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人工养殖技术
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

鱼、 、 虾 蟹等 , 可投 喂动物 内脏 , 等 , 配合 饵 料 目 也 鱼块 人工
前 还在研 究开 发之 中。各地 可 根 据 当地 饲 料 资源 情 况 而
决 定投饵 品种 。
3 2 投饲 方 法 .
为 了提高饲 料利 用率 , 降低 饲料 成本 , 投
人工 养殖 大鲵 其 养殖 池 须 分 阶段 设 计 建造 。其 养 殖
池 面积应 视大 鲵规格 大小 而定 。幼 鲵 池 面积 l一1 m , 0 成
饲 必须 坚持 四定 投饲 法 , 即定 时 、 位 、 定 定质 、 量 。 定 3 2 1 定 时 即根据 娃娃鱼 生物 学 习性夜 间摄 食 特点按 ..
时投 饲 , 同时 也要 根据季 节 、 水温 、 质状况 适 当提前 或推 水
鲵池 面积 1 0—4 m 或 4 0 0—10 ; 0 m 大鲵 各 阶段 养 殖池 , 其 形状 以长 方形 或椭 圆形 为 佳 , 宽 比为 3 2 其 高度 要 求 长 :, 在所 养殖 大鲵 其全长 的 2—3倍 , 殖 场池 四周 及底 部 应 养 光滑 , 顶部 建 防逃 设 施 或加 盖 防逃 网 , 池 内可 设 计 多个 在 洞穴, 便于 大鲵 隐蔽躲 藏 , 各养 殖 池 应 建 造独 立 的 排灌 设 施 , 到水 位能有 效调 节 , 做 水进 出 自如 , 污 方便 。整 个养 排
大鲵 , 称娃娃 鱼 , 俗 两柄 纲大鲵 属 , 国家 二级 重点 保 是 护 野生动 物 。中 国大鲵 是一 种名 贵 的野 生 动物 , 有很 高 具 的经济价 值 。大 鲵 在 我 国广 泛 分 布 , 新 疆 、 藏 、 除 西 内蒙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及日常疾病的防治

自然生物肥料就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方向之一 。
2 1 年第 3期 01
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大量 活的微生物 的特殊肥料 , 在我 国已有 5 0多年 的历史 , 最早应用于农作物种植 , 主 要作为土壤肥料。上个 世纪 5 O年代最先 推广应用大豆 、 绿肥根际固氮菌 , 八十年代后 , 又应用了秸秆腐熟剂 、 畜禽 粪便及有机垃圾发酵剂 、 微生物接种剂 、 生物有机肥料 、 光合 细菌肥 料 、 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生 物肥料 的作用 是利 用微生物 的有关性质 , 如对氮素 的固定 、 对土壤 中有机质和矿物 态养分的分解 、 对作物生 长的刺激等作用提供作 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素养分或提高土壤 中难利用矿物态养 分的有效性 , 而促进作 物对 养分的吸收和生长 , 高其 从 提 产量和品质。由于生物肥料 的增产 , 品质改善效果 明显 , 特别是对环保 的特殊作用 , 在农业上的作用已逐 渐被人们 所认 可 , 目前 已得到 了广泛应用 。 国有 3 0多家企业年产约数 十万 吨的生物肥料应用于生产 , 我 0 国际上有 7 O多个
1养殖条件 : 内外均可养殖 。 、 室 水源 以山区溪流水 , 库水 、 T k 地下水等清 、 、 凉 活水为好 , 能做到排灌 自如。 在水
温上 , 应严格控制在 0— 8 2' E以内, 1 2 Y 为好 。 以 O 2: 在水质上 , 要求溶氧丰富 , 35 /L以上 ,H值 65 .。 在 . mg p . 75 水 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 、 硫酸盐 、 酸盐 、 硅 氨态氮等都 不能超过渔业用水 标准 。养殖池须分 阶段 设稚鲵 池、 幼鲵池 、 成鲵池 、 亲鲵池 。 室外为露天专 门修建 的养殖池 , 室内为各 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 。 养殖池只需保 证安全牢 固不渗漏 , 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 的大小可从 1 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 。养殖场池 四周 及底部应光滑 , 顶部建 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 。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综合技术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综合技术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系(新乡,453002)孔祥会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珍贵的两栖有尾动物。
大鲵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称为中国大鲵,产于华南,西南的山地溪流,大者可达1m以上。
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由于其资源短缺,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1大鲵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大鲵身体呈扁圆形,分头、躯干、四肢和尾四个部分,大鲵的体长一般为50~150cm,成体不具外鳃,具肺,椎体双凹型,雌鲵不具受精器,体外受精。
头部背腹扁平,最宽处与躯干两侧皮褶间的宽度大致相同,或大于皮褶之间的宽度。
头前端有宽大的口裂。
犁骨和颌骨具齿,前颌骨与上颌骨齿列紧密相接构成弧形,位于口腔前缘。
侧生齿,下颌骨长齿部位占齿骨全长的2/3。
下颌的尖板骨不长齿。
眼极小,位于头前上侧,无眼睑,眼球可伸缩。
嘴端具有唇褶,外鼻孔位于嘴端,呈圆形,头部背面和腹面的皮肤具有成对的疣粒,呈现特定的图形。
躯干前部两侧有纵的皮肤褶,称为颈褶,颈侧之后躯干两侧的皮肤褶,一般称为侧褶,颈褶、侧褶成对的疣粒沿皮肤褶纵行分布,数目较少。
泄殖孔位于躯干部后端。
大鲵具有两前肢和两后肢,后肢明显长于前肢,前肢具4指,后肢具5趾,后肢近端节沿体垂直伸出,脚心向后,爬行吃力。
大鲵尾短,多肉质,约占全长的1/3,尾侧扁,尾端钝圆或椭圆形,尾部具有极少数疣粒。
大鲵体色多呈浅褐或灰褐色,野外生活时,体色与周围环境较为一致,背面常分布黑色斑纹,腹面底色较浅。
1.2生活习性大鲵喜生活于山区溪流中,周围树木枝繁叶茂,水质矿化程度高,溶融性岩洞很多。
河中岩礁遍布,巨砾显露,河床上下落差大,溪中水浅流急,含沙量小,河水清澈见底;水源充足,水温不高,常年变化较缓;气候温凉,降雨充沛,云雾多,潮气大,无霜期较长。
大鲵野外生活时,常喜穴居,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晚上出外觅食。
大鲵的食性为肉食性,幼鲵以食小型无脊椎动物,如:小蟹、水蚤,昆虫幼虫等为主;成鲵则以食泥鳅、蛙类、河蟹和小鱼为主。
大鲵养殖的步骤介绍

大鲵养殖的步骤介绍
由于大量的捕杀,现在野生大鲵的数量越来越少,如今已经成了我国的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过随着技术的成熟,人工养殖大鲵也比较普遍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大鲵养殖的步骤吧。
1、养殖场地
大鲵生性喜欢安静阴凉的地方,所以在选择养殖场地的时候尽量选择山区地区,养殖场地内光线一定要暗,池地一定要光滑,养殖池不需要很大,但一定要有很好的排灌措施。
养殖场地内要有孵化池、幼鲵池、饵料池等,养殖池建好后不要立即投放大鲵,因为水泥的碱性较强,所以要等碱性降低之后再投放大鲵进行饲养。
2、投放种苗
在选择种苗时要选择体重达100克以上的种苗,这样的种苗成活率较高,大鲵生性好斗,所以在投放时一定要多观察,防止他们撕咬打斗,以免造成种苗死亡,所以投放是一定要在暗生长阶段分类投放才行。
3、饲养
大鲵食性广泛,鱼虾、昆虫以及猪、羊、鸡的内脏它都吃,只不过有一点要求,那就是要保证新鲜,很多养殖户在养殖时会附带养殖一些小鱼小虾或蚯蚓、黄粉虫之类的,这样的做法就能充分保证食物的新鲜度,不过在饲养时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不要让它们因争抢食物而发生打斗残杀,同时也要观察它们的摄食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并定时定量给它们投放食物。
1。
大鲵的养殖基本技术

大鲵的养殖基本技术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情况等来建造。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大鲵的养殖基本技术,希望能帮到你。
大鲵的养殖基本技术
1、水资源要求
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有害,契合渔业用水规范。
详细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若;在水温上,应严厉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厚,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
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越渔业用水规范。
2、环境要求
养殖池周围要求环境恬静、阴凉、空气清爽,以周围群山盘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绝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外地鱼虾蟹或植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厚。
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分明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进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
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
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外形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周围及底部应润滑,顶部建防逃设备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荫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备,做到水位能无效调理,水进出自若,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树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备。
大鲵如何适应人工生态环境,进行人工养殖?

大鲵如何适应人工生态环境,进行人工养殖?近年来,有关驯养试验结果表明,大鲵能较快地适应人工生态环境,在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具有生长迅速的显著特点。
现将大鲵专池强化速养技术介绍如下:一、养鲵池建设大鲵饲养池要建在环境安静、阴凉、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场地,水温要求常年处于10°C~25°C的范围内。
若有条件,最好装备冬季加温和夏季降温的设施,有利于提高饲养效果。
1、幼鲵池:多采用水泥结构,每口池面积以8平方米~10平方米为宜,水深20公分左右,池底要铺一层泥沙,池边设防逃板,供幼鲵爬上陆地活动,防止逃失。
2、成鲵池:多采用水泥结构,每口池面积以50平方米~70平方米为宜,池壁高1.2米~1.3米,池形以长方形为好,并设进出水口,水深保持在30公分左右。
二、苗种放养每平方米水体可放养幼鲵25尾~30尾,规格为500克/尾~1000克/尾的成鲵10尾~15尾。
放养规格应整齐,以免因个体大小差异造成弱肉强食。
新建的水泥池必须用水浸泡15天~20天,待池水ph值稳定在8以下,才能放养苗种。
在放养之前1周,新、旧池均要用漂白粉或其他药物消毒,杀灭敌害生物;苗种下池前用呋喃类药物0.2克或五甲蓝0.5克兑水浸泡5分钟。
三、饵料投喂幼鲵开食期,主要投喂摇蚊幼虫、水蚯蚓等活饵,以吃饱为度。
饲养15天后可适当投喂一些小虾、蚯蚓、碎肉等,夜间投饵。
饲养8个月左右,幼鲵体重达20克以上时,饵料可用小杂鱼肉糜或切碎的牛、羊肉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
成鲵饲喂可用鲜活低值鱼类或人工配合饵料(参考配方:鱼粉55%,枯饼8%,麦麸5%,蚕蛹5%,骨粉1.2%,α-淀粉17.3%,预混料8.5%)。
若用活鱼,应将饵料鱼切成块状投喂。
人工配合饲料一般为粉状,使用前用水调成软团状即可。
四、日常管理幼鲵池要每天换一次新水,并将池内残渣剩饵清除干净,使池水透明度一眼见底,ph值保持在6.5~8.5之间。
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

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摘要详细论述了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主要包括大鲵仿生态饲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大鲵仿生态饲养的设施建设、稚鲵培育、1龄前幼鲵饲养、1龄后幼鲵饲养、大鲵主要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大鲵是世界上显存最大,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是我国二类保护水生动物。
大鲵不仅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慢,耐凉性强,在野生条件下需5~6年方可性成熟。
大鲵的纯人工饲养较为困难,但人工仿生饲养已获得成功,全国各地仿生饲养大鲵虽为数不少,但多存在着一些技术不到位的问题,导致生长量小、性成熟晚、繁殖率低等。
为了普及该方面的知识,结合笔者的生产实践,现将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大鲵饲养者提供参考。
1 大鲵仿生态饲养环境条件要求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植被密度大、环境相对独立为好;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海拔700~1 100 m,区内未经农业废弃物、工矿及其他三废、城市和生活垃圾污染。
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它需要常年生活在温度为16~24 ℃的条件下,温度若高于24 ℃,大鲵就会生病;温度低于16 ℃,大鲵就会降低食欲,生长缓慢。
要求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水温应控制在0~28 ℃,以10~22 ℃为好;水质要求溶氧丰富(7.0 mg/L 以上),pH值在6.5~7.5。
避免交互污染,若2个以上养繁场在同一河流、山涧建立,应相隔6 km以上,以防2个养繁场之间产生交互感染。
2 大鲵生态养殖设施要求2.1 仿生态设施仿生态设施必须具备一定落差和流水声,池底铺设粗砂或小卵石。
仿生态池宽1~2 m,水深20~50 cm,流速0.2 m/s左右。
大鲵的人工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鲵的人工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大鲵就是娃娃鱼,因为其叫声类似婴儿啼哭而得名,大鲵也是一种活化石动物,其在恐龙时代就已存在,现在野外的大鲵数量已经十分稀少,大鲵也是我国耳机保护动物,是不准捕捉和食用的,不过人工养殖的大鲵则是合法可食用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大鲵的人工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养殖条件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
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
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
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2、日常管理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
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
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3、水质调节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4、温度光照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
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5、放养密度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
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
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
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
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 ,溶氧5 8 .毫克/ . 474 升,硫化物<0 O 毫克/ .l 升, 非离子氨<O 0 毫克/ .1 升。
3 养 殖 密度 .
增长分别为36 6 4. 克和14 . 克 ,平均年增重达 182 9 75 9 .% 和3 3 1 。从2个月的养殖结果分析,该基地的条件是 7 .% 8 十分适合大鲵生长的,主要表现为:①水质优 良;②长 年水温均稳定在 1 ̄2. ℃之间,接近大鲵最适生长温 9 05 度的上限,使大鲵不冬眠,终年生长;③附近的水库和 溪河 中,野生小杂鱼丰富,且品种多、价格适中等。 2 经济效益分析 . 养殖 总产量70 7 千克,按 市场价2 0 元/ 克, 5. 4 00 千 产值 10 1 万元 。生产成本:购 买成鲵 ( 5 .5 含运输 费用) 7 .4 7 8万元 ,购买幼鲵1.万元 ,设施按8 14 年折旧的折 旧
属有尾 目、隐鳃鲵科、大鲵属 ,图见彩中插 2 。它广泛 分布于我 国的长汀、黄河及珠江中上游的支流 中,是一 种名贵的两栖动物 ,不仅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 、药用价 值和观赏价值 ,而且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 究价值。由于大鲵繁殖力低,加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人 为的滥 捕 ,导致 资源 趋 向濒 危 。2 世纪 8年代 以来 , 0 0
对生 长率 (z 。在0 0 2 40 0 8 。养殖成活率为 w÷w) . 0 l . 0 4
91 2 %。 . 5
至2 1年7 日,养殖过程总投饵3 8 下克,饵料 0 0 月8 35
系 数 为6 5 。 . 3
三 、小结 与 分析
1 生长速度观 察 . 大鲵的生K与水温、饵料及年龄有关。其最适生长
水温 为 1  ̄ 2 ℃ ,3 6 时 生 长 最 快 。 成鲵 从 引进 至 4 2 ~ 龄 2 0 年9 生长 速 度较 快 ,尤其 是 2 0 年9 -20 年 9 09 月 08 月 09 月 ,平均 体 重 增 长 了3 2 . 克 ,平 均 年增 重 达 7. % 379 53 , 之 后 生长速 度 明显 放慢 ;幼 鲵 ( 引进 时约 I龄) I 的生长速 度 则逐 步 加快 ,2 0年 3 -2 1年3 问 ,平均 体重 年 08 月 00 月
ll匠 蜀蜀
垦塑 壅 塑
术 熟 人工养 殖 技
中国 大鲵 (n r a a i in s , 俗称 娃 娃 鱼 , A d i s d v d a u) 控 制在 2 4 3 厘米 。每2 清 扫 池底 一 次 ,每 N 3 天用 0 0 天 0 浓 度 为 10 克/ 的 高锰 酸 钾溶 液 消 毒 一 次池 子 。 0毫 升
按来源 地 不 同,将成 鲵分 养 于6 的池 中 ,每 池 1 米 ~ 3 ;幼 鲵分 养 于0 4米 2 尾 .8 的池 中 ,每 池 4 尾 。养 殖 期 ~5 间 ,根 据个 体 生长 情 况及 时分池 。 4 日常 管理 .
大鲵入池后,指定专人进行饲养管理 ,每天早晚巡
池,及时捞出死、残饵料,每 日记录水温、投喂饵料种 类及数量,并建立档案 。
口) 的养殖池 ,每 口池内铺贴瓷砖 ,设独立 的进排水系
统 ,并用 石板 材和 鹅 卵石 搭设 人工 洞 穴 。养 殖 用水 为洞 内地 下 泉 水 , 同出水量 为 3 0 2 吨左 右 , 出水 口温 度 长年
为1. V,养殖池水温 1 ̄2. V,光照控制在3 0 98 9 05 0勒
养殖期间,采用微流水 以保持水质清新流动,水位
29
大 鲵养 殖 业迅 速 发展 。
6 尾 成 鲵 经 8 7 的养 殖 ,平 均 体 重 ( 达 8 0 . 4 3天 W) 4 8 1
克,平均增重4 0 .克,最大个体增重65 克;体重范 9 03 50 围从2 0  ̄55 克增至6 0  ̄1 10 ;各测量阶段 的 6 0 50 2 0 20 克 日平均体重绝对生长量 (z在2 0 ~1. 8 w) . 5 5 4 克, F平均 】
如下。
一
因死亡2 尾外,养殖成活率达 10 。 0 %
材 料 与方 法
、
8 尾幼鲵经8 2 0 3 天的养殖 ,平均体重 (-达3 4 . w) 3 1 1 克,平均增重33 .克 ,最大个体增重6 1克;体重范 081 39 围从7 ~1 1 2 3 克增至17  ̄6 5 克;各测量阶段 的日平 20 40 均体重绝对生长量 (。在0 6 ~6 9 克,日平均体重相 w) . 1 .6
体 重相 对 生 长率 ( ÷w) . 0 3 . 06 除运 输原 w 在0 0 0 40 0 2 。
福建省屏南县茗溪水产养殖 基地 ,位于屏南县代 溪镇周厝村茗溪 自然村内,距县城1千米。于2 0年分 2 08
两 批 引进 6尾 成鲵 和 8尾 幼鲵 进行 养殖 ,现将 结 果报 告 4 0
1 鲵 种 引进 .
20年3 0 8 月,从浙江义乌和湖南张家界分2 批购进子 ■代成鲵6尾 、平均体重30 .克 ,子二代幼鲵8 尾、 6 578 0 平均体重15 。 0克 2 养殖条件 . 基地占地2 公顷,海拔85 2 米,建有养殖池 、饵料鱼 暂养池及管理房等 。利用一个建水电站时遗 留的长2 0 0 米、宽52 . 米、高4 5 . 米的出渣 山洞 ,建造长×宽 ×高为 3 ×2 x0 7 (8 ,o 8 ×0 6 ×0 3 (0 米 米 . 米 5 口) u . 米 .米 . 米 7
饵料 以活体小杂鱼为主,辅 以动物 内脏和活青虾
等 。活 体 饵料 ,一 般 3 投 喂 一 次 ,待 池 中剩 少 量 小杂 一 天
鱼时再投喂;非活体饵料,每 日傍晚投喂一次 。日投饵
率 为2 0 ~ 3 O 。 . % . % 二 、结 果
பைடு நூலகம்
我 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人工繁、养殖研究,并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