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标准要求
2023年新版《小学生规范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准则》

2023年新版《小学生规范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准则》一、前言为了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我们制定了2023年新版《小学生规范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准则》。
二、小学生规范守则1. 爱国守法小学生应热爱祖国,尊重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违法活动。
2. 尊敬师长小学生应尊敬师长,礼貌待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 勤奋学习小学生应勤奋学习,努力完成学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团结友爱小学生应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5. 遵守公德小学生应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
6. 自律自省小学生应培养自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知错就改。
7. 健康生活小学生应注重身体健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8. 兴趣发展小学生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人特长,丰富课余生活。
三、日常行为规范准则1. 上课纪律小学生应按时到校,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2. 作业完成小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认真检查,力求完美。
3. 课外活动小学生应参加课外活动,遵守活动规则,团结协作,展示自我。
4. 食堂就餐小学生应文明就餐,排队买饭,爱护餐具,节约粮食。
5. 校园行走小学生应遵守校园行走规则,靠右行走,不在校园内奔跑打闹。
6. 爱护环境小学生应爱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护绿化设施。
7. 网络使用小学生应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安全规定,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8. 礼貌用语小学生应使用礼貌用语,文明交往,尊重他人。
四、结语遵守规范守则是每一个小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成长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要求。
希望广大小学生积极践行新版《小学生规范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基本要求

小学生学习习惯基本要求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3)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听清发言内容,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
2、善于思考的习惯。
(4)课前认真预习,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5)上课时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6)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老师、他人请教。
3、敢于提问的习惯。
(7)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8)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自然大方,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
(9)主动和他人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10)与同学交流合作时,要尊重别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
(11)乐于读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12)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13)随时使用工具书,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
(14)爱护书籍,不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
(15)读写姿势端正,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16)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修正纸和胶带。
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
(17)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自己成为评价的主体,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
(18)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19)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
(20)勤于动手,勇于实践,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影响。
小学学生卫生行为要求

小学学生卫生行为要求卫生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卫生意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有限,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下面是小学学生卫生行为要求的相关内容,旨在提醒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一、个人卫生1. 保持清洁:小学生应每天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要注意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垃圾、使用厕所等场合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洗手,避免传播细菌。
2. 剪指甲:保持指甲的清洁整齐,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指甲内积存污垢和细菌。
3. 使用个人用品:小学生应有自己的毛巾、牙刷、牙膏等个人用品,并定期更换和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4. 穿戴整洁:小学生要培养整洁的穿戴习惯,每天睡前整理床铺,保持教室内的物品摆放整齐。
二、口腔卫生1. 刷牙:小学生每天应刷牙2次,早晚餐后用牙刷和牙膏充分清洁牙齿。
刷牙的时间应持续2-3分钟左右。
使用牙线和牙间刷可以清洁牙齿间的残留食物。
2. 饮食健康:小学生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含糖饮料和零食,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口腔和身体的健康。
三、饮食卫生1. 定时定量:小学生要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食和垃圾食品的摄入。
2. 清洁卫生:小学生要注意餐前洗手,饭前用温水清洗餐具,并保持饭桌整洁。
不吃已过期食品或存放时间较长的食物。
3. 饮用水安全:饮用水的选择要注意安全卫生,尽量饮用煮沸水或经过净化处理的水。
四、环境卫生1. 教室整洁:小学生要养成整理教室的好习惯,保持教室桌椅的整洁,定期打扫地面,不随地乱丢垃圾。
2. 垃圾分类:小学生要学会垃圾分类和正确投放,鼓励参与垃圾回收和环境保护活动。
3. 常备纸巾:小学生应随身携带纸巾,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细菌传播。
五、个人安全1. 遵守交通规则:小学生出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在人行横道或交通信号灯下等待,并有老师或家长的陪同。
2. 防止受伤:小学生要注意安全,避免在危险地点玩耍,如高处、水域、电线杆等。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敬师长:小学生应该尊敬老师和家长,在与他们交流时要礼貌待人。
2. 尊重同伴:小学生应该尊重同学之间的差异,不侮辱、欺负或歧视他人。
3. 遵守课堂纪律:小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安静听讲,不随意打断老师和其他同学。
4. 遵守校园规则:小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定,如不在课间乱跑、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共设施等。
5. 关心环境卫生:小学生应该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持教室、操场等干净整洁。
6. 有礼貌待人:小学生应该学会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待人友善。
7. 遵守交通规则:小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安全过马路。
8. 不打架斗殴:小学生应该用言语解决争端,不打架斗殴,不进行暴力行为。
9. 真诚守信:小学生应该讲信用,遵守承诺,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10. 尊重他人隐私:小学生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偷看别人的物品或日记。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范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____字:第一章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小学生是尊重他人的。
尊重师长,尊敬长辈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 尊敬师长——小学生要遵守师长的教导,不违反校规校纪,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并遵从老师的教导。
2. 彬彬有礼——小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时要有礼貌、和善,不使用粗俗的言语,不打断他人的发言。
3. 遵守规则——小学生要遵守升旗、上操、上课等各类规则和仪式,不逾越规定的行为边界。
4. 尊重同学——小学生要对同学友善,不欺负、嘲笑同学,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第二章言行举止得体,文明有礼小学生不仅要尊重他人,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以示对他人的尊重。
所以,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言行文明——小学生要用文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不使用脏话和粗俗的说法,不大声喧哗,不打闹。
2023年最新版《小学生行为原则》与《日常行为规章》

2023年最新版《小学生行为原则》与
《日常行为规章》
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生制定最新版的行为原则和日常行为规章,
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小学生行为原则
1. 尊重他人:小学生应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欺负、歧视
或伤害他人。
2. 诚实守信:小学生应诚实守信,不撒谎、不作弊,并遵守承
诺和约定。
3. 自律自立:小学生应自律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4. 礼貌待人:小学生应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友善待人,遵守
公共秩序和社交礼仪。
5. 合理安全:小学生应合理安全,不参与危险活动,关注自己
和他人的安全。
日常行为规章
1. 出勤规定:小学生应按时到校,不早退、不旷课,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2. 着装规定:小学生应穿着整洁、统一的校服,不穿着不雅或不合适的服装。
3. 遵守纪律:小学生应遵守学校纪律,不打架、不闹事,不在课堂上妨碍他人学习。
4. 食品安全:小学生应注意食品安全,不吃未经检验或过期食品,不乱扔食品垃圾。
5. 环境保护:小学生应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清洁和整洁。
以上行为原则和日常行为规章旨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希望所有小学生能够积极遵守,并成为优秀的公民和未来的栋梁之才。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1. 尊重老师和同学:小学生应该学会尊重和礼貌地对待老师和同学,听从老师的指导和安排,同时与同学友好相处。
2. 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小学生应该保持安静、专注并遵守纪律,尊重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环境。
3. 完成作业任务:小学生应该按时、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爱护校园环境:小学生应该保持校园的整洁和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涂写或损坏公共设施。
5. 爱护个人和他人的财物:小学生应该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财物,不随意拿取或损坏他人的物品。
6. 发言不打断他人:在与他人交流时,小学生应该尊重别人的发言权,不打断别人讲话。
7. 穿戴整齐的校服:小学生应该穿戴整齐干净的校服,让自己显得整洁有序。
8. 不在课堂上乱说话:小学生应该遵守上课纪律,不在课堂上随意交头接耳或互相嬉闹。
9. 禁止欺负同学:小学生应该树立友善、互助的观念,不欺负同学,不进行恶意嘲笑或歧视他人。
10. 守规矩排队:在上学、放学和其他集体活动时,小学生应该排队,遵守秩序,不插队或推搡他人。
11. 不随地吃零食:小学生应该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吃零食,不随地乱丢零食包装袋或在教室里进食。
12. 尊重学习及活动用品:小学生使用学习用品或参加活动时,应该爱护和妥善使用,不随意损坏。
13. 提倡勤俭节约:小学生应该学会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食物,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
14. 保持卫生习惯:小学生应该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并定期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学习用品。
15. 不说脏话和粗话:小学生应该保持优雅和文明的言行举止,不说脏话或使用不适当的语言。
16. 珍惜时间:小学生应该养成按时起床、按时上学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用于学习和休息。
17. 尊重和关心老人:小学生应该尊重和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以及其他老人,帮助他们并学会与他们交流。
18. 不损坏植被和动物:小学生应该爱护大自然,不随意践踏花草植物,不对动物施加暴力或虐待。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标题: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小学生是学校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学校的秩序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细则。
一、课堂行为规范1.1 守时听课:小学生应该按时到达教室,认真听讲,不做无关的事情。
1.2 尊重师长:小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和同学,不得随意打搅他人。
1.3 完成作业:小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者抄袭他人。
二、校园行为规范2.1 遵守规则:小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不得违反纪律。
2.2 爱护环境:小学生应该爱护校园环境,不得随意破坏植被和设施。
2.3 礼貌待人:小学生应该礼貌待人,不得欺负同学或者其他人。
三、食堂行为规范3.1 文明用餐:小学生应该文明用餐,不得大声喧哗或者乱扔食物。
3.2 遵守规定:小学生应该排队领取食物,不得插队或者浪费食物。
3.3 清洁卫生:小学生应该保持餐桌整洁,不得乱丢垃圾或者餐具。
四、操场行为规范4.1 安全第一:小学生在操场上应该注意安全,不得在操场上打闹或者推搡。
4.2 合作精神:小学生应该团结合作,不得排斥他人或者形成小团体。
4.3 尊重规则:小学生应该遵守操场规则,不得在操场上违反规定行为。
五、宿舍行为规范5.1 爱护卫生:小学生应该保持宿舍整洁,不得乱扔垃圾或者弄脏床铺。
5.2 肃静歇息:小学生应该在规定时间歇息,不得在宿舍内大声喧哗。
5.3 互相尊重:小学生应该尊重室友,不得随意借用他人物品或者侵犯他人隐私。
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细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小学生遵守规范,培养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

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作为小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基石。
以下是在尊重师长、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友爱同学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
1.尊重师长●遵守校规校纪,尊重老师,礼貌待人。
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老师,与同学和睦相处。
●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听讲,课后复习。
学生应当认真学习,及时完成作业,做好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娱乐、学习、休息相结合。
学生要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做到学习与休闲娱乐相结合。
1.勤奋学习●课前预习,了解所学知识点,弄清不懂之处。
学生应提前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以便在上课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要集中精力听课,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参与课堂讨论。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应进行及时的复习,以便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1.健康生活●合理膳食,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
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
●*适度运动,每天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学生应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保持身体健康。
●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学生应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等。
1.友爱同学●宽容、谦让,与同学友好相处。
学生之间要懂得宽容和谦让,尊重他人,与同学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关心帮助同学,分享快乐、分担困难。
学生应当关心和帮助同学,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分享快乐、分担困难。
●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学生应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级争取荣誉,增强集体凝聚力。
1.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爱护国家荣誉。
学生应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严格遵守法律要求,爱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利益。
学生应熟知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标准要求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标准要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标准要求
一、以身作则,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心理发育一般处在习惯培养初期和习惯培养中期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儿童处于心理发育初期,个性还没有形成,可塑性较强。
如果在这个时期就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
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的劳动者。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榜样示范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为榜样,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方法,它是一种生动而有效的德育方法,对于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均起着促进和导向作用。
以榜样引路,弘扬文明行为,抑制不良行为,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榜样示范包括仪表示范、语言示范、性格示范、行为示范、
人格示范等,以性格为例来说,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
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情绪,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班规是不行的。
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
我首先组织学生逐条学习,理解行为规范的具体条文,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再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并实行定量与定级相结合,鼓励学生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去做;并结合实际,提出管好自己的生活、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学习、管好自己的手等要求。
要求学生把好人好事都记录在册,每周操行评比一次,做到公正,公平,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另外,从个别教育入手,抓住一二个典型,教育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质熏陶。
如: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宗旨;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做到时时讲、日日讲、月月讲,以防为主。
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树立善于保护自己,保护别人的意识。
形成维护集体,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培养高度的主人公意识。
同时还应培养小学生在突发事故中的应变能力,以便使突发事故中的各方面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二、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是一个从细致的量变到比较明显的质变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
中,我主要从训练、督促和素质养成几方面去培养。
1、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
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礼貌待客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为了加强训练效果,有时还采用表演的方式,学生编小品、相声,利用教材编成课本剧,通过这些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2、督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
因此,每次写字时,做作业时,我总忘不了对学生说声,注意三个一。
平时,在集队、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
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我始终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
3、素质
全面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一定要摒弃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陈旧观念。
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学生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
所以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实施素
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应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
学生要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的体验、践行,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
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板报、橱窗,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张课桌,每一寸土地都能说话,都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情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长期持之以恒的深化教育,让学生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转化为内在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