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与教育

浅述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与教育

一、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基本历程

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性别是儿童自我概念的一个基本方面,而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儿童性别概念按发展的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三个成分:

(一)性别认同的发展

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的时间在1岁半到2岁之间。儿童主要是根据头发的长短以及服饰的特点来确认被观察者的性别。

(二)性别稳定性的发展

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认识不随其年龄、情景等的变化而改变。

(三)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性别恒常性是指儿童对人的性别不因其外表(如发型、衣着)和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认识。性别恒常性的发展是儿童性别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儿童一般要到6~7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在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认同的产生早于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出现最迟,大约到9岁左右,儿童才开始能够用言语解释性别的稳定性和恒常性。

二、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因素

(一)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儿童早期的重要影响主要是在家庭环境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的。

婴儿出生以后,父母通过衣着、环境布置、取名等活动,把男女婴儿区分开来。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3岁后孩子逐渐意识到“男女有别”并开始以男女自居。他们通过观察父母不同的服装和行为,对男性和女性的外表和性别角色开始有所认识,并逐渐形成心理性别。因此,专家提醒家长,为避免孩子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儿童的性别行为倾向出现之后,父母会应注意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强化:对于孩子符合性别的行为,及时给予以赞许和鼓励。而对于不符合性别的行为则及时

给以批评和制止。这样,使儿童两性的活动倾向越加明显。由此可见,儿童从一来到人世间就受到了父母不同的待遇,获得了不同的早期经验,而这些最初的经验又会以先验的方式对以后的认识和行为产生影响,促使他们朝着各自的性别角色行为方面发展,并越来越固定化。

家庭教育的失误是造成性别感错位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于是家里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情况不难见到。所以,早期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性别定向和性别角色行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角色游戏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儿童的角色游戏是把性别角色的感受变成自己参与其间的活生生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生动地再现各种不同角色行为,表现儿童对角色及其规范的认同,并且逐渐将这种社会角色规范由外部的强制转化为内在品格的趋向。在角色游戏中,儿童认真地模仿着各种角色的最优品格,可以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纠正不良行为。角色游戏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通过游戏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性别角色行为意识,正确认识性别差异的影响。

可见,角色游戏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是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途径。

(三)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主导作用

由于学校教育具有特殊的权威性,随着个体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主导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1.教师的角色影响

学校教育的成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能力,而是把儿童培养成真正的男人和女人。小学教师在促进学生社会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就儿童而言,社会化的首要内容又是性别角色的形成。

儿童入学以后,教师的角色影响非常重要,甚至超过父母。教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影响着两性学生的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发展。男女学生根据教师及他人对自己成功和失败作出的不同反应,改变了原来对自己的看法,也改变了原来自己的行为,各自发展了适合自己性别的行为和能力。这提醒教师应该自觉意识到其言语、行为和态度对学生性别角色定位的影响,以促使学生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另外,更为令人深忧的是,在小学中,女教师人数普遍高于男教师,而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对教师有着特别强的模仿性,小学教师的男女性别比例不当,就会影响男女学生的性格特征,性别差异就越来越小。

所以,在儿童的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尽可能发挥正确的主导性的作用:

①正确评价儿童的性别表现:根据小学阶段男女学生的性别特点正确评价学习、品德与行为表现。

②发挥自身性别角色的表现:男女教师都要以高雅的仪表、魅力的言行给予学生正面的角色影响。

③运用媒体性别角色的引导:女教师占多的学校,一是多增男教师的表现机会,二是加强引入正面表现男性角色形象的影视媒体资源,以信息化形式给予学生补偿性的男性角色影响。

2.教材的性别角色因素影响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所以教材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语文、思想品德、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这个社会对于人类各种角色的期望,教材中所赞扬的就是社会上所推崇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学生在学习教科书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其感染和暗示,并进行模仿,从而形成文化心理积淀。儿童以不同的角色为榜样来塑造自己,从而影响到他们(她们)未来性别角色的发展。因此,教材中的人物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对儿童的影响。(四)大众传媒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导向作用

社会学家指出,在现代社会里,除了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大众传媒已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第四个重要因素。人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会的,大众传媒是一个示范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无论媒介形象是否虚构,儿童比成人容易发生媒介认同,并因此会产生模仿行为,而且这种模仿行为可通过媒介不断强化形成长期行为。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角色行为表现会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在电视、电影中直观表现的男女主人公往往都是具有传统的男性特征或女性特征的典型,这种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儿童自幼就开始懂得,我是女的(或男的)就要像她(或他)那样行为。而这种影视角色行为示范性影响的结果必然强化儿童的性别角色定型。

(五)青春期性意识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导向作用

现在女生性发育的平均年龄是9.2岁,平均来例假的时间为12.54岁,男生性发育的年龄是11岁,平均初次遗精的时间为13.85岁。男女生性发育时间的提前,也意味着性别角色认知的提前。

性意识是性心理成熟的基础,性意识的逐步成熟标志着性心理及性别角色的逐步发展。一般当小学生进入四年级下学期或者五年级上学期,在性本能即将或刚刚觉醒之际,让他们的理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面对悄然而至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时,不再因为无知或知之甚少,而让许许多多的问题闯进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惊奇、惶恐、手足无措,这时用心地对他们进行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年龄稍微大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此时身体上各器官和性机能发育逐渐走向成熟。但由于社会阅历浅,思维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都比较差,并且还缺乏两性社会道德规范方面的知识,不少人因性问题而困惑、疑虑和苦恼,甚至误入歧途,做出自己后悔莫及的傻事或错事。这就非常需要家庭的学校的帮助和教育,以防止丑恶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他们的性别角色及身心的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性别角色的差异更多的是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而来的,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抚养方式既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这种性别角色的差异。因此,在此阶段对儿童进行两性化教育,可以促使男女儿童在各种个性趋向上平衡发展,形成较完美和谐的人格。

幼儿园性别教育:男女平等探讨

幼儿园性别教育:男女平等探讨 幼儿园性别教育:男女平等探讨 导读: 性别平等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幼儿园作为儿童的第一批社会化场所,对于性别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性别教育的重要性,并从社会角度和个人成长角度阐述男女平等的意义。通过了解性别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并借助学者和专家的观点,我们将为幼儿园性别教育提供一些建议和实施方法。 一、幼儿园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1.1 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 幼儿园期间,儿童开始接触社会,并建立起性别认同。性别教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男女平等和尊重差异的机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避免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的产生。 1.2 促进儿童均衡发展 性别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儿童拓展兴趣和活动范围,鼓励他们超越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内容,幼儿园能够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全面发展。

1.3 塑造儿童性别平等观念 幼儿园是培养儿童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场所。通过性别教育,幼儿园能够向儿童传递男女平等的理念,鼓励他们尊重并平等对待他人。这有助于建立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为未来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二、男女平等的意义 2.1 社会公平与发展 男女平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竞争、充分发展每个人的潜力,并确保社会资源的公正分配。 2.2 个人成长与身心健康 男女平等对于每个个体的成长和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儿童受到平等对待和公正对待时,他们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身份认同,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2.3 促进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男女平等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这样的素质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家庭关系至关重要。 三、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实施方法和建议 3.1 提供多样性的角色扮演和活动

浅述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与教育

浅述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与教育 一、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基本历程 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性别是儿童自我概念的一个基本方面,而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儿童性别概念按发展的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三个成分: (一)性别认同的发展 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的时间在1岁半到2岁之间。儿童主要是根据头发的长短以及服饰的特点来确认被观察者的性别。 (二)性别稳定性的发展 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认识不随其年龄、情景等的变化而改变。 (三)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性别恒常性是指儿童对人的性别不因其外表(如发型、衣着)和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认识。性别恒常性的发展是儿童性别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儿童一般要到6~7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在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认同的产生早于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出现最迟,大约到9岁左右,儿童才开始能够用言语解释性别的稳定性和恒常性。 二、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因素 (一)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儿童早期的重要影响主要是在家庭环境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的。 婴儿出生以后,父母通过衣着、环境布置、取名等活动,把男女婴儿区分开来。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3岁后孩子逐渐意识到“男女有别”并开始以男女自居。他们通过观察父母不同的服装和行为,对男性和女性的外表和性别角色开始有所认识,并逐渐形成心理性别。因此,专家提醒家长,为避免孩子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儿童的性别行为倾向出现之后,父母会应注意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强化:对于孩子符合性别的行为,及时给予以赞许和鼓励。而对于不符合性别的行为则及时

幼儿园社会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社会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引言 幼儿园是儿童个性和性别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性别角色教育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幼儿园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性别角色,促进他们的性别身份认同和健康发展。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社会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1. 理解幼儿的性别认同 幼儿期是儿童对自己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幼儿通常在3岁左右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开始表现出对于性别特征和角色的关注。基于这一认知特点,幼儿园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性别特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2-3岁),可以通过游戏和玩具来帮助他们认知性别。 幼儿园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玩具,引导男孩选择汽车、积木等,女孩选择娃 娃、厨房玩具等。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性别词汇,并尊重幼儿 的自由选择,不对特定玩具加以限制。 •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4-6岁),可以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活动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性别角色。幼儿园可以选取一些精心策划的故事和角色,展示男孩 和女孩在不同环境和场景中的不同行为和责任。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开展角 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性别角色的感受和责任。 2. 提供性别平等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应创造性别平等的教育环境,避免对特定性别行为和角色的刻板印象和限制。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 •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幼儿园应确保男孩和女孩能够均等地参与各种活动,如游戏、艺术、体育等。在分配社交角色时也要公平对待,让男孩和女孩都 有机会担任领导者、组织者等角色。 •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性别平等教育。通过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性别平等教育的落 实。 3. 推广多样化的性别观念 社会性别角色是针对不同性别所赋予的社会行为、责任和期望。幼儿园应引导幼儿对不同性别的人持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并推广多样化的性别观念。

性别角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与引导

性别角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与引导 性别是社会文化所赋予的角色,而性别角色则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在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不仅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有着深 远的影响,而且也对性别平等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性别角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引导的方法。 一、性别角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1.1 认知偏好的形成 儿童在认知发展的早期,开始意识到自身属于哪个性别,并开始形 成性别认同。他们倾向于与同性别的人进行互动,并逐渐形成对所处 性别角色的认同。这种社会认同对儿童的自我认知和认同感有着深远 的影响。 1.2 社会认知的塑造 性别角色在儿童的社会认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过观察、模 仿和与同伴互动来理解性别角色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沉浸式的学习。 儿童会模仿和学习自己所在性别的特征和行为,同时也会对异性的行 为表现出好奇和困惑。这种社会认知的塑造对儿童的行为建立和性别 认同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 二、性别角色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 2.1 自尊和自信的形成

性别角色对儿童的自尊和自信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往往会根据性别角色来评价和对比自己的表现。在性别角色明确的社 会文化影响下,男孩被期望展现出勇敢和坚强的形象,而女孩则被期 望展现出柔和和温顺的形象。这些期望和评价会对儿童的自尊产生积 极或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的发展。 2.2 情感表达的差异 性别角色也会影响到儿童的情感表达与交流方式。传统观念认为, 男孩应该扮演坚强有力的角色,因此他们往往更乐于隐藏自己的脆弱 和情感,表达方式相对内敛。相反,女孩被鼓励展现柔弱和情感的一面,因此她们更倾向于通过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这种性别角 色对情感表达的差异,可能会对儿童的情感社交能力产生影响。 三、性别角色对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 3.1 儿童游戏和玩具选择 性别角色会影响儿童对游戏和玩具的选择。男孩倾向于选择与运动、科技等性别角色相关的玩具,而女孩则更喜欢选择与美化、代养等性 别角色相关的玩具。这种行为倾向的形成可能与性别角色在社会文化 中所赋予的期望和模式有关。 3.2 学业和职业选择 性别角色也影响着儿童对学业和职业的选择。男孩在性别角色的影 响下,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与科学、技术和数学相关的学科和职业,而 女孩可能会更偏向于选择与社会服务、教育和艺术相关的领域。这种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讲义

通常我们会说穿裙子的是女孩,男孩子应该要勇敢,不能哭。是什么让我们对男女孩有不同的期待呢?孩子大概是什么时候知道性别的? 一、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概念 每个社会对男女性都会提出种种不同的要求,并且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是有差异的,通常表现在各个方面,小到穿衣打扮、兴趣爱好、言行举止,大到家庭分工、社会分工等。 这些要求就像一把无形的尺子,使人不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的分工去活动、交往,这是性别角色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性别角色呢?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掌握儿童性别概念为前提的,即只有当孩子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才能进一步掌握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行为标准。 性别行为是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男女两性是由遗传决定的,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则是从儿童时期起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 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第一阶段是2-3岁,这个阶段的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如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玩汽车等。 第二阶段是3-4岁,孩子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不明确,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能接受与性别习惯不符的行为偏差,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不违反常规; 第三阶段是5-7岁,他们对男女性别差异认识越来越清楚,也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子要勇敢,女孩子要文静等。 但也出现了刻板性,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

惩罚和耻笑。比如男孩子爱玩洋娃娃会被同性孩子反对,觉得是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 2.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 2岁左右初步产生,比如男女孩在选择玩具时会有各自的偏好,男孩更喜欢卡车和飞机,而女孩更喜欢布娃娃和柔软的玩具。 3-6岁这个阶段,幼儿间的行为差异日益稳定、明显。在游戏兴趣上男生更喜欢竞赛性的游戏,女生喜欢过家家这类的角色游戏。选择同伴也有性别倾向,相对比较喜欢选择同性伙伴。 三、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生物因素是某些性别差异的早期基础。有研究发现,胎儿期雄性激素过多的女孩,就算按照女孩养,也有典型假小子的特征。 其次是认知因素。正常发展的幼儿会逐步获得性别统一性、稳定性和恒常性。 所谓的,性别统一性即男孩知道他是男的,今天是,明天也是。性别稳定性是指:他总是个男的,不会想着以后会做妈妈。 而恒常性是指:外表和活动的表面变化并不会改变性别。比如即使男孩穿了裙子,留了长发,他们的性别也不会改变。 再次,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强化者及模仿对象。从孩子出生,他们就根据孩子的性别来安排孩子的生活:穿衣打扮、玩具的选择、房间的布置等;而孩子自也从知道自己的性别开始,一般会把自己的同性父母最为模仿的对象。 最后,在家庭外,孩子还会受到电视媒体,同伴,老师等各类复杂因素的影响。 四、双性化教育 正确认识性别角色和相应的性别行为是儿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心理学家们得到一个有趣的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

幼儿期性别认同与性别教育

幼儿期性别认同与性别教育 幼儿期是儿童性别认同与性别教育的重要阶段。性别认同是儿童对 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而性别教育则是指在儿童成 长过程中,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 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幼儿期的性别认同形成于2至3岁左右,这是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 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并开始将自己归类为男孩或女孩。这个阶段的儿 童对性别的认知往往是基于外表和性别特征的,比如衣着、发型和玩 具偏好等。同时,他们也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身边人的言行,形成 对男性和女性行为模式的刻板印象和规范。 性别教育在幼儿期尤为重要,它不仅涉及到性别平等和性别角色的 塑造,还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首先,性别教育需要强调性别 平等。要告诉孩子,男女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有机会追求自 己的梦想和目标。性别不应成为限制孩子发展的因素,而应该是促进 他们自由成长的支持。 其次,性别教育也需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 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被允许去追求和 发展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探索、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另外,性别教育也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角色认知。在这个方面,家庭和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不要给孩子传递性别歧视的言论和行为。要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尊重

他人的品德,让男孩变得温柔和理解,女孩变得独立和坚强。学校教育方面,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让儿童有机会接触和体验不同的性别角色,扩展他们的认知边界和社会视野。 最后,幼儿期的性别教育还需要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形成一个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性别教育环境。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强性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研讨和更新,提供专门的教育活动和培训师资。 总之,幼儿期的性别认同与性别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性别认同和平等的性别教育有助于培养出自信、独立、平等的个体,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性别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的幼儿性别教育

幼儿园的幼儿性别教育 一、引言 性别教育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个体认识自己 性别特征、塑造性别角色认同的重要时期。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幼儿 园的幼儿性别教育工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性别平等教育 性别平等教育是幼儿园幼儿性别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创设富 有性别平等意识的环境,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摆脱性别偏见,认识到男 女在能力和权利上是平等的,从而避免对性别的歧视。同时,在日常 活动中,教师应鼓励男女幼儿进行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 能力。 三、性别角色教育 性别角色教育是幼儿园幼儿性别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引导幼儿 去了解男女性别特征的差异,并通过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 儿认识并接受这些差异。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 能力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避免因性别角色制约而选择有限。 四、培养独立自主的性别意识 在幼儿园的性别教育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性别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等方式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 特的性别身份,并鼓励他们尊重和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身份。同时,

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培养他 们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教师的角色 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性别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具备性 别意识,保持性别中立的态度,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 性别意识、性别差异,并了解自己在性别教育中的责任。此外,教师 还应定期参加性别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 幼儿性别教育工作。 六、家庭和社会合作 幼儿园性别教育不仅要依靠教师的努力,还需要与家庭和社会进行 有效合作。教师可以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向家长普及性别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对孩子性别发展进行支持和引导。同时,幼儿园还应 与社区资源合作,开展系列性别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对幼儿性别教育 的关注和支持。 七、结语 幼儿园的幼儿性别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通过性别 平等教育、性别角色教育等内容的开展,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幼儿树立 正确的性别观念,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性别意识,从而促进幼儿全面 发展。同时,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也是幼儿性别教育的重要保障。 八、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中的性别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性别教育 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重 要阶段。性别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儿童正确的性别观念、性别角色意识以及性别平等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学前教 育中的性别教育,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性别教育的意义 性别教育是培养儿童性别平等观念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儿童 树立正确的性别认知,还有利于儿童建立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念。通过 性别教育,儿童可以学会尊重他人,不因为性别差异而歧视或偏见。 同时,性别教育也有助于解决一些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促进社会性 别角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二、性别教育的目标 1. 培养性别平等意识:性别平等意识是性别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教育活动,儿童能够理解男女平等,不因性别差异而对自己或他 人形成偏见。 2. 培养性别角色意识:性别角色是社会给予不同性别的特定角色和 行为期望。性别教育应该帮助儿童了解不同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并鼓 励他们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 3. 增强儿童性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适当的性教育可以帮助儿童 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别特征,培养健康的性观念和情感。

三、性别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1. 给予平等的对待: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给予男女学生平等的对待,并避免歧视或偏见。教师应该鼓励男女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消除性别差异所带来的限制。 2. 提供多元性别角色模型: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绘本、游戏和角色 扮演等活动,向儿童展示不同性别的多样性和平等。通过模仿和参与,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性别的多样性。 3. 引导性别意识的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讨论和思考性别,比如 问他们对男性和女性有什么看法和认识,或让他们观察和描述性别角 色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等。这有助于儿童更加深入地理解性别问题, 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4. 提供适龄的性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适当的性教育可以通过启 发式问答、解释身体结构和功能等方式进行。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认 知水平和兴趣,在尊重家庭价值观的前提下,引导儿童理解性别和性 的基本概念。 四、性别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尊重差异:学前教育中的性别教育应尊重每个儿童的差异性。教 师应该避免对儿童进行性别刻板印象的强加,并尊重他们选择的性别 表达方式。

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也是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对于儿童的性 别教育来说,幼儿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幼儿园性别教 育中,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性别教育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幼儿园性别教育要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消除任何性别特权,促进男女平等的发展。 2.有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性别的生理、心理差异,开设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需要和发展要求。 3.普及原则。幼儿园性别教育要普及、全面、系统,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并通过家长、社区等多种途径帮助家庭和社会共同开展性别教育。 4.从小抓起原则。在幼儿园中实现性别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幼儿园中来帮助儿童了解性别差异,形成健康、正确、积极地性别 意识。 5.引导原则。幼儿园性别教育要注重引导孩子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识,让

孩子了解自己的性别特点和性别差异,使其更有自信,真正做到性别平等。 二、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具体策略 1.创造性别平等的环境。幼儿园要创造充满性别平等的环境,与男性和女性相关的各种资源在学校应当准确、公正地表现。例如,学校图书馆、玩具室、休息室、活动场地等地应当具有一定的性别特色,同时应保持性别平等。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能够了解不同性别的优势和特点,学会平等地看待和尊重性别差异。 2.使用多种教育方式。幼儿园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性别教育教学,如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通过游戏、读绘本、制作手工、观察动物等方式,让孩子学习到正确的性别观念。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帮助男女孩子更好地了解对方,了解他们的差别,尊重他们的差别,并建立友谊。 3.建立性别交流平台。幼儿园可以通过一些主题活动和交际平台,鼓励男孩子和女孩子交流。例如,可以共同制作生日卡片、画家庭成员的画像等,同时独立完成任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性别方面的平等与差异。 4.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

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角色塑造实践

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角色塑造 实践 引言: 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也是性别意识与性别角色塑造的重要环境。性别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特征的认知和理解,而性别角色塑造则是社会对性别特征的期望和规范。幼儿园作为儿童性别认知和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场所,对于孩子们的性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角色塑造实践。 一、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性别意识实践 幼儿园的性别教育应该从孩子们最早的性别认知开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幼儿园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特征,了解男女之间的差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绘本等形式,让孩子们观察和比较男女生理特征的不同,引导他们形成对性别的初步认知。 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们的性别平等意识,促进他们对性别平等的 认识和尊重。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男女在能力和权利上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偏见。通过这样的教育,幼儿园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避免性别歧视的发生。 二、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性别角色塑造实践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于男女在行为、兴趣、职业等方面的期望和规范。幼儿园作 为性别角色塑造的重要环境,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经验和机会,让孩子们有机会尝试和探索不同的性别角色。

首先,幼儿园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和玩具,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和尝试不同的游戏角色。例如,男孩子可以尝试玩玩偶、厨房等传统认为是女性角色的玩具,女孩子也可以尝试玩积木、汽车等传统认为是男性角色的玩具。通过这样的尝试,孩子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其次,幼儿园可以提供男女平等的参与机会和角色扮演的活动。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男女孩子一起参与植树活动、绘画比赛等,让孩子们体验到男女在不同领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园可以帮助孩子们摆脱性别角色的束缚,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合作精神。 三、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幼儿园性别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压力等。针对这些挑战,幼儿园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促进性别意识与性别角色的塑造。 首先,幼儿园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到性别教育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合作共同推进性别平等教育。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性别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鼓励他们在家庭中营造平等的性别环境。 其次,幼儿园可以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性别教育意识和专业能力。教师是性别教育的关键人物,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性别教育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孩子们。幼儿园可以组织性别教育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性别教育水平。 结语: 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角色塑造实践对于孩子们的性别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孩子们的性别意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经验和机会,打破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幼儿园应该积极应对性别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家长、教师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平等、包容的性别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自信、独立、平等的下一代。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性别教育指导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性别教育指导 性别教育指导是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是性别认知和身份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需要提供性别教育指导,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认识自己的性别以及与不同性别的人交往。 性别教育指导目的: 性别教育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形成正常的性别认同,建立健康的性别观念,了解性别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性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犯和性骚扰。 性别教育指导的内容: 性别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理性别:介绍男女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性别,以及男女间的生理差异。 2. 性别角色:介绍男女在社会角色上的差异,比如男性更多从事体力劳动,女性更多从事家务劳动和抚养子女等。同时也要向幼儿传达,不同的性别角色没有绝对固定,可以因人而异,不应受到社会角色的束缚。

3. 性别平等:培养幼儿尊重性别平等的观念;戒除男女性别歧视,教会幼儿认同自己和他人的任何性别,并在与其他人相处时表现平等、友好和尊重。 4. 自我保护:帮助幼儿正确处理性骚扰和性侵犯,指导幼儿学会自我保护,了解可依赖的大人和报警电话等信息。 性别教育指导的方法: 1. 游戏教育: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向幼儿传递性别教育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 图片和绘画:通过图片和简单的绘画,向幼儿介绍性器官、性别角色等基本内容。 3. 情境教育:通过模拟情境,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的性别差异,如男性工人和女性家庭主妇等。 4. 与父母合作:与家长联系,讨论如何向孩子传递性别教育知识,促进学前班与家庭的合作。 性别教育指导的实践体验:

幼儿园社会性别教育研究报告

幼儿园社会性别教育研究报告 幼儿园社会性别教育研究报告 1. 引言 社会性别是指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针对不同性别所设定的行为、角色和期望。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性别认知和性别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幼儿园的社会性别教育,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着。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幼儿园社会性别教育的相关研究,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2. 幼儿园社会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别认知和性别角色建构的关键时期。通过社会性别教育,儿童可以学习到适应社会的性别角色,理解性别平等和尊重,并形成自我身份认同。性别教育也有助于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避免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 3. 幼儿园社会性别教育的策略 3.1. 提供性别多样性教育 针对不同性别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接触、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性别特征和兴趣。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性别多样性,培养包容性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3.2.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幼儿园教师应该避免使用歧视性语言和行为,并鼓励儿童参与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和活动中。教师应该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确保每个儿童都能发展自己的潜能,不受性别限制。 3.3. 引导性别平等观念 通过讨论、故事和游戏,幼儿园教师可以教育儿童性别平等的观念和价值。教师可以强调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并引导儿童参与到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平等意识。 4. 幼儿园社会性别教育的挑战 在进行幼儿园社会性别教育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面对。教师个人的性别观念和意识对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教师自身对性别平等和多样性的理解程度对于教育的效果有很大影响。班级中的性别角色分工和性别差异现象也可能影响儿童的性别认知和社会化发展。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和引导,确保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得到解决。 5. 总结与展望 幼儿园社会性别教育是儿童性别认知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提供性别多样性教育、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和引导性别平等观念,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价值观。然而,在实施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教师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幼儿园性别教育课程研究

幼儿园性别教育课程研究 一、引言 幼儿园性别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因为它涉及到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幼儿园性别教育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以提高幼儿园性别教育的质量、水平和效果。 二、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基本理念 1. 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目的 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在性别认知、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等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正确地理解性别,自觉地适应性别社会,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 2. 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基本任务 (1) 提高幼儿的性别意识 幼儿的性别意识是否清晰、准确,是否存在偏见是影响其后期性别角

色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因素,因为性别认同是个体形成性别角色的基础。幼儿园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幼儿的性别意识,如性别区分游戏等。 (2) 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某个性别社会团体的接受,是幼儿发展成为健全、自信、彻底而和谐的人格所必需的。幼儿园应该协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如通过亲子阅读、性别特点的启发式教育和班会等。 (3) 帮助幼儿形成适当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模式 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紧密相关,是指根据性别社会的期望产生的行为方式。形成适当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模式对于幼儿成长、个性发展和性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应该帮助幼儿开发自我潜能,发展自信心,培养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三、幼儿园性别教育的课程设置 1. 性别意识课程 性别意识课程是培养幼儿对自我性别和异性性别的认知和识别能力的

基础,也是幼儿性别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在性别意识课程中,幼儿园可以通过性别区分游戏、儿童文学阅读、兴趣游戏等活动,激发幼儿的性别觉醒和性别自觉。 2. 性别角色课程 性别角色课程是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幼儿适当的性别角色认同,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价值观。在性别角色课程中,幼儿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文艺演出等形式,引导幼儿根据性别特点进行行为和角色模拟,进而发展出健康、积极、适应社会的性别角色。 3. 性别行为课程 性别行为课程是培养幼儿适当的性别行为模式的基础,是幼儿园性别教育的重要环节。性别行为课程的设计要结合幼儿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教育性别平等和培养性别意识。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采用游戏活动、校园文化兴趣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逐步形成健康的性别行为模式。 四、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实施策略 1. 现实性策略

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性别差异与性教育

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性别差异与性教育性别差异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性教育的实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性别差异以及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 一、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性别差异 儿童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别身份形成:从儿童早期开始,他们会开始认同自己的性别,并逐渐形成性别角色认同。男孩更容易接受男性角色,女孩更容易接受女性角色。 2.游戏行为:男孩在游戏中更喜欢玩具汽车、机器人等具有竞争性和冒险性质的游戏,而女孩则更喜欢玩娃娃、家庭角色扮演等与情感交流相关的游戏。 3.交往方式:男孩更倾向于通过竞争与对抗来建立关系,女孩则更注重合作和情感的交流。 4.心理发展:男孩在空间意识、逻辑思维等方面较为突出,女孩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识别等方面相对更强。 以上性别差异并非绝对,仅仅是整体上的趋势。理解儿童性别差异对于性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 二、性教育的必要性

早期性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提供适当的性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健康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性别和性知识,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性观念和态度。以下是性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健康性观念:性教育能够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性别和性器官,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性知识,以防止错误观念的形成。 2.预防性侵犯:通过性教育,儿童可以学会判断和拒绝他人的侵犯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预防性侵犯事件的发生。 3.促进性别平等:性教育可以帮助儿童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消除性别歧视和对特定性别角色的偏见。 4.培养积极态度:通过性教育,儿童能够培养积极的性态度,理解性是一种自然而美好的事物,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性别和个人隐私。 三、性教育的有效方法 要有效地进行性教育,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以下是几种常用且有效的性教育方法: 1.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性教育的首要场所。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开放交流和耐心解答问题,提供基本的性知识和价值观。 2.学校教育:学校是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性教育课程、组织性别平等教育活动等方式,提供系统化的性教育。 3.社区组织:社区组织可以举办一些性教育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向家长和儿童传递正确的性知识和技巧。

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序言: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塑造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儿童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在这个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几十年来,在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现状,并从中得出对性别教育的启示。 一、学前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 学前儿童时期,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与同伴、父母和社会环境互动,从中逐渐形成性别认同。性别认同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媒体文化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1. 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受到家庭教育的显著影响。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性别认同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待男女孩的态度差异显著,例如对男孩更注重力量和独立性的培养,对女孩更注重外表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些差异性教育观念对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学校环境 学校作为一个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也对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师的教育观念等因素会影响儿童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和认知。研究发现,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普遍对男女孩有不同的期望和评价。教师更倾向于鼓励男孩参与体育活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对

女孩注重美术、音乐等领域的培养。这种性别差异教育观念会影响学前儿童对性别认同的形成。 3. 媒体文化 在当今社会中,媒体文化对于学前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也发挥了巨大影响。电视、广告和互联网充斥着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和歧视。儿童在接触这些媒体内容后,更容易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进而形成对于自身性别角色的刻板化认知。因此,媒体文化的改变对于学前儿童性别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学前儿童性别教育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性别教育的意识不足 在学前教育阶段,性别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很多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忽视了性别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前儿童在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 2. 教师性别观念的影响 教师作为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其性别观念会对性别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存在性别观念传统的现象,例如教师对男孩和女孩期望和评价的差异。这种教师的性别观念会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 3.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媒体文化对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过于强调男童的勇敢和力量,以及女童的温柔和外貌等性别刻板印象,给学前儿童的性别认同产生了不良影响。

7.5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学习材料

学前阶段所接受的性别教育对人一生的性别特征都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扩展到一个人的身份、性角色行为、性反应和性别差异等方面。在学前期不正确的性别教育甚至是导致成年时期各种性问题和心理问题的根源。 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应当”具有的特定行为和特征的相对稳定的信念。人们通常认为男性具有积极、爱冒险、有支配性、独立等特征;认为女性具有体贴、情绪化、温柔、善解人意等特征。(图7-10) 性别刻板印象包括性别刻板知识和性别刻板灵活性。 一、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 (一)性别刻板印象 (二)性别角色

张春兴(1995)认为性别角色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传统中公认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性别角色与性别有关,但并不是性别之间所有的行为差异都是性别角色的一部分,由生物性差异造成的行为差异不属于性别角色的内容,只有社会期望所决定的性别行为才是性别角色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习社会期望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要求,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和控制他们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交往。 对性别角色真正理解并在行为和性格中体现出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实际社会中,男性角色和男性品质受到高度的重视。一个像男性一样独立坚强的女性会受到社会的赞赏。在男女平等的社会中,由于教育、生产劳动、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平等权利,男女性别角色的分化正在减弱,性别角色并不是男女关系中唯一的定型基础了。 (三)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是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是指一个人接受并认可自己在社会中应扮演的性别角色,并将与其相对应的态度行为内化为自己性别角色观和信念的过程。 性别认同对个体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性别认同与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是吻合的,儿童就比较容易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但是如果性别认同发生障碍,可能不能平静地适应社会生活,甚至会形成“异性癖”。(视频:男孩女孩的性别认同)儿童把发型、服饰等作为区别性别的根据,当发型或者服饰等改变之后,他们可能会认为性别也随之改变,这就是关于性别的不守恒。性别守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儿童理解能力的影响,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大约在七岁之前达到。科尔伯格把儿童性别守恒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表7-5)

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而对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结果很容易造成儿童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他们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因此,对儿童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男孩子,会更有助于他们增强责任心和养成男子汉气质以及不怕困难、主动帮助他人的好习惯。许多家庭过于宠爱男孩子,故导致不少男孩子养成任性、暴躁、懒惰、轻视女性的坏习惯。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根除这些毛病,我们建议家长不妨借鉴世界各国的早期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 传统的性别观念认为,女人是柔软的、被动的、感性的、善良的,男人是坚强的、主动的、理性的、攻击的,传统性别教育就是要让女人更像女人,男人更像男人。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会使人们把某些行为特征与特定的性别人群联系在一起,延伸至并不应简单归因于性别差异的其他方面。而现代性别观念认为,男人和女人的特点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化的产物,为了让两性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应该给两性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消除一切阻碍两性发展的因素,通过教育培养兼有两性优秀品质、和谐发展的人才. 幼儿园对幼儿的性别教育

卫生间的安排与设计在幼儿园里,经常孩子们几个人"躲在"厕所里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并且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小朋友在上厕所,几个小孩子站在一边看,而且一个个一脸的诡秘。且有位家长反映,她的的小孩自进园以来,一直都不敢在幼儿园上厕所,因为在幼儿园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一起上厕所的,很多的女孩子看他,他不敢上。专家指出: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气质、性别意识形成的一个最关键的阶段,由于媒体的渲染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性别意识形成时期正在提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理成熟较早,性别意识也相应提早,很小就有性别差异,有的孩子3 岁就已经有较强的性别意识了.如果这种蒙胧意识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会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托幼机构卫生间进行男女分割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早的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同时,正确引导教育他们互相尊重异性行动隐私 1.2.2 活动游戏中,教师对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活动游戏中,在”娃娃家"角色游戏活动中,其中有一个幼儿扮演"妈妈",而"妈妈”并没有按老师设计好的妈妈形象进行活动,而是坐到椅子上,把它当车在教室里开来开去.另一扮演孩子的幼儿,对着老师大喊到:"老师、老师,她不像妈妈。”老师看了以后说到: "对啊!妈妈是不会到处开车的。妈妈都是买菜,在家洗衣服、拖地板、煮饭的。" 儿童生来虽有性别之分,但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的观念却并非天生,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来培养儿童.儿童很早就开始从大人的习惯行为中"习得”性别角色和相互的性别观念,上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