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1

旅游地质学1
地貌旅游资源
1. 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2. 影响与制约着人文旅游资源的发生发展及
其地域分布规律 3. 控制与自然景观演化的促进 4. 能增加美感,强化意境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山岳
绝对高度在500m以上的称为山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峡谷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v 科罗拉多大峡谷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v 科罗拉多大峡谷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v 瑞士冰川公园地质漩涡
堆积作用对地貌进行改造 ➢ 与地质形体有关的人类活动资源,则可称人文地质
旅游资源。如石窟、摩崖石刻、岩画等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卡卡杜公园壁画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内力作用形成的旅游地质资源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外力作用形成的旅游地质资源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旅游地质学的分类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四、旅游地质学的发展与未来
1、帝王出行
西周的周穆王:传说享
寿105岁,在位时间约为55年。周 穆王喜好游历,曾于穆王13年-17年 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 “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 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 母做歌相和。据现代学者考证,周穆王西游之地应是里海黑 海之间的旷原,这是中国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 周穆王是个大旅行家,喜好游山玩水,西巡历时2年多,行 程35000多里。
旅游地质学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20世纪末,随着世界各地尤其是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
地球科学亦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我们早先理解的采掘地质矿产的学科,而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基底,地质奇观更是作为山水旅游资源的精灵,逐渐走入我们日益丰富的旅游视野,并越来越影响着我们对新时代旅游的定义。
人们对旅游地质的认识与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灵感有关,随着人们地质知识的不断增多,地质资源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旅游者的兴趣。
用严格的术语讲,旅游地学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
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被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通俗的讲,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者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遗迹,都叫做旅游地质资源。
同时,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它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简而言之,它就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游乐、考察、科普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要求的自然景观及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中越来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其自身的优越性。
其在旅游业的作用很多,这里仅说三条典型。
(1)、地质资源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
旅游日渐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求新奇成为人们在旅游中竞相追逐的目标,地质学旅游正满足人们这一“求知”的心理,它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旅游地质学

公选课复习题《旅游地质学》一、填空题:1.旅游资源按成因或属性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2.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叫内力地质作用(即:内营力),内营力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3.外营力是由地球外部因素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受大气、水和生物因素等的影响而产生的外力地质作用。
按作用过程分类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二、名词解释:1、旅游地质学:是结合旅游的地质学,是两个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的新学科。
2、地质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的,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
3、岩浆作用:由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此过程叫岩浆作用。
4、水平运动:是地壳中的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相邻地块或相互分离拉开,或相互靠拢挤压,或作剪切错位。
褶皱构造、平移断层等地质构造乃地壳水平运动的产物。
5、丹霞风景地貌是在红色砂岩上发育而成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地貌景观。
6、旅游学:是研究和旅游有关的各种问题,研究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旅游的资源、文化、心理、经济、美学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学问。
7、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质成分、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各种地质作用及其演变历史与规律等。
8、地壳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指由于地球内部动力而引起的地壳产生水平向或垂直向的运动使地壳变形和变位。
9、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较高温度和高压环境,使地壳中先成岩石在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的过程叫变质作用。
三、论述分析题:(共60分)1、试述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质学与地学、旅游学的之间的相互关系。
(1)旅游风景地学的研究内容:各种地质作用形成旅游自然景观观赏,从地学角度分析成因及其保护;从地学及工程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遗产景观的历史发展及其保护。
(2)旅游风景地学是地学与旅游学的交叉学科。
旅游风景地学与地学是从地学的角度研究各种旅游点自然景观美“美”成因以及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科学,是一门新兴地学与旅游学的交叉边缘学科。
旅游地质学科普写作散文

旅游地质学科普写作散文旅游地质学科普写作散文旅游,是指临时性的以游览、娱乐、消闲为目的的异地旅行活动;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
旅游地质学则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用来解释、探讨、介绍作为旅游景点的山、石、河、川等的地质成因和发展演化史,并开展拟作为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和规划,为开发、改造和保护这些旅游资源提出地质学依据的一门科学。
旅游在当今世界上是非常时兴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在逐步提高,人们放缓脚步、聆听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旅游热也正在兴起。
作为人,不单是吃饱穿暖的问题,精神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旅游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近些年来就自己接触到的、比较熟知的部分天然景观旅游景点,陆陆续续地撰写了一些科普文章,向人们介绍述说了它们的地质背景、形成原因和演化变迁历史。
这些都属于旅游地质学的一部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般科技人员要想进入科普创作队伍,要写科普文章,写出的科普文章能够得以发表,阻力却是不少的,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在社会上,一些人认为科技人员写科普文章是不务正业、想挣稿费、想捞外快,故而设置重重障碍。
这种看法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要知道,科普文章也属于科学范畴,是科学知识和文采兼而备之的科技成果,科技人员写科普文章是名副其实的正业,写科普文章是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应当在社会上、在单位里,形成写科普文章光荣,写科普文章受到尊重的社会舆论和氛围,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加入到写科普文章的队伍中去。
还有一些人认为写科普文章是雕虫小技,是不值一提的小玩意儿,不如写大块头的科技论文有力、来劲,不愿投身而为之。
殊不知,要想写科普文章、写出高质量的科普文章并非易事,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事情。
一个能够写出科技论文的人,不一定就能写好科普文章,无数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
因为,同写科技论文相比较,写科普文章除要求写作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外,还要求写作者的知识面要广博,要求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精选、善于进行联想,并要求写作者对文字要有相当的驾驭能力。
旅游地质学论文

旅游地质学论文地质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是社会经济的第三产业,在国际上,称它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由于它的环保性,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旅游业的形成要素(一)主观条件(1)游客:有了景区,下面就要有人去参观和浏览了,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旅游者。
旅游者是否有意愿去来景区旅游,主要受到经济和条件的约束。
一方面,所在景区的消费水平要在游客承受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游客倾向于那些条件好的、安全性高的、环境污染小的风景区。
因此,现在世界各旅游区都在通过改善旅游区的条件来吸引顾客。
(二)客观条件(1)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可想而知,要想发展旅游业,必须要有美丽的景区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这大概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纯天然的景色,比如巍峨俊俏的高山、浪漫温馨的沙滩;另一种是历史遗迹,比如我们所知的故宫、天坛、长城等,它是人工建筑的结果,不是有自然形成的。
一般来讲,旅游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景观。
(2)社会:旅游景区所在国家的风俗信仰,社会条件同样影响着旅游者。
(3)交通:交通是旅游业能否得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就像工业的发展需要资源,旅游业的发展除了自然景区外,还需要便捷的交通,交通上的优势,有利于顾客的出行,减少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
(4)经济:这里的经济不仅是游客自身的经济条件,还包括所在景区的消费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
其中,自身的经济条件是限制出外旅游的主要条件,游客倾向于那些花费少、省钱多的旅游景区。
(5)政治:政治在旅游业中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它主要涉及到游客自身安全的问题,作为一个游客,当然希望所去的景区,安全有保障了。
除此之外,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还有文化因素、时间因素等。
旅游地质学(1)定义: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但严格说来应属地质科学研究范畴。
第一章 旅游地质学概述 杨世瑜版旅游地质学

陈传康,1931年------1997年10月,男,广东省潮安县人。我 国最早从事旅游地理研究的地理学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 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自然地理 学博士点负责人,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 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常务理事。
男,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旅游地学”学科的创始 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地质公园创议倡导者和推动者主 要人士之一。曾任国家地质公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国 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中国地 质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旅 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 筹)创始会长、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徽标】National Mine Park logo of China 外圈上缘是汉字“中国国家矿山公园”,下缘为英 文“National Mine Park of China”。内圈象形图案是 :古汉字“山”代表矿山,矿物晶体象征矿产资源的类 型,锤子象征着开采工具,锤子的头尾部的白色空间象 征着井巷开采和露天开采;黄色、绿色象征矿山环境修 复。整个徽标代表着利用修复后的矿山遗址,开展旅游 持续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理念。
3、1985年—1999年初创阶段 1985年,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成立 1985年,李旭旦《人文地理学概论》列出旅游地理学 到1991年,五大旅游地学学术团体成立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 会)、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 、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中国地 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 4、1999年以后全面发展阶段 2000年,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建立 2001年,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创立 2007年,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创立 2015年,世界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地质公园 出版了大量旅游地学类的出版物,建立了学科体系。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长安大学,在地质学本科专业 开设旅游地学方向。
旅游地质学复习

旅游地质学的定义与特点
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质景观的分类与评价、地质景观的演变与形成机制、地质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总结词
在分类与评价方面,主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景观的特征、价值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在演变与形成机制方面,重点探究地质景观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地质景观的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如何实现地质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类
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等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地质遗迹类
各种美丽的矿物和岩石也是重要的旅游地质资源,如水晶、宝石、玉石等。
矿物与岩石类
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资源特色
评价旅游地质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确定其市场定位和开发价值。
01
旅游地质资源的评价与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和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开展评价和分类研究,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02
旅游地质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深入探究旅游地质景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揭示其科学内涵和美学价值。
未来旅游地质学的研究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多元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旅游地质学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应用于旅游地质景观的展示和体验。
技术创新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旅游地质学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
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地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旅游地质学面临的机遇之一。
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专业研究生

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专业研究生1.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历史和构造的科学。
Geology is a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Earth's history and structure.2.旅游地质学将地质学与旅游业相结合,研究地质景观对旅游的影响。
Tourist geology combines geology with tourism and studies the impact of geological landscapes on tourism.3.地质遗迹是地质历史留下的痕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Geological relics are traces left by geological history and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the Earth's evolution.4.在地质遗迹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探寻恐龙时代的化石或者古老的岩石。
In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relics, we can explore fossils from the dinosaur era or ancient rocks.5.专业研究生课程将深入探讨地质学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Graduate programs in this field will delve into thetheory and practice of geology,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geological problems.6.对地球构造和地球演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Earth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occurr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7.地质学家经常走访各种地质遗迹,进行野外调查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旅游地质学
2.地质旅游资源
3. 岩浆作用
4. 水平运动
5.丹霞风景地貌
1、旅游产品开发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我国山地景观的旅游价值?
3、什么是岩溶?岩溶地貌产生发育的条件是什么?
以滇池为例,说明旅游开发导致哪些问题?如何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资源按成因或属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四大石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国,以“泉城”而家喻户晓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
1、我国最深的天然湖泊是()
2、火山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四种,下列哪个不属于火山地貌景观()
A、截顶圆锥形
B、扇形
C、盾形
D、穹窿形
3、以下不属于超变质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石山岳地貌景观的是()
A、安徽黄山
B、安徽天柱山
C、山东泰山
D、山东崂山
4、下列哪些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
A、云南石林、云南澄江、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
B、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天津蓟县
C、云南腾冲、河南嵩山、江西五虎山、四川龙门山
D、福建漳州、四川九寨沟、广西丹霞山、四川自贡恐龙
5、浙江雁荡山是下列哪种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