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doc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患儿,10个月,发热泄泻2天,大便日行十余次,泻势急迫,如蛋花汤样,量多,色黄秽臭,烦恼,小便短黄。
其最需防范的并发症是()A、营养不良B、休克C、高热惊厥D、脱水E、心力衰竭正确答案:D2、高温环境下工作者,最好给下列哪种饮料防止中暑()A、温开水B、橘子汁C、凉开水D、冰水E、淡盐水正确答案:E3、水痘出疹期间不适宜用下列哪类药物,以免病情恶化()A、抗生素B、激素C、甲紫D、退热药E、抗病毒药正确答案:B4、盆腔炎常用的护理技术不包括()A、中药贴敷B、艾灸C、拔火罐D、刮疮E、中药保留灌肠正确答案:C5、哪个脏器的功能可以防止呼吸表浅()A、脾B、肺C、肾D、心E、正确答案:C6、“邪气盛则实”中的“实”是指()A、邪气亢盛而致的虚证B、实证的变化C、邪气亢盛而致的实证D、正邪相争E、邪气克盛正确答案:C7、以下不属于辨证施护特点的是()A、异病同护B、同病异护C、三因制宜D、急则护其本E、急则护其标正确答案:D8、肛管直肠疾病的常见诱因和症状是()A、疼痛B、肿块C、便血D、便秘E、瘙痒正确答案:D9、但寒不热见于()A、里实证B、半表半里证C、表热证D、伤风证E、里寒证正确答案:E10、风寒闭肺型肺炎喘嗽的舌苔为()A、舌淡苔薄白B、舌红苔花剥C、舌红绛苔白腻D、舌红苔黄腻E、舌红绛苔黄腻正确答案:AIK与手少阳经相表里的是()A、足少阳B、手太阳C、手少阴D、足厥阴E、手厥阴正确答案:E12、咯血肺热壅盛型中医治法是()A、益气固脱B、清热泻肺、化痰止血C、回阳救逆D、滋阴清热、润肺止血E、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正确答案:B13、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者,属于()A、少气B、短气C、上气D、夺气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14、患者出现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澹泄,小便清长,证属()A、表热里寒证B、上热下寒证C、上寒下热证D、真寒假热证E、实中夹虚正确答案:A15、某人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小,喜欢热水,性格内向属于()A、阴虚质B、阴阳平和质C、偏阳质D、偏阴质E、气郁质正确答案:D16、痹症患者痛痹者一般可以酌量饮酒的原因是()A、活血化瘀B、活血化痰C、祛除湿气D、化痰通络E、温经散寒正确答案:E17、最早提出黄疸病名的书是()A、《景岳全书》.B、《沈氏尊生书》C、《诸病源候论》D、《金匮要略》E、《内经》正确答案:E18、气血两虚型压疮的舌象正确的是()A、舌红,苔少B、舌边有瘀紫C、舌质红润,苔黄腻D、舌绛红,苔黄腻E、舌质淡红,苔薄白正确答案:A19、中风的主要病机是()A、外邪阻滞经络,脑窍失养B、风火痰斑扰乱脑窍C、脑髓空虚,清窍失养D、阴阳失调,神机逆乱E、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正确答案:E20、哪一项是异位妊娠破裂时最主要的症状()A、休克B、突发下腹部剧烈疼痛C、停经史和早孕反应D、不规则阴道流血E、急性贫血正确答案:B21、结脉代脉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点是()A、脉来较数B、止无定数C、脉来缓慢D、脉来时止E、止有定数正确答案:D22、妊娠早期,呕恶不食,食人即吐,或呕吐清涎,神疲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多选或错选不得分)1.下列关于淀粉样变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可知于结核病B.可见于骨髓瘤C.可以就是全身性疾病D.可以是局灶性病变E,由免疫球蛋白沉积而变成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3.关于血吸虫病的叙述,以下哪项就是恰当的()Λ,晚期急性虫卵结节出现大量类上皮细胞B.慢性虫卵结节的虫卵内毛蝴仍存活C.急性虫卵结节内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D.慢性虫卵结节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染E.肺内无虫卵结节形成4.液化性发炎常见于0。
A.脑B.心C.肾D.脾5.原位癌就是指()A.早期癌B.原发癌C.然膜内癌D.未出现迁移的癌E,未突破基底膜的癌6.以下H2受体拮抗剂中,抑酸促进作用最强大且长久而副作用最少的就是()。
A.西咪替丁B.雷尼替丁C.法莫替丁D.尼扎替丁7.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属于()A.凝固性发炎8.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发炎D.固缩性坏死E.坏疽8.甲亢危象的治疗,下列哪组最理想?()A.丙硫氧嗑咤+碘剂+泼尼松8.丙硫氧喀咤+泼尼松C.甲心疏咪哇十泼尼松D.丙硫氧嚅咤+甲磕咪嗖9.以下属营养必需脂肪酸的就是()A.油酸B.亚麻酸C.软脂酸D.硬脂酸E∙十二碳脂肪酸10.有关卢瓦龙县细胞癌的叙述,错误的就是()A.癌细胞形成角化珠B.不好厚腻膀胱和肾盂等处C.组织学上可有不同程度的移行上皮的特点D,呈圆形浸润性生长E.可由乳头状瘤恶变而来11.以下细胞中,再造能力最强的就是()。
A.心肌细胞B.骨细胞C.纤维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12.半抗原是指()A.既有免疫原性,又存有抗原性B.具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C.具备免疫原性,而没抗原性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E∙与蛋白质载体融合后,可以赢得抗原性13.丙酮酸段化酶是哪一个反应中的关键防?()A.磷酸戊糖途径B.糖原制备C.糖原分解D.糖异生14.脂肪酸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

第七章病机一、选择题(一)A型题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 E体质与精神状态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功能失调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强盛B.正气不足C邪胜正负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邪气B.正气C地域因素D饮食习惯E生活和工作环境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除E饮食不慎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A.正气的盛衰B邪气的性质 C感邪的轻重D.禀赋的强弱E邪正斗争的胜负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8.并病是指: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B.—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 E气血两燔9.合病是指: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E表证未罢, 又见里证10.“重感冒”指: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复感邪E肺卫同病1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 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气郁化火D.瘀热在里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1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虚阳亢1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阳损及阴E.阳长阴消1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亡失15.《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16.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 C房劳过度而耗伤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E思虑无穷而暗耗17.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 C里急后重D.子宫脱垂E久利脱肛18.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 C气不摄血 D.气随血脱 E气血两虚19.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燥热之邪灼伤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忧愁思虑而暗耗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 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20.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阳时最多见:A.热汗多B.身热肢冷C畏寒蜷卧D气喘E.脉数疾21.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A.烦躁不安B.面色苍白C冷汗淋漓D.脉微欲绝E.以上皆非(二)B型题A.感受阳邪B.正气的强弱C体质的强弱D.感受阴邪E邪气的种类与性质1.病情的轻重主要与什么有关:2.疾病的病位主要与什么有关:A.饮食不慎B情志失调C劳逸失度D.邪未尽除E新感病邪3.最易引起气机失调而发病的是:4.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气陷B.血热C.出血D.气脱 E血瘀4.气滞会引起:5.大出血会引起:6.气不摄血会引起: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C大实之病,反见赢状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 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按7.病机属真虚假实的是:8.病机属虚的是:9.病机属真实假虚的是:A.邪正盛衰变化B身体素质C生活状况D.地区方域E失治误治10.对疾病传变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11.对病理“从化”有重要影响的是:12.导致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变证迭起的是:(三) D 型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A.正气B邪气C体质D精神状态E饮食习惯2.决定体质强弱的主要因素:A.精神状态B.先天禀赋C生活习惯D.饮食营养E劳逸适度3.疾病的轻重,除机体的正气状态外,常与什么有关:A.邪气的种类B邪气的性质C感受阴邪D.感受阳邪E治疗不当4.属气机升降失常病机的是:A气闭B.气脱C气逆D.气滞E气陷5.阳盛格阴出现真热假寒,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壮热面红B.呼吸气粗C烦躁不安D.四肢不温E脉象沉伏6.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四肢逆冷B畏寒蜷卧C.口渴D.面色泛红E脉微细7.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B.很重的虚寒证 C寒热错杂证D.实寒证E真热假寒证8.阳盛格阴,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寒象B虚热证C寒热错杂证 D.实热证E真寒假热证9.形成阴阳两虚病机的是:A.阴虚B.阳虚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阴阳格拒10.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A.大实有赢状B至虚有盛候C.由虚转实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11.机体阴液不足,一般以下列哪两脏为主:A.心B肝 C脾D.胃E肾(四)X型题1.发病类型包括:A.感邪即发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合病与并病2.正气抗邪主要表现于:A.抵御外邪的入侵B.病位的浅深C疾病的不药而愈 D.病情的轻重E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3.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A.邪未尽除B.正虚未复C诱因D.情志不舒E气血失和4.中医病机学说的病理观认为:A.疾病是单纯的局部病变的病理过程B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C疾病是无局部症状的全身性病变的病理过程 D.疾病是局部和全身综合的病理过程E全身性疾病常通过局部反映出来5.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A.表虚里实B.上实下虚C至虚有盛候D.表实里虚E上虚下实6.可造成实性病理变化的有:A.经络闭塞B.久病耗精C脏腑功能亢奋D.气机阻滞E脏腑功能减退,病理产物凝结7.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A.食积郁而化热B.外感温热之邪C血瘀化热D.寒邪入里化热E五志过极化火8•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证,所见真寒表现是:A.脉大而无根B精神萎靡C畏寒蜷卧D.脉微欲绝E面色苍白9.在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变中,以哪些脏腑升降失常最为重要:A.肺B肝 C脾D.胃E肾10•气逆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肾B.心 C肺D.肝E.胃11.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A.外伤大量失血BJ肝病呕血C月经淋漓不断D.妇女崩中E产后大出血12.津液的排泄与输布障碍,主要产生哪些病理改变:A.湿浊困阻B.肌肤肿胀C痰饮凝聚D.水液贮留E气滞血瘀13.实证临床可见到:A.二便不通B.脉实有力C瘀血内阻D.心悸气短E水湿泛滥14.导致气逆的主要原因有:A.情志所伤B.饮食寒温不适C水湿停滞D.瘀血内阻E痰浊壅阻15.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A.水停气阻B.血瘀水停C气随津脱D.津亏血瘀E津枯血燥16.内燥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心B.肝C.胃D.肺E肾二、填空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和_。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第十四单元病机一、A11、实证常见于外感的( )A.末期B.初期C.各个阶段D.初期或中期E.以上均非2、邪正盛衰决定着( )A.病证的寒热B.病位表里C.气血的盛衰D.病证的虚实E.病势的轻重3、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 )A.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B.阴精的盛衰C.气血的盛衰D.正邪的盛衰E.阳气的盛衰4、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是( )A.阳盛则阴病B.阴盛则寒C.阳虚则寒D.阴损及阳E.阳盛格阴5、阴阳互损病机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相互转化B.阴阳相互消长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相互制约E.阴阳相互对立6、阴损及阳是指( )A.阴液亏损,不能制阳B.阴盛于内,格阳于外C.阴虚阳无以生,阳气随之亏虚D.阴盛伤阳,阳气受损E.以上均非7、阴阳偏衰以哪一脏为根本( )A.心B.肝C.肾D.脾E.肺8、阴偏衰的主要病机是( )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B.阳热盛极,格阴于外C.阳热亢盛,消耗阴液D.阴液不足,阴不制阳E.阴液亏损,阳亦不足9、“阴胜则寒”的证候性质是( )A.假热证B.假寒证C.虚寒证D.实寒证E.寒热错杂证10、“阳胜则热"的证候性质是( )A.虚热证B.假热证C.实热证D.寒热错杂证E.真热假寒证11、下列有关阴阳失调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阳虚则寒,虚而有寒,以虚为主B.阴盛则寒,以寒为主,虚象明显C.阳气虚衰,气虚为基础D.阳气不足,多责脾肾之阳E.亡阳多由邪气过盛,正不敌邪,阳气损伤太多12、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机制是( )A.邪正相持B.正虚邪恋C.邪盛正衰D.邪去正虚E.正盛邪退13、“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 )A.实B.虚C.虚实夹杂D.真实假虚E.真虚假实14、“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 )A.由实转虚B.实中夹虚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以上均非15、“实”的病机是( )A.邪盛正衰同时存在B.邪气亢盛,正气未衰C.正气旺盛,抗邪有力D.正气旺盛,邪气不盛E.以上均非16、下列各项属实证的临床表现( )A.二便不通B.二便失禁C.自汗盗汗D.疼痛隐隐E.以上均非17、下列各项属虚证的临床表现是( )A.二便不通B.精神亢奋C.烦躁不宁D.二便失禁E.疼痛剧烈18、虚证的概念是( )A.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变化B.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C.邪气亢盛,正气日衰,脏腑机能减退的病理变化D.正虚邪恋的病理变化E.以上均非19、重阴必阳的病机是( )A.阴盛格阳B.阳损及阴C.阳盛格阴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20、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 )A.阴盛则阳病B.阴盛格阳C.阴盛阳衰D.寒极生热E.阳盛则热21、血虚病变多见于( )A.心肺B.心脾C.心肾D.心肝E.肝肾22、下列各项,非属气机失调的是( )A.气虚B.气陷C.气滞D.气逆E.气闭23、气的升发太过或降之不及,称之为( )A.气滞B.气闭C.气逆D.气陷E.气脱24、气逆病变多见于( )A.肝脾肾B.肺脾肾C.脾胃肾D.肺肝胃E.肺肝肾25、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心B.肺C.脾D.肝E.肾26、与气虚病变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有( )A.心脾肾B.肺肝脾C.肺脾肾D.心肺肾E.肺肝肾二、B1、A.刺痛难忍,固定不移B.头晕眼花,心悸怔忡C.闷胀疼痛D.胀痛刺痛E.面白乏力,皮下出血<1>、气滞可见( )A.B.C.D.E.<2>、气不摄血可见( )A.B.C.D.E.2、A.血液不足,功能减退B.血行迟缓,涩滞不畅C.血分有热,迫血妄行D.气血失和,经脉失荣E.血随气逆,咯血呕血<1>、血热易致( )A.B.C.D.E.<2>、血瘀易致( )A.B.C.D.E.3、A.元气耗损,功能衰退下降B.气机不畅,经气郁滞C.气机升降失常D.气虚无力升举E.气的出入异常<1>、气闭与气脱的病机,主要是指( )A.B.C.D.<2>、气陷病机,主要是指( )A.B.C.D.E.4、A.气逆B.气滞C.气陷D.气虚E.气脱<1>、气升举无力易于导致( )A.B.C.D.E.<2>、脏腑功能低下或衰退,易于导致( )A.B.C.D.E.5、A.闷胀疼痛B.面红目赤C.少腹胀满重坠D.突然昏厥,不省人事E.汗出不止<1>、气脱病变,常见( )A.B.C.E.<2>、气闭病变,常见( )A.B.C.D.E.6、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证<1>、阳偏盛所导致的证候是( )A.B.C.D.E.<2>、阳偏衰所导致的证候是( )A.B.C.D.E.7、A.阳胜则热B.阴胜则寒C.阳虚则寒D.阴虚则热E.阳损及阴<1>、阴液不足,不能制阳则为( )A.B.D.E.<2>、阳邪致病,阳气偏盛则为( )A.B.C.D.E.8、A.阳偏胜B.阴偏胜C.阳偏衰D.阴偏衰E.阴阳两虚<1>、外感寒邪易致( )A.B.C.D.E.<2>、嗜食生冷易致( )A.B.C.D.E.9、A.实寒证B.虚寒证C.虚热证D.实热证E.寒热错杂证<1>、阴虚则热易致( )A.C.D.E.<2>、阴胜则寒易致( )A.B.C.D.E.10、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真虚假实证E.真实假虚证<1>、正气不足,邪气已尽,易形成( )A.B.C.D.E.<2>、瘀血结聚,阻滞经络,易形成( )A.B.C.D.E.11、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真虚假实证E.真实假虚证<1>、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证候是( )A.B.C.D.E.<2>、邪气亢盛,正气不衰的证候是( )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外感病初、中期的病机属实,主要表现出邪气亢盛的一些症状和体征,若至病的后期,或因治疗不当,迁延日久,而出现气血阴阳亏虚的症状和体征,说明病机已由实转虚。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八章-病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八章-病机习题集第七、八章发病病机一、选择题型题(一)A11.机体感受病邪,病邪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发病者,属()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2.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称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3.外感湿邪致病,其发病多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4.肝病胁痛、黄疸,若久治不愈,渐成“癥积”者,应属于()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5.外感六淫邪气致病,其发病多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6.血随气逆的病机是因为()A.气能行血B.气能摄血C.气能生血D.血能载气E.血能化气7.津伤化燥病机多见于()A.心B.肺C.脾D.肝E.肾8.与内湿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9.内寒病理的形成,除肾外,密切相关的脏还有()A.心B.肺C.脾D.肝E.肾10.与风气内动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1.血不足病变多见于()A.心肺B.心脾C.心肾D.心肝E.肝肾12.与气不足病变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脾肾B.肝脾肺C.心肺肾D.脾肾肺E.肺肝肾13.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4.气逆病变多见于()A.肝脾肾B.肺脾肾C.脾胃肾D.肺肝胃E.肺肝肾15.急、重病后期,邪已驱除,但正气耗伤,有待恢复的转归称为()A.正胜邪退B.邪胜正复C.正虚邪恋D.邪正相持E.邪去正虚16.“卒发”一般不见于下列哪项()A.中毒B.暴怒C.新感外邪D.思虑过度E.外伤17.下列哪种因素致病多为徐发()A.疠气致病B.六淫致病C.思虑过度D.暴怒E.大悲18.阴阳互损病机多与哪一脏虚损有关()A.心B.肺C.脾D.肝E.肾19.下列动风病变中,属虚实错杂性质的是()A.热极生风B.阴虚风动C.血虚生风D.血燥生风E.肝阳化风20.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A.阴阳偏衰B.阴阳亡失C.阴阳两虚D.阴损及阳E.阳损及阴21.阳气亏损,气化不利的水肿病,若出现日渐消瘦,烦躁不安等,其病机是()A.阳气亏损,水停血瘀,新血不生B.阳气亏损,阴盛逼阳,阳气浮越C.阳气亏损,水气凌心,心神不宁D.阳气亏损,失于温养,经脉不利E.阳气亏损,阴无以生,阳损及阴2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的病理()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气虚血瘀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23.真寒假热的机理是()A.阴盛则阳病B.重阴必阳C.阴盛格阳D.阳盛各阴E.阴证转阳24.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25.“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B.气血不足,运行无力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D.正气不足,实邪积聚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26.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A.阴盛则阳病B.寒极生热C.阴盛格阳D.阴虚则热E.阳盛则热27.重阳必阴病机是指()A.阳盛格阴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28.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A.正虚邪恋B.邪正相持C.正虚邪盛D.正盛邪衰E.邪正相争29.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者,是为()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C.阳气亏损D.阴损及阳E.阴胜则阳病30.“阴盛则阳病”的病机主要是指()A.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B.阴寒内盛而致阳部受病C.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D.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运E.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升31.下列不属于“风气内动”病机的有()A.肝阳化风B.阴虚动风C.风邪上扰D.血虚生风E.热极生风32.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生的主要因素是()A.肺气宣降失职B.肝气疏泄失常C.脾气运化失健D.三焦水道不利E.小肠清浊不别33.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A.气滞B.气闭C.气逆D.气陷E.气脱34.由于阴阳的制约消长,阳偏胜的同时必然导致()A.重阳必阴B.热极生寒C.阳盛则外热D.阳盛则阴病E.阳盛格阴3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A.气不摄津B.气不化津C.津停气阻D.气随津脱E.津不化气36.阳盛格阴病机系指()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外寒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阳于外E.热邪深入,阳气被遏,格阴于外3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38.“大实有羸状”是指()A.虚中夹实B.因虚致实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由实转虚39.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由实转虚D.因虚致实E.真虚假实40.五脏之中,最易出现阳气亢逆的是()A.肝B.心C.肺D.脾E.肾41.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A.阳不生阴B.阳损及阴C.阳不摄阴D.由阳转阴E.重阳必阴42.从虚实角度看,“阳胜则阴病”属于()A.由实转虚B.真实假虚C.大实有羸状D.至虚有盛候E.虚实错杂43.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气机失调()A.气虚B.气陷C.气滞D.气脱E.气闭44.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阳偏胜的病理变化()A.阳胜则阴病B.阴虚则阳亢C.阳胜则热D.寒极生热E.阳盛格阴45.亡阴之后迅速亡阳的主要原因是()A.阴不生阳B.阴损及阳C.重阴必阳D.由阴转阳E.阳失依附46.“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C.阳热偏盛,阴寒内生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47.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阴偏胜的病理变化()A.阴胜则阳病B.阳虚则阴盛C.阴盛则寒D.阴盛格阳E.阴证似阳48.持续高热,面红目赤之实热病变,若突然出现肢厥面白,脉微欲绝,其病机当属()A.阳盛则热B.阳损及阴C.阳虚则寒D.阳盛格阴E.重阳必阴(二)B型题1A.心B.肺C.脾D.肝E.肾1.气陷病变多见于()2.阴阳互损病变多与哪脏阴阳亏损密切相关。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0套)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某男,40岁。
体弱,婚后10年不育,考虑最关键的病机是A.精虚B.津液不足C.血虚D.元气不足E.气虚【答案】A2、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A.阴或阳B.内或外C.手或足D.脏或腑E.里或表【答案】A C D3、被称为“百病之长”的外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答案】A4、热病后期,出现筋惕肉瞤,手足蠕动症状,其病机是A.肝阳化风B.血虚生风C.热极生风D.阴虚风动E.慢惊风【答案】D5、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重等症,其机理是A.暑多夹湿,气滞湿阻B.暑性升散,伤津耗气C.暑性炎热,阳热内盛D.暑邪升散,易扰心神E.暑为阳邪,独见夏令【答案】A6、体质概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A.生理功能与心理特征B.形态结构与心理特征C.形与神D.先天与后天E.脏腑经络与气血津液【答案】C7、某男,50岁。
症见心前区疼痛,痛连左上肢内侧,胸闷气短。
其病变相关经脉为A.手太阴经B.手阳明经C.手太阳经D.手少阴经E.手厥阴经【答案】D8、与痰饮形成有关的脏腑是A.心肺脾肾B.肺脾肾三焦C.心肝脾肾D.心肺肝肾E.心肝脾肺【答案】B9、统藏失司所致出血反映的两脏病变是A.脾与肺B.心与肝C.脾与肾D.脾与肝E.心与脾【答案】D10、“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藏C.阴阳互根D.阴阳转化E.阴阳自和【答案】C11、精与气的关系表现为A.精能化气B.气能生精C.气能摄精D.精能行气E.精能载气【答案】A B C12、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A.传化水谷B.传化水液C.化生和贮藏精气D.传导糟粕E.排泄水液【答案】C13、545: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A.可变性B.同一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相对性【答案】A14、关于“阴阳自和”叙述正确的包括A.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B.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和为贵"的基本观点C.为相对的.动态的平衡D.为绝对的.静态的平衡E.为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答案】A B C E15、导致昏厥的病机是A.气滞B.气逆C.气闭D.气陷E.气脱【答案】D16、将肺称为“娇脏”的主要依据是A.肺主一身之气B.肺外合皮毛C.肺不耐寒热D.肺为水之上源E.肺朝百脉【答案】C17、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肺B.脾C.肝D.肾E.心【答案】B18、属于血虚的症状有A.失眠多梦B.面色苍白C.视物昏花D.唇舌紫暗E.妇女经少【答案】A B C E19、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医学科学D.古代哲学E.中医药文化【答案】C20、对于肺气虚弱之证,可以通过补益脾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虚则补母B.实则泻子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抑强扶弱【答案】A21、肺气虚损,可出现的症状有A.自汗B.痰饮C.少气D.呼吸气急E.易患感冒【答案】A B C D E22、某男,35岁。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第十七单元病机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和机理。
《素问·至真要大论》总结归纳了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被后世称为“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邪正盛衰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指以邪气亢盛为主,而正气未衰,正邪激烈相争,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以太过、亢奋、有余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常见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常见于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湿、痰、水饮、食积、气滞、瘀血等引起的内伤病变。
虚,以正气虚损为主,而邪气已退或不明显,正邪难以激烈相争,出现一系列以虚弱、衰退和不足为特征的一种病理变化。
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
多见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外感病的后期,以及各种慢性病证日久,耗伤人体的精血津液;或因暴病吐利、大汗、亡血等致使正气脱失的病变。
(2)虚实变化1)虚实错杂:①虚中夹实:即以正虚为主,又兼有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
如脾虚湿滞病变,即是由于脾气亏损,运化无力,而致湿自内生,阻滞中焦所致。
临床上既有脾气虚弱的神疲肢倦、食少、食后腹胀、大便稀等症状,又兼见湿滞的口黏、舌苔厚腻等。
②实中夹虚:即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变化。
如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于热邪耗伤津液,可形成邪热炽盛兼津液损伤之证。
(A)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二) (1)

(A)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易发生热病的季节是(分数:2.00)A..春B..夏√C.长夏D..秋E..冬解析:2.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分数:2.00)A.正气的盛衰B.邪气的性质C.感邪的轻重D.禀赋的强弱E.邪正斗争的胜负√解析:3.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E.体质与精神状态√解析:4.感邪后立即发病,其发病类型是(分数:2.00)A.感邪即发√B.徐发C.继发D.并病E.合病解析:5.重病后期,邪已驱除,但正气耗伤,有待-恢复的转归称为(分数:2.00)A.正虚邪恋B.邪胜正复C.正胜邪退D.邪正相持E.邪去正虚√解析:6.阳偏衰的主要病机是(分数:2.00)A.机体阴液亏少,功能虚性亢奋B.阳气虚损,功能减退,产热不足√C.脏腑功能抑制,热量耗伤D.阴寒内盛,逼迫阳气外浮E.阴寒盛极,格阳于外解析:7.真寒假热的病机是(分数:2.00)A.阳盛格阴B.阴盛格阳√C.阳盛阴虚D.阴盛阳虚E.阴损及阳解析:8.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分数:2.00)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解析:9.由于热易伤津,故阳偏胜的同时必然导致(分数:2.00)A.重阳必阴B.热极生寒C.阳盛则外热D.阳盛则阴病√E.阳盛格阴解析:10.阳盛格阴的病机系指(分数:2.00)A.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阳于外B.阳热内盛,气机不达,寒气上逆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D.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外寒E.热邪内盛,阳气被遏,格阴于外√解析:11.在亡阴时最多见症状是(分数:2.00)A.烦躁不安√B.脉微欲绝C.冷汗淋漓D.面色苍白E.呼吸困难解析:12.在亡阳时最多见症状是(分数:2.00)A.热汗淋漓B.脉数疾C.畏寒蜷卧√E.呼吸困难解析:13.亡阴之后迅速亡阳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重阴必阳B.阴损及阳C.阴不生阳D.由阴转阳E.阳失依附√解析:14.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分数:2.00)A.重阳必阴B.阳损及阴C.阳不摄阴D.由阳转阴E.阳不生阴解析:15.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分数:2.00)A.阴盛则阳病B.寒极生热C.阴盛格阳√D.阴虚则热E.阳盛则热解析:16.重阴必阳的病机是指A.阴损及阳 B.阳盛格阴C.阴盛格阳D.由阳转阴E.由阴转阳(分数:2.00)A.B.C.D.E. √解析:17.患者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属于(分数:2.00)A.阳气亏损B.真寒假热C.真热假寒D.阴损及阳√E.阳盛格阴解析:18.血随气逆的病机是因为(分数:2.00)B.气能摄血C.气能行血√D.血能载气E.血能化气解析:19.血不足病变多见于(分数:2.00)A.肝肾B.心脾C.心肾D.心肝√E.心肺解析:20.气滞病变多见于(分数:2.00)A.肝、肺、脾胃√B.肺、心、肾C.脾胃、心、肾D.心、肝、脾胃E.肾、肺、脾胃解析:21.气逆病变多见于(分数:2.00)A.肺肝肾B.肺脾肾C.脾胃肾D.肺肝胃√E.肝脾肾解析:22.下列不属于气机失调的是(分数:2.00)A.气脱B.气陷C.气滞D.气虚√E.气闭解析:23.下列病理表现中不属于气陷的是(分数:2.00)A.腰腹重坠B.子宫脱垂C.里急后重√D.肾下垂E.久利脱肛解析:24.下列不属于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病理的是(分数:2.00)A.气血两虚√C.气虚血瘀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解析:25.可解释“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病理变化的是(分数:2.00)A.津不化气B.气不化津C.气不摄津D.津停气阻E.气随津脱√解析:26.气陷常见于(分数:2.00)A.肺气虚B.肝气虚C.脾气虚√D.肺脾两虚E.肺肾气虚解析:27.在亡阴、亡阳时,关键耗损的物质是(分数:2.00)A..血B..液√C..津D..精E..气解析:28.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分数:2.00)A.气陷B.气闭C.气逆√D.气滞E.气脱解析:29.“内风”产生的主要机制是(分数:2.00)A.体内经脉失养B.体内阴津不足C.体内阴血不足D.体内阳气变动√E.体内气机逆乱解析:30.“寒从中生”的主要机制是(分数:2.00)A.脾肾阳虚,阴寒内盛√B.心肾阳虚,阴寒内盛C.肺气不足,寒饮内停D.恣食生冷,寒伤脾阳E.痰湿内阻,阴寒内盛解析:二、A2型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某男,52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病机一、选择题(一)A型题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E.体质与精神状态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功能失调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强盛B.正气不足C.邪胜正负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邪气B.正气C.地域因素D.饮食习惯E.生活和工作环境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除E.饮食不慎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A.正气的盛衰B.邪气的性质C.感邪的轻重D.禀赋的强弱E.邪正斗争的胜负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8.并病是指: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E.气血两燔9.合病是指: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10“重感冒”指: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复感邪E.肺卫同病11.在下列形成邛日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气郁化火D.瘀热在里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1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虚阳亢1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而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D.阳损及阴E.阳长阴消1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德泄,其病机应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亡失15.《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菟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16.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房劳过度而耗伤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E.思虑无穷而暗耗17.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子宫脱垂E.久利脱肛18.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气不摄血D.气随血脱E.气血两虚19.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燥热之邪灼伤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忧愁思虑而暗耗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20.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阳时最多见:A.热汗多B.身热肢冷C.畏寒蜷卧D.气喘E.脉数疾21.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A.烦躁不安B.而色苍白C.冷汗淋漓D.脉微欲绝E.以上皆非(二)B型题A.感受阳邪B.正气的强弱C.体质的强弱D.感受阴邪E.邪气的种类与性质1.病情的轻重主要与什么有关:2.疾病的病位主要与什么有关:A.饮食不慎B.情志失调C.劳逸失度D.邪未尽除E.新感病邪3.最易引起气机失调而发病的是:4.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气陷B.血热C.出血D.气脱E.血瘀4.气滞会引起:5.大出血会引起:6.气不摄血会引起: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C.大实之病,反见赢状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按7.病机属真虚假实的是:8.病机属虚的是:9.病机属真实假虚的是:A.邪正盛衰变化B.身体素质C.生活状况D.地区方域E.失治误治10.对疾病传变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11.对病理“从化”有重要影响的是:12.导致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变证迭起的是:(三)D型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A.正气B.邪气C.体质D.精神状态E.饮食习惯2.决定体质强弱的主要因素:A.精神状态B.先天禀赋C.生活习惯D.饮食营养E.劳逸适度3.疾病的轻重,除机体的正气状态外,常与什么有关:A.邪气的种类B.邪气的性质C.感受阴邪D.感受阳邪E.治疗不当4.属气机升降失常病机的是:A.气闭B.气脱C.气逆D.气滞E.气陷5.阳盛格阴出现真热假寒,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壮热而红B.呼吸气粗C.烦躁不安D.四肢不温E.脉象沉伏6.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四肢逆冷B.畏寒蜷卧C. 口渴D.面色泛红E.脉微细7.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B.很重的虚寒证C.寒热错杂证D.实寒证E.真热假寒证8.阳盛格阴,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寒象B.虚热证C.寒热错杂证D.实热证E.真寒假热证9.形成阴阳两虚病机的是:A.阴虚B.阳虚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阴阳格拒10.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A.大实有赢状B.至虚有盛候C.由虚转实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11.机体阴液不足,一般以下列哪两脏为主:A.心B.肝C.脾D.胃E.肾1.发病类型包括:A.感邪即发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合病与并病2.正气抗邪主要表现于:A.抵御外邪的入侵B.病位的浅深C.疾病的不药而愈D.病情的轻重E.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3.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A.邪未尽除B.正虚未复C.诱因D.情志不舒E.气血失和4.中医病机学说的病理观认为:A.疾病是单纯的局部病变的病理过程B.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C.疾病是无局部症状的全身性病变的病理过程D.疾病是局部和全身综合的病理过程E.全身性疾病常通过局部反映出来5.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A.表虚里实B.上实下虚C.至虚有盛候D.表实里虚E.上虚下实6.可造成实性病理变化的有:A.经络闭塞B.久病耗精C.脏腑功能亢奋D.气机阻滞E.脏腑功能减退,病理产物凝结7.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A.食积郁而化热B.外感温热之邪C.血瘀化热D.寒邪入里化热E.五志过极化火8.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证,所见真寒表现是:A.脉大而无根B.精神萎靡C.畏寒蜷卧D.脉微欲绝E.而色苍白9.在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变中,以哪些脏腑升降失常最为重要:A.肺B.肝C.脾D.胃E.肾10.气逆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肾B.心C.肺D.肝E.胃11.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A.外伤大量失血B.肝病呕血C.月经淋漓不断D.妇女崩中E.产后大出血12.津液的排泄与输布障碍,主要产生哪些病理改变:A.湿浊困阻B.肌肤肿胀C.痰饮凝聚D.水液贮留E.气滞血瘀13.实证临床可见到:A.二便不通B.脉实有力C.瘀血内阻D.心悸气短E.水湿泛滥14.导致气逆的主要原因有:A.情志所伤B.饮食寒温不适C.水湿停滞D.瘀血内阻E.痰浊壅阻15.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A.水停气阻B.血瘀水停C.气随津脱D.津亏血瘀E.津枯血燥16.内燥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心B.肝C.胃D.肺E.肾二、填空题1 .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和O2.正邪相搏,—则不发病,—则发病。
3.中医学认识发病既强调—,又重视—在发病中的作用。
4.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等。
5.伏而后发,是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于体内,其后—过时而发病。
6.中医发病学的基本观点是:“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气7.徐发与致病因素的种类、以及因素等密切相关。
8.继发,是指在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疾病。
9.引起复发的机理是余邪未尽,,同时有的作用。
10.病机学说,即研究和的学说。
11.病机,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内在根据。
14.基本病机包括、、、等。
15.正邪之间的矛盾斗争关系主要体现为和o16.所谓实,邪气实也,或外闭于,或内结于,或,或等。
17.实性病变,常见于外感六淫的,或由于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内伤病证。
18.《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 则虚。
”20.《素问•调经论》曰:“阳盛则外, 则内寒。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胜则,阳胜则。
”22.《素问•调经论》说:"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27.脏腑功能活动中,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可具体表现在肺的、;脾的;胃的等方面。
28.湿浊困阻病机,多由能减退,,久则聚积而成。
29.同为湿邪,阳热之体得之,往往湿邪,形成“湿热”;若阴寒之体得之, 则湿邪成为“寒湿。
"30.同样感受燥邪,阳热之体得之则,而成“温燥”;阴寒之体得之则,而为“凉燥31.病证由寒转热为阳长阴消,表示, ,于证为顺。
由热转寒,为阴长阳消,表示, ,于病为逆。
32.气闭病变产生的原因,多由或、等阻滞气机出入所致。
33.气脱形成的原因,多由于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或长期消耗,正气衰竭;或、、等,致使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所致。
34.亡阳时,全身属阳的功能衰竭,而以温煦、、、等功能的衰竭最为突出。
35.亡阴时,全身属阴的功能衰竭,而以、与等功能衰竭最为明显。
46.由于内风与—的关系密切,故又称或o49.内寒多责之于—,—,且与—关系密切,尤以—虚衰为关键。
50.内寒的特点主要是以为主;外寒的特点主要以为主。
52.由于内湿多因,故又称o53.内湿为水液代谢失调的病理产物,虽与—、—、—有关,但与—的关系最为密切。
55.是内燥的病理特点。
三、判断题1.邪气是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O2.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3.食复是指因饮食因素而发病者。
()4.合病是指感受两种以上的邪气而发病。
()1.病机,即病因作用于人体,机体某些生理状态被破坏,且自身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
()2.《理虚元鉴》提出虚证病机本于肺脾肾之论点。
()3.中医病机学说是立足于整体联系的病理观认识和研究疾病的。
()4.邪正相持状态多见于重病的恢复期。
()5.邪过盛,正太虚,发病后常可现“直中”,“两感”或“内陷”等病机逆传情况。
()6.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
()7.邛日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其中的“外热”或“内寒”,主要指寒热征象反映于里或反映于外而言,而非指病位的在表或在里。
()8.最易伤津的是吐泻。
()9.“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其中的“外寒”与“内热”之内外,是指病位在里或在表。
()10.阳虚必定以气虚为基础,而气虚并不都表现为阳虚。
()11.津液不足是阴虚的最主要病机之一。
()12.血虚并不都表现为阴虚,精亏并不都表现阴虚。
()13.阴虚或阳虚影响于肾阴阳失调时,才易发生阴阳互损的病机。
()14.《内经》“病机十九条”奠定了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的基础。
()15.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丹溪心法》。
()16.所谓“实”的病机是指邪气亢盛而正气已衰。
()17.《素问•热论》实开经络病机和气血病机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