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doc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doc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doc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下)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阅读训练】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5 分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 2 分)(10)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参考答案】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 分 ) 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

(3 分 ) (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10)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 天气寒冷的句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2:. 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 3 分)3:. 谈谈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 2 分)2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吼”,“吼”是“吼叫”的意思,轮台九月的风声日夜狂吼,运用拟人,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声之大,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乱”,“乱”是“胡乱”的意思,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的满地乱滚。

从视觉上写出了风力之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评分意见:本题共 3 分。

人教版语文课程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课程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课程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

关塞楼前流落迹,舞回风度__不由人。

(欲)答案:欲2.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下句填空,与上句产生呼应的一项是_________。

白海棠开通处,青田杨柳闭阴沉。

答案:青田杨柳闭阴沉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度__。

(三春)答案:三春4. 袁枚《马嵬坡》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

借问酒家__,何处有__人。

(牧童,子烟)答案:牧童,子烟5.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

一种清新不可挈,曲肱亭上__一枝。

(日脚,看)答案:日脚,看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元好问的作品?A. 《钗头凤·世情薄》B. 《钗头凤·红酥手》C. 《钗头凤·绿蚁新醅酒》D. 《钗头凤·蓦然回首》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白居易的作品?A. 《赋得古原草送别》B. 《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二》C. 《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三》D. 《赋得古原草送别·其四》答案:D3. 下列哪首诗不是杜甫的作品?A. 《月夜忆舍弟》B. 《月夜忆舍弟·其二》C. 《月夜忆舍弟·其三》D. 《月夜忆舍弟·其四》答案:D4. 下列哪个不是陆游的作品?A.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B.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C.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三》D.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四》答案:D5. 下列哪首诗不是袁枚的作品?A. 《马嵬坡》B. 《马嵬坡·临别赋佳人》C. 《马嵬坡·庆中秋》D. 《马嵬坡·百丈碧云深》答案:D三、简答题1. 简述杜甫的诗风和主要题材。

新人教版八上18首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汇总

新人教版八上18首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野望唐王绩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1)描绘了诗人于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2)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抒发了惆怅忧郁,孤寂苦闷的情怀。

2.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1)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3)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适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4.请从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满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予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5.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用典(2)“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作者借用商朝末年臣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二、黄鹤楼唐崔颢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3.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唐王维1.颔联用“蓬草”“大雁”的喻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诗人以“蓬草”“大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

人教版语文 九下课后十首古诗赏析题 答案

人教版语文 九下课后十首古诗赏析题  答案

九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赏析题《从军行》(唐代,杨炯)1、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和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首联中“照”字用的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张的军情传递给读者,仿佛真的看到战火已在眼前一样。

紧张的局势,势必会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引起下文“心中自不平”。

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明作者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意做置身书斋的书生。

抒发从戎书生保卫祖国的壮志豪情。

4、主题:这首诗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

表现了作者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

5、名句赏析:①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也暗然失色。

狂风的呼啸声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运用景物烘托之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来描写这场战斗,把战士们冒雪战斗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场面,表现的更加真切感人。

6、理解默写:①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借“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委婉的表现了当时军情的紧急。

②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既表达出唐军奉命出征,辞别京城,奔赴疆场之意,又显示了出师场面的威严和庄重。

③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月下独酌》(唐代,李白)1、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2、“暂伴月将影,行月须及春”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高歌起舞,开怀畅饮,体现诗人放旷通达的性格。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篇目及题目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篇目及题目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篇目及题目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古诗鉴赏篇目、题目及答案鹿柴(王维) 江南春(杜牧)春望(杜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次北固山下(王湾) 咏柳(贺知章)山行(杜牧) 过香积寺(王维)夜雨寄北(李商隐) 将进酒(李白)泊秦淮(杜牧)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正面描写了空山的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渲染了一种静的气氛.2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全诗描绘了色调不同的两幅画面,请用三字句概括这两幅画面. “春”、“绿”、“雨”2有人认为首句“千里”一词用得不妥,千里之声无人能听到,千里之景无人能见,应改为“十里”才妥当,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参考: 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诗中用“碧玉”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以“绿丝绦”比喻随风飘拂的柳枝 ;以“剪刀”比喻春风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景象,通过早春的风和柳,把早春的气息生动传神地传达给我们.请你结合这首诗说说早春的两个典型的季节特征.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第二句中的“生”和第三句中的“晚”分别蕴涵着什么意思?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沙过贾谊宅作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分析?2、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的“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商山早行作者: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年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咸阳城东楼作者: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开篇之“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行香子·树绕村庄作者:秦观树绕村庄。

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扬青旗、流水桥傍。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这首词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上下阕在写景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语言特色。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

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一《观刈麦》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 《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

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二《月夜》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虫声新透绿窗纱。

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三《商山早行》1 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 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 诗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下)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阅读训练】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5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
(10)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
【参考答案】
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

(3分)
(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10)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天气寒冷的句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3分)
3:.谈谈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分)
2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吼”,“吼”是“吼叫”的意思,轮台九月的风声日夜狂吼,运用拟人,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声之大,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乱”,“乱”是“胡乱”的意思,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的满地乱滚。

从视觉上写出了风力之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找准词语并解释词义1分,句义及手法占1分,表达效果“渲染了
环境的恶劣”占1分。

3:赞美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⑴请找出诗中用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命运发生急剧变化的句子。

(2分)
⑵“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该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4分)
(2)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2.(1)(2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2)(4分)这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分),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2分)。

(2)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

(3分)
(2)想要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啬残余的生命!这一联表明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心,同时表明自己因忠心却被贬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表达效果。

答:诗人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藻作比,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兄弟姐妹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3、《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3分)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8、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9、9、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1).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2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⑴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做简要概括。

(4分)
⑵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请做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2.⑴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

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13.⑵以每人的眉眼来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

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7.“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
答案:7.(4分)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一点1分,共4分)
《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
9.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8.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9.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最能表现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坚强的斗志、大无畏的精神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联
诗歌赏析《诗经》专版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3.(2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4.(2分)(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
答案:10、(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