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小学数学有效的考试答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有效的考试答题技巧大全小升初,不光是学习分数漂亮,答题技巧也是需要的,巧妙的答题技巧可以使考试效率大大的提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有效的考试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数学各类题的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的解法:选择题得分关键是考生能否精确、迅速地解答。
数学选择题的求解有两种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的分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的分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由于答案在四个中找一个,随机分一定要拿到。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尽量不要大做"。
二、填空题的解法:填空题答案有着简短、明确、具体的要求,解题基本原则是小题大做别马虎,特别是解的个数和形式是否满足题意,有没有漏解和不满足题目要求的解要认真区别对待。
数学填空题的分值增加许多,其得分情况对考试成绩大有影响,所以答题时要给予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填空的解法主要有:直接求解法、特例求解法、数形结合法,解题时灵活应用。
三、解答题的解法:解答题得分的关键是考生能否对所答题目的每个问题有所取舍,一般来说在解答题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数学难题(通常在每题的后半部分和最后一、两题中),如果不能判别出什么是自己能做的题,而在不会做的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得分肯定不会高。
解答题解题时要注意:书写规范,各式各样的题型有各自不同的书写要求,答题的形式对了基本分也就得到了。
审题清晰,题读懂了解题才能得到分,要快速在短时间内审清题意,知道题目表达的意思,题目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关键的字词是什么,特殊的情形有没有,不能一知半解,做了一半才发现漏了条件推翻重来,费了精力影响情绪。
附加题一般有2至3问,第一问,其实不难,你要有信心做出来,一般也就是个简单的理论的'应用,不会刁难你,所以,你要作出来。
如果有第三问,那么第二问多半是中继作用,就是利用第一问的结论,然后第三问有要用到它自己。
这一问,比较难一点,但是,如果你时间允许,还是可以做出来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思路

小学四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思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四年级的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时候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挫败,但只要他们采用正确的解决思路,就能够克服难题并取得进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数学问题解决思路,帮助四年级的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一. 仔细阅读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
学生应该注意问题中给出的条件和限制,弄清楚需要解答的是什么,是求一个数值还是找出一个规律。
只有当学生完全理解问题的要求后,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
二. 归纳问题的特征在理解问题要求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和归纳的能力来揭示问题的特征和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或者将问题细分为更小的部分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通过归纳问题的特征,学生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为接下来的解题过程奠定基础。
三. 选择适当的解题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解题策略。
例如,对于一些数值计算问题,学生可以使用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对于一些形状问题,学生可以使用几何的知识来解答;对于一些数据分析问题,学生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分析。
选择适当的解题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四. 运用已学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可以回顾课堂上老师所教的概念和方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来处理一个算术题;他们也可以运用已学的几何知识来计算一个形状的周长或面积。
通过运用已学知识,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反思和检查解决数学问题后,学生需要反思和检查自己的答案。
他们可以回顾整个解题过程,确认自己的解答是否符合问题的要求。
学生可以将答案代入原问题进行验证,或者使用不同的方法重新求解问题,以确保自己的答案正确无误。
反思和检查阶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解题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讲解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讲解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非常重要。
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讲解。
一、加减法解题思路与方法讲解加减法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解加减法题目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1.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确定题目中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理解问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只有理解了问题,才能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
2. 寻找关键信息:在问题中寻找关键信息,包括已知条件、未知数和所求解的问题。
把关键信息提取出来,有助于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步骤。
3. 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对于加法题目,可以采用逐位相加的方法;对于减法题目,可以采用借位减法或补位减法的方法。
4. 运算过程准确无误:在进行运算过程时,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特别是在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中,要注意对齐、进位和借位的处理,避免计算错误。
5. 回归问题实际:在得出结果后,要对结果进行回归问题实际。
检查所求解是否符合问题的要求,是否合乎常理。
只有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才算是正确解答了问题。
二、乘除法解题思路与方法讲解乘除法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在解乘除法题目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1. 找规律:在解决乘除法问题时,要仔细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找规律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遇到九九乘法表中的计算题目,可以利用乘法表中的规律来迅速求解。
2. 估算计算:对于一些较复杂的乘除法题目,学生可以先进行估算后再进行计算。
通过估算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确定结果的范围,减少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3. 选择合适的乘除法运算: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对于大数乘法,可以采用竖式乘法;对于除法,可以采用长除法或估算法。
数学不再难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分享

数学不再难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分享数学不再难: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分享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然而,通过一些简单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地应对这些难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解题的思路,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加减法问题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础、最常见的运算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好加减法解题的思路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所求。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确定所需要进行的运算。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列式计算的方法,将数字竖排,按位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
例如,有一个问题如下:小明有10个棒棒糖,他吃掉了3个,这时还剩下几个棒棒糖?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找到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即小明原本有10个棒棒糖,吃掉了3个。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计算得到答案。
10减去3等于7。
所以,小明还剩下7个棒棒糖。
二、乘法问题乘法是数学中比较复杂的运算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乘法解题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进行。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列式计算的方法,将乘数、被乘数竖排,然后按位进行计算。
最后将每位计算结果进行相加,得出最终的乘积。
这种方法对于较小的乘数和被乘数比较适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倍数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我们要计算4乘以5的结果,可以快速计算4的倍数,即4、8、12、16、20,然后选择第5个数20作为乘积。
这种方法对于较大的乘数和被乘数非常有效。
三、除法问题除法是数学中较为复杂的运算之一。
在解决除法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列式计算的方法,将除数、被除数竖排,按位进行计算。
然后将每位计算结果进行相加,得出商和余数。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倍数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我们要计算24除以6的结果,可以快速计算6的倍数,即6、12、18、24,然后选择第4个数4作为商。
这种方法对于较大的被除数和较小的除数非常有效。
四、整数运算问题在解决整数运算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正负数的运算规则。
数学解题技巧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思路

数学解题技巧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思路数学解题技巧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思路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学生们经常面对的一门学科,也是许多学生觉得难以掌握的学科之一。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技巧。
1. 理清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之前,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题意。
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并确认需要寻找的答案是什么。
如果可能,可以将问题进行细分,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逐个解决。
2. 思维导图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整理。
将问题的关键信息写在中心节点上,然后根据问题的要求,从中心节点出发绘制分支,形成问题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问题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 寻找模式和规律有些问题中存在明显的模式和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问题中的数据和情景,寻找其中的规律和模式。
例如,一组数字中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学生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快速地计算下一个数字。
寻找规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
4. 列表或表格对于一些需要整理数据的问题,可以使用列表或表格的形式进行解决。
将问题中涉及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有序地填入列表或表格中,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思路。
5. 反向思考对于一些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可以尝试采用反向思考的方式解决。
即从问题的答案出发,反向推导得出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6. 画图辅助解题对于一些几何问题,画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绘制几何图形,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画图还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像,更容易理解和解决。
7. 实际应用将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实际应用是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购物中计算打折后的价格、计算行走的距离和时间等,都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实际场景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分析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分析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解题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解题,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数学题目出发,分析小学数学解题的思路。
一、加减法题加减法题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题目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题意是解题的第一步。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思路:1. 读懂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给的信息,明确题目要求。
2. 找到关键词:在题目中寻找关键词,例如“和”、“差”、“总共”等,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题目所涉及的运算。
3. 运用运算规则: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如果是加法题,可以将两个数相加;如果是减法题,可以将两个数相减。
4. 检查答案:计算完毕后,要仔细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避免计算错误。
二、乘除法题乘除法题是小学数学中稍微复杂一些的题目。
解题思路如下:1. 确定题目类型:乘法题和除法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首先要确定题目是属于哪一种类型。
2. 确定计算顺序:在乘法题中,可以先计算括号内的值,再进行乘法运算;在除法题中,可以先计算除号前面的值,再进行除法运算。
3. 简化计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进行适当的简化计算,例如将乘法转化为加法,将除法转化为减法。
4. 检查答案:计算完毕后,要仔细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避免计算错误。
三、面积和周长题面积和周长题是小学数学中涉及到几何概念的题目。
解题思路如下:1. 确定题目类型:面积和周长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首先要确定题目是属于哪一种类型。
2. 确定计算公式:根据题目所给的图形,确定计算面积和周长的公式。
例如,计算矩形的面积可以使用长度乘以宽度的公式。
3. 确定数值:将题目中给出的数值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4. 检查答案:计算完毕后,要仔细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避免计算错误。
四、比较大小题比较大小题是小学数学中培养逻辑思维的题目。
数学的解题思路小学数学中的解题思路指导

数学的解题思路小学数学中的解题思路指导在小学数学中,解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解题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数学的解题思路,并提供一些指导方法。
一、理解题意首先,解题的第一步是要仔细理解题目的意思。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搞清楚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
可以用自己的话将题目重新表达一遍,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题目的意思。
二、分析问题解题的第二步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和解题思路。
可以通过画图、列式、设变量等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三、寻找解题方法在理解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寻找解题的方法。
根据具体题目的特点,可以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比如,对于整数运算的题目,可以运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来解题;对于几何题目,可以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来解题。
四、进行计算和推理在找到解题方法后,学生需要进行计算和推理,得出最终的结果。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粗心错误。
在推理过程中,要严谨和逻辑,确保推理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五、检查答案解题的最后一步是要检查答案。
学生可以回顾解题的过程,检查自己的计算和推理是否正确。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验证答案,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重新计算,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
通过以上的解题思路和指导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题目,并提高解题能力。
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不断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方法。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培养中,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的解题思路,并在解题中取得好的成绩。
总之,小学数学中的解题思路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指导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docx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1.想平均数例如,美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第三次 (1982 题 3:求三个连续自然数, 使第一个和第三个之和等于年1 月 )118 。
( )由于三个数是连续自然数,所以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的平均数是第二个数,即118÷ 2=59 。
另两个数是 58 和 60 。
2.想中间数判断方法:3.接近某数法两个分数与 1 的差大的分数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数越小。
例 2 下面的正确排列是( )。
只有 (B) 正确。
4.拆数例如, 99999992 + 19999999的和是( )。
原式= 9999999 × 9999999 + 19999999=9999999 × (10000000 —1) +(10000000 + 9999999)=99999990000000 — 9999999 +10000000 +9999999=1000000000000005.插数2 倍,使原来分子就是把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各扩大和分母都“相挨”这种方法简便,一次成功,正确率高,所填分数的分子分母又最小。
6.奇偶数法基本关系:奇数±奇数 = 偶数奇数±偶数 = 奇数偶数±偶数 = 偶数奇数×奇数 = 奇数。
奇数的任何次方,是奇数。
奇数×偶数 = 偶数。
n(n +1) 必是偶数,因n 和 (n+ 1)必一奇一偶。
偶数×偶数 = 偶数。
偶数的任何次方,是偶数。
在整除的前提下: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偶数 = 偶数偶数÷奇数 = 偶数例 1 30 个子五碗装,装不装双( )。
因奇数×奇数=奇数,故无解。
例 2 两个偶数的和是 82 ,两个数是 ( )。
(1) 相的两偶数相差 2。
由和差解依次(82 —2) ÷2=40 ,40+2=42。
(2)相的两个自然数相差 1。
82÷ 2—1=40 ,40 + 2=4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1.想平均数例如,美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第三次(1982年1月)题3:求三个连续自然数,使第一个和第三个之和等于118。
( )由于三个数是连续自然数,所以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的平均数是第二个数,即118÷2=59。
另两个数是58和60。
2.想中间数判断方法:3.接近某数法两个分数与1的差大的分数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数越小。
例2 下面的正确排列是( )。
只有(B)正确。
4.拆数例如,99999992+19999999的和是( )。
原式=9999999×9999999+19999999=9999999×(10000000—1)+(10000000+9999999)=99999990000000—9999999+10000000+9999999=1000000000000005.插数就是把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各扩大2倍,使原来分子和分母都“相挨”这种方法简便,一次成功,正确率高,所填分数的分子分母又最小。
6.奇偶数法基本关系: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的任何次方,幂是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n(n+1)必是偶数,因为n和(n+1)必为一奇一偶。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的任何次方,幂是偶数。
在整除的前提下: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例1 30个饺子五碗装,装单不装双( )。
因为奇数×奇数=奇数,故无解。
例2 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数是( )。
(1)相邻的两偶数相差2。
由和差问题解依次为(82—2)÷2=40,40+2=42。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
82÷2—1=40,40+2=42。
或者41+1=42。
例3 1+3+5+……+25=( )。
由“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所有奇数个数的平方”。
知例4 用质数的和表示,23=( )+( )。
奇数=奇数+偶数,质数中只有2是偶数。
23—2=21是合数。
此题无解。
只有与2的差是质数的奇数。
才能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这类奇数是无限的。
例如:5=2+3,39=2+37,……例5 有六个六位数:(1)987654;(2)987653;(3)987652;(4)987651;(5)987650;(6)987649。
从中选出两个,使这两个数的乘积能被6整除,有( )种选法。
(1)和(4)的各位数字和分别是39和36,都能被3整除,前者又能被2整除。
偶数×奇数=偶数,能被2和3整除的数就能被6整除。
有七种选法:(1)和(2);(1)和(3);(1)和(4);(1)和(5);(1)和(6);(4)和(3);(4)和(5)。
例6 1989年“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三个不同的最简真分数的分子都是质数,分母都是小于20的合数,要使这三个分数的和尽可能大,这三个分数是____、____、____。
要使其和最大,则每个数应是同分母的真分数中最大的真分数。
分子应依次是20以内的最大的质数,分母是分子加1的偶数。
即例7 已知三个连续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0。
这三个数是____、____、____。
三个连续自然数只能有:A.奇数、偶数、奇数;B.偶数、奇数、偶数。
这两种可能。
若是情况A,则一定是两两互质,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由360=23×32×5知两两互质的数只能是8、9、5。
但它们不是连续的。
情况B中,最大及最小数都是偶数,2是其最大公约数,三个数的乘积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2倍。
360×2=24×32×5。
所求数是23=8,32=9,2×5=10。
7.由合数想例1 能被十个最小自然数整除的最小四位数是( )。
这个合数,一定是三个合数和一个质数的乘积。
例2 1989×20002000—2000×19891989=( )合数的20002000和19891989,有相同的质因数。
原式=1989×(2000×10001)-2000×(1989×10001)=0。
例3 第二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试题第一试7题:在下面的算式中,所有分母都是四位数。
请在每个方格里各填入一个数,使等式成立。
由式右的分子为1,知式左的两个分数相加的和可约分。
若是同分母分数相加约分后,式右的分母不可是四位数,只能是异分母。
从分析合数1988入手:(1)1988=4×7×71。
1988是4的倍数,如果式左两个分数的分子之和为4,则可约成分子是1的最简分数。
(2)由4×7=28,28+43=71,知例4 最大公约数是1,两两均不互质,且大于50而小于100的三个数是( )、( )、( )。
解答此题,需综合应用合数、质数、互质数、质因数、公有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概念。
取三个两两互质的数,且它们两两之积大于50、小于100,得五组解:7、8、9得56、63、72;7、8、11得56、77、88;7、9、10得63、70、90;7、9、11得63、77、99;8、9、11得72、88、99。
所取三数之间相互互质,其两两之积的三个数定无公有的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是1;每组的三个数都是两两的积,其两两之间必有相同的质因数。
8.由质因数想例1 649被某数除,所得的商与除数相同,余数比除数少1,余数是( )。
因为649+1=650=2×52×13=25×26,而649=25×26—1=25×(25+1)-1=25×25+24,即649÷25=25余数是24。
例2 三姐妹的年龄依次大3岁,其积是1620,其和是( )。
1620=22×34×5=32×(22×3)×(3×5)=9×12×15,9+12+15=36。
例3 A、B、C、D是四个由小到大的自然数,其积是585,要使其和最小各是( )。
由585=3×3×5×13,知A=1,B=5,C=9,D=13。
例4 四个自然数的积是144,这四个数可组成比例式()。
144=24×32=(2×6)×(3×4)。
由比例的基本性质,知2∶3=4∶6,2∶4=3∶6,6∶3=4∶2,3∶2=6∶4。
例5 把14、30、33、35、39、75、143、169分成两组,每组四个数,使它们的乘积相等( ),( )。
14=2×7 39=3×1330=2×3×5 75=3×5×533=3×11 143=11×1335=5×7 169=13×13将相同质因数分属两组,配平于两个积中。
14×33×75×169=2×32×52×7×11×132,30×35×39×143=2×32×52×7×11×132。
例6 从1到30的自然数中,能被2、3、5整除的各有( )、( )、( )个。
不能被其中任意一个整除的有( )个。
30=2×3×5。
前三个空应依次填:3×5=15,2×5=10,2×3=6。
1~30中有十个质数2、3、5、7、11、13、17、19、23、29。
去掉前三个加上1。
最后空为8。
例7 715×972×975×( ),要使其积的最后四个数字都是0,括号内最小应填什么数?乘积后面每含一个0,其乘数中必含质因数2和5各一个。
715=5×11×13,972=22×35,975=3×52。
这些数中共含三个“5”、两个“2”,构成四对2和5,需补足两个“2”和一个“5”。
应填2×2×5=20。
例8 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5040,这四个数是( )、( )、( )、( )。
5040=24×32×5×7=7×23×32×(2×5),所求为7、8、9、10。
( )。
105=3×5×7,512=23×23×23。
例10 长、宽、高之比是3∶2∶5的长方体体积为1920cm3,长宽高各是( )、( )、( )cm。
1920=27×3×5=(22×3)×23×(22×5)。
应填12、8、20。
9.巧用最大公约数例1 224、292、377、496分别被( )除,余数都相同。
292-224=68 377—224=153 496—224=272即后三个数,分别被第一个数除商为1,余数是68、153、272。
(68,153,272)=17,224÷17=13……3。
四个数分别被17除,余数都是3。
例2 在一块边长为104m、240m、152m的三角形地周围栽树,株距相等,各角栽1棵。
最少可栽( )棵。
株距相等,是各边长的公约数。
株数最少,株距必最大,应为最大公约数。
(104,240,152)=8(104+240+152)÷8=62(棵)例3 把长144cm、宽48cm、高32cm的长方体,锯成尽可能大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正方体的棱长( )cm,个数( )。
(144,48,32)=16(cm)10.巧用最小公倍数例1 一个数,用12除余10,用16除余10,用20除缺10。
这个数是( )。
把“一个数用20除缺10”,也理解成用20除余10。
[12,16,20]=240。
所求的数是240+10=250。
例2 某数加上1后除以7余3,而减去1后除以14余1。
该数最小值( )。
由条件一知,这个数除以7余2;由条件二知、这个数除以14余2。
所以这个数应是7和14的最小公倍数加2。
14+2=16例3 某班学生不足50人,敖老师组织学生做三次不同游戏。
第一次每组4人,第二次每组6人,第三次每组8人,都正好分完没余下。
该班有学生( )人,每次各分( )组、( )组、( )组。
[4,6,8]=24因限定这个数接近50,应是24×2=48(人)。
48分别除以4、6、8得组数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