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纪年和公元对照表(明治,大正,昭和)
日本纪年法

我们经常在一些日文网站或者书籍上看到昭和某年、平成某年。
那么日本的纪年方法如何换算到我们经常用的公元纪年法呢?
日本的第一个纪年是从1868年1月1号开始的,即明治1年。
第二个纪年是从1912年1月1日开始的即大正1年。
第三个纪年是从1926开始的即昭和1年,而现在常见的平成纪年是从1989年1月1日开始的。
所以知道了这些,大家就可以平成某年等相当于现在的公元多少年了。
还有一个相对简单的算法是:大正**年+11=公元19**年,昭和**年+25=公元19**年,平成**年-12=公元20**年。
如果懒得这些的,可以参考下表:。
日本年号和公历年对照表

日本年号公历年
明治时期
明治元年1868
明治23年1890
明治2年1869
明治24年1891
明治3年1870
明治25年1892
明治4年1871
明治26年1893
明治5年1872
明治27年1894
明治6年1873
明治28年1895
明治7年1874
明治29年1896
明治8年1875
明治30年1897
大正4年1915
大正11年1922
大正5年1916
大正12年1923
大正6年1917
大正13年1924
大正7年1918
大正14年1925
昭和时期
昭和元年1926
昭和33年1958
昭和2年1927
昭和34年1959
昭和3年1928
昭和35年1960
昭和4年1929
昭和36年1961
昭和5年1930
昭和37年1962
昭和6年1931
昭和38年1963
昭和7年1932
昭和39年1964
昭和8年1933
昭和40年1965
昭和9年1934
昭和41年1966
昭和10年1935
昭和42年1967
昭和11年1936
昭和43年1968
昭和12年1937
昭和44年1969
昭和13年1938
昭和45年1970
昭和14年1939
昭和46年1971
平成9年1997
平成24年 2012
平成10年1998
平成25年 2013
平成11年1999
平成26年 2014
平成12年2000
日本年号

明治元年1868 明治23 年1890明治2 年1869 明治24 年1891明治3 年1870 明治25 年1892明治4 年1871 明治26 年1893明治5 年1872 明治27 年1894明治6 年1873 明治28 年1895明治7 年1874 明治29 年1896明治8 年1875 明治30 年1897明治9 年1876 明治31 年1898明治10 年1877 明治32 年1899明治11 年1878 明治33 年1900明治12 年1879 明治34 年1901明治13 年1880 明治35 年1902明治14 年1881 明治36 年1903明治15 年1882 明治37 年1904明治16 年1883 明治38 年1905明治17 年1884 明治39 年1906明治18 年1885 明治40 年1907明治19 年1886 明治41 年1908明治20 年1887 明治42 年1909明治21 年1888 明治43 年1910明治22 年1889 明治44 年1911大正元年1912 大正8 年1919大正2 年1913 大正9 年1920大正3 年1914 大正10 年1921大正4 年1915 大正11 年1922大正5 年1916 大正12 年1923大正6 年1917 大正13 年1924大正7 年1918 大正14 年1925昭和元年1926 昭和33 年1958昭和2 年1927 昭和34 年1959昭和3 年1928 昭和35 年1960昭和4 年1929 昭和36 年1961昭和5 年1930 昭和37 年1962昭和6 年1931 昭和38 年1963昭和7 年1932 昭和39 年1964昭和8 年1933 昭和40 年1965昭和9 年1934 昭和41 年1966昭和10 年1935 昭和42 年1967昭和11 年1936 昭和43 年1968昭和12 年1937 昭和44 年1969昭和13 年1938 昭和45 年1970昭和14 年1939 昭和46 年1971昭和15 年1940昭和47 年1972昭和16 年1941昭和48 年1973昭和17 年1942昭和49 年1974昭和18 年1943昭和50 年1975昭和19 年1944昭和51 年1976昭和20 年1945昭和52 年1977昭和21 年1946昭和53 年1978昭和22 年1947昭和54 年1979昭和23 年1948昭和55 年1980昭和24 年1949昭和56 年1981昭和25 年1950昭和57 年1982昭和26 年1951昭和58 年1983昭和27 年1952昭和59 年1984昭和28 年1953昭和60 年1985昭和29 年1954 昭和61 年1986昭和30 年1955昭和63 年1987昭和31 年1956昭和63 年1988昭和32 年1957平成元年1989 平成11年1999 平成2年1990 平成12年2000 平成3年1991 平成13年2001 平成4年1992 平成14年2002 平成5年1993 平成15年2003 平成6年1994 平成16年2004 平成7年1995 平成17年2005 平成8年1996 平成18年2006 平成9年1997 平成19年2007 平成10年1998 平成20年2008。
中国日本历史年代对照表

中国夏商西周东周周前770年~前256年社会性质(中)日本社会性质(日)时间约前1万年~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奴隶社会绳文时代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前771年春秋战国前770年~前476年~前300年~前221年秦前221年~前207年西汉汉新玄汉东汉魏三国蜀汉吴西晋东晋封建社会原始社会弥生时代前202年~前200年~9年~23年~25年~220年~280年~304年~316年晋十六国古坟时代300年~316年317年~370年~420年~439年~589年581年~600年飞鸟时代600年~619年~710年封建社会711年~794年~907年~979年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北宋宋南宋西夏960年~1127年~1192年
~1279年~1333年~1368年~1467年~1573年~1603年~1644年清前期江户时代16年~1840年~1867年1868年~1911年~1912年资本主义社会1912年~1926年
~1949年~1989年~现在金镰仓时代元室町时代战国时代明安土桃山时代清清后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国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社会平成时代
1/ 1。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中华民国
1912年-1949年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1926~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平成时代1989~
东魏
西魏
梁502年-557年
北齐
北周
陈557年-589年
隋581年-618年
飞鸟时代
6世纪末~710
武周
唐
618年-907年
奈良时代
710~794
五代
后梁907年-923年
十国907年-979年
辽
916年-1125年
平安时代
794~1192
后唐923年-936年
后晋936年-947年
后汉947年000年~约前300年
夏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前770年-前256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
弥生时代
前3世纪~3世纪
汉
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
新公元8年-23年
东汉25年-220年
三国
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5年
蜀汉221年-263年
东吴229年
-280年
晋
西晋265年-316年
古坟时代
(大和时代)
3世纪后期~7世纪
十六国
304年-439年
东晋
317年-420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北朝
南朝
北魏
386年-534年
宋420年-479年
齐479年-502年
日本年号表

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平成天皇明治元年1868 大正元年1912 昭和元年1926 平成元年1989明治2年1869 大正2年1913 昭和2年1927 平成2年1990明治3年1870 大正3年1914 昭和3年1928 平成3年1991明治4年1871 大正4年1915 昭和4年1929 平成4年1992明治5年1872 大正5年1916 昭和5年1930 平成5年1993明治6年1873 大正6年1917 昭和6年1931 平成6年1994明治7年1874 大正7年1918 昭和7年1932 平成7年1995明治8年1875 大正8年1919 昭和8年1933 平成8年1996明治9年1876 大正9年1920 昭和9年1934 平成9年1997明治10年1877 大正10年1921 昭和10年1935 平成10年1998 明治11年1878 大正11年1922 昭和11年1936 平成11年1999 明治12年1879 大正12年1923 昭和12年1937 平成12年2000 明治13年1880 大正13年1924 昭和13年1938 平成13年2001 明治14年1881 大正14年1925 昭和14年1939 平成14年2002 明治15年1882 昭和15年1940 平成15年2003明治16年1883 昭和16年1941 平成16年2004明治17年1884 昭和17年1942 平成17年2005明治18年1885 昭和18年1943 平成18年2006明治19年1886 昭和19年1944 平成19年2007明治20年1887 昭和20年1945 平成20年2008明治21年1888 昭和21年1946 平成21年2009明治22年1889 昭和22年1947 平成22年2010明治23年1890 昭和23年1948 平成23年2011明治24年1891 昭和24年1949 平成24年2012明治25年1892 昭和25年1950 平成25年2013明治26年1893 昭和26年1951明治27年1894 昭和27年1952明治28年1895 昭和28年1953明治29年1896 昭和29年1954 明治30年1897 昭和30年1955 明治31年1898 昭和31年1956 明治32年1899 昭和32年1957 明治33年1900 昭和33年1958 明治34年1901 昭和34年1959 明治35年1902 昭和35年1960 明治36年1903 昭和36年1961 明治37年1904 昭和37年1962 明治38年1905 昭和38年1963 明治39年1906 昭和39年1964 明治40年1907 昭和40年1965 明治41年1908 昭和41年1966 明治42年1909 昭和42年1967 明治43年1910 昭和43年1968 明治44年1911 昭和44年1969 昭和45年1970昭和46年1971昭和47年1972昭和48年1973昭和49年1974昭和50年1975昭和51年1976昭和52年1977昭和53年1978昭和54年1979昭和55年1980昭和56年1981昭和57年1982昭和58年1983 昭和59年1984 昭和60年1985 昭和61年1986 昭和62年1987 昭和63年1988。
日本年代表

日本年代表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平安时代794~1192江户时代1603~1867绳文时代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曰本最原始的时代。
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鱼、狩猎生活。
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
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
当时曰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
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
三国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
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古坟时代 3世纪后期~7世纪初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
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
这个时期,大量中国的知识、技术传入曰本。
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
6世纪,曰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曰本。
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飞鸟时代 6世纪末~710以奈良南部的飞鸟地区为中心的时代,与古坟时代有重叠的部分。
645年,孝德天皇政权颁布《改新诏书》,被称为“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之后,曰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从这个时期开始,曰本派遣了很多学生和僧人到中国学习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学知识。
702年,曰本向中国唐朝政府告知国号为“曰本”、君主为“天皇”。
奈良时代 710~794710年,曰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
平城京是曰本仿造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
这一时期,曰本继续派出遣唐使,其中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成绩优异,留在唐朝任职,并与李白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日本历史简明年表

的影响,开始了本民族文学的创作。 • 《新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
26
• 3、艺术成就
• 在书法艺术方面,出现了以空海、桔逸势、 嵯峨天皇为代表的“三笔”。
• 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大和绘。
•
代表作品:《源氏物语绘卷》
•
《信贵山缘起绘卷》
27
• 4、佛教的兴盛 • 诞生新的佛教流派:天台宗、真言宗 • 空海(774-835年)24岁出家为僧,后入唐
30
• 2、浮世绘 • 浮世---指现实社会。指既非过去又非现在
的今生今世。 • 风格华丽,取材生动。 • 浮世绘始祖:菱川师宣
31
• 前期:630—669年 一般由两艘船组成,约250人 左右,主要是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力图维持其在 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是出于政 治目的而派遣。
• 后期:702—894年 船只增至四艘,约500人,主 要是为了全面而系统地吸收大唐的先进文化,以 促进自己国家的迅速发展和进步。
13
• 遣唐使团成员包括:官员;随行人员。
14
• 三、奈良文化
• 1、佛教的兴盛
• 随着中国佛教宗派的不断传入,逐渐形成了六宗: 三论宗、成实宗、法相宗、俱舍宗、华严宗、律 宗。
• 特点:A 在国家直接控制之下,与政治关系较为 密切。
•
B 寺庙均建于城市之中,被称为“都市佛
教”。
•
C 主要传人几乎均为留学僧或渡来僧,教
义戒法原原本本从中国引进,并无名文字的诞生 • 在汉字影响下出现了假名。 • 9世纪中叶,出现将汉字的一部分省略或草
体化而创造出来的表音文字。 • 取正楷汉字的偏旁、部首的叫平假名。 • 取草体化汉字的偏旁、部首叫片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