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以礼待人》参考学案1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以礼待人》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以礼待人》教案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2课时以礼待人1.知识目标:明确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从态度、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的要求,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加强口头及书面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意识到礼貌在交往中的好处,从点滴做起,做到态度诚恳、仪表大方、语言文明、行为得体地与人交往;主动发现自己不讲礼貌的行为举止并努力改正,做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1.重点:如何在语言、行为等方面做到讲礼貌。

2.难点:如何将所学的礼貌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材料展示:大学生小明求职时,因他的条件不错,主管考虑录用他。

由于他一时兴奋,打了个响指表示道别。

就是这个响指,主管没有录用他。

思考: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个人的素质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做到讲礼貌。

【教师总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礼待人,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从而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设计意图:由大家普遍关注的求职礼仪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课教学篇章一:礼貌显魅力活动一:礼仪面面观材料一:小王同学经常上课迟到,有一次数学老师批评了他,小王同学冲老师喊道:“我迟到是有理由的,你凭什么批评我?”材料二:小赵同学追求个性,她长发披肩,头发染成玫瑰红;戴着白框眼镜;T恤盖过臀部,低腰牛仔裤遮不住粉红内裤,脚穿高筒靴。

思考:(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2)结合材料二中小赵同学的仪表问题,讨论如何在着装打扮上做到文明有礼。

学生回答:(1)以礼待人,首先体现在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要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4.2 以礼待人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2 以礼待人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4.2 以礼待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以礼待人》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框,包括“待人礼为先”和“做文明有礼的人”两目。

第一目“待人礼为先”引导学生了解礼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意义,从而领悟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第二目“做文明有礼的人”主要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懂得以礼待人的要求,特别要养成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的习惯。

本课对应的课标内容有“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等相关内容。

课标的要求提示我们,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礼仪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践行方面较为薄弱。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成熟的社会意识和完善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中。

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树立民族自豪感。

(2)道德修养:知道礼的含义,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提高道德修养。

(3)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4)责任意识: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做文明有礼的人。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六、【设计理念】本课以视频《礼仪之邦》导入。

通过感受中华礼仪的魅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明白礼的含义、重要性以及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们对于礼的重视延续千年,我们有着成套的风俗礼仪。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2单元第4课 第2课时《以礼待人》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2单元第4课 第2课时《以礼待人》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2单元第4课第2课时《以礼待人》一. 教材分析《以礼待人》是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以礼待人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礼貌礼仪,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礼貌待人的价值,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形象。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礼貌待人的经验,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细节性的礼貌礼仪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以礼待人的重要性,认识到礼貌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仪,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礼待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以礼待人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礼貌礼仪。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礼貌待人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礼貌礼仪。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操作环节的材料,如礼仪手册、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貌待人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以礼待人?以礼待人有什么意义?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以礼待人的,讨论以礼待人带来的积极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礼待人。

讨论结束后,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分享,让大家共同学习。

人教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课 第二框 以礼待人

人教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课 第二框 以礼待人
2、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文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三、意义建构
1、目标学习一:待人礼为先
指定一名学生进行时事播报
师: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第二框 以礼待人
课型(时)
新课




1.知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文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3.培养学生文明有礼的意识,鼓励学生检醒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重点
文明有礼的作用
难点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准备
白板PPT课件
程序与内容
师生活动
时间
一、创设情境
1、时事教育
(多媒体展示材料)
2、导入新课
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2课时:以礼待人。
二、目标引领
1、知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15
2
5
板书设计
第四课 第二框 以礼待人
一:待人礼为先
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课后
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礼的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个文明有礼的人,来启发学生平时多思考,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有礼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还要提醒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树立文明风尚。本课时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上课时要多准备资料,如我国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近期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4课第2框《以礼待人》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4课第2框《以礼待人》精品教案

4.2《以礼待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2.培养文明有礼意识,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能力目标:从语言、仪表、举止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知识目标:知道礼的含义及表现,认识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教学方法教法:情感教学法、归纳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学法:体验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时设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说岳全传》记载,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思考:同样问路,为什么牛皋和岳飞受到不同的待遇?教师点拨:在生活中要做到文明有礼,待人礼为先。

生活中为什么要文明有礼,怎样做到文明有礼呢?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充分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下问题:1、礼的含义及主要表现:(1)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是什么?(文明有礼的意义)(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举止端庄、文明。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 4.2以礼待人 教案1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 4.2以礼待人 教案1

八年级上册2单4.2——以礼待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能力目标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杨时案例1、你认为杨时的做法正确吗?教师总结:以礼待人,做人要有礼貌一、待人礼为先1.结合课件小故事:想一想,说一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教师总结:礼貌,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结合图片,说一说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不文明的行为?你对文明的小区有哪些期望?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初识礼--运用你的经验活动一:请列举关于“礼”的成语、故事或名人名言等。

成语:知书达礼、礼尚往来、礼义廉耻、入乡随俗、地主之谊故事:程门立雪孔融让梨名人名言:孔子“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歌德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

‘(二)尊崇礼董卿美不美?你从哪些细节可以捕捉到?美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及尊重他人。

总结:1.礼是什么?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活动:请列举身边的无礼行为,并列举其危害。

要求:可从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无礼行为进行思考,表述清晰,符合逻辑。

(1)自身:影响人际关系,破坏自身形象;(2)社会:影响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和谐;(3)国家:损害国家的信誉和形象文明有礼的意义:(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以礼待人》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以礼待人》导学案

《以礼待人》导学案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实例: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

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

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

皇上大为高兴。

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

”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

”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分析:礼是中华文明的一条主线,也是传统美德,礼不仅要存于内心,更要表现出来,对人有礼。

四、文明有礼的意义或作用?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往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用语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爱的尊重和认可。

实例:昨天我看了一副漫画:小红和小明是好朋友,也是同学。

一天,他俩走在放学的路上,一股让人恶心的臭味儿迎面扑来,他们仔细一看,臭味来自路边的一个垃圾桶。

小红生气了:“这么大的垃圾筒在旁边,这些丢垃圾的人却视而不见,竟然把它丢到垃圾筒外边!”说着,她用小手捡起又脏又臭的垃圾,小心翼翼地放进垃圾桶里。

小红看见呆若木鸡的小明在旁边站着,便说:“你也要想想办法呀!以后那些没有公德的人还会乱扔的”。

小明拍了拍脑袋,从书包里取出一支笔和一张纸,在纸上写了“文明——只差一步”几个醒目的打字,他们将这张警示语贴在垃圾桶的“身上”。

小红连连称赞小明:“你真棒!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这样,就不会有人乱丢垃圾了。

”分析:文明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社会的欢迎,文明是我们自身素质的体现,食盐能让我们更快地被他人所接纳,被社会所接纳。

2.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1)

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1)

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礼待人》,主要围绕教材第46页的内容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礼仪的含义与作用,生活中的礼仪规范,以及如何以礼待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含义与作用,认识到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以礼待人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使学生将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以礼待人。

重点:礼仪的含义与作用,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礼仪现象,引发学生对礼仪的关注,提出问题:“什么是礼仪?为什么我们要以礼待人?”2. 讲解:介绍礼仪的含义与作用,阐述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示范:展示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如问候、道歉、感谢等,让学生模仿学习。

4.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礼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礼仪规范,其他学生点评,共同提高。

6.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教材内容,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以礼待人》2. 内容:a. 礼仪的含义与作用b. 生活中的礼仪规范c. 如何以礼待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礼仪的含义与作用。

b.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三个礼仪规范。

c. 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以礼待人?2. 答案:a. 礼仪是指在社交活动中,遵循一定规范,表现出尊重、谦让、友善等品质的行为方式。

礼仪的作用是增进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展现国家形象。

b. 示例:见面问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隐私。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礼仪的含义与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互动环节表现紧张,需要加强课堂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科讲学稿
课题: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一框以礼待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礼体现在哪些方面;
2.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
3.了解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三、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填空,在教材划出相应内容。

注▲要背诵)
(一)待人礼为先
1.礼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是什么?
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等良好品质,礼的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是什么?
(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的桥梁。

诚恳、、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文明祥和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3.怎样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以礼待人,
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

(3)做文明有礼的人,要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的社会风尚。

四、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活动1:P37运用你的经验:谈谈你认为小岩哪方面做得不好?应该如何改进?
活动2:P38探究与分享:(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2)你对文明小区有什么期望?
活动3:P39探究与分享:你如何评价杨时和游酢的行为?
五、巩固练习
1.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而傲慢粗鲁的言行则会导致敌意、妨碍沟通、恶化关系、降低自身吸引力。

可见()
A.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B.讲礼貌是现代文明社会特有的要求
C.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D.不拘小节有损国家和民族形象
2.成语故事“负荆请罪”里,蔺相如用谦逊宽容这把钥匙,打开了廉颇的心
扉,从此“将相和”。

这启迪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
①处处忍让他人②尊重理解他人③得理不饶人④与人为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