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后西欧政治思想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三大政治思潮述评

• 4、有限理性 与迷信自觉、灵感和想象的浪漫主义不同, 自由主义持一种坚定的理性主义立场。但 哈耶克强调,要准确地把握这一立场,必 须克服盲目的愚妄自大,对人类理性能力 的限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此乃与“建构 的理性主义”相对的“进化的理性主义”。
5、合理避害 由于主张价值一元论的唯美主义和声称设计文明秩序的 唯智主义都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因此,自由民主制度 的成就应当从否定性的方面而不是肯定性的方面去体会。 它的合理之处,与其说在于趋利不如说在于避害。它并不 奢望完美,因而根本就不存在使人人幸福的完美的理想秩 序;但它认为免于地狱之灾,努力将可以避免的不幸化减 到最低程度,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可能的。 健康政治的两原则:(波普) 第一原则:我们不可能在地上建立天堂,我们成不了自 由精灵或天使,至少是在未来几个世纪成不了。 第二原则:“一切政治在于选择较少的罪恶” 结论:渐进社会工程而非乌思想三大政治思潮 述评
•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主要流派: 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新左派的政治思想,女权主义与绿色和平 主义,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保守自由 主义,现代基督教神学,新政治经济学, 政治社会学,政治科学等
一、自由主义 (Liberalism)
• 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政治思潮和政治思想观念。 • 自由主义经历了传统自由主义(又称古典自由主义)和现 代自由主义(又称新自由主义)两个历史发展时期。 • 自由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 制度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维护资产 阶级的利益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 • 传统自由主义产生于17世纪的英国,主要主张(1)保障 个人自由。(2)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3)国家的 权力必须受到限制。洛克最早阐述这些原则,被称为“自 由思想的始祖” • 19世纪末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的激 化,自由主义理论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谱系中的左与右

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谱系中的左与右作者:顾肃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20期西方政治中关于左派与右派的说法,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7日,法国巴士底狱被攻陷,第三等级的代表掌握了政权。
在1791年召开的立宪会议上,拥护革命的议员占据了议会左边的席位,反对的议员占据了右边的席位。
由此而形成了左派与右派之划分,也形成了左与右的政治话语传统。
通常来说,主张革命、进步或激进的被称为左派,主张倒退、保守的为右派。
直至今天,人们大致以此来划分政治派别。
不过,当代社会政治思潮谱系中,左与右的内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政治倾向会随着时代状况的变化而有所变动。
只是其基本诉求仍然相对固定,主要围绕有关自由、平等及其相互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而展开。
围绕自由派观点的左右划分自近代以来,西欧的主要政治思想是自由主义,在现代西方政治社会思想的谱系中,自由派的基本观点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衡量其他思想的一个立足点。
早在近代时期,洛克即反复强调自由派的主要理论设定,即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三者密不可分,而保护个人财产是保障个人自由的重要条件。
罗尔斯的论述中,自由主义有若干基本原则。
一,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二,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三,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四,中立性:国家应当在各种生活方式与善的观念间保持中立;五,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六,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但自由主义不是整齐划一的思想派别,其内部大致分为右翼与左翼,保守与激进,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势力相当大的中间派。
保守派一般强调自由而把(结果)平等置于从属的地位,他们更看重公民从事生产、创造、拥有财产和言论及信仰的自由权,而不要求政治参与和经济结果的平等。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探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从政治思想发展来看,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
古希腊政治思想伴随着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演变。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奴隶制度与城邦制度,特别是希腊人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使得自然政治惯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将国家起源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古希腊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认识,这促进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的经典命题。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与伦理政治观的特征,也是自然政治观的体现。
古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治思想也不断丰富繁荣,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并深刻影响到中世纪和近代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将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关系都看做是由上帝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的,其目的是维护上帝的权威与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
神学政治观有三个特征: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
奥古斯丁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进行了权威的论证,开创了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阿奎那创立了庞大的神学体系,是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
(奥古斯丁、阿奎那。
路德、加尔文)(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文艺复兴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以抽象人权为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实质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他的代表作有三部,即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柏拉图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创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即“理念论”。
理念论是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在不同的场合对政体有不同的分类,即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32年)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
西方政治学的创始者,著作有《政治学》,《雅典政制》,他的学术研究的突出特点的在于对知识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城邦的一般认识和抽象的理论分析方法,构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重要部分。
3.波利比阿(公元前208~126年)是希腊人,历史学家,政治哲学家,代表作《历史》,他以希腊传统的政体循环理论为基础,指出:所有纯粹的统治形式或简单的政体形式都会以特定的方式蜕化变质,通过波利比阿的理论,罗马共和制度得到系统的理论说明,而希腊高度发达的政治哲学成果被介绍到罗马。
是第一位对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系统理论分析的政治思想家4.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它的主要代表作有《论共和国》和《论法律》,西塞罗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来重新定义国家,他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成为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人类法律的基础,西塞罗的平等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从他起,政治哲学开始成为所有人的政治哲学。
5.奥古斯丁(354~430年):罗马人,神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代表作是《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人的主观努力是没用的,只有指望神的“恩典”,这就是奥古斯丁的“恩典”理论;他政治哲学最突出的一点,是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奥格斯丁否认国家是正义的组织,采用了一个价值中性的国家定义,即“一个由所爱的事物一致而联合起来的理性动物的共同体”他系统阐述的基督教国家观以及教会和国家关系的理论,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官方信条,对中世纪的改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讲西欧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简介

一、当代英国的“公民教育”
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冠以“公民教育” 等名称,“其本意是培养人们做个好公民”, 或者说, “是教育人们做一个合格的为教会 和国家服务的人”。 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宗教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
“君权神授”说,宣称君主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 万民皆应服从他的统治。
“原始罪恶”说则认定,人有与生俱来的罪过,人 们只有实行禁欲主义,历尽苦难,不断赎罪,死后 灵魂才能得救。这样的宗教说教,给人们套上了宿 命论的精神枷锁,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起着掩盖阶级 压迫和社会不平等,麻醉人民的主体意识和压制反 抗精神的特殊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当时西欧各国的统治者都积极支持 教会势力的扩张和教会插手教育的活动。
从历史上看,学校教育达到一定普及之后,学 校就成了统治阶级对年轻一代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要场所。在中世纪封建时代,几乎所有 学校都掌握在教会手中。那些学校无一不是按 照宗教信条教育青年,并把“上帝的永恒天国 的公民”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目的都在于压 抑人的个性,消磨人的意志,使青年学生对教 会和封建专制达到绝对服从的程度。
罗马帝国时期 随着一连串侵略战争的胜利,罗马的版图不断扩 大。为了便于统治,就得大批地培养忠臣、顺民。 这一时期,罗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忠臣和顺 民的教育。
经过长期的统治和教育实践,罗马的统治阶级最 终发现:基督教—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奴隶制,于 是,他们先是给基督教以合法权利,然后又把它 定为国教。从这时起,基督教思想的传播正式纳 人了西欧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和城邦制度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2、智者的政治思想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3、哲学家治国思想4、政体思想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2、自然法思想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4、人人平等思想●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信仰和理性3、教会和国家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5、政体理论6、法的性质和分类●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民族国家的兴起2、文艺复兴运动3、宗教改革运动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力政治观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4、君主的统治方法●第三节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1、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理论3、主权理论4、政体理论●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1、反暴君派的产生2、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3、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欧洲的社会和思想状况1、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科学和哲学的发展3、政治思想的世俗化●第二节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学说3、国家和主权学说4、国际法的原则●第三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观3、社会契约论4、思想自由权●第四节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理论3、国家理论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1、英国的宪政传统2、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和革命的特点3、政治思想的特点4、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起源和本质3、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4、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第三节弥尔顿和哈林顿的政治思想1、弥尔顿的政治思想2、哈灵顿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洛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政治思想的清理和总结3、自然权利理论4、政府的起源和目的5、法治和分权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3、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法的精神3、政体和政治自由理论4、分权学说●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平等理论3、社会契约论4、人民主权学说5、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1、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3、革民时期各派的政治主张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美国社会的形成和特点2、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3、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美国独立思想3、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4、人权理论●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理论3、民主自治思想●第四节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性恶论和精英论3、分权和制衡思想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和思想特点1、德国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伦理学说3、国家学说4、永久和平思想●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由和个性3、国家作用的范围●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体系和方法3、市民社会和国家4、君主立宪制主张5、民族主义思想第十章 19世纪法国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孔斯坦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利和自由3、分权思想●第三节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1、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2、空想共产主义3、无政府主义思想●第四节孔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实证主义体系3、社会团结思想●第五节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民主和平等4、自由和平等5、政治和革命第十一章 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1、社会经济政治状况2、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3、政治思想的演变和特点●第二节柏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3、代议制思想●第三节边沁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功利原则3、政府理论●第四节密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边沁功利思想的发展3、自由思想4、代议制争政府理论和主张●第五节斯宾塞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普遍进化论3、社会有机体论4、同等自由法则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对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主要体现在:A 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B 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C 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D 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

493年,他与笃信基督教的勃艮第公主结婚。496年, 他在斯特拉斯堡附近击败了原居住莱茵河中上游的 阿勒曼尼人,占领了他们原住地的北部。这年圣诞 节,他率3 000亲兵在兰斯教堂接受基督教洗礼, 成为日耳曼人第一个基督教徒国王,实现了法兰克 王权和教会结合的重要政治步骤,他因此提高了地 位和声望。在教会支持下,500年,他加兵勃艮第 人。510年,在普瓦提埃附近击败西哥特人,不但 占据了卢瓦尔河以南地区,还南进波尔多。为独占 胜利果实,他又用阴谋和武力,降服或铲除了其他 法兰克王公,当他45岁时,在悲叹自己成为孤单一 人声中,死于巴黎。
查理曼帝国的发展 对近代影利
查理曼死后,他的儿子“虔诚者”路易继
承皇位,为争夺分布全国的皇室领地、政 权和臣属,父子纷争,兄弟相残,贵族叛 乱,中央政权已徒有其名。路易死后 (840),他的三个儿子罗退耳、日耳曼人 路易和秃头查理,重又厮杀起来,直到843 年,正式缔结凡尔登条约,帝国三分:斯 海尔德河和缪斯河以西地区,归秃头查理, 称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以东地区,归日 耳曼人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介于东西 法兰克之间,北起北海,南至意大利中部, 包括罗讷河流域,归罗退耳,罗退耳并承 袭皇帝称号。
古国名。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因建立者查 理大帝(即查理曼)而得名。查理原是法兰克王国 加洛林王朝国王,故又称加洛林帝国。查理大帝统 治时期(768-814),版图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 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 部。800年查理接受罗马教皇加冕,号称“罗马人 皇帝”,称查理曼帝国,定都亚琛(在今德国境 内)。查理死后,帝国陷于内战。843年,根据 《凡尔登和约》,帝国分裂为三部分:莱茵河以东 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斯海尔德河、默兹河以西地 区称西法兰克王国;北起北海,循莱茵河而南,包 括罗讷河,直到中部意大利,仍承袭皇帝称号。大 体奠定了近代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国的雏形。
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思想与制度变革

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思想与制度变革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它不仅彻底改变了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还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政权更迭,更是一场关于政治思想和制度变革的革命。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社会存在着极度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封建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自由,贵族和教会享有特权,农民和工人则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
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引发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渴望,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社会基础。
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和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主张政府应该限制其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
平等主义提倡人人平等,反对特权和不平等的存在。
民主主义则主张人民应该参与政治决策,政府应该代表人民的利益。
这些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在法国大革命中,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旧制度的象征——君主制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共和制。
法国成为了一个以人民为基础的国家,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
这标志着欧洲政治制度从封建君主制向现代民主制度的转变。
法国大革命还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发展。
在大革命后的几年里,法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宪法,确立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1791年颁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世界上第一部明确规定人权的宪法性文件。
这些法律和宪法为后来的民主国家奠定了基础。
然而,法国大革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革命过程中出现了暴力和混乱,无数人丧生。
恐怖统治时期的极端行为使得革命的目标逐渐模糊,人们开始怀疑革命的意义和方向。
这也导致了对革命的反思和批评。
尽管如此,法国大革命仍然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思想和制度变革。
它为后来的民主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思想和制度变革不仅在法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为人们树立了追求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榜样,成为后来的政治运动和革命的重要源泉。
总之,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关于政治思想和制度变革的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利主义与快乐主义
快乐主义保证在进行估算时, 快乐主义保证在进行估算时,每一个人的快 乐都会受到考虑和同等重视, 人人价值平等, 乐都会受到考虑和同等重视,即“人人价值平等, 决无尊长显贵” 边沁一再强调, 决无尊长显贵”。边沁一再强调,“组成共同体 的个人的幸福,或曰其快乐与安全, 的个人的幸福,或曰其快乐与安全,是立法者应 当记住的目的,而且是唯一的目的。 当记住的目的,而且是唯一的目的。”
(三)英国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一,功利主义成为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一,功利主义成为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功利主义是把趋乐避苦视为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 功利主义是把趋乐避苦视为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评价是非善恶 的价值标准的一种伦理学说。 的价值标准的一种伦理学说。 把功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 把功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对资产阶级革命时 期以自然权利学说(即自然法学说) 期以自然权利学说(即自然法学说)为基础的政 治思想的重大修正和发展。 治思想的重大修正和发展。 而强调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功利权衡的功利主义, 而强调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功利权衡的功利主义, 既可以避免自然学说的整体否定的革命倾向, 既可以避免自然学说的整体否定的革命倾向,又 有为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提供根据。 有为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提供根据。
第二, 第领域的自由。 济领域的自由。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主要关心的是政治自由问 到了19世纪 世纪, 题。到了 世纪,资产阶级的这一政治任务已经基 本完成。 本完成。自由主义关注的焦点也逐渐转向社会经济 领域的自由问题上。 领域的自由问题上。 一方面, 一方面,对限制自由贸易和自由经营的政府政策进 行批评,对威胁个人自由的传统习俗、 行批评,对威胁个人自由的传统习俗、公从舆论及 所谓“多数的暴政”表示忧虑; 所谓“多数的暴政”表示忧虑; 另一方面,对自由的好处进行论证, 另一方面,对自由的好处进行论证,把自由看作个 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首要因素。 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首要因素。
近代科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世界的图景,而且 近代科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世界的图景, 也增强了人们对自身理性能力的信心。 也增强了人们对自身理性能力的信心。 17世纪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兴起, 世纪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兴起, 世纪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兴起 就是这种信心在哲学上的表现。 就是这种信心在哲学上的表现。
(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 响
英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重 大的变化。 大的变化。 这些进步和变化改善着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图 景和思维方式, 景和思维方式,也改变着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 认识。 认识。 电磁理论引发了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 次产业革命,能量守恒定律、 次产业革命,能量守恒定律、原子论和进化论则 大大加深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大大加深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而生物进化 论还对政治思想领域中的社会进化论产生了直接 的影响。 的影响。
功利主义与政治法律制度的安排 在边沁看来,人类是受“快乐和痛苦” 在边沁看来,人类是受“快乐和痛苦”这两 位自然主公的主宰的, 位自然主公的主宰的,功利原理承认这种被支配 地位, 地位,并“把它当作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 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 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 因此, 因此,“政府的业务在于通过赏罚来促进社会 幸福。 个人的行动需符合功利; 幸福。”个人的行动需符合功利;政府的措施也 要符合功利。 要符合功利。这种标准要求立法者谋求最大多数 人的幸福, 人的幸福,而且应当一视同仁地为每个人谋求福 利。 正因为这种政治制度的安排, 正因为这种政治制度的安排,所以边沁才得 出结论说: 权利是法律的创设物, 出结论说:“权利是法律的创设物,也只能是法 律的创设物。没有离开法律的权利; 律的创设物。没有离开法律的权利;没有与法律 相对的权利;没有先于法律的权利。 相对的权利;没有先于法律的权利。”也只有这 才能真正使法律变得理性, 样,才能真正使法律变得理性,才能实现普遍的 幸福。 幸福。
影响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的还有以亚当 斯密为 影响 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的还有以亚当·斯密为 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的还有以亚当 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理论。 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理论。 古典经济学主要是强调市场的自发作用, 古典经济学主要是强调市场的自发作用,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实行经营自由、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实行经营自由、贸 易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等自由放任政策。 易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等自由放任政策。 在市场经济中,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的自私自利本性是促进 公共福利的自然而然的推动力量, 公共福利的自然而然的推动力量,根本不需要政 府为了整体利益或公共福利去进行干预;相反, 府为了整体利益或公共福利去进行干预;相反, 政府的干预只能会破坏市场的自然秩序, 政府的干预只能会破坏市场的自然秩序,减少公 共福利。 共福利。
功利原理的计算
边沁的贡献主要是建立一种功利主义的计算快 乐和痛苦的方法。 乐和痛苦的方法。 他认为“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 他认为“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立法追求 太模糊了。边沁为此依据强度、持续时间、 太模糊了。边沁为此依据强度、持续时间、确定 邻近距离、丰度、纯度、 性、邻近距离、丰度、纯度、广度等确定了快乐 之值和痛苦之值, 之值和痛苦之值,功利的估算就是用总体的快乐 之值减去痛苦之值的结果。 之值减去痛苦之值的结果。 边沁同时还对快乐和痛苦进行了复杂分类, 边沁同时还对快乐和痛苦进行了复杂分类,并 指明影响快乐和痛苦敏感性的各种情况。 指明影响快乐和痛苦敏感性的各种情况。
(二)主要政治思想 1、功利原则 、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衡量国家法律和 制度好坏的根本价值标准。 制度好坏的根本价值标准。 求乐避苦 2、政府理论 、 3、对现存制度的批判和改革主张 、
边沁在功利主义上的基本主张 作为衡量标准的功利主义
“功利原理”是指这样的原理:它按照看来势必增 功利原理”是指这样的原理: 功利原理 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之幸福的倾向, 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之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 碍此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 碍此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 我说的是无论什么行动, 我说的是无论什么行动,因而不仅是私人的每项行 而且是政府的每项措施。 所以“ 动,而且是政府的每项措施。”所以“最大多数人 的最大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 的最大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一个人 对于一项符合功利原理的行动, 对于一项符合功利原理的行动,总是可以说它是应 当做的,或者至少可以说它不是不应当做的。 当做的,或者至少可以说它不是不应当做的。”
传统农业社会最终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一 个历史性转折,它在经济、社会、 个历史性转折,它在经济、社会、政治等方 面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英国的历史进程 世纪英国的历史进程。 面深刻地影响了 世纪英国的历史进程。
首先,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首先,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为世界工业的中心。 在为世界工业的中心。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建立 起英国的霸权地位。 起英国的霸权地位。 其次, 其次,工业革命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人口分 成为经济繁荣和人口密集的地区。 布。成为经济繁荣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到1851 城市人口就超过了农村人口。 年,城市人口就超过了农村人口。这种经济和 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 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打破了英国政治中的原 有平衡,激发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政治改革 有平衡,激发了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政治改革 运动。 运动。 最后, 最后,工业革命把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 产阶级推上了历史舞台, 产阶级推上了历史舞台,从而使阶级关系和阶 级斗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级斗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 密尔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和著作 1806-1873,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19世纪自由 - ,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世纪自由 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哲学家、 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哲学家、经济学 著名的自由主义法学家。 家、著名的自由主义法学家。自幼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受教 于英国和法国,为《旅行者》、《编年史早报》、《威斯敏 于英国和法国, 旅行者》 编年史早报》 斯特评论》 法学家》等刊物撰稿多年后,应聘主编《 斯特评论》、《法学家》等刊物撰稿多年后,应聘主编《伦 敦评论》 在此期间的著述后被收入《论文集》 敦评论》。在此期间的著述后被收入《论文集》中 (1859)。密尔主要著作有《逻辑方法》(1843)、《政 )。密尔主要著作有《逻辑方法》 )、《 )。密尔主要著作有 )、 治经济学原理》 )、《 )、《 治经济学原理》(1848)、《妇女屈从》(1869)、《论 )、 妇女屈从》 )、 自由》 )、《 其中《 自由》(1859)、《代议制政府》(1861)等。其中《代 )、 代议制政府》 ) 议制政府》是西方第一部论述代议制的专著, 议制政府》是西方第一部论述代议制的专著,是密尔政治思 想特别是国家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约翰.密尔的代议制理 想特别是国家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约翰 密尔的代议制理 论主要包括代议制政府的形式、职能、民主制、选举权、 论主要包括代议制政府的形式、职能、民主制、选举权、议 会以及地方代表机关和民族等问题。 会以及地方代表机关和民族等问题。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功利主义》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功利主义》 》《代议制政府》《功利主义
第十章 19世纪英国 世纪英国 政治思想
一、英国社会概况及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英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18世纪上半期,英国新的政治制度已逐渐确 世纪上半期, 世纪上半期 定下来。 定下来。 实权基本上转到了资产阶级占优势的下议院 手中。 手中。 两党制和内阁制最终形成。 两党制和内阁制最终形成。
世纪30-4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基本完 到19世纪 世纪 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基本完 成。
二、边沁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和著作 1748-1832,英国法学家、政治 - ,英国法学家、 思想家, 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 和主要代表。 和主要代表。英国功利主义哲学 经济学家,法学家。 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对19世 世 纪思想改革有显著影响。 纪思想改革有显著影响。出身于 律师家庭。1763年在牛津大学女 律师家庭。 年在牛津大学女 王学院毕业。边沁既是哲学家, 王学院毕业。边沁既是哲学家, 更是法律、 更是法律、司法和政治制度的批 评家。其学说的中心是功利主义。 评家。其学说的中心是功利主义。 1789年在英国发表其杰作《道德 年在英国发表其杰作《 年在英国发表其杰作 和立法原则概述》 和立法原则概述》,因而闻名于 世。 道德与立法原理》 《道德与立法原理》 政府片论》 《政府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