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工程地质情况
朝阳市地形特征

朝阳市地形特征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处于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渡的阶梯分界地带,属于山地丘陵区。
朝阳市以低山、丘陵为主要地形特征,地势为北及北西、西南偏高,向东变低,形如一个向东开口的簸箕。
努鲁儿虎山脉呈北东南西向斜卧于建平县东部、凌源市西北部;大青山脉亦为北东南西走向,经北票市西北,穿过喀左县西北和凌源县中部,在凌源境内与努鲁儿虎山脉靠拢;松岭山脉亦以北东南西方向,经过朝阳县中部、喀左县南部后,入建昌县境与黑山山脉会拢。
群山相连呈环抱之势,形成以喀左县、朝阳县为主体的山间盆地。
本市东部的低山丘陵区,由于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几个小型冲积平原。
这些小型平原和山间盆地地势较平坦,土层较厚,是朝阳市的主要耕作区。
在各山脉之间发育着4条河流,即大凌河、小凌河、青龙河、老哈河。
朝阳市北、西、南三面环山,如同一道天然屏障伫立在边界附近,对于抵御来自西北的冷风,部分改变本区的干冷气候起一定作用。
低处的盆地、平原、坡谷堆积着来自四周高处的坡、洪积物和开阔河床不断承受的新鲜冲积物,也都因为朝阳市四周高、中间低的特有地形而不致使风化剥蚀物等冲得太远,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
东部低山丘陵区,大部分为300~500米的自然地形,其间水系比较发育,且大多为中生代地层,岩性也较松软,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搬运,造成了一系列大小不等并与水系紧密相依的带状平原。
低山、丘陵、平原相间伴生,是朝阳市东部地形的一个发育特点。
朝阳境内山区地形,由于风化和冲刷作用,切割十分强烈,往往造成比高相差很大的“V”字型峡谷,地形较陡峻。
而低山丘陵区则多形成“U”字型谷底。
辽宁省朝阳市市区地质灾害防治

辽宁省朝阳市市区地质灾害防治作者:李丹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4期摘要:朝阳市市区地质灾害灾种包括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对朝阳市市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可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朝阳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朝阳市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前言朝阳市市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中部,除东北与北票市接壤外,其它方向被朝阳县包围。
地处东经120°03′16″~120°40′07″,北纬41°22′14″~41°46′48″。
面积1173.356Km2。
据本次对朝阳市市区10个乡镇,16个街道,108个行政村的调查走访:共调查地质灾害点23处,其中隐患地质灾害点15处,基本稳定点8处。
其中崩塌5处,潜在崩塌6处,地面塌陷3处,地裂缝1处。
依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地质灾害规模级别划分标准,区内各类地质灾害均以小型为主,其中巨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小型地质灾害隐患占14处。
为了有效防治朝阳市市区内的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朝阳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有必要对朝阳市市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
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朝阳市市区地质灾害类型、成因以及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案:1.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方案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全市的地质灾害防治,由市政府地矿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组建“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领导小组”,领导成员单位应有国土(地矿)、农林、交通、水电水利、气象、民政、财政、供电、公安、通讯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主管乡镇长(主任)。
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负责地矿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担任。
各乡镇(街道)或村组应组建相应机构,由主管乡镇(街道)长(主任)或村组长负责,以保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层层落实,万无一失。
辽宁省朝阳县大庙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mF e 1 5 . 0 3 %~2 5 . 7 5 %, 平 均 为 mF e 2 3 . 4 6 %。矿 体 呈 似
磁铁矿 : 呈 亮 灰 色 或呈 赤 铁 矿 假 象 产 出 , 粒 径 0 . 0 3 ~0 . 3 mm, 磁 铁 矿 主 要 为 团块 状 , 少量 呈 连续 一 断 续 的条 带 与石 英 相 间 分布 。磁铁 矿含 量 一般 在 2 2 %~
中, 其间夹有磁铁石英岩。 区 内构 造 较 简单 , 小 塔 子 沟组 总 体 呈单 斜 产 出 , 局 部沿走 向或倾 向见有舒缓摆动 ; 产状走 向北东东一 东 西, 倾 向北北西一北 , 倾角较陡大部分为 6 5 。 -8 5 。 ; 该层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4 — 0 6 修回 日期 : 2 0 1 6 — 0 4 — 0 8
第一作者简 介 : 王泽蛟( 1 9 8 6 一 ) , 男( 汉族 ) , 辽宁盘锦人 , 工程师 , 现从事地质普查 工作 。
2 0 1 7 年第 1 期
西部探矿工程
1 0 7
中图分 类 号 : P 5 7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 O 4 — 5 7 1 6 ( 2 0 1 7 ) 0 卜0 1 0 6 — 0 3
大庙铁矿位于凌源一阜新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含铁 矿 变质建造 , 建平岩群小塔 子沟组分 布于内蒙地轴 中 南部, 原岩是 以基性 中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火 山岩为 主 的火 山沉 积 岩 系 ] 。小 塔 子 沟 组 是 辽西 地 区沉 积 变 质 型铁矿最主要的赋矿层位 , 约 占该地 区沉积变质铁 矿 资源 量 的 8 O % 以上 。大 庙 铁 矿受 层 位 控 制 明显 , 矿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朝阳县兴泰矿业有限公司(铁矿)30万吨年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朝阳县兴泰矿业有限公司(铁矿)30万吨/年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2.01.30•【字号】辽环函〔2022〕12号•【施行日期】2022.01.30•【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朝阳县兴泰矿业有限公司(铁矿)30万吨/年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朝阳县兴泰矿业有限公司:你公司报送的《朝阳县兴泰矿业有限公司(铁矿)30万吨/年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本项目(项目代码:2020-210000-08-02-073678)位于朝阳县古山子乡北韩村,属于改扩建项目。
2019年6月,辽宁省地质学会出具了《朝阳县兴泰矿业有限公司(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书》(辽地会审字〔2019〕C080号),明确了本项目开采范围、建设规模和开采方式等,符合省矿产资源规划。
本项目由三个采区组成、38个拐点圈定,矿区总面积3.681平方千米,开采深度由615米至33.1米标高,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设计利用16条矿体,各采区分别设置一套开采系统,采用浅孔留矿法,总开采规模提升至30万吨/年,服务年限11.54年。
朝阳市自然资源局出具了本项目地下开采活动不会影响基本农田保护区现状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意见。
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大气、地下水、土壤等产生不利影响,在全面落实《报告书》和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产生的不利生态环境影响可以得到一定缓解和控制。
我厅原则同意《报告书》的总体评价结论和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二、在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应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及“以新带老”等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对大东沟、孙杖子采区位于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一侧进行缩界,调整后矿界距自然保护区最近距离为100m,同时制定保护措施,减缓对保护区动植物的影响。
朝阳市地质灾害核查分析与治理建议

环 境 科 学辽宁省朝阳市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重,也是辽宁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到目前为止,全市确定地质灾害高易发区51处,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391个,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52个。
据不完全统计,自六十年代以来,朝阳市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23起,死亡16人,伤4人,破坏房屋、公路、铁路、管线管路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9779.63万元,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影响朝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分析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对象是公路、铁路、房屋和农田,以及工矿企业、水利设施和通讯线路。
1.1崩塌目前已发现崩塌灾害点68处,另有隐患点168处,占各类灾害总数的60.36%。
其中朝阳县、双塔区、龙城区发现崩塌灾害点12处,另有隐患点43处;北票市发现崩塌灾害点1处,另有隐患点11处;凌源市发现崩塌灾害点12处,另有隐患点26处;建平县发现崩塌灾害点19处,另有隐患点50处;喀左县发现崩塌灾害点24处,另有隐患点38处。
主要分布于公路、铁路沿线及矿山采区。
1.2泥石流泥石流是分布多、危害大、发生频率较高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区内发现泥石流灾害点16处,另有隐患点13处,占各类灾害总数的7.42%。
按地貌特征可分为河谷型、沟谷型、坡面型三种类型。
凌源市境内沟谷型泥石流共有6处,其中已发生的5处,潜在的1处;坡面泥石流6处,其中己发生的3处,潜在的3处。
建平县发生泥石流6处,主要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尾矿坝溃坝形成的泥石流。
1.3滑坡朝阳市境内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松散及软弱岩体在地下水作用下,产生静水或动水压力,使岩(土)体强度降低,最终导致坡体向下滑动。
其次是人类工程活动,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修建公路、切坡建房、兴建水库等也是导致滑坡灾害的诱因。
辽宁省朝阳县羊角沟-木头城子一带油页岩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和 内蒙地 轴 , 建 昌盆地西北部的四官营子 凹陷中。工作 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九佛 堂组( K f ) 地层 , 该组地层上部含有 工业意义较大的油页岩 层。本文选择朝 阳县 羊角沟 一木头城子一 带油 页岩矿工作 区及其周围 1 : 2 0万资料为基础 , 对区 内油 页岩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关键 词 : 朝 阳县 ; 羊角沟 一木头城 子一 带油页岩矿 ; 地质特征 ; 成矿 条件
一
3 . 2 矿石特征 油页岩矿石外 特征: 地表风化后呈灰褐色 一 棕色新 鲜面灰黑 一 黑 显。硬度较低, 锌逼莲 建 轻, 火烧可 见 轻微! J < 焰 圄黑烟。具滑腻感名沥 青质、 有机质。结构构造油 页岩页 研究、 分 带I 将建昌盆地内九佛堂 组 盼 为五个段综述虫 吓 1 L 佛堂组 有浓重沥青昧, 段 砾岩与泥岩互层段, 夹少量砂岩' 砾岩为黄褐色, 中粗粒结构具 理不发育的为隐晶质结构骂渲 I 面理发育的为页理构造。 矿石成 油页岩含有机质沥青、 腐植质等 机质有硅酸铝 、 氢氧化铁 、 方解石 、 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在砂岩层位中夹有粉砂岩和泥岩硒I 石 含量较少瑚径 分:
羊角沟 一木头城子油页岩矿行政区划隶属于辽宁省喀左县的羊角 区内 构造简单元大型构造经过, 仅有大菠菜沟 一 水泉子沟正断层孩 官营子凹陷—带, 为—正断层, 走向 1 7 ~ 4 0  ̄顺 向 N w他 沟乡 一 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带。本次工作通过 h l O 0 0 0 地质填图及深部 断层分布于四 4 5 7 5 o形 成于义县组沉积时期。区内整体为单斜构造, 皆为九佛堂组 钻探工程进行控制, 大致查明工作区范围内油页岩 的赋存层位 、 厚度、 焦 油率及其变化特征。 本文简单介绍了该矿地质特征, 分析了工作区油页岩 d 删 丢 。 2 3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 矿的成矿地 匝条件, 同时将相关问题与专家—起讨 以期达到找矿 目的。 1 区域 地质背景 油页岩矿体赋存于白垩系九佛堂组 鹄地层中 铸竞 向与地层基本 0  ̄一 5 0 倾 向南东' { 俑 1 0 — 2 0  ̄。油页岩矿体呈层 工作区处于华北地台东北部燕山台褶带的辽西台陷区, 辽西台陷区 致 走向北东 4 的南北分别为山海关隆起和内蒙地轴。在区域上出露自 臼 地层以沉积眷为 状 、 似层状、 扁豆状规模大小不一。矿石含有机质及沥青质, 多具黄铁矿
朝阳县自然资源

朝阳县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朝阳县土地总面积约37.58万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约为18.4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建设用地面积约为3.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未利用地约为15.9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
详情见下列图表:水资源朝阳县水资源总量年均值约为35733.6万立方米(去重复计算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5526.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3207万立方米,平均人均占有量为632立方米左右,朝阳县水利设施比较完善,现有各型水库2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8座、小Ⅱ型水库15座,总蓄水量为2499.9万立方米。
此外,全县建有塘坝15座、地下水库1座、截潜工程5处、提水站3处、方塘45处、机电井2929眼、人畜饮水工程803处。
全县各类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44.1万亩。
动植物资源朝阳县有各类植物15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219种、草本植物393多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紫椴、水曲柳、黄檗等10余种。
草本植物中,药用草本植物300多种,其中马兜铃、黄芪、益母草、党参等药材分布广泛。
野生食用菌有羊肚菌、榛蘑、松树蘑、草菇、双孢菇等,人工培养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双孢菇、鸡菇、滑子菇、杏孢菇、金针菇等,人工培养药用菌有蛹虫草(北冬虫夏草)等。
朝阳县动物资源有1600余种,其中兽类约37种、鸟类266多种、昆虫类1300余种、两栖类及爬行类15种。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34种,其中金雕和大鸨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天鹅、苍鹰、秃鹫、凤头蜂鹰、黑鸢等其它32种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林蛙、石鸡、狍子等54种是辽宁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朝阳县是矿产资源大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全县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35种,矿产地100多处,铁、锰、金、钼、钒钛为我县优势矿种。
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见下表:风力资源朝阳县北通内蒙古风口,少有森林阻挡,空气流动性活跃,风力资源充沛,位列以风力资源著称的朝阳市各县区之首。
朝阳县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302023年6月下 第12期 总第408期1研究方法1.1区域概况朝阳县地处辽西侵蚀低山丘陵地区,境内河流冲击,分布有冲击平原、中低山和丘陵。
河流主要是大、小凌河及其支流,总体上可以将全县划分成东南部的小凌河及西北部的大凌河两大区。
朝阳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辐射强,积温高,降水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487.9mm,其中夏季降水约占80%,易造成不同时段的干旱。
植被属于华北植物区系,主要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木及其伴生的地被物,植被类型主要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荆条灌丛等,乔木树种以刺槐、油松、山杏、山榆为主,国槐、侧柏、小叶杨、馒头柳、圆头柳等树种也有分布。
灌丛有自然生长的荆条及人工栽植的沙棘、小叶锦鸡等,农作物有玉米、谷子等,野生草种以白羊草、狗尾草、披碱草等草种为主,牧草有沙打旺、紫花苜蓿等,林草覆盖率约为44.23%。
1.2数据来源降雨数据、土壤数据来源于朝阳县水资源公报和官方分布的土壤数据,坡长、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等数据来源于DEM系统及Landsat 8.0遥感影像资料,分辨率为30m×30m。
1.3USLE 方程通过拟合土壤可蚀性、地形坡度、降雨侵蚀力等因子建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其表达式如下[1]。
P C L S K R A •••••= (1)式中:A 为土壤侵蚀模数,[t/(hm 2•a)];R 为降雨侵蚀力因子,(MJ•mm)/(hm 2•h•a);K 为土壤可蚀性因子,(t•h)/(MJ•mm);S 、L 、C 、P 为坡度、坡长、植被覆盖与管理及水土保持措施因子,无量纲。
1.3.1降雨侵蚀力因子R受地形条件和气候环境影响,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存在一定差异,土壤侵蚀程度受降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雨侵蚀力因子上,其表达式为655.1053.0n P R ×= (2)式中:R 、P n 为降雨侵蚀力和年降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含砾粉质粘土、含砾粘土、粉质粘土、粉土:为残坡积土,分布不连续,。 层厚0.2-1.1m,层顶埋深0.3-0.5m。呈黄褐色、褐色、灰黄色、灰紫色,干, 硬塑。含砾石,呈棱角状,土质不均匀,具较大孔隙。冲击易钻进,锹镐挖掘不 困难。该土层层厚不均,土质不均匀,孔隙比大,具中等-高等压缩性,具湿陷 性。标贯试验实测击数16-24击。
3
色,为砾状结构,砾岩中的砾石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砾岩、页岩、安山岩、玄 武岩,砾石颗粒大小不一。分选性差,无定向排列,砾石呈次圆状,为泥质胶结 和硅质胶结,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胶结和接触式胶结。岩石受风化作用影响强烈, 节理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块状,锤击易碎。
强风化粉砂质页岩:主要呈薄夹层分布在强风化砾岩中。据冲沟岩石露头剖 面处观测,在强风化砾岩层中夹薄层粉砂质页岩,层厚0.05~0.15m。呈紫色, 具页理,矿物成分主要以泥质粘土矿物为主,粉砂质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岩 石风化强烈,强度低,手折易碎。
④-3中风化砾岩:全区分布。层厚6.1~12.5m,层顶埋深3.5~6.8m。呈 灰紫色、紫色、灰色,为砾状结构。砾岩中的砾石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砾岩、 页岩、安山岩、玄武岩,砾石颗粒大小不一,分选性差,砾石呈次圆状,为泥质 胶结及硅质胶结,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胶结和接触式胶结。岩石受风化作用影响中 等,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硬,岩芯呈块柱状、短柱状、柱状,柱长30~120mm。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工程地质情况
1.1 概述
在收集、分析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发电场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查,
并对项目周围的乡、村进行了岩土工程调查工作。
表 1.1-1 现场勘测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勘测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Hale Waihona Puke 备注风机场地工程地质测绘、踏勘
点
48
标准贯入试验
次
动力触探试验 探井及探坑
次 总进尺(m)/孔数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定》(DL 5024-2005);
《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DL/T 5096-1999);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描述技术规定》(DL/T 5160-2002);
45.0(m)/7
土工试验
件
6
典型地质点工程地质测绘
点
8
土壤电阻率
点
8
本阶段工作遵循的技术标准主要为: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9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③-1角砾:为残坡积碎石土,分布不连续,层厚0.3-0.6m,层顶埋深一般 为0.3-0.5m。呈黄褐色、灰黄色、灰紫色,松散-稍密,干。砾石母岩成分主要 为砂岩、砾岩、安山岩、页岩、玄武岩,已风化,呈棱角状,无分选。砾石直径 一般为5-20mm,约占总质量50-70%。含少量碎石,混有粘性土。重型动力触 探修正后锤击数6.8-15.0击,修正后击数标准值为9.3击。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DL/T 509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等。
1
1.2 区域地质概况
1.2.1 地质构造
(1)区域地质构造 勘察区所处一级构造单元属华北地台。震旦纪转化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次一级 构造单元,即内蒙地轴和燕山沉降带。以断亲山~东官营子逆断层为界,北侧属 内蒙地轴东部南缘部分,南侧属燕山沉降带辽西古中凹陷。 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在本地区主要表现为走向近东西紧闭的褶皱。 新华夏构造体系是本地区最广泛的构造体系,它的构造行迹是由比较平缓的 褶皱和压性断层及张性扭性断裂所组成。 (2)断裂构造 朝阳地区断裂构造以北东方向最为发育,并以压性断层为主,断层面倾向北 西,多集中在盆地边缘。 (3)勘察场地断裂构造 场址区内,经物探勘测和地质钻探揭露,勘察场地地质主要反映为第四系覆 盖层薄,基岩风化壳的风化岩深度及基岩岩性的变化,局部基岩风化较深,岩芯 局部破碎,风化壳下部岩体比较完整等特征,未发现有断裂构造和明显的构造异 常。
④-1全风化砾岩:分布不连续,层厚一般为0.2-0.7m,层顶埋深0.6-1.6m。 呈灰黄色、灰紫色,岩石风化作用影响剧烈,岩石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 有残余强度,冲击可钻进,岩芯手碾呈碎块状。标贯试验实测击数为38.0-50.0 击。
④-2强风化砾岩:全区分布,层厚2.1-5.9m,层顶埋深0.9-2.3m,呈灰紫
1.3 地形地质条件
1.3.1 地形地貌
场址区为剥蚀丘陵地貌形态,丘陵间有冲沟存在。地形北高南低,为坡向朝 南稍偏西,坡度8°~21°。征地界址点范围内,钻孔最高点海拔384.2m,最 低点海拔344.2m,相对高差40.0m。
1.3.2 地层岩性
场址区地层结构主要由上覆的第四系松散层和基岩砾岩、页岩、砂岩构成。 其第四系覆盖层较薄,厚度为0.9-1.9m,成因类型为残坡积物(Q4el+dl)。岩石
2
主要为砾岩,局部地段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蚀变安山岩,岩石成因时代 属于上侏罗系土城子组(J3t)。
根据本次勘察的地质填图、工程钻探揭露,场地地层由上而下地层结构依次 为①表土,②含砾粉质粘土、含砾粘土、粉质粘土、粉土,③-1角砾,③-2碎石, ④-1全风化砾岩,④-2强风化砾岩,④-3中风化砾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 化蚀变安山岩,破碎带,④-4微风化砾岩。各层土(岩)的厚度、分布规律、岩性 特征等分述如下:
③-2 碎 石 : 为 残 坡 积 碎 石 土 , 分 布 不 连 续 , 层 厚 0.3-0.4m , 层 顶 埋 深 0.6-0.9m。呈黄褐色、灰黄色、灰紫色,稍密-中密,干。碎石成分主要为砂岩、 砾岩、页岩、安山岩,已风化,呈棱角状。碎石直径一般为20-60mm,大者直 径为80-100mm,约占总质量50-70%,混有角砾及粘性土。重型动力触探修正 后锤击数12.5-25.0击,修正后击数标准值为15.3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