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选修课结课论文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第一部分:我眼中的蒙古族长调我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虽然并不是蒙古族,但是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成长经历,环境影响使我的性格更加豪爽,非常热爱这里的文化。
因为平时很喜欢听一些歌,所以这学期选择了音乐鉴赏这门课程。
在这门课程里,我不仅了解了世界各国各区域的音乐风格,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蒙古族长调这种音乐形式的精神内涵!草原儿女在辽阔的土地上自强不息,他们创造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也留下了长调这样的代表着纯净草原气息的声音。
蒙古长调是蒙古传统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歌种,蒙古语称“乌尔汀哆”,意思为悠长的歌声、悠扬的旋律、宫廷歌曲等。
她的产生和发展与浩瀚无垠的草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勤劳、智慧、勇敢的蒙古人紧密相联。
蒙古长调具有曲调悠扬、音域宽广、律动独特、唱法奇妙、题材严肃等多个鲜明特征,其中悠扬舒展的旋律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蒙古长调民歌,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诉说着关于民族的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宗教与艺术的感悟,以具有鲜明色彩的游牧文化、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将蒙古人的智能与心灵深处的感受表达地淋漓尽致。
长调的内容多为赞颂性的,如赞美自然、家乡,赞颂英雄、父母宾朋、骏马等。
蒙古族长调在1997年获得了联合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认为长调这种悠扬辽阔、质朴、未经修饰的天然嗓音,是演唱蒙古长调最美的乐器的音,就是天韵之音,它可以如此自然、率性、赤诚、真挚、炽热、温凉。
这样的音乐是绿色的,这样的情感能环抱人心,让人倍感亲切,耳根酥软,以至倾心。
这世间真切珍重的东西是源自于天地水土血肉骨质的人性,而蒙古族长调祛除俗世尘埃人心烦恼,其中对人类普世价值的颂扬与咏唱,便让人宛如觉得人间真有天使在。
蒙古族长调充分表达了心胸开朗、注重感情深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这样的精神气质。
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融入了草原儿女的民族特性的心灵天籁!然而现在一些不了解长调本质的人将长调改编,使得改编体商业化庸俗化。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2000字左右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2000字左右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
大学中都会有音乐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完这门课程,都需要写一篇论文。
下面是店铺,让小编我来帮你们找几篇2000字的音乐论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大学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篇一浪漫派的音乐领域在整体上,“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
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80年乐评家E。
T。
A。
霍夫曼将莫札特、海顿、和贝多芬列为三大“浪漫作曲家”,而路易·史伯尔(Louis Spohr)也曾以“好的浪漫风格”来形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的其中一个段落。
严格来说莫札特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而贝多芬则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开端。
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主流音乐风格的大变,19世纪时期的音乐开始被人冠上“浪漫时期音乐”的称呼了,后来的音乐史学上也都采取了这种区分法。
现代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构成其音乐的元素—例如对于民间音乐的大量使用,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浪漫民族主义的潮流。
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洛伦佐·达·彭特替莫札特撰写的歌剧剧本,搭配上莫札特谱出的独特音乐,呈现出了一股带有个人和自由特质的新音乐风格。
浪漫音乐的世代将贝多芬视为是他们理想中的伟大作曲家—他撕碎并重谱了英雄交响曲,以抗议拿破仑皇帝的权威。
在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中,他竖立了“救人质歌剧”这样的典型歌剧剧本,这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种音乐文化的表现,以赞扬那些在维也纳会议年间期盼自由的所有激进文化人士。
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浪漫音乐走上了开放的大众路线,主要依靠敏感的中产阶级观众支持,而非宫廷内部的人士赞助。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选修课程 结课论文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结课论文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财政2011级2班张文倩学号**********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各方面优秀的能力。
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提到古典音乐,会想起一个现在很少提的概念—严肃音乐,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会认为是比较刻板,沉重的音乐,大多数人认为像这类的古典音乐年代悠久,离我的时代好遥远,比起古典音乐,青年人更喜欢听流行音乐。
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听到古典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可是这学期,我上了古典音乐赏析的选修课,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
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
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会更高一个层次。
通过古典音乐赏析的课程,我有了巨大的收获。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在古典音乐赏析的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如“交响乐之父”海顿,“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等等。
对于著名的古典音乐更是欣赏至极,如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维瓦尔蒂《四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比才:《卡门》、莫扎特《g 小调四十号交响曲》、巴赫《小步舞曲》、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曲”OP.10》等等。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第1篇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当初选这门课完全是由于学校要求必须选择一门鉴赏课,我由于写字很丑,其他的课又不是很喜欢,就选了音乐鉴赏。
更由于这学期专业课太多,所能选择的机会不多,就选择了周二下午的这节课。
我以为的音乐鉴赏就是老师给我们放放歌,只是需要带个耳朵即可。
并且自己由于五音不全,又不是很喜欢唱歌,完全是修个学分就好。
但是当我上课时我就觉得不是自己所想的这样。
老师应该是对音乐是非常的喜欢,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所欣赏的也不是什么流行音乐,而是古典的音乐会。
这的确让我认识很多。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虽然音乐欣赏课是在每个周二的下午,但仅有的几次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乐曲。
过去听歌曲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听好几遍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华,而且听完了之后印象不深刻。
现在,学会了用节奏、结构去解析音乐,能融入到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去,真正的去欣赏。
这样,音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音乐的了解也更进了一层。
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结课论文题目:“两个时期”钢琴乐风格比较专业班级: * * *学生姓名: * * *选课学号: * * *指导教师: * * *选课时间: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3~8周“两个时期”钢琴乐风格比较摘要:巴洛克时期与古典时期是钢琴音乐发展史上两个重要的阶段,其钢琴音乐的风格对以后钢琴音乐的发展影响深远。
本文试从社会状况、钢琴的形制性能、作品的曲式体裁、音乐家的创作等四方面对两个时期钢琴音乐风格进行分析比较,形成一个整体概念,为演奏与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巴洛克;古典;音乐风格;比较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一方面是因为它在音乐艺术的王国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钢琴演奏技巧的高难精深,演奏风格的难以把握。
在实际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学习惯于长期埋头苦练,以为在琴上攻下一首首大型的高难度的乐曲就算大功告成。
然而,真正掌握钢琴演奏,只靠练琴是远远不够的。
拓宽自己的思考空间,加深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作曲家作品风格的理解,才能在演奏时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回顾钢琴文化的历程,还要从它灿烂的前期开始。
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钢琴虽如初生牛犊,但这两个时期的钢琴音乐文化对今后钢琴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试结合两个时期的社会状况、乐器形制与性能、作品曲式体裁、音乐家的创作等四个方面对这两个时期钢琴音乐风格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为实际钢琴演奏与教学起到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作用。
一、不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钢琴音乐风格之比较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
不同的时代孕蕴育了不同的社会文化。
而钢琴音乐作为社会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这种音乐风格的共性。
因此,研究钢琴音乐风格应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
(一)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由于政治权利把持在封建统治者手中,所以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性质。
到了14世纪,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宗教音乐开始世俗化。
从17世纪巴洛克时期开始,欧洲全面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音乐鉴赏论文(大学选修课)

中外音乐欣赏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遥远。
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通过选修音乐鉴赏,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
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
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使人飘飘欲仙。
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
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
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
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
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
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
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
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我与音乐理工学院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和喜爱以及在课上观看演唱会以后的一些感想。
关键字音乐品味经典老歌 VITAS 迈克尔·杰克逊一直很喜欢音乐,喜欢音乐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对音乐方面的知识、常识也知之甚少,除了小学、初中在学校上过的音乐课外,我还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吉他,可能是当时年纪太小了,没有勤奋刻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以至于学吉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一名新手,对吉他这种乐器的掌握也停留在了初级阶段,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尽管如此,也依然改变不了我对音乐深深的喜爱。
在音乐欣赏方面,我与大部分同龄人的品位是不同的,我的很多同学喜欢像周杰伦、孙燕姿或是一些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歌手,和他们比起来我就算相当怀旧的了,因为我喜欢的都是那些八,九十年代的老歌,尤其是港台地区的经典老歌,对于罗大佑、邓丽君、许冠杰、BEYOND、陈慧娴以及那些在80或90年代家喻户晓的歌星我都很熟悉,他们的经典曲目我也都耳熟能详,不得不承认,这些人对中国流行乐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打开自己电脑上的播放器,保存数量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些经典金曲。
那一段段经典的旋律总是能深深打动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鸣。
很喜欢中央三套做的一些回忆经典老歌的节目,比如《歌声飘过30年》,归纳和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原创歌坛的经典歌曲,对我来说是一场难得的视觉、听觉享受。
有时候我也会听一些新歌或者网络歌曲,其中有不少歌曲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个人认为现在的很多新歌虽然好听、新鲜,却很难让人记住,最多就是新鲜几天,只有那些成为经典的歌曲才会像酒一样,时间越长越是醇厚,是真正懂得欣赏它的人感觉回味无穷。
尽管自己弹吉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对于自己十分喜欢的歌曲还是能够弹唱的,比如《恋曲1990》和《萍聚》等等,还有我最喜欢的一首吉他曲是西班牙民谣《爱的罗曼斯》,这是学吉他的人必须会弹的曲子。
正是出于对音乐的喜爱,我才选择了古典、流行音乐对比分析与鉴赏这门课程。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电气1102班党雨1117024020音乐鉴赏结课论文这学期的选修课我在各种期待与慌乱中迎来了我的音乐鉴赏课,为什么想修这门课,说明白了只是想找个机会充实我的大学生活提高我的品位。
其实在上课之前,我不太了解这门课到底会教我什么,但我却对“鉴赏”这两个字充满了期待。
音乐鉴赏可以陶冶情操,平和心态,提高我们的品味最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带领我们走近艺术。
第一节课老师带我们从认识歌剧欣赏歌剧开始。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超级喜欢听歌剧,我觉得歌剧是一种非常鲜明的,充满艺术气息的表现形式。
因为歌剧中音乐需要与美术、舞蹈、文学和戏剧等其他艺术相结合。
但直到上了这门课后,我才对歌剧有了新的认识。
歌剧主要由咏叹调组成,以独唱的形式出现。
老师给我们欣赏了著名歌剧《卡门》中的有名片段“爱情像一只爱情鸟”。
《卡门》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乔治·比才成于1874年秋天,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比才是现实主义歌剧的先驱,对法国和欧洲的歌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接着又给我们欣赏了由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改编于小仲马的成名作的作品《茶花女》的第一幕“饮酒歌”和全剧最感人的片段之一第三幕“微奥列塔的咏叹调”。
第二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盛行在欧洲的抒情歌曲---艺术歌曲。
它有三个特征:1.以著名的诗句为词2.以钢琴伴奏3.侧重于表现内心情感我们欣赏了舒伯特作曲的《鳟鱼》、《魔王》和《野玫瑰》。
其中《野玫瑰》是由成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费合尔·迪斯考演唱的。
而《鳟鱼》则是我从小学就喜欢的歌曲,只不过一直都不知道它的来历而已。
我们还欣赏了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至于门德尔松,他是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首创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作品结合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特点,推动了音乐启蒙运动。
第三节课我们接触了声乐套曲。
所谓声乐套曲是指由一组歌曲组成的音乐统一体,并以同一诗人的诗歌为歌词的一种音乐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古老的中国乐器--------筝
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佳。
而古筝的弹奏同样具有很高的技巧性。
在古代,有的筝派弹筝戴义甲(假指甲),有的筝派弹筝时候不戴义甲。
现在一般弹古筝者戴着假指甲,通常由玳瑁制成。
甲片会用专用胶带缠绕黏于第一指节,异于琵琶所用之甲片黏在指甲上。
传统筝演奏仅用右手大指、食指、中指拨弦,指法指序有严格的限定。
左手则根据需要在弦柱左侧无效区按弦,以修饰音色或演奏定弦音阶以外的变化音。
现代筝演奏用双手拨弦,指法则增加了摇指、扫弦等以加强气势。
而现在古筝约有16弦筝、21弦筝、26弦筝。
(*以下向“内”一律指向“掌心方向”。
)
在指法方面,大拇指向内拨弦称为“托”,向外称为“擘”;食指向内拨弦称为“抹”,向外称为“挑”;中指向内拨弦称为“勾”,向外称为“剔”;无名指向内拨弦称为“摘”,向外称为“打”;中指和大拇指一起向内拨弦弹八度音称为“撮”;摇指分为食指摇与拇指摇,为连续擘(大指向外)、托(大指向内)或是抹(食指向内)、挑(食指向外)同一弦,一般而言拇指摇较常见;右手拨弦后左手在弦柱(雁柱)左侧连续按放弦,使琴音出现起伏称为“吟”;上滑则是右手拨弦后,左手立刻在雁柱左方按弦不放,使琴音滑高;下滑则是左手先在雁柱左方按弦,右手拨弦后左手放弦,得一滑低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