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强悍总结-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强悍总结-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货物)和服务:)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商品(货物)和劳务:)的活动。
3.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也称一般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据此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人进口,所有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
4.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也称特殊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关境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5.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它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总额等于一国一地区一定时期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6.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剔除价格变动后的对外贸易额。
以此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计·算时可10.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指别国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的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有两种类型,一种称之为直接过境贸易,即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在海关直接监管下,通过国内运输线从其它口岸离境,有时直接过境甚至不需卸货和转换运输工具,承办过境的国家一般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另一种称为间接过境贸易,即指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先存人海关保税仓库,未经加工改制,又从海关保税仓库提出,运出国境的活动。
11.国际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按照关税及贸易总协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议》,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它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它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参加方在其它任何参加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的介入而提供服务;一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它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问答(提纲)

国际贸易学一. 名词解释净进口与净出口: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总贸易与专门贸易:要素服务贸易与非要素服务贸易:三国间贸易: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分工:要素分工: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国际价值:绝对成本与绝对利益:比较成本:要素禀赋比率:要素密集度: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技术差距论:国家竞争优势:商品交易所:加工贸易:补偿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调拨价格:贸易条件:各类贸易条件指数的概念:国际需求方程式:均衡贸易条件:提供曲线:罗伯津斯基定理:贫困化增长:节约劳动(资本)型技术进步:最适当关税: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超贸易保护政策:管理贸易制度:重商主义:幼稚工业:适度保护:穆勒-巴斯塔布尔标准:肯普标准:假幼稚产业:新贸易保护主义:战略性贸易政策:竞争政策:限制性商业惯例:倾销与反倾销:补贴与反补贴:有效保护率: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非歧视原则:关税保护原则:互惠原则:专向性补贴:禁止性补贴:可(不可)起诉的补贴:国际直接(间接)投资:边际产业:经济一体化:剩余的出路:干中学:外贸依赖度:进口收入弹性:二. 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何区别?2、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看待它的集中与分散?3、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什么是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有何新特点?5、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6、试述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如何创造条件,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7、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如何从价值量方面,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作出解释的?8、试评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9、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西方经济学家对此作了哪些解释?10、试述产品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1、什么是公司内贸易?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何在?12、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了哪些积极作用?13、什么是世界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的决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4、试述跨国公司运用调拨价格的目的及其限制条件。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20、商品等级指把同一种商品按其品质或规格上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和档次,用数码或文字表示,从而产生品质优劣的若干等级。
三、名词解释
1、到达合同是按D组贸易术语成交的合同。
2、装运合同是指按F组和C组成交的合同。
1、国际贸易惯例是由国际组织加以编纂与解释的国际贸易中的习惯做法,它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有较为明确的固定内容的习惯做法,和一般做法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原则,准则和规则。
2、贸易术语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换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用语。
7.逆汇指资金的流向与支付工具的传递方向相反。
8.不可撤消信用证是指信用证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未经受益人及有关当事人的同意。开证行不得片面修改或撤消的信用证。
9.可撤消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对所开出的信用证,不必证得受益人或有关当事人的同意有权随时撤消的信用证。
16、对等样品指卖方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提供买方确认,经确认后的样品,就是对等样品。
17、凭样品成交指买卖双方按约定的足以代表实际货物的样品,作为交货品质的依据的交易。
18、复样卖方在向国外客户寄送代表性样品时,应留存一份或数份同样的样品,以备日后交货或处理争议时核对之用的样品。
4 国际运输货物保险是指被保险人(买方或卖方)向保险人(保险公司)按一定的金额按投保一定的险别,并根据一定的保险费率先交纳保险费;保险人承保后,对于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的承保范围内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与简答

普惠制: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一种关税优惠待遇。其主要内容是:在一定数量范围内(主要指关税配额或限额),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工业品减免关税,部分免除加工过的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对于超过限额的进口则一律征收进口关税。普惠制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
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第二章
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简答
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1)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人(Specific Person)提出
(3)表明经受盘人接受发盘人即受约束的意思
(2)发盘的内容必须十分确定(Sufficiently Definite)
构成接受的条件
(1)接受必须由受盘人做出;
(2)接受的内容必须与发盘相符
(3)必须在有效期内接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商品品质:商品品质,一般是指商品本质性的质量和外观形态。
商品本质性的质量表现为商品的化学成分的构成、物理和机械性能、生物特征等;商品的外观形态则表现为商品的形状、结构、色泽、味道等。
2样品:样品是指一个或几个或少量足以代表整批货物品质的实物,它们通常是从一批货物中抽取出来,或者由生产部门设计、加工出来。
3发盘:又称发价,是指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一定交易条件,并愿意按照提出的交易条件达成买卖该项货物的交易、签订合同的一种口头或书面的表示。
4还盘:是指受价人收到发盘之后,对发盘表示接受,但对发盘的内容部分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向发盘人提出修改建议或新的限制性条件的口头或书面的表示。
在交易磋商中,还盘是对原发盘的拒绝,是一项新的发盘,原发盘即行失效,还盘是有约束力的新的一项发盘5分批装运:是指凡一笔成交数量较大的货物,可以分若干批次装运与不同的航次、车次、班次的装运。
6滞期费:使用程租船运输货物时,在规定的装卸期限内,如果租船人未能完成作业,为了补偿船方由此造成船舶延期所产生的损失,由租船人向船方支付一定的罚金,此项罚金成为滞期费。
速遣费:如果租船人在程租船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装卸,给船方节省了船期,船方为了鼓励租船人,而向租船人支付一定金额作为报酬,此项报酬,成为速遣费7可转让的信用证:是指信用证对受益人的权利可转让,只有明确指明“可转让”的信用证才可转让。
通常适用于有中间商存在的情况,他们为了赚取差额利润,便将转让信用证项下执行权转让给实际供应商,由其装运出口和交单取款。
8循环信用证:指信用证被全部或部分使用后,其金额又恢复到原金额,可以再次使用,直到达到规定的次数或规定的总金额为止。
这种信用证适用于常年定期、定量供货的情况下使用。
分为按时间循环信用证和按金额循环信用证9SWIFT信用证:SWIFT信用证是“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全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的简称。
国际贸易复习要点

国际贸易复习要点国际贸易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将出口机会成本比较低的产品或服务,进口机会成本比较高的其他类产品或服务。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丰裕度:如果一国的劳动力相对于其他要素的比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就是相对劳动丰裕型的国家。
要素密集度:如果一种产品的价值中劳动成本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产品价值中劳动成本所占比例,那么这种产品就是相对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特定的条件和假设下,自由贸易不仅使产品价格在两国之间趋同,而且使各种要素的价格也在两国之间趋同。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发现,虽然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但是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要低于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
外部规模经济:整个行业的生产在某一区域内的扩张导致该地区每个厂商的长期平均生产成本下降。
内部规模经济:指某一公司自身规模扩大导致其平均成本下降。
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取消了他们之间的贸易壁垒,但各自仍对非成员国保持着不同的贸易壁垒。
经济联盟:在完全的经济联盟内,成员国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福利以及贸易和要素流动政策。
雷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如果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
二,简答题1,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蕴藏的关于要素收入的三种主要含义。
答:(1),国内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
(2),当某一要素价格上升时,则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价格也会上升;当某一要素价格下降时,则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3),贸易的结果可以使商品价格均等化,某种程度上也可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2,有经济学研究者认为:就短期而言,自由贸易会损害进口替代产业从业人员的利益,但当长期内人员和资源实现不同产业间的流动时,人人皆将受益于自由贸易。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英文及简答论述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英文名词解释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goods and services between countries. This type of trade gives rise to a world economy, in which prices, or supply and demand, affect and are affected by global events.Free Trade(自由贸易)The main idea of free trade is that supply and demand factors, operating on a global scale, will ensure that production happens efficiently. Therefore, nothing needs to protect or promote trade and growth because market forces will do so automatically.Protectionism(贸易保护主义)In contrast, protectionism holds that reg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markets function properly. Advocates of this theory believe that market inefficiencies may hamper the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y aim to guide the market accordingly.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Frontier(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A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a graph that shows the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output that the economy can possibly produce, given the available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means 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 some item. Supply Curve(供给曲线)A Supply Curve is a graph that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ce of a good and the quantity supplied.Demand Curve (需求曲线)A Demand Curve is a graph that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ce of a good and the quantity demanded.Excess Supply Curve(出口供给曲线)Because Excess Supply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quantity supplied is greater than quantity demanded, Excess Supply Curve can be defined as a graph that depi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ce and the available quantity for export of a product. Excess Supply Curve can be derived from subtracting a supply curve with a corresponding demand curve.Excess Demand Curve(进口需求曲线)Because Excess Demand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quantity demanded is greater than quantity supplied, Excess Demand Curve can be defined as a graph that depicts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ce and the desirable quantity for import of a product. Excess Demand Curve can be derived from subtracting a demand curve with a corresponding supply curve.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means a buyer’s willingness to pay minus the amount the buyer actually pays. Consumer surplus measures the benefit to buyers of participating in a market.Producer Surplus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is the amount a seller is paid for a good minus the seller’s cost. Producer surplus measures the benefit to sellers of participating in a market.Economies of Scale(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means the property whereby the long-run average cost falls as the quantity of output increases.Diseconomies of Scale(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means the property whereby the long-run average cost rises as the quantity of output increases.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means the property whereby the long-run average cost stays the same as the quantity of output changes.Indifference Curve(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is a curve that shows consumption bundles that give the consumer the same level of satisfaction.The Gravity Model(引力模型)In its basic form, the gravity model assumes that only size and distance(经济规模和距离) are important for trade in the following way:Tij = A x Yi x Yj /Dij 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与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强悍总结-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强悍总结-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货物)和服务:)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商品(货物)和劳务:)的活动。
3.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也称一般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据此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人进口,所有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
4.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也称特殊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关境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5.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它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总额等于一国一地区一定时期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6.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剔除价格变动后的对外贸易额。
以此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计·算时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
这一指针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贸易额的比较。
7.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贸易差额用以表示一国的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出超;当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贸易入超。
通常贸易顺差用正数表示,贸易逆差用负数表示。
当出口额等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平衡。
8.直接贸易(Direct Trade):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
3.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也称一般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4.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也称特殊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关境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5.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它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总额等于一国一地区一定时期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6.对外贸易量:用价格指数调整后的贸易额,剔除价格变化对外贸易额的影响。
9.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也称中转贸易。
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而言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的货物可以从生产国直接运往消费国。
协调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
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主要方式,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12.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通过进口系数和出口系数来反映,也可以用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该国GNP或GDP的比率直接反映。
产业内部分工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
2、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3、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
4、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
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形成的原因或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
斯密认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要比没有依照‘绝对优势’进行分工之前有利。
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形成的重要基础。
2、国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3、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4.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它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把贵重金属留在国内。
重商主义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重金主义,即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
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即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增加国家财富,但强调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的代表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
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评价: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他们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但他们只是简单地描述了社会的表面现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只是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因而其经济理论是幼稚的,不科学的。
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主要内容:1) 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2) 保护的对象和时间3) 保护的手段1)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早由18世纪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提出,后来由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发展和完善。
2)主张用征收保护关税的办法鼓励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只是对本国竞争力弱的进口商品实施限制进口政策。
3)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扶持有前途的幼稚工业,最终实现自由贸易。
4)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保护对象有针对性,保护时间以30年为限。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的动因:1、降低外部市场造成的经营不确定风险2、维持技术垄断,适应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需要3、降低交易成本,节约交易费用4、实现特定目标5、满足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对中间产品的特定需求6、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和竞争能力,实现全球利益的最大化。
1.关税(Custom Duties;Tariff):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免责条款:又称例外条款,是指来自受惠国产品的进口量增加到对其本国同类产品或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产品的生产者造成或即将造成严重顺海时,给惠国保留对该产品完全取消或部分取消关税优惠待遇的权利。
毕业条款:即当一些受惠国或地区的某项产品或其经济发展到较高的程度,使它在世界市场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时,则取消该国或地区该项产品或全部产品享受关税优惠待遇的资格,称之为‘毕业’。
加工标准:其税号发生了规定变化,就可以认为经过充分加工,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该种产品就符合原产地标准,具有了原产地资格。
增值标准:规定使用进口成分(或本国成分)占制成品价值的百分比来确定其是否达到实质性变化的标准。
非关税措施与关税措施比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措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2、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措施更能直接达到限制出口的目的3、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措施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17.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过程中接受了直接或间接的奖金或补贴,并使进口国生产的同类产品遭受重大损害是构成征收把补贴税的重要条件。
反补贴税的税额一般按“补贴数额”征收。
其目的在于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抵消出口国对该商品所做补贴的鼓励作用。
20.从量税(Specific Duties):是以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32.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s):绝对配额是在一定时期,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
这种进口配额在实施中,又有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两种形式。
33.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关税配额是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关税配额按商品进口来源可分为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两种。
按征收关税的目的,又可分为优惠关税配额和非优惠关税配额两种类型。
38 “自动”出口配额制(Voluntary Export Quotas):又称“自动”限制出口,也是一种限制进口手段。
所谓“自动”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自动”出口配额制有两种形式,即非协议“自动”出口配额和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
前者为不受国际协议的约束,而是由出口国迫于来自进口国方面的压力,自行单方面规定出口配额,限制商品出口;后者为进出口双方通过谈判签订“自限协议”或“有秩序的销售协议”来规定出口商品的配额。
43.进口许可证制(Import Licence System):是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从进口商品有无限制上看,进口许可证一般又分为两种。
一种为公开一般许可证(Open General Licence),又称公开进口许可证和自动进口许可证。
它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没有限制,凡列明属于公开一般许可证的商品,进口商只要填写公开一般许可证后,即可获准进口。
因此属于这类许可证的商品实际上是“自由进口”的商品。
另一种为特种许可证(Specific Licence),又称非自动进口许可证,进口商必须向政府有关当局提出申请,经政府有关当局的批准后才能进口。
这种许可证多数都指定进口国别或地区,为区别这两种许可证所进口的商品,有关当局通常定期分别公布有关的商品项目并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44.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在外汇管制下,出口商必须把他们出口所得到的外汇收入按官定汇率卖给外汇管制机关;进口商也必须在外汇管制机关按官定的汇价申请购买外汇,本国货币的携带出入国境也要受到严格的限制等。
这样,国家的有关政府机构就可以通过确定官定汇价、集中外汇收入和批汇的办法,控制外汇供应数量,来达到限制进口商品品种、数量和进口国别的目的。
从形式上分为数量性外汇管制和成本性外汇管制。
51.国内税(Internal Taxes):是指在一国的国境内,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商品所应支付的捐税,一些国家往往采取国内税制度直接或间接地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口。
这是一种比关税更灵活、更易于伪装的贸易政策手段。
56.出口信贷(Export Credit):是指一个国家为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它是一国的出口厂商利用本国银行的贷款扩大商品出口,特别是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商品,如成套设备、船舶等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
61.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ies):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出口补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直接补贴(Diiect Subsidies)。
是指出口某种商品时,直接付给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
(2)间接补贴(Indirect Subsidies)。
是指政府对某种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
如政府退还或减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税,超额退还间接税、提供比在国内销售货物更优惠的运费等。
62.商品倾销(Dumping):是资本主义的大企业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以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占领市场。
73.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或邻近港口、国际机场的地方,划出一定的范围,新建和扩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础设施以及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国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的加工区域。
出口加工区的类型主要有综合性出口加工区(即区内可以经营多种出口加工工业)和专业性出口加工区(即在区内只准经营某种特定的出口加工产品)。
4.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 Nation Treatment):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