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计划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设置(20173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设置(20173

思想政治教育(非公费师范类)
44
数学与应用数学
45
统计学
46
应用统计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47
经济统计学
4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9
教育技术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50
图书馆学
51
信息资源管理
52
软件工程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53
物理学
54
材料物理
5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物理学院
5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57
化学
58
应用化学化学学院源自59生物科学60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学院
61
药学
62
地理科学
6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64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65
地理信息科学
66
环境科学
67
生态学
68
环境生态工程
69
环境工程
70
体育教育
71
运动训练
72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73
广告学
74
广播电视编导
75
广播电视学
76
新闻学(2016 级以后)
英语 日语 俄语
学院 教育学部
政法学院 经济学院 商学院 文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
29
商务英语
30
音乐学
31
舞蹈编导
音乐学院
32
美术学
33
视觉传达设计
34
环境设计
35
产品设计
36
服装与服饰设计
美术学院
37
雕塑
38

[整理版]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全

[整理版]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全

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1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2-1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2-2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3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4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5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6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7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8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9-1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9-2课时计划(教案)编号:10“化学教学论”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隶属于教育学中的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化学本科专业一门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微格教学实践三个部分。

本课程曾于1997年、2001年两度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化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师教育能力,为他们成为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体系和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我校“化学教学论”课程,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内容体系结构,并添加了新的元素。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其中显性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微格教学实践三部分,随着时代变迁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本课程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化探究实验”、“远程化学实验”研究实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引领基础教育进入数字化化学探究实验时代的新人才。

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入门篇、理论篇、技能篇、实践篇,既保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和应用理论,更指导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高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发展。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实验教学设计思想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进行实验内容设计,包括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务求所设计的学生实验符合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及实用性的原则。

教学方法:本学科的教学对象是化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师范性﹑示范性。

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选修课分类

选修课分类
德国文化地理
2

URB037
城市灾害与安全
2

环境科学
URB028
环境科学概论
2

URB029
环境伦理学
2

URB030
生态学基础
2

URB031
环境安全与健康
2

URB038
现代环境卫生学
2




艺术
MUS021
国际标准交谊舞
2

MUS022
中外音乐名著欣赏
2

ART021
外国美术史话
3

ART022
中国文学通论
2

LIT022
中外文学名著导读
2

LIT023
美学基础
2

MED025
传播学原理
2

MED026
广告学
3

MED027
广告设计基础
3

MED028
广播电视概论
2

MED029
视听语言
3

LIT024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2

LIT025
20世纪西方文学名著鉴赏
2

LIT026
中国古代民俗文化史
应用摄影及数字图像制作技术
2

PHS027
改变世界的物理学(文科)
2

PHS028
实用电子制作
2

PHS029
人文物理
2

化学
CHE02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简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简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简介课程代码:3112001131.课程名称:解析几何 Analytic Geometry总学时: 64 周学时: 4学分: 3 开课学期:一修读对象:必修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解析几何》是学科基础课程,是所有数学专业及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的基础课。

它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

《解析几何》包括向量与坐标,轨迹与方程,平面与空间直线,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与二次曲面的一般理论等。

选用教材:吕林根,许子道,《解析几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周建伟,《解析几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课程代码:311200214、311200314、311200616、3112007152.课程名称:数学分析Ⅰ-Ⅳ Mathematical AnalysisⅠ-Ⅳ总学时:334 周学时:4,4,6,5学分: 18 开课学期:一,二,三,四修读对象:必修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数学分析》是学科基础课程,是所有数学专业及应用数学专业第一基础课。

它提供了利用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抽象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有:实数、函数、极限论,函数的连续性。

一元函数微分学,微分学基本定理。

一元微分学应用,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应用,非正常积分。

数项级数,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幂级数,付里叶级数,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多元函数微分学。

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重积分,含参量非正常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选用教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① 陈纪修,《数学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② 刘玉琏,傅沛仁,《数学分析讲义》(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课程代码:311200416、3112005153.课程名称:高等代数Ⅰ-Ⅱ Advanced AlgebraⅠ-Ⅱ总学时:198 周学时:6,5学分: 11 开课学期:二,三修读对象:必修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高等代数》是学科基础课程。

考研解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考研解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考研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考研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甚少,考研方向中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分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对于学校而言,二级学科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例如:0809一级学科:电子科学和技术080901物理电子学、080902电路和系统、080903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080904电磁场和微波技术0810一级学科:信息和通信工程081001通信和信息系统☆、081002信号和信息处理☆0811一级学科:控制科学和工程081103系统工程、081104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我找了以下专业方向以供大家参考,共十二大类。

其中有些是和物理、机械、光电、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交叉的学科,但电信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

电路和系统、集成电路工程、自动控制工程、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通信和信息系统、信号和信息处理、电子和通信工程、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光电信息工程、物理电子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电路和系统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电路和系统学科研究电路和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

它是信息和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和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和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因为电路和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和系统成为现实。

一、学科概况信息和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和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

电路和系统学科理论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和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软、硬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业,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学习这个专业的基本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2.掌握电子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3.具有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强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可编程器件原理、DSP技术与应用、数字语音处理、数字图象处理等。

主要专业实验: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就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

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目录学科简介: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主要开设院校:学科简介: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主要开设院校:展开编辑本段学科简介:学科代码:0809 学科分类:一级学科: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1. 080901物理电子学 2. 080902电路与系统 3.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4.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光电子技术科学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信息与计算科学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物理电子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路与系统西北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编辑本段主要开设院校:山东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新疆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皖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咸宁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1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校长2.0工程培训总结(精选17篇)

校长2.0工程培训总结(精选17篇)

校长2.0工程培训总结(精选17篇)校长2.0工程培训总结第1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学习赋能教育教学,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

依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实施指南》(简称能力提升工程)和按照XX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通知》精神,xxx小学自2024年3月信息化培训项目启动以来,坚持以整校推进为基础,围绕总体目标,强化管理,优化指导,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基本完成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信息化队伍建设,不断探求新方法、总结新经验,现将这次学校此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开展的“整校推进”信息化建设校本研修活动做如下总结:一、重视领导,明确分工1、成立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开学初至10月中旬学校领导及分管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坐下研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相关活动开展的时间、内容、形式、成果等细节工作。

为有效落实此次培项目,务使所有教师在研修活动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学校研究决定,成立了以校长为首及中青年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组成“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小组。

具体操作落实研修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工作。

为此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明确任务内容,组织分工实施二、抓落实,促研修1、重视监管落实,扎实开展培训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合理有效的监管。

学校监管人员主要分为:校级主管领导、,教研组长。

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在上下联动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解决研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依据学校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活动需求,学校教导处设安排了相应的研修活动:结合10-11月份开始的以课堂能力评价为载体的其他学科校本研修活动。

所有活动具体到研修的每个重点环节都有天数限制,都有作业要求,都有记录留痕,为线下作业的上传和简报制作等工作提前做好了资料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计划
作者: 日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计划
1.培养目标
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成为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
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系统分析设计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教学工作。

特别是在嵌入式技术、电路设计及信号处理领域具有专长。

2.培养要求
(1 )拥有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意识和道德素养。

(2)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3)具备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4)拥有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熟悉电子信息、电子工程领域,熟练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探究方式,同时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理解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相关性,具有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跨时空、跨文化、
多角度审视的意识和视野。

(6)掌握嵌入式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软硬件开发与设计技术;掌握电路与信号处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产品开发技术;同时,具有专业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

(7)具有使用本国语和至少一门外语有效地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能力。

(8)拥有熟练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获取、解释、评估、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9)拥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可以为3 —6年。

4.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155学分。

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10学分,专业基础课程52.5 学分,专业主干课程27.5学分,专业系列课程最低选修13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生涯规划课12学分,符合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5.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学分学分小计
通识教育课程通修
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12
34
44
健康与体育课程 4
国防教育课程
2
交流与表达课程
中文写作
2
外国语言
12
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
2
通选
课程
人文、社会、自然、艺术类课程
10
(每类课程至少
选修2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专修
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80
93
专业主干课程(含专业实习)
专选
课程
专业系列课程13
生涯规划课程12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6
毕业学分要求:155学分
(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为44学分。

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为3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为10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概论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健康与体育 4
国防教育 2
写作 2
第一外语12
信息技术 2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人文、社会、自然、艺术类课程10
此部分课程参见学校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

(2)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最低为93学分。

其中,专业教育基础课程必修52.5学分,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必修27.5学分,专业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修13学分。

课程类
别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学分
预修课程编码
是否WJ修专业
或二学位课程
开课
学期
备注
1 2 副修二学位
专业教育基础课程WLY200 高等数学(1) 6 1
共52.5
学分WLY201 高等数学(2) 4 2
WLY202 线性代数 4 1
WLY301 大学物理(1) 4 WLY200 WLY201 是 2
WLY303 C语言程序设计 4 是是 2
WLY330 C语言实验(1)0.5 WL Y303 是 2
WLY331 C语言实验(1)0.5 WL Y303 是 3
WLY305 电路原理 4 WLY200 WLY201 是是 2
WLY306 电路基础实验 1 WL Y305 是 2
WLY30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WLY200 WLY201 3
WLY302 大学物理(2) 3 WLY200 WLY301 是 3
WLY307 大学物理实验 1.5 WLY301 WLY302 是 3
WLY308 模拟电子技术 4 WL Y305 WLY306 是是 3
WLY332 模拟电路实验(1)0.75 WL Y308 是 3
WLY333 模拟电路实验(2)0.75 WL Y308 是 4
WLY310 专业数学 3 WLY200 WLY301 是 3
WLY311 数字电子技术 4 WL Y305 WLY308 是是 4
WLY334 数字电路实验(1) 1.5 WLY311 是 4
WLY334 数字电路实验(2) 1.5 WLY311 是 5 WLY313 信号与系统 3 WL Y305 WLY308 是是 4
专业教育主干课程WLY500 微机原理与应用 3 WLY311 WLY303 是是 4
共27.5
学分WLY501 电磁场与电磁波 3 WLY301 WLY302 是 4
WLY502 电路综合实验 1 WL Y308 WLY311 5
WLY503 数字信号处理 3 WLY313 WLY500 是 5
WLY504 单片机接口技术 3.5 WL Y500 WLY311 是是 5
WLY505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3.5 WLY311 WLY303 5
WLY506 通信原理 3 WLY313 5
WLY507 电子系统综合实验 1.5 WL Y500 WLY502 6
WLY314 专业实习 6 7
专业教育系列课程WLY315 工程制图 3 WLY200 2
最低选修
13学
分WLY508 算法与数据结构 3 WL Y500 WLY303 3
WLY316 机械设计基础 3 WLY315 3
WLY520 高频电路 3 WL Y308 是 4
WLY317 传感器原理 3 WLY301 WLY308 是是 4
WLY509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 WL Y500 WLY508 4
WLY519 数值分析 3 WLY201 WLY202 4
WLY318 专业概论 1 是 4
WLY319 电子测量原理 3 WLY313 WLY305 5
WLY510 自动控制原理 3 WLY313 5
WLY320 数学实验 3 WL Y303 5
WLY321 专业英语 3 5
WLY322 工业见习 1 5
WLY511 电力电子技术 3 WL Y308 6
生涯规划课程WLY512 SOPC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3 WL Y500 WLY505 6
最低选修
12学
分WLY513 DSP技术及应用 3 WL Y500 WLY504 6
WLY514 网络技术基础 3 WL Y500 WLY504 6
WLY515 操作系统原理 3 WL Y500 WLY508 6
WLY516 计算机测控技术 3 WL Y500 WLY510 6
WLY323 技术教师技能训练 3 6
WLY324 光电子技术 2 WLY301 WLY308 7
WLY517 智能信息处理初步 2 WLY200 7
WLY518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3 WL Y503 WLY320 7
WLY325 科技发展讲座 1 8
WLY326 毕业论文 6 8
(3)生涯规划课程
生涯规划课程最低选修12学分。

学生可以选修本专业生涯规划
课系列中的课程,也可以选修本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和物理专业的相关课程,也可以跨学院选择数学、化学、计算机专业的课程。

(4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为必修课,6学分,在第4学年完成。

6.副修专业和第二学位课程说明
副修专业面向全校学生,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适应性而提供的课程。

副修专业学生修满本专业课程计划中指定的9门课程,共31.5学分,即可得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副修专业证书。

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为全校学生开设第二学位课程。

学生修满课程计划中所指定的19
门课程,共52学分,即可得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二学位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