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之虚实结合
将虚实结合用到作文中

将虚实结合用到作文中在我们的写作之旅中,常常会碰到一个有趣的技巧——虚实结合。
这玩意儿就像是烹饪中的秘制调料,能让我们的作文变得有滋有味,引人入胜。
先来说说啥是虚实结合吧。
实呢,就是我们能真真切切看到、摸到、感受到的东西,比如一个具体的人、一件具体的事、一处具体的景。
而虚呢,就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像我们的想象、联想、感受、情感之类的。
把这实实在在的和虚无缥缈的巧妙融合在一起,作文就像是被施了魔法,瞬间生动起来。
我想起之前去乡下奶奶家的一次经历,那可真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虚实结合的妙处。
奶奶家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
那天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照在地上像是一片片金子。
这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美景,对吧?但就在那时,我心里突然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这些光柱是大自然特意为我铺设的金光大道,引领着我去探索未知的神秘世界。
这就是虚啦,是我内心的感受和联想。
我沿着乡间小路漫步,路边的野花野草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那一朵朵小花,红的、黄的、紫的,开得那么灿烂,实实在在的它们就像是在大地上铺开的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而我呢,不禁想象着这些小花是不是在举办一场盛大的选美比赛,每一朵都在努力展现自己最美的姿态,争取夺得花后的桂冠。
这想象中的选美比赛,不就是虚的部分嘛。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条小溪边。
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我蹲下身子,伸手去触摸那凉凉的溪水,这真实的触感让我开心不已。
可同时,我又忍不住想,这溪水是不是从天上的银河流下来的,那些小鱼是不是银河里的星星变的,偷偷溜到人间来玩耍。
瞧,这虚实一结合,普通的小溪瞬间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到了傍晚,天边的晚霞绚丽多彩。
那红色、橙色、粉色交织在一起,实实在在是一幅绝美的画面。
但我却觉得那是天空在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晚霞是仙女们舞动的裙摆,不断变换着姿态。
而那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就像是舞会即将结束,灯光慢慢熄灭。
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写作手法虚实结合1、化虚为实。
例(1):于金池的《思念》结尾段“依稀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草原,有一个女孩,她那随风飘动的衣襟,犹如系在草原上的飘带……”。
这样的文章结尾段,就把“思念”这一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实的影象,既表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起到了言已尽而回味无尽的表现效果,又再现了女孩美丽的形象。
使文章生动、优美、富有灵气。
例(2):王灵芝的《妈妈的爱》结尾段“妈妈的爱,为我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我踏着它走向幸福、美好……”。
妈妈的爱,是抽象的,文章用具体形象的事物“美丽的彩虹桥”,来表现抽象的妈妈的爱,是化虚为实的写法。
这样,就赋予了妈妈的爱以优美的形象感,并由此顺势关联了“踏着它走向幸福、美好”意象,使中心鲜明、深刻;使结尾段优美、形象。
例(3):吴彦鹏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我的回忆被一道强烈的声波所震碎”。
回忆被唤醒是虚的,震碎的是形象的实的。
此句运用了化虚为实的写作技法。
有文采,表现力强。
例(4):张可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妈妈的这番话,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乌云,露出了我那片晴朗的天空。
而心里的石头,也好像变成了羽毛,使我变得轻松自在。
”妈妈的这番话,带给我的感受,是抽象的难以直接表达的,此处巧妙地化虚为实(乌云、明朗天空、羽毛,形象易感知,是实的),就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并且优美、灵动。
2、引实入虚。
例(1):吴彦鹏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我全天都束缚在数字与ABC之间,一个人坐在桌子前,看着数学书上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我的脑袋都大了。
此时,一阵微风将我吹回童年时光,那时多么快乐呀!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白云下玩耍,在绿草上、野花旁平躺。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将我们带到软绵绵的白云上,七彩缤纷的彩虹上”。
此语段中,写学习的苦恼、受束缚是写实,忆童年的自由、快乐是写虚。
“一阵微风”巧妙的引实入虚,形成对比,反衬效果强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当然了,童话色彩也是此语段的一个特色,只不过与本文话题无关,就免谈了。
作文语言训练之化虚为实(范文)

作文语言训练之化虚为实(范文)第一篇:作文语言训练之化虚为实(范文)作文语言训练之化虚为实,化意为象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换句话说,就是要用实在的有形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无形的事物,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当作文的立意是一个抽象的的命题,一种朦胧的情感,一个无形的概念,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围绕话题反复空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怎样打开思路,剖析话题,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就至关重要了。
纵观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无论是常规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散文,都有一个化虚为实的构思过程。
题目给我们的是“虚”的概念,我们怎样避免泛泛空谈呢?那就得着眼于生活的“实”。
“实”并不是一个不可捉摸的概念,自然万物,人类历史、现实和未来就是我们作文的着眼点。
而自然界又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山水风景;人类社会可分为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历史阶段,也可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生活范畴。
而这些就是我们写作思路拓展的方向,就形成了一棵思维拓展的树状结构。
而在考场中,如果能沿着这棵思维树的方向打开自己的思维,就能迅速地确定自己写作的范围,这样既能避免自己面对话题无从着手的窘态,也能避免文章空洞浮泛的缺陷。
附:化虚为实思路拓展树:话题自然界植物动物山水风景历史人物(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等)虚家庭(亲情,个人)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学校(学习,个人思想)未来社会(人生感悟,世间百态)话题作文最大的优势,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创造天地,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唱虫鸣,虎吼熊吟,都可以撷取入文。
自然万物本无情无知,但因为有了我们的想象,它们可以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它们可以成为现实生活的代言人,可以成为人们生存状态的缩影。
将动植物和山水风景赋予人的情感,往往能使文风活泼,使主题含蓄而深刻,使文章灵动而耐人寻味。
下面从语言的角度以“亲情”为话题,采用多种手法,化虚为实,化意为象,使作文语言灵动有文采。
作文中的虚实结合

作文中的虚实结合咱今儿就来唠唠作文里的虚实结合这档子事儿。
先来说说啥叫虚实结合。
这虚呢,不是那种虚假、瞎编乱造,而是通过想象、联想营造出的一种氛围、情感或者是还没发生但可能会发生的事儿。
实呢,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手能摸到的真真切切的东西。
把这实的和虚的巧妙地掺和在一块儿,那作文就像是加了调料的菜,立马变得有滋有味儿。
我想起有一回,学校组织咱们去乡下体验生活。
那地方,青山绿水,美得就像画儿一样。
这青山绿水,田舍炊烟,那是实打实能瞧见的。
咱走进村子,土路上鸡在跑,狗在叫,这都是真真实实的景象。
可光有这些实的,总觉得缺了点啥。
于是呢,我就开始在心里头琢磨那些虚的东西。
比如说,我看着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就想到了农家人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想象着他们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做出香喷喷的饭菜。
这饭菜的香味仿佛都飘进了我的鼻子里,这就是虚。
再看那田里头的庄稼,绿油油的一片。
我就想到了秋天丰收的时候,那满是金黄的稻穗,一筐筐红通通的苹果,人们脸上那藏不住的喜悦,这也是虚。
还有村里头的那口老井,实实在在的就在那儿。
石头砌的井沿,长满了青苔。
我往井里瞅了瞅,井水倒映着我的脸。
可我又想到了,这口老井不知道见证了多少代人的成长,不知道在炎热的夏日给多少干农活的人带来过清凉,这清凉仿佛穿透了时光,直抵我的心间,这同样是虚。
当我把这些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和自己心里头想的那些有的没的掺和在一块儿写进作文里的时候,嘿,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原本普普通通的乡下景象,一下子就变得生动有趣,有了灵魂。
虚实结合就像是给作文搭了个梯子,能让读者顺着这个梯子,从实实在在的描述爬到充满想象的空间里,尽情地遨游。
比如说,写春天来了,咱看到了河边的柳树抽出了新芽,这是实。
那要是再加上一句“仿佛是春的使者在悄悄地告诉我们,美好的日子就要来了”,这就是虚。
一下子,这柳树就不单单是柳树了,它带着希望,带着对未来的期待。
又比如说,描写一场雨。
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作文

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作文今天,我和朋友小明去逛街。
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但是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家卖衣服的店。
这家店的衣服款式很多,而且价格也不贵。
我们走进店里,看到了一件红色的外套。
我试穿了一下,感觉很合适,于是就决定买下来。
小明也看中了一件黑色的T恤,他试穿了一下,觉得很好看,于是也买下了。
我们走出店门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
我们赶紧跑到门口的遮雨棚下躲雨。
这时候,我看到了一个老人在路边卖报纸。
他的衣服已经湿透了,看起来很冷。
我心里一动,就把我的外套脱下来递给了他。
老人接过外套后,非常感激地看着我说:“谢谢你啊,年轻人!”我也觉得很高兴,因为能够帮助到别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继续走在雨中,路上的行人都打着伞匆匆忙忙地赶路。
突然间,我听到了一阵欢笑声。
我们顺着声音走去,发现了一家卖糖葫芦的小摊位。
小摊位上的糖葫芦看起来非常诱人,我们忍不住买了一些尝尝。
果然很好吃!我们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聊着天,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我们来到了一家咖啡厅。
这里的环境非常舒适,让人感觉很放松。
我们点了两杯咖啡和两个蛋糕,坐在窗边欣赏外面的风景。
窗外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来来往往。
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心情。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
回到家后,我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
今天的购物之旅虽然只是简单的一次消费行为,但却让我体会到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我相信只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中就会充满更多的惊喜和快乐!。
虚实结合(5篇可选)

虚实结合(5篇可选)第一篇:虚实结合虚实结合【训练要求】虚实结合【写作提示】所谓虚实结合,就是把客观实写与主观感受完美结合的写法。
它可以把语言擦拭得熠熠生辉,把语言点缀得摇曳生姿,读者就能够把外在感受内化成自我独特的体验。
例如:1、手心里捧满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童话,缀着开满鲜花长满小草的结尾。
伴着丢手娟的歌谣,掌间拍出兴奋和自豪。
2、静静地坐在桌前,我认真地数着自己的脚印,虔诚地寻找着通往诗歌的道路。
紧闭双唇,用眼睛和铅字对话;握紧手中的笔,让血液通过笔尖在稿纸上开花。
句子上虚实相衬,活泼语言,美化语言,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一、结构上虚实结合1、淅淅沥沥的雨整整下了一整天,它不像是落在地上,倒像是飘在我的心上。
2、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娘、我。
我们脚步轻快,不像是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倒像是走在宽阔平坦的金光大道上。
3、身边和身后的人们摩肩接踵,清晨时,满教室黄黄的灯光在无声地唤着你,那深陷在镜片的暗淡的眸子,让你想起夏日夜里丢了翅膀的萤火虫。
4、世间并没有永恒的代沟,只要你用心去填,用爱去填,那么总有一天,代沟将会成为一条铺满鲜花的小径。
5、妈妈的一句话,仿佛为我的心室安了一扇窗。
6、演讲失败了,就像暗夜里倒在一片突兀、利刃般的石路上,鲜血汩汩,锥心裂肺般疼痛。
二、句子上的虚实结合1、父母眼中的希望与企盼幻化成一个个美好的前程与未来。
老师的殷殷告诫,和煦成春风习习。
亲戚邻人的关心与呵护,汇聚成无数的真心祝福与美好的愿望。
2、父亲把一叠纸币给我也把一份无言的合同给我。
我用平静的双手接过,心却微颤,那饱含着信任和温暖的亲情总撞得我那份无言的默契痛心疾首。
3、忘记?你把香甜的母爱摊进煎饼,你把一位农村妇女的期待、一位母亲的惦念,装进我的行事囊。
你爱的目光跟着我的脚步飘过家乡贫瘠的土地,带到远方。
4、他走进我的视野,走进了我生命的第15个秋天,走进了我灵魂深处。
5、如沟如壑的皱纹,把我的人生诠释得如此荒凉,如此悲怆,又如此豪壮,如此骄傲。
虚实结合的理解作文

虚实结合的理解作文
《虚实结合,这般奇妙》
哎呀呀,说到虚实结合啊,我就想起那次去爬山的事儿。
那一天,阳光正好,我和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去爬一座据说很有挑战性的山。
一路走啊走,刚开始还觉得轻松愉快,看着路边的花草树木,那叫一个真实啊,真真切切的美丽。
到了半山腰的时候,我都有点累得不行啦。
这时候,我停下来,抬头往山上看。
哇塞,那山顶好像飘在云里一样,感觉有点虚幻呢。
我就开始幻想,要是我能一下子飞到山顶该多好呀,就不用这么累地爬啦,哈哈。
但又一想,不行不行,不亲自一步步爬上去,那可体验不到爬山的真正乐趣呀。
然后我继续努力往上爬,汗水不停地流。
这时候我的腿都有点发抖啦,感觉都快不是自己的了。
我再看看周围的山景,有时候会觉得好像在画里一样,不那么真实啦。
但摸摸旁边的石头,嘿,实实在在的呀,硬邦邦的。
就这么一边体验着真实的累和脚下的坚实,一边脑子里想象着各种爬到山顶后的美好场景,终于,我爬到了山顶!那一瞬间,看着远处的风景,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世界,但脚下踩着的大地又是那么真实。
这爬山不就是虚实结合嘛,一路上有真实的劳累、真实的风景,也有我脑子里虚幻的想象和憧憬。
生活不也这样嘛,有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也有我们心中那些美好的幻想和期待。
嘿嘿,这就是我理解的虚实结合呀,还挺有趣的吧!。
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作文

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作文今天,我和小明约好了去公园玩。
我们早早地起床,洗漱完毕后,便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兴致勃勃地聊着天,讨论着今天要玩什么游戏。
到了公园,我们先去了游乐场。
小明对旋转木马情有独钟,他一直喊着:“我要坐旋转木马!”我看着他兴奋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于是,我们买了两张票,一起坐上了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上,我们欢声笑语,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当我们下来的时候,小明还意犹未尽地说:“下次我们再来玩吧!”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草地上。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让人感觉格外舒适。
我们在草地上踢起了足球,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突然,小明一脚把足球踢飞了出去,正好落在了一个大树上。
看着那高高的树梢,我们都愣住了。
这时,一个小男孩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根长竹竿。
他笑着说:“哥哥们,需要帮忙吗?”我们连忙点头答应。
小男孩轻松地把足球从树上取了下来,递给了我们。
我们感激地看着他,说:“谢谢你啊!你真是个小英雄!”小男孩害羞地笑了,然后挥挥手告别离去。
午餐时间到了,我们在公园的小卖部买了一些食物。
吃着美味的三明治和冰淇淋,我们继续享受这美好的一天。
吃完午饭后,我们来到了湖边。
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我们租了一艘小船,划向湖中央。
在船上,我们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一边畅谈彼此的梦想和未来。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下了船。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公园的大门口。
临别之际,小明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今天真的太开心了!以后我们还要一起来公园玩!”我笑着回应:“当然啦!只要你想来,我随时都欢迎!”说完这句话,我们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我们互相道别,各自回家了。
这就是我和小明度过的一个愉快的周末。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次出游,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能像今天这样快乐地相聚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4、《雪》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 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 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 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 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写实”是指写客观存在的实象、 事实、实境。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却 能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 引起读者的想象。
虚与实是相对的,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当前为实,想象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虚写”的思考内容
回忆中的事(人、景、物) 将来的情况 可能发生的某些场景;可能产生的某种感受
善于写虚要和学会记实结合起来考虑,只是 实来实去,会使文章单薄无力,不够丰满;反 之,一味地故弄玄虚,虚得没了谱,就会把文 章写得华而不实 虚实结合是指把实的内容同虚的内容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虚与实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女蛇的故事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 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 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 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 “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 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 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 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 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 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我的种种猜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 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 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 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 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德语,再见的意思), 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故乡》 回忆少年闰土与“豆腐西施”,为的 是与眼前的中年闰土和杨二嫂形成鲜 明对比,突出了显示故乡的每况愈下 的变化,反映了人民日趋贫困的旧中 国农村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1、《沁园春•雪》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实景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虚景 2、《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实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虚感 由眼前的实景到虚写的感受,可见诗人抱负 与气度的远大。
写实,就是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来写,强调 的是真人真事。 学生作文,写实是训练的重点。 1、写实的前提是注意观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 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写实要注意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来记述,做到 实有其人,真有其事,确有其情,避免胡编乱造。 3、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突出真实的细节。 4、营造真实的环境,通过恰当的叙述和描写,使 文章鲜活、可信。
例如:《背影》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 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 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 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 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 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 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 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 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 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 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 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 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去了,我那什么姑娘 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 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例如:《社戏》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 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 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 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 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 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段文字只绘实景,或只有虚写,效果怎样?
《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 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 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 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可能发生的某些场景
赤 壁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背景、原因的猜测
幻觉、梦境、错觉 某种人、事、物的象征意义 写景色时由实入虚
“虚写”的引入方式
Hale Waihona Puke 插叙回忆 联想、想象 心理活动比喻、拟人等修辞
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由眼前的事或爸爸的话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原文: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 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回忆: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 本的陈叔叔。 原文: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 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回忆: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 爱是很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