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太平天国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运动发生在 19 世纪中叶,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
教材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纲领、失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农民阶级的抗争,理解农民阶级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近代民主革命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认识相对较为浅显,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好奇心,对于新鲜的历史知识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然而,他们在历史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兴起和发展的过程。
(2)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激发学生对农民阶级的同情和敬意。
(2)让学生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坚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2、教学难点(1)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首先,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层存在内部矛盾和争斗。
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创始人和领袖,起初领导运动被认为是积极的,但其执政方式一直缺乏科学、稳健与务实的特征,经常因一时之情而做出决策,未能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考量。
此外,洪秀全派系与其他派系间的斗争激化了内部矛盾,导致运动领导层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组织纪律。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太平天国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军事指挥和政权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太平天国的军队虽然人数庞大,但武器装备较为落后,战斗素养普遍较低,无法与清朝军队抗衡。
同时,太平天国政权的组织和管理也不够完善,未能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政府机构和行政制度,导致内部管理困难,治理能力不足。
第三,太平天国运动未能得到足够的外部支持。
太平天国起义运动大部分时间都是靠自给自足生活,缺乏外部援助。
同时,太平军在战略规划和军事策略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智慧,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国内外的支持。
与此同时,清朝在内外政策上也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成功控制局面并争取到了部分外国势力的支持,破坏了太平天国的发展和壮大。
第四,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和落后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基于农民阶层,虽然吸引了大量农民参与,但是受到地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影响,无法形成广泛而深入的联合。
此外,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期正值清末民初,国家政权崩溃,社会经济动荡不安。
清朝统治阶级虽然国力有所衰败,但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相对稳定,许多人出于对生计和社会稳定的考虑,选择依附清朝政权。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内部矛盾和领导层问题外,在组织管理、外部支持以及社会经济基础差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沉重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一)教学重点: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
二.《天朝田亩制度》(二)教学难点一.《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三)知识结构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背景①根本原因: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a.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缴涨。
b.洋货大批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②直接原因: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③导火线: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易错点】导致太平天国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兴起/前期斗争①金田起义a.时间:1851年。
b.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②永安建制a.概况:占领永安后,洪秀全整顿建制,分封诸王。
b.意义:初步建立政权。
③定都天京a.背景:1852年春,天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连战连捷。
各地反清势力闻风响应,太平军迅速壮大。
b.概况: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易错点】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易错点】初步建立政权和正式建立政权:永安建制时是初步建立了政权,而定都天京则是正式建立了政权,两者是有区别的,遇到问题时要看问的是哪一个,问的是初步,还是正式。
3.全盛①北伐a.进攻: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
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b.失败: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总结】北伐失败的原因1.主观方面:太平天国战略失误,推翻清政府是太平天国的主要任务,但太平天国领导对此重视不够,派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2.客观方面:京津地区,清军重兵防守,在军事力量上大大超过北伐的太平军。
3.环境方面:北方严寒,自然条件恶劣,江南战士不适应。
【易错点】北伐军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易错点】北伐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北伐军到达的最北边是哪?根据p55图可以看出是静海,而没有到达天津或北京,只是因为已经离天津很近了,所以使得天津和北京的一些官僚、地主举家搬迁。
太平天国运动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一、关于《天朝田亩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织缝衣裳。
同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猪)。
材料三: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以上均引自《天朝田亩制度》材料四: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父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经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直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胞等所议是也。
即遣将佐施行。
钦此。
──摘自《太平天国》请回答:⑴材料一规定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什么制度?⑵材料一、二、三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观点,具体涉及社会经济的哪些方面?⑶材料四中“照旧交粮纳税”是一种什么政策,其实质是什么?⑷以上材料反映的政策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5)你认为应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二、关于《资政新篇》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年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
兹特阵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
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衰弱,民众生活困苦。
外国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天地会与拜上帝教天地会:民间秘密组织,反清复明。
拜上帝教:洪秀全创立,主张信仰上帝,反对清朝统治。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军队自称“太平军”,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2 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定都天京(南京),建立政权机构。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土地改革。
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衰落3.1 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太平军连续取得胜利,占领南京、镇江、常州等重要城市。
清政府组织洋枪队,联合外国势力镇压太平天国。
3.2 太平天国的内部分裂太平天国内部出现权力斗争,导致分裂。
重要领导人李秀成、陈玉成等被清政府俘虏或杀害。
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4.1 天京陷落1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被清政府攻陷。
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4.2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震撼了清朝政权,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为推翻清朝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崛起,展开戊戌变法。
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5.1 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减轻民众负担。
5.2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太平天国内部权力斗争,导致分裂和失败。
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埋下伏笔。
第六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与艺术6.1 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文化活动拜上帝教信仰对太平天国文化的影响。
太平天国的诗歌、歌曲、戏剧等艺术形式。
6.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文献《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的官方文献、宣言和书籍。
第七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经济影响7.1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与社会结构变动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对土地制度的改革。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四方面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四方面原因是什么一、领导层内部矛盾和冲突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层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洪秀全与军事将领杨秀清、冯云山等之间的权力争斗。
洪秀全虽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但在战争中表现出明显的决策失误和实际指挥能力不足,尤其在扬州战役中,洪秀全拒绝了冯云山等将领的建议,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和溃败。
洪秀全的领导风格也存在问题,他个人独裁,不听取建议,对部下的压迫和恶行使得很多人对他的统治感到不满,这影响了太平天国军队的士气和稳定性。
二、军事指导力的不足太平天国运动的军事指导力不足是导致其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太平天国军队的指挥层对现代化战争的理解和掌握较为薄弱,无法有效地应对清朝军队的反击和多次来袭。
太平天国军队没有足够的军事装备、训练和战术技术,缺乏现代化的战争指挥体系和作战机制,无法形成有效的战略和战术计划,致使在与清军的战斗中经常处于劣势。
相反,清朝军队经过长时间的整训和现代化,拥有更好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战斗力,这一点在扬州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导致了太平天国军队的溃败和最终失败。
三、社会经济问题的存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清朝统治以来,社会阶级问题日益严重,农民处于社会底层,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秩序混乱。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秩序。
虽然太平天国军队在一些地区推行了一些和政策,如土地、废除苛捐杂税等,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得到全面执行和有效实施,导致了社会经济问题的继续存在。
四、外部势力的干预和清朝军队的强大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清朝正处于垂死挣扎的状态,受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要求。
西方列强通过各种手段对清朝施加压力和干涉,如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开放通商口岸。
这使得清朝的军力和资源严重不足,并且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无法全力应对。
然而,在扬州战役中,清军仍凭借其强大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顽强抵抗太平天国军队的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
历史教案-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历史教案-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太平天国后期斗争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后期斗争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了解其取得的成果。
(2)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背景是什么?2.讲解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背景(1)清政府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剧。
(2)太平天国内部矛盾重重,领导层分裂。
(3)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太平天国的困境。
3.讲解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过程(1)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部矛盾激化,领导层分裂。
(2)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的斗争:太平天国军队在后期斗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3)太平天国后期的困境: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联合进攻,太平天国军队逐渐陷入困境。
4.分析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历史意义(1)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剧了民族危机。
(2)推动了民族觉醒,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3)展示了农民阶级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伟大力量。
5.分析太平天国后期斗争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领导层分裂,内部矛盾重重。
(2)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斗争策略失误。
(3)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剧。
6.小结(1)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后期斗争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7.作业(1)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详细过程。
(2)结合教材,分析太平天国后期斗争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农民阶级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原因解析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原因解析在政治方面,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太平天国缺乏高层统一领导,导致内部分裂、权力斗争和指挥混乱,无法形成统一的政治力量。
其次,太平天国政权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行政机构,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给农民运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此外,太平天国的国家理念和制度安排存在许多问题,既无法吸引其他阶层的支持,也无法解决社会矛盾,使其难以在长期中取得胜利。
在军事方面,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也是导致其农民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太平天国的军队既缺乏经验,又缺乏现代化武器和军事训练,无法与清朝军队进行有效的对抗。
其次,太平天国的军队组织结构松散,纪律不严,无法形成战斗力强大的队伍。
此外,太平天国军队缺乏有效的战略和战术,对清朝军队的进攻缺乏有效的防御措施,容易被敌人击败。
在经济方面,太平天国的农民运动失败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密切相关。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发生在清朝封建社会崩溃的时期,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激化,但太平天国缺乏有效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无法满足农民的经济需求和利益诉求。
此外,太平天国未能有效解决土地问题和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农民的经济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在社会方面,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斗争策略的问题。
首先,太平天国领导层主要由农民出身的人士组成,缺乏其他阶层的支持和代表,难以形成强大的联合力量。
其次,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主要依赖武装起义和农民大规模的地方起义,但这种斗争形式难以持久,也无法与清朝政府进行有效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此外,由于太平天国内部存在宗教因素,其宣传和组织工作容易受到宗教教义的束缚,限制了农民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有关,也与其内部分裂、无序发展和战略策略的问题密切相关。
这一历史事件提醒我们,在进行社会变革和民族运动时,必须具备统一的领导、有效的组织和治理能力,同时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以及制定科学的斗争策略和战略,才能取得持久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一、关于《天朝田亩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织缝衣裳。
同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猪)。
材料三: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以上均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四: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父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经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直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胞等所议是也。
即遣将佐施行。
钦此。
──摘自《太平天国》
请回答:⑴材料一规定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什么制度?
⑵材料一、二、三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观点,具体涉及社会经济的哪些方面?
⑶材料四中“照旧交粮纳税”是一种什么政策,其实质是什么?
⑷以上材料反映的政策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5)你认为应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二、关于《资政新篇》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年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
兹特阵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
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它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
(3)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银行,……兴器皿技艺。
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引自《资政新篇》
分析材料一、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自体现了什么思想?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
三、太平天国的作用与局限性
材料一……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
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引自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
从材料一看,太平天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
荼毒生灵敷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
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皆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蔼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本部堂奉天子之命,统帅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
──引自曾国藩《讨粤匪檄》
从曾国藩口中可见太平天国有哪些反封建的功绩?
材料三:“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
材料三说的是什么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4 1862年马克思评述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给历史提供任何任务。
他们给与民众的惊惶笔记与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抗清朝腐朽,没有一点建设的苗头,太平天国侍魔鬼的化身,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
孙中山评价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
毛泽东评价太平天国:“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
请你就三位名人对太平天国的不同评价,结合《天朝天亩制度》、《资政新篇》以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基础练习
1.“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这句话反映了
A.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列强的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2.假如你参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洪秀全向你宣传的思想不包括
A.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B.“玉皇大帝”是唯一“真神”
B.天下一家.共享太平D.人人击杀清朝昏
3.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西征胜利B.天京变乱C.北伐失利D.天京陷落
4.《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是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符合当时中国农民阶级的愿望
C.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主张人人平等,消灭封建等级制5.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后,对所占领地区农村生产关系的实际影响是
A.一些地区农民得到土地或减轻田租B.无暇顾及生产关系的调整
C.基本上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D.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
6.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
”“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矿藏开采,“小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准省及省外之人来采”。
这表明他: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②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③主张采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方式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方案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
”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A.牵制了英.法等西方殖民势力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
B.与日本共同反抗侵略
C.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
D.以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为主要斗争内容
8.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最主要的是
A.废除了南方几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
C.推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方案
9.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性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率犯错误D.对封建王朝打击空前沉重
10.下列对太平天国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B.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战争
C.是一次反帝爱国农民革命战争
D.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