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原子光谱分析——光谱分析基础.

仪器分析

绪论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物质所产生的测量讯号的不同根据物质所产生的可测量讯号的不同

光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

分离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热分析法

放射化学分析法

光分析方法的分类----光谱法

凡是基于检测能量作用于待测物质后产生的辐射讯号或所引起的变化的分析方法均可称为光分析法(opticalanalysis)。

光谱法是以光的吸收、发射和拉曼散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光分析方法,通过检测光谱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分析。检测光谱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分析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分子荧光光度法

X荧光光谱法

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分子磷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散射光谱

光分析方法的分类----非光谱法

非光谱法是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讯号,仅通过测量电磁辐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的变化的分析方法。

折射法

旋光法

非光谱法

X射线衍射法

电子衍射法干涉法散射浊度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electrochemicallthilanalysisli,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根据所测得的电讯号的不同分类。

电导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电解分析法

电泳分析法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

无净电流流动有净电流流动库仑分析法分离分析法

色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chromatographicanalysis,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将色谱法与各种现代仪器方法联用,是解决复杂物质的分离和分析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

超临界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分离分析法

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电泳分析法

激光色谱法电色谱法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质谱分析法热分析法

其他仪器分析法放射化学分析法

第七章原子光谱分析光学分析法(optical analysis) 是基于检测能量作用于待测物光学

质后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或所引起的变化的类分析方法。质后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或所引起的变化的一类分析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9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

三个基本过程:个基本过程

1.能源提供能量

2.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产生被检测信号

三个基本特点:

1.所有光分析法均包含三个基本过程

2.选择性测量,不涉及混合物分离(不同于色谱分析)择性测涉物分离同谱分析

3.涉及大量光学元器件

光学分析法:

利用光电转换或其它电子器件测定“电磁辐射能量与物质相互作用”之后的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即的方法。即

历史上,此相互作用只是局限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现在,已扩展到其它各种形式的能量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声波、粒子束(离子和电子)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磁辐射范围:射线~无线电波所有范围;

相互作用方式: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光学分析法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表征、表面分析等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区代的地位。

第一节光谱分析基础(光分析导论)11.1 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1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11.2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1.3 光分析法分类光分析分

1.4 光谱仪器及其组成

1.1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10cm s-11,电磁辐射是种以极大的速度(在真空中为2.9979电磁辐射是一种以极大的速度29979×l010

约3 ×l08 m s-1)通过空间传播能量的电磁波。

一、基本性质:

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微粒性波

性电场向量

Xx

微粒性: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说明了光的微粒性。说光的微粒性

光子(光量子),具有能量光子光量子具有能量:

E=h⋅ν

h-普朗克(Planck)常数,6.626×10-34J·s

ν-频率

E-光量子具有的能量

单位:焦耳(J),电子伏特(eV,,一个电子通过个电子通过1V电压降时具有的能量) )

1eV=1.6020×10-19 J

二、电磁波谱

将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将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就得到电磁波谱。

三、电磁辐射的特性

(1) 吸收物质(原子、分子或离子)选择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

并从低能态(基态)跃迁到高能态(激发态);

(2)发射物质将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

(3)(3) 散射散射丁铎尔(Tyndall)散射和分子散射;

(4) 折射由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5) 反射造成光的损失;

(6) 干涉当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周相相等或周相差保持恒定的波源所发射的相干波互相叠加时会产生波的干涉现象;

(7) 衍射光绕过物体而弯曲地向它后面传播的现象;

(8) 偏振只在一个固定方向有振动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

旋光色散法,圆二色性法,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构象。

(一)与光的波动性相关的特性(

)与光的波动性相关的特性

1.波的叠加(Superposition)

2.波的衍射(Diffraction

衍射:光绕过物体而弯曲地向它后面传播的现象。平行光束S通过狭缝AB,狭缝宽度为a,入射线以φ角方向传播,经透镜聚焦后会聚于P点,则AP与BP的光程差AC(Δ)应为

Δ= a · sin φ

单缝衍射

P点的明暗取决于光程差Δ。对应于某确定角度φ,如果狭缝可以分成为偶数,则在则在P点出现暗条纹。如果狭缝可以分成为奇数波点出现暗条纹如果狭缝可以分成为奇数波带,则在P点出现明条纹。

当φ=0时,为零级明条纹零(P0);

当φ符合Δ=a · sin φ= 2K(λ/2),K=±1, ±2 , ±3……时,为暗条纹;当φ符合

Δ=a · sin φ= (2K+1) (λ/2),K=±1, ±2 , ±3……时,为明条纹(P1, P2, P3 …… P1’, P2’, P3’…… )。

随着K=±1, ±2 , ±3……出现第一级,第二级……明暗条纹。紫色光的条纹离零级亮条纹P0最近,最近

红色光的条纹离P0最远,

在P0的两边排列着P1, P2, P3

…… P1’, P2’, P3’……各级光

谱每级中对称地排列着谱,每一级中对称地排列着

尚未分开的各单色光的衍射

条纹。条纹

单缝衍射条纹中亮度的分布

3. 光的干涉(Coherent interference)

当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周相相等或周相差保持恒定的波源所发射的相干波互相叠加时会产生波的干涉现象。当两列波相互加强时,可得到明亮条纹;相互抵消时,则得到暗条纹。这些明暗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若两波光程差为δ,波长为λ,当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光波在焦点上将相互加强形成明条纹。

δ=±K λ(K=0, 1, 2,…)

相反,当两波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光波在焦点上将相互减弱形成暗条纹。

δ=±(2K+1) λ/2 (K=0, 1, 2,…)

4. 光的传输(

55. 光的反射(

6. 光的折射(

7. 光的偏振(Transmission)Reflection)Refraction)Polarization)

8. 光的散射(Scattering)

丁铎尔散射(Tyndall):大质点(如胶体粒子和聚合物分子)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近时所产生的散射现象,此时散射光极强(与λ2成反比),可以肉眼观察到。分子散射:当分子或分子聚集体的尺寸远小于光的波长时所发生的散射现象。光子与分子相互作用的两种情况:

瑞利散射(Rayleigh):(弹性碰撞,没有能量交换,光子的运动方向改变,但λ不变,产生与入射光波长相同的散射光)。

拉曼散射(Raman):(非弹性碰撞,光子与分子相互作用时有能量的增加或损失,方向及波长均改变,产生与入射光波长不同的散射光)。光照导致的分子内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分子极化过程,分子极化率越大,越大RamanR散射越强散射光强I与λ4成反比,因此,散射越强。散射光强成反比因此

用短波入射光比用长波入射光激发所产生的拉曼散射光要

强。

拉曼散射光和瑞利散射光的频率差称为拉曼位移。

(二)与光的粒子性相关的特性

当物质发射电磁辐射或者电磁辐射被物质吸收时,而且具有粒子性。最著名的例子是“光电效应”现象的发现。发现

1. 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现象:1887,HeinrichHetz(在光照时,两间隙间更易发生火花放电现象)

解释:1905,Einstein理论,E = hν

证明:1916,Millikan(真空光电管)

2能态(Energy state)2.

量子理论(Max Planck,1900):

某物质粒子总是处于“特定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即能量是“量子化”的。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粒子发生能级跃迁时的能量差∆E可用hν表示。

两个重要推论:物质粒子存在不连续的能态,各两个重要推论物质粒子存在不连续的能态各能态具有特定的能量。当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该粒子将吸收或发射完全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反之子将吸收或发射完全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反之亦是成立的;即∆E= E1 -E0 = hν

33. 电磁波的发射—光谱图

光谱组成:

线光谱(Line spectra):(Linespectra):

由处于气相的单个原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

4Å。的锐线线宽大约为10-4的锐线,线宽大约为

带状光谱(Band spectra):

由气态自由基或小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光谱,由于各能级间的能量差较小,因而产生的谱线不易分辨开而形成所谓的带状光谱,其带宽达几个至几十个nm)。

线光谱带光谱

连续光谱(Continuum spectra):

固体被加热到炽热状态时,无数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或振动所产生的热辐射也称黑体辐射通常产生动或振动所产生的热辐射,也称黑体辐射。通常产生背景干扰。温度越高,辐射越强,而且短波长的辐射强度增加得最快!

另一方面,炽热的固体所产生的连续辐射是红外、可见及较长波长的重要辐射源(光源)。

H2-O2

火焰中海水的发射光谱图

44. 电磁波的吸收

现象:当电磁辐射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时,具有一定频率(能量)的辐射将能量转移给处于基态的原子的辐射将能量转移给处于基态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使粒子跃迁分子或离子使粒子跃迁至高能态(激发态),从而使这些辐射被选择性地吸收。被吸收的辐射能的辐射能,应具有与吸收粒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的能量差相同的能应具有与吸收粒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的能量差相同的能量。

吸收光谱图:以波长(或频率)为横坐标,被吸收的能量(吸光度或透光率)为纵坐标绘制的谱图。

原子吸收: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S);

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度分析(UV-Vis);红外光谱分析(IR);核吸收:核磁共振光谱(NMR)。

11.22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atomspectrum,molecularspectrum

原子和分子是产生光谱的基本粒子,由原子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其光谱特性也不同。

一、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线性光谱)最常见的三种原子光谱(线性光谱):最常见的三种

基于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AAS);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荧光光谱(AFS);

基于原子内层电子跃迁的X射线荧光光谱(XFS);基于原子核与射线作用的穆斯堡谱(Mössbauer);

铁的AES光谱的谱线非常丰富,而且在各波段均有容易记忆的特征光谱,故可作为一根很好的波长标尺,与实际光谱板进行比较。谱板进行比较

(一)电子的运动状态电的动状态

原子外层为一个电子时,其能级可由四个量子数来描述:其能级可由四个量子数来描述

•主量子数n:周期数,表示电子层,决定电子的主要能量;1, 2, 3, …, n角量子数l:表示电子云的形状,决定了电子绕核运动的角动量;表示电子云的形状决定了电子绕核运动的角动量0, 1, 012, …, n-1 (s, p, d, f…)磁量子数m:表示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决定了电子绕核运动的角表示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决定了电子绕核运动的角动量沿磁场方向的分量;0,±1,±2,…±l自旋量子数s:表示电子的自旋,决定了自旋角动量沿磁场方向的分量。:表示电子的自旋决定了自旋角动量沿磁场方向的分量电子自旋在空间的取向只有两个,一个顺着磁场,一个反着磁场。s的取值±1/2。

(二)原子的能态

对具有多个外层价电子的原子,由于原子内各电子间存在相互作用,这时电子的运动状态必须用主量子数n,总角量子数L,总自旋量子数S以及内量子数J来描述。

总角量子数L:

L=∑l

外层价电子角量子数的矢量和外层价电子角量子数的矢量和,共共(2l+1)1)个不同的数值(xiaode)

L=|l1+l2|,|l1+l2-1|,······,|l1-l2|

分别用S,P,D,F······,表示表示:L=0,1,2,3,······,

[例]碳原子,基态的电子层结构(1s)2(2s)2(2p)2,两个外层2p电子:l1=l2=1;

L=2,1,0;

总自旋量子数S:

S=∑s

外层价电子自旋量子数的矢量和,共((2S+1))个不同的数值:

S=0 ,±1,±2,······,±S(若S为整数)

或±1/2,±3/2 3/2,······,±S(若S为分数)

这是由于L与S之间存在电磁相互作用;可裂分产生(2|S|+1)个能级;这就是原子光谱产生光谱多重线的原因,通常用M表示,称为谱线多重性符号;M为为“几”,谱线为“几”重线。几,谱线为几重线。

[例] 碳原子,基态的电子层结构(1s)2(2s) 2(2p) 2,

两个外层个外2p电子,分占两个电占个p轨道,基态,轨道态s1=1/2,s2=1/2;S=0,1。

[例]钠原子,钠原子一个外层电子个外层电子,

S=1/2;因此:M=2|S|+1=2;双重线。

[例]碱土金属,两个外层电子,碱土金属两个外层电子

自旋方向相同时,S=1/2+1/2=1,M=3;三重线;自旋方向相反时,S=1/2-

1/2=0,M=1;单重线。

内量子数J:

内量子数J取决于总角量子数L和总自旋量子数SJ=(L+S),(L+S-1),······,(L -S)

若L≥S;其数值共(2S+1)个;

若L<S;其数值共(2L+1)1)个;

例:L=2,S=1,则J有三个值,J=3,2,1;

L=0,S=1/2;则J仅有一个值1/2;

J值又称光谱支项。值又称光谱支项

原子的能级通常用光谱项符号表示:nMLJn:主量子数;M:谱线多重性符号;L:总角量子数;总角量子数J:内量子数内量子数钠原子的基态光谱项符号

32S1/2;

表示钠原子的电子处于n=33,M=22,(S=J=1/2的能级状态。,L=00,1/2) [例][例] 钠原子基态钠原子基态的电子运动状态

钠原子的核外有11个电子,依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可进行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1。内层轨道电子全充满,对原子的量内层轨道电子全充满对原子的量子数无贡献,只需考虑未充满的外层轨道中的电子,即:最外层电子为3s1,它的运动状态为:

n= 3, l= 0, m= 0, s= 1/2

n=33,L=00,S=1/2,M=2|2|S|+1=22,J=1/2

则钠原子基态的光谱项符号为32S1/2

[例] 钠原子第一激发态的电子构型为

1s22s22p63s03p1

3p轨道有一个电子

则n=3,L=1,S=1/2,M=2,J=3/2,1/2所以钠原子第一激发态的光谱项符号为:

32P3/232P1/2

[例][例] Mg原子基态Mg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

1s22s22p63s2

n = 3

l1= 0,l2= 0 ,L=0

s1= +1/2,s2= -1/2,S= 0,

(两个3s电子处于同一轨道,自旋必须反平行)M= 2S+1 = 1

J =L+S=0

则MgM原子基态的光谱项符号为31S0

[例][例] Mg原子第一激发态原子第激发态的电子构型为

1s22s22p63s13p1

n= 3

l1 = 0,l2 = 1;L = 1

s1= 1/2,s2= 1/2;

S = 0(反向自旋,能量低),1(同向自旋,能量高);MM = 11,3

M = 1时,J = 1 31P1

M = 3时,J = 2,1,0 33P233P133P0

由于一条谱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因此可用两个光谱项符号表示跃迁谱线。

[例]钠原子的双重线

Na5889.96Å;32S1/2—32P3/2

Na5895.93Å;32S1/2—32P1/2

电子能级跃迁的选择定则: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电子的跃迁不能在任意两个

能级之间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选择定则”:

(1)主量子数的变化Δn为整数,包括零;

(2)总角量子数的变化ΔL=±1,即跃迁只允许在S与P之间,或P与S或D之间……;

(3)内量子数的变化内ΔJ=0,±1;但是当J=0时,ΔJ=0的跃迁被禁阻;

(4)总自旋量子数的变化ΔS=0,即不同多重性状态之间即不同多重性状态之间的跃迁被禁阻;

[例] Hg有一条很弱的谱线2536.5 Å,对应于光谱项为61S0—63P1的跃迁,其中的跃迁其中ΔS=1(ΔM=22 ),即ΔS≠0 0,不符合第4选律。

因此,实际上,禁阻跃迁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禁阻跃迁线的概率要比正常跃迁低得多,谱线的强度也要弱得多。

(三)能级图

元素的光谱线系常用能级图来表示。能级图的纵坐标表示能量,单位用cm-1(波数)或eV表示;横坐标为总角量子数L及光谱项符号。最上面的是光谱项符号;实际存在的能级用横线表示,最下面的横线表示基态;上面的逐渐密集,表示各激发态;可以产生的跃迁用线连接,以波长值(Å)表示)表示。

线系:由各种高能级跃迁到同同一低能级时发射的一系列光谱低能级时发射的系列光谱线。

(四)共振线

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以电子伏特eV表示。

原子的外层电子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最低能量激发态)的跃迁最易发生发态)的跃迁最易发生,需要的能量最低(即激发电位需要的能量最低(即激发电位最低),产生的谱线也最强,该谱线称为共振线,也称为该元素的特征谱线;该激发电位,称为共振电位。

二、

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

为什么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

由于分子内部各质点的运动能级远较原子光谱复杂。

原子光谱图

分子光谱图

分子能级

E=Ee+Ev+Er+En+Et+Ei

分子整体能级:E

分子中原子的核能:分子中原子的核能En

分子的平移能:Et

电子运动能:电子运动能Ee

原子间相对振动能:Ev

分子转动能:分子转动能Er

基团间的内旋能:Ei

在一般化学反应中,En不变;Et、Ei较小;

E=Ee+Ev+Er

分子产生跃迁所吸收能量的辐射频率:

ν=ΔEe/h+ΔEv/h+ΔEr/h

双原子分子能级图分子中价电子位于自旋成对的单重基态S0分子轨道上,当电子被激发到高能级上时电子被激发到高能级上时,若激若激发态与基态中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反,称为称为单重激发态,以S1、S2、······表示;反之,若激发态

与基态中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同,与基态中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同称为三重激发态,以T1、T2、······表示。表示

单重态分子具有抗磁性;三重态分子具有顺磁性;三重态分子具有顺磁性

由单重基态跃迁至单重激发态的几率远大于单重态到三重激发态,但受激三重态的寿命长。

跃迁类型与分子光谱

分子光谱复杂,电子跃迁时带有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纯电子跃迁引起的,故又称电子光谱光谱,谱带比较宽;谱带比较宽

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引起的起的,故也称振转光谱;故也称振转光谱;

分子的荧光光谱是在紫外或可见光照射下,电子跃迁至单重激发态态,并以无辐射弛豫方式回到第一单重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由此并以无辐射弛豫方式回到第单重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由此再跃回基态或基态中的其他振动能级时所发出的光;

分子的磷光是指处于第一最低单重激发态的分子以无辐射弛豫方式回到第式回到第一最低三重激发态,再跃迁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光。最低三重激发态再跃迁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光

基于分子中电子能级、振-转能级跃迁;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

红外光谱法(IR);

分子荧光光谱法(MFS);

分子磷光光谱法(MPS);

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波谱(N)。

1.3光分析法分类

•光谱法:依据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拉曼散射等作用建立的分析法射等作用建立的分析法,对光谱的波长或强度进行分对光谱的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非光谱法:非光谱法是依据电磁辐射作用于物质之后,其反射其反射、折射、衍射、干涉或偏振等基本性质的变化折射衍射干涉或偏振等基本性质的变化建立的分析法。不涉及能级跃迁。

光谱基础知识

光谱:处于不同状态的物质,在状态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电子辐射,经色散系统分光后,按波长或频率或能量顺序排列就形成了光谱。 射频区: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10m-1cm 微波区:分子转动能级间跃迁,1cm-100um 红外区:分子振动能级变化,100um-1um 可见、紫外光谱区:原子外层电子跃迁,价电子能级间跃迁,1um-10nm X射线区:原子内壳电子跃迁10nm 分立谱和连续谱 分立谱由一些线光谱组成,线光谱是在某些频率上出现极大值分布的光强分布形式。原子的束缚能级间跃迁产生分立的线光谱。有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连续谱是在一段光谱区上光强为连续过渡而无法分离的光谱,一般热辐射所产生的光谱为连续光谱。当原子或分子在辐射的激发下电离时,能形成连续的吸收光谱,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的韧致辐射或电子与离子的复合会产生连续的发射光谱 光谱按能量传递方式可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 原子光谱:由于原子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子辐射。 磷光是一种缓慢发光的光致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通常具有和基态不同的自旋多重度),然后缓慢地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与荧光过程不同,当入射光停止后,发光现象持续存在。发出磷光的退激发过程是被量子力学的跃迁选择规则禁戒的,因此这个过程很缓慢。所谓的"在黑暗中发光"的材料通常都是磷光性材料,如夜明珠。 荧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出射光(通常波长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等离子体是原子分子集团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其特点是高温和高度电离 光谱特点:在正常原子的离化限附近存在着一片能记得准连续区。一方面这个区域是常态原子能级的密集区,另一方面高密度的电子与离子的电场和高温使能级大大展宽,以至于在某个能级上,各个挨得很近的能级出现了重叠,于是形成了这种准连续区。 等离子体的温度和电离程度越高,准连续区越向基态扩展,以致出现电子在受束缚的全部范围内都没有分立能级了。 等离子体种可能产生的跃迁光谱有: 分立谱:与常态下原子跃迁相同 韧致辐射:发生在离化限以上的连续区内,这里也是自由电子区,高温下的电子可能具有很高的动能,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当动能降低时就会伴随有辐射产生,称为韧性辐射,是连续谱。自由电子在离子场作用下发生电子-离子库仑碰撞,使自由电子跃迁到较低能量的另一自由态,伴随着电子因碰撞而产生减速度,从而把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辐射出去,这种由于库仑碰撞引起的辐射称为韧致辐射。 逆韧致辐射即电子的自由—自由跃迁吸收激光能量所致 自由-束缚跃迁:由于自由区中辐射的波长可以连续改变,所以是连续谱。等离子体中自由电子与离子碰撞后复合或者自由电子被中性粒子俘获,被复合或俘获的电子多余能量以光子形式辐射出来。跃迁前电子是自由态,跃迁后电子束缚于某能级,所以称为自由-束缚跃迁,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理论基础

第一节概论 物质中的原子、分子永远处于运动状态。这种物质的内部运动,在外部可以辐射或吸收能量的形式(即电磁辐射)表现出来,而光谱就是按照波长顺序排列的电磁辐射。由于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光谱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把光谱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波长及测定方法,光谱可分为: γ射线:(0.005∽1.4Å) X射线:(0.1∽100 Å) 光学光谱:(100 Å∽300μm) 微波波谱:(0.3mm∽1m) 通常所说的光谱仅指光学光谱而言。 按外形,光谱又可分为连续光谱、带光谱和线光谱。 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波长区域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其分析原理是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发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进而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 1.选择性强 由于原子吸收谱线仅发生在主线系,而且谱线很窄,线重叠几率较发射光谱要小的多,所以光谱干扰较小,选择性强,而且光谱干扰容易克服。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对原子吸收光谱产生干扰。 2.灵敏度高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目前最灵敏的方法之一。火焰原子吸收的相对灵敏度为μg/ml∽ng/ml。由于该方法的灵敏度高,使分析手续简化,可直接测定,缩短了分析周期,加快测量进程。 3.分析范围广 目前应用原子吸收法可测定的元素超过70种。就含量而言,既可测定低含量和主量元素,又可测微量、痕量甚至超痕量元素;就元素性质而言,既可测定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又可直接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也可以间接测定有机物。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习题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网上习题) 一、选择题 1.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1)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答案:(4) 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1)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 (2)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3)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 (4)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答案:(3) 3.发射光谱分析中,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答案:(4) (1)直流电弧(2)低压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4.电子能级差愈小,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 答案:(2) 5.下面哪种光源,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6.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7.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最稳定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8.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背景最小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1) 9.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3) 10.用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分析海水中重金属元素时,应采用的光

光谱分析复习和思考题

光谱分析复习和思考题 一、光谱法基础知识 1、光谱法定义或者原理 答: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电磁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2、光谱法的分类 二、原子发射光谱 1、原子发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各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其特征的谱线 答:(1)当气态原子或离子的核外层电子获取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从基态跃迁到各种激发态,处于各种激发态不稳定的电子(寿命<10-8s)迅速回到低能态时,就要释放出能量,若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即得到原子发射光谱。(2)因为各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能级不同,所跃迁产生光谱线的波长也不同,所以各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其特征的谱线。 2、影响原子发射光谱的谱线强度的因素是什么产生谱线自吸及自蚀的原因是什么 答:(1)谱线强度的基本公式:i i KT E i i h A e g g N I i υ-=00, N 0—单位体积的基态原子数;gi ,g0 —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Ei —激发电位; K —Boltzmann 常数;T —温度/K ;Ai —为跃迁几率;υi —为发射谱线的频率。主要影响因素为统计权重、跃迁几率;激发电位、激发温度;电离度、蒸发速率常数、逸出速率常

数。 (2)谱线自吸:某元素发射出的特征光由光源中心向外辐射过程中,会被处于光源边缘部分的低能级的同种原子所吸收,使谱线中心发射强度减弱,这种现象叫自吸。(3)自蚀:在自吸严重情况下,会使谱线中心强度减弱很多,使表现为一条的谱线变成双线形状,这种严重的自吸称自蚀。 3、解释下列名词: (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 激发电位:低能态电子被激发到高能态时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电位:每个气体化合物被离子化的能量称为电离电位。 (2)共振线、原子线、离子线、灵敏线、最后线。 共振线: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 原子线:原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M * M 离子线:离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M+* M+ ; M2+* M2+ 灵敏线:由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L1 。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L1。 最后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L1。 4、摄谱仪的类型及分光原理 答:摄谱仪的类型有棱镜摄谱仪和光栅摄谱仪。 棱镜摄谱仪分光原理: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分光。 光栅摄谱仪分光原理:利用光的衍射现象进行分光。 5、内标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 答:logR=log(I分/ I内)= blogC+log A

光谱基础知识

太阳光光谱 紫外线谱带:波长280-400nm之间,其特点是穿透性强,可使人体皮肤黑色素沉积,颜色加深,过度的紫外线曝晒会导致皮肤癌,可导致地毯、窗帘、织物及家具油漆褪色。 可见光谱带:波长380~780nm之间,其特点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唯一光谱,可见光波段进一步可以分为不同的颜色(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对人体没有直接伤害。 红外光谱带:波长700~2400nm之间,其特点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阳光“不可见”的热量,所含能量最大,所以热量也高。 各波段的远近红外线构成了太阳能的53%,紫外线占3%,可见光占44%。 元素光谱简介 如果物质是以单原子的形式而存在,关键看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了。如果在可见光的某个范围内,并且吸收某一部分光线,那它就显剩下的部分的光线的颜色。如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非常低,可以吸收任意的光线,该原子就是黑色的,如果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非常高。不能吸收任何光线,它就是白色的。如果它能吸收短波部分的光线,那它就是红色或黄色的。 具体的元素光谱:红色代表硫元素,蓝色代表氧元素,而绿色代表氢元素。 元素燃烧发出的光谱 燃烧所发出的光色根据不同的元素发出不同的光谱,每一种元素燃烧时都发出多条光谱,这种光通过三梭镜或光栅后会在屏障上显现出多条亮线,也就是说只发出有限的几种频率的光,这就是这种元素的光谱。其中会有一条或几条最亮的线,这几条最亮的线决定了在人眼中所看到的颜色。 观察光谱的方法 连续光谱的光线在通过含某种元素的气体时在光谱带上会出现多条暗线,这些暗线刚好与这种元素的光谱线位置相同,强度刚好相反,(光谱线越强的位置暗线越明显)这就是元素的吸收光谱。天文学家就是利用吸收光谱来查明遥远的恒星大气和星云中所含的元素,观察恒星红移或蓝移也要利用吸收光谱。 观察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原子光谱,可以把它们放到煤气灯的火焰或电弧中去烧,使它们气化后发光,就可以从分光镜中看到它们的明线光谱 原子决定明线光谱 实验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明线光谱.彩图7就是几种元素的明线光谱.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研究原子的结构。 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

原子光谱分析

原子光谱分析 §1概论 §1-1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广义地说,光学分析法是基于物质和电磁波(包括从γ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整个电磁波谱)的相互作用,即光学分析法是基于测量物质所发射或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和强度的分析方法。 所有的光学分析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1.光谱法:测量的信号是物质内部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 2.非光谱法:基于当电磁波和物质相互作用时,电磁波只改变了方向和物理性质,如:折 射、反射、散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非光谱技术包括折射法、干涉法、旋光测定法,浊度法,X-射线衍射法等。 §1-2电磁波谱 实验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或称电磁辐射),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所有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3×1010cm/s,但在波长或频率上有差别,按照它们的波长或频率次序排列成谱,称为电磁波谱。 2.中间部分:包括紫外区、可见区和红外区,统称为光学光谱区。 3.长波部分:包括微波和射频,通常称为波谱。 §1-3光谱和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电磁波和物质相互作用(即交换能量)的结果,可以产生发射、吸收和联合散射三种类型的光谱。 1.发射光谱 物质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M*过渡到能量较低的状态M,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M*→M+hν 通过测量物质的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叫做发射光谱分析法。根据发射光谱所在的光谱区和激发方式的不同,发射光谱分析法有:

(1)γ射线光谱法 (2)荧光X射线光谱法 (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4)原子荧光分析法 (5)分子荧光法 2.吸收光谱 入射的电磁波和物质中的电荷或磁矩相互作用,就产生吸收光谱。M+hν→M* 要产生吸收光谱,入电磁波的能量hν应该正好等于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两个能级跃迁的能量差值,即hν=E2-E1 利用物质的特征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吸收光谱分析法。根据所在的光谱区不同,吸收光谱分析法有: (1)穆氏堡尔光谱法 (2)紫外和可见分光光度法 (3)原子吸收光谱法 (4)红外分光光度法 (5)顺磁共振光谱法 (6)核磁共振光谱法 3.联合散射光谱:主要用于研究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相补充),也可对物质进行定量测 定。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2-1原理 原子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即能发射其特征光谱。测量原子发射光谱强度来推断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就是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2-2激发光源 光源一般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1.分析的绝对灵敏度高; 2.激发过程中,光源应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再现性。 3.要求获得的光谱没有背景或背景小。 4.光源要有足够的亮度,曝光时间便可缩短,以加快分析速度。 §2-2-1常用的激发光源 目前常用的激发光源,按其特性分类可概括为: 1.热激发光源 (1)火焰:常用的火焰温度在2000-3000K左右,视火焰的组成而改变。用火焰作激发源的优点是设备简单,稳定性好,在测定谱线强度时可以读取瞬时强度,分 析速度快。但火焰温度低,只能激发有低激发能谱线的元素,因此能够分析的 元素有限,而且容易产生化学干扰和背景干扰(带状光谱)。 (2)电弧:无论是低压或常压下的自激放电,当电路中功率比较大,能提供较大电流时,称为电弧放电。电弧放电分为直流电弧和交流电弧两种。电弧放电有以 下特点:激发温度高,仅次于火花放电;蒸发能力强,检出限较低,因电极温 度高,电弧不易低熔点的金属和合金试样;由于稳定性较差,故分析精度差。 (3)火花放电:电极间部连续的气体放电叫火花放电,火花放电的电流是由周期性充电的电容供给。火花放电分为高压火花、控制火花、高频火花和低压火花四

原子光谱的谱线分析与精细结构解读

原子光谱的谱线分析与精细结构解读 光谱是物质发射、吸收和散射光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光的频率和强度的测量, 可以揭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原子光谱是光谱学中的一种重要分支,研究原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谱线,为我们解读原子的精细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原子光谱分析中,谱线是关键。谱线是指原子在能级之间跃迁时所产生的特 定频率的光线。每个原子都有独特的谱线,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可以用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元素。谱线的频率和强度可以通过光谱仪进行测量,进而得到原子的能级结构信息。 原子光谱的谱线分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发射光谱是指 当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出的光线被测量和分析。吸收光谱则是指当原子吸收外部光源的光线并跃迁到高能级时,光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被测量和分析。通过这两种光谱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和电子轨道的特性。 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解读是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的。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原子 的电子存在于离散的能级上,每个能级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和轨道形状。当外部能量作用于原子时,电子可以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这个过程伴随着光的发射或吸收。根据能级的分布和电子跃迁的规律,我们可以解释原子光谱中的谱线分布和强度变化。 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解读还包括对谱线的分析和解释。谱线的形状、位置和强 度都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例如,谱线的形状可以告诉我们原子的自旋磁矩和电子轨道的形状;谱线的位置可以告诉我们原子能级的能量差异;谱线的强度可以告诉我们原子跃迁的概率和跃迁过程的选择规则。通过对谱线的分析和解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电子行为。 除了谱线分析,原子光谱的研究还涉及到谱线的精确测量和定标。由于谱线的 频率非常高,一般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光谱仪进行测量。同时,为了准确地描述和比

高中物理必修之知识讲解 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 【学习目标】 1.知道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等概念; 2.明确光谱产生的原理及光谱分析的特点; 3.知道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4.了解玻尔原子模型及能级的概念; 5.理解原子发射和吸收光子的频率与能级差的关系; 6.知道玻尔对氢光谱的解释以及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7.了解激光产生的原理; 8.了解激光的特性; 9.了解激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氢原子光谱 1.光谱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用摄谱仪可以得到光谱的照片. 物质的光谱按其产生方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发射光谱——物体直接发出的光通过分光后产生的光谱.它又可分为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线状光谱). ①连续光谱一一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一切单色光)组成的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如电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 ②明线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它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因此也叫原子光谱.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实验证明,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特征的明线光谱。可以使用光谱管观察稀薄气体发光时的明线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产生的明线光谱是不同的,但同种元素原子产生的明线光谱是相同的,这意味着,某种物质的原子可从其明线光谱加以鉴别.因此称某种元素原子的明线光谱的谱线为这种元素原子的特征谱线. (2)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该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这种光谱的特点是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由若干条暗线组成的.例如太阳光谱就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温度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产生的吸收光谱.实验表明,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即某种原子发出的光与吸收的光的频率是特定的,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也是该元素原子的特征谱线. 2.光谱分析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做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明线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某 10-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将其检测出来.光谱分析在科学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 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1)检查物体的纯度;(2)鉴别和发现元素;(3)天文学上光谱的红移表明恒星的远离等. 3.氢原子光谱线 氢原子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原子,通过对它的光谱线的研究,可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氢原子光谱线是最早发现、研究的光谱线.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的光谱分析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的光谱分析原子的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被称为物质分析的皇冠之一,它是通过研究物质的光谱特性来分析物质成分的一种手段。光谱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天文学到化学,从环境监测到生命科学,都有其独特的应用。 原子的光谱分析是光谱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原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单位,它们包含了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结构的研究可以揭示许多化学现象,如雾霾、火山喷发等。原子的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原子的电子能级结构来研究原子性质的方法,是原子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原子光谱分析通常基于原子吸现象。可见光和紫外线是原子吸收光谱的常见波长范围,因为它们能够被原子的电子能级结构吸收。在这个光谱中,每一个周波数或者能量都代表一个原子能级的激发。当一个原子处于低能量状态时,它的电子处于低能量状态的原子轨道,而当它受到带能量的光时,电子被激发成高能量状态的原子轨道,这个过程叫做激发。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自身能量

变高。电子发生临界激发时,会自发地向低能量状态退回,并且该过 程会释放出原子的过剩能量。能量的释放通常通过光的形式实现,其 中稍低于激发波长的特定光子会被释放并放射出去。 基于不同的原子的能级结构,它们会吸收和发射特定的波长和光 谱线。每个元素都有一组特定的波长和光谱线,这些光谱线和波长特 征被用于确定原子的存在和原子类型。这些波长和光谱线可以使用光 谱仪来测量。光谱仪是一种可以测量不同波长和光谱线的仪器,它可 以分析特定元素的光谱线强度和波长,并且可以显示出特定的光谱线。 在原子光谱分析中,有许多技术被用来检测特定的光谱线。例如,原子吸收谱和原子发射谱都是用来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原子吸收谱 使用光源和样品进行比较,通过检测轻微的光强差异来检测特定元素 的存在。而原子发射谱使用放电技术来激发样品,并检测特定元素的 光谱线。这些光谱线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来检测,例如质谱测量、激光 测量和光电子测量等。 总的来说,原子的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可以用来 确定原子的存在和类型,并对原子的能级结构进行研究。这种技术的 广泛应用包括环境监测、材料分析、天文学、药物研究和生命科学等

原子光谱解读

光谱『spectrum』 光波是由原子内部运动的电子产生的.各种物质的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它们发射的光波也不同.研究不同物质的发光和吸收光的情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一一光谱学.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光谱的知识. 分光镜观察光谱要用分光镜,这里我们先讲一下分光镜的构造原理.图6-18是分光镜的构造原理示意图.它是由平行光管A、三棱镜P和望远镜筒B组成的.平行光管A的前方有一个宽度可以调节的狭缝S,它位于透镜L1的焦平面①处.从狭缝射入的光线经透镜L1折射后,变成平行光线射到三棱镜P上.不同颜色的光经过三棱镜沿不同的折射方向射出,并在透镜L2后方的焦平面MN上分别会聚成不同颜色的像(谱线).通过望远镜筒B的目镜L3,就看到了放大的光谱像.如果在MN那里放上照相底片,就可以摄下光谱的像.具有这种装置的光谱仪器叫做摄谱仪. 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有两种类型: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彩图6).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 例如电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 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彩图7).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 做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于不同波长的光.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光谱.观察气体的原子光谱,可以使用光谱管(图6-19),它是一支中间比较细的封闭的玻璃管,里面装有低压气体,管的两端有两个电极.把两个电极接到高压电源上,管里稀薄气体发生辉光放电,产生一定颜色的光. 观察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原子光谱,可以把它们放到煤气灯的火焰或电弧中去烧,使它们气化后发光,就可以从分光镜中看到它们的明线光谱. 实验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明线光谱.彩图7就是几种元素的明线光谱.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 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研究原子的结构. 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 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例如,让弧光灯发出的 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气(在酒精灯的灯心上放一些食盐,食盐受热分解就会产生钠气),然后用分光镜来观察,就会看到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中有两条挨得很近的暗线(见彩图8.分光镜的分辨本领不够高时,只能看见一条暗线).这就是 钠原子的吸收光谱.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

原子结构与光谱分析

原子结构与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技术,通过研究物质与光之间的相 互作用,可以获得关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信息。光谱分析的基础是 对原子结构的深入了解,本文将探讨原子结构与光谱分析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在了解光谱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 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的中心 核心部分,而电子则以云状分布在核心周围的能级上。 二、光谱的基本原理 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当物 质与光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现象包括吸收、发射和散射。光谱分 析可根据不同的相互作用现象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散射光谱。 1. 吸收光谱 当物质吸收光波时,会导致光的能量被转化为物质内部的激发能量。原子的电子能级是量子化的,只有当电子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能级差时,才会发生跃迁。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 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 发射光谱

原子在激发态经历能级跃迁后,会回到较低的能级。这个过程中,原子会释放出能量,并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不同元素在激发态下的能级结构不同,因此发射光谱可以用于元素或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 散射光谱 物质与光发生散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但光的能量不会被物质吸收或发射。散射光谱可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偏振状态和散射角度等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三、原子结构与光谱分析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光谱分析密切相关,原子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它们与光的相互作用方式,从而影响光谱的形成。 1. 原子能级结构 原子的能级结构对光的吸收和发射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子的电子能级是离散的,只有当电子能级发生跃迁时才会与特定波长的光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原子的能级结构决定了物质吸收和发射光谱的特性。 2. 原子光谱的特征 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因此它们对光的响应也不同。每个元素都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可用于元素的鉴定和定量分析。例如,氢原子的光谱具有明显的线状结构,可用于确定氢的存在和浓度。

原子光谱分为

原子光谱分为 原子光谱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成分的技术,它基于原子的电子能级结构和能级间跃迁的特性,通过分析物质的发射或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浓度。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等领域。 原子光谱分析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两种 基本方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将样品中的原子激发至高能级,使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分析这些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浓度。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则是将样品中的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分析被吸收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浓度。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通过激发样品中的原子,使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谱,从而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浓度。激发原子的方法包括火焰、电弧、等离子体和激光等。其中,火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火焰或气体火炬将样品原子激发至高能级,使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谱。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如不能测定高沸点元素和有机物元素等。 除了火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外,电弧、等离子体和激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也是常用的方法。电弧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通过电弧放电将

样品原子激发至高能级,使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谱;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在高温等离子体中将样品原子激发至高能级,使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谱;激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则是通过激光将样品原子激发至高能级,使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通过将样品中的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浓度。该方法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火焰或气体火炬将样品原子激发至高能级,然后用特定波长的光谱照射样品,测量光的强度变化,从而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浓度。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则是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将样品原子蒸发到石墨炉中,然后用特定波长的光谱照射样品,测量光的强度变化,从而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浓度。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则是将样品原子冷却至近零温度,然后用特定波长的光谱照射样品,测量光的强度变化,从而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浓度。 总结 原子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析物质成分的技术,它基于原子的电子能级结构和能级间跃迁的特性,通过分析物质的发射或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浓度。原子光谱分析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两种基本方法,其中火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该技术在材料科学、化学、环

光谱分析与原子结构

光谱分析与原子结构 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通过对物质发射或吸收光的特性 进行研究,可以得到有关物质组成、结构以及性质等信息。该技术在 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化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领域。本文将介绍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光谱的基本概念 光谱是将光通过一个光栅或棱镜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线所得到的图像。可见光谱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个颜色组成,每种颜 色代表一种特定的波长。根据这个特性,科学家们开始利用光谱进行 分析。 二、光谱分析的原理 光谱分析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的特性来获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光谱类型,可以分成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等。 1. 发射光谱 当物质受到激发时,会吸收能量并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在返回基 态时,物质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形成发射光谱。通过观察和分析发 射光谱的特征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 吸收光谱

物质会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而形成吸收光谱。不同物质对光的吸收 程度不同,通过分析吸收光谱可以确定样品中的成分和浓度等信息。 吸收光谱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和生物医学领域。 3. 散射光谱 散射光谱是指物质对入射光进行散射,形成一定分布规律的光谱。 其中,拉曼散射光谱(Raman spectrum)是通过检测样品散射光与入射光之间的频率差异而获得的。拉曼光谱具有高分辨率和选择性,广泛 应用于材料科学和表面分析等领域。 三、光谱分析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光谱分析与原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物质受到激发时,电子从 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返回低能级时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这种发射光谱的现象与原子的能级结构密切相关。 原子的能级结构由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情况决定。根据泡利不相容 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和能级填充规则,不同原子具有不同 的能级分布。当电子跃迁时,能级的差异导致了发射光谱的特征波长。通过对发射光谱的测量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原子的能级结构 和电子分布规律。 同时,原子结构对吸收光谱也有影响。当物质处于基态时,吸收特 定波长的光会使部分电子跃迁到激发态。通过测量吸收光谱的特征峰 值和强度,可以推断出原子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四、光谱分析的应用

原子的光谱分析与谱线的特征解析

原子的光谱分析与谱线的特征解析 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物质发射、吸收光的特性进行研究, 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而原子的光谱分析则是光谱分析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研究原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揭示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在原子的光谱分析中,谱线是一种重要的特征。谱线是由原子在不同能级间跃 迁时所产生的特定频率的光线。每个原子都有一组特定的能级,当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线。这些特定频率的光线就构成了原子的光谱,也被称为谱线。 原子的谱线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可以通过这些特征来解析原子的结构和性质。首先,谱线的位置可以反映原子的能级结构。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能级结构,因此它们的谱线位置也不同。通过测量谱线的位置,我们可以确定原子的成分和组成。 其次,谱线的强度可以反映原子的跃迁概率。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 级的概率取决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原子的密度和温度等因素。因此,谱线的强度可以提供关于原子的跃迁概率和原子的状态信息。 此外,谱线的形状和宽度也包含了有关原子的信息。谱线的形状可以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例如原子的速度分布、相互作用和碰撞等。通过研究谱线的形状和宽度,我们可以了解原子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方式。 除了这些基本特征外,原子的谱线还可以通过一些高级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析。例如,通过测量谱线的偏振性质,可以了解原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等信息。通过测量谱线的时间延迟,可以研究原子的寿命和衰变过程。通过测量谱线的频率变化,可以研究原子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总之,原子的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通过研究原子的谱线特征,可以揭示原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谱线的位置、强度、形状和宽度等特征都包含了有关原子的信息,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解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原子的性质和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子的光谱分析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进展。

原子光谱分析的理论和特点分析

原子光谱分析的理论和特点分析 摘要:原子光谱分析是测量物质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从原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并 对原子光谱分析的特点进行了。这一研究对原子光谱分析的实际应用具有 参考价值。 关键词:原子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 一、引言 光谱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的产生及 其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光谱就是电磁波的波长及强度分布情况的记录,有的光谱可能只有波长分布的情况。按照光谱的形状来区分,光谱可以分 为三种:线状光谱、带状光谱和连续光谱。根据玻尔理论,原子发射的光 谱就是线状光谱,这种光谱的谱线是分明的,波长的数值有一定的间隔。 光谱根据产生原理不同,可分为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两种。直接记录由光 源发射出的光线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而吸收光谱的观测方法则与发射光 谱不同,先把物质的一部分放在连续光谱的下面,使连续光谱先通过物质 再进入光谱仪。这时候连续光谱中的一部分谱线会被物质吸收,光谱透过 之后就会发现,原本连续的光谱会有一些谱线消失,这些消失的谱线就是 物质的吸收光谱。 通过光谱的研究,人们可以得到原子的能級结构、能级寿命、电子的 组态、分子的几何形状、化学键的性质等多方面的物质结构。但是,光谱 学技术并不仅是一种科学工具,在化学分析中它也提供了重要的定性与定 量的分析方法。根据物质的发射光谱或吸收光谱区别物质以及确定化学成 分和各组成成分相对含量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而只依靠原子的特征发射

光谱来研究鉴别物质的结构及各个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的方法则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二、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由玻尔理论可知,原子内部的能级是处于分离状态的。原子中的电子在能级之间跃迁只有通过吸收或发送一定量的能量才能完成。如果给原子或离子一定能量的作用,原子的外层电子将会获得这部分能量,并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这时候原子将会处在一个激发的状态,称为吸收光谱。但是这个状态是不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会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称为发射光谱。原子或离子获得的能量称作激发能或者激发电位,单位是电子伏特eV或cm-1。处在高能级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在较短的时间内会重新跃迁到原来的能级或其他较低能级,在跃迁的过程中会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在光谱中产生一条谱线,波长或者频谱和能级差满足玻尔能级跃迁公式。同原子发射光谱一样,原子的外层电子要想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则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因此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在光谱中将会消失一条谱线,波长同发射光谱的波长公式相同。三、原子光谱分析的理论和特点 根据操作的过程可以将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大致分成三个步骤,分别是激发、分光和检测。第一步是使用激发光源使样品蒸发汽化,解离或分离为原子状态,然后继续电离原子使之电离为离子状态,样品电离成离子状态后可以在光源的激发下发光。第二步是利用光谱仪记录样品发射出的光谱。最后一步是利用光学器件检测光谱,按照记录的光谱波长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或者按照发射光谱的强度进行定性分析。 光谱分析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巨大作用,与其自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光谱基础知识解读

太阳光光谱 紫外线谱带:波长280-40Onm之间,其特点是穿透性强,可使人体皮肤黑色素沉积,颜色加深,过度的紫外线曝晒会导致皮肤癌,可导致地毯、窗帘、织物及家具油漆褪色。 可见光谱带:波长380~780nm之间,其特点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唯一光谱,可见光波段进一步可以分为不同的颜色(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对人体没有直接伤害。 红外光谱带:波长700~2400nm之间,其特点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阳光“不可见”的热量,所含能量最大,所以热量也高。 各波段的远近红外线构成了太阳能的53%紫外线占3%可见光占44% 元素光谱简介 如果物质是以单原子的形式而存在,关键看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了。如果在可见光的某个范围内,并且吸收某一部分光线,那它就显剩下的部分的光线的颜色。如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非常低,可以吸收任意的光线,该原子就是黑色的,如果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非常高。不能吸收任何光线,它就是白色的。如果它能吸收短波部分的光线,那它就是红色或黄色的。 具体的元素光谱:红色代表硫元素,蓝色代表氧元素,而绿色代表氢元素。 元素燃烧发出的光谱 燃烧所发出的光色根据不同的元素发出不同的光谱,每一种元素燃烧时都发出多条 光谱,这种光通过三梭镜或光栅后会在屏障上显现出多条亮线,也就是说只发出有限的几种频率的光,这就是这种元素的光谱。其中会有一条或几条最亮的线,这几条最亮的线决定了在人眼中所看到的颜色。 观察光谱的方法 连续光谱的光线在通过含某种元素的气体时在光谱带上会出现多条暗线,这些暗线刚好与这种元素的光谱线位置相同,强度刚好相反,(光谱线越强的位置暗线越明显)这就是元素的吸收光谱。天文学家就是利用吸收光谱来查明遥远的恒星大气和星云中所含的元素,观察恒星红移或蓝移也要利用吸收光谱。 观察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原子光谱,可以把它们放到煤气灯的火焰或电弧中去烧,使它们气化后发光,就可以从分光镜中看到它们的明线光谱原子决定明线光谱 实验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明线光谱•彩图7就是几种元素的明线光谱•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研究原子的结构。 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

文档:原子光谱分析

原子光谱分析(ICP-AES/MS,AAS) 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 ICP-AES是一种新型分析技术,它使用射频电磁场中由氩气放电而产生的高温(5000 K)等离子体作为激发光源,特殊的高温可以确保样品中元素的原子被高效率地激发,根据其外层电子辐射跃迁所发射的特征辐射能(不同的光谱),来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一种方法。 (一)ICP光源的特点: 1.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和元素的激发,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趋肤效应”,涡电流在外表面密度大,使表面温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的稳定性影响小,也有效消除自吸现象,线性范围宽。 3.ICP中电子密度大,碱金属电离造成影响小。 4.氩气产生的背景干扰小。 5.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染。 (二)ICP-AES优缺点 特点: 1.多元素同时检测,各种元素同时发射各自的特征光谱。 2.分析速度快,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3.选择性高,检出限较低,灵敏度高,准确度较高。 4.线性范围宽(4~6个数量级),可同时测定高、中、低不同含量试样。 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以其检出限低,精密度高,选择性好,基体效应小,线性范围宽和多元素同时测定等优点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样品中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目前,ICP-AES已成为水质、环境、生物样品(包括人体器官、动植物组织、食品及临床样品等)及各种化学制剂(包括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油脂和石油制品等)等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并已成为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有效的元素特征检测器之一。

光谱分析知识点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根源理(依据) 2、ICP光源形成的原理及特色(习题2) :ICP是利用高频加热原理。 当在感觉线圈上施加高频电场时,因为某种原由(如电火花等)在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中部分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在高频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做高速运动,碰撞 气体原子,使之快速、大批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电离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方 向的截面上形成闭合环形的涡流,在感觉线圈内形成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同 相当于初级线圈的感觉线圈耦合,这种高频感觉电流产生的高温又将气体加热、 电离,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坚固的等离子体焰矩。其特色以下: 工作温度高、同时工作气体为惰性气体,因此原子化条件优秀,有益于难消交 融物的分解及元素的激发,对大部分元素有很高的敏捷度. (2)因为趋肤效应的存在,坚固性高,自吸现象小,测定的线性范围宽. (3)因为电子密度高,因此碱金属的电离惹起的搅乱较小. (4)ICP属无极放电,不存在电极污染现象。 (5)ICP的载气流速较低,有益于试样在中央通道中充分激发,并且耗样量也较少.(6)采纳惰性气体作工作气体,因此光谱背景搅乱少. 3、掌握特色谱线、共振线、敏捷线、最后线、分析线的含义及其余们之间的内 在联系。(习题3) 4、: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resonanceline)。共振线具 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简单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5、敏捷线(sensitiveline)是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线 (resonanceline)。 最后线(lastline)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渐渐减少时,最后还能够察看到的 几条谱线。它也是该元素的最敏捷线。 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称为分析线(analyticalline). 因为共振线是最强的谱线,因此在没有其余谱线搅乱的状况下,平常选择共振 线作为分析线。 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根源理和常用方法。(习题5 因为各样元素的原子构造不同样,在光源的激发下,能够产生各自的特色谱线, 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决定的,拥有特色性和独一性,因此能够经过 检查谱片上有无特色谱线的出现来确立该元素能否存在,这就是光谱定性分析 的基础. 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有以下三种方法: (1)比较法。将要检出元素的纯物质或纯化合物与试样并列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在映谱仪上检查试样光谱与纯物质光谱.若二者谱线出此刻同一波长地点上,即可说明某一元素的某条谱线存在。本方法简单易行,但只合用于试样中指定组 分的定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