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基础知识
机器人考级三级知识点总结

机器人考级三级知识点总结机器人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它们不仅在工业生产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家庭、医疗、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机器人考级三级是机器人领域的一项重要考级,通过该考级,人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编程与控制、应用与发展等方面对机器人考级三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机器人的基本概念1. 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执行任务的自动化装置,它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或指令来执行各种任务。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机器人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不同类型。
2. 机器人的特点机器人具有自主性、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且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机器人结构和原理1. 机器人的结构机器人通常由机械部分、电子部分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机械部分包括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执行器,电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控制系统则是机器人的大脑,能够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动作。
2. 机器人的原理机器人的运动原理可以通过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等方面来解释,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有不同的运动原理。
例如,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原理通常基于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服务机器人的运动原理则涉及到感知和决策流程。
三、机器人编程与控制1. 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的编程是指对机器人进行程序设计,以实现其自主运动或执行特定任务。
机器人编程可以通过编程语言、仿真软件等形式进行。
2. 机器人控制机器人控制是指对机器人的运动、动作和任务进行控制。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的实时控制和监控。
四、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1.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机器人应用已经广泛涉及到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家庭服务、军事防卫等多个领域。
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服务机器人则主要应用在家庭服务、餐饮、医疗卫生等领域。
2. 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灵巧化、感知化和协作化。
机器人课件ppt

汇报人: 202X-12-31
目 录
• 机器人基础知识 • 机器人技术介绍 • 机器人编程实践 • 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未来机器人展望
01
机器人基础知识
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通过预设程序 或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完成一系列 复杂动作的自动化机器。
分类
根据应用领域和功能,机器人可 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军事机器人等。
Java
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它提 供了大量的机器人开发框架和库,如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可用于构建复杂的机器人应用程序。
机器人编程环境搭建
ROS
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是一个用于机器人开发的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库和工 具,方便开发者进行机器人软件开发。ROS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Python、C和Java。
机器人控制技术
运动控制技术
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进行分析,实现对机器人的精确 控制,使其能够依照预定的轨迹
和姿态进行运动。
路径计划技术
根据机器人的任务需求,计划出 最优或次优的路径,使机器人能
够高效地完成任务。
导航控制技术
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实现机器人在 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使其能 够躲开障碍物并找到目标位置。
产品质量。
服务行业
服务机器人主要用于餐饮、酒 店、医疗、物流等领域,提供 便利、高效的服务体验。
农业领域
农业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种 植、施肥、采摘等作业,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和下落劳动强度 。
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领域的机器人能够完 成高精度、高风险的装配和维 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
机器人基础知识

3.机器人的作用
它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 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机器人系统组成 1)机械系统作用相当于人的身体(骨骼,手,臂,腿等); 2)驱动系统相当于人的肌肉; 3)控制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 4)感知系统相当于人的五官。 机器人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其工作原理为: 控制系统发出动作指令,控制驱动器动作,驱动器带动机械系统运动, 使末端操作器到达空间某一位置和实现某一姿态,实施一定的作业任务。 末端操作器在空间的实时位姿由感知系统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把 实际位姿与目标位姿相比较,发出下一个动作指令,如此循环,直到完 成作业任务为止。
机器人基础知识
1.什么是机器人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 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 领行动。
1)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给出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 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通过可编程序动作来执行各种任务并具有编程 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 2)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给出的定义:一种带有存储器件和末端操作器 的通用机械,它能够通过自动化的动作替代人类劳动。 3)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 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 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2.第一台机器人
在1959年发明第一台机器人的正是享有“机器人之父”美誉的美国恩 格尔伯格先生。 恩格尔伯格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机器人专家之一,1958年他建立了 Unimation公司,并于1959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他对创 建机器人工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83年,就在工业机器人销售日渐火爆 的时候,恩格尔伯格和他的同事们毅然将Unimation公司买给了西屋公司, 并创建了TRC公司,开始研制服务机器人。 1959年 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 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 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 父”。
机器人入门简易操作培训

机器人入门简易操作培训
本文旨在为初学者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操作,以及相关知识和技术,为
其解决机器人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指导。
一、机器人的基本知识
1、机器人的结构:机器人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机械结构、控制系
统和传感器系统,机械结构提供机器人的形态、大小,控制系统用来控制
机器人,传感器系统用来收集当前环境的信息。
2、机器人的动作:机器人的运动机构由电机和伺服控制器构成,控
制器是机器人的核心,用于控制、程序、遥控等,它们通过接受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传感器信号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二、机器人的基本操作
1、准备工作:确认机器人使用环境,检查机器人组件,安装程序,
连接传感器,检查控制电源,搭建机器人底层硬件。
2、建立模型: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特性,使用编程工具建立模型,完成对关节的编程,模型是机器人在实际程序控制时的基础。
3、控制程序:设计可以实现机器人运动功能的程序,包括移动函数、定位函数、抓取函数等,程序控制是实现机器人应用的基础。
4、实际操作:以上步骤完成后,机器人就可以实际运行起来,开始
实现指定的任务。
机器人文化基础知识点

机器人文化基础知识点1. 机器人的定义和历史机器人是指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人工制品。
它们可以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军事等。
机器人起源于古代,但现代机器人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提出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在社会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2. 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可以根据其功能和能力进行分类。
常见的机器人分类包括:•工业机器人:用于工厂和制造业领域,执行重复性和危险的任务。
•服务机器人:用于提供服务,如清洁机器人、导览机器人等。
•军事机器人:用于军事领域,执行侦察、救援等任务。
•医疗机器人:用于医疗保健领域,执行手术、康复训练等任务。
3.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主要依靠传感器、处理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和收集信息,处理器用于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执行器用于执行任务。
4.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机器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工业机器人用于生产线上的装配和加工,农业机器人用于农田的作业,医疗机器人用于手术和康复训练,服务机器人用于提供餐饮服务和导览服务等。
5. 机器人的优点和挑战机器人的优点包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执行危险任务等。
然而,机器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技术限制、伦理和法律问题等。
6. 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机器人可以成为人类的助手和伙伴,帮助人类完成一些繁重、危险或无聊的任务。
但同时,机器人的智能和自主性也引发了一些关于人类就业和隐私等问题的讨论。
7. 机器人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预计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教育、娱乐、日常生活等。
同时,机器人的智能和自主性也将不断提高。
8. 机器人文化的影响机器人文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机器人文化也成为艺术、电影等领域的重要创作主题,使我们对于机器人的思考变得更加深入和多样化。
机器人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机器人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本的古代机器人
七、现实社会中应用的机器人
• 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 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美国军队中的机器人--机器狗
美国宇航局:太空机器人
日本展会上的双足机器人
社会应用:消防机器人
社会应用:服务/护理机器人
新松公司的个人机器人
社会应用:烹饪机器人
中国 首钢 MOTO MAN 机器人 有限公 司生产 的烹饪 机器人
社会应用:电路巡查机器人
社会应用:焊接机器人
社会应用:装配机器人
社会应用:火星车
社会应用: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多利
社会应用:排爆机器人
中国研发的排爆机器人:雪豹
社会应用:核工业机器人
教学机器人
昆虫机器人
纳米机器人
用于人体血脉疏通,清除血管 之内的垃圾等,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外科手术机器人
金山公司研制的胶囊机器人
可放置在指甲盖上的微型机器人
社会应用:智能吸尘机器人
机器人的特殊形式:无人机
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机器人玩具
可编程 的类人机器 人玩具
乐高第二代自由拼装机器人
尤尼梅特机器人组成的生产线
•
第二代是有感觉的机器人:它 们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感知能力,并 具有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机 器人工作时,根据感觉器官(传感 器)获得的信息,灵活调整自己的 工作状态,保证在适应环境的情况 下完成工作。如:有触觉的机械手 可轻松自如地抓取鸡蛋,具有嗅觉 的机器人能分辨出不同饮料和酒 类。
二、机器人的学科整合和用途
• 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数学、力学、控制论、 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人工智能和仿 生学的产物。 • 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 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机器人技术基础全

机器人技术基础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机器人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综合应用。
本文将全面介绍机器人技术的基础,包括硬件设计、软件编程、感知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二、机器人硬件设计机器人硬件设计是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之一,包括机械系统设计、电路设计、传感器设计和通信设计等。
机械系统设计包括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运动学设计,电路设计包括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等,传感器设计包括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等,通信设计包括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等。
三、机器人软件编程机器人软件编程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和自主化的关键。
机器人软件需要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和通信等功能。
感知包括对环境的感知和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决策是基于感知信息做出行动决策,执行是将决策转化为具体的动作,通信则是实现机器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
四、机器人感知和控制机器人感知是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和嗅觉感知等。
机器人通过感知可以获取环境的三维模型,从而进行路径规划、目标识别和避障等操作。
机器人控制是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分析,实现对机器人姿态、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控制。
同时,通过软件算法实现对机器人的自适应控制和鲁棒控制,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五、结论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
通过对机器人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的掌握,以及实现对机器人感知和控制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和发展机器人技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的由来标题: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的由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这些智能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历史发展,以及机器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一、机器人的起源工业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英国。
学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学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各种生产任务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
学习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知识。
一、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以代替人类完成重复性、危险性或高精度工作的自动化设备。
它具有多关节、可编程、可重复执行任务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和指令,完成各种生产任务,如搬运、装配、焊接、喷涂等。
二、工业机器人的分类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固定式机器人:固定在工作台或生产线上,只能在固定区域内工作。
2. 移动式机器人:具有自主移动能力,可以在工厂内自由移动,完成各种任务。
3. 可重配置机器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重新配置,适应不同的生产任务。
4. 协作式机器人:与人类共同工作,能够感知人类的存在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实现人机协作。
三、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步骤。
1. 感知:工业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如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等,以便正确地感知和理解工作环境。
2. 决策: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工业机器人通过内置的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规划工作路径。
3. 执行:工业机器人根据决策结果,通过驱动机构执行具体的动作,如移动、抓取、装配等。
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等。
1. 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完成车身焊接、喷涂、装配等工作。
2. 电子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电子设备的组装、质量检测、包装等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食品加工:工业机器人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完成食品的分拣、烹饪、包装等工作。
五、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称为旋转矩阵,用来表示刚体O相对于{O’}的 方位,其中上标O表示{O},下标O表示{O’}。
二 机器人分类:
我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 人和特种机器人。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 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 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 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 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 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 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 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机器人基础知识
(3)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由控制计算机及相应的控制软件和 伺服控制器组成,它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是机器人的指挥 系统,是“机器人”的脑子。 通常,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接受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对其 进行数据处理,并按照预存信息、机器人的状态及环境情况 等,产生控制信号去驱动机器人的各个关节。 对简单机器人:一般只含有固定的程序。 对先进机器人:一般采用程序可编的小型计算机,微型 计算机或微处理器,作为“机器人”的脑子。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对其执行机构发出如何动作的命令。
机器人基础知识
一
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人体的组织结构是一个非常严密、非常复杂的统一体, 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单位和机能单位。各系统 之间互相关联、影响和依存,在神经系统统一支配下,各系 统协调一致,共同完成人的生命活动和功能活动。 机器人系统的结构,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即执行机构、 驱动与传动系统、控制系统、智能系统、环境、任务等。
★二向量的点乘积为:
A B a xbx a Nhomakorabeab y a zbz
★二向量的矢量积:
i j ay by k az bz
R A B ax bx
2. 方位描述:(姿态描述)
研究机器人,不仅要表示空间某点的位置,而且需要表示 物体的方位。物体的方位可由某个固接于此物体的坐标系 来描述。
刚体的自由度
(2)机器人的自由度: 表示机器人动作灵活的尺度。 一般以轴的直线移动、摆动或旋 转动作的数目来表示。 ●要求:机器人能以准确的方位 (位置与方向)把它的端部执行 装置或与它连接的工具移动到给 定点。 ●如事先不知机器人的用途,机 器人最少应有6个自由度。 ●有时可以减少部分自由度如a图, 只要求对小球定位。局部自由度 不记入机器人的自由度。
机器人基础知识
机器人的分析-决策智能系统,主要是靠计算机专用或通用 软件来完成。
(5)环境 一般将机器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工作对象、障碍 等(外传感器感知的对象)称为环境; (6)任务 环境的两种状态(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 别;
3 机器人自由度 DOF(degree of freedom)
自由度是机器人的一个 重要技术指标,由机器人的 结构决定,直接影响机器人 的机动性。 (1)刚体的自由度 一个简单物体有六个自由 度。物体能进行的运动有三 个平移,三个旋转。 当两个物体间确定了某种 关系时,一物体就对另一物 体失去一些自由度。
(a)
3 机器人位置与姿态的表示: 1.位置描述: 可用3×1位置矢量来确定空间内任一点的位置。 对直角坐标系{A},空间任一点P的位置可用3×1的列矢量表 示: P
A
P
Py Pz
x
Px i P y j Pz k
矢量空间表示
P 是位置矢量,它的上标A代表相对于参考坐标系{A}。
谢谢
不知之处, 请老师和同学指正
机器人基础知识
(1)机器人的执行机构 众所周知,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从执行器官讲,就是在大脑 支配下的嘴巴和四肢。单从体力劳动来讲,可以靠脚力、肩扛, 但最为主要的是人的手臂和手。而手的动作,离不开胳臂、腰 身的支持与配合。手部的动作和其他部位的动作是靠肌肉收缩 和张弛,并由骨骼作为杠杆支持而完成的。 机器人的执行机构,一般包括手臂、关节、末端执行器和基 座,它与人身结构基本上相对应,其中: 手臂对应人的手臂; 机器人的关节,有滑动关节、转动关节、圆柱关节和球关节 等类型,在何部位采用何种关节,则由要求它作何种运动而决 定。机器人的关节,保证了机器人各部位的可动性;
A
Px , Py , Pz
是点 A P 在坐标系中的三个坐标分量。
●矢量的性质: 矢量一般写成:
v ai b j ck
表达方式以及其性质有: ★不同矢量的表示:
A , B 为不同的矢量,α 为标量。则矢量
A a xi a y j a zk B bxi by j bzk
机器人基础知识
末端执行器又称机器人的手部,对应于人手和握持的工具,它 是工业机器人和多数服务型机器人直接从事工作的部分,根据工 作性质(机器人的类型),其手部可以设计成夹持型的夹爪,用 以夹持东西;也可以是某种工具,如焊枪、喷嘴等;也可以是非 夹持类的,如真空吸盘、电磁吸盘等;在仿人形机器人中,手部 可能是仿人形多指手; 机器人的基座,是整个机器人的支撑部件,它相当于人的两条 腿,要具备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刚度,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类型, 在移动式的类型中,有轮式、履带式和仿人形机器人的步行式等。
机器人基础知识
(2)机器人的驱动与传动系统 机器人的驱动与传动系统,是将能源的动力传送到执行机构 的装置。其中,驱动装置有电机(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 机和同步进电机)、气动和液动装置;而传动机构,最常用的 有谐波减速器、滚珠丝杠、链、带及齿轮等传动系统。 电动驱动是当前机器人使用最多的一种驱动方式,其特点是电 源方便,响应快,信息传递、检测、处理都很方便,驱动能力 较大。其缺点是因为电机转速较高,必须采用减速机构将其转 速降低,从而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 机器人的驱动系统,相当于人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是 保证机器人运行的能量供应。
i, j, k代表X,Y,Z轴的单位向量。设
★标量乘以矢量有: A a x i a y j a z k
★二向量和为: B ( a x b x ) i ( a y b y ) j ( a z b z ) k A
一般来说,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内存储的信息有: ①机器人动作模型:表示执行装置在激发信号与随之发生的机 器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②环境模型:描述机器人在可达空间内的每一事物。如,哪些 区域存在障碍物而不能对其起作用。 ③任务程序: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其所要执行的作业任务。 ④控制算法:计算机指令的序列,它只提供对机器人的控制以 便执行所要作的工作。
机器人基础知识
(4)机器人的智能系统 所谓智能,是指人的智慧和能力,就是人在各种复杂条件下, 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能够做出正确的决断,并且实施和成功。 在机器人控制技术方面,就是在没有人的干预下,机器人能实 现自主控制的目的。机器人智能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感知系统 和分析-决策智能系统。 感知系统主要靠具有感知不同信息的传感器构成,属于硬件 部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味觉、嗅觉等传感器。在视 觉方面,目前多是利用摄像机作为视觉传感器,它与计算机相 结合,并采用电视技术,使机器人具有视觉功能,可以“看到” 外界的景物,经过计算机对图像的处理,就可对机器人下达如 何动作的命令。这类视觉传感器在工业机器人中,多用于识别、 监视和检测。
机器人基础知识
姓名:林德俊 学号:12721218
一、机器人系统 1 机器人的主要特点: “通用性”与“适应性”是其二主要特点。 (1)通用性(versatility):在机械结构上允许机器人执行不同的 任务或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工作。包括机械系统的机动性 与控制系统的灵活性。 (2)适应性(adaptivity):能自动执行这些未经完全指定的任务, 而不管任务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没有预测到的环境变化。 ●要求机器人具有: 1) 运用传感器感测环境的能力; 2) 分析任务空间和执行操作规划的能力; 3)自动指令模式能力。 但是与人的能力相比,其十分有限。有大量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