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心放射科出科考试课件
放射科常见影像课件

THANKS
CT可见脑部低密度 病灶。
脑出血
CT可见脑部高密度 病灶。
脑肿瘤
CT可见脑部占位性 病变。
颈椎病
X线可见颈椎骨质增 生,椎间隙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
CT可见腰椎间盘膨 出,压迫神经根。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包积液
X线可见心影增大,心影边缘模糊。
心脏瓣膜病
X线可见心脏瓣膜钙化,关闭不全或狭窄 。
冠心病
X线可见冠状动脉钙化。
CT检查
01
CT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 种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进行多角度 扫描,再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的 影像检查技术。
02
CT检查在观察骨折、肿瘤、炎症 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且能提供三维图像,有助于 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MRI检查
MRI检查(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振,再 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图像。
精准诊断
通过放射科提供的精准影像学资料,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出更 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02 常见影像检查技术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放射科最基本的影像检查 技术,通过X射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像,用于观察骨骼 、肺部、消化道等部位的结构。
X线检查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成 像速度快等优点,但也有辐射剂量相 对较大、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等局限 性。
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前景
01
02
03
实现早期精准诊断
分子影像学能够通过检测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变 化,实现早期精准诊断, 提高疾病治愈率。
指导个体化治疗
分子影像学能够实时监测 治疗效果,为医生提供个 体化治疗的依据,提高治 疗效果。
放射科(CT)实习生出科考试

放射科(CT)实习生出科考试一、单选题(每题4分)1,在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宣告CT机诞生的时间是A. 1967年B. 1971年 C.1972年 D.1974年 E.1979年2,扫描X射线束为笔形束的CT机是A. 第一代CT扫描机B. 第二代CT扫描机 C.第三代CT扫描机D.第四代CT扫描机 E.第五代CT扫描机3,扫描方式为旋转/旋转的CT机是A. 第一代CT扫描机B. 第二代CT扫描机 C.第三代CT扫描机D.第四代CT扫描机 E.第五代CT扫描机4,扫描方式称为反扇束扫描的CT机是A. 第一代CT扫描机B. 第二代CT扫描机 C.第三代CT扫描机D.第四代CT扫描机 E.第五代CT扫描机5,不属于多层螺旋CT扫描机叙述的是A. 连续单向旋转扫描方式B. 射线束为大扇束C.超高速稀土陶瓷材料探测器D.结合层厚、扫描通道的组合运用,可逐步满足心脏成像E.螺旋扫描时间通常是1秒6,CT的临床应用的特点,不包括A. CT的空间分辨率高B. CT增强能分辨病灶部位的血供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C.穿刺活检的准确性优于常规X线透视下的定位穿刺D.多层CT可进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重建E.利用X线的衰减,可做骨密度测定7,CT成像技术的优势,不包括A.真正的断面图像 B.密度分辨率高C.病灶定位、定性诊断准确D.可作定量分析 E.可利用计算机作图像处理8,适合颌面部的整形外科手术CT检查方法是A.磁共振扫描 B.骨密度测定 C.CT常规平扫D.CT三维成像 E.CT增强扫描9,CT的密度分辨率要比常规X线检查高约A.10倍 B.20倍 C.30倍 D.40倍 E.50倍10,获得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和多平面的断面图像需采用A.螺旋扫描方式 B.放大扫描方式 C.增强扫描方式D.目标扫描方式 E.间隔扫描方式11,有关CT机极限空间分辨率,正确的是A.极限空间分辨率超过常规的X线检查B.极限空间分辨率等于常规的X线检查C.极限空间分辨率未超过常规的X线检查D.高挡CT机极限空间分辨率超过常规X线检查E.螺旋CT机极限空间分辨率超过常规X线检查12,极限空间分辨率可达7~10LP/mm的检查方法是A.中挡CT机 B.高挡CT机 C.螺旋CT机D.无屏单面药膜摄影 E.常规X线屏/片摄影13,CT成像技术的局限性,错误的是A.极限空间分辨率仍未超过常规的X线检查B.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不如常规的血管造影C.CT的定位、定性诊断其准确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D.受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E.CT只能作横断面扫描14,CT机X线发生部分,不包括A.高压发生器 B.X线管 C.冷却系统 D.准直器 E.低压滑环15,目前新型的CT机最常采用的冷却方式是A.水冷却 B.油冷却 C.空气冷却 D.水、气冷却 E.油、气冷却16,准直器的作用是A.优化射线的能谱 B.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C.减少噪声和振动D.吸收低能量X射线 E.接收X射线17,探测器的作用是A.优化射线的能谱 B.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C.减少噪声和振动D.吸收低能量X射线 E.接收X射线18,曾采用了气体探测器CT扫描机是A. 第一代CT扫描机B. 第二代CT扫描机 C.第三代CT扫描机D.第四代CT扫描机 E.第五代CT扫描机19,探测器作为一种成像介质,其主要特性不包括A.转换效率 B.响应时间 C.动态范围 D.兼容性 E.稳定性20,关于探测器动态范围的叙述是A.将X线光子俘获、吸收和转换成电信号的能力B.两次X线照射之间探测器能够工作的间隔时间长度C.接收到的最大信号与能探测到的最小信号的比值D.模拟信号连续的随时间而变化的能力 E.探测器响应的前后一致性二、简答题:(每题5分)1、简述X线的特性。
医院影像科技术组实习生DR出科理论考试

医院影像科技术组实习生DR出科理论考试一.单选题1. X线摄影过程中,属于信息源的是( )A.X线B.被照体C.增感屏D.X线胶片E.观片灯2. 关于像素的概念,正确的是( )A.像素是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B.像素大小与扫描野成反比C.像素大小与矩阵成正比D.像素与体素无任何关系E.像素是一个三维概念3. 腹部泌尿系X线摄影时,标准技术条件的管电压设定范围是( ) A.65~80kVB.70~85kVC.75~90kVD.80~95kVE.85~100kV4. 有关光电效应在X线摄影中的意义,错误的是( )A.光电效应可提高影像对比度B.光电效应下患者接受的照射量大C.光电效应不产生有效的散射。
D.对胶片不产生灰雾E.光电效应减少X线对比度5. 有关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X线信息影像B.X线照射到屏/片系统,经显影形成光学密度影像C.被照体是信息源,X线是信息载体D.照片密度影像通过大脑判断,形成诊断E.X线管发射的X线强度分布是不均匀的6. 对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过去称为非随机效应B.与组织反应意义不同C.系由小剂量照射引起D.发生率不存在阈值量E.诱发癌症属于确定性效应7. 防止非随机性效应,眼晶体以外组织的剂量当量限值为( ) A.15mSv/年B.50mSv/年C.150mSv/年D.250mSv/年E.500mSv/年8. 关于胆总管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左肝管+右肝管B.左肝管+胆囊管C.右肝管+胆囊管D.肝总管+胆囊管E.肝总管+胰管9. 下列摄影体位,标准规定曝光时间对较长的是( )A、胸部后前正位B、膝关节侧位C、腰椎正位D、腰椎侧位E、腹部泌尿系平片10. 主防护材料应具备的铅当量厚度是( )A、0.5mmB、1.0mmC、1.5mmD、2.0mmE、2.5mm11. 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是因为辐射在生物体内产生自由基造成了( )A、机体温度升高B、电离局部采集C、生物体具有了放射性D、染色体畸变,DNA受损E、分子内能转移12. 关于X线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X线在传播时表现出粒子性B、X线有激发荧光现象C、X线光子有一定的能量D、X线在传播时表现出波动性E、X线是微粒光子组成的13. X线摄影中,使胶片产生灰雾的主要原因是( )A、相干散射B、光电效应C、光核反应D、电子对效应E、康普顿效应14. 关于胸部后前立位显示标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尖充分显示B、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之内C、膈肌包括完全,且边缘锐利D、心脏纵隔边缘锐利E、两侧胸锁关节对称15. X线与物质的作用中,不产生电离的过程是( )A.相干散射B.光电效应C.康普顿效应D.电子对效应E.光核反应16. 关于噪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噪声无处不有B.方法得当噪声可以消除C.影响图像细节显示D.曝光量增加噪声减少E.锐利算法噪声增加17. 需要口服对比剂的检査部位是( )A、头颅B、肺部C、上肢D、下肢E、胃18. 不适合用于乳腺摄影检査的设备是( )A、普通DRB、CTC、超声D、MRE、钼靶X线摄影19. 目前CR中文名统一称为( )A、计算机X线摄影B、存储荧光体成像C、光激励存储荧光体成像D、数字存储光体成像E、数字化发光X线摄影20. 数字X线影像形成的过程不包括( )A、采集B、量化C、转换D、显示E、存档21. 质控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诊断要求B、物理参量C、影像显示水平D、成像技术条件E、符合诊断要求的最低剂量22. 在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过程中,不起作用的是( )A、X线的穿透作用B、X线的荧光作用C、被照体对X线吸收的差异D、X线的感光作用E、X线的热作用23. 对X线照射高敏感的组织是( )A、神经系统B、内皮细胞C、肌肉组织D、淋巴组织E、结缔组织24. 按照成像技术标准要求,膝关节前后正位摄影应选择KV值是:( )A、45kvB、60kvC、80kvD、90kvE、125kv25. 胸部后前位摄影,中心线对准第几胸椎垂直入射( )A.第四胸椎B.第五胸椎C.第六胸椎D.第七胸椎E.第八胸椎26. 原子核能自发放射出看不见的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射线,这种性质称作( )A.核素B.放射性C.紫外光D.超声波E.电磁辐射27. 腰椎前后位中心线垂直入射位置为( )A.第二腰椎B.第三腰椎C.第四腰椎D.第五腰椎E.第一骶椎28. 手掌后前位摄影中心线入射位置为( )A.第一掌骨B.第二掌骨C.第三掌骨D.第三指骨E.第二指骨29. 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核的数目占当时的放射性核数目的比率,被称之为( )A.衰变B.衰变常数C.半衰期D.放射性活度E.放射性浓度30. 成人标准体型胸部后前位摄影体表摄入剂量应( )A.≤0.01mGyB.≤0.02mGyC.≤0.03mGyD.≤0.04mGyE.≤0.05mGy31. 激光胶片的核心物质是( )A、激光B、卤化银颗粒C、明胶D、T颗粒E、聚酯片基32. 长期储存影像数据最好的载体是( )A.光盘B.硬盘C.软盘D.磁带E.胶片33. 照射量的国际单位是( )A.库仑/千克(C/kg)B.伦琴(R)C.库仑/(千克·秒)[C/(kg·s)]D.戈瑞(Gy)E.希沃特(Sv34. 不适于肝脏病变检查的影像学方法是( )A、MRIB、CTC、B超D、X线平片E、DSA35. 关于乳房压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小其厚度B、减少剂量C、减少散射线和影像的模糊D、固定乳房E、增加对比度36. 对X线强度衰减法则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与传播距离的平方成反比B、与管电压平方成反比C、与管电流平方成反比D、与X线强度平方成反比E、与靶物质原子序数成反比37. 以下哪个不受患者的体型的影响( )A、空间分辨力B、密度分辨力C、噪声D、扫描FOVE、辐射剂量38. 操作台无法完成的功能是( )A、系统故障显示及诊断B、修改扫描信息C、输入病人信息D、扫描控制程序E、改变病人体位39. 非放射专业学生教学期间,有效剂量当量不得大于( )A、0.5mSv/年B、1.0mSv/年C、1.5mSv/年D、2.0mSv/年E、2.5mSv/年40. 人体最易受辐射损害的组织或器官是( )A.眼晶体、毛发、汗腺B.生殖腺、造血组织C.脂肪、结缔组织D.甲状腺、骨组织E.脑、肺、肝二.多选题41. 影像质量综合评价的三条主线是( )A.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B.以影像技术要求为依据C.以主观评价为主线D.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E.同时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剂量42. 胸部后前正位摄取双能量减影,可以获得的图像有( )A.标准影像B.支气管树影像C.胸廓骨影像D.肺软组织影像E.纵隔影像43. 数字图像的优势是( )A、密度分辨力高B、空间分辨力高C、图像可进行后处理D、同一部位摄影无论CR或DR照射量均比屏/片低E、图像可以存储、传输44. 与平片相比,下列哪一项是CT的优势( )A.密度分辨率高B.空间分辨率高C.可作定量分析D.增强扫描有利于病变定性E.可进行多方位重建45. 构成X线影像五大要素中,属于物理因素的是( )A.密度B.对比度C.锐利度D.失真度E.颗粒度46. 依据X线强度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选择临床应用的是( )A、X线透视B、摄影、造影C、CT检查D、放射治疗E、超声检査47. DR门诊病人常见危急值情况有哪些( )A.气胸B.骨折C.肠梗阻D.胃肠穿孔E.食道异物48. DR探测器的种类包括( )A、非晶硒平板型探测器B、碘化铯平板型探测器C、多丝正比室扫描D、CCD摄像机型E、成像板49. 关于放射工作的叙述,正确的有( )A、大多数重复性检查由放射技师的失误导致B、使用高千伏摄影可以降低患者剂量C、放射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下不得陪伴患者进行检查D、有用射线不能直接指向控制台屏蔽E、诊断放射学中放射技师的职业照射多来自于透视和移动摄影50. 数字成像相对模拟成像的优势有:( )A、较大的动态范围B、更合适于非线性控制C、可靠性高D、系统性能稳定E、对器件参数变化不敏感。
放射科课件

颈椎病定义:是因颈椎发生病变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其包括椎间盘、骨小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激发改变,而引起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
如压迫、刺激、失稳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好发于40~60岁,男多于女。
主要临床症状有头、颈、臂、手及前胸某部位的疼痛,进行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瘫痪;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者可出现头晕、心慌、心悸等。
因发生部位及程度不同,还可有心绞痛、吞咽困难,胃炎视力障碍、乳房疼痛、血压异常等症状,以上症状常规用药物无效时,其它检查无阳性发现,要考虑到颈椎病的可能.难治性头疼、三岔神经痛,无明原因的语言、听力、伸舌障碍、书写痉挛等均需作出严格鉴别后才能做出结论,以防误诊。
颈椎病发病因素本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与发病过程相当复杂。
下列因素在本病的产生和复发有着中药作用。
1.退行性变:年龄增长{1。
负荷加重、劳损、外省均可引起.2。
椎间盘、小关节韧带退变}2.慢性劳损:长期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的最大限度活动、不良的睡眠体位,中做姿势及不适当的体育锻炼均可引起劳损,此种现象往往被忽视,但它确是造成颈椎关节退变的志远原因。
3.头部外伤:颈椎病患者中,约有1/2 与外伤有关.如交通事故.工作于生活中意外。
运动性损伤、不适当的推拿、牵引均可造成损伤而加剧退变.4.咽部炎症:当咽部或颈部有急慢性感染时,可诱发颈椎病出现症状也可使症状加重,也可直接刺激周围肌肉,韧带引起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椎小关节内外失衡而影响椎体的稳定性.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体融合,发育不全,颅底凹陷):特别是矢状径狭窄与颈椎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当受外伤是即可发病,应早期手术。
颈椎病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纤维环变性:20岁以后,纤维环停止发育而变粗、透明性变→破裂软骨核变化:慢性损伤,自然退化渐变薄,弱.营养液减少,血小管增生形成肉芽组织吸收,髓核物质形成纤维组织,软骨板破裂。
影像学X线读片考试题库PPT课件

女性,38岁。入院后常 规行X线胸部后前位摄 片检查,诊断为: A.正常胸片 B.大叶性肺炎 C.肺结核 D.肺癌 E.肺气肿 本题正确答案:正常胸 片
第25页/共145页
女性,58岁。入院后常 规行X线胸部后前位摄 片检查,诊断为: A.正常胸片 B.炎性假瘤 C.肺结核 D.肺癌 E.错构瘤 本题正确答案:错构瘤
第36页/共145页
病史:男性,41岁,咳 嗽2周,无发热 A.大叶性肺炎 B.间质性肺炎 C.肺不张 D.胸腔积液 E.小叶性肺炎 本题正确答案:肺不张
第37页/共145页
病史:女,68岁,咳嗽 数天,痰少。无发热等 A.左肺上叶大叶性肺炎 B.左肺上叶脓肿 C.左肺上叶不张 D.胸腔积液 E.左肺下叶不张 本题正确答案:左肺上 叶不张
• [初步诊断]:右肺门中央型肺癌
第18页/共145页
[片号] A-009
第19页/共145页
• 片号:A-009 • [种类和检查方法]:胃肠道钡餐造影
• [描述]: 胃体形态基本正常;胃壁柔软,胃黏膜形 态正常;胃窦部黏膜有轻微云雾状影,密度均匀; 十二指肠球部边缘光滑整齐的类圆形密度增高影, 周围有透明带,黏膜皱襞呈放射状纠集;球部变 形呈山字形;有激惹征。
第32页/共145页
病史:男性,65岁,咳 嗽2月,咳血3天 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 C.中央型肺癌 D.气胸 E.间质性肺炎 本题正确答案:中央型 肺癌
第33页/共145页
病史:男,60岁,长时 间咳嗽,无发热史。 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 C.中央型肺癌 D.气胸 E.间质性肺炎 本题正确答案:中央型 肺癌
桡骨背侧移位。 • [初步诊断]:桡骨Colle’s骨折
放射科 ppt课件

案例1
案例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整改措施
01 1.
加强阅片审核-双签、 报告措辞严谨
02 1.
重视工作可能造成不 良后果的细节
03 1. 医患沟通、和谐 05 1. 改进纪律作风
04 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监督,提升素质
1. 报告流程优化-提未再发生 02 1. 投诉杜绝、随访不良反馈减少 03 1. 素质提升、服务态度改善
存在问题
1. 纠纷
① 漏诊 ② 不慎损坏患者物品
2. 随访投诉
① 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手机 ② 劳动纪律:脱岗 ③ 工作流程:报告时间
原因分析
1. 过于自信,普通X线,自身 2. 阅片不够细致全面-急诊、熟人-慌乱、疏忽 3. 工作中操作细节疏忽-开关门 4. 医患沟通缺乏 5. 医德医风教育有待加强 6. 纪律作风建设重视不够 7. 报告流程-待优化
放射科参赛课件

(1)最头端的层面,为3支主肝静脉和下腔 静脉汇合的层面 。
(2)肝门静脉左支层面
(3)肝门静脉右支层面
(4)最尾端的层面,为肝门静脉 主干和胆囊水平的层面
首先找出肝脏的三大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肝右 静脉。 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 门静脉分叉可以区分上段和下段,即肝S5/S8,S6/S7, 门静脉分叉以上为S8,S7. 一般规律,从CT上看,最先看到的是S8,然后是 S2、3,肝左外叶以肝裂为界,比较容易辨认,左内叶 为肝裂和肝中静脉之间区域,胆囊往下的层次是S5,最 后的层面一般是肝S6,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夹着的是尾状 叶,即S1.
肝脏的CT影像解剖
学习原因:肝脏疾病在CT上的准确定位,不 但在疾病定性上提供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 是决定了临床用药和手术的方式。 学习重点:1、掌握肝脏各叶、段的在CT图像 上的分布;2、掌握肝静脉及门静脉的分支辨 别。
肝脏解剖
(一)肝门:指血管进出肝的部位,分 第一、第二肝门。肝动脉,门静脉,胆 管和淋巴管进出肝脏脏面的为第一肝门; 而肝静脉离开肝顶部引流入下腔静脉的 部位是第二肝门。肝门处可见门静脉在 后,肝动脉在左前,胆管在右前的典型 的三角关系。
肝脏解剖
(二)肝血管:
肝脏有三组血管系统,肝静脉、门静脉和
肝动脉。肝静脉有三支组成,即右、中、 左支,在肝的园顶部引流人下腔静脉。门 静脉是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在胰头后 方、下腔静脉的前方汇合而成。门脉长约 8cm上行进入肝门,分为左、右支。
第 一 肝 门 区
第二肝门区
第 一 肝 门
第 二 肝 门
肝脏的分段
Couinaud 肝段划分法 :Couinaud根据肝门静脉梢系的分布和 肝门静脉的走行,分肝两半,4叶和8段,并将此8段自尾叶始用 S1-S8 顺时针命名。
放射科影像诊断ppt课件

左接回肠,上续结肠,下连阑尾。
异常气体
正常腹腔内没有气体。有气体:一般多 为穿孔,但手术后,穿刺,腹膜透析等 人为因素可见。
胃,十二指肠穿孔,新月形气体多位于 膈下,一般4-5小时平片才能见到。但, 有10%--25%穿孔者看不到气体影。
肠腔异常气体影像表现
肠梗阻(三类:机械性,功能性,血运 性)
大 量 腹 水
腹部异常X线表现
基本病变
胃肠道外气体:(1)气腹:游离、局限
(2)脓肿
肠壁间气体:肠壁坏死、肠壁气囊肿
脏器及血管内异常积气:(1)胆囊积气:胆囊肠 道瘘、气肿性胆囊炎;(2)胆道内积气:肿瘤、 结石、溃疡引起胆道肠道瘘、胆肠吻合手术;(3) 气肿性膀胱炎,壁内或腔内。
胃肠腔内异常气体: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降段梗 阻-双泡征;小肠扩张、大肠扩张(中毒性巨结肠、 乙状结肠、盲肠扭转)、大小肠同时积气(肠麻痹、 肠系膜动脉栓塞)。
影像学表现:梗阻部位的判断
十二指肠梗阻:双泡征 空肠梗阻:扩张肠腔可见环状皱襞,扩张的肠
腔位于左中上腹部。立位片只见到较少量的液 平面在中腹部范围,而以下未见到充气的肠曲 或液平面。 回肠中下段的梗阻:立位片上见到高低不等的 液平面,骼嵴连线以下亦有液平面存在,透视 下常见上下移动的液平面。卧位片可见连续性 扩张的空回肠充满腹腔且呈大跨度排列。
小肠不完全性绞窄性梗阻时,由于封闭肠曲的 近侧梗阻处仅部分阻塞,因此梗阻近侧肠内的 空气和液体可不断地进入封闭的肠曲内,使其 显著扩张。此外,封闭性肠曲相互平行的两肢 内侧肠壁增厚和靠拢,以致紧密贴在一起形成 一致密线影,线影的两侧为充气扩张的封闭性 肠曲,呈高度透光。这两个透光的肠腔,加上 其间的靠拢的肠壁所形成的致密线影,形态类 似咖啡豆,故称咖啡豆征。