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识(正式版)

合集下载

2024年职业危害防治知识(三篇)

2024年职业危害防治知识(三篇)

2024年职业危害防治知识1、引起职业病常见的有毒物质和粉尘有哪些?氨、苯、苯胺、丙烯腈、氯、二氧化氮、汞、氟化氢、焦炉逸散物、硫化氢、氯乙烯、锰化合物、硝基苯、一氧化碳、铅及其化合物、水泥粉尘、电焊粉尘、铸工粉尘等。

2、有毒物品是否能对劳动者造成危害?主要取决于作业条件:接触的机会。

作用的强度和人的因素。

3、有毒物品对劳动者造成什么危害?引起劳动者职业中毒。

后果能使劳动者致死、致伤、致畸、致突变、致癌和致子代效应。

4、有毒物品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5、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

6、劳动者如何保护自己的职业健康权益?通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自己所履行的义务:了解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知识;自觉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自觉并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及时报告。

运用《职业病防治法》,争取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7、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有哪些具体内容?A、受培训、教育权。

B、职业健康权。

C、职业病危害的知情权。

D、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

E、检举权、控告权。

F、拒绝违章作业权。

G、参与民主管理权。

8、职业病危害项目向哪个部门申报?用人单位若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监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9、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有什么要求?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或投产使用。

10、哪几种情况下必须领取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必须领取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方可从事有毒作业。

1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将受到哪些处罚?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罚款,其罚款额一般为5万元以上,最高30万元。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正式版)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9921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正式版)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引起职业病常见的有毒物质和粉尘有哪些?氨、苯、苯胺、丙烯腈、氯、二氧化氮、汞、氟化氢、焦炉逸散物、硫化氢、氯乙烯、锰化合物、硝基苯、一氧化碳、铅及其化合物、水泥粉尘、电焊粉尘、铸工粉尘等。

2、有毒物品是否能对劳动者造成危害?主要取决于作业条件:接触的机会。

作用的强度和人的因素。

3、有毒物品对劳动者造成什么危害?引起劳动者职业中毒。

后果能使劳动者致死、致伤、致畸、致突变、致癌和致子代效应。

4、有毒物品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5、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

6、劳动者如何保护自己的职业健康权益?通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自己所履行的义务:了解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知识;自觉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自觉并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及时报告。

职业病危害知识和常识

职业病危害知识和常识

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长期暴露或长时间接触而导致的疾病。

以下是有关职业病危害的一些常识和知识:
1. 职业病的分类:职业病可以分为尘肺病、噪声聋、放射病、职业中毒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职业病由不同的有害因素引起。

2. 常见的有害因素: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微生物)、粉尘、高温、低温等。

3.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职业病的预防主要包括工作场所的环境管理和个人防护。

工作场所应进行有害因素的评估和控制,包括通风、防护设备的使用等。

个人应戴好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眼镜等。

4. 职业病的早期识别和筛查:定期进行职业病的早期识别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通过体检、职业史调查和相关检查等方式,及早发现职业病的迹象或病变。

5. 职业病的法律保护:各国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工人免受职业病的危害。

这些法律规定了雇主的责任和义务,包括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和赔偿等。

6. 职业病的治疗和管理:一旦被确诊为职业病,及时采取治疗和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方法因职业病的类型和程度而异,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7. 职业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职业病防治意识,加强对有害因素的认知和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四篇)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四篇)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一、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伤害或威胁。

职业危害的存在是由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在工作场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知识。

二、职业危害的类型1. 物理危害物理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直接伤害的物质或因素。

常见的物理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噪声可以引起听力损伤,振动可以导致骨骼和肌肉疾病,辐射可以对人体的细胞造成损伤。

2. 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的损害。

常见的化学危害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食入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皮肤、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

3.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或生物因素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情况。

常见的生物危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危害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4. 精神危害精神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心理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

常见的精神危害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1. 预防原则预防职业危害的根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即在工作环境设计、劳动组织、个体防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危害源,降低危害的暴露程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掌握危害源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源是预防职业危害的第一步。

需要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危害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明确危害源的特点和可能对劳动者造成的伤害。

3.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危害源对劳动者的影响。

例如,对噪声进行隔音处理,加装振动减震设备,优化照明条件等。

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识参考文本

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识参考文本

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识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识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粉尘致病1、呼吸系统:长期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引起其病理改变,尘肺、粉尘沉着症和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其中尘肺是我国危害接尘工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

吸入铅、砷、锰等粉尘能在呼吸道粘膜上溶解并很快吸收,导致中毒。

2、皮肤等局部:粉尘还可引起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金属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沌;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3、矽肺病人常见症状与体征:肺的代偿功能很强,矽肺患者可在相当时期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X线胸片上已呈现较典型的矽肺影像改变。

随着病情的进展,或有并发症时,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咯痰等症状和体征,并逐渐加重,但并不特异,轻重程度与胸片上改变程度不一定平行。

4、矽肺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结核,另外还有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

矽肺和并发症有互相促进作用,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情进展加剧,甚至死亡。

二、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

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形式有原料、中间产品、辅助材料、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夹杂物等,其形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2篇)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2篇)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1、引起职业病常见的有毒物质和粉尘有哪些?氨、苯、苯胺、丙烯腈、氯、二氧化氮、汞、氟化氢、焦炉逸散物、硫化氢、氯乙烯、锰化合物、硝基苯、一氧化碳、铅及其化合物、水泥粉尘、电焊粉尘、铸工粉尘等。

2、有毒物品是否能对劳动者造成危害?主要取决于作业条件:接触的机会。

作用的强度和人的因素。

3、有毒物品对劳动者造成什么危害?引起劳动者职业中毒。

后果能使劳动者致死、致伤、致畸、致突变、致癌和致子代效应。

4、有毒物品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5、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

6、劳动者如何保护自己的职业健康权益?通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自己所履行的义务:了解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知识;自觉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自觉并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及时报告。

运用《职业病防治法》,争取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7、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有哪些具体内容?A、受培训、教育权。

B、职业健康权。

C、职业病危害的知情权。

D、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

E、检举权、控告权。

F、拒绝违章作业权。

G、参与民主管理权。

8、职业病危害项目向哪个部门申报?用人单位若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监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9、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有什么要求?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或投产使用。

10、哪几种情况下必须领取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必须领取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方可从事有毒作业。

1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将受到哪些处罚?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罚款,其罚款额一般为5万元以上,最高30万元。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关闭。

职业中毒知识

职业中毒知识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职业中毒知识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2837-91职业中毒知识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急性职业中毒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因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接触工业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

二、生产性毒物存在形式与分类生产性毒物是指工业生产中,经常接触的有毒物质,也称为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汽、烟、尘、雾等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液体蒸发、挥发或固体升华成蒸汽。

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为雾,常是由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洒而成;固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直径<0.1μm为烟。

(一)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1. 刺激性气体刺激性气体是对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是生产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

常见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等。

2. 窒息性气体(1)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某些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被看作有毒性,但当取代空气中的氧,并使氧减少到集体不能耐受的水平时就能引起伤害,甚至致死。

常见有氮、氢、乙炔、甲烷、乙烷、丙烷、氦、氖、二氧化碳等。

(2)化学性窒息性气体这些气体不妨碍氧气进入肺部,但对血液或者组织会产生一种化学性作用。

常见有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等。

职业中毒基本知识

职业中毒基本知识

一、职业中毒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毒物: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的物质称为毒物。

◎中毒:毒物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称为中毒。

◎职业中毒:劳动者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二)、毒物的毒性和危害性◎毒物的毒性是指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毒物剂量越小,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

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分级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个级别。

◎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作业工人的个体因素等影响。

因此,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划等号。

例如,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本身无毒,一般不产生危害性。

但是,当它在空气中含量高时,使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吸入者便发生窒息,严重时导致死亡。

(三)、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有:化学结构、物理特性、毒物剂量、毒物联合作用、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个体状态。

◎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

具有不饱和键或游离键的低价化合物较高价化合物毒性大,如CO>CO2,3价砷>5价砷,乙炔>乙烯>乙烷。

脂肪烃的毒性通常随分子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加强,但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水溶性降低,作用又趋减弱。

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

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加。

◎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

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

◎毒物剂量:毒物进入体内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会引起中毒。

在生产条件下,与毒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毒物联合作用: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同时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7285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识(正式版)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识(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粉尘致病1、呼吸系统:长期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引起其病理改变,尘肺、粉尘沉着症和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其中尘肺是我国危害接尘工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

吸入铅、砷、锰等粉尘能在呼吸道粘膜上溶解并很快吸收,导致中毒。

2、皮肤等局部:粉尘还可引起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金属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沌;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3、矽肺病人常见症状与体征:肺的代偿功能很强,矽肺患者可在相当时期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X线胸片上已呈现较典型的矽肺影像改变。

随着病情的进展,或有并发症时,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咯痰等症状和体征,并逐渐加重,但并不特异,轻重程度与胸片上改变程度不一定平行。

4、矽肺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结核,另外还有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

矽肺和并发症有互相促进作用,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情进展加剧,甚至死亡。

二、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

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形式有原料、中间产品、辅助材料、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夹杂物等,其形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

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其次为经皮肤侵入;由消化道进入在职业卫生中实际意义不大。

生产性毒物作用于机体,并非一定会引起职业中毒。

毒物对机体所致有害作用的程度与特点,取决于下列因素:毒物本身的特性;剂量、浓度和作用时间;毒物的联合作用;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个体感受性。

1、铅的毒作用表现有哪些?基本上均为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

随着接触增加,病情进展可表现为:(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

(2)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或便秘,重者可出现腹绞痛。

(3)血液及造血系统,可有轻度贫血,卟啉代谢障碍。

(4)其它,口腔内可出现铅线,部分患者肾脏受到损害,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流产等。

防治要点:(1)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2)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3)加强通风。

(4)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

(5)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2、汞的毒作用表现有哪些?急性中毒:职业性急性汞中毒为短时间吸入高浓度汞蒸气所致,多由于在密闭空间内工作或意外事故造成。

一般起病急,有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可发生化学性肺炎伴有发绀、气促、肺水肿等。

肾损伤表现为开始时多尿,继之出现蛋白尿、少尿及肾衰。

慢性中毒:主要引起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最早表现为类神经征,如易兴奋、激动、焦虑、记忆力减退和情绪波动。

震颤是神经毒性的早期症状,开始时为微细震颤,进一步可发展成意向性粗大震颤,也可伴有头部震颤和运动失调。

防治要点:(1)改进和完善生产工艺。

(2)防止汞的污染和沉积,地面、墙壁、天花板、操作台宜用不吸附汞的光滑材料,操作台和地面应有一定倾斜度,以便清扫与冲洗。

(3)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

三、苯的毒作用表现是什么?慢性中毒最常见的表现为神经征,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乏力。

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最早和最常见的血象异常表现是持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中度中毒者可见红细胞计数偏低或减少;重度中毒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细胞都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

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得干燥、脱屑以至皲裂。

预防措施:(1)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苯。

(2)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

(3)加强个人防护,如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进行上岗前和定期体检。

(四)发生急性中毒时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注意保温;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四、窒息性气体及其毒作用特点有哪些?是指经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毒作用特点:(1)主要致病环节均是可引起机体缺氧。

(2)脑对缺氧极为敏感,轻度缺氧时就会引起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定向能力障碍等表现;较重时可有头痛、头晕、耳鸣、呕吐、乏力、嗜睡,甚至昏迷;进一步可发展为脑水肿。

(3)不同的窒息性气体有着不同的中毒机制和中毒条件,因而必须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五、刺激性气体及其毒作用特点是什么?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

常见的有氯气、氮氧化物、氨、光气、氟化氢等。

毒作用特点:(1)对人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仅在刺激作用过强时引起全身反应。

(2)病变程度主要取决于毒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病变的部位与毒物的溶解度有关。

六、一氧化碳的毒作用表现是什么?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疼、眩晕、耳鸣、眼花,并可有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甚至昏厥;重度中毒可进入不同程度的昏迷,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

防治要点:(1)改善生产设备,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要加强通风。

(2)使用一氧化碳的锅炉、输送管道和阀门要经常维修,防止漏气。

(3)设立报警器,普及自救、互救常识。

(4)发生急性中毒,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领口,重度中毒者应及时抢救,呼吸停止应作人工呼吸。

七、氨的毒作用表现是什么?氨有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表现为皮肤、粘膜刺激症状,可致角膜及皮肤灼伤;严重时可产生肺水肿,中毒性肝损害。

防治要点:皮肤灼伤迅速用清水彻底清洗,特别注意清洗腋窝及会阴等潮湿部位,注意及时清洗眼睛,每天剥离结膜囊,以防睑球粘连。

八、硫化氢的毒作用表现有哪些?急性中毒:轻度,出现眼胀痛、畏光、咽干、咳嗽、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度,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或有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重度,可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或“电击样”死亡。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可引起眼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甚至可致角膜糜烂或点状角膜炎。

全身可出现类神经症、中枢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损害周围神经。

防治要点:(1)进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场所,应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

(2)注意设备的密闭和通风,设置自动报警器。

(3)发生急性中毒,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进行对症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有昏迷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眼部污染应立即冲洗。

九、有机磷农药中毒表现有哪些?急性中毒:(1)毒蕈碱样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视物模糊、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分泌增多;严重时可以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大小便失禁等。

(2)烟碱样症状,患者出现全身紧束感、动作不灵活、发音含糊、胸部压迫感等,进而可有肌肉震颤、痉挛、多见于胸部、上肢和面颈部;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见有头痛、头晕、倦怠、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严重时可出现烦燥不安、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等,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而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多见于农药厂工人。

主要有类神经症,部分患者出现毒蕈碱样症状,偶有肌束颤动、瞳孔缩小、少数尚可有屈光不正、视野缩小、色觉障碍及神经—肌电图和脑电图异常。

致敏作用和皮肤损害有些有机磷农药具致敏作用,可引起支气管哮喘、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

处理措施:对急性中毒者应立即使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水(忌用热水或洒精之类)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眼部受污染,应迅速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口服中毒者,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洗胃。

十、噪声影响噪声的职业危害:(1)听觉系统。

可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和永久性听力损伤,即所谓噪声性听力损伤以及噪声性耳聋。

(2)神经系统损害。

可引起头痛、头晕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的表现。

(3)心血管系统。

能产生一系列心血管病理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趋向升高),心电图有异常改变。

(4)消化系统。

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消化能力减弱。

此外,还可引起内分泌、血液、免疫等方面的改变。

防治措施:(1)对车间噪声进行监测和评价,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2)采取控制噪声的技术措施以降低声源噪声、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

(3)加强个人防护,做好听力保护和接触噪声工人的健康监护,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十一、振动损伤振动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返震荡的运动。

常见的振动源有:(1)风动工具,铆钉机、凿岩机、风铲、风锤、风钻、砂型捣鼓机等。

(2)电动工具,电锯、电钻、电锤、砂轮等。

(3)运输工具,内燃机车、汽车、船舶、飞机。

(4)农业机械,拖拉机、切割机、脱粒机。

振动的危害:(1)局部振动。

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后,可发生手与臂的触觉、痛觉及温热感觉迟钝,手部皮肤温度下降、手指发白、手臂无力、肌肉疼痛和萎缩。

(2)全身振动。

全身振动多为大幅度的低频振动,如行驶中的船舶、飞机及电梯升降时,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冷汗、下肢酸痛等症状。

控制措施:(1)进行工艺改革,消除或减轻振动源。

(2)根据振动工具的种类对工人接触振动的时间给以限制。

(3)改善作业环境,寒冷季节要加强车间环境的防寒保暖,户外作业也要配备一定的防寒保暖设备。

控制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的噪声、毒物、高气湿,对防止振动的危害也有一定作用。

(4)加强个人防护。

(5)进行上岗前和定期体检,处理职业禁忌症,早期发现受振动危害的个体,及时治疗和处理。

(6)严格执行振动卫生标准。

十二、高温作业一般是指有热源的生产场所中每小时散热量大于20千卡/立方米,或工作地点的气温在寒冷地区和一般地区超过32度、炎热地区超过35度,或工作地点热辐射强度超过1卡/平方厘米.分,或工作地点在气温30度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的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