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腿浴手法治疗(综合版1)
膝骨关节炎推拿基本手法

膝骨关节炎推拿基本手法
膝骨关节炎推拿基本手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揉揉膝盖:用手掌揉搓膝盖部位,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膝骨关节炎症状。
2. 推压穴位:通过按压膝盖周围的穴位,可以促进穴位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擦拭关节:用双手揉搓膝盖周围的肌肉组织,帮助局部的淋巴液循环,加速病灶的修复。
4. 拨拉关节: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拨拉关节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手法,可通过拨拉来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
5. 捏压肌肉:对于膝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进行捏压,可帮助缓解肌肉疼痛和痉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膝骨关节炎推拿时手法需要轻柔、缓慢,不要过于强硬地按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疼痛和不适。
此外,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推拿手法,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治疗关节炎的穴位及按摩法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治疗关节炎的穴位及按摩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治疗关节炎的穴位及按摩法阿是穴又称“天应穴”。
是指患病时,在身体上暂时出现的压痛点或反应点。
这些穴位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位置。
血海定位髌骨内上缘上2寸(髌骨:膝盖上的圆骨。
血海的简便取穴法:大拇指向内侧,手心按膝盖,大拇指所指处)主治腹胀、腹泻、水肿、尿潴留、尿路感染、遗尿,膝痛。
足三里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胫骨前缘:膝盖骨下面,用手摸在正前方。
)主治胃痛、呕吐、腹泻、便秘,下肢疼痛、瘫痪,高血压,乳腺炎,失眠等。
犊鼻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膝盖骨下面外边的凹窝)主治膝关节痛膝眼定位髌骨(俗称膝盖骨)下方两侧凹陷处,内侧为内膝眼,外侧为外膝眼(即犊鼻)主治膝关节痛曲池定位微屈肘,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侧上骨果连线中点(也就是:肘弯横纹尽头与肘边突起的高骨的中点)。
主治上肢疼痛、麻木或瘫痪,皮肤瘙痒、湿疹、吐泻,发热,高血压。
膝关节痛家庭治疗提纲1、局部按摩双龙戏珠。
2、近穴按摩阿是穴、膝眼、血海、足三里。
3、远穴按摩对侧曲池4、其他方法灸法----膝眼拔罐-----阿是穴5、康复训练1、局部按摩双龙戏珠法:第一步,两手心紧贴膝盖,同时向外旋转摩动30—50次,然后向内旋转摩动30—50次。
第二步,两手环抱左膝,用力来回摖动。
然后换做右膝,各30—50次。
2、近穴按摩膝部如有压痛点(阿是穴),找准后按揉1-2分钟。
接着分别按揉膝眼、血海、足三里等穴,每次选用2穴,各做2-3分钟.3、远穴按摩按揉对侧曲池,同时配合屈伸患膝关节,共约3分钟。
穴位按揉用力要大,以感到酸胀感为好。
手法配合中药外敷、外洗治疗膝关节炎6方

手法配合中药外敷、外洗治疗膝关节炎6方一、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手法治疗:急性期,有红肿热痛时暂时停用。
患者取仰卧位,常用手法为滚、揉、弹拨。
揉拿放松绳肌,揉髌下脂肪垫、搓髌、旋髌、刮髌、提髌、松髌,及滚压、提拿股四头肌、伸膝扳镇等手法。
再取俯卧位,常用手法为点按委中穴,揉、滚推、拿、散、扳镇、捋等手法。
2.外敷中药治疗:手法治疗后即行外敷中药治疗,外敷药物组成:宽筋藤60g,独活20g,姜黄25g,大黄30g,生栀子25g,当归30g,赤芍20g,红花20g,桃仁25g,刘寄奴30g,桂枝20g,牛膝30g,威灵仙30g,五灵脂25g,防风25g。
15味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以适量水煮加醋调成糊状,置于纱布制成的药袋内,乘热外敷于患侧膝关节,24小时换药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久劳伤筋累骨,风寒湿邪乘虚侵袭,客于关节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或由于伤后气血瘀滞不宣,聚瘀成痰,致使经络不通,关节肿痛,活动不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被认为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它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
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受限为特点,病理变化最初发生于软骨,逐渐发展到关节畸形。
手法治疗该病,通过点穴舒筋,可以恢复股四头肌和绳肌的肌力,以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状态。
手法能通利关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代谢,促进膝关节骨关节炎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和疼痛物质的代谢。
通过实验研究显示手法治疗可减轻骨内压,减低全血黏滞性,有利于血液流动,为组织代谢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并利于致痛产物的清除。
中药外敷治疗是利用药物加热后的热能及药物本身的作用,具有双重功效,所用中药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热能可使皮肤黏膜充血扩张,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渗透到关节组织内;两者协同作用可加速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减轻静脉瘀滞,降低骨内压力,促进关节积液吸收,缓解疼痛和肿胀,从而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艾灸疗法、推拿疗法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艾灸疗法、推拿疗法膝痹病定义:也叫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双膝风湿性关节炎。
是由骨关节退行性变化引起的疾病。
病因病机:膝痹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
临床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
膝关节疼痛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发病高峰50~60岁,查体可见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X 线可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髁间棘变尖,髌骨边缘骨质增生等,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痹病之艾灸疗法治法治则:通痹止痛。
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1、取穴:局部压痛点。
2、配穴:血海、梁丘、犊鼻、膝眼,寒湿重者加足三里、阴陵泉。
3、方法:(1)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
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 1次袁10次为 1疗程。
(2)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
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
每次选取 3~4穴,每日 1次,10次为 1疗程。
特别提示:注意膝关节的防寒保暖,增强体质,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避免久行、久立。
膝痹病之推拿疗法治则治法:舒筋活络,活血止痛、滑利关节。
常用手法:㨰、点按、按揉、拿、拔伸、摇等。
操作步骤:1、患者仰卧位,医者用点法点按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等穴,拿揉股四头肌及膝髌周围,此步约 5分钟。
2、患者仰卧位,医者用单手掌根按揉髌骨下缘,反复多次,约2分钟。
3、患者仰卧位,医者先做膝关节拔伸,在此基础上进行膝关节摇法,并配合膝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等被动活动,约 2分钟。
4、患者俯卧位,医者用㨰法于大腿后侧,腘窝及小腿一侧约5分钟,重点在腘窝委中处。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运动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运动疗法央视国际2004年01月09日。
第一节仰卧位,然后用膝关节向下压床。
第二节一次膝关节屈曲,另一侧伸直,然后勾脚逐渐向上抬起,抬到和膝关节等高,持续5-10秒。
第三节双膝伸直,尽量绷紧,用力夹膝关节中间的枕头。
第四节侧卧位,然后伸腿抬高,外展外旋。
第五节背身,然后双腿尽量抬起,交替进行。
第六节背身,然后膝关节尽量背屈。
一点一点的往上加。
治腰腿痛首绝点穴疗法
不吃药、不注射、不贴膏药、不用大力推拿,仅点大都、阴谷穴(用大接气通经法点按或用太极导引点穴)治疗腰腿痛有效率100%,一次治愈可达37%。
中医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和治疗(各家所见)

中医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和治疗(各家所见)骨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病,属祖国医学骨痹范畴。
《内经》日:“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约占各类各型关节炎的40%左右,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以膝关节软骨变性、x线摄片示“ 骨质增生” 、腿软欲跌、局部疼痛、跛行、膝关节仲屈受限为主要特征。
由于本病病情复杂,病程长,西医治疗疗效不佳,故而患此病求治于中医者众多,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概况综述如下:一、中药内服1、分型辨证治疗临床上治疗本病常用分型辨证方法,而具体分型意见,则仁智各见。
多数医家主张分为三型:①风寒湿痹型:临床表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不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濡数。
②瘀血闭阻型:表现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见固定的腰背疼痛,或双膝关节疼痛,行路困难,下肢麻木,夜间或遇寒冷时上证加重,舌暗紫苔白,脉细涩。
③肝肾不足型:证见腰膝酸软,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肉萎缩,肢体麻木,遇劳加重,且反复发作,伴面色少华,形寒肢冷,或头晕耳鸣,筋脉拘急,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脉沉弱或沉数。
刘氏对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辨证亦分为三型:即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
吴氏等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1例分为7类痹证进行辨证治疗,其中行痹治以疏风通络、舒筋散结,方用防风汤加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五加皮各15克,赤芍、秦艽、当归各129克,羌活、牛膝各10克;着痹治以利湿行水、消散通络,方用四妙散加昧:苍术、黄柏、泽泻各10g,薏苡仁20g、牛膝、萆薜、夏枯草、五加皮、木瓜各l5g,白术、茯苓各12g.痛痹治当祛寒止痛、舒筋活络,方用仙桃丸合乌术散( 《普济方》) 加味:威灵仙 15g、五灵脂15g、川乌5g、苍术、白术、牛膝、桂枝、甘草各10g:热痹治当清热消肿止痛,方用白虎加苍术汤:石膏30g、知母12g、甘草、苍术、黄柏、牛膝各10g,薏苡仁15g;瘀痹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活络效灵丹( 《医学衷中参西录》) 加味:丹参15g、当归、乳没、牛膝、川芎、桃仁、红花、秦艽、羌活、元胡、五灵脂、地龙各10g:湿痹治以祛痰散结、利湿行水,方用白芥子散( 《证治准绳》) 加减:白芥子、桂枝、木香、没药、葶苈子、泽泻各10g,泽兰、防已各15g;虚痹中肝气不足型,治以补肝益气、养阴生津、强筋健膝,方用自芍甘草汤加味:白芍15g,甘草、山茱萸、菟丝子、木瓜、五加皮各15g,赤芍、牛膝各10g:肝肾两亏型,予服健步虎潜丸,早晚各服l 丸。
中药泡洗技术治疗膝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药泡洗技术治疗膝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关节边缘增生和关节面的硬化,这是关节面耐压能力降低的一种老化现象,主要病变来自关节软骨变性。
祖国医学认为肝肾虚弱,体质下降是本病的内因,而风寒湿邪流注关节,外伤后血瘀阻络是本病的外因。
【治则治法】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舒经通络。
【组方】鸡血藤,伸筋草,络石藤,川芎,木瓜,川椒,路路通,海桐皮,秦艽。
【操作步骤】将中药水煎去渣取液1000毫升左右,再加清水2升,倒入深度约为60—80厘米的药浴袋内,双小腿深入带内,一起放入装满40℃左右温水的泡洗桶内,袋内药液浸泡至足三里附近,每次泡洗30分钟左右,一天1~2次,每次间隔3~7小时,一份药液可用3天,18天为一疗程。
每次泡洗可以加少量酒及醋。
缓解骨关节炎的六种温热疗法

缓解骨关节炎的六种温热疗法骨关节炎,又称为退行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它主要通过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而导致疼痛、僵硬和运动功能受限。
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温热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六种常见的温热疗法,可以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的症状。
1. 温水浴:温水浸泡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温热疗法。
将患者的患处部位浸泡在温热的水中,温度一般在37摄氏度至40摄氏度之间。
温水浸泡能够帮助放松骨关节,减少疼痛和僵硬感。
此外,温水浸泡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关节肿胀。
2. 热敷器:热敷器是一种常见的温热疗法工具。
通过将热敷器放在患处部位,温热能够直接渗透到关节组织,提供疼痛缓解和舒适感。
热敷器的温度应该适中,避免过热造成皮肤烫伤。
使用热敷器前,可以通过加湿热毛巾覆盖患处部位,增强温热效果。
3. 热石按摩:热石按摩是一种结合了温热疗法和按摩疗法的治疗方法。
在热石按摩中,将加热的石头轻轻按摩在关节附近的肌肉组织上,以提供舒缓和舒适感。
热石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4. 温热敷贴:温热敷贴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温热疗法。
它通常是一种含有草本成分的贴片,可以贴在患处部位。
温热敷贴能够迅速散发温热,提供即时的缓解作用。
此外,一些温热敷贴还含有草本成分,如辣椒提取物和薄荷油,具有镇痛和消炎的作用。
5. 热水袋:热水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温热疗法工具。
通过将热水袋放在患处部位,可以提供持续而适度的温热,缓解关节炎的疼痛和不适感。
使用热水袋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皮肤。
6. 温热湿敷:温热湿敷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对于缓解关节炎症状非常有效。
在温热湿敷中,将温湿的毛巾或热毛巾放在患处部位,并用干毛巾固定。
温热湿敷可以通过温度和湿度的联合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关节炎疼痛。
总之,温热疗法是一种简单、安全且有效的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的方法。
无论是温水浴、热敷器还是热石按摩,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放松肌肉组织,改善关节灵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瘀湿停
草河车15g 车前草15g 防己12g 薏苡仁12g
土茯苓15g
泽泻15g
肝肾阴虚
杜仲15g 川断15g 生牡蛎30g 茯苓12g 酸枣仁15g
炙龟板9g
中药内服
• 膝关节疾病的加减方
疼痛剧烈 全蟹6g 蜈蚣6g 炙山甲9g 路路通20g 地龙9g
酸痛麻木
生芪15g 党参10g 路路通20g 丹参15g
穴位贴敷
•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穴位贴敷组成:川牛膝, 红花,骨碎补,生草乌等。功效:温阳活 血通络。主治:退行性膝骨关节炎。
缓解期治疗方法
宫廷理筋术
腿浴(舒筋方、 祛风散寒方)
中药内服
中药熏蒸 针刺
穴位贴敷
宫廷理筋术
• 缓解期——孙氏九步八分法
适应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膝部滑膜炎、膝部脂 肪垫炎、膝部韧带损伤、膝部半月板损伤等
•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穴位贴敷组成:川牛膝, 红花,骨碎补,生草乌等。功效:温阳活 血通络。主治:退行性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锻炼
• 膝关节功能锻炼:宫廷理筋术之摩揉蹲绷 健膝法
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 刘长信 主任医师
细辛10g 当归10g 艾叶10g 制川乌10g 川牛膝15g
乳香10g 赤芍10g 防风10g 五加皮10g
针刺
• 局部取穴: 取穴:鹤顶,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膝 关,曲泉,足三里、三阴交、委中、委阳、阴谷。 针刺操作:患者仰/俯卧位,膝关节呈半屈曲位,局部穴 位消毒后,以1.5寸毫针垂直皮肤进针,刺入1-1.2寸, 留针30分钟,3次/周。
• 运针: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 时可使皮肤呈线状隆起。整个运针过程,右手击觉松易进,病人无酸 麻胀痛,不然就是进针太深或太浅。深度:2.5cm-3cm,范围大病程 长的可长,反之短。扇形扫散-对范围较大的疼痛,平握针身。
浮针操作方法
• 针刺的方向:必须由远及近对准病灶。
海风藤20g
老鹤草20g
中药熏蒸
• 中药熏蒸疗法是把中药煎煮后,借用其热力及药 理作用熏蒸患处的一种外治疗法。该疗法使药物 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扩散、辐射等途径进入 体内,避免了药物经胃肠中酶、消化液等多种因 素的影响与肝脏的受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利用 度,减少了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毒副作用。
穴位贴敷
• 异常情况处理:一般不会出现滞针、弯针
针刺
缪刺法
取穴:膝痛穴(曲池穴外1寸处) 取穴原则:左病右取,上病下取 针刺操作: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局部穴位消毒后,以1.5寸毫针垂直皮肤针 刺1-1.2寸,以局部出现麻胀、放射感为宜,留针的同时,嘱患者无负重下 活动患侧膝关节,留针10分钟
刺络法
取穴:委中 针刺操作:在委中穴附近找浅表静脉,用梅花针叩刺或三棱针点刺出 血,放血量3-10ml,视患者体质强弱而定
九步八分法
9
膝部归合顺散法
功效:缓解痉挛,活血止痛,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腿浴治疗
使用腿浴器和中药药液对双小腿进行浸泡,使药物通 过皮肤吸收直达病所,号方——舒筋方
功效:活血舒筋,补益肝肾 适应症:腿足麻木,酸软乏力
红花10g 当归10g 川椒10g 千年见10g 桑寄生15g
5
膝关节周围滚法
功效: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痉挛,消肿止痛
九步八分法
6 舒理站立筋(捻法、分法、抖法)
功效:舒筋止痉,消肿止痛
1、捻法
2、分法
3、抖法
九步八分法
六指六穴法 7 六穴:血海,梁丘,内、外膝缝,内,外膝眼
功效: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九步八分法
8 推髌屈伸膝关节法
功效:通络止痛 滑利关节
• 阿是穴:在髌骨及膝关节周围找大小不等的条索与结节, 以0.25*40mm毫针针刺阿是穴,以毫针透过条索结节为佳。
中药内服
• 基本方
桃仁10g 红花10g 木瓜10g 元胡10g 白芍15g 威灵仙10g 生甘草6g 川牛膝15g
中药内服
• 膝关节疾病的加减方
寒湿阻络
防风10g 制附片6g 土鳖虫6g 白术12g
针刺
取穴
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 泉,足三里、委阳、阴谷、 浮郄、合阳
针刺 操作
患者仰/俯卧位,膝关节呈半屈曲 位,局部穴位消毒后,以1.5寸毫 针垂直皮肤针刺1-1.2寸,留针30 分钟,3次/周
腿浴治疗
使用腿浴器和中药药液对双小腿进行浸泡,使药物通 过皮肤吸收直达病所,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
1
腿浴疗法的特点
• 留针和出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若不留针,极易复发。 留针时间:由动物实验证明,24小时48小时内相对越长越好,考虑 到实际情况以24小时为准。
•
注意:注意病人的反应,病情的性质。天气等。病情重,病情长
者,留针时间长。留针时,勿打湿局部,可稍浮动,不要过大。
• 出针时,先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拇、食指拿捏针 座,不要提、捶、捻、转慢慢将针移至皮下,起出,用消毒棉球揉按 针孔。
腿浴疗法的特点
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腿浴疗法属于外治法,药物有效成份不经胃肠吸收,避 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此外,药物经皮肤吸收量 小,加上皮肤的储库效应,使得经肝、肾代谢的血药浓度 远低于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因此,本疗法对肝、肾功能 的影响也远远小于口服给药,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腿浴疗法的药物经皮肤吸收后在药浴局部发挥治疗作用 ,同时,药物有效成分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对全身起到治 疗作用。本疗法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膝、腿痛临床疗效确切
2
腿浴治疗器
3
腿浴方
腿浴疗法的特点
腿部药物 吸收
M1
临床应用安 全有效
M2
M3 M4
补内治法 之不足
使用经济 方便
腿浴疗法的特点
腿部药物吸收
解剖优势:小腿部肌肉丰厚而内容量大,表浅静脉 多而血运丰富,小腿的角质层薄——是足部的六分之 一,更有利于药物吸收
小腿部穴位多:小腿和足部的穴位共计60余个 小腿吸收面积大:比单纯足部的吸收面积大4倍
特点及优势
九个基本步骤,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单膝基本用时八 分钟,用时少,疗效确切
九步八分法
1 按拿法治疗患肢3遍 12 五指五穴法 3 点按足三里、三阴交法 14 拿捏法治疗小腿3遍 15 膝关节周围滚法
6
舒理站立筋 (捻法、分法、抖法)
17 六指六穴法
8 推髌屈伸膝关节法
19 膝部归合顺散法
九步八分法
(一) (二) (三)
腿浴治疗器简介 腿浴治疗器机理 腿浴治疗器使用注意
腿浴治疗器
• 腿浴治疗器简介
信牌腿浴器(型号T-50) 医疗器械注册证:京药管械<准>字2003第 2260456号 生产厂家:北京天人信医疗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腿浴治疗器
• 腿浴治疗器机理
配合组方治疗疾病
通过热疗、水疗、磁疗 等增加药物透皮吸收
中医保守治疗:宫廷理 筋术、腿浴(舒筋方、 祛风散寒方)、中药内 服、中药熏蒸、针刺、 穴位帖敷
膝关节功能锻炼:宫廷理筋术之摩揉蹲绷健膝法
急性期治疗方法
浮针 点穴
腿浴 针刺
帖敷
宫廷理筋术
• 急性期 • 取穴:髀关,伏兔、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委中、
承山等穴位。 • 手法:点法
浮针
按部位选点: 在病灶周围进针: 皮下浅刺: 不要求得气: 留针时间长: 针尖必须对准病灶:
交变磁场,通过调节足 部、腿部经络,反射至 全身
腿浴治疗器
• 腿浴治疗器使用注意
泡洗药物煎煮方法:头煎用水 300ml煎煮,取液100ml;二煎 用水200ml,取液100ml,两煎 药液混合,共计200ml
腿浴器使用方法:每次取药液 200ml,置于腿浴器内的一次性 塑料袋内,腿浴器加热,患者的 双下肢放入一次性塑料袋内的 药浴液中进行浸泡
膝关节疼痛患者有下列9项中的5项
年龄≥50岁
无明显滑膜升温
晨僵<30min 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 膝检查示骨性肥大 有骨压痛
ESR(血沉)<40mm/h 类风湿因子(RF)<1:40 滑膜液有骨关节炎征象
诊断标准
•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 分为五级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 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 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中医
保守治疗方案
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 刘长信 主任医师
概述
退行性膝关节炎是推拿、疼痛门诊的常见病,又称膝 骨关节炎、增生性膝关节炎及老年性膝关节炎等
1
诊断标准
2
分期论治
3
保守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
• 采用国际公认的美国风湿病学会2001年制定的膝骨关节炎 诊断标准
腿浴疗法的特点
补内治法之不足
腿浴疗法药物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在以下情况中 可发挥其独特优势,对内治法起到补充作用:
不能口服或鼻饲给药的患者 久病体虚,尤其是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 患有慢性病或病情易反复,需长期用药的患者
使用经济方便
腿浴疗法与其他药浴疗法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使 用方便和经济
腿浴治疗器
腿浴温度:42ºС
腿浴时间:25分钟
腿浴方
• 三号方——消肿方
功效:活血通络,清热利湿 适应症:下肢沉重,腿足肿胀
红花10g 没药10g 独活10g 苍术10g 土茯苓10g
川芎15g 苏木10g 牛膝15g 泽泻10g 草河车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