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
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

抢答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夏 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 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天 肠 断 江 城 雁, 高 高 正 北 飞。 秋 天
猜 季 节
诵读古诗
诵读规则
1每组选出一首古诗词,对其进行 赏析。
2每组选出1名代表有感情的朗诵 古诗。
有感情的朗诵下列其中的一首诗。读音正 确,感情充沛。请选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抢答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 红)。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 )千( 红)总是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青 )( 青)柳色新。
千里(黄 )云(白 )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休息一下:
你想更多地了解诗人吗?让我们 走近他们吧!
贾 岛
李白
杜 甫
认识诗人
陆游
孟浩然
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孟郊
李白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王维
李清照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轼
白居易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复习
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2.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3. 桃花潭水深千尺 4.会当凌绝顶, 5.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荫来 。
• 5.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中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 6.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朝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期,其诗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誉为“诗圣”, 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好雨:及时雨 乃:于是,就;
发生:产生,诗中指春雨降临。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 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
“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对 春雨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心 情.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 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现在我远征归来的时候,漫天雪花纷纷 扬扬,随风飘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当: 杨柳依依,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时候:
“我” 却不得不离开,远赴战场……
思考: 我离开的,仅仅只有这美好的春色吗?
我离开的,不仅仅只有这美好的春色, 还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当: 我远赴战场无数载,九死一生归来之时: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 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有“诗三百”之称。 相传为孔子编订。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 “雅”“颂” 三大部分。
我国诗歌大展史上被公认为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 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
•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桥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1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2
诗中情怀
1
晓:早晨;
2
重:花朵饱含雨水,古曰”重”。
3
红湿处 :枝头的花 红润一片。
6
2
1
3
请问:题目《春夜喜雨》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喜”字
因何而喜呢?
4
体现了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而感 到喜悦的心情。
因雨而喜。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春夜绵绵细雨的特点,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抒发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轻扣诗歌的大门
添加副标题
诗海拾贝
走进诗的国度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想。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拜伦、海涅、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传诵。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 三大部分。
——《诗经》
共305篇
诗三百
“风” “雅”“颂”
诗歌
词
曲
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语言具有音乐美。
一、诗歌的特点:
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等。 按形式分:格律诗(律师、词、曲)、自由诗等。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等。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等。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等。
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剖析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03
诗歌的分类与特点
抒情诗
01
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要特点的诗歌,通过 直接表达情感和意境来感染读者。
02
抒情诗通常以短小精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为特 点,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宣泄。
03
代表作品:《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诗歌的主题与表现手法
主题
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情感主题,可以是爱情、友情、人生感悟等。
表现手法
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以增强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05
综合性学习活动建议
组织诗歌朗诵会
总结词:通过组织诗歌朗诵会,学生 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诗歌中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情 感和思想,这些物象带有浓厚的 感情色彩。
意境
诗歌所创造的独特氛围和境界, 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节奏
诗歌的节奏感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抑扬 顿挫、音节的停顿和交替等方面。
韵律
韵律是指诗歌中押韵的情况,通过押 韵来达到音韵和谐、悦耳动听的效果。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诗歌,可 以是古典诗词或现代诗歌。
指导学生进行朗诵技巧的培训,如语 音、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表演,鼓励他们发 挥创意,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邀请教师和家长作为评委,对学生的 朗诵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创作自己的诗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学素养。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

重:花朵饱含雨水,古曰”重”。 锦官城:四川省成都市。
第二天早晨,到处是湿漉漉的, 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 装点着锦官城。
自学指导: 朗读诗歌,结合翻译,体会 诗人的情感。
请问:题目《春夜喜雨》这四个 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 情?
“喜”字
三、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四、现代诗歌的分类:
1、叙事诗 2、抒情诗 3、送别诗 4、边塞诗 5、山水田园诗 6、怀古诗(咏史诗) 7、悼亡诗 8、讽喻诗 9、战争诗
1.叙事诗: 史诗、故事诗、 诗体小说等 。 2.抒情诗: 情歌、颂歌、 哀歌、挽歌、 牧歌、讽喻 诗等。
10、行旅诗
11、闺怨诗
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自学指导一: 反复朗读诗歌,根据课下注释, 小组合作逐句翻译,理解诗歌大 意,指名提问
孤村落日残霞
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 个孤零零的村落。
轻烟老树寒鸦
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 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 的乌鸦。
一点飞鸿影下
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
青山绿水
远方是一色小草、红色枫 叶和黄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 美景呀!
自学指导二: 朗读诗歌,结合翻译,体会 诗人的情感。小组讨论(1分 钟)指名提问
思考
• 作者以“秋”为名,曲中哪些字、词能直 接点名秋意。 • 白草红叶黄花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 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野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野径:乡间的小路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效果、组织讨论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1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2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3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八、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

一、关于诗歌
(1)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 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 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 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 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2)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 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 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3)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 “赋、比、兴”。 赋: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 情的写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 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但是各种方 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 表现手法。
—————。
3.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 千里江陵一日还。 ———————, 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小组朗诵
展示完毕
谢谢大家配合!
时诗人简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 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 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 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 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 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 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 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 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 为僧。
综合性学习 诗海拾贝

第一课时诗海启航教学目标:1、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讨论并制定小组的活动计划。
一、激趣导入:1、趣味古诗。
师: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相信我们的同学们肯定背过很多的诗,老师来考考你们怎么样?课件出示:第一关:填数字:(1) 不知细叶谁裁出,__月春风似剪刀。
(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__月下扬州。
(3) 飞流直下__尺,疑是银河落__天。
(4) 朝辞自帝彩云间,__里江陵__日还。
第二关:1,2,3,4,5,6,7,8,9,10。
哪些古诗中包含这10个数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雪诗》郑板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2、揭题:在我们的诗歌里还藏着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教师板书课题《轻扣诗歌大门》,我们要轻轻敲开诗歌大门,走进诗的国度,去领略诗歌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了解课文板块一)浏览教材,明确活动内容1、这个单元由哪两个内容组成?(由哪两个内容组成?生:《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
)2、浏览教材。
师:这一次的综合性活动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意思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思考:在这一次的综合性活动中我们可以干些什么?有所发现的可以将它划起来。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请关注:l 导语l 活动建议l 文中的小泡泡生浏览教材。
3、汇报交流:师:你发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自己动手写写诗、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合作编本小诗集、进行诗歌知识竞赛。
4、拓展活动方式师:除了课文当中的活动建议,我们同学还有哪些金点子吗?(指名交流)教师推荐:搜集有关诗歌的故事、给诗歌配配画、配上歌词来唱一唱等等。
5、将能够进行的活动在课件中展示出来。
二)确定活动主题师:看来我们能进行的活动可真多,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制定计划了呢?有什么困难吗?(诗海浩瀚,缺少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天净沙· 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 “元曲四大家”之一。初名恒,字仁甫。山西河曲人, 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
作杂剧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白朴也是 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 咏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 特点。 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 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 寄托了故国之思。今存《天籁集》词2卷。散曲存小令 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
色枫叶和黄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
丽的美景呀!
思考
1、作者以“秋”为名,曲中哪些字、词 能直接点名秋意。 白草红叶黄花 2、除了描写有着明显秋意的景物外,还 描写了哪些景物。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飞鸿、青山、绿水
3、景物中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补充背景介绍 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 白朴,出身于金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 这份感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在 元灭金后,蒙古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暴掠 夺,使他对朝廷充满着厌恶的情绪,更感 写当时的社会环境。 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 官场名利的争逐。元世祖中统二年( 1261 可是摆脱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这明朗 )河南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 的秋日又分明有着无限美好与活力。 仕,被他谢绝。从此白朴抛弃妻子,弃家 南游,寄情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 由此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追求的远离仕宦、 不当官的决心。这首曲子正是写于 1261年 ,作者这年 36 岁。 悠游于山水的理想生活。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R 六年级上册
活动导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 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俯拾皆是。世界上 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优秀诗 篇,为各国人民所传诵。今天,让我们漫步 于古今中外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诗艺精湛,被誉为“诗圣”,
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及时雨
发生:产生,诗中指春雨降临。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 生长就随即降临。 “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对春雨的 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心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本文描写了白桦有什么特征,它象征了 什么? 本文描写了白桦的以下特征:挺拔、高 洁(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现代诗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首现代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热爱,赞美这棵白桦挺拔、高洁。
这首现代诗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 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 ,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 洁之美,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体现出诗人对拥有白桦品质
请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鸟名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
鸦 ),小桥流水人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 )归来。 几处( 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
枯藤老树昏(
古诗应用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 学过的诗句填空。
1. 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5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白 桦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叶赛宁,俄罗斯伟大诗人,俄罗斯田园 派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 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 后在莫斯科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 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 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 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 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孤村落日残霞
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 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
轻烟老树寒鸦
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 前,一点薄雾笼罩着几棵老树和栖息在树
上的乌鸦。
一点飞鸿影下
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
青山绿水
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
白草红叶黄花
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
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乡间的小路
天上乌云密布,乡间小路全都是黑沉沉的, 只有江上小船的灯火独自明亮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早晨; 红湿处 :枝头的花红润一片。 重:花朵饱含雨水,古曰“重”。 锦官城:四川省成都市。
第二天早晨,到处是湿漉漉的,红艳艳的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从萧瑟、寂寥到明朗、
清丽的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 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表达了作者积极向 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5
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
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
作者介绍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 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一 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 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 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度起用, 不久病卒。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 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桥转弯处,嘿,茅店 不就在眼前么?
诗中情怀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
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
流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望
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 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
传来声声蝉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清风送来一阵阵 稻花的清香,传来一 片青蛙的叫声,使人
觉得仿佛是在争说着
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遥远的天边星辰稀疏,山前下起了轻微 的雨。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 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趣说唐宋诗词之最
最厚的冰——瀚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趣说唐宋诗词之最
最长的头发——( 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 ) 最远的邻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 最深的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回顾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
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 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 →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 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 新乐府。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 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古体诗(古风)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 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 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 就是人们常说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农
村之时。 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
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
而伤怀。
西江月
明 清 稻 听 七 两 旧 路 月 风 花 取 八 三 时 转 / 别 枝 / 惊 鹊, / 半 夜 / 鸣 蝉。 香 里 / 说 丰 年, / 蛙 声 / 一 片。 个 星 /天 外, 点 雨 / 山 前。 / 茅 店 / 社 林 边, / 溪 头 / 忽 见。
当初我离家远征去边疆的时候,还是
春天,青青杨柳,丝丝缕缕,随风摇摆。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来:归来。 思:语气助词。 雨雪:下雪。 霏霏:雪花飘舞的样子。
现在我远征归来的时候,却是冬
天,漫天雪花纷纷扬扬,随风飘舞。
《诗经·采薇》
通过“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 情境变化,借景抒情表达了远征的战士对 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
诗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
词(五代宋)
散曲
小令
曲(元)
套曲
剧曲
四言古诗
(出现最早的是《诗经》,另一 代表是曹操诗)
古
体 诗
五言古诗
(成熟于汉代,简称五古)
七言古诗
(成熟于唐代,简称七古)
杂言诗
(可归入七言古诗)《登幽州台歌》
绝句
五言绝句(五绝) 《江雪》
近
体
七言绝句(七绝) 《早发白帝城》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洒满你们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