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兰达发动机维修
发动机大修流程六个步骤

发动机大修流程六个步骤发动机是车辆的核心组件之一,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
但是,有时候即使进行了维护,发动机仍然会出现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大修。
下面将介绍发动机大修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检查和拆卸发动机大修的第一步是检查和拆卸。
技术人员会对发动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检查缸压、油压、水温和发动机的噪音等。
然后会将发动机拆卸下来,将其分解成更小的部件。
第二步:清洗和研磨第二步是清洗和研磨。
在这个步骤中,技术人员会将发动机的各部分进行清洗,包括缸体、活塞、曲轴等。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高压水枪和化学药品。
然后,技术人员会使用研磨机对发动机的部件进行研磨,使其表面更加光滑。
第三步:更换零部件在第三步中,需要更换发动机中的零部件。
这些部件包括活塞环、活塞销、曲轴轴承等。
技术人员会根据检查结果和发动机的使用情况决定需要更换哪些零部件。
第四步:组装和调整在第四步中,技术人员会将发动机的部件重新组装起来。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因为每个部件的位置都非常重要。
组装完成后,技术人员会进行调整,以确保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第五步:测试和调试在第五步中,技术人员会对发动机进行测试和调试。
他们会让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检查其工作状态和性能。
如果需要,他们会对发动机进行微调,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六步:重新安装在最后一步中,技术人员会将发动机重新安装到车辆上。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因为任何错误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
安装完成后,技术人员会再次测试和检查发动机,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结发动机大修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耗时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设备。
以上六个步骤是发动机大修的核心内容,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
如果您的发动机需要进行大修,请务必选择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正规的服务机构。
汉兰达车型加速不良故障2例

图1 发动机负荷明显偏大
荷依旧偏大,可以排除节气门原因导致负荷偏大的可能性。
连接燃油压力表,在深踩加速踏板时,油压可以达到350 kPa左右,排除燃油压力不足导致故障的可能性。
检查点火系统,火花塞间隙良好,跳火试验显示火花很强,无异常情况。
在用力踩下加速踏板时,感觉发动机的声音很闷,转速无法达到5 000 r/min以上。
由于数据中无法检测三元催化器的温度,于是直接拆下排气管检查,发现中段的三元催化器已经堵塞。
在用户的同意下,拆除三元催化器后进行失速试验,失速转速。
教学实例—丰田3AR发动机P0420故障码分析

教学实例—丰田 3AR 发动机 P0420 故障码分析【摘要】:本文讨论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汽车《汽车故障分析与排除》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丰田3AR发动机的一次P0420故障码分析过程实例,向学生讲授汽车故障分析与排除的思路及技巧。
【关键词】:教学实例 3AR发动机 P0420故障码故障分析笔者是一名中职汽修专业教师,在教授《汽车故障分析与排除》这门课程时,因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存在覆盖面较广、较为笼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的加入部分故障实例,来向学生教授本课程,本文是通过丰田3AR发动机P0420故障码分析过程实例,向学生讲授汽车故障分析与排除的思路及技巧的探讨。
1.故障案例基本情况笔者有一辆行驶里程约20万km的2013年丰田汉兰达,整车型号为GTM6481ADS,发动机型号为3AR,排量2.7L自然进气。
该款发动机是为了适应国五的尾气排放标准从老款1AR发动机升级改造而来的国产丰田发动机。
在这辆汉兰达行驶过程中分别在15万km及19万km的里程中两次出现发动机和防侧滑故障灯同时亮的故障现象,故障代码都是P0420,(Catalyst System Efficiency Below Threshold (Bank 1) ),含义是“催化剂系统效率低于下限值B1”,这两次故障分别通过清洗三元催化器、自动消失得到解决,该故障现象比较常见,在解决故障的过程中,需要维修人员具备一些基础知识,再通过综合的分析判断来确定故障的原因和故障位置,从而有的放矢的解决故障,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有比较强的指导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意义,所以笔者把这个案例融入了《汽车故障分析与排除》课程的教学中。
1.故障案例分析判断过程需要的知识点该故障现象是发动机故障灯和防侧滑故障灯同时点亮,对于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向他们说明为什么发动机故障灯和防侧滑故障灯会同时点亮,是发动机和防侧滑系统同时出现问题吗?P0420故障代码是什么意思?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要让学生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1.为什么发动机故障灯和防侧滑故障灯会同时点亮关于发动机故障灯和防侧滑故障灯会同时点亮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现代汽车使用的CAN总线技术,全称为“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技术(Controller Area Network-BUS)”。
广汽丰田汉兰达1AR-FE发动机维修手册(可编辑)

广汽丰田汉兰达1AR-FE发动机维修手册(可编辑)广汽丰田汉兰达1AR-FE发动机维修手册EM–80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 –50 51 44 inlbf154 55 47 inlbf50 51 44 inlbfEM 54 55 47 inlbf x 370 72 62 inlbfx 264 65 57 inlbf64 65 57 inlbf13 127 9x 2290 92 80 inlbf70 72 62 inlbf19092 80 inlbfx 2Nm kgfcm ftlbfA203494E01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EM–811AR-FE –84 86 74inlbf12 120 9 EM12Nm kgfcm ftlbfA203495E01EM–82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 –38 387 28x 338 38728x 2284 86 74 inlbfEM52 530 3898 100 87 inlbf52 530 3898 100 87 inlbfOO25 2551898 100 87 inlbf x 2x 225 255 18Nm kgfcm ftlbfND-OIL 8A207298E01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 EM–83 1AR-FE –35 361 26EM74 755 55 80 82 71 inlbf294 2996 21692 939 68x 249 500 36156 571 41 x 2TWCx 248 490 35x 2Nm kgfcm ftlbfA203496E02EM–84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84 86 74 inlbfx 287 887 65143 438 3295 969 70243 438 32EM 54 551 40x 3 95 969 7032 327 2432 327 24 32 327 2485 867 6387 887 65x 352 531 39 x 3 x 387 887 6532 327 24 85 867 6332 327 2432 327 2432 327 24 85 867 6385 867 63Nm kgfcm ftlbfA203497E01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 EM–85 1AR-FE –x 298 100 87 inlbf37 377 2764 650 47EMx 332 330 2444 449 32x 441 418 30x 698 999 72 64 653 47x 3x 8x 2Nm kgfcm ftlbf 46 469 341324A203498E01EM–86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 –拆卸1 回收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参见 AC-266 页2 燃油系统卸压提示参见 FU-1 页3 将前轮置于正前位置4 拆卸前轮5 从蓄电池负极端子断开电缆小心断开并重新连接电缆后某些系统需要初始化参见 IN-38 页6 拆卸冷气进气管密封a 拆下个卡子和冷气进气管密封11EM7 拆卸发动机号底罩18 拆卸发动机号底罩29 拆卸地板左侧底罩10 拆卸左前翼子板防护条分总成参见 ET-66 页11 拆卸右前翼子板防护条分总成参见 EM-7 页A20348912 拆卸左前翼子板内衬参见ET-73 页13 拆卸右前翼子板内衬参见ET-74 页14 拆卸左前挡泥板密封a 拆下个螺栓卡子和左前挡泥板密封2A17185215 拆卸右前挡泥板密封a 拆下个螺栓卡子和右前挡泥板密封216 排空发动机机油参见 LU-3 页17 排空发动机冷却液参见 CO-13 页18 排空自动传动桥油参见 AX-200 页A171853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EM–871AR-FE –19 拆卸左前刮水器臂和刮水片总成参见 WW-10 页20 拆卸右前刮水器臂和刮水片总成参见 WW-10 页21 拆卸前围板上通风栅板分总成参见 WW-11 页22 拆卸挡风玻璃刮水器电动机及连杆总成参见页WW-1223 分离喷射器管参见 BR-23 页24 拆卸前围上外板分总成参见 SP-16 页25 拆卸号发动机罩分总成1a 提起号发动机罩分总成的后部以从个销上分离1 2罩然后提起号发动机罩分总成的前部以从销上1分离罩并拆下号发动机罩分总成1小心试图同时脱开前后卡子可能会导致号发动机罩分1总成破裂EMA20348826 拆卸蓄电池a 拆下螺母并分离蓄电池正极端子b 松开螺母并拆下螺栓和蓄电池卡夹c 拆下蓄电池和蓄电池托盘A21498827 拆卸号空气滤清器进气口2a 断开个卡夹和真空软管2b 拆下个螺栓和号空气滤清器进气口2 228 拆卸空气滤清器盖分总成参见 ES-347 页29 拆卸空气滤清器滤芯分总成a 拆下空气滤清器滤芯分总成A196606EM–88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30 拆卸空气滤清器壳分总成a 断开个卡夹2b 拆下个螺栓和空气滤清器壳分总成3A196607EM31 拆卸空气滤清器支架a 拆下个螺栓和空气滤清器支架2A19660832 拆卸号空气滤清器进气口1a 拆下螺栓和号空气滤清器进气口1A19660933 分离制动主缸储液罐总成a 断开液位警告开关连接器b 拆下螺栓并分离制动主缸储液罐总成A171831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EM–891AR-FE –34 拆卸储液罐支架a 拆下个螺栓和储液罐支架2A17185935 断开散热器号软管1a 断开散热器号软管1EMA19662436 断开散热器号软管2a 断开散热器号软管2A21695237 断开加热器进水软管a 断开加热器进水软管A19661038 断开加热器出水软管a 断开加热器出水软管A196611EM–90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 –39 断开燃油管分总成a 拆下号燃油管卡夹1b 捏住燃油管连接器然后拉出主燃油管小心检查管上和连接器周围是否有尘土和异物必要时进行清洁然后断开连接器用手断开连接器不要弯曲折叠或转动尼龙管如果管和连接器卡在一起则推拉连接器直至A198258E01 其松开将管和连接器端置于塑料袋中以免损坏和污染40 断开机油冷却器进油软管a 断开机油冷却器进油软管41 断开机油冷却器出油软管EM a 断开机油冷却器出油软管A20348742 断开变速器控制拉索总成a 从控制杆上拆下螺母b 用螺丝刀分离个卡爪并从控制拉索支架上断开4带卡子的控制拉索c 分离个卡爪并拆下卡子2C19619143 断开发动机线束a 分离个卡爪并拆下号继电器盒盖4 1A196614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 EM–911AR-FE –b 拆下螺母并从发动机室继电器盒上断开发动机线束连接器A171851EMc 用螺丝刀松开卡爪并从发动机室继电器盒上分离发动机线束A196618d 断开发动机线束卡夹A196615e 断开发动机线束卡夹f 拆下螺栓并分离搭铁线A196616EM–92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g 拆下个螺栓并分离搭铁线2A196613h 拆下螺栓并分离搭铁线EMA196620i 断开个卡夹拆下螺母并分离正极电缆2A196612j 断开个连接器个接线盒连接器和卡夹4 ECM 2A196622k 拆下个螺母和卡夹并分离发动机线束2A196621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EM–931AR-FE –44 拆卸发动机右侧号悬置托架2a 拆下个螺栓和发动机右侧号悬置托架2 2A19662745 拆卸发动机运动控制杆a 拆下个螺栓和发动机运动控制杆4EMA20356946 断开单向阀软管接头a 断开个单向阀软管接头247 断开吸入软管分总成参见 AC-404 页48 断开排放软管分总成参见 AC-404 页49 固定方向盘参见 PS-55 页50 拆卸前排气管总成参见 EX-3 页51 分离左前稳定杆连杆总成参见 SP-17 页A19663852 分离右前稳定杆连杆总成提示执行与左侧相同的操作程序53 拆卸左前桥轮毂螺母参见 DS-6 页54 拆卸右前桥轮毂螺母提示执行与左侧相同的操作程序55 分离左前轮转速传感器参见 AH-6 页56 分离右前轮转速传感器提示执行与左侧相同的操作程序57 分离左侧横拉杆总成参见 PS-55 页EM–94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 –58 分离右侧横拉杆总成提示执行与左侧相同的操作程序59 分离左前悬架号下臂参见页1AH-760 分离右前悬架号下臂1提示执行与左侧相同的操作程序61 分离左前桥总成参见 AH-7 页62 分离右前桥总成提示执行与左侧相同的操作程序63 分离转向中间轴分总成参见 SR-43 页64 拆卸飞轮壳底罩EM a 拆下飞轮壳底罩A19662565 拆卸传动板和变矩器离合器固定螺栓a 用 SST 固定曲轴皮带轮SST 09213-5401509330-00021 91551-80650 SSTA195875E02b 拆下个传动板和变矩器离合器固定螺栓6提示有一个黑色螺栓66 拆卸带传动桥的发动机总成a 固定发动机升降机A196626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EM–951AR-FE –b 拆下个螺栓个螺母和车架左右纵梁板6 2A171833c 拆下个螺栓个螺母以及前悬架横梁左后和右后6 2支架d 操作发动机升降机然后从车辆上拆下带传动桥的发动机总成小心确保发动机上没有任何配线和软管 EMA17183467 安装发动机吊架a 如图所示用个螺栓安装个发动机吊架22项目零件号发动机号吊架 12281-360201发动机号吊架 12282-360202螺栓 91552-81040 91552-810251 2 扭矩 43 Nm 438 kgfcm 32 ftlbf提示将发动机号吊架的叉子部分安装到气缸盖的棱上2b 安装发动机吊链装置并用起重机吊起发动机68 拆卸发动机线束69 拆卸多楔带参见 EM-8 页A195856E0170 拆卸发电机总成参见 CH-12 页71 拆卸带皮带轮的压缩机总成参见 AC-404 页72 拆卸起动机总成参见 ST-120 页73 拆卸前桥左半轴总成参见 DS-6 页74 拆卸前桥左半轴孔卡环参见 DS-7 页75 拆卸前桥右半轴总成参见 DS-7 页EM–96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 –76 拆卸半轴轴承支架a 拆下个螺栓和半轴轴承支架377 拆卸前车架总成a 松开个螺母3A196633EMA196628E01b 拆下个孔塞5A172972E01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EM–971AR-FE –c 拆下个螺母并分离前车架总成9A172973E01 EM78 拆卸发动机前悬置隔振垫a 拆下螺母和发动机前悬置隔振垫A19662979 拆卸发动机左侧悬置隔振垫a 拆下螺母和发动机左侧悬置隔振垫A19663080 拆卸发动机右侧悬置隔振垫a 拆下螺母和发动机右侧悬置隔振垫A196631EM–98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 –81 拆卸发动机右悬置支架a 拆下个螺栓和发动机右悬置支架382 拆卸自动传动桥总成参见 AX-208 页83 拆卸传动板和齿圈分总成参见 EM-75 页84 将发动机安装到发动机台架上a 用螺栓将发动机安装到发动机台架上A19663485 拆卸发动机吊架a 拆下个螺栓发动机号和号吊架21 2安装EM 1 安装发动机吊架参见 EM-95 页2 拆卸发动机台架1 2 3 安装传动板和齿圈分总成参见 EM-76 页4 安装自动传动桥总成参见 AX-212 页A195856E015 安装发动机右悬置支架a 用个螺栓安装发动机右悬置支架3扭矩 54 Nm551 kgfcm 40 ftlbfA1966346 暂时安装发动机前悬置隔振垫a 用螺母暂时安装发动机前悬置隔振垫A196629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EM–991AR-FE –7 暂时安装发动机左侧悬置隔振垫a 用螺母暂时安装发动机左侧悬置隔振垫A1966308 暂时安装发动机右侧悬置隔振垫a 用螺母暂时安装发动机右侧悬置隔振垫9 安装前车架总成a 用个螺母安装带传动桥的发动机总成9EMA196631BBB BBAAABA172973E02扭矩 A52 Nm 531 kgfcm 39 ftlbfB87 Nm 887 kgfcm 64 ftlbf EM–100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 –b 紧固个螺母3A B BEMA196628E02扭矩 A87 Nm 887 kgfcm 64 ftlbfB95 Nm 969 kgfcm 70 ftlbfc 安装个孔塞5A172972E0110 安装半轴轴承支架a 用个螺栓安装半轴轴承支架3扭矩 64 Nm 650kgfcm 47 ftlbf11 安装前桥左半轴孔卡环参见 DS-12 页12 安装前桥左半轴总成参见 DS-20 页13 安装前桥右半轴总成参见 DS-20 页14 安装起动机总成参见 ST-129 页A196633 15 安装压缩机和电磁离合器参见 AC-406 页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EM–1011AR-FE –16 安装发电机总成参见 CH-19 页17 安装多楔带参见 EM-8 页18 安装发动机线束19 安装带传动桥的发动机总成a 将带传动桥的发动机总成安装到发动机升降机上b 拆下发动机吊架参见 EM-98 页c 将发动机总成安装到车辆上d 用个螺栓和个螺母安装车架左右纵梁板6 2扭矩螺栓 AB BC C B B 85 Nm 867 kgfcm 63 ftlbf螺栓 B32 Nm 327 kgfcm 24 ftlbf螺母 CA 32 Nm 327 kgfcm 24 ftlbf EMAA171833E02e 用个螺栓和个螺母安装前悬架横梁左后和右6 2B B 后支架扭矩螺栓 ACC 85 Nm 867 kgfcm 63 ftlbf螺栓 BBB 32 Nm 327 kgfcm 24 ftlbfA A 螺母 C32 Nm 327 kgfcm 24 ftlbfA171834E0220 安装传动板和变矩器离合器固定螺栓a 用 SST 固定曲轴皮带轮SST 09213-5401509330-00021 91551-80650SSTA195875E02b 在个传动板和变矩器离合器固定螺栓的或个62 3螺纹处滴数滴粘合剂粘合剂丰田纯正粘合剂 1324 THREE BOND 1324 或同等产品A192239E01EM–102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 –c 安装个传动板和变矩器离合器固定螺栓6扭矩 41 Nm 418 kgfcm 30 ftlbf小心首先安装黑色螺栓然后安装个银色螺栓5A19662621 安装飞轮壳底罩a 安装飞轮壳底罩22 连接转向中间轴分总成参见 SR-52 页23 安装左前桥总成参见 AH-11 页EM24 安装右前桥总成提示操作程序与左侧相同A196625 25 安装左前悬架号下臂参见页1AH-1126 安装右前悬架号下臂1提示操作程序与左侧相同27 连接左侧横拉杆总成参见PS-59 页28 连接右侧横拉杆总成提示操作程序与左侧相同29 安装左前轮转速传感器参见 AH-13 页30 安装右前轮转速传感器提示操作程序与左侧相同31 安装左前桥轮毂螺母参见 DS-20 页32 安装右前桥轮毂螺母提示操作程序与左侧相同33 安装左前稳定杆连杆总成参见 SP-23 页34 安装右前稳定杆连杆总成提示操作程序与左侧相同35 安装前排气管总成参见 EX-6 页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EM–1031AR-FE –36 连接排放软管分总成参见 AC-406 页37 连接吸入软管分总成参见 AC-406 页38 连接单向阀软管接头a 连接个单向阀软管接头2A19663839 安装发动机运动控制杆a 用个螺栓暂时安装发动机运动控制杆4EMA203569b 用个螺栓暂时安装发动机号悬置托架2 2c 紧固个螺栓6扭矩 38 Nm 387 kgfcm 28 ftlbfA19662740 连接发动机线束a 连接个连接器个接线盒连接器和卡夹4 ECM 2A196622EM–104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b 用个螺母和卡夹安装发动机线束2扭矩 84 Nm 86 kgfcm 74 inlbf A196621c 用螺栓安装搭铁线扭矩 55 Nm 56 kgfcm 49 inlbf EMA196620d 用个螺栓安装搭铁线2扭矩 AA 80 Nm 82 kgfcm 71 inlbfB12 Nm 122 kgfcm 9 ftlbfBA196613E01e 用螺母和个卡夹安装正极电缆2扭矩 98 Nm 100 kgfcm 87 inlbf A196612f 用螺栓安装搭铁线扭矩 84 Nm 86 kgfcm 74 inlbf g 连接发动机线束卡夹A196616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EM–1051AR-FE –h 连接发动机线束卡夹A196615i 将发动机线束连接到发动机室继电器盒上EMA196619j 安装螺母并连接发动机线束连接器扭矩 84 Nm 86 kgfcm 74 inlbfA171851k 安装号继电器盒盖141 连接变速器控制拉索总成a 将新卡子安装到控制拉索支架上A196614EM–106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 –b 将控制拉索安装到控制拉索支架上A 小心确保卡子上的卡爪牢固安装在支架孔内A确保拉索牢固安装在卡子的卡爪内BBC102659E02c 用螺母将变速器控制拉索连接到控制杆上扭矩 12 Nm 120 kgfcm 9 ftlbf小心连接变速器控制拉索总成前检查并确认驻车档空档位置开关及换档杆置于位置NEMC20154642 连接机油冷却器出油软管a 连接机油冷却器出油软管43 连接机油冷却器进油软管a 连接机油冷却器进油软管A20348744 连接燃油管分总成a 将燃油管连接器推到燃油管上直至燃油管发出一声咔嗒声小心检查燃油管连接部位是否出现损坏或灰尘和异物通过尝试拉开管和连接器来检查它们是否牢固连接B012944b 安装号燃油管卡夹1A198258E01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EM–1071AR-FE –45 连接加热器出水软管a 连接加热器出水软管A19661146 连接加热器进水软管a 连接加热器进水软管EMA19661047 连接散热器号软管1a 连接散热器号软管1A19662448 连接散热器号软管2a 连接散热器号软管2A21695249 安装储液罐支架a 用个螺栓安装储液罐支架2扭矩 90 Nm 92 kgfcm 80 inlbf A171859EM–108 发动机机械部分发动机总成1AR-FE –50 安装制动主缸储液罐总成a 用螺栓安装制动主缸储液罐总成扭矩 90 Nm 92 kgfcm 80 inlbf b 连接液位警告开关连接器A17183151 安装号空气滤清器进气口1a 用螺栓安装号空气滤清器进气口。
丰田汉兰达 发动机气门异响

杆 装 复 前 应 排 尽 空 气 (TJ - 法 与 泄 漏 回
降 试 验 之 前 的 操 作 相 同 ), 否 则 会 引
起 液 压 挺 杆 异 响 此 。 外 发 , 动 机 在 使
用 中 , 应 加 注规定牌 号 的优质 润滑
油 , 并及 时清洁或更换机 油滤 清器
滤 芯 保 , 持 润 滑 系 正 常 的 油 压 , 以 使
动 机 气 门异 响 特 征 : 怠 速 时 发 动 机
发 出连 续不 断 的有节奏 的
啪 “ 、
啪”
敲 击声 ; 转速 增 高 时响声 也 随之 升
高 , 温度变化和单缸断火 时响声 不
会 减 弱 , 如 果 有 数 支 气 门 响 声 , 音 明
显 杂 乱 拆 。 下 凸 轮 轴 取 , 出 所 有 的 液
约 2 m in 。
若 液压挺杆处一
直有异
响 , 则 应 熄 火 停机 检 查 机 油 的数量
和 质 量 若 , 机 油 量 不 足 应 补 充 若 , 机
油 过 脏 黏 、 度 不 合 要 求 应 更 换 拆 。 下
气 门 室 罩 , 检 查 所 有 凸 轮 尖 向上 (即
气 门 处 在 关 闭 状 态 )时 液 压 挺 杆 的 自
由 行 程 用 。 木 棒 压 下 挺 杆 用 , 厚 薄 规 测量 气 门打 开 之 前 液压 挺 杆 的 自由
行程 。 ② 液压 挺杆与 凸轮接触面 的检
查 该 。 接 触 面 即 液 压 挺 杆 的 端 面 如 , 有轻微的凹坑 、 磨痕 、 麻点等 , 可将 其在磨 床上 磨 平 。 若 上 述 现象 较严 重 , 则 应 更 换新 的液压 挺 杆 。
① 气 门间 隙过 大 , 气 门间 隙处 两 接
汉兰达(发动机1AR).

长型火花塞 •进气控制系统 •曲轴旋转保持功能 双VVT-i系统
液压挺杆
滚动控制 阀
旋转型 ACIS 阀
树脂齿轮 平衡轴
4
Model Outline
for Technician
发动机
Chassis
Body
Body Electrical
发动机性能
识别码信息 – 发动机号码被印制在下图所示的汽缸体部位上
凸轮轴架
6
Model Outline
for Technician
发动机
Chassis
Body
Body Electrical
维修要点(发动机性能)
汽缸盖 – 凸轮轴和凸轮轴架安装
第一步
X
: 紧固 (扭矩: 16 N· m [163 kgf· cm, 12 ft· lbf]) : 紧固顺序
10
6 2 4 8
Chassis
Body
Body Electrical
气门机构
概述 – 气门机构由液压挺杆, 滚针式摇臂和双VVT-i系统组成
排气凸轮轴正时齿 轮总成 凸轮轴正时齿 轮总成
滚针式摇臂
链条张紧器滑板 液压挺杆
链条减震器 链条张紧器
气门
曲轴
14
Model Outline
for Technician
发动机
发动机概要
1AR-FE发动机 – 新采用了1AR-FE发动机,直列, 4缸, 2.7升, 16气门DOHC ,发 动机带双VVT-i系统, ACIS和ETCS-i
2
Model Outline
for Technician
发动机
Chassis
Body
仪表故障导致汉兰达发动机故障灯亮

北京现代i30行李舱盖无法打开关键词:行李舱线束故障现象:一辆2007年产北京现代i30 1.6自动挡轿车,行驶里程15万km。
用户反映该车行李舱盖无法打开。
检查分析:维修人员试车发现,该车按下室内灯开关后,室内灯没有点亮。
检查室内灯熔丝,正常。
拆卸室内灯检查,发现前后3个灯泡都坏了。
看来用户反映的故障与该故障点不是一回事。
接下来检查行李舱线路,由于行李舱盖无法开启,所以只好钻到后座底下,通过内部机械机构强行打开。
打开行李舱盖后,用万用表进行电压测量,发现门锁没有电源输入。
这样可以排除门锁故障,于是查找行李舱锁熔丝及线路。
检查发现,熔丝正常,而且当按下行李舱遥控器按键时,车内熔丝盒传出继电器工作的声音,说明车身控制单元是正常的。
怀疑熔丝盒内部断路,但更换熔丝盒后故障依旧。
测量熔丝至行李舱锁的线路,发现断路。
检查中间插接器FR22和线束弯曲处时,发现行李舱曾经出过事故,线束被撞坏(图6)。
故障排除:修复线束,故障排除。
(安阳)仪表故障导致汉兰达发动机故障灯亮关键词:车速信号故障现象:一辆广汽丰田汉兰达运动型多功能车,配备2.7 L发动机。
用户反映该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故障灯点亮,其他方面使用正常。
由于该车并无任何改装,也没有经过事故维修,购买时间也不长,因此客户抱怨比较强烈。
检查分析:维修人员使用诊断仪检测,发现故障码P0500—车速传感器故障。
清除故障码后试车,故障灯再次亮起,仍然为同一个故障码。
用诊断仪读取数据流,发现车速信号始终为0 km,说明发动机控制单元并没有接收到车速信号。
查阅电路图发现,4个车轮的轮速信号首先输入到ABS控制单元,后者通过一条信号线将车速信号输入到仪表控制单元,仪表控制单元再通过CAN网络将车速信号发动给发动机控制单元、车身控制单元等。
检查发现仪表板可以显示车速,说明从轮速传感器到ABS控制单元,再到仪表控制单元之间的线路是正常的,故障部位应该在仪表控制单元到发动机控制单元之间的线路。
汉兰达混合气过浓维修案例

汉兰达混合气过浓维修案例1. 案例背景汉兰达是一款由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SUV车型,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
然而,有时候汉兰达车辆可能会出现混合气过浓的问题,导致燃油燃烧不完全,引起排放问题和发动机性能下降。
本案例将介绍一起汉兰达混合气过浓的维修案例。
2. 案例过程2.1 车辆故障现象一位车主将他的汉兰达送到汽车维修店,反映车辆行驶时出现了明显的动力不足和排放异常的情况。
经过初步检查,发现车辆的尾气排放颜色较黑,且排放有异味,同时发动机怠速时抖动明显。
2.2 故障排查维修技师首先通过OBD诊断仪读取车辆的故障码,发现有以下故障码:P0172(气缸组2燃料过浓)和P0175(气缸组1燃料过浓)。
根据故障码,技师初步判断是混合气过浓导致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确认问题,技师对车辆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首先,他检查了燃油系统的压力和喷油嘴的工作情况,发现燃油系统的压力正常,喷油嘴也没有堵塞。
然后,他检查了进气系统的情况,发现空气滤清器有一定的堵塞,但不足以导致混合气过浓的问题。
技师随后决定对发动机的传感器进行检查。
他使用多用途表对氧传感器进行了测试,发现氧传感器的响应速度较慢,可能导致混合气过浓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确认,技师还对空燃比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进行了检查,发现它们的工作正常。
2.3 故障修复根据故障排查的结果,技师决定更换氧传感器。
他首先清理了氧传感器的接口,并使用专用工具将其拆卸下来。
然后,他安装了一个全新的氧传感器,并确保连接稳固。
为了确保修复效果,技师将车辆启动并进行了试车。
经过试车,发现车辆的动力恢复正常,尾气排放颜色恢复正常,没有明显的异味。
同时,发动机怠速时的抖动也消失了。
2.4 故障验证为了验证修复效果,技师再次使用OBD诊断仪读取了车辆的故障码,发现没有出现之前的混合气过浓相关的故障码。
此外,他还对排放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尾气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3. 案例结果通过对汉兰达混合气过浓问题的维修,技师成功解决了车辆动力不足、排放异常和怠速抖动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Q -C
柱塞
高压室
25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气门机构
液压挺杆 – 以液压挺杆为支点,摇臂推动气门向下运动
-A -Q -C
固定
柱塞
支点
高压室
26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气门机构
液压挺杆 – 柱塞上行,单向阀打开,机油流入高压室
-A -Q -C
挺杆外壳
柱塞 单向球 阀 高压室
-A -Q -C
PREVIA / TARAGO (-Q, -V, 一般 (-C)) 2GR-FE EURO IV
API 等级 SL, SM 或 ILSAC
SLLC EFI DIS ETCS-i LEVII–ULEV, SFTP LEVII, ORVR EURO IV 163 (359)
1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发动机概况
特征
3 条正时 链条 MRE 式 VVT 传感器
-A -Q -C
旋转电磁阀式 ACIS 阀 长型火花塞 双 VVT-i
凸轮轴架
液压挺杆
可换滤芯式机油滤清器
2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发动机概况
特征
-A -Q -C
进气控制系统
无级控制双电子冷却 风扇
PREVIA / TARAGO (-Q, -V, 一般 (-C)) 2GR-FE 无
燃油泵总成
充电控制 发动机安装支撑脚 (前)
未整合碳罐
无 ACM (VSV型) 1 个控制器
整合碳罐
有 液压型 1个 或 2个 控制器 (2 个控制器仅限有 挂车套件的车型) 无 发动机舱内 与ECT ECU (U660E) 分开
1
2
3
4
5
6
7
8
10
左侧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发动机主体
气缸体 – 铝合金缸体可减轻重量 – 多刺状气缸套用来提高冷却性能
大约 1.0 mm (0.039 in.)
-A -Q -C
铝合金
外侧
气缸体 气缸套
气缸套截面图
11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发动机主体
气缸体 – 气缸间的水套对气缸体进行冷却
1. 在滤清器盖上安装新的滤 芯和O型环
38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服务要点
(润滑系统)
-A -Q -C
机油滤清器 – 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 • 安装
排油塞 09228-06501
专用工具:
O型环 (新)
2. 用专用工具安装滤清器盖
3. 安装新的O型环, 安装排油塞
39
车型概况
4
337 @ 4,700
–
340 @ 4,700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发动机概况
规格
车型 发动机 进气 气门正时 排气 机油等级 冷却液型号 燃油系统 点火系统 节气门控制 排放法规 -A 排气管 蒸发 开 闭 开 闭 ’08 HIGHLANDER (-A, -Q, -C) 2GR-FE 上止点前-3°至 to 37° 下止点后71°至 31° 下止点前60°至 25° 上止点后4°至 39° ’07 SIENNA (-A) 2GR-FE
-A -Q -C
PREVIA / TARAGO (-Q, -V, 一般 (-C)) 2GR-FE 202 @ 6,200 –
缸数和排列方式 配气机构
排量
缸径 x 冲程 压缩比
[mm (in.)]
最大输出功率 [kW @ rpm] (HP @ rpm) 最大输出扭矩 -A [N· @ rpm] m (ft· lbf) -Q, -C
气缸垫
一体式轴承盖
7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维修要点
(发动机主体)
-A -Q -C
气缸盖 – 凸轮轴和凸轮轴架的安装
步骤1
X
: 暂时拧紧 (扭矩: 10N・m [102kgf・cm])
: 拧紧顺序
1
2
3
4
5
6
7
8
8
左侧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维修要点
(发动机主体)
-A -Q -C
23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气门机构
液压挺杆 – 通过机油压力和弹簧使气门间隙保持为“0”
-A -Q -C
柱塞 低压室 “0”气门间隙 机油通道 单向球阀 单向球阀弹簧 高压室 柱塞弹簧 机油通道
24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气门机构
液压挺杆 – 凸轮下行,柱塞受到压力,高压室内的机油不能外泄
15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维修要点
(发动机主体)
-A -Q -C
曲轴轴承 (上和下) • 轴承的宽度不同
21.0 mm (0.827 in.)
18.0 mm (0.709 in.)
1号和4号轴颈
2号和3号轴颈
16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气门机构
概论 – 3条正时链条驱动两侧的进气和排气凸轮轴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服务要点
(润滑系统)
-A -Q -C
机油滤清器 – 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 • 拆卸
拆卸机油滤芯
阀门
机油流动路线
O型环 排油管
排油管
软管 排油塞
1. 连接排油管和软管
2. 拆下排油塞,插入排油管排出机油
36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服务要点
(润滑系统)
-A -Q -C
18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气门机构
正时链条 – 3条正时链条用来驱动两侧气缸的进气和排气凸轮轴
副链条自动张紧 器 (右侧)
-A -Q -C
主链条
副链条自动张紧器 (左侧)
副链条 (右侧)
副链条 (左侧)
主链条自动张紧器
惰性链轮
曲轴
19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气门机构
激光焊接 塑料
-A -Q -C
旋转电磁阀式ACIS 阀
41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参考
(进气和排气系统)
-A -Q -C
进气室 – 激光焊接
吸光材料被加热并熔 化
激光束
透光材料被来自吸光 材料的热量熔化
透光材料 (ACIS 阀一侧) 两种材料最终焊接在 一起
-Q, -C
发动机整备质量 * (参考) [kg (lb)]
5
*: 不包括冷却液和机油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发动机概况
主要变化
车型 发动机 进气控制系统 ’08 HIGHLANDER (-A, -Q, -C) 2GR-FE 有 ’07 SIENNA (-A) 2GR-FE
-A -Q -C
水套
-A -Q -C
到气缸盖
水道
12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发动机主体
轴承 – 曲轴轴承和连杆轴承都采用无固定爪式轴承
-A -Q -C
无轴承固定爪
13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维修要点
(发动机主体)
-A -Q -C
曲轴上轴承的安装 – 轴承应位于气缸体轴颈的中央并对准油孔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服务要点
(润滑系统)
-A -Q -C
机油滤清器 – 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 • 安装
无泄漏
4. 添加机油
5. 运转发动机检查是否漏油
40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进气和排气系统
进气室 – 采用旋转电磁阀式 ACIS 阀 – 采用激光焊接的方法将ACIS 阀焊接在进气管上
机油滤清器 – 更换发动机机油机油和机油滤清器 • 拆卸
O型环
09228-06501
专用工具:
3. 拆下排油管和O型环
4. 拆下机油滤清器盖
37
车型概况
技师使用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车身电气
服务要点
(润滑系统)
-A -Q -C
机油滤清器 – 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芯 • 拆卸 / 安装
安装滤芯
新
O型环
新
5. 从滤清器盖上拆下滤芯和O型 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