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书法家——李洪亮 简介
李瑞清人物介绍

李瑞清人物介绍李瑞清1867一1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
江西临川人。
清王朝被推翻后,到上海卖字为生,以别号“清道人”驰名。
上面提到所谓“南曾北李”,“北李”即指李瑞清偏爱北碑。
他自己说是“喜学鼎彝汉中石门诸刻”,他的北碑书法有着极深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篆和隶。
以篆隶笔法人北碑,字写得遒劲、生涩、疏朗、有金石味,笔道老辣而富有古意,与“南宗”的曾熙流丽圆通的书风,形成较强烈的对照。
但他的书法,为了追求“生拙”和“老辣”,而故意扭来扭去,显得有些做作。
所以,上海滩上卖字,后来是“南曾”比“北李”生意好。
李瑞清1867年— 1920年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
入民国署“清道人”。
临川县温圳镇今属进贤县人。
1893年恩科举人,1895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1905年分发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1905—1911年任两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监督,即校长,1906年正式上任。
并一度被委任为江宁布政使、学部侍郎,官居二品。
晚年寓沪。
去世后,南高师校长江谦为褒扬李瑞清的功绩,在校园西北角六朝松旁,建茅屋三间,取名梅庵,并悬柳诒徵手书李瑞清所定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1920年在南京市病逝,葬于牛首山。
南京大学为表彰其办校功绩,特建亭于校园,曰“梅庵”。
后来,家乡人民为纪念这位书画家、教育家,将其生前住过的“府前街”改名“梅庵路” 今抚州区羊城路。
李瑞清1867年-1920年名文洁,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自称梅花庵道人,喜食蟹,自号李百蟹,入民国署清道人。
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人。
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
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恩师。
书画界名声显赫,书法自称北宗,与曾熙的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
与吴昌硕、曾熙、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092文学·艺术《名家名作》·雅趣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郑启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这一转化的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很可能影响到他的创作状态,以及对艺术的理解,甚或是他的创作境界。
李维亮,河北沧州人,1966年生,自幼爱好书画,加上对生活的热爱和深刻的理解,以一种自然的本色、淡雅的情怀,借助笔墨的手段去抒写自己的那份心绪和感怀,并从中获得了独特的人生。
李维亮先生注重从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故其笔下的虾、牡丹、公鸡、荷等都充满活力,得其神、性、韵、情,并寄托着画者胸中之逸气,形成了他清新隽秀的艺术风貌。
特别是他笔下的虾,墨色淋漓,姿态各异,可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灵性与人心性的交流与互通。
虾在水中游,意趣笔下生。
画虾于李维亮先生而言,是寄自身情怀于其中,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份意趣——对生命和生活的敬畏和热爱,对情感和思想的眷恋,因而李维亮先生笔下的虾,更注重神韵意趣的展示。
从细节上看,李维亮先生笔下的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从每只虾的用笔中不难窥见其笔法奔放、墨色丰富、笔意简练而形象准确,从而使得其作品的形态更加惟妙惟肖。
所表现出来这股精、气、神,给虾注入了独特的艺术元素,而正是这种艺术元素使个体生命的自然形式变《九龙戏水图》 李维亮/作093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郑启轩成唯美,变成被歌颂的主题。
虾在中国具有很深的寓意,在我国北方把虾称作是“小龙”,是镇宅吉祥物。
南方寓其为银子,取其长久富贵之美好。
且虾和同族之物能和谐相处,身体又玉洁透明,寓意淡泊名利,具有洁身自好的人生寄托,这也是李维亮先生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对人生境界的综合体验。
在艺术精神的各种要素中,只有风骨的存在才会建立起永恒的形象,在形与神之间巧妙融通,才能传达出活化的神采。
古人论画:“近观其质,远观其势。
”没有局部的质,画就缺乏可观性,没有画中的势,画就没有了灵性。
翰墨千秋事 金石不随波——访青年书法家李洪亮

人 19 7 8@ 出生于 河 北 广平 县 一 个普通 农 民家 ,
庭。 他 的 书法 特 点 : 结字奇古 、 飘 洒 横溢 、
书卷 气 与 山林 气并存 , 与 时代 不 求甚合 。
攀谈 中, 洪 亮告诉 我们 , 他 每 日 以 交 友与读书为乐 , 以临池为荣 , “ 宁可 食 无 肉 , 不 可居 无 书” , “ 略翻 书数则 , 便 无 隗三 餐” 。 他 虽 刚刚三 十 出头 , 经 历却 十
分丰 富。 当过 小工 、 农 民, 坐 过 办公 室 ,
开过 书店 , 还 组 织过 书法 大 展 , 成立 过 书
协 会 法
…
…
当 问起 其 师 承 哪 家 大 师 时 , 他 很 自然
地伸 出两 个手 指说 :
“
传 统 ‘
’
与
创 ‘
新 ’ ! 古 为今用 , 推 陈出新 。 ” 因为喜 欢
和热爱 , 使 他 产 生 了激 情 , 激 情焕 发 出 了
当 问起他平 生 最 大 的遗憾 是什 么 时, 他 若 有 所 思 的说 : “ 没 有 跟 王 羲之 、 颜 真卿 这 些 大 师们 生活 在 一 个 时代 , 实 为憾 事 ! ”
李 洪 亮在 接 受采 访 中提 到 , 一 次 一 位 刚 从 学校 走 出来带着 女朋 友 的男 子 问 他 , 学 习 书法 的方法 是什 么? 他 说 : “ 你 能把对你女 朋 友 十 分 之 一 的 爱腾 出来 爱 书法 , 那 么 你 定 能成为一 代 书法 大 师 ! ”
李洪 亮用他 的经 历证 明 , 喜欢和热爱就 是 通 向艺术殿 堂 的最好 的老 师。
摒弃都市的繁华 用 生 命和 真 爱去 交织 成 岁月 的壮 歌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名录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油画家邀请名录吴冠中、王流秋、侯一民、全山石、詹建俊、闻立鹏、靳尚谊、朱乃正、汤小铭、潘鸿海、徐芒耀、艾轩、罗中立、何多苓、陈丹青、杨飞云、许江、王沂东、王宏剑、韦尔申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家邀请名录晏济元、张仃、程十发、陈佩秋、黄永玉、方增先、刘文西、崔振宽、曾宓范、曾石齐、杨延文、张桂铭、吴山明、林墉、贾又福、何水法、龙瑞、何家英、卢禹舜新京津画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崔子范、孙其峰、孙克纲、张凭、张步、刘伯舒、张立辰、徐希、杜滋龄、王迎春、杨力舟、刘大为、王镛聂、鸥勇力、冯远、王明明、田黎明、史国良、陈平新海上水墨画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贺友直、林曦明、颜梅华、韩敏、刘旦宅、韩伍、陈家泠、戴敦邦、胡振郎、龚继先、韩天衡、杨正新、毛国伦、萧海春、韩硕、卢辅圣、施大畏、马小娟、边平、山何曦新浙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王伯敏、顾生岳、洪世清、舒传曦、孔仲起、卢坤峰、吴永良、童中焘、刘国辉、姜宝林、卓鹤君、张卫民、叶文夫、陈向迅、池沙鸿、尉晓榕、王赞、何加林、张捷、郑力新金陵画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吴养木、张继馨、喻继、高卢星、堂孙君、良刘、懋善、杨明义、方骏、赵绪成、贺成、朱道平、刘二刚、宋玉麟、吴冠南、常进、杨春华、朱新建、徐乐乐、范扬、江宏伟中国名家名单B 白雪石毕建勋白伯骅白庚岩白云乡C 程十发陈葆棣陈天然陈佩秋陈玉圃陈金言崔如琢常朝晖D 董寿平杜滋龄杜应强戴卫邓林董希源段玉鹏F 傅抱石范曾方增先费新我冯远冯大中付以新付梅影G 关山月郭怡孮H 黄永玉韩美林何家英华其敏霍春阳何加林何水法J 贾又福贾广健江文湛蒋采萍纪连彬金树勇姜宝林金鸿钧K 孔仲起孔维克L 李可染黎雄才龙瑞李宝林林墉刘文西刘大为刘勃舒刘炳森刘国辉刘润石卢禹舜林岫陆一飞M 马振声梅墨生苗重安N 聂欧尼玛泽仁P 潘天寿彭先诚潘公凯Q 齐白石启功启骧秦天柱钱来忠R 阿老S 石齐宋雨桂苏百钧史国良孙其峰苏葆桢沈鹏史孟生宋雨桂宋玉麟施大畏沈启鹏T 汤文选唐辉田黎明唐勇力汤小铭W 吴冠中吴作人吴昌硕魏紫熙王雪涛王成喜王明明王迎春王有政王为政王西京王子武吴山明吴东魁X 徐悲鸿肖朗徐培晨徐湛Y 于希宁杨晓阳杨明义于右任杨延文杨力舟于志学晏济元喻继高叶毓中袁运生袁武Z 张大千周思聪张仃张仁芝周华君朱理存朱培尔赵振川张海张镛当代中国著名画家大家类: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林凤眠李苦禅徐悲鸿张大千吴作人丰子凯石鲁刘海栗柳学健陆俨少谢稚柳、傅抱石、张书旗、黄君碧、黄显之、董寿平、卢光照、秦岭云、田世光、高冠华、李可染刘令华吴昌硕、徐悲鸿、潘天寿、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朱屺瞻、李苦禅、李可染、林散之、沙孟海、王个簃、王雪涛、吴茀之、郭味蕖、陆维钊、陆俨少、何海霞、沈耀初等二十位名家的作品,可以说标志着本世纪中国书画艺术的高度,也标志着本世纪中国的文化高度。
关于刘东亮的介绍

关于刘东亮的介绍1艺术简介刘东亮,男,悟象斋主人,河南省登封市人,自幼喜爱书法艺术,曾多方学艺,潜心悟道,倾心于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轩辕文化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嵩山草书研究社社长,登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1994年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银奖;第七届“文化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金奖;第八届“文化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金奖;2002年在河南省文化厅“群星奖”活动中获优秀奖;中国书协主办第二届“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中国书协主办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中国书协主办全国首届“小揽杯”县镇书法大赛入展奖;第二届“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一等奖;“静思园杯”中国书画家作品大奖赛中获二等奖;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东方红杯”中国书画大赛三等奖;全国第七届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金奖;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专业组获二等奖;中国书法研究院主办“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作品展提名奖;中书协主办第二届“杏花村汾酒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中国书协主办首届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展获入展奖;中书协主办首届全国老年书法展入展奖(全国入展为最高奖);第三届中国书画艺术“华表奖”获精品奖,并授予“中华成功人士——华表奖艺术家”荣誉称号,作品入编«中华成功人士书画精典»一书;荣获郑州市第七届、九届文艺成果奖;登封市首届文艺成果奖一等奖、第二届、三届优秀文艺成果奖;首届山谷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授予“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首届“颜真卿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推荐授予“2008年度书画百强”荣誉称号;“和谐颂”首届中华文人书画名家邀请展暨“沃豪奖”全国书画作品大奖赛铜奖;纪念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周年书画展金奖;和平女神杯首届国际书画大展赛和平奖;2004年马来西亚吉隆坡第九届世界和平书画展赛中荣获组织辅导园丁奖;硬笔书法作品获第八届“文华杯”全国书法大奖赛段位评审委员会评定予行草最高段位八段写字段位证书;《钢笔书法报》2005年5月15日第9期“硬坛撷英”栏目专版推介。
书画教师简介

2016年度黄集镇社区教育中心书画培训教师简介1、书法家刘传诚简介刘传诚(1966—)、笔名:雄风、江苏铜山人、男、汉族、大专学历、自幼酷爱文学、书画、早年偏重于文学研究与创作,二十一世纪以来诗书画兼修。
刘传诚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报刊发表作品千余件,获各级奖励40多次,入选各类选本60多部;有诗文集两部。
被当今诗坛誉为“讽刺诗五大家”。
《乡土诗人》《徐州日报》均以专题栏目予以报道,市、县电视台则以人物专访和新闻事件等形式多次宣传。
书法方面:以行、楷见长,尤擅大字榜书;风格追求雄沉厚重、正大气象。
其甲骨文书法则是风格独具、自成一家,深受海内外商家和藏友们的青睐。
时有作品被地方政府作为馈赠贵宾的礼品送给各方友人。
部分作品入展国内外重大展事并获奖;2010年8月被香港国拍公司评为最具市场升值潜力十大书法家,2011年7月入选“中华文化名人堂”。
系中国乡土作协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聘)、中国书画家协会汕粤艺院高级书画院士、中国名家书画研究会客座教授、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理事、东坡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淮海三月三艺友联谊会副会长、微山湖文学社社长、《东方之美》杂志艺术顾问、北京《新国风文学》特邀编委、《苏北文艺》执行主编等。
功到书艺自通玄——素描一代书法名家刘传诚先生很早就听闻刘传诚先生的大名,但真正与先生会面却是发生在今年三月的事。
造访时值周末,先生正在书房里看书。
见有客人登门,忙起身相迎。
让家人又是拿烟又是看茶的,那热乎劲呀就像是在接待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出访前我是有顾虑的:名人不好访,大多讲个性、端架子。
何况这位刘传诚先生!他既是诗坛大腕、又是书界名家,若是不近人情,我还真得尴尬收场。
只经过这一接待,我的所有担心就都消失了。
同时,也使我领略了一下“字如其人”的真正含义。
刘传诚先生自幼喜欢写画、喜欢书。
别的孩子都在玩这玩那的时候,他却玩着与众不同的另一种“玩意”:拿着树枝、草棒、瓦片等东西在地上画画,看着啥画啥、想到哪画哪。
最美行楷书法欣赏-笔尖上的神采让人神往

行楷书法欣赏,自幼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书法。
爷爷可以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书法爱好者,从小就教我写毛笔字,那时候并不能理解书法真正的意义,只是单纯的觉得写出来的字好看。
随着时间的流逝,接收的外界知识越来越多,我对书法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慢慢的从兴趣变成了热爱。
在众多书体中,我最为喜爱的还是那古雅清丽、恬淡自然的行楷书法,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多了一分流畅自然,在行书的基础上则多了一分端庄严谨。
说起行楷,那便不得不提到我心中最为敬佩的一位行楷书法家,正是启功体传承人——李传波。
【李传波个人简介】李传波,号东山墨人,年过五十,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影视研修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国窖1573品牌战略顾问,北京轩易德书画院副院长。
李传波1961年出生于山东曹州,自幼笔耕不辍。
近年来他被业内同行称为“启功体书法第一人”。
然而他自己不以为是,宁愿自称:“当代启功体书法艺术的积极追求者。
”追问原因,他表情肃穆地说:“启功先生创立的书体博大精深,深受人民喜爱,钻研习练者数不胜数,谁敢称之第一。
”行楷书法欣赏一、李传波最新行楷书法作品《劝学佳句》作品来源:易从网传波先生血管里流动的是山东人的血液——豪迈而不失谨细,粗狂而不乏温情。
其书法作品字如其人,清秀不失文人清雅,飘逸不失为人厚道,挥洒不失做人实在,奔放不失性格含蓄,张扬不失处事严谨。
他以细腻的笔法和严谨的构思表达自己心中完美的理想,每一笔每一划都显示出他对自己作品的爱与热情,善与真诚。
行楷书法欣赏二、左宗棠名言李传波最新斗方书法作品《发上等愿》作品来源:易从网传波先生以行楷为主,笔画的起止,映带提按,无不中规入矩,不激不厉,一点一画,从容安稳,这在当今比较浮躁的书坛是显得多么的难能可贵。
行楷书法欣赏三、苏轼诗词李传波最新书法作品《水调歌头》作品来源:易从网传波先生用笔温润,无论是实笔还是虚笔,他总是向人们充分展示毫厘收放自如的效果。
书法家一石简介及作品

书法家一石简介及作品
书法家温杰一石艺术简介
温杰(原名温立志),号一石,古墨斋主人。
1965年生于济南,中国文化产业新闻播报社山东新闻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工艺美术师协会会员,山东省企业家书画协会秘书长,山东辉煌书院副院长,中国画都网特聘书法家,中国画都网艺苑会员,济南市书法协会会员,山东大众书画院会员,济南黄河书画院会员等。
自幼随父温长久先生修研书法。
严父亲执教鞭,身传口授,家法严明,传承正统。
即“取法乎上”,尊父训,追颜为楷则,借以立本,略长,出入柳家,以为颜体之变通。
如是十年,乃习二王而守颜《祭侄文稿》,始入于行。
二十年,不敢以行书面世——其守传统,尊父教若此。
此二十年,一石先生立足颜体以取其气,遍习二王而参其韵,旁采晋唐以下诸家以观其巧,虽苏黄米蔡,南董北邢莫不涉猎,沛然成一家之风。
乃复尊父命,行万里之路途,访四方之名士。
于书道,则印证之,广博之。
得天津美院白庚延教授之指导点拨后,豁然有心胸开朗之感,遂自感了无挂碍。
是自明也!书风一变,行书乃成。
其书也,如行云流水而不失气势磅礴,于抑扬顿挫间自然和节铿锵,意气潇然。
故虽家法如此,然与数十年习颜,莫可分也。
近年,一石先生更前追秦汉,以大篆行气,加以隶书笔力其中,其作品更加炫然而多层次,有层层叠叠不穷之态势,若复假数年,一石先生书风当再变乎?且静观以待也。
作品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允尔桀骜是书生------谈文化推动者之李洪亮"。
我来身是客,何异蝼蚁生,在世不得意,只惭未是僧,心非菩提树,身是照明灯,茫茫云水里,痴痴半世情”,我是由这首诗开始真正认识李洪亮的。
他写的很不俗,清韵丰富,禅意盎然。
当然,洪亮可不是只有这一首好作品的,观其已然则知其未然,甚至,知其未未然。
在邯郸广平,洪亮和他的“小角楼书社”知名度很高很响亮。
书社的事暂且不说,就说李洪亮曾经义务宣传书法辅导书法的行为真的很了不起,数年之中几乎未中断,无论寒暑无论风雨。
一开始几个人随附,逐渐的增多,数月以后,跟他学习的群众都快挤满那个大广场了。
那其中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不专业的,也有专业的。
这个过程无意中让洪亮也得到了些收获,比如志同道合的朋友,知音等等。
据说,因此让他那个清瘠的书社换了气场,开始活转了,这不是另一种天道酬善更酬勤吗!之所以提及旧事,因为我想表达个人观点:“大地之上,每个具备真善美的人都很可爱。
普天之下,每个推广真善美的人都很可敬!”他,是个实践者,是个良好的榜样。
洪亮是个有主见,有原则的人。
孝道,他贯行的很深。
朋友之道,他坚持的很真。
比如,高中毕业后,他顾及父母的辛辛苦苦,坚决放弃上读的机会,出校谋生,为己其实是为家,为了早一步帮持清贫的家,替父母分些生活的担子,因为当时下边还有个读书的弟弟。
值得一叙的是,李洪亮从来没放弃自主学习用功。
尤其是练字读帖,以及研究书论,书法史甚至画论画史等美学范畴资料。
他十几岁就已经训练有素,得到师辈们的赞许,朋辈们的羡慕。
可贵的是,他至今没有固步自封,他追求多师而多益,师古化古。
他几乎不迷信任何所谓的“高山”所谓的“古松”,更不盲目崇拜哪个“泰山”哪位“北斗”。
大概他很懂得,盲目迷信和崇拜会因主观而让自己的“视线”变得模糊甚至狭窄,那样不但不能避人之所短,也不能尽取人之所长。
当然,他的思想历程,主观审美,也是留下了无数真实的脚印的,例如他也膜拜过“兰亭”的神圣,惊叹过“欧笔”的险峻,他置身过“颠张酔素”的高不可测,放怀过“苏黄米蔡”的各种情境。
他也留恋过赵孟頫的博才博能,他也了解徐渭的通天彻地。
他动情过鲁迅,于右任,黄宾虹,林散之等,他熟悉“齐白石”“刘海粟”"徐悲鸿""张大千""李苦禅"等等。
由于李洪亮多次入围并获奖过全国书协的大型比赛,所以他也曾当面受教过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张海等诸先生。
他更有幸得到旭宇,范硕,熊基权等师辈们的谆谆鼓励!洪亮说,同时受益的绝对还有与大众的交流和探讨,而且据他体会大众之中藏有真龙真虎。
洪亮的楷书历经了钟繇,二王,颜真卿,赵孟頫等。
十多年的楷书期后努力过几家古人行草书,后来着力并深入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所以他写的草书,遒劲美观的同时也比较容易辨认,与难倒中国人愁死外国客的书风不可同语更不必同列。
事实上大家更喜爱的是他写的长篇小楷,颇近弘一大师的独美,所以一旦他小楷写了佛经之类的,买家即刻踊跃。
但是他说真的没临过弘一大师的作品,可能得益于临习大量的鲁迅小楷手稿。
其实,他的大字也很有自家精神,朴素中充满古拙,古拙中映有精奇。
毕竟汉简,古隶也是他勤奋笔耕的师帖,据悉,现仍徜徉其中。
当初,念及人生难得,为了开阔视野增长人生感悟以提高境界,洪亮忍别父母的慈爱,妻儿的温暖,孑身石家庄,并开创了“仰墨轩”即李洪亮工作室。
由最初的邯郸名人,已经实际成为了河北省的文化推动者之一。
当然,这绝不是他的顶峰,因为他风华正茂才三十多岁,因为他每天还在学习和上升。
是的,看到他获得的金牌银牌,以及资格证书等荣誉光环,有羡慕而喝彩的,有妒忌而刮风的。
这些无所谓的事,洪亮早已习惯成自然。
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和许许多多的师友相处,以及大量丰富的书籍,有了这些个资本便没有时间去关注窗外的世态风云。
活在当下,努力在当下,快乐在当下。
”这是他的至理常言。
的确,李洪亮现在是以笔墨支撑着他的生活,包括经济。
李洪亮还是个书痴,痴包括读书和买书。
我曾让他不许考虑直接回答“到底更喜欢读书还是临帖”,他楞然无语。
其实那是最好的回答,否则必是偏颇。
买书,则经常是买了以后才知道钱本来是准备吃饭的,只好饿着。
但是,他的灵魂之所以秀于常人,不正是精神面包“书”所给养的吗!?某时,有感于他的买书癖和知识面的横宽纵深,我曾情不自禁的对他简练写意曰:
笔通千家未明志
心忘身外相关情
万卷雅藏犹恨少.
允尔桀骜是书生!
需要补充的是,“桀骜”用的有些勉强,因为熟悉了以后,都觉得他很平易近人,直率真诚,相当义气。
另外,李洪亮广平的“小角楼书社”现在由其爱人正常经营运转,店内的书不下几万本,可是他饭钱变书费的癖好有增而无减少,故此“万卷犹恨少.”并非虚夸。
我认为从艺术成就和知识能力来说,李洪亮已经非常优秀,明天无非会更成功,因为天道酬善更酬勤。
谨代表了解他和喜欢他的广众,祝福他以后:“花开满树,月满中天”!
王磊磊
2010年12月9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