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18秋学期(1709、1803、18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3答案

合集下载

【奥鹏】南开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答案3

【奥鹏】南开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答案3

【南开】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答案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C.]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作答]标准选择:D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A.]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D.]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作答]标准选择:C3.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150%,300%[B.]150%,200%[C.]150%,100%[D.]100%,200%[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作答]标准选择:A4.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争夺的是( )[A.]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B.]形成级差地租I的超额利润[C.]形成级差地租II的超额利润[D.]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作答]标准选择:C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几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作答]标准选择:B6.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南开大学18秋学期(1709、1803、180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尔雅)》在线作业2

南开大学18秋学期(1709、1803、180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尔雅)》在线作业2

18秋学期(1709、1803、180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尔雅)》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分
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中国抗日战争打乱了法西斯的战略协同计划,体现在()。

A.中国战场拖住了日军主力,阻止了日军北上
B.中国的持久抗战打乱了日军的南进计划
C.中国修建空军基地保障了盟军的空中力量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2.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投资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甲午战争之后
D.抗日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C
3.以下哪位是洋务运动时期顽固派的代表?()
A.张之洞
B.盛宣怀
C.倭仁
D.奕訢
正确答案:C
4.新中国成立后镇压反革命势在必行,体现在()。

A.残余的特务、土匪杀害大量群众
B.人民群众及民主党派对中国政府的宽大表示不满
C.国际间谍企图谋杀中国共产党和领导人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5.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和()。

A.民族精神、科学精神
B.民主思想、科学思想
C.民主制度、科学方法
D.民主、科学
正确答案:D
6.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击退法舰的人是谁?()。

18秋学期(1709、1803、18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18秋学期(1709、1803、18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18秋学期(1709、1803、18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中国有些人把遇到乌鸦当成坏事来临的兆头,在日本乌鸦可是喜事来临的兆头,它被视为神的使者.日本人喜爱乌鸦。

这两种对乌鸦的看法错误在于( )A.否定了联系的普遍性B.否定了联系的多样性C.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D.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正确答案:D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者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D.生产工具正确答案:D金融寡头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控制主要是通过( )A.“参与制”实现的B.“个人联合”实现的C.“代理制”实现的D.“企业联合”实现的正确答案:B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正确答案:C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正确答案:A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答案:A“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这说明( )A.使用价值是个历史的范畴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正确答案:D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首先表现为( )A.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B.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C.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D.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答案:A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正确答案:B货币的本质是( ) 。

南开大学18秋学期(1709、1803、180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尔雅)》在线作业答案1

南开大学18秋学期(1709、1803、180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尔雅)》在线作业答案1

18秋学期(1709、1803、180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尔雅)》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分
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现代国家竞争最终都需要依靠()作为支撑。

A.经济实力
B.政治实力
C.科技实力
D.军事实力
满分答案:D
2.日本侵略中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日本与中国地理位置最近
B.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与西方法西斯主义的结合
C.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
D.日本与西方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满分答案:B
3.平型关战役是哪个会战的组成部分?()
A.太原会战
B.忻口会战
C.淞沪会战
D.兰封会战
满分答案:A
4.()第一次把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A.张国焘
B.朱德
C.周恩来
D.毛泽东
满分答案:D
5.下面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左倾错误代表人物的是()。

A.王明
B.博古
C.向忠发
D.李德
满分答案:C
6.银元之战发生在()。

南开 18秋学期(170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南开 18秋学期(170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18秋学期(170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生产力的含义是指 ()A.人的体力的支出B.人的脑力的支出C.所有制、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正确答案:D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A.主观性B.能动性C.随意性D.物质性正确答案: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边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正确答案:D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A.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B.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C.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的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正确答案:D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A.全部自然界B.劳动资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正确答案:D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参加社会实践D.研究实际情况正确答案:C假象是指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正确答案:B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正确答案: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正确答案:A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人和世界的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时间和空间的问题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生产关系是指()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D.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正确答案:D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正确答案:C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社会风气正确答案:A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方法B.综合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正确答案:C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A.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B.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C.在社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D.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正确答案:A所谓实践,指的是()A.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B.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C.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D.一切客观物质活动正确答案:C社会改革实质上是()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正确答案:C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运动变化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正确答案:A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正确答案:C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正确答案:A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B.哲学和宗教C.政治思想D.道德和艺术正确答案:A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血缘亲族关系B.政治思想关系C.阶级压迫关系D.社会生产关系正确答案:D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C.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D.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正确答案:A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做化学实验正确答案:C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进化论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正确答案:A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远大前途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正确答案: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A.任何历史时代B.奴隶社会以后C.资本主义社会以后D.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正确答案: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正确答案:B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 ()A.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正确答案:D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C.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D.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正确答案:C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实践—认识—实践B.感觉—知觉—表象C.概念—判断—推理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正确答案:A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是 ()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D.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正确答案:D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其哲学伦理论根据是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质和量互相制约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正确答案:B否定之否定规律()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正确答案:A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是指A.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B.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C.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规律的运用是客观的正确答案: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C.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正确答案: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D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劳动对象系统B.信息传递系统C.生产工具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正确答案:C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正确答案:A“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奥鹏南开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随机.doc

奥鹏南开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随机.doc

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全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参考答案】: C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D.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参考答案】: B3.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C.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观D.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参考答案】: B4.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C.是劳动力的价格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参考答案】: A5.劳动力商品价值是由( )A.劳动力实际耗费大小决定的B.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C.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大小决定的D.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小决定的【参考答案】: B6.中国有些人把遇到乌鸦当成坏事来临的兆头,在日本乌鸦可是喜事来临的兆头,它被视为神的使者.日本人喜爱乌鸦。

这两种对乌鸦的看法错误在于( )A.否定了联系的普遍性B.否定了联系的多样性C.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D.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参考答案】: D7.货币的本质是( ) 。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流通手段【参考答案】: C8.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参考答案】: B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奥鹏】[南开大学]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奥鹏】[南开大学]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总分:100分一、单选题共30题,60分1.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2分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 消灭利益差别学生答案:D得分:2分2.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 俄国十月革命B 1848年欧洲革命C 巴黎公社D 俄国二月革命学生答案:C得分:2分3. 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A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 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学生答案:B得分:2分4.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学生答案:B得分:2分5.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 意识本质问题C 世界本质问题D 实践本质问题学生答案:C得分:2分6.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 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 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学生答案:A得分:2分7. 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一观点()A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C 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D 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学生答案:B得分:2分8.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 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 适应巩固和发展经济基础的需要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学生答案:D得分:2分9.在资本家工厂生产的商品价值C+V+M中()(A) 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B) C、V、M都是转移来的旧价值(C) C、V是转移的旧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D) C是转移的旧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学生答案:D得分:2分10.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A 100%B 75%C 50%D 125%学生答案:D得分:2分1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B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学生答案:C得分:2分12.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A 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 是劳动力的价值C 是劳动力的价格D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学生答案:A得分:2分13.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南开18春学期(1709、180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共7页

南开18春学期(1709、180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共7页

(单选题) 1: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正确答案:(单选题) 2: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历史是不断进步的C: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正确答案:(单选题) 3: 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 劳动对象系统B: 信息传递系统C: 生产工具系统D: 能源动力系统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统一的D: 世界是发展的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正确答案:(单选题) 6: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C: 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D: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正确答案:(单选题) 7: 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C: 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D: 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正确答案:(单选题) 8: 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 ()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B: 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C: 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D: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正确答案:(单选题) 9: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C: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D: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D: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正确答案:(单选题)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人和世界的问题C: 人和自然的问题D: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正确答案:(单选题) 12: 认识客体是指A: 一切客观事物B: 自然界C: 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D: 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正确答案:(单选题) 13: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A: 白天和黑天的关系B: 闪电和雷鸣的关系C: 燃烧和灰烬的关系D: 阴电和阳电的关系正确答案:(单选题) 14: 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A: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 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 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D: 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正确答案:(单选题) 15: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A: 不可改变的B: 可以改变的C: 可以任人创造的D: 完全与人无关的正确答案:(单选题) 16: 概念、判断、推理是 ()A: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正确答案:(单选题) 17: 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 ()A: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 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D: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正确答案:(单选题) 18: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正确答案:(单选题) 19: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 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 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D: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正确答案:(单选题) 20: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B: 法官审理案件C: 农民播种小麦D: 科学家做化学实验正确答案:(单选题) 2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正确答案:(单选题) 22: 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A: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C: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D: 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正确答案:(单选题) 23: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 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正确答案:(单选题) 24: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远大前途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正确答案:(单选题) 25: 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A: 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 产品的分配形式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正确答案:(单选题) 26: 从阶级划分的角度来看,阶级是一个 ()A: 经济范畴B: 政治范畴C: 思想范畴D: 广泛的社会范畴正确答案:(单选题) 27: 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A: 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B: 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C: 在社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D: 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正确答案:(单选题) 28: 社会改革实质上是()A: 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 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 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正确答案:(单选题) 29: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B: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C: 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单选题) 30: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A: 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B: 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C: 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的D: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正确答案:(单选题) 31: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 1: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 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 社全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确答案: C(单选题) 2: 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 )A: 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C: 科学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D: 人本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正确答案: B(单选题) 3: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A: 工人劳动自由,劳动成果和资本家共同占有B: 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C: 工人的劳动属于自己,劳动成果属于资本家D: 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正确答案: D(单选题) 4: 近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答案: B(单选题) 5: 文化之间应该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交流态度. 中华文化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向世界的。

这里强调(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D: 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着矛盾的特殊性正确答案: A(单选题)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

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

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 )A: 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B: 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C: 所生产商品价值提高D: 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正确答案: B(单选题) 7: 在资本家工厂生产的商品价值C+V+M中( )A: 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B: C、V、M都是转移来的旧价值C: C、V是转移的旧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D: C是转移的旧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正确答案: D(单选题)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正确答案: C(单选题) 9: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实现共产主义B: 消灭国家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 实现人人平等正确答案: A(单选题) 10: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 不变资本的比率B: 可变资本的比率C: 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 所费资本的比率正确答案: B(单选题) 11: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A: 100%B: 75%C: 50%D: 125%正确答案: D(单选题) 12: 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等人的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缺陷是( )A: 否认自然界的物质性B: 否认社会历史的物质性C: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D: 否认唯物主义一元论正确答案: B(单选题) 13: 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 )A: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 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 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 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正确答案: D(单选题) 1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 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 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C: 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D: 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正确答案: A(单选题) 15: 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通的意识了。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

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A: 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 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 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D: 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答案: C(单选题) 1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A: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B: 是否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C: 是否承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类有完全认识世界的能力正确答案: C(单选题) 17: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 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正确答案: D(单选题) 18: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正义者同盟成立C: 十月革命的胜利D: 剩余价值论的发现正确答案: A(单选题) 19: 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 )。

A: 它们都有价值B: 它们都有效用C: 它们都有交换价值D: 它们都是劳动产品正确答案: A(单选题) 20: 公孙龙在《白马论》中写道:“求马,黄黑马皆可致。

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白马非马也。

”这一认识错误在于( )A: 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 否认共性和个性相统一C: 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D: 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正确答案: B(单选题) 21: 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C: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观D: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史正确答案: B(单选题) 22: 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 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 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 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 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正确答案: A(单选题) 23: 北京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为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为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 )A: 绝对地租B: 级差地租C: 级差地租D: 垄断地租正确答案:B(单选题) 2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B: 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 生产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正确答案: D(单选题) 25: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 肯定中包含否定B: 量变引起质变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正确答案: B(单选题) 26: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政治权力B: 社会生产力C: 天才的创造力D: 阶级斗争正确答案: B(单选题) 27: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C: 所有科学的发展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 C(单选题) 28: 社会革命根源于( )A: 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度贫困B: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C: 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D: 剥削阶级的残暴统治正确答案: C(单选题) 29: 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 )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国家政权D: 意识形态正确答案: A(单选题) 30: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高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A: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 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 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正确答案: B(多选题) 1: 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的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 )A: 精确把握事物的度B: 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C: 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D: 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正确答案: ACD(多选题) 2: 一位日本首相说过:“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这段话表明( )A: 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B: 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C: 资本主义国家是以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为主要内容的D: 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正确答案: ABCD(多选题) 3: 劳动力成为商品( )A: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B: 以劳动者能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条件C: 以劳动力所有者具有法律上的自由为条件D: 以劳动者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为条件正确答案: ABCD(多选题) 4: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这一认识发展总规律表明( )A: .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B: 人的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过程C: 人类认识是不可靠的D: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与唯物辩证法具有一致性正确答案: ABD(多选题) 5: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A: 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B: 劳动者必须是小商品生产者C: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它生活来源正确答案: CD(多选题) 6: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 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 它属于上层建筑C: 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 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正确答案: ACD(多选题) 7: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挫折和反复,这表明( )A: 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C: 社会形态更替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D: 历史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正确答案: ABCD(多选题) 8: 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户年广久开办了“傻子”瓜子公司,雇工多达100多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议论,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