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运路线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固废垃圾运输课程设计

固废垃圾运输课程设计

固废垃圾运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垃圾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及特点;2. 使学生了解我国固废垃圾运输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要求;3. 引导学生了解固废垃圾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污染防控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对固废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包装、标识和装载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固废垃圾运输路线及优化方案的能力;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固废垃圾运输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固废垃圾运输任务;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认识到固废垃圾处理行业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践性课程,结合地理、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废垃圾基本概念: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以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为基础,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固废垃圾运输政策法规与标准:学习我国关于固废垃圾运输的政策法规,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明确固废垃圾运输的规范要求,以教材第二章第二节为参考。

3. 固废垃圾运输技术及设备:介绍固废垃圾的包装、标识、装载技术以及运输设备,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内容,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4. 固废垃圾运输路线优化: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固废垃圾运输路线,优化方案,以教材第二章第四节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题目垃圾收运路线设计姓名覃秋阳学号2014119060429学院城市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班级1404指导教师王湖坤2017 年 6 月7 日垃圾收运路线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工程1404班姓名:覃秋阳分数:一、设计目的本次设计是针对南湖小区的垃圾进行及时收集及清运,通过小区垃圾的日产生量,合理布置垃圾分布及各个分布点垃圾桶数量,设计最便捷的垃圾清运路线,力求经济合理的收集小区垃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设计原则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的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筒的过程(运存)。

第二阶段是垃圾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容器和其他储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转至垃圾转运站。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制垃圾远途运输。

(一)垃圾产生源的清运管理针对不同特点和类型的垃圾源,一般采用不同的垃圾清运管理方式。

本次设计中,在每栋居民楼下设置垃圾桶,由垃圾车统一收集清运。

(二)垃圾贮存管理城市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三个操作行为构成的使一个具有一定时间间隙的过程,所以,需要对垃圾进行科学的储存管理。

(三)垃圾贮存方式家庭贮存、单位贮存、公共贮存和转运站贮存。

(四)垃圾贮存容器的一般要求1、具有一定封闭隔离性,防止造成污染。

2、具有足够耐压强度,保证垃圾投放和倾倒过程中容器不会损坏。

3、容器制作材料应与所装垃圾相容,不会反应产生新的污染物。

4、容器应耐腐蚀,难燃烧,满足垃圾类型多样性,防止火灾防止火灾发生。

5、方便、美观耐用,造价适宜,便于机械化装车。

(五)垃圾贮存容器的类型容器式垃圾贮存容器应用广泛,这类贮存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使用方式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按容器形状分为方形、圆形和柱形等类型;按制作材料分为塑料和金属贮存容器两大类;按贮存时间长短分为临时、长时间贮存容器;按容量大小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贮存容器。

垃圾收集路线课程设计

垃圾收集路线课程设计

垃圾收集路线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垃圾收集的基本知识,理解垃圾收集路线的规划和管理。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垃圾收集路线的规划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垃圾收集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垃圾收集的基本知识、垃圾收集路线的规划和设计、垃圾收集设备的选用和维护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第1课时:垃圾收集的基本知识介绍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等基本知识。

第2课时:垃圾收集路线的规划讲解垃圾收集路线的规划方法和步骤,如何根据小区的人口密度、垃圾产生量等因素进行规划。

第3课时:垃圾收集设备的选用和维护介绍各种垃圾收集设备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第4课时: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垃圾收集路线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讲解基本知识时,主要采用讲授法,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垃圾收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讲解垃圾收集路线规划和设计时,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得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到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主要包括《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等书籍。

参考书包括《垃圾收集技术手册》等。

多媒体资料包括垃圾收集路线规划软件、垃圾处理场视频等。

实验设备包括垃圾收集模拟设备等,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

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和项目设计,占总评的40%。

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30%。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共8课时,每周1课时,共计4周完成。

校园固废收集路线设计--课程设计

校园固废收集路线设计--课程设计

南昌大学校园固废收集路线设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环境工程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日期:1.前言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主要表现:1.产量迅速增加,统计结果表明,从1979年以来,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的8%~1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我国垃圾产量预测将达1.2~1.4亿吨;2.由于资金匮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有效处置率仅为13%,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5%左右;3.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任意堆置城郊,侵占大量土地,污染土壤,空气,水体,许多城市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污染局面,污染事故发生。

本次设计是针对南昌大学整个校区校园垃圾进行及时收集及清运,通过校园垃圾的日产生量,合理布置垃圾分布点,及各个分布点垃圾桶数量,设计最省的垃圾清运路线,力求经济合理的收集每天校园垃圾,为生活创造美好的环境。

2.材料收集2.1基本概念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工业废渣。

一般来说,城市每人每天的增圾量为1~2公斤,其多寡及成分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习惯、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设情况等有关。

如国内的垃圾主要为厨房垃圾。

有的城市,炉灰占70%,以厨房增圾为主的有机物约20%,其余为玻璃、塑料、废纸等。

农业垃圾主要为粪便及植物秸杆类。

工业废渣指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燃料废渣、冶炼及化工过程废渣等。

固体废物是环境的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外,还经常以水、大气和土壤为媒介污染环境。

2.2学校概况南昌大学一所是“文理工渗透、理工医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育等学科的86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予点25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74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个(材料物理与化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鄱阳湖湖泊生态与生物资源利用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发光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1个,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1个,江西省重点学科37个、品牌专业36个,省级医学领先专业16个,各级各类附属医院10所。

城市垃圾收集清运路线设计

城市垃圾收集清运路线设计

1
2 25 32 33 26 30 总计
12
6 14 6 9 10 14 242
总计
113
总计
117
总计
由任务书中的标尺量得1cm代表500m的距离,根据一周四天的行程路 线分别计算可以得出;
周一:实际为32.9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16.450km 周二:实际为42.4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1.200km
一、叠加所有的垃圾量,可以求得每天需要收集的垃圾量 列于表3
表3 每日垃圾收集安排
收集次 数/周
总垃圾量/m3
每日收集的垃圾量/m3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 2
3 共计
1x200 2x106
3x30 502
83 0
30 113
117 0
0 117
212 0
30 242
0 0
0 0
212 0
清运操作方法 本次设计的移动容器操作方法采用:交换式 移动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装满垃圾的容器用垃圾运输工具(牵引车等) 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厂,如图1.5,垃圾卸空后再将容器送回原处。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固定式)
固定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垃圾收集容器不动,由垃圾车收集各点垃圾, 直到达到垃圾车的最大容量返回中转站或处理厂,清空垃圾车后继续 到下一集装点收集【图1.5(c)】,如此重复进行垃圾清运。
2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方案
在垃圾收运路线的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城市垃圾收运水平。垃圾收运路线的设计一 般有四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每天按固定路线收运。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收集方案。 环卫工人每天按照预设固定路线进行收集。该法具有收集时间固定、 路线长短可以根据人员和设备进行调整的特点。缺点是人力设备使用 效率较低,在人力和设备出现故障时会影响收集工作的正常进行,而 且当路线垃圾产生量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收集路线。 第二种方案是大路线收运,允许收集人员在一定时间段内,自己决定 何时何地进行哪条路线的收集工作。此法的优缺点与第一种方法相似。 第三种方案是车辆满载法。环卫人员每天收集的垃圾是运输车辆的最 大承载量。此方发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垃圾运输时间,能够比较充分的 利用人力和设备,并且适用于所有收集方式。缺点是不能准确预测车 辆最大承载相当于多少居民或企事业单位的垃圾产生量。 第四种方案是采用固定工作时间的方法。收集人员每天在规定的时间 内工作。这样可以比较充分利用有关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由于本方法 规律性不明显,一般人员很少了解本地垃圾收集的具体时间。

垃圾收集线路课程设计

垃圾收集线路课程设计

1.校园垃圾产生量的预计按照规划年限,该校园各年的垃圾产生量如表1所示。

校园垃圾产生量的预计表1:2.校园垃圾收集工程规模根据表1的垃圾产量预测表,我们可以看出,现状垃圾日产量36.00吨,2008年年产量达1.31万吨。

近期以2012年看,年产量为1.43万吨,且从2008年计算,累计的垃圾产量已达到6.84万吨。

按照上述设计安排,估计校园年垃圾产量2012年达最大值,之后产量成下降趋势。

而本设计是校园每日的垃圾产量情况制定合理的垃圾清运路线,并根据2008-2022年15年年垃圾产量和总的垃圾产量,设计校园总的垃圾填埋规模。

3.垃圾收集系统(1)垃圾收集总体原则本设计坚持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三大原则,其中“资源化”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减量化”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一是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利用,二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无害化”是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同时还应结合坚持设计“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做到“垃圾收集的零污染”的要求。

(2)垃圾收集模式根据对校园的实际情况和现场调查,目前校园垃圾的收集方式主要是在产垃圾的建筑和单位定点放置垃圾桶,收集所在区域的垃圾,并在交通道路上也放置垃圾桶,然后垃圾车按照现制定的收集线路深入每个教学楼、宿舍楼和居民区进行收集清运。

最后再由垃圾车将所收集的垃圾运至垃圾堆场进行最后处置。

此收集模式是目前国内多采用的收集方式,因此本课程设计主要是从合理的收集线路着手,仍采用目前所使用的垃圾收集模式。

其收集模式如图2所示。

校园垃圾收运系统简图24.校园垃圾收运情况首先,对常用生活垃圾的五个收集阶段进行了解:第一阶段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这里的收集又分为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两种。

第二阶段垃圾的清除,我国统一由环卫工人将垃圾箱内的垃圾装入垃圾车内。

校园垃圾分运路线课程设计

校园垃圾分运路线课程设计

校园垃圾分运路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校园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校园垃圾分运路线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3. 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校园垃圾分运路线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合理的校园垃圾分运路线。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GIS软件,进行简单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环保意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养成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实践,培养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环保、数学等多学科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认识,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知识:讲解垃圾分类的定义、分类方法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我国垃圾分类政策。

2. 校园垃圾分运路线设计原则:介绍设计校园垃圾分运路线的基本原则,如减少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等,引用课本中有关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知识点。

3. GIS应用:教授GIS的基本功能及其在校园垃圾分运路线设计中的应用,结合数学和地理知识,指导学生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校园垃圾分运路线设计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原则,结合校园实际情况,运用GIS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5. 教学大纲安排:(1)第一课时:垃圾分类知识学习,了解垃圾处理流程和分类政策。

(2)第二课时:学习校园垃圾分运路线设计原则,导入GIS相关知识。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题目垃圾收运路线设计姓名覃秋阳学号29学院城市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班级1404指导教师王湖坤2017 年 6 月7 日垃圾收运路线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工程1404班姓名:覃秋阳分数:一、设计目的本次设计是针对南湖小区的垃圾进行及时收集及清运,通过小区垃圾的日产生量,合理布置垃圾分布及各个分布点垃圾桶数量,设计最便捷的垃圾清运路线,力求经济合理的收集小区垃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设计原则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的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筒的过程(运存)。

第二阶段是垃圾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容器和其他储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转至垃圾转运站。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制垃圾远途运输。

(一)垃圾产生源的清运管理针对不同特点和类型的垃圾源,一般采用不同的垃圾清运管理方式。

本次设计中,在每栋居民楼下设置垃圾桶,由垃圾车统一收集清运。

(二)垃圾贮存管理城市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三个操作行为构成的使一个具有一定时间间隙的过程,所以,需要对垃圾进行科学的储存管理。

(三)垃圾贮存方式家庭贮存、单位贮存、公共贮存和转运站贮存。

(四)垃圾贮存容器的一般要求1、具有一定封闭隔离性,防止造成污染。

2、具有足够耐压强度,保证垃圾投放和倾倒过程中容器不会损坏。

3、容器制作材料应与所装垃圾相容,不会反应产生新的污染物。

4、容器应耐腐蚀,难燃烧,满足垃圾类型多样性,防止火灾防止火灾发生。

5、方便、美观耐用,造价适宜,便于机械化装车。

(五)垃圾贮存容器的类型容器式垃圾贮存容器应用广泛,这类贮存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使用方式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按容器形状分为方形、圆形和柱形等类型;按制作材料分为塑料和金属贮存容器两大类;按贮存时间长短分为临时、长时间贮存容器;按容量大小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贮存容器。

(六)清运操作方法1、移动容器操作方法移动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装满垃圾的容器使用垃圾运输工具(牵引车等)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场,垃圾卸空后再将空容器送回原处[图2-1(a)]或其他垃圾集装点[图2-1(b)],如此重复循环进行垃圾清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标题:江大校园垃圾收集运输设计时间:2015年 1月 12日至 2015年 1月 17日学生姓名:李功达学号: 122209201109指导老师:石零江汉大学李功达目录【摘要】 (3)3【关键词】 ...........................................................................................................................................................1.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 (3)1.1设计目的 (3)1.2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31.3设计垃圾收运路线的原则 (3)1.4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方案 (4)1.5清运操作方法 (4)1.5.1移动容器操作方法(移动式)41.5.2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固定式)41.5.3清运操作方法综述 (4)2. 设计收运路线的一般步骤 (5)2.1调查、考察垃圾清运区的特点52.1.1清运区概况 (5)2.1.2垃圾成分现状 (5)2.1.3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 (5)2.1.4垃圾产量计算 (5)2.1.5收集江汉大学平面图(见尾页)62.2资料整理分析 (6)2.3成本估计(每天) (9)移动式费用 (9)9固定式费用 ...........................................................................................................................................3. 垃圾收集设计小结及建议 (9)3.1设计小结 (9)3.2结论和建议 (9)参考文献 (9)江汉大学平面图 (11)垃圾箱设计尺寸,单位: m (12)从江汉大学将垃圾运送到长山口垃圾路线图13李功达江汉大学【摘要】本设计以江汉大学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江汉大学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基础上,对江汉大学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配,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1.1 设计目的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

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本设计根据江汉大学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江汉大学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1.2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1.2.1 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垃圾收集运输垃圾处理中转运输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处理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

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

1.2.2 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确定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

其中中转可能是一次,也可以有多次。

因此从有无中转环节来区别,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无中转收运模式和有中转收运模式。

区别垃圾收运模式还必须从的收集方式上加以区别,目前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a.车辆流动收集(或称无站式收集)b.收集站收集c.动力管道收集。

(1)收运路线应尽可能紧凑,避免重复或断续。

(2)收运路线应能平衡工作量,使每个作业阶段、每条线路的收集和清运时间大致相等。

(3)收集路线应避免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时间段收集、清运垃圾。

(4)收运路线应当首先收集地势较高地区的垃圾。

(5)收集路线起始点最好位于停车场或车库附近。

(6)收运路线在单行街道收集垃圾,起点应尽量靠近街道入口处,沿环形路线进行垃圾收集工作。

1.4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方案在垃圾收运路线的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城市垃圾收运水平。

垃圾收运路线的设计一般有四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每天按固定路线收运。

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收集方案。

环卫工人每天按照预设固定路线进行收集。

该法具有收集时间固定、路线长短可以根据人员和设备进行调整的特点。

缺点是人力设备使用效率较低,在人力和设备出现故障时会影响收集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当路线垃圾产生量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收集路线。

第二种方案是大路线收运,允许收集人员在一定时间段内,自己决定何时何地进行哪条路线的收集工作。

此法的优缺点与第一种方法相似。

第三种方案是车辆满载法。

环卫人员每天收集的垃圾是运输车辆的最大承载量。

此方发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垃圾运输时间,能够比较充分的利用人力和设备,并且适用于所有收集方式。

缺点是不能准确预测车辆最大承载相当于多少居民或企事业单位的垃圾产生量。

第四种方案是采用固定工作时间的方法。

收集人员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

这样可以比较充分利用有关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由于本方法规律性不明显,一般人员很少了解本地垃圾收集的具体时间。

经过对江汉大学的初步简单调查了解,结合该地区垃圾的各种特点、垃圾容器、垃圾估计产量以及车辆、道路、交通等各方面因素,初步确定可以使用第一种方案与第三种方案结合的收运路线设计方案。

也就是,垃圾收集车每天按照预设固定路线进行收集,直到收集的垃圾是运输车辆的最大承载量,返回垃圾处理处置场,清空垃圾后再次出发按照既定路线继续收集。

此方案是根据实际情况将两种方案结合而成,更适合于实际的具体情况。

1.5 清运操作方法1.5.1 移动容器操作方法(移动式)移动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装满垃圾的容器使用垃圾运输工具(牵引车等)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厂,垃圾卸空后再将容器送回原处【图 1.5( a)】或其他垃圾集装点【图 1.5(b)】此重复循环进行垃圾清运。

1.5.2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固定式)固定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垃圾收集容器不动,由垃圾车收集各点垃圾,直到达到垃圾车的最大容量返回中转站或处理厂,清空垃圾车后继续到下一集装点收集【图 1.5 ( c)】,如此重复进行垃圾清运。

1.5.3 清运操作方法综述城市垃圾清运的操作方法分为上述两种即移动式和固定式。

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合于某地区的清运操作方法。

在设计前对江汉大学进行过考察和分析,由于校园垃圾桶容量较小、个数多且分布广泛等特点,在根据之前确定的收运模式以及收运路线的设计方案等各个因素综合考虑,结合实际初步设定校园垃圾清运操作方法应选取移动式容器清运方式。

此方法中垃圾的装车时间是该收集法一次行程所使用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

垃圾车辆装车一般有机械操作和人工操作两种方式,此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通过调查比较结合各个因素,初步确定江汉大学使用机械操作装车。

小垃圾箱↘环卫工人生活垃圾→定点大垃圾桶→垃圾车→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地面垃圾↗环卫工人2.设计收运路线的一般步骤2.1 调查、考察垃圾清运区的特点2.1.1 清运区概况江汉大学位于华中平原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江汉大学位于沌口经济开发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学校区内有宿舍24 栋(南区9 栋,北区 15 栋),教学楼 17(J01—J17),图书馆,行政楼,活动广场一个(英才广场),校园建筑大小不一,但建筑群分布有一定规律,垃圾桶以及集装点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2.1.2 垃圾成分现状学校垃圾类型主要为生活垃圾,而生活垃圾成分以食堂餐饮以及生活废物等为主,玻璃,塑料,织物,废电池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较小;区域主要能源是燃煤。

2.1.3 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江汉大学总占地面积为 2114 亩,校舍建筑面积 59 万平方米。

有专任教师 1066 人。

全日制在校生 18000 余人。

( 按照 30000 人计算 )2.1.4 垃圾产量计算不同地区可根据其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本地区的垃圾产量,根据此清运区实际情况,可选择依据人口以及各个系数计算其垃圾产量。

该清运区可按下式计算容器服务范围内的垃圾日产量:W=R×C×Y×P式中, R为服务范围内人口数,人; C 为实测的垃圾日产量, kg/ (人× d); Y 为垃圾日产量不均匀系数,通常取 1.1--1.15 ; P 为居住人口变动系数,取 1.02 —1.05 。

计算得到日产量后,可根据日产量由下式计算垃圾日产生体积:WV aveQ ×D ave江汉大学李功达式中, V ave为垃圾平均日产生体积,m3 /d ;W为垃圾日产生量, kg/d ; Q为垃圾容重变动系数,一般取 0.7 —0.9 ; D ave为垃圾平均容重, kg/ m 3。

我国人均每天城市固废产量可按0.8 — 1.2kg/ (人× d)考虑。

根据设计区情况R=30000人, C 取 1.0 kg/(人× d),Y取1.13,P取1.03,计算得:W=30000×1.0 ×1.13 ×1.03=34917kg/d容器中垃圾平均容重约为120kg/ m 3,垃圾容重变动系数Q取 0.8 ,则:V ave 34917363.7m 3 /d 0.8×120通过以上计算得到设计区垃圾日产量体积为363.7 m 3 /d 。

其中餐饮垃圾为 108m3/d ,生活垃圾为 255.7m3/d 。

2.1.5 收集江汉大学平面图(见尾页)该平面图中包含垃圾集装点位置、路线。

有关设计信息及数据如下:(1)收集车从 1号门进入,从 5号门出去;(2)固定容器收集操作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进行收集,每天行程一次;(3)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作业数据:容器卸空时间为 0.05h/ 次,卸车时间为 0.1h/ 次;(4)容器间估算行驶时间常数为 a1=0.06h/ 次, b=0.067h/km ;(5)确定收集操作的清运时间,使用运输时间常数为 a2=0.08h/ 次, b=0.025h/km;(6)收集操作的非收集时间系数为 0.1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