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中国教育简史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一、填空1.生产劳动;社会生产2.祭祀活动3.书;数4.国学;乡学;大学;小学5.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6.兴学技重、选士、独尊儒术7 。

124;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8 。

隋唐;孔颖达会同诸儒,五经正义9 . 进士科10 .大成至圣文宣王;孟子、儒学(理学)11 .27612.出身门弟之分13.太学;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祭酒14.太医署;医科、针炙科、按摩科、咒禁科15汉代16.县考、府考、院考17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18乡试、会试、殿试19杭州沽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学堂20史籀篇21状元、榜眼、探花二、名词解释1.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

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2.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礼不下庶人、政教合一、官师不分。

在这种体制下,学校教育被官府垄断,民间无学校教育可言。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从性质上说,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方提供条件和设施的私学联合体。

其办学特色有四:不治而议、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管理规范。

稷下学宫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六学二馆:唐代教育体系完备,在中央设立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

六学之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是儒学,书学、算学、律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

“二馆”即崇文馆和弘文馆,是集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5.三舍法:宋代熙宁四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

所谓“三舍法”,就是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

2014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4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4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中国教育简史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一、填空题1、成均庠2、习礼习武3、国学乡学4、稷下学宫《弟子职》5、小艺小学大艺大学6、社会生产力学术下移7、博士弟子制视学制度8、四姓小侯学为文学鸿都门学独尊儒术养士美习俗选用贤才9、勤学不舍、博达疏通、学为世用10、重振儒术、兼容佛道11、越名教而任自然颜氏家训二、选择题1、D2、C3、B4、A5、B6、A7、C8、B9、A 10、D 11、B 12、A三、名词解释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三个方面。

在这一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掌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独占,使得西周的教育具有极强的阶级性。

有教无类----这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意思是说,实施教育,不分等级、种类,不分地域、不分贵贱、贫富。

孔子认为,既然人性相近,则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因此对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施以教育。

兼陈中衡——“兼”是全面的,“陈”是陈列,摆出来,“中”是符合,“衡”的本义是秤,意味着标准、尺度。

“兼陈中衡”就是全面展示相关事物,体现出它的本质来,才能防止片面性。

六学二馆——是唐朝时期的官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六学,崇文馆、弘文馆二馆。

六学前三学属大学性质,后三学属专科性质,二馆为收藏、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次相授受——是汉代的私学的教育方法和制度,即先由教师交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教其他弟子的方式,故名“次相授受”。

这一方法的创立者是董仲舒。

这种“滚雪球”式的教学,可以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扩大教育的范围,缺点是弟子的传授毕竟不如教师直接传授。

教学相长----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它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他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它深刻揭示了教与学职教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是《学记》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国开作业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1(25分)13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1(25分)13参考(含答案)

题目:六艺答案:西周官学的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又有“大艺”和“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将《诗》、《书》、《礼》、《乐》、《易》、《春秋》也称为六艺。

题目:学在官府答案:西周教育制度特点。

学术和教育为朝廷及各级政府所把持,民间无学术。

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教师都是官吏。

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政事合一。

题目:文翁兴学答案:西汉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先从郡吏中聪颖者若干,送到长安进行培养,就学于博士,而后返回蜀郡,兴办教育事业,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免除其徭役,学成者重用或荐至朝廷做官,史称之为文翁兴学。

题目:苏湖教法答案:苏湖教法:胡瑗是北宋著名教育家,早年在苏州、湖州两地讲学20多年,主张“明体达用”,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

经义斋主要学习六经经义,属于“明体”之学,以培养高级的统治人才;治事斋分为治民、讲武、历算等科,属于“达用”之学,主要培养各职能部门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题目:“三,百,千,千”答案: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简称,“三、百、千”是明清时社会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这些教材以识字教学(包括读写训练)为主,同时传授一些知识和道理。

题目:八股文答案:亦称时文,均为俗称。

正式称谓是制义或制艺,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

作文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

作者必须“依经按传”,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不能作任何发挥。

八股文包括破题、承题、起讲、中股、后股、束股和大结等几个部分。

明清八股文取士是封建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发展到顶点的产物,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同时禁锢了士人思想,严重地败坏了学风。

题目:学校教育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答案:学校产生的最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人来学、有人来教;二是有的可学、有的可教;三是要有适合教学的载体和方式。

国开形成性考核高分题库之中国教育简史-887946

国开形成性考核高分题库之中国教育简史-887946

中国教育简史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万木草堂答案:万木草堂,位于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著名学堂。

1891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租借广东省邱氏子弟到省城应试的居住处的邱氏书室部分房舍作为讲学堂(长兴学舍),聚徒讲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策源地。

答案:<《天演论》答案:清朝末年,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

此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

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答案:<晏阳初论平民教育的四大教育答案: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最基本的问题应从乡村改造的主体——人”身上去寻找。

农民的病症,可概括为“愚、贫、弱、私”四个字。

所谓“愚”,是指中国最大多数的农民缺乏知识力,不但没有必备的知识,而且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所谓“贫”,是说中国大多数的农民,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困难,挣扎在生与死的夹缝中,不知什么叫生活程度、生活水平线。

所谓“弱”,是指中国大多数的农民缺乏强健力,身体衰弱,生死听天由命,谈不上科学治疗和公共卫生。

所谓“私”,是说中国大多数的农民缺乏团结力,如一盘散沙,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的陶冶和公民的训练,难以自立自强。

存在这四个基本缺点,就谈不上任何社会改造和建设。

而要根本救治这四大病症,就要在“除文盲,作新民”的目标下推行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夯,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

希望中国,人人都是富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的新民。

文艺教育,旨在攻“愚”,主要应从文字和艺术教育入手,使农民认识基本文字,得到求知识的工具,作为承担一切建设事务的人才。

国开期末考试《中国教育简史》机考满分试题(第4套)

国开期末考试《中国教育简史》机考满分试题(第4套)

国开期末考试《中国教育简史》机考满分试题(第4套) (试卷号2879,整套相同,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
分析题(共2题,共100分)
一、分析科举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能把科举考试与现在的高考等同吗?如果有类似之处,可以借鉴什么?(答题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试题分值:50分)
答:1、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科举面向社会,以考试为选官依据,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士人的学习积极性,也激起地方兴学设教的热情,各类学校蓬勃发展起来(20分)2、使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

学习目的就是为了科举应考及第;科举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完全沦为应试教育;恶果。

(20分)联系现实(10分)
二、简述蔡元培“完全人格”的教育作用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意义何在?结合现实谈谈你的体会。

(答题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试题分值:50分)
答:蔡元培认为教育的基本作用就是“完全人格”,或“养成健全之人格”(5分)。

他受康德二元论哲学思想影响,认为世界可分为两个部分,人既要立足于现象世界,又要向实体世界迈进,这才是完全人格(5分)。

完全人格教育可以分为五项,属于现象世界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分别相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10分)。

属于实体世界的有世界观教育(5分),而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桥梁(5分),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构成有机整体(5分)。

意义(5分)。

体会(10分)。

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l、西周官学在设置上可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层次上可分大学和小学两级。

西周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泮宫。

2、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和墨家。

3、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

4、“因材施教”的提法源于朱熹《四书集注》。

5、汉代太学建立于公元前124年,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弟子。

6、中国,也是世界第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是鸿都门学。

7、魏晋南北朝颜之推时期写的《颜氏家训》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8、一般认为公元606年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9、韩愈认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10、《中庸》关于学习的五个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二、判别改错题l、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从层级设置上看,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改正:2、“礼”和“射”是西周大学中最主要的课程。

(×)改正:“礼”和“乐”3、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教育。

(√)改正:4、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述教育作用的思想家。

( √)改正:5、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含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百,而以后者为重心。

(×)改正:以道德教育为重心6、孔子认为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要以完善人格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改正:7、孔子把“礼”教和“乐”教视为政治的重要手段,是政治和刑罚的基础。

(√)改正:8、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改正:9、孟子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改正:10、《大学》所要求的教育目标是“明明德’’、“亲民”、“至善”其中“明明德”是最高要求。

(×)改正:最高要求是“至善”11、汉代太学建立于汉文帝时期。

(×)改正:建于汉武帝时期(前124年)12、“三纲”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3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3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3一、名词解释1.“越名教而任自然”:答:这是嵇康教育思想的核心。

“越名教”就是批判和否定儒家“名教”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任自然”的教育主张,让人象自然界万物生长一样,自然而然的发展。

这对于促进教育领域中的百家争鸣,全面认识教育的属性,是有积极意义的。

2.“豫时孙摩”:答:是《学记》总结概括出的重要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性原则,“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摩”指学习观摩原则。

3.教、养、取、任:教、养、取、任答:是王安石在给宋仁宗的上书中提出了“教,养,取,任”的造就人才的四项纲领:“教”是培养人才;“养”是合理对待人才;“取”是选拔人才;“任”是任用人才(3分,缺一项扣一分)。

4.明人伦:答:明人伦是孟子概括的学校教育的目的。

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三纲五常:答:三纲五常中“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旨在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

6.三纲领八条目:答:《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称之为“三纲领”;为实现这三个目标,《大学》又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朱熹称之为“八条目”。

二、简答题7.简述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要观点。

答:颜之推写成《颜氏家训》一书:(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强调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

(2)要爱与教相结合,主张父母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不能溺爱和放任。

(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要特别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

(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除《五经》之外,还应“涉百家之书”,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

(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8.简述荀子论教育作用的基本观点。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中国教育的起源是____和____的需要。

2.“教学相长”的原则最早是在____中提出的。

3.秦朝建立以后,采取“书同文”政策,以____为文字形体的标准。

4.王充的主要著作是____,他把培养目标分为四个层次,理想的培养目标是____ 5.____是由皇帝亲自对礼部奏名进士进行最后决定性的考试。

6.北宋三次兴学中规模和范围最大的一次是____。

7.南宋中期以后,____对宋代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8. 1839年底,被命名为____的中国第一所西式学校在____ 正式开学。

9. ____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

10. 1905年底,清政府仿效日本,正式设立____,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11. 1919年《____》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特别是发表了李大钊的《____》,开始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2.杨贤江的主要教育著作是________和____。

13.中国最早的工人教育机构是1920年举办的____1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成立的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是____15.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做中教,____ ,”。

16. 1919年,43岁的____ 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任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17.稷下学官18.越名教而任自然19.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20.简述墨子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

21.简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

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22.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23.试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生产劳动社会生活2.《学记》3.小篆4.《论衡》鸿儒5.殿试6.崇宁兴学7.朱熹8.马礼逊学堂澳门9.容闳10.学部11.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2.《新教育大纲》《教育史ABC》13.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14.农民运动讲习所15.做中学做中求进步16.徐特立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17.稷下学官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六艺
学在官府
文翁兴学
苏湖教法
“三,百,千,千”
八股文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学校教育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
简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

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

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书院的管理有哪些特色?
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私学是怎样兴起的?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论述科举制度对教育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京师大学堂
南洋公学
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庚款兴学
设计教学法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什么主要特点?
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简述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简述乡村教育运动兴起的背景和主要实施情况。

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试述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举措,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越名教而任自然”
“豫时孙摩”
教、养、取、任
明人伦
三纲五常
三纲领八条目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简述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要观点。

简述荀子论教育作用的基本观点。

简述王夫之关于学与思的观点。

简述王守仁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要见解和主张。

简述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试述孔子在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对中国教育的重要贡献。

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万木草堂
《天演论》
晏阳初论平民教育的四大教育
洪仁玕“三宝”之说
山海工学团
《新教育大纲》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简述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及其意义。

简述并评价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述“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简述梁启超关于培养“特色之国民”的观点。

简述张之洞《劝学篇》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论述蔡元培“完全人格”的教育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