生活制度依族长制3.岛内实行六小时工作制4.乌托邦境内取消货币5.实行充分的宗教自由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宗教教育。
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托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
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中和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中外政治思想史-简答与习题

1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维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
特征:A、阶级性与社会 B、时代性与继承性 C、民族性与交汇性2中西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区别?由于历史上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民族变迁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中西两种政治思想体系也呈现出互不相同的面貌和特征。
主要区别:1两种政治思想体系的思维形态不同。
2两种政治思想体系的侧重点不同。
3两种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不同。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说是“一贯型”的。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则可以说是演变型的。
3学习政治思想史要掌握哪些基本方法?1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阶级的分析方法与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相结合。
3在研究、学习中外政治思想的过程中,特别要防止两种教条,即“马教条”和“洋教条”。
4 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史有什么意义?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西方政治思想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成果,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其精华部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1学习和了解中外政治思想的以展脉洛和中外政治思想家对他们各自时代提出的问题的政治思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
2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准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3不管是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形成于公元前18~前6世纪的古希腊,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面积有限的农村,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
林毓生:中国思想史及西方思想史专题大纲

6、Benjamin I. Schwartz, In Search for Wealth and Power: Yan Fu and the West,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
5、“五四”启蒙思想的特质及其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传统中国的“有机体”思想模式及其结果:借思想以解决社会诸问题的“思想决定论”;胡适思想中的限制;胡适对于“自由”的肤浅解读;鲁迅思想的特质及其政治观的困境;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中欠缺对于“政治作为力量”的学理思考;儒家将政治“道德化”:“政者正也”;法家将政治“不道德化”:政治服务天子势力;道家对政治“逃避化”;从韦伯“责任伦理”(the ethics of responsibility)和“意图伦理”(the ethics of intentions)的分析来观待鲁迅身上的思想纠结;五四知识分子谈“国民性”问题的“不通”:倒果为因、决定论的错误倾向。
转载ms's博客
3、契约论的三个类型之一:洛克;“人是上帝的儿女”的观念;作为“自由主义”之父的洛克;“自然权利”(right of nature)的观念;作为“守夜人”的国家形象;
4、契约论的三个类型之一:卢梭;“人天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的观念;卢梭身上的革命性源头;卢梭契约论观念中的强烈文明批判精神及其未来想象;卢梭契约论中的“公意”(general will)观念;启蒙运动的三种类型比较:法国式、德国式、苏格兰式;启蒙运动中所蕴涵的不同“理性”观;
5、阿克顿公爵(Lord Aeton)对于权力的理解。Power corrupts;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题目浅谈洛克的分权理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年级姓名指导教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月日浅谈洛克的分权理论摘要:西方的民主制度在启蒙运动中得到发展,洛克的思想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中其他人的思想也有着很大影响。
洛克的分权思想对后世有着很大借鉴意义,后来的孟德斯鸠继承和发展了其分权理论,形成资本主义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
洛克的分权思想是在英国革命中发展起来的,迎合了当时资产阶级的需要,得到了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分权思想并不完全,有着与封建相妥协的一面。
洛克分权思想的不完美,同样当代西方“民主国家”思想分权思想也不完美,我们应该从中找出优点如权力制衡加以借鉴,缺点加以改进以完善我们自己的政治制度。
关键词:洛克;分权理论;民主;启蒙运动洛克深入探讨了公民社会各种权利之间的相互制衡,来达到保护人民财产和自由的目的。
洛克把政治上的各种权力归结为三类,并有高低之分,权利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的目的。
洛克把三种权力分别划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外交权,认为立法和执行必须彻底分开,一旦集中在一起,容易造成腐败。
1 洛克三种权力的划分,为了有效的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财产。
实现法治原则洛克提出了此分权学说,将国家权力分为了以下三种:1.1 立法权。
同现代社会几乎一样,立法权是指制定和发布法律的权力,是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障这个社会和社会成员的权力和自由。
洛克认为立法权是最高的权力,而其他权力则处于从属地位。
立法权不仅处于最高地位,而且一旦将它交出去,便是不可侵犯的。
立法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制定法律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力、自由和财产,因此它的制定必须审慎。
在《政府论》中,洛克认为根据权力的归属可以将国家划分为三种政体,而这种权力便是立法权。
洛克根据立法权的归属的三种情况分出的三种政体分别是:第一种是民主政体----这种情况下,立法权由社会大多数成员直接行使,并通过由他们自己拍出来的官吏来执行法律;第二种是一般的君主政体,即洛克的寡头政体----立法权由少数精选的人行使;第三种是专制的的整体,即洛克所谓的君主制,这种情况下立法权由君主个人单独行使。
洛克并不满意这三种政体,因为这三种体制并不能保证权力的快速、有效运行。
为了维护人们共同的权力、自由和财产,人们设置了立法机关,制定了法律,让人们去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
洛克认为立法权是最高权力,无论属于一个或多个人,都需要受到限制,基于此洛克提出了立法权的四个原则。
(1)目的唯一原则,作为目的性原则即立法权的主要目的也是唯一目的是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做而服务,不能够专断独行,做任何有损人民利益的事(2)方式规定和不能原则。
制定法律对于立法机关或者是自高权力机关而言不能以临时专断命令进行统治,必须颁布经常性的有效的对人民正当利益有益的法律,并且需要有声望的法官来执行司法和和判断权利归属。
既然法律使人们委托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的合法权利,那么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贵贱,不论平富,一视同仁,法律人人适用(3)财产不随意原则。
洛克在《政府论》中写道:“我认为政治权利就是为了规定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法律的权利……”1。
所以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不能去取任何人财产的任何部分,。
洛克认为,未经人民自己或代表的同意,国家不应该对人民财产增收课税。
(4)权力归谁的原则。
洛克同样主张社会契约论,国家是人民订立契约来保障人民生命、自由、平等、财产等权利的,所以国家的立法权来自于人民的委托,权力都属于全体的人民,因此制定法律的权利只能是人们选举的人,法律的制定也只能用于人们需要的地方。
1.2 执行权。
执行权是指执行被制定和继续有效的法律的权力。
执行权也是经常性的,是从属于立法权的,是对立法权的补充,法律的制定是需要执行的,所以执行权也显得尤为重要。
执行权隶属于立法权,必须以立法权为指导和依据,立法权来自于人民,执行权是立法权的执行,所以也来自于人民。
因为执行权的重要,所以洛克主张执行权与立法权必须要分开。
如果这两种权力掌握在同一批人手中,这些人就容易受到极大诱惑,借此攫取权力,当权力掌握在同一批人手中1[英]洛克,《政府论》,下卷,瞿菊农、叶启芳译,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的时候,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做出有违人民意志的决定。
1.3 对外权。
对外权是指解决负责决定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盟以及通过外进行一切事物的权力。
对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是不现实的,执行权是对国内的权力而对外权是对国外的权力,一个国家必然要与国外作交流,所以对外权是必然,然而无论对外权还是执行权都需要人民的努力,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就执行权和对外权来看,洛克认为两者可以联合在一起。
执行权包括在社会内部对其一切成员执行国内法,而后者是对外处理有关公共的安全和利益的事,但这两种权力总联合在一起,这就很像当今的行政权。
2 洛克分权学说的时代背景。
洛克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当时正处在英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时候。
英国通过海外掠夺,吃人的“圈地运动”,积累了资本,促进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于是从封建内部分化出来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而封建制度的一些列动作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制度展开了殊死较量,于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展开了。
但新贵族同封建阶级有着极大的渊源,但任然是封建势力的一部分,英国革命具有保守性。
而洛克正逢在这个时刻,他的思想受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具有同封建制度的妥协性,同时他的思想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理论准备,他的政治思想在拥有革命性,也拥有保守性。
3 权利的制约和平衡。
洛克认为,要想权利得到实现,是每个人都享受权利,那么分权是必然的,但是要使权力不被滥用,权利的制约和平衡才能实现。
立法权国家的最高权力,需要执行权支持,执行权要对立法权负责,由于立法机关只在一定期间行使职权,召集立法机关的权力通常属于执行机关,对法律的解释一定程度也属于执行机关。
所以人们需要在必要时,召集立法机关限制执行机关。
立法权不论属于谁,都不能为所欲为,损害人们利益。
3.1 立法权受到政治和价值的限制。
洛克把立法权作为国家的坐高权益,但是作为最高权力也必须受到限制,不然容易导致权力腐蚀。
因此在立法权下,洛克提出立法权必须遵守的四个原则:要求立法权的制定必须以人民的自由和财产为最终目标;法律制定一视同仁;同时不能随意干涉人民的财产。
总之,法律的制定最终都是为人民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所以一切都该在人们意志下行使。
3.2 执行权受到局限性。
执行权是立法权的授权,并对立法权负责。
立法权作为最高的权力,洛克认为执行权虽然可以解散和召集立法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执行权高于立法权,他只是人们为了安全的委托。
再者,执行权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执行,要合法。
执行权的唯一目的是公共福利,为大众利益服务是它存在的根据。
对外权同样受立法权的约束。
4 洛克分权思想的影响。
分权理论是洛克在总结英国革命实践基础上而获得,它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有着深刻影响。
正是由于洛克的分权思想,才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洛克民主、君主和寡头政体,而是希望三者合一,因此他支持君主立宪)。
实际上,洛克的思想不只是对英国有影响,它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都产生了重要作用,它的分权思想是开始,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和文明的发展。
但由于阶级局限性,他思想的妥协性和为资产阶级说话的态度是不言而喻的。
5分权思想的不彻底性和局限。
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一种理论都有缺陷,不可能万试万灵。
洛克的分权思想同样有缺陷,其思想受革命背景的影响对封建的妥协性便是其中之一,还有待于发展。
5.1 司法权没有同行政权的不相分离,是洛克分权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
洛克的分权力包括了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执行权作为对已有法律的执行和继续有效法律的权利,过程中就包括行政,也包括审判和检查,一旦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集于一身或者掌握在同一群人的手中,那么他们的权力就只受到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监督(因为人民大众对政治了解太少,或者是单个或群体民众力量太弱小),但立法或权力机关只是停留很少时间,效果不明显。
当行政权不受到司法权的监督时,那么它的权利同样会得到太过膨胀,欲望就会不受控制,就会造成滥用职权,损害人民的自由和财产权等。
司法权和行政权的不相分离,也同样容易造成机构瘫痪,因为没有足够的限制,分工不再明确。
5.2 对内权和对外权力相分离,是不正确和不科学的。
洛克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执行权是处理国内的权力,对外权即处理对外事务(国际事务)的权力,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事物,都需要国家或其代表政府来处理,都需要国家力量的支持,其所需的支持力量都来自国内的全体人民;同时作为一个国家,就必须同他国进行交往和交流,处理对外事物的权力必不可少,这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影响国内事务。
因此,对内权和对外权不可能分开,对内权是基础影响对外权,而对外关系的好坏又影响国家发展,二者是统一的,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对内权和对外权都属于国家的行政权力。
另一方面,洛克在执行权和对外权上,又认为两者可以相互联系,他指出执行权包括对社会内部一切成员执行国内法,而对外权是处理有关公共的安全和利益的的权力,二者总是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洛克的分权并非真正的三权分立,相比而言,孟德斯鸠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三权分立更科学。
5.3 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不完备和不得当。
洛克的监督只是单方面的监督,或者说洛克分权的制约性不大,上下级监督,少了横向监督并且监督效果不大。
洛克认为立法权不能过大,所以提出了立法的目的、方式,财产和归属四大原则,然而这四大原则对立法的监督只是大框架,少了执行监督方式,容易造成漏洞;执行权和对外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然而立法机关不长期存在,执行权的权力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加上没有分离司法权,执行权也成为了最大权力,基本不受遏制。
5.4 分权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效率易走低。
这是西方分权的通病,和西方国家现代三权分立一样,权力的分立造成政策出台的太慢。
由于立法权是在尊重民主、自由的原则下制定,制定法律的议员或成员会根据不同的利益代表而讨论,而在自由前提下,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
加上制定政策的过程繁杂,步骤众多,作各种调查和讨论,如果众人没有共识那么政策很难出台,虽然做到了尽量科学,但却容易耽误时机,可能对经济或其他发展造成很多不良影响。
6 洛克的分权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洛克的分权对后来的政治有很大影响,虽然他的分权理论存在不足,但其中也有我们值得借鉴和需要反思的,尽量克服不好的现象。
6.1 坚持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民主集中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